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蚂蚁和蝈蝈

20蚂蚁和蝈蝈

20蚂蚁和蝈蝈
20蚂蚁和蝈蝈

20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而贪图逸,只能自食苦果的深刻事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朗读课文体会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方法:

观察、想像、朗读

教具准备:朗读带、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蚂蚁和蝈蝈。

齐读课题。

2、议一议这两个小动物。

3、课题上看,这篇课文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潜能生。

2、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言,不限定范围。)

3、指名试读课文。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了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第二自然段写了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笑蚂蚁傻;第三自然段写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的结果。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1)、抽读生卡片,

(2)、自主拼读,读准字音,互相检查。

(3)、联系课文说说生字意思。

5、用生字口头组词:

汗(汗珠、汗水、流汗……)

冬(过冬、冬天、冬季、寒冬……)

6、读读、记记、写写生字。

说说字形结构,并书空。

7、自由读课文,质疑。

作业设计:

看课文插图,结合朗读课文说说两幅图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而贪图逸,只能自食苦果的深刻事理。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结合正音。

2、读拼音,写词语。

二、精读感悟。

1、讨论:书上几幅插图的内容,从事情发生的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为

什么?

(1)自主看通版图,自由练说指名当众说图意。

(2)仔细观察另外两幅插图,说说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冬天)什么内容。

2、课文是怎样说的呢?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天气、谁、干什么、怎么干的)

①想象“天气真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②这时,蚂蚁们在干什么?怎么干的?(板书:搬粮食蚂蚁夏天背拉满头大汗)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蚂蚁的表现。(勤)

(3)用赞扬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突出重音:真、背、拉、满头大汗)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问:这一段写了什么?(谁干什么怎么干的)

①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象一下,会说些什么呀?

②蝈蝈这时在做什么呀?(板书:乘凉唱谁自由自在)

(2)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懒)

(3)讨论: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讽刺)突出重音:笑、躲、唱、睡、自由自在。

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指名读。

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结尾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他们什么时候神气过?

(3)为什么现在蝈蝈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辛勤劳动生活幸福)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这一道理的?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设计: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2、想一想怎么演这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20蚂蚁和蝈蝈

蚂蚁蝈蝈

夏天背拉唱睡冬天过冬又冷又饿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之二.doc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蚂蚁和蝈蝈》教 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保山市实验小学杨晓香 一、课前反思 4月20日,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竞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课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的钻研参赛的课文《蚂蚁和蝈蝈》: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问题:当冬天来临的时候,蚂蚁和蝈蝈是怎样渡过这寒冷的冬天的呢?为什么他们冬天的生活会截然不同? 解决: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边引导学生想象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为什么到了冬天,有的蝈蝈死了,有的哭了?而蚂蚁却可以幸福的过冬?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寓意的参透能力教弱,所以理解课文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为了较好地实践课标精神,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空间,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力争在一课时中达成教学目标。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学会生字、熟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 多媒体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课《蚂蚁和蝈蝈》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课《蚂蚁和蝈蝈》课文及教案【导语】《蚂蚁与蝈蝈》讲述了蚂蚁通过辛勤的劳动,安然渡过了冬天,蝈蝈由于懒惰,到了冬天变的又冷又饿进行对比,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又包含着教育意义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课文】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蚂蚁(mayi)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蚂”和“蚁”都是第三声。当两个第三声在一起时,第一个字要读得像阳平。教者示范。领读。 再板书:蝈蝈(guoguo)各自拼读后指名读,教者指出重叠式的

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教者示范。领读。 最后用彩色粉笔写“和”,问:从“和”字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齐读课题。 3.这篇文章写的什么事?这件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小小组交流:读了第一遍后,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通,处理好长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的停顿。 3.全文一共三个自然段,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夏天蚂蚁忙着搬粮食;第二自然段写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笑蚂蚁是傻;第三自然段写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结果。 4.学生提出本课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 洞里又冷又饿躲乘凉刮风 躺装饿 (1)自主拼读,读准字音,互相检查。 (2)小小组交流;机警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教者检查“自由自在”的意思。 讲:“自在”也是“自由”的意思。“自由自在”讲的是很自由,一点儿不受拘束。

(完整版)语文一年级下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本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配有三幅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4、图文结合,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形象 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扬激励的手段,增强孩子的识字信心。 2、利用图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 (3)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词句,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结合课文感受“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 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另外,课堂教学不单单是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再到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基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真实自然,重感悟、重体验。 设计思路: 运用图片的直观感受学习,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利用图文结合的

20.蚂蚁和蝈蝈

(语文)备课 备课教师备课单位 课题20.蚂蚁和蝈蝈课型新授 审核人年级一年级编号 导学目标 个性化修改补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 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 了。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篇幅较短,却富有教育意义。 预习感知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 “又……又……”说话。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二、读课文,体会道理。 1、出示挂图,问:这是什么季节?它们各在干什么? 2、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汇报。 (1)你觉得这群蚂蚁怎样?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蝈们都在干什么呀?蝈蝈怎样嘲笑小蚂蚁,说了些什么?它们是怎样享受的? (3)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蚂蚁、蝈蝈是怎样过冬的? 三、语言文字训练。 (1)指导读词:满头大汗、自由自在、又冷又饿。 (2)指导朗读句子: 谁喜欢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谁愿意来夸夸它们? 谁能把蝈蝈这种瞧不起人的样子读出来? (试读、评读、表演读) (4)课文,分角色朗读。 (5)导用“有的……有的……”“又……又……”说话。 四、结全文。 五、拓展训练。 转眼间,夏天到了,一只老蝈蝈把大家召回来,讨论今年夏天怎样做。现在你们就是蝈蝈了,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好了,你们要么分角色表演出来,要么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一画今年夏天蝈蝈们会怎么做呢? 18、蚂蚁和蝈蝈 夏天勤劳懒惰 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冬天躺着过冬又冷又饿

《蚂蚁和蝈蝈》 之一

《蚂蚁和蝈蝈》之一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及难读词句: 粮食乘凉装满洞里神气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部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应围绕课文以读为本,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动物朋友,还记得他们吗?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们的名字吧!(他们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他们的故事吧!一起读!(齐读课题) 3.小朋友们,要想进入童话王国的大门,先得把词语读准了。 (1)(出示第一行词:夏天蚂蚁满头大汗) 谁来读好这行词! 评价:你读得真棒,把每个词语的音都读准了。

(2)(出示第二行词:过冬洞里装满粮食) 第二行词谁来读? 评价:读得真不错! (3)(出示后两行词语:蝈蝈乘凉自由自在 北风呼呼又冷又饿) 这两行词谁来迎接挑战! 评价:听出来了,你在用心读好每一个词。 二、细读课文,读演感悟 这个故事要从夏天开始说起。 (一)1小节 ★夏天 1.(板书:夏天)读词。夏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怎么热呢? 2.(课件出示:夏天真热)指导朗读好“夏天真热。”热得怎么样啊? A.热得连知了都受不了,谁再来试试。(读) B.呀,天真的很热;有谁能超过它;掌声送给他。大家一起来。 3.这么热的夏天,你们会干什么呢?(吃棒冰游泳开空调) 当火热的太阳照着大地的时候,你们会说——夏天真热 (二)读悟第一自然段 1.在这么热的夏天里,小蚂蚁在做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课本的115页,放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1)小蚂蚁在干什么? (预设: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2)(图片1:夏天蚂蚁图) 瞧,这就是小蚂蚁搬粮食的场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看看这只小蚂蚁是怎么搬的呢?(预设:小蚂蚁在背粮食) 小蚂蚁在背粮食。(边评价边做背的动作) 那这只小蚂蚁又是怎么搬的呢? (预设:小蚂蚁在拉粮食)

小动物过冬公开课教案

19、小动物过冬 、回顾导入。 (1)、导入: “今天很高兴可以认识这么多可爱的新朋友,认识我这位新朋友你们高兴吗?” “认识新朋友,不能忘记老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年级认识的老朋友吧!” (2)、回顾《蚂蚁和蝈蝈》故事。 出示《蚂蚁和蝈蝈》的课文图片。认识这两位老朋友吗? 炎热的夏天, 小蚂蚁在——搬粮食 蝈蝈躲在大树下一一乘凉,还笑蚂蚁是一一傻瓜; 寒冷的冬天,蝈蝈一一又冷又饿。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舒舒服服的过冬啦! (3)、Ppt出示成语:蝈蝈之所以,冬天又冷又饿,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蚂蚁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是因为他知道“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4)、齐读成语。 2、引出新课: 小动物们吸取了蚂蚁和蝈蝈的经验教训,都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啦。让我们到课文中一起去看看,小动物都是怎么准备过冬的吧。 3、板书课题:小动物过冬 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过度: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到课本中去读故事,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他都是怎么过冬的? (2)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你最喜欢哪个朋友,就呼唤他的名字,让他出来和我们见面吧。 燕子姐姐、青蛙哥哥、蜜蜂妹妹(在黑板上贴上图片)

2、检查自读情况 (1)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过渡语:要和三个小伙伴交朋友,必须通过他们的考验才行。小蜜蜂要来考考大家啦。生字宝宝,你会读吗?(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词:商量、哥哥、接着、暖和、刮起来、飞回来 明年、来年、第二年 飞到南方去、钻到泥土里、藏在蜂巢里 过度:你们太厉害了,小蜜蜂请来了请青蛙哥哥和燕子姐姐帮忙,这下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都变成了生词宝宝,你还能读准吗?(自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3)句: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过度:你们真是闯关小勇士,一连顺利通过两关,相信最后一关,句子关也难不倒你们。 (自读、指名读、男女声读。) (4)过度:恭喜大家闯关成功,掌声鼓励自己。 3、再读课文。 (1)过度:字词句都过了关,现在请你把这些字词句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2)指名读课文。过度:字词句同学们都顺利闯关成功,段落闯关,有信心读好吗? 请一个同学读1-2自然段:三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情。 请一个同学读3自然段:看看小燕子打算怎么过冬。 请一个同学读4-5自然段:看看小燕子和小青蛙是怎么商量过冬的事的。 请一个同学读6-7自然段:看看小燕子和小蜜蜂是怎么商量过冬的事的 请一个同学读8自然段:看看他们之间许下了什么约定。 三、三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蚂蚁和蝈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冬天蚂蚁能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而蝈蝈却又冷又饿。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媒体为辅,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展开想象,理解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好逸恶劳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养成勤劳朴实,脚踏实地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来感受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 2、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出谜语你来猜,看谁最聪明。请听第一个:“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你们谁来猜?(抽生答,真聪明!蚂蚁图片飞入)接着听!“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说的又是谁呀?(我看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家一起说。蝈蝈图片飞入) 出示并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王国,看看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童话列车开得真快,一眨眼的工夫咱们就已经来到了童话王国。(出示课件1)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的叫着,热呀热呀,这是什么季节呀?生:(夏天)夏天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呀?生:(热) 是啊,夏天真热。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做什么呀?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去找一找答案!生(自由读)。

突破束缚,让公开课的生成人文起来朱勤燕

突破束缚,让公开课的生成人文起来 南通开发区实小朱勤燕课堂预设是公开课必备的环节,也是课堂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新课程倡导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课堂上的一句话、一个疑问、一个错误、一个灵感都应是资源,关键看我们是不是敢于、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此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眼神,善于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更要突破束缚,勇于放弃,接受挑战,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闪耀创造的光辉。 课堂背景介绍:本人参加江苏省小学优质课课堂评比,课题:《蚂蚁和蝈蝈》课堂火花简述:教师提问:故事讲完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小蚂蚁能幸福过冬,而蝈蝈们只能挨饿受冻?同桌的小朋友可以讨论。学生都认真地讨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些小手纷纷高高地举起。教师略思考片刻: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举手的有这么多!可老师觉得,不举手的小朋友也很愿意回答,可能信心不够。老师注意到,这位没有举手的小朋友刚才也和同桌在认真地讨论,我们用掌声鼓励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好吗?学生想起掌声,没有举手的同学站起来,略停顿了一下,流畅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回答完毕,教室里自发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再次鼓励:瞧!只要多锻炼,一定能展现自己,秀出精彩!希望在接下来的课堂里,老师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生又举了两次手,教师特别指名请她回答,再次鼓励。 学生反馈情况:刚被教师点名时,有点意外,有点紧张,不举手老师怎么会喊我呢?但在老师的鼓励下,马上调整了自己,把自己的理解流畅地表达了出来。当掌声再次想起时,激动得小脸通红。教师的再次鼓励让她兴奋无比,在座位上坐得笔直,并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又尝试举了两次,教师点名后,表现大方。 课后专家点评:课堂教学独具魅力、体现人文关怀之美在哪里体现?是不是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呢?这位老师的处理我很欣赏。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在小结课文的时候,所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关注到了学情,注意到了一位一直在认真听讲并默默思考,但始终没有举手的学生,用温暖的教学语言鼓励她,让她在充满人文关爱的氛围里第一次勇敢地展示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并且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

一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0蚂蚁和蝈蝈苏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20蚂蚁和蝈蝈苏教版 今天,非常荣幸去泗港小学参加了他们的名师引路活动,听了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一课,感触很深。课文篇幅短小,然而老师却做了新颖而独特的设计,。课堂上,老师的驾御能力又是让人佩服的。老师牢牢抓住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对课文理解能力又是有限的。根据这两点,老师在课堂上以趣读为主,让学生在愉悦情境中自读、比读、演读。运用不同的语气,有创造性、有个性地去说说演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如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汉”。这一句话后,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背啊,拉啊,满头大汗。有一学生表演的很投入,背的是那么吃力,而且边背边擦汗。之后老师让学生及时说说在刚才那群小蚂蚁们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蚂蚁拉粮食,背粮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是多么的辛苦啊。让它去搬和它身体差不多大的粮食,有的小蚂蚁的腰也被压得直不起来了,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太累了”。学生通过演一演这样的场景,在演中感悟,在看中明理。从而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朗读指导自然水到渠成了。 在处理“满头大汗”一词,老师很巧妙地问学生,从“满头大汗”一词中,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举手说:“我仿佛看到了地上都是汗水。蚂蚁的汗一直在往下流。汗水很多很多,可以浇树了……虽然有的说的太夸张了些,但学生已知道满头大汗就是指汗水很多很多。老师又及时的向学生推荐了两个新词: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拓宽了学生的课外词汇量。

《蚂蚁和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表演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图片、课文录音、头饰等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导入课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1、这是什么季节?大家听是什么在叫?天气怎么样? 2、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天气真热。(出示: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话?个别读、齐读。 3、看,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齐说(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齐读。 4、我们瞧,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他们不热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看图说话 5、哪些小朋友来演一演小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学生边表演,老师一边说: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流出来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滴,个个满头大汗。请生再试,其他学生朗读句子。(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6、看,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蚂蚁?(出示:这是一群()的小蚂蚁) 7、说的真好,你们喜欢这些小蚂蚁吗?大家就用赞许、敬佩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话。齐读。 三、学习第二节 1、夏天,蚂蚁在烈日下搬粮食,而那几只蝈蝈呢?(出示图片)看图说话(出示:这是几只()的蝈蝈)指名说 2、(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那蝈蝈会如何享受生活呢?请大家看下面一句话。(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请一凳子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读句子,一个表演,好吗?生练习读、表演。指名同桌读。 4、这几只蝈蝈在自由自在地干什么呢?谁也能用“自由自在”来说一句话?谁在哪里自由自在地做什么? 5、蝈蝈不肯劳动,只知道享受,还自以为聪明呢!我们要把它那种自以为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表现出来。(出示这一节)指名读 6、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男女生分别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呀?(出示练习题)练习用“有的……有的……个个……”说话。 四、学习第三节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听后你觉得怎么样?(出

《蚂蚁和蝈蝈》观课报告

《蚂蚁和蝈蝈》观课报告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钱,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现在就魏老师执教的《蚂蚁和蝈蝈》这一课的教学片段进行点评。 片断(一)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蝈蝈在干什么? 生:蝈蝈在大树下乘凉。 生:蝈蝈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 生:它们在笑蚂蚁是傻瓜。 师:蝈蝈在笑蚂蚁是傻瓜,想象一下,它们是怎样嘲笑蚂蚁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发散思维)生:你们真是一群大傻瓜,这么热的天还搬粮食! 生:喂,你们真笨,在大树下乘凉多舒服啊!

生:你们这些蚂蚁啊,背呀,拉呀,多累,真是不会享受!.…… 师:蝈蝈嘲笑蚂蚁对吗?生:不对(异口同声)。 师:为什么?我们来开个小小辩论会吧。 生:我认为蝈蝈嘲笑蚂蚁不对,因为小蚂蚁很勤劳,知道搬粮食,蝈蝈不应该嘲笑它。生:我认为蝈蝈嘲笑蚂蚁不对,因为如果蚂蚁夏天不搬粮食,到了冬天就没有粮食吃。生:我也认为蝈蝈不对,因为蚂蚁睛天搬很多的粮食,下大雨时,它们就可以放心地玩了。 生:我也认为蝈蝈嘲笑蚂蚁不对,蝈蝈不搬粮食,它将来就没有东西吃。小蚂蚁贮存了粮食,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师:老师觉得你太了不起了,知道小蚂蚁提前搬粮食是贮存粮食,这样将来就会过上好日子。那真正可笑的是谁? 生:蝈蝈(齐声说)。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名读、师教读、生练读、抽读)。 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了感受,让学生对文本引起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情动而辞发,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_0

---------------------------------------------------------------范文最新推荐------------------------------------------------------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话。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又......又......说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1 / 5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蚂蚁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导学生读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教学生字

---------------------------------------------------------------范文最新推荐------------------------------------------------------ 1、读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米字旁。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写。 4、指导学生写字。 5、师范写生字,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蚂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003年5月20日第十四周星期三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大家都知道蚂蚁是一种勤劳的小巧玲珑动物,我们要怎样做? 3 / 5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七组 20. 蚂蚁和蝈蝈》公开课教案_2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蚂蚁冒着炎夏烈日搬运粮食,蝈蝈则乘凉、唱歌、睡觉,待到严冬来临时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的意思。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认识了两位昆虫朋友,他们是~~ 读题。 2、今天,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课文中的词语宝宝还认识吗?指名读 谁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 3、小朋友们词语读得很好,相信大家课文会学得更好! 二、学习课文 (一)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板书:夏天)夏天的天气怎么样?

我们走进夏天去看一看,瞧,太阳公公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一点儿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儿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 你觉得夏天怎么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太阳、知了的叫声……)(出示句子:夏天真热。)谁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2、老师送给大家两个有关夏天的词语。 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3.过渡:那么热的天,蚂蚁们在做些什么呀?出示图,谁来说说这群蚂蚁在干什么?你看到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 你真了不起,已经会用“他们有的,有的。”来说话了,你再仔细看看,还有的蚂蚁怎么搬?(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去找一找,读一读。(出示句子) 那你会做背的动作吗?(我们一起来看,蚂蚁长得那么小,但它们搬的粮食却很大很重,把腰都压弯了,加上天气热,所以它们搬得很吃力,走得很慢,背得汗都了流出来。)看,蚂蚁一点都不怕吃苦。怎样叫拉呢? (刘老师给你提供一个道具——绳子,刘老师来扮演这一大车粮食,请你来拉一拉。哎呀,这一车粮食太重了,你使点劲拉,再上 来一只蚂蚁帮他推一下。对,再用点力,好,就这样。)瞧, 蚂蚁多辛苦呀!天气这么热,还在卖力地搬粮食。 4 、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还有哪个词说明蚂蚁搬粮食搬得好累(根据学生回答点击“满头大汗”)你能不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适时

蚂蚁和蝈蝈语文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语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蚂蚁和蝈蝈语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第一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解书写4个生字。 2、正确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2、巩固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其余4个生字。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粮、汗、由、冬”。 3、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勾画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运动:生活中识字。(激趣) 1、展示课件导入:上课前咱们先来做做热身运动。 2、、课件出示活动内容。 师导:猜猜今天的热身运动是什么?......真聪明,今天继续咱们一贯的“生活中识字”。 3、展示课件:生活中识字的途径。 师导:请看,街道两旁的各式的商名你认识吗?......咱们一块到超市去逛逛......各类标牌方便我们有选择性地购物,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你都能叫它的名吗?......校园里的这些东西你都熟悉吧......生活是咱们的大课堂,留心观察字娃娃随处可见!好了,今天的生活中识字,轮到谁来给大家做介绍啦! 4、指名4人上台交流。 (生:我给大家介绍......,这个字我是在......认识的。) 二、揭示课题,交待教学目的。 1、师导: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字,是在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中认识的,看看,谁会读?(引导学生看板书:“蚂蚁”、“蝈蝈”) 2、指导读准词语:“蚂蚁”“蝈蝈”。 指名读--齐读(借助拼音读准三声音调、轻声) 3、提问:观察这几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用彩色粉笔填涂虫字旁) 猜猜为什么它们都是虫字旁?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公开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蚂蚁和蝈蝈》 公开课说课稿 说教材: 《蚂蚁和蝈蝈》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写3个生字。(由冬汗) 2、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口头造句,

培养学生的想象说话能力。 3、练习表演故事,深化理解,积累语言,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2、指导学生学写3个生字。 3、懂得课文寓意,并能从故事中有所感悟,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趋向。 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且富有情趣,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说学法:边读边想象,进行各种角色体验,感悟任务特点,在有情有趣的阅读与体验中自主领会故事寓意,深化理解文本。

一年级语文下册20蚂蚁和蝈蝈同步精练苏教版1

- 1 -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 20、蚂蚁和帼帼 练功房 wǒ huì xiě ( zhào yàng zi ,xiě hàn zì ) wǒ huì pīn kàn pīn yīn xiě cí yǔ 二、我 会 拼 ( 看 拼 音, 写 词 语 )。 liáng shi mǎn tóu dà hàn zì yóu zì zài 满dōng tiān dòng li yòu lěng yòu è wǒ huì dú zài zhèng què de dú yīn xià 三、我 会 读 (在 正 确 的 读 音 下 miàn huà 面 画“——”)。 粮食(niáng shi liáng shi )真(zhēn zhēng) 乘凉 (chénliáng chéngliáng)冷(lěng lěn) wǒ huì bǐ bǐ yì bǐ zài zǔ cí 四、我 会 比 (比 一 比,再 组 词 )。 粮( )洞( )干( )东( ) 浪( )同( )汗( )冬( ) wó huì ti án xiě fǎn yì cí 五、我 会 填 ( 写 反 义 词)。 rè è m àn 热( ) 饿( ) 慢( ) 哭( ) ān yāoqiú xià lái 六、按要求写下来。 hé huā qīng cài xiǎo yú sōng shù 荷 花 青 菜 小 鱼 松 树 xiā xī guā tài yáng zhú zhi

- 2 -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虾 西 瓜 太 阳 竹 子 bái yún xīng xing yuè liàn g làng huā 白 云 星 星 月 亮 浪 花 水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àn tú xiě ju zi 七、看图写句子。 1、 爱 2、农民伯伯 3、小鸟 wǒ huì tián g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g tián kōng 八、我 会 填( 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填 空)。 1、夏天真热。 在搬粮食。他们有 的 ,有的 , 个个 。 2、蝈蝈躲到 乘凉,有的唱歌,有 的睡觉,个个 。 大挑战 wǒ shì xiǎo zuò jiā 一、我 是 小 作 家。 冬天到了.... ,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而蝈蝈看到冬天来了,他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小朋友,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dú du xiǎng xiang 二、读 读,想 想。 20、蚂蚁和帼帼 一、略二、粮 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洞里 又冷又 三、liáng shi zh ēn ch én li áng l ěng b ú p à n án z ì d ǎng d ào 不 怕 难 字 挡 道, ji ù p à n án z ìzh ān sh ēn 就 怕 难 字 沾 身。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

蚂蚁和蝈蝈 莘县棉纺织厂学校王永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出谜语你来猜,看谁最聪明。请听第一个:“远看芝麻满地,近看黑马运米,不怕山高路远,都要运到家里。”你们谁来猜?(抽生答,真聪明!师出示:蚂蚁)接着听!“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吭声,无人大声喊”说的又是谁呀?(我看小朋友们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家一起说。出示:蝈蝈) 二、学习目标、 三、蚂蚁和蝈蝈是什么样子? 四、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搬粮食满头大汗洞里过冬(指名读) 乘凉自由自在又冷又饿(指名读) 呼呼地刮起来 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好了。(齐读词语) 过渡:小朋友们词语掌握得这么好,也一定能把课文学好。 五、新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瞧,太阳公公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知了一个劲 的叫着,热呀热呀,这是什么季节呀?生:(夏天)夏天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呀? 生:(热) 2、是啊,夏天真热。老师想到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做什么呀?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去找一找答案!生(自由读)。

3、谁来告诉大家,蚂蚁在做什么?(生答: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大家一起读一读,齐读。 4.学生回答“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看,(播放动画)(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蚂蚁们是用什么方法搬粮食的?(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背”、“拉”)我们一起做一回蚂蚁背背粮食、拉拉粮食。(师生一起做动作) 蚂蚁们还会想哪些办法搬粮食?(指名说:抬抱推举扛)小蚂蚁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他们顶着烈日搬粮食,有的____,有的____,个个____,真辛苦!)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还有哪个词说明蚂蚁搬粮食搬得好累(根据学生回答点击“满头大汗”)你能不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适时评议) 蚂蚁们多累啊!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相信小朋友们能把这段话也读的很好,谁来试试?(指明读,适时表扬) 读了这段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蚂蚁呢?(出示填空:这是一群________的蚂蚁) 你们真会读书。 一起来读一读这群勤劳的蚂蚁。(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夏天里蚂蚁搬粮食搬得这么累。那蝈蝈们在干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请你读一读,找一找。 A.学生回答“蝈蝈们还在笑蚂蚁呢”。(点击“笑”) 蝈蝈们会怎么笑话蚂蚁呢?会说些什么呢? B.学生回答“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他们想唱什么歌就唱什么歌,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可真是――自由自在。(点击“自由自在”) 师: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也是自由自在的? 此时的蝈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自由自在”)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市级公开课教案

蚂蚁和蝈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2、理解满头大汗、自由自在两个词语,并会使用“有的……有的……个个……”句式。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师: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和蚂蚁见过面了。可是,还有一种小动物,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出示谜语)这是谁呢? 生:蝈蝈 师:那么蚂蚁和蝈蝈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蚂蚁和蝈蝈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还要从一年前的夏天说起。 三、夏季:品蚂蚁的勤劳 师:说到夏天,你觉得夏天的太阳和其他季节有区别吗? 生:夏天太阳火辣辣的。 生:夏天天气很热。 (出示:夏天真热。) 师:是啊,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太热了!你能把这种热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价。 引读:当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被烤的滚烫滚烫的时候,你会说------当你热得只想穿一件小背心的时候,你会说------ 当你特别想吃冰激凌的时候,你会说----- 1、品读搬粮,感悟勤 师:那么炎热的天,小朋友们可以边吃冰激凌边吹着空调,可我们的小蚂蚁却在干什么? 生:搬粮食。 师:它们是怎么搬的呢?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小朋友找一找,找到了读一读,再说一说。 (1)(出示图)师:请小朋友们看图,火辣辣的太阳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生:图上的小蚂蚁正在搬粮食。 (相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师:它们怎么搬的?有哪些动词? 生:他们背,他们拉。 (2)师:小蚂蚁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背、拉粮食以外,他们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动动小脑筋想一想。 生:他们有的驮,有的抬。 生:他们有的推,有的举。 生:他们有的扛,有的抱。 师:大家想得真棒!能想到这么多的办法搬粮食,说明小蚂蚁怎样? 生:小蚂蚁们很聪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