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齿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齿轮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08电五

姓名:流云123 学号:123456

指导老师: 1 流云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第二部分第15道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第三部分第45道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

第四部分第45道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

第五部分毕业设计体会……………………………………………………………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零零九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

一、设计题目(附图)齿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_____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1、零件图 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4000件)

三、设计内容:

㈠零件图分析: 1、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条件分析); 2、绘制零件图。

㈡毛坯选择

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

2、基准的选择

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

㈣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

2、利用工序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

3、基准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㈤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的确定

㈥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全部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㈦工艺文件制订:

1、编写工艺文件设计说明书:

2、编写工艺规程:

㈧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

1、工序图分析;

2、定位方案确定;

3、定位误差计算;

4、夹具总装图绘制;

㈨刀具、量具设计

四、设计任务(工作量):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

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流程卡片、某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全套工序

附图);

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4、夹具总装图一张(A2图纸);零件图两张(A4图纸);

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图一张(A4图纸)。

五、起止日期: 2008年月日——2008年月日

六、指导教师:

七、审核批准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八、设计评语:

年月日

九、设计成绩:年月日

第一部分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图分析

1、结构工艺性分析

5

图示为套筒类,结构简单,刚性很好。主要表面为¢30.5内孔和¢40表面及齿形,工艺性较好。

2、技术要求分析

(1)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内孔:

¢30.5的内孔Ra 1.6 表面粗糙度是Ra1.6

上述表面的加工难度不大,工艺性良好。

(2)位置精度分析

该零件位置精度较高,工艺性良好。

二、毛坯确定

1、毛坯类型确定

零件结构简单,工作载荷不大,且为中批生产,查表取锻件。

2、毛坯结构、尺寸和精度确定

简化零件结构细节,由于零件为中批生产,故毛坯精度取普通级,CT9级。

由表查得工件顶、侧面余量为2m.。

根据这些数据,绘出毛坯——零件合图。

如图所示:

三、工艺路线拟订

1、主要表面加工方案确定

¢40 Ra1.6

粗车(IT11,Ra12.5)——半精车(IT9,Ra6.3)——精车(IT7,Ra1.6)

¢30.5孔Ra1.6

粗车(IT11,Ra12.5)——半精车(IT9,Ra6.3)——精车(IT7,Ra1.6)

2、加工阶段划分

零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可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粗车为粗加工阶段,半精车精加工阶段,精车磨、工阶段。其他非重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到各阶段之间进行。

3、加工顺序确定

工艺流程图:

四、工序尺寸计算

¢40

五、设备、工艺装备确定

1、根据中批生产的生产类型和工艺特性,设备主要采用普通设备,而工艺装备主要采用手动专用装备。

2、切削用量确定

切削用量按照首先a p,再f,最后v 的顺序确定。确定a p时,对于普通切削加工,各工序的余量尽量一个行程切除。如果余量太大,也可分为两个行程切除,第一次切去2/3,第二次切去剩下的1/3。确定f时,应该算是否能够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然后查表确定刀具的耐用度。最后利用公式求得v的大小。

以下以钻Φ20孔为例,说明确定切削用量的方法和步骤:

1.刀具有关数据:

刀具Φ6键槽铣刀采用国标

车刀耐用度取60min

2.背吃刀量确定:

已知:孔Φ6进行钻削,最大余量约为6mm

令ap=8mm

3.进给量确定考虑到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12.5,因HT200的硬度HBS170~241,在因为

钻孔后进行精确加工。计算的进给量f=0.18mm

4.切削速度计算:

因为

yv

xv

p

m f

a

T

Cv

v=

查表Cv=8.1 x v =0 y v =0.55 m=0.125 Zv=0.25

所以v=3.78m/min

机床主轴转速n=76r/min

然后选用机床具有的与计算转速接近的额定的转速作为实际转速

5.机床主电机的功率核算

粗加工阶段要切除的余量大,加工时需要较大的切削功率,所以,还要对机床的功率进行核算

轴向力计算 F

F

F

F

o

y Z F f C d

K

=

查表得

420F

C

=

1.0F

Z

=

0.8F

y

=

1F

K

=

计算的F=1704N 扭矩计算:M

M

M

M

O

y Z M f C d

K

=

0.206M

C

= 2M Z =

0.8F

y

=

1M

K

=

计算的M=44N.m 功率计算

0.3530M

o

M V

kw P

d ?=

=

已知:Z525机床主电机功率2.2kw ,可以肯定,完全可以满足加工要求。

6. 刀杆强度校核: 可承受切削力3

3S Z

J f J

E F

L

??=

?

?

弹性摸量: 3

3/10*210mm N E S =

惯性矩:4

643032

J d

π=

=

刀杆伸出长度:L =2d=32mm;允许挠度f =0.1 故3

3

3*0.1*210**6430.7

123641032

Z

J N F

??=

=?

?

因为

Z

Z J F

F ??

故所确定的切削用量合里

2.工时定额的确定

各辅助工作所消耗的时间查表求得并列与图中 故T 辅助=3+3+2+2+1+3+3=17(s )

注:由于采用调整法加工 并非每个工件都要进行检测,故测量时间归为布置时间 由图中可以看出,切入过程有1次,切出过程有1次,切入切出均取为3mm ,则总长度为 6mm 。

轴向切削长度90mm

则基本时间T 基本=[(6+90)/0.5]*60/76=160s 故作业时间T 作业=T 基本+T 辅助=160+17=177s 可布置工作地时间T 布置=T 作业*0.05=177*0.05=9s

取休息及生理需要时间T 休息=T 作业*0.02=177*0.02=3.5s 取工作准备,终结时间T 准,终=2*3600=7200s

故单件时间定额T 单件=T 作业+T 布置+T 休息+T 准,终=177+9+3.5+7200/4000=192(s )

六、填写工艺卡片

第二部分第15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由工序图可知此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体加工要具求如下:

铣12宽键槽,为自由公差,无其他技术要求,该工件在立式钻床上加工,零件属中批量生产。

2.定位方案确定

(1)理论限制自由度分析

分析加工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为保孔的正确位置,该工件必须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即X移动、z移动 y移动、y转动、Z转动。

(2)定位基准选择

选φ40面及小端面为定位基准。

3.定位元件确定

选择定位元件:

由于本工序的定位面是端面和φ40外圆定位,所以定位采用定位销和v型块定位,而夹紧元件采用压板夹紧。

4.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定位误差(Δdw)的计算: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

∴Δjb =0.5 x0.33=0.165

Δdb=0

∵Δjb和Δdb相关

∴Δdw=Δjb+Δdb

=0.165

=0.089

1/3 T=1/3x0.5=0.167

∵Δdw≤1/3 T ∴满足要求。

5.夹紧方案及元件确定

7.工件在加工时所受的力有加紧力F、切削力F′和工件重力G,三者方向一致,钻削力

有利于夹紧,故所需夹紧力很小,可以满足

8.夹具总装草图

第三部分第 45道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已知条件:

工件材料45钢185——220HBS σb=0.735GPa ,胚孔为镗孔

使用设备:L6110型卧式拉床

拉孔前Dw=30 0.2-0 拉孔后Dm =30.5+0.027 长Lo=45-0.10

设计过程:

1.直径方向切削余量A=Dmax-dwmin =1.047

2.齿升量af af1=0.03 af2=0.025 0.02 0.015 af3=0.01 af4=0

3.齿数Z Z2=3 Z3=4 Z4=6

Z1=[A-(A2+A3)]/2*af1=14.12

取Z1=14 余下的切除余量为:

2A=0.007

则过渡齿Z2=3

2Af=0.05 0.04 0.03

4直径Dx 粗切齿:Dz1=dwmin=34

余量: A1=0.84

由Dz2-Dz15齿切除,则每齿直径应为:

Dz2-Dz15=Dz1-Dz15=2afx

过渡齿:Dz16-Dz18= 29.87 29.91 29.94

精切齿:Dz19-Dz24=29.96 29.98 30.00 30.02 30.027

校准齿:Dz24-Dz29=35.027

5.几何参数:γo=15°αo=1.5°-2.5°bo1=0.1-0.3

6.齿距:P=(1.2—1.5)*6.7=8.04—10.05 选P=9

7.检验:同时工作的齿数

Ze= L/P+1=6>3 Ze>3

8.容屑槽深度:h=3.22

9.容屑槽形式和尺寸:形式:圆弧齿背形

尺寸:

粗切齿:P=9 g=3 h=3.5 r=1.8 R=5

精切齿:P=7 g=2.5 h=2.5 r=1.3 R=4

10.分屑槽尺寸:弧形槽n=10 R=25

槽宽b=dowinsin90°-(0.3-0.7) mm =4.8mm

切削厚度HD=2dominsin(90°/nk)-a=5.84

11.检验:检验切削力:Fc

Fc=Fc’*Bd*Ze*k

=191*3.1416*35/2*5*1

=52.5kN

Fq=100*0.75=75KN

比较可知Fc

检验拉刀强度σ=Fc/Amin

Amin=531

σ=52504/531=98.9Mpa<350Mpa

σ<[σ]

12.前柄:D1=32 -0.064-0.025 D2=24-0.2100 L1=25

13.过渡槽与颈部:过渡锥L3=15

颈部D2=32 L2=90

14.前导部与后导部:前导部D4=dmin=34-0.020 L4=45

后导部D6=35 0+0.027 L7=30

15.长度:L=前柄+过渡锥+颈部+前导部+刀齿部+后导部

= 45+30+ 25+15+90+(9*18+11*7)

=444≈445

16.中心孔:两端采用B型带护锥中心孔

d=2 d1=6.3 t1=2.54 t= 2

17.材料与热处理硬度:W6Mo5CrV2 刀齿与后导部HRC63-66 前导部HRC60-66 柄部HRC40-52

18.技术条件:拉刀各项技术条件参考国标确定

4、刀具工作草图

第四部分:量具设计说明书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轴径尺寸40mm精度h7级

2.量具类型确定

Φ40h7轴用环规卡规。

3.Φ40h7的上偏差es=0 下偏差ei=-0.016mm

表6—1查得IT6,尺寸为35mm 的量规公差T=0.0024mm位置要素Z=0.0028mm

(1) 形状位置公差=T/2=0.0012mm。

通规上偏差=es-Z+T/2=(0-0.0028+0.0012)mm=-0.0016mm

下偏差=es-Z-T/2=(0-0.0028-0.0012)mm=-0.004mm

磨损极限=es=0

止规上偏差=ei+T=(-0.0016+0.0024)=-0.0136mm

下偏差=ei=-0.016mm

(2)校对量规的极限偏差。

校对量规公差Tp=T/2=0.0024/2=0.0012mm

校对量规形状公差=Tp=0.0012mm

1)轴用通规用的校对量规“TT”

上偏差=es-Z-T/2 +Tp=(0-0.0028-0.0012+0.0012)mm=-0.0028mm

下偏差=es-Z-T/2=(0-0.0028-0.0012)mm=-0.004mm

2)轴用止规的校对量规“ZT”

上偏差=ei+Tp=(-0.016+0.0012)mm=0.0148mm

下偏差=ei=-0.016mm

3)校对轴用通规是副否磨损用的校对量规“ST”

上偏差=es=0

下偏差=es-Tp=0-0.0012=-0.0012mm

各种量规尺寸公差带见图下

4。极限量具结构设计

第五部分毕业设计体会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这些年来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总结。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程度。从而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有力判断。

从我们拿到零件图纸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老师就详细给我们讲了设计的步骤,还安排了辅导时间。为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机械加工工艺只有侧面的了解。但是同过这次设计,我们才全方位的懂得了什么是机械设计,从而更加了解了我们的专业。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总觉的难度很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对一些设计的步骤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设计。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让我们先从分析零件图开始,然后在得出零件技术要求,在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和零件合图。

在设计期间,我们第一次接触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我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指导老师们都能细心的帮助我。同学之间虽然每个人的设计课题不一样,但我们之间还是会经常讨论,互相帮助,不紧学会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次设计中,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设计期间为我们的解决了很多难题。

相信我们通过这次设计,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主编:杨黎明

〔2〕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主编:徐茂功桂定一

〔3〕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资料;主编:张征祥

〔4〕刀具设计手册:主编:袁哲俊刘华明

〔5〕机械制造工艺学:主编:郑修本

〔6〕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编委会编制

〔7〕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纹标准手册(第二版)主编:李晓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