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复习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归纳
物理化学复习归纳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基本概念

1.1体系和环境

系统(System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1.2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由系统的状态确定的系统的各种热力学性质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它具有以下特点:

(1)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一函数。

(2)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取决于系统始、终态。与所经历的途

径无关。

(3)状态函数的微小变化,在数学上是全微分。

(4)不同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是状态函数。 1.3体积功

功(work )--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都称为功,用符号W 表示。体积功就是体积膨胀或缩小所做的功。

系统对环境作功,W <0 环境对体系作功,W >0 1.4可逆过程(下)

1.5各种热力学函数(U, H, Q,W)

U 和H 是状态函数,Q 和W 不是状态函数。 1.6标准摩尔生成焓概念

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一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下述符号表示:

(物质,相态,温度) 2 体系和环境

2.1 体系(系统)

*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热力学上有时把系统和环境加在一起的总体看成是孤立系统。

2.2状态函数

体系的一些性质,其数值仅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而与体系的历史无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对于循环过程:所有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均为零 2.3可逆过程

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状态(1)变到状态(2)之后,如果能使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则该过程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否则为不可逆过程。 2.4热和功 Q ,W

体系吸热,Q >0;体系放热,Q <0 。

体系对环境作功,W <0;环境对体系作功,W >0 。

O m

r ΔH

dV p W e -=δ=p -)(12V V -

2.5焓H (单位是kJ*mol -1

*定义式:H = U + pV

*焓的物理意义:U Q V ?= 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封闭系统经一邓蓉过程,所吸收的热全部用于增加系统的热力学能。

*焓的特点:1.焓是状态函数 定义式中焓由状态函数组成。 2.不能确定焓的绝对值,但可求变化值。 3.焓也是广度性质,并具能量的量纲。 2.6基本理论

1.热力学第一定律 — 宏观上静止且无外立场存在的封闭体系中 ?U = Q + W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的能和焓:“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U 和焓H 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与体积或压

力无关。”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特点:Q=0 2.7热化学

*定义式:封闭系统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体系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亦称为反应热。 *恒压反应的热效应:反应在等压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为p Q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

W ’=0,则 p Q H =?(W ’=0,恒压)

*恒容反应的热效应:反应在等容下进行所产生的热效应为V Q ,如果不作非膨胀功,

则 U Q V ?=

2.8基本计算

*等温过程、可逆相变过程中各热力学量(Q 、W 、 ΔU 、ΔH )的计算。 *恒压反应热(ΔH )、恒容反应热(ΔU )、标准摩尔生成焓简单计算。

2.9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焓

定义式: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一摩尔物质

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下述符号表示:

(物质,相态,温度) 反应物

产物

∑∑?

?

?

?-?=

?B

m f B B

m f B

m r B H r B H p

H )()

(

*标准摩尔燃烧焓

定义式:在标准压力P θ=100KPa 和指定温度下,1摩尔某种物质完全燃烧的恒压

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下述符号表示:

(物质、相态、温度) )(c -)(c O

m O m O m 生成物反应物H H rH ??=?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基本概念:

热力学函数定义(S,F,G)

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判据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化学势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几个热力学函数定义:

(1)熵:

(2)亥姆霍斯自由能:TS U F -=

(3)吉布斯自由能:

O m

r ΔH O m

c ΔH r

d (

)Q

S T =δ def

G

H TS

-

3.自发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 熵判据: ,即?S

= ?S

?+S

≥ 0

“>” 号为自发过程

“=” 号为可逆过程

“<” 号为不可能发生的过程

? 亥姆霍兹自由能判据: ,即

自发过程

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态

不可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自发过程

可逆过程或处于平衡态

不可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4. 基本理论

?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 熵增原理(绝热过程和孤立体系):

1.特点:熵增原理仅能判断一过程是否为不可逆,但不能判断是否为自发

2. 绝热过程:对于绝热系统中所发生的任何过程 δ∑Q 绝热=0

此式说明:对于绝热过程,系统的熵不减少。?熵增原理,即若为绝热可逆过程,

?S =0,(绝热可逆过程为恒熵过程);若为绝热不可逆过程,?S >0

3.孤立体系:对于孤立体系, ,所以clausius 不等式为:

*等号表示可逆过程,不等号表示不可逆过程。 *孤立系统排除了环境对系统以任何方式的干扰,因此,孤立系中

的不可逆过程必然是自发过程。

*熵增加原理可表述为: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朝着熵值

增大的方向进行,直到在该条件下系统熵值达到最大为止,此时孤立系统达平衡态。

5. 基本计算

0≥iso dS ',,0

()0T V W F =?<',,0

()0

T V W F =?<',,0

()0

T V W F =?=',,0()0T V W F =?>0

)d (0

,,f ≤=W p T G 00',,()T P W G =?<00

',,()T P W G =?=00',,()T P W

G =?>0

S ?≥绝热0Q δ=0

S ?≥孤立

?等温过程、相变过程、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热力学量(ΔS(环境,体系,孤立体系)、ΔF、ΔG)的计算。书上P52-57

6.各个过程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6.1、等温可逆过程——理想气体等温可逆,温度不变

6.2、理想气体等温恒外压膨胀

6.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6.4、可逆相变

第三章化学平衡

=

?

=

?H

U

1

2

ln

V

V

nRT

W-

=W

Q-

=

2

1

1

2ln

ln

P

P

nR

V

V

nR

S=

=

?

G

F?

=

?

1

2

ln

P

P

nRT

G=

?

)

dV

1

2

V

V

p

P

W-

-

=

-

=?(外

=

?

=

?U

H

S

T

F

G

V

V

nR

S?

=

?

=

?

=

?

1

2

ln

2

1

0,0

ln,

T W Q U H

V

S nR G A T S

V

?=∴==?=?=

?=?=?=?

理想气体、

W

Q

H

p

vap

+

=

?

?U

已知,

nRT

V

V

p

W

l

g

-

-

-

=)

nRT

H

W

Q

vap

p

-

?

=

+

=

?U

T

H

S vap

?

=

?0

=

?G

S

T

U

F?

-

?

=

?

1.基本概念

? 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标准生成吉布斯能

? 有凝聚相参加的气体反应、分解压的概念

2.平衡常数的表达

? 理想气体的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可认为只是温度的函数,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

数只与反应物和产物中气体物质有关。(分解压力)

3.基本计算

? 化学等温式:

?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 最稳定单质的吉布斯能为零。

?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对吸热反应,?

?m r H >0

,升高温度,?

K 增加,对正反应有利。对放热反应,??m r H <0 ,升高温度,?

K 降低,对正反应有

利。

反应向右自发进行

0

>?m r p G Q K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0

>?

m r p G Q K 反应达平衡

0=?=?

m r p G Q K ?

?-=?K RT G m

r ln )

/exp(RT G K m r ?

??-=D E G H d e g h ++→+

+

?

?=

????

?e

E d D h H G )()()()(eq g

eq eq eq p p p p p p p p K p

m r Q RT K RT G ln ln +-=??反应向左自发进行 0>?

m r p

G Q K 反应达平衡

=?=?m r p

G Q K ?

?-=?K RT G m r ln )

/exp(RT G K m r ?

??-=

?

?m

G f ∑∑∑?

?

?????=?B

f B f B f B r B)(B)(r B)(p m m m m G G G G ν=-反应物

产物

*压力对平衡的影响:对于反应aD(l)+e E(g) →g G(s)+h H(g)

?v=(g+h)-(a+e)

当?v >0时,若p增大,则减少,增加压力对体积变大的反应不利

当?v<0时,若p增大,则增大,增加压力对体积变小反应有利

当?v =0时,若p增大,则不变,增加压力对平衡没有影响*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实际起到了稀释的作用,

它和减少系统总压的效果相同。

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的其它气体(如合成NH3加入CH4,SO2氧化加入N2)

影响:总压一定时,加入惰性气体降低反应气体分压(稀释),其效果相当与降低

了总压

即:?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Kx↑

?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无影响

?V<0反应加入惰性气体,Kx↓

第四章相平衡

1.基本概念

?物种数:平衡体系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数,S表示;

?独立组分数:足以表示体系中所有各相组成所需的最少物种数,称独立组分数或组分数。符号K表示。独立化学平衡数:R

?浓度控制条件:R’(注意:浓度限制条件只在同一相中方才能成立,在不同相之间,

浓度限制条件不成立. )

?自由度:在一平衡体系中,不发生相变的条件下(无旧相消失和新相生成),在一定围可以任意改变的可变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强度因素)的最多数目. 称为自由度。用符号f表示

?相(phase)体系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体系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

?组分数=物种数-独立的化学平衡数-独立的浓度限制条件(K=S-R-R’)

?相点

?物系点:系统物质的总组成点(不管相的存在状态)

2.基本理论

?相律的表达及应用:

表达式: f = K-Φ + 2(自由度=组分数-相数+环境因素)

若指定了温度或者压力(只考虑温度和压力):f* = K-Φ + 1

?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最低恒沸点,最高恒沸点)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T-x图的分析(相图上点,线,面的分析,相律的应用等)—

—书上P123-125

?简单低共熔相图在药学中的应用举例P139

1.利用熔点变化检查样品纯度;

2.药物的配伍及防冻制剂;

3.改良剂型增进药效;

4.结晶与蒸馏的综合利用。

3.基本计算

?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T -x 图的分析(相图上点,线,面的分析,相律的应用等);书上

P 123-125

? 杠杆规则及应用;P 125

? 简单低共熔相图的分析(相图上点,线,面的分析,相律的应用等)P 136 ? 冷却曲线、最低共熔点的概念

第五章 电化学 1.基本概念

? 两类导体(离子导体、电子导体):

第一类导体:依靠电子的定向迁移来导电,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主要特征:温度升高,导电能力下降

第二类导体:依靠离子的定向迁移来导电,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

解质等。

主要特征:温度升高,导电能力增强

? 两类装置(电解池、原电池):

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装置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

电解池和原电池均由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 正极、负极;阳极、阴极定义: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正极:电势高的电极

l g CD CE

n n ?=?电化学约定 物理学约定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A(南大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第一章.气体 一、理想气体适用 ①波义耳定律:定温下,一定量的气体,其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pV=C ②盖·吕萨克定律:对定量气体,定压下,体积与T成正比 V t=C`T ③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各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推导:气体体积随压力温度和气体分子数量改变,即: V=f(p,T,N) 对于一定量气体,N为常数dN=0,所以 dV=(?V/?p)T,N dp+(?V/?T)p,N dT 根据波义耳定律,有V=C/P,∴(?V/?p)T,N=-C/p2=-V/p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C`T,有(?V/?T)p,N=C`=V/T 代入上式,得到 dV/V=-dp/p+dT/T 积分得 lnV+lnp=lnT+常数

若所取气体为1mol,则体积为V m,常数记作lnR,即得 pV m=RT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物质的量n,则得 pV=nRT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⑥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组成该气体的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⑦气体分子在重力场的分布 设在高度h处的压力为p,高度h+dh的压力为p-dp,则压力差为 dp=-ρgdh 假定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ρ=Mp/RT,代入上式, -dp/p=Mgdh/RT 对上式积分,得lnp/p0=-Mgh/RT ∴p=p0exp(-Mgh/RT) ρ=ρ0exp(-Mgh/RT)或n=n0exp(-Mgh/RT) 二、实际气体适用 ①压缩因子Z Z=pV m/RT 对于理想气体,Z=1,对实际气体,当Z大于1,表明同温度同压力下,实际气体体积大于理想气体方程计算所得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小于1,情况则相反。 ②范德华方程式

物理化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15=30分) 1、·kg-1的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因子γ ± =,则其离子平均活度a ± 是: (B)。 (A)×10-4;(B)×10-2;(C)×10-2;(D)×10-4。 2、在下列电池中,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a(Cl-)无关的是:(D)。 (A)Zn|ZnCl 2(aq)| Cl 2 (p)|Pt; (B)Zn|ZnCl 2 (aq)|KCl(aq)|AgCl|Ag; (C)Pt|H 2(p 1 )|HCl(aq)|Cl 2 (p 2 )|Pt; (D)Ag|AgCl(s)|KCl(aq)|Cl 2 (p)|Pt。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B)。 (A)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与温度无关; (D)因电解质溶液种类不同,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4、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则其充电时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C)。 (A)正负极不变,阴阳极不变;(B)正负极改变,阴阳极不变;(C)正负极不变,阴阳极正好相反;(D)正负极改变,阴阳极正好相反。 5、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其浓度的关系为:(A)。 (A)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增强;(B)浓度增大,离子强度变弱; (C)浓度不影响离子强度;(D)随浓度变化,离子强度变化无规律。 6、无限稀释的KCl 溶液中,Cl-离子的迁移数为,该溶液中K+离子的迁移数为:( C )。 (A) ; (B) ; (C); (D) 7、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浓度由mol·dm-3变为mol·dm-3,其摩尔电导率:( 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 8、在温度T时,若电池反应?Cu+?Cl2===?Cu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1, Cu + Cl 2 === Cu2++2Cl?的标准电池电动势为E2,则E1和E2的关系为:( D )。(A)E1/ E2= 2;(B)E1/ E2= 1/2;(C)E1/ E2= 4;(D)E1/ E2= 1。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近年真题考点归纳

表格中所写章节以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为准2007大题汇总 2008大题汇总

2009大题汇总 2010年大题汇总

2011年大题汇总

2012大题汇总 2013年大题汇总

以上列了近几年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题的主要考点。厦门大学的物理化学不同于其他学校,他考察的题型比较单一。一般12~16分的选择题,然后剩下的大概十道左右的大题。 首先,复习过程中一般使用傅献彩的物理化学课本,据悉厦大本校上课也是使用这本教材。第一章气体的不用看,统计热力学一般就考一个选择,也可舍弃(明确说明只考概念),第十四章胶体近年来也只考选择,也可考虑舍弃。厦大的物化热力学考察并非重点,但热力学函数的关系、麦克斯韦关系要会熟练推导,并要求熟悉各个函数的意义,今年来有向热化学、能源方面考察的趋势。相图每年必考,且分值较大,考察的相图也较为常规,多进行几个典型相图的练习总结规律就行,步冷曲线也一般会要求绘制,杠杆规则的应用,并注意这部分可以和第四章结合考察。化学平衡也几乎年年考,这部分相对简单。电解质这一章本身就比较简单,一般是求电导率以及弱电解质平衡常数。第九十章电化学每年必考大题,能斯特方程要熟练运用,注意超电势的问题以及电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改变。第十一十二章动力学每年考察的比重比较大,常用的反应级数求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的使用及其使用条件、过渡态理论中热力学函数与活化能的关系、重要的关系式的推导。第十三章也年年考大题,开尔文公式、毛细现象,都很简单,但要注意浸润与不浸润时方程中R的正负(14年考的汞和玻璃,非常遗憾做错了) 最后,厦大物化最重要的参考书是孙世刚编写的物理化学的学习指导以及物理化学题库,历年真题很多出自上面。要将上面的习题反复练习。

物理化学(重点)超强总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三大系统: (1)敞开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2)密闭系统: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隔绝系统(孤立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2、状态性质(状态函数): (1)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如体积,质量,热容量。 数值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 (2)强度性质:如压力,温度,粘度,密度。 数值与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部分的相同。 特征: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3、热力学四大平衡: (1)热平衡:没有热隔壁,系统各部分没有温度差。 (2)机械平衡:没有刚壁,系统各部分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即压力相同 (3)化学平衡:没有化学变化的阻力因素存在,系统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相平衡:在系统中各个相(包括气、液、固)的数量和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Q为吸收的热(+),W为得到的功(+)。

12、在通常温度下,对理想气体来说,定容摩尔热容为: 单原子分子系统 ,V m C =32 R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V m C =52R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V m C 6 32 R R == 定压摩尔热容: 单原子分子系统 ,52 p m C R =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p m V m C C R -=,72 p m C R =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4p m C R = 可以看出: ,,p m V m C C R -= 13、,p m C 的两种经验公式:,2p m C a bT cT =++ (T 是热力学温度,a,b,c,c ’ 是经 ,2' p m c C a bT T =++ 验常数,与物质和温度范围有关) 14、在发生一绝热过程时,由于0Q δ=,于是dU W δ=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有:,V m nC dT pdV =- ? 22 ,11 ln ln V m T V C R T V =- 21,12ln ,ln V m p V C Cp m p V ?= ,,p m V m C pV C γγ=常数 =>1. 15、-焦耳汤姆逊系数:J T T =( )H p μ??-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升高;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不变。 16、气体的节流膨胀为一定焓过程,即0H ?=。 17、化学反应热效应: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化学反应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或“反应热”。 18、化学反应进度:()()() n B n B B ξ ν-= 末初 (对于产物v 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1ξ=时,r r m U U ξ ??= ,r r m H H ξ ??= 19、(1)标准摩尔生成焓(0 r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为该物质的

物理化学下册课堂练习(1)

第七章 电化学 选择题 1. 描述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的产物的量之间的关系是( )。 A. 欧姆(ohm )定律 B.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C. 法拉第(Faraday )电解定律 D. 能斯特定律 2.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 B. 弱电解质 C. 无限稀溶液 D. 浓度为1mol ·dm -3的溶液 3. 科尔劳施认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开方成线性关系,)1(c β-=∞m m ΛΛ,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 D. 浓度的1mol·dm -3的溶液 4. 在HAc 电离常数测定的实验中,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 )。 A. 电导率 B. 电阻 C. 摩尔 D. 电离度 5. 291K 时纯水的∝m Λ为4.89×10-2 S ·m 2·mol -1,水中C H +=C OH -=7.8×10-8 mol·dm -1,则291k 时纯水的电导率κ为: ( )S ·m -1 。 A. 3.81×10-6 B. 3.81×10-8 C. 3.81×10-7 D. 3.81×10-5 6. 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dm -3和0.1 mol.dm -3的不同价型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 500 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 A. 1:5 B. 5:1 C. 1:20 D. 20:1 7. 在298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电导率(S ·m 2·mol -1)最大的是( )。 A. 31La 3+ B. 2 1Mg 2+ C. NH 4+ D. H + 8. 在298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离子电导率(S ·m 2·mol -1)最大的是( )。 A. CH 3COO — B. Br — C. Cl — D. OH — 9. 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 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10. 电解质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温度一定时,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离子的本性 B. 电解质的强弱 C. 共存的它种离子的性质 D. 离子浓度及离子电荷数 11. 离子的迁移数是指正负两种离子在作电迁移运动时各自的导电份额或导电的百分数, 因此, 离子的运动速度直 接影响离子的迁移数。它们的关系是 A. 无论什么离子,它们的运动速度愈大,? 迁移的电量就愈多,迁移数也愈大 B. 同一种离子的运动速度是一定的, 故它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迁移数相同 C. 在只含某种电解质的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D. 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运动的速度愈大, 迁移数就愈大 12.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 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 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 电动势温度系数小, 稳定 C. 电池可逆, 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 与测量温度无关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 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化学(下)总结

《物理化学》(下) (南京大学第五版)总结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 1. 离子迁移数t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溶液中的i 离子运载的电流I i 与总电流之比(即i 离子所承担的导电任务的分数)。 1i i i i i i i i Q I u t t Q I u = ===∑∑ 2.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淌度)u i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 3. 电导与电导率 电导G(Ω-1 ):电阻R 的倒数。a 电导率κ(Ω-1 ·m -1 ):电阻率ρ的倒数。 电导池常数K cell :K cell = L/A L: 电极之间的距离;A:电极的面积 4. 摩尔电导率Λm (S ·m 2 ·mol -1 ) 含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单位距离的2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导池所具有的电导。 m c κ Λ= 5.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对于任意价型的强电解质M ν+B ν- 平均活度因子 γ± =[ (γ+)ν+ (γ-)ν-] 1/(ν + + ν- ) a ± = m ±γ± m ± =[ (m +)ν+ (m -)ν-] 1/(ν + + ν- ) m + = ν+m ;m - = ν-m 电解质活度a = (a ±)( ν+ + ν- ) 6. 离子强度I 21 2i i i I m z = ∑ 7. 离子氛 电解质溶液中环绕在某一离子B 周围电荷与B 相反、电荷数量与B 相等的异号离子构成的球体。 8. 基本摩尔单元 发生1mol 电子转移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1/zM n+ + e → 1/z M 二、基本公式 1. Faraday 电解定律 往电解池通电,在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Q = It = znF z :电极反应M n+ + ze → M 中电子转移的计量数。

物理化学答案(下册).

第七章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 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 计中沉积。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 之差: 7.4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 ,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 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同7.4。电解前后量的改变 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 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 因此, 7.6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 的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计算在实验温度25 ?C下,溶液中的和。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 敞开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的系统) 孤立系统:不能以任何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2.状态函数:用于宏观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宏观参量,例如物质的量n、温度 T、压强p、体积V等。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我们 把状态函数分成: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两大类。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成 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热容等,这种性质的函数具 有加和性,是数学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即物质的量扩大 a倍,则相应的广度函数便扩大a倍。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的值只与系统自身的特点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 注:状态函数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而与此状态的历史过程无关,一旦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所有的状态函数便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个微小的变化状态为: dU= 公式说明:dU表示微小过程的内能变化,而δQ和δW则分别为微小过程的热和功。它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符号,是为了区别dU是全微分,而δQ和δW不是微分。或者说dU与过程无关而δQ和δW却与过程有关。这里的W既包括体积功也包括非体积功。 以上两个式子便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们只能适用在非敞开系统,因为敞开系统与环境可以交换物质,物质的进出和外出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增减,我们说热和功是能量的两种传递形式,显然这种说法对于敞开系统没有意义。 三、体积功的计算 1.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界面,系统的体积变化时,便克服外力做功。将一 定量的气体装入一个带有理想活塞的容器中,活塞上部施加外压。当气体膨胀微小体积为dV时,活塞便向上移动微小距离dl,此微小过程中气

大学物理化学下册(第五版傅献彩)知识点分析归纳-(1)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 第九章 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金属气体电极如Zn(s)|Zn2+ (m) Zn2+(m) +2e- = Zn(s) (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如Ag(s)|AgCl(s)|Cl-(m),AgCl(s)+ e- = Ag(s)+Cl-(m) (3)氧化还原电极如: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 2.什么叫电池的电动势用伏特表侧得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池的电动势是否相同为何在测电动势时要用对消法 答:正、负两端的电势差叫电动势。不同。当把伏特计与电池接通后,必须有适量的电流通过才能使伏特计显示,这样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溶液浓度发生改变,同时电池有内阻,也会有电压降,所以只能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电池的电动势。 3.为什么Weslon标准电池的负极采用含有Cd的质量分数约为~的Cd一Hg齐时,标准电池都有稳定的电动势值试用Cd一Hg的二元相图说明。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会随温度而变化吗答:在Cd一Hg的二元相图上,Cd的质量分数约为~的Cd一Hg齐落在与Cd一Hg固溶体的两相平衡区,在一定温度下Cd一Hg齐的活度有定值。因为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在定温下只与Cd一Hg 齐的活度有关,所以电动势也有定值,但电动势会随温度而改变。 4.用书面表示电池时有哪些通用符号为什么电极电势有正、有负用实验能测到负的电动势吗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试题

一. 选 择 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 1. 气体分子的平动能为22/3 94h mV (式中m 为分子的质量,V 为容器的体积,h 是Planck 常数),则其能级的简并度为( )。 (A) 1 (B) 2 (C) 3 (D) 6 2.水溶液中H +和OH -的电迁移率特别大,其原因是( )。 (A) 发生电子传导 (B) 发生质子传导 (C) 离子荷质比大 (D) 离子水化半径小 3.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都为0.01mol·kg -1,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小的是( )。 (A) ZnSO 4 (B) CaCl 2 (C) KCl (D) LaCl 2 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溶度积K sp 的是( )。 (A) Ag|AgCl(s)|KCl(aq)|I 2 (B) Ag|Ag +||Cl -|AgCl(s)|Ag (C) Ag|Ag +||Cl -|Cl 2|Pt (D) Ag|AgCl|Pt 5.将金属插入含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由于金属的溶解或溶液中金属离子在金属表面上沉积,可能使金属表面带上某种电荷,产生界面电势。若已知Zn│ZnSO 4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763V ,则金属锌表面上所带的电荷一定是( )。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不带电荷,因为溶液始终是电中性的 (D) 无法判断,正电荷和负电荷都有可能 6.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时,下列电池中可作为标准电池的是( )。 (A)丹尼尔电池 (B)伏打电池 (C)韦斯登电池 (D)伽法尼电池 7.某一电池反应,若算得其电池电动势为负值时,表示此电池反应是 ( )。 (A) 正向进行 (B) 逆向进行 (C) 不可能进行 (D) 反应方向不确定

物理化学下册答案化工专用

已知25℃时水的离子积K w =×10-14 ,NaOH 、HCl 和NaCl 的m Λ∞分别等于 S·m 2·mol -1, S·m 2·mol -1和 S·m 2·mol -1。 (1)求25℃时纯水的电导率; (2)利用该纯水配制AgBr 饱和水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 ×10-5 S·m -1,求AgBr (s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已知:m ∞ (Ag + )= ×10-4 S·m 2 ·mol -1 ,m ∞(Br -)=×10-4S·m 2·mol -1。 解:(1)水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纯水的电导率 即有: ( )( ) 2m 23-61H O H O 1100.054777 5.50010S m κΛ∞ -==????= (2)κ(溶液)=κ(AgBr )+κ(H 2O ) 即:κ(AgBr )=κ(溶液)-κ(H 2O ) =×10-5 – ×10-6 = ×10-5 S·m -1 现有25℃时,·kg -1BaCl 2溶液。计算溶液的离子强度I 以及BaCl 2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γ±和平均离子活度。 解:离子强度 根据: +lg =-2-1=0.6663 Az z γγ±-±??; 25℃时,电池Zn|ZnCl 2( mol·kg -1)|AgCl (s )|Ag 的电动势E = 。已知E (Zn 2+|Zn )=,E (Cl -|AgCl|Ag )=,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 (1)写出电池反应; (2)计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 (3)计算电池反应的可逆热Q r,m ; (4)求溶液中ZnCl 2的平均离子活度因子γ±。 解:(1)电池反应为 Zn (s )+ 2AgCl (s )= Zn 2+ + 2Cl - + 2Ag (s ) (2)r m =-ln G RT K zE F ?=- 即: ()20.22220.762096500ln 76.63 8.314298.15zE F K RT ?--?????===?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物理化学判断过程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到了物理化学中的电化学,量子力学,统计热力学,界面现象与化学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其中我个人还有许多地方存在问题,包括一些基础概念,公式,还有解题思路,都有些欠缺。这更能说明这是一门需要我们用心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自我检讨一下: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尽到一个好学生应尽的义务去认真负责的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导致在临近期末的时候脑海中实在搜刮不出一些讲得出口,拿得出手,上得了台面的知识与技巧,又实际上没有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能说的出口的,可以说是虚度好一段大好时光。学习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学期末的总结也只能说是反省一下自我过失,谈不上后悔,和如果当初了......为了期末考试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好好复习。以弥补我在这个学期中对物理化学学习的不用功。 但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部分知识点,仍然学了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比如电化学。 电化学学习伊始,老师就提点了我们几点基本的学习要求:①理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异同点;理解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其应用。②掌握电解质的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③掌握离子迁移数,离子电迁移率的定义了解迁移数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④掌

握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会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动势。⑤了解浓差电池的原理,了解液接电势的计算。 ⑥了解分解电压和极化的概念以及极化的结果。 学习中我了解到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相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其中电解质的导电任务是由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等类似的基本概念。还学会了希托夫法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电导定义,德拜休克极限公式和有关电池热力学方面的计算与测定。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电池的原设计,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中和反应的,沉淀反应的以及浓差电池——扩散过程。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本学期的电电化学的学习中,我更加深了了解物理化学这门课的含义:即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更加明白了问什么说“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物理化学是一门值得我们学生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它相对而言更难,更精,是我们化学专业领域的一块好工具,傻傻的我一开始并不清楚,只有失去才懂得追悔莫及。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

物理化学练习题下册全解

第八章 电化学 选择题 1.离子独立运动定律适用于 (A) 强电解质溶液 (B) 弱电解质溶液 (C) 无限稀电解质溶液 (D) 理想稀溶液 答案:C 3. 在电导测量实验中, 应该采用的电源是 (A) 直流电源 (B) 交流电源 (C) 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D) 测固体电导用直流电源, 测溶液电导用交流电源 答案:D 4. CaCl 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A))()()(22- ∞+∞∞Λ+Λ=ΛCl Ca CaCl m m m (B) ) (2)()(22- ∞+∞∞Λ+Λ=ΛCl Ca CaCl m m m (C))()(2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D))}()({21)(22-∞+∞∞Λ+Λ=ΛCl Ca CaCl m m m 答案:B 5.电池Cu ∣Cu +‖Cu 2+,Cu +∣Pt 和Cu ∣Cu 2+‖Cu +,Cu 2+∣Pt 的反应 均可简写作Cu+Cu 2+=2Cu +此电池的

(A) θ m r G ?、θ E 相同 (B) θm r G ?相同、θ E 不同 (C)θm r G ?不同、θE 相同 (D)θ m r G ?、θE 均不同 答案:B 6. 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放电过程 (A) ΔH=Q (B)ΔHQ (D)ΔH 、Q 关系不定 答案:B 7.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kg 增加到0.1mol/kg 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 (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Λm 减小 答案:D 8.下列电解质中,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最大的是 A. 0.01 mol/kg NaCl B. 0.01 mol/kg CaCl 2 C .0.01 mol/kg LaCl 3 D. 0.01 mol/kg CuSO 4 答案:A 9.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kg 和0.1mol/kg 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为 (A) 1:5 (B) 5:1 (C) 10:5 (D) 5:10 答案:B 9.电极Tl 3+,Tl +/Pt 的电势为θ1E =1.250 V ,电极Tl +/Tl 的电势

物理化学下册知识点及公式复习集

第七章 电化学 1.正负、阴阳极规定及离子迁移方向 正负极:电势高的为正极,电势低的为负极 阴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阳离子迁向阴极 原电池:正极-阴极 负极-阳极 电解池:正极-阳极 负极-阴极 2. ξzF Q =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 96485.309 C/mol,计算取 96500 C/mol zF Q n B B =?= νξ 3. 1 G R = 单位:Ω-1或 S 1 l R A ρ κρ == 单位: S ?m -1 c m /κΛ= A l K cell = 4. 科尔劳施(Kohlrausch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很稀的溶液中,强电解质的摩尔电导 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即 c ΛΛA m m -=∞ 5.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它离子影响,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⑴ (无限稀释)电解质溶液的 ∧m ∞ 是阳、阴离子对 ∧m ∞ 的贡献之和,即为离子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加和值。若电解质为 Cv+Av- ,在无限稀释溶液中全部电离: - -++-++→z z v v C v C v A C v+,v-分别表示阳、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 - -∞++∞Λ+Λ=Λ,,m m m v v (2)稀释溶液中,具有相同离子的不同电解质,该相同离子的 ∧m ∞ 都相同。 (3)在无限对于强电解质,比如 NaCl c A m m -Λ=Λ∞①由∧ m ~ c ? 的直线外推 ② 若已知∧m ∞ (Na+)、∧m ∞ (Cl-),则∧m ∞ (NaCl)=∧m ∞ (Na +)+ ∧m ∞ (Cl-)

物理化学下册总结

第七章 1. 法拉第定律:Q =zFξ 2. 迁移数计算++++-+- = = ++I Q t I I Q Q 【例】用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0.7512g 银,并测得阳极区溶液中CuSO 4质量增加0.3948g 。试求CuSO 4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数t(Cu 2+)和t(SO 42- )。 (已知摩尔质量M (Ag) = 107.868 g·mol -1,M (CuSO 4) =159.604 g·mol -1。) 解:电量计中析出银的物质的量即为通过总电量:n (电) =0.7512g/M(Ag)= 6.964×10-3 mol 阳极区对Cu 2+ 进行物料衡算:n (原) + n (电)-n (迁出) = n (后) n (迁出) = n (原) -n (后) + n (电) n (迁出) =-+0394812 07512.().()g C u S O g A g 4M M =-?+?-(...)0394821596046964103mol =2.017× 10- 3 mol t (Cu 2+ ) = ()() n n 迁出电=??--201710 6 9641033 .. =0.2896 t (SO 42- ) =1-t (Cu 2+) = 0.7164 3. 电导(G ):=1G /R ,电导率1l G A R =?=?cell s κK ,摩尔电导率:/m m V c κκΛ== 【例】已知25℃时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1。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 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dm -3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 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 ∞ ++--=+m m m ,,ΛνΛνΛ 【例】已知25℃时0.05mol.dm -3CH 3COOH 溶液的电导率为3.8?10-2S.m -1。计算CH 3CO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θ。4 2 1 ()349.8210..,m H S m mol ∞ + --Λ=? 4213-(CH COO )40.910..m S m mol ∞--Λ=?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m/M)RT=nRT (1.1) 或pV m =p(V/n)=RT (1.2) 式中p、V、T及n的单位分别为 P a 、m3、K及mol。V m =V/n称为气 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3·mol。R=8.314510J·mol-1·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近似于地适用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1.3) pV=nRT=(∑ B B n)RT pV=mRT/M mix (1.4) 式中M mix 为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其可表示为 M mix def ∑ B B y M B (1.5) M mix =m/n=∑ B B m/∑ B B n (1.6) 式中M B 为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摩尔质量。以上两式既适用于各种 混合气体,也适用于液态或固态等均 匀相混合系统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2.道尔顿定律 p B =n B RT/V=y B p (1.7) P=∑ B B p (1.8)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 体的温度T及总体积V的条件下所具 有的压力。而混合气体的总压即等于 各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 体积条件下产生压力的总和。以上两 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 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3.阿马加定律 V B *=n B RT/p=y B V (1.9) V=∑V B * (1.10) V B *表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物质B 的分体积,等于纯气体B在混合物的温度及总压条件下所占有的体积。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具有加和性,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各组分的体积之和。以上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三、临界参数 每种液体都存在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可能使气体液化,我们把 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以T c 或t c 表 示。我们将临界温度T c 时的饱和蒸气 压称为临界压力,以p c 表示。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 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以V m,c 表示。临 界温度、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 状态。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范德华方程 (p+a/V m 2)(V m -b)=RT (1.11) 或(p+an2/V2)(V-nb)=nRT (1.12) 上述两式中的a和b可视为仅与 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称为范德华常数。a的单位为Pa·m 6·mol,b的单位是m3mol.-1。该方 程适用于几个兆帕气压范围内实际气 体p、V、T的计算。 2.维里方程 Z(p,T)=1+Bp+Cp+Dp+… (1.13) 或Z(V m, ,T)=1+B/V m +C / V m 2 +D/ V m 3 +… (1.14)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 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 O℃, 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 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 节干电池 1.5V,一只铅蓄电池 2V。 照明电路电压 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7.1 度=1 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 或 s) :米(m) 时间(t) :秒(s)面积(S) :米 2(m2)体积(V) :米 3(m3)速度(v) :米/秒(m/s)温度(t) : 摄氏度(℃) (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 :千克(Kg)密度(ρ ) :千克/米 3(Kg/m3) 。力(F) :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 (W) :焦耳(J) 功率(电功率) (P) :瓦特(w)压强(p) :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 )热量(电热) (Q) :焦耳(J) 比热容(c) :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 :J/kg 或 J/m3 电流(I) :安培(A)电压(U) :伏特(V) 电阻(R) :欧姆(Ω ) 。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 毫(10-3),μ 微(10-6),K 千(103) ,M 兆(106)
公式
1.速度 v=s/t; 2.密度ρ =m/v; 3.压强 P=F/s=ρ gh; 4.浮力 F=G 排=ρ 液 gV 排=G(悬浮或漂浮)=F 向上-F 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 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 p=W/t=Fv; 8.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Gh/Fs=G/nF=G/(G+G 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 Q=cm△t;燃料完全燃烧 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