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

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

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

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

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

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

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

质量

一、物体与物质区别?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任务一:看课本108118页内容,记住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2、密度的单位: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就是;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它表示。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和,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进行测量。实验设计:利用大小不同的木块,大小不同的铝块,刻度尺,天平等可以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题: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一:物质种类质量m(g)体积V(cm3)m/V(g/ cm3)铝块12710铝块25420铝块38130测量的有关数据二:物质种类质量m(g)体积V(cm3)m/V(g/ cm3)木块11020木块22040木块33060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典例分析】

一、质量相等问题:例1:一块体积为100 cm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

1、最多能装1t水的运水车,能装载1t汽油吗?变式训练

2、一定质量的水全部凝固成冰,体积比原来一定质量的冰全部熔化成水,体积比原来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一吨汽油的体积比一吨水的体积大所以装不了。

2、大小

二、等容问题例2:完全相同的三个瓶子,分别装满水、酒精、硫酸,甲瓶装水,乙瓶装酒精,丙瓶装硫酸,他们的总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

1、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000 g水,用这瓶子盛煤油,最多可盛______g、(ρ油=0、8103 kg/m3)变式训练

2、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的重力,将一个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 kg。(ρ钢=

7、9103 kg/m

3、ρ铝=

2、7103kg/m3)参考答案:

1、V瓶=V水= ==1000cm3 装满煤油,m=ρ油V=0、

8g/cm3x1000cm3=800g

2、设零件的体积为V,则:m钢-m铝=104kg,ρ钢V-ρ

铝V=104kg,

7、9103kg/m3V-

2、7103kg/m3V=104kg 由此得出V=0、02m3 铝制零件的质量m=ρ铝V=

2、7103kg/m

30、02m3=54kg、故答案为:

54、

三、密度相等问题:例3: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

1、某同学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222338mm液体的体积(cm3)115335440测得的数据如右下表。⑴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⑵表中的m值是 g。参考答案:解:设容器质量为m0,液体密度为ρ,由题意可列方程组

m0+15ρ=22g ① m0+35ρ=38g ② 解得:m0=10g,ρ=0、8g/cm

3、当体积是40cm3时,液体的质量m液=ρv=0、

8g/cm340cm3=32g,故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32g+10g=42g、故答案为:0、8,

42、

四、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例4:有一体积为30 cm3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178g,铜的密度

8、9g/ cm3求(1)空心部分体积(2)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求该球的总质量。(解题步骤见板书)变式训练

1、体积为30 cm3,质量为158g的空心球,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测得质量为168g,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把空心球压成实心球,其密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解:水的质量:m水

=168g-158g=10g ρ水=1g/cm3 所以空心部分体积:V空=

==10cm3 所以金属实心球的体积是V=30cm3-10cm3=20cm3 压成实心球ρ= ==

7、9g/cm3=7900kg/m3设计意图:

求解密度问题常见的隐含条件有三类:(1)质量不变。如冰熔化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冰,物质状态变了,但质量不变。(2)密度不变。如想知道一块长方体巨石的质量,可以测量它的密度和体积去计算。怎样知道它的密度呢?就可以从它上面取一块小石头,测量出小石头的密度,则小石头的密度等于巨石的密度。(3)体积不变。除本题情况外,常见的如两种液体都用同一容器盛满,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再如,若待测物体是固体,使容器先盛满水,把固体放入后,部分水会溢出,则溢出水的体积与固体体积相等。

【专题三】

XXXXX: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四知识点聚焦:

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测量(填“间接”或“直

接”)。

2、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的体积用

__________来测量。

3、使用量筒之前应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中凹液面或凸液面底部__________。

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大于水的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如:

石块的密度。步骤:表达式:小组讨论: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

的密度。如:盐水的密度。方案一: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

的质量m1,b、将被测盐水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该盐水的密度为ρ=___________。方案二:a、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b、将烧杯中的盐水

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该盐水的密度为

ρ=___________。讨论:(1)上面两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测出的盐

水密度不准确?为什么?(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3)测量不准确的方案如何改进?(提示:只需改变该方案中的排

列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测量液体密度的过程,涉及天

平、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实验的评估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等,综合性较强。关键要会分析测密度的过程:先测空烧杯的质

量,再测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这样可以计算烧杯内的液体质量。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进量筒,可以测量出液体的体积,利用就可以计算液体的密度。上述过程中由于烧杯壁上不可避免的要沾有液体,使液体不可能全部倒进量筒,使测得的体积变小,因而测得的密度变大。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呢?眼睛别只盯着烧杯内的液体,把目光转向量筒中的液体,测量量筒中的液体密度,思路会豁然开朗。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40ml,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是甲、乙两次质量的差。

【专题四】

XXXXX:密度与社会生活专题五知识点聚焦:任务三:看课本120—122页内容,说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冬天,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会用密度鉴别物质。

1、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C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时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所以冰的体积比水,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2、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学以致用:

1、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

2、工人师傅根据用料需要,把一块钢板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

A、质量相等

B、密度相等

C、体积相等

D、重力相等

3、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式()(ρ水=1g/cm3,ρ酒精=0、8 g/cm3)

A、400cm3

B、350 cm3

C、250 cm3

D、200 cm

34、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62g,合 kg;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80cm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g/cm3。参考答案:

1、B

2、B

3、D

4、0、162 0、9设计意图:重点是利用密度与生活的联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训练反馈

1、一块铜的质量将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铜块从北极带到赤道

B、将铜块锉成圆台

C、将铜块从15℃加热到50℃

D、将铜块熔化成液态铜

2、使用天平时,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用手摸天平托盘

B、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左盘上

C、用镊子夹取砝码,不用手拿

D、把潮湿的东西放在天平托盘中

E、加减砝码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放回砝码盒内

F、加在天平托盘中的物品质量不超过它的称量范围

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4、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

cm3,液体的密度是

kg/m

3、5、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

的体积V;(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测出密度偏。(选填“大”、或“小”)

6、人的密度和水差不多,一个质量是50kg的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多少m3?参考答案:

1、B

2、A B D

3、B

4、250800

5、小大

6、0、05

四、板书设计一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一)

【专题一】

质量

1、对质量定义的理解

2、天平的使用及读数:放、调、称、读注意:放物体左物右码加减砝码由大到小读数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专题二】

XXXXX:对密度的理解和应用

1、密度的概念(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2)对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的理解(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计算类型

1、质量相等问题:例1:解:由题意冰块的质量为:m 冰= ρ冰V冰 = 0、9g/cm3100cm3 =90g 融化后质量不变,算出水的体积为:

m水=m冰=90g V 水= ==90cm3

2、等容问题例2:解;水、酒精、硫酸三种液体中,硫酸密度最大,水次之,酒精最小、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由m =ρv 知:硫酸质量最大,水次之,酒精最小;故答案:丙、甲、乙、板书设计二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

(二)

3、密度相等问题:例3:样品的密度为:==

2、6g/cm3=

2、6103kg/m3因为样品与巨石是同种物质,所以二者密度相同,则巨石的质量为:m石=ρV石=

2、6103kg/m320m3=

5、2104kg答:巨石的质量为

5、2104kg、4、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解:(1)质量为m=178g铜球的铜的体积为V铜=m铜/ρ铜 =178g/

8、9g/cm3 =20cm3<V球,所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30cm3-20cm3=10cm3;(2)空心部分注满水,则m水=ρ水V空=1g/cm310cm3=10g,m总=m水+m铜

=10g+178g=188g、

【专题四】

XXXXX: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固体的密度(1)原理(2)器材(3)步骤(4)表达式:ρ=

2、测量液体密度(1)原理(2)器材(3)步骤(4)表达式:ρ=(m1-m2) /V

【专题五】

XXXXX: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2)用密度鉴别物质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关于课时的安排问题:本单元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基础内容的复习安排2课时。

2、教学程序设计的是利用实验器材先设计实验,利用实验贯穿整个复习专题,以题带点,层层递进。

3、在课堂教学中,每复习一个专题就带来几个针对性练习,小循环训练,有助于教师点拨矫正,有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既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同时又为教师的思考赢得时间,或者教师在学生讲评的基础上给与继续的讲评。

4、学生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实验,在探究之后可以让学生叙述实验的思路、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利用远程研修学习的思维导图布置学生课前知识梳理,便于提高课堂复习效果,并且在每个专题复习后面,有设置了专题知识点梳理,便于强化每个专题,及时落实所复习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力学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预习提示】 1.力。 2.力的单。位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 一、学生展示 1.用手拍桌子,桌子受到手施加给它的力,同时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手受 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大量的事实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改变或运动的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 二、目标定向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三、学生自学 1.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 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4.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都离不开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两个物体是否有相互作用,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考虑。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个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只要有 一个效果出现,就表明两个物体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xperiment: One of the examples of teaching plan for measuring voltage with voltmet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第八中学章浩武)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3、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4、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5、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6、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7、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8、有必要时,可以自制一些教具。 9、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10、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结合采用电子档案。 11、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三、具体实验安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进度表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探究型实验

探究型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X4-3-1所示的实验,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度) 12 22 32 42 52 反射角(度) 12 22 32 42 图X4-3-1 (1)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________.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表数据,你还能发现其他哪些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可折转的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的反射有何实际应用?又有什么危害?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如图X4-3-2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X4-3-2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浏览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探究启发合作探究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教具准备: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钢尺、橡皮泥、气球、鸡蛋、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们为胜利的同学鼓掌。失败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学了今天的知识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反败为胜。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静止变为运;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1.请同学们打开网站,阅读学习目标。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2.请同学们浏览网站上《助学园地》栏目,并对你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反应的物理现象。 3.想想做做:请学生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大头针、弹簧、橡皮泥、气球、乒乓球、钢尺等,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弯钢尺,压气球。观察现象。 2}.用力推小车,磁铁靠近大头针或小钢球,观察运动情况。根据实验,让学生体验并试述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根据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并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并由此引出 二、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力的单位:牛顿——N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 1}.在力的作用过程中,有几个物体。 2}.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通过学生直观实验,进行理性分析,解决抽象问题。 为了纪念著名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叫做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理解1N的含义.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过渡语:我们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那么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2.老师有选择的板书总结: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设疑:那么,我们身边又有哪些例子是力的三要素不同,其作用效果就不同呢? 4.前后呼应:在上课前,老师说在掰腕游戏中失败的同学,也能反败为胜,你现在有办法了吗?我们再试一下。学生讨论猜想。学生浏览后,思考回答:学生举例 学生再次游戏,体验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四、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九年级物理)初中物理实验专题(1)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1)

1 ?下列仪器分别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计_________ ,刻度尺, 量筒(或量杯)________ 天平一一— 密度计_____________ ,电流表 __________ ,电压表___________ ,电能表__________ 2.如图1 所示表示测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某电能表表盘上标有“ 220V 10A ”的字样, I . 则此电能表能承担电路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 W, 它应________ (填”串联”或”并联”)在照明电路的 路”)上? 4.用托盘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时: 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 台上,把 _______ 在横梁标 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 ,使横梁平衡? 把这一小块矿石轻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里,往右盘加减砝码 过程中,当放入一个最小砝码时,看到指针在标尺上的位置2所示,此时应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 ,直到指针 标尺中央红线处. 5.如图3所示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__ ,用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就由于如图指在 带电 开的 角度就___________ 6.某同学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选好一支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在该同学操作错误的两处画上横线,并正确的操作写在下面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砝码上粘有油 污、_____ (填”干路”或”支 團 3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数学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性质,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2、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并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交流、发现等活动,发展平面几何观念; 2、通过实践去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 2、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二、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实验、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 四、教法: 新的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践和猜测的发现过程。 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发现新知识。 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及时点拨,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使学生思维逐步扩展。 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 1、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模型教学; 2、实践式、讨论式教学; 3、评议结合教学。 五、学法: 从实践中探索―――在讨论中发现―――到生活中对比。 六、教学设计 准备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课件演示:如果我们要从A地到B地,你会选择哪种走法呢?

(说明: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回顾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中。) 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欢的篮球明星,根据篮球明星明的有关资料,你能算出明的步幅有多大?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件演示: (说明:设置悬念,从情境中营造可探索的环境,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讨论与探索中尽可能地展示学生丰富的资源、儿童的信息,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精彩,更充满生机与活力。) 2、自己实践,发现新知: ①动手做一做: 用长度分别为7cm、2cm、5cm、4cm的四根小棒,同学们发挥想像,任意取其中的三根,首尾连接,搭成三角形。并思考以下问题: (说明:学生有了好奇心,同时将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一步是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自己发挥创造力、发现各种可能的结果。学生进行分组实践,遇到困难可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这时引导学生实践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等实践到一定时机时,转入下一步。) ②交流反馈 ③形成性质 (说明:通过“做一做”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和直观的推理,获得新知,并学会初步说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点评,并用课件总结各种可能。) ④作图验证 ⑤再试一试 (说明:既使得学生会用圆规和直尺画三角形,又让学生在作图中更加体会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也为下面三角形稳定性的学习埋下伏笔。) 3、继续实践,继续发现: ①再动一动手 (说明:通过“再动一动手”这一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得出性质 通过展示教具三角形与四边形。加深学生对这一性质的感性认识。课件演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

(完整)初中物理力与运动_教案.doc

一、课题力与运动 二、课时 上节课已经将力与运动相关的前几个知识点学习完成,学生的理解与接收还可三、学情分析以,本节课在复习前一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最后一个知识点,并将本章 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复习。 1.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五、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状态的改变难点 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 知识点一:二力平衡 1、什么是平衡状态? 2、什么是二力平衡?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牛顿的定律 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如何理解? 知识点四:惯性定律 什么是惯性定律?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

二、进入新课 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的作用效果 l .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 . 2.请你认真观察教材中图,并配合阅读图下面的三行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图 (a)中,力使火箭由 ________变为 ________,而且使它的速度越来越 ________.图 (b)中,力使列车由 ________到 ________,由 ________变 _________. 图 (c)中,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 ________. 3.请你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慢到快,由快到慢,或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称为运动状 态的改变. 4.通过上面的观察、阅读和分析,请你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P69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________状态或 ________状态,即平衡力________(改变/不改变)物 体的运动状态,这是因为这两个力从相反的方向力图改变物体的________,它们的作用相互________了,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相等,它将保持________运动状态. 2.如果物体受到的力不满足平衡条件,即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 ________速行驶;如果受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汽车的运动方向将发生 ________.例 l(多选题)下列实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有()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进站的火车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进 例2 如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最明显地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PEP小学英语毕业班复习整合课教案

PEP小学英语毕业班复习整合课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师生对教材中相关的话题都已熟知并能灵活运用。毕业班总复习用话题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本节课整合复习的话题是家务劳动。本人把教案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自己会做哪些家务劳动,如:I can clean the bedroom. I can cook the meals. 2、能够询问别人会做什么家务劳动,如:What can you do? I can…Can you set the table? Yes, I can. / No, I can’t. 3、掌握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 sweep the floor, 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wash the clothes, set the table, make the bed, do the dishes, put away the clothes. 4、掌握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5、养成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Yes, I can. / No, I can’t. (2)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 sweep the floor, 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wash the clothes, set the table, make the bed, do the dishes, put away the clothes. 2、教学难点: (1)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以上句型。 (2)情态动词can的用法。 三、课前准备: 1、课件 2、单词图片 3、练习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Preview 1、Free talk T: How are you, boys and girls? S: I’m fine. Thank you. T: Can you sing a song? S: Yes, I can. T: Let’s sing a song,.

初三九年级物理:探究实验 (6)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目的: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2.比较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不同,并会计算灯泡的实际功率。 3.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 实验原理: 灯泡的电功率P=U。 实验器材: 电源(干电池四节为宜)、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标有“2.5V”(或“3.8V”)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电路图(如图1)以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表1)。

图1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检查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如果偏差,要讲指针调至零刻度线对齐。 3.根据实验电路图,将电路元件逐一连接好,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即电压表选择0—3V(或3.8V时,选择0-15V),电流表选择0-0.9A的量程。电路连接过程中,保证电路开关断开,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4.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同时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5.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低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6.移动滑片,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略高于额定电压的五分之一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7.根据公式P=UI,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结合灯泡的发光情况进行比较,体会用电器在不同电压下的工作情况。 分析论证: 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①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越高,小灯泡的电功率越大,灯泡的发光越亮。②小灯泡的亮度直接由它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 演示过程: 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 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同学们交换位置后,看到和原来不同的现象。这下学生更疑惑了。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 师:同学们这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在一些位置看着小平面镜更亮,在一些位置看着白纸更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师: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同学可以阅读课本41页的“漫反射”部分,就能明白原因了。(人教版教材)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哪个更亮的基本原理,既而把这个知识学习到位。 二、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主体,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同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实验步骤罗列给学生,或代替学生设计各种表格等。 【案例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的过程上,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天津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

天津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 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次,这说 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 上做_______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出 来的。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 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 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 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 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拉力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 (1)实验时应使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_________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___________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___________和图___________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2 :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更大的速度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请对上述实验过程做出你的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 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 1) 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 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 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 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 1) 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

初中物理第七章 力学教案

第七章力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例:有力没处使,指的就是力需要两个以上的物体,不能单独一个物体 2、力的单位:牛顿(N),符号:F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反过来,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或者物体发生了形变,物体就一定收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四两拨千斤指的就是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对象,并弄清画的是哪些力; (2)三定:a. 定点:在受力物体上找到所画力的作用点; b. 定方向:正确画出力的方向(有时需要注意角度); c. 定长度:如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在画这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力越大,线段 就画的越长。 (3)三定:a. 标箭头; b. 标符号; c. 标力的数值和单位。 6、相互作用力: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只给别的物体施加力,而自己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较大 例2: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 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桌子受到铅笔盒的压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C.铅笔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学科整合教案

心理健康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三年级一班 赵秀芹 2014年11月

29、掌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 1、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学生再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趁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