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灌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灌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灌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 2018, V ol.38, No.09※农业经济

农业与技术

为推动“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灌阳县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围绕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这一目标,积极创新,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注重协调,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倡导绿色,引领现代农业永续发展。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东靠都庞岭,西依海洋山,地势南高北低,201省道贯穿南北。灌阳县总面积1837km2,县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1 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灌阳生产种植的农产品很多,但具有历史底蕴优势特色鲜明且具有发展潜力的主要农产品有如下几种。按性能可分为3大类:水果、粮食、蔬菜。最有代表性如下。

1.1 水果类

1.1.1灌阳雪梨

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灌阳有300a的栽培历史,果实卵形或球形,果皮黄褐色,果肉雪白,肉质紧脆,汁多味浓,甜酸适中,可溶性固形物13.6%,品质上等。主要分布于灌阳镇、新街镇、黄关镇,现有种植面积0.31万hm2,年产量8.26万t,鲜果上市期6月下旬—8月下旬,主要销售全国各地。

1.1.2灌阳脐橙

是果中珍品,果实卵形,皮色橙红,肉质脆嫩,无籽化渣,香甜味浓,早熟耐贮,品质优良。主要分布在洞井、观音阁等南部乡镇,现有脐橙种植面积0.15万hm2,年产量2.8万t,果实成熟期为11月中旬—12月中旬,鲜果供应期11月中旬—次年3月份,主要销往全国。

1.2 粮食类

1.2.1灌阳再生稻

是超级稻的附产品,近年来大力推广“一季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模式,超级品种再生力较强,产量高、效益好,再生稻面积逐年增加,米质好,最高产量500/667m2,灌阳县种植再生稻1020hm2,平均产量200kg/667m2,总产量300万kg,主要销往中、高端人群。

1.2.2灌阳红薯

灌阳是“中国大红薯之乡”,灌阳县种植红薯历史悠久,据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灌阳县志卷四“物产”栏已有记载,距今300a历史。红薯独有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红薯体内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红薯富含糖份、蛋白质、粗纤维、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居蔬菜、粮食之冠。红薯在灌阳县9个乡镇均有种植,灌阳县每年种植面积0.33万hm2,产量1.5万t左右(折粮),形成了以加工型、鲜薯外销型、农民自产自用为主的3大消费类型。灌阳红薯粉获得国家地理产品称号,为灌阳红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牌效应。

1.3 蔬菜类

1.3.1灌阳槟榔芋

槟榔芋又名香芋,是灌阳县名优特蔬菜品种之一,气味芬香,味道鲜美,是天然的营养保建食品,也是食

灌阳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蒋和顺1蒋生发2*唐康元3文岐中4袁郑鹏5文丰宽1(1灌阳县文市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灌阳541600 ;2灌阳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广西灌阳541600;

3灌阳县农业局农村经营管理站,广西灌阳541600;4.灌阳县新圩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灌阳541600;

5.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广西灌阳县丰富的农业资源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农产品品质较差,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健全,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市场及冷链物流建设落后,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弱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3061 *为本文通讯作者

特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对策建议

6.3.1青海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对策建议 (1)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机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因此,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是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必要的并且首要的环节,市场调查的过程实际也是自己在市场上找感觉的过程,通过调查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场状况,分析自己的特色及不足,以及市场潜力和销售预测,同时重点进行市场细分,找准消费人群,从而赢得市场机会,找到突破口。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选准最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在最佳地点进行开发,以求降低市场风险和产品成本。另外,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工程中,要将预定市场需求、企业投资能力和生产加工、经销能力、原料基地规模等有机统一起来,从而确定适度规模,顺利进入市场。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制约问题 青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多以散户为主,资金不足,规模较小,能力薄弱,这是青海特色农产品很难进入市场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确实帮助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政府要尽早出台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意见的相关政策,比如优惠的用地、税费政策,鼓励农民将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资金,并且要鼓励金融机构对特色农牧业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引导企业与信用社加强沟通合作,使信用社的支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农民或企业的资金问题。同时,政府要建立监督机构,保证政策和资金补贴的落实,更好地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产前、产中、产后和加工经营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加大力度,组织农民配合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产销企业、经销农产品的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政府部门要积极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是特色农产品顺利的进入市场。 (3)集中扶持小批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 针对青海省特色农产品整体加工程度低,规模少,技术含量低,加工设备落后,进入市场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在特色农产品集中产区,对已经形成区域化布局和加工企业群的地方,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扶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园区集聚,加强配套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态环境,使农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延

2014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

2014年中国农产品市场消费结构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轮番上涨,累计涨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产需缺口扩大。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引起的。 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对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将显着大于对口粮需求的减弱作用,对我国粮食的总体需求增长起到了助推作用。 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的基本态势都无法改变。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农产品供求是紧平衡,其实农产品供应在总量、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是导致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供求变化。从城乡人口数量看,我国农村人口1995年达到顶点之后持续减少,而城镇人口和总人口都持续增加。1995年我国有农村人口85947万人,城镇人口35174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0.96%和 29.04%;2012年底有农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71182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47.43%和52.57%。这期间城镇人口增加了36008万人而农村人口减少了21725万人。一方面农村人口对城镇人口的供养比例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水平是农民的2-3倍,考虑到城镇人口较高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因此,受城乡人口比和城乡人均消费比持续上升共同影响,最近十几年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比加速上升。这也是影响农产品供求关系、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导致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随着居民收入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蛋白质等摄入量会逐步增加。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正在并还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以满足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向满足猪牛羊等动物饲料粮消费、间接满足居民消费转变。作为蛋白质等来源的肉禽蛋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而这将消耗大量粮食生产饲料,从需求面拉动粮食价格上升。2001-2011年间,我国的人均口粮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滇东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一) 摘要: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实现特色农产品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滇东北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对策 胡锦涛主席在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化带。”这一重要指示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增值、龙头企业增收、农牧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把特色产品做大做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农业省,滇东北地区是云南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地区,区域经济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资金、人才、技术以及市场条件等限制,经济发展缓慢滞后,地方财政收入偏低,属全省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不可能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经济,只能依托本地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和形成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其商品化、专业化、环保化和现代化进程,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合理布局种植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聚集和辐射效应,吸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培育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现状 (一)现状 滇东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特殊气候结构,使本区域具有很多适宜特色农产品种植生长,如:高寒山区适合荞子、燕麦、马铃薯、中草药种植生长,坝区适合种植大米、苹果、樱桃、魔芋、花椒、蚕桑等。本区域还有许多绿色天然食品,如:刺老苞、香椿、萝汉笋等。特色农产品是具有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市场特色和生产传统特色的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的收益。近年来,改革开放给滇东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滇东北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综合生产力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得以提高,有机联系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产、加、销三个重要环节,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竞争力大为提高,培育了很多个农产品品牌,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型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多领域、多行业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加工品种,生产出一批资源特色型名牌产品,产生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如:滇东北优质烤烟基地、板桥优质饲料玉米基地、润凯淀粉厂、宣泰火腿公司和马铃薯基地、宣威火腿虹桥食品工业基地、乌金猪养殖基地、彩色马铃薯、胡萝卜深加工、会泽筹建滇东北最大辣椒产地;昭通市天麻基地、滇东北中草药材基地建设:天麻、柴胡、防风、苦参、天冬、草乌等50余种名贵中草药材,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滇东北经济的发展。这些农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为滇东北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对提升企业效益,形成优质农业产业链,加快本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名优品牌如:昭通市彝良县农副产品加工厂生产的天麻蜂蜜、天麻酒,昭通鹤乡绿色食品有限工司生产的苦荞麦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首先要解决农民“奔小康”的问题,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是有效帮助农民提高收益,实现小康的最佳途径。 农产品流通枢纽工程就是交易市场。 交易市场一旦形成,将链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交易网络、仓储运输、终端市场的完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的加速运行,将带动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小康”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农产品的营销,不能靠单一品种打天下,要创造“区域农业”和“概念品牌”的新理念,集群营销,迅捷交易,大市场是必要手段。 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将虚拟交易环境和物理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结合起来,使市场需求和生产供应系统信息对称,生产满足需求、需求拉动生产,也须要靠市场来实现。 红河州地处云南南部,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种类繁多的农副产品,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目前红河州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农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市场内部的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鲜活商品的储藏、加工和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经营主体比较分散,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红河州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农业生产中对科技的利用过于贫乏,在对生物资源利用中没能进行深入挖掘开发,没有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对资源的不必要的

浪费。 因此,建设云南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就非常重要。 1.2 首期开发内容 红河农产品物流中心(大市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发发展。 A、建设一个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分为十一大功能: 1、农副产品交易区; 2、绿色食品区交易; 3、中药材市场; 4、花卉交易市场; 5、大型种子交易区; 6、零星产品鲜货交易市场; 7、农用物资区; 8、农副产品加工区; 9、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 10、电子商务及管理中心。 B、建构一条农业产业链,包括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及其延伸的产业如种、生物有机肥等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资源、气候等优势,提出农业发展新概念。 C、食品加工链主要从绿色食品的加工、生产、包装方面来开发,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同时注意对相关产品品牌的塑造。 D、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先进的设施,高新的科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快速了解各级市场的需求情况,并及时反馈,以达到工作效率的快速高效,减少中间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节省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还可增加产品销售渠道,同时拓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课程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除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引言......( (1)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1) (一)地理气候环境 (1)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 (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2) (四)发展特色农业的劣势 (2)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的特色第二产业 (3) (二)特色工业发展的优势 (3) (三)特色工业发展的劣势 (3) 三、第三产业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特色的第三产业 (3) (二)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4) (三)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省市实力的经济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部省市尤其是我省与北上广等地区的差异更是显著。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贵州地区作为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发掘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并且根据其优劣势制定一系列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地区特色产业优劣势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国民生。总值还是人均GDP都有显著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其实只是从整体上看到的现象,事实上,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其的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是高原山地的复杂地形,导致我省交通闭塞,以至于长期以来我省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我省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也许正是因为发展缓慢,未被过度开发,贵州地区的一些得天独厚条件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得到发展。本文将从各个产业出发,分析贵州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的方法,让我们的特色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一)地理气候环境 我省地区地形复杂,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我省区域内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差较小,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常年相对湿度较大。受大气环流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我省范围内气候呈多样性。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特色农业的定义 特色农业是指在具有独特的资源气候条件、与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差异的方,发展的特殊的产品以及有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支撑的农业。 2.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由于我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我省的地形主要是高原

浅谈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得黑龙江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的深化开放虽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开辟了新的空间,但也对其国际竞争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找出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因素,由此提出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黑龙江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共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所辖哈尔滨为副省级市,齐齐哈尔为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黑龙江西部属松嫩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北部、东南部为山地,多处平原海拔50~200米。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黑龙江省出口贸易简介 1.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粮食比重、面积、农产品贸易对农民增收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大作用。黑龙江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广袤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大面积的耕种提供了可能,肥沃的黑土地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基础条件。在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上均有较大优势,大米、玉米和植物油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或地区相临,交通便利,地缘优势突出,因而,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黑龙江省的自然资源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浅析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相对落后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探讨如何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提出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应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做到营销渠道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功能综合化、农产品销售体制健全化,切实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农产品;销售渠道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销售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销售环节纷杂,造成销售不畅,效率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农贸市场风光不再。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营销渠道的主体主要由小型小户构成。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主要还是分布在于零散的农户手中,小生产大市场形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色。表面上看,散户的经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也使消费者可以在零星农户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然而这样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控制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对于上班族的人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 三、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农产品销售政策不完善 第一,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层次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第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规模、结构、制度都有待改善;第三,市场供应不稳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自主营销的市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相关经营主体缺乏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农产品销售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销售渠道不畅通。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2604371.html, 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分析 作者:罗敏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3期 摘要:云南作为农产品丰富的省份,其对外贸易对本省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分析云南 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优势以及障碍因素。探讨出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面对市场流通渠道不畅、品牌建设滞后、部分农产品受国外食品安全检疫制度和贸易壁垒影响等问题,云南省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引入竞争机制、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等措施入手,进一步推进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主要优势;障碍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3-0181-03 云南作为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经济框架的省份,农业产品资源和气候资源非常丰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是发展特色农业产品的有利条件。2010年1—7月,全省各类农产品累计出口34.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9.9%,实现创汇额7.3亿美元,同比增幅44%,农产品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16.2%。1—7月,全省水果出口2 862万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石榴、葡萄、桃子、梅及李子分别出口512万美元、580万美元、258万美元和99万美元,出口创汇均居全国第一,而全省蔬菜累计出口14.7万吨,同比增长7.2%,创汇2.1亿美元,增长78.3%,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28.8%。其中,卷心菜和花菜类出口3 660万美元,增长1.1倍,创汇额全国第一。 近年来云南和全国农产品状况表 数据来源:中经网。 一、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特点分析 1.优势农产品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贡献突出。云南省具有较强资源优势的烟草、松茸、蔬菜、香料油、咖啡、茶叶、蘑菇、果仁、花卉等九大类重点农产品,一直占有全省农产品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2010年,仅这九类产品出口额就达到10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全省农 产品出口总额的74%。 2.出口企业的数量和出口规模同步增长。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观念转变,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完善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使得投身农业产业化、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仅2009年,云南省就新增农产品出口企业达61家,新增企业出口额达5 800万美元。目前,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总数已达到361户,户均出口达269万美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

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中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汇总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17)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岳各庄农产品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北京昌平水屯批发市场·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顺鑫石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日上综合商品批发市场 ·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锦绣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城北回龙观大钟寺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市西沙窝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北京南三环玉泉营果菜批发中心 ·北京大兴大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怀柔南华农贸批发市场 ·北京市良乡城东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心 ? ? 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3) ·上海曹安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上海华中果品交易中心

? ? 天津农产品批发市场(10) ·天津何庄子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南开区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金钟蔬菜粮油批发市场 ·天津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当城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 ·天津武清大沙河批发市场·天津市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 ? ? 重庆农产品批发市场(3) ·重庆江北区盘溪农贸市场·重庆菜园坝果品批发市场 ·重庆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 ? 河北农产品批发市场(28)

·河北省石家庄桥西蔬菜中心批发市场·河北乐亭冀东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石家庄高邑蔬菜大市场·河北省永年县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青县盘古蔬菜批发市场·河北魏县天仙果菜批发交易市场 ·河北省衡水市东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三河市建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昌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河北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河北唐山姚王庄果菜批发市场 ·河北无极县蔬菜批发市场·河北秦皇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 ·河北馆陶金凤禽蛋批发市场·河北固安蔬菜批发市场 ·河北保定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河北永年县中原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河北邯郸意蓝德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京西果菜批发市场·河北省邢台市食品蔬菜集团公司顺兴蔬菜批发市场·张家口市宣化盛发蔬菜水产副食品综合交易市场 ·中国沧州红枣交易市场·唐山市荷花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邯郸市农业科技贸易城·河北保定三丰粮油批发市场 ·沧州崔尔庄枣业有限公司·河北冀南蔬菜瓜果批发市场 ?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之普洱茶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之普洱茶》提纲 一、普洱茶简介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 1.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2.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3.普洱茶市场的分化 (二)微观市场 1.保健功能 2.适宜人群 3.优质茶工艺品 三、普洱茶市场的展望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 ——普洱茶 相关专题:普洱茶 时间:2012-11-8 一、普洱茶简介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普洱茶具有多种功效,一直被誉为一种治补兼备的良药,是中国茶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树为原料,经过特殊发酵工艺而制成,口感回甘醇厚,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随着普洱茶品质提升和品牌发展,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回归理性,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普洱茶。近几年,普洱茶普遍受到了各地各阶层的关注与厚爱。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分析 1. 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的保健作用,开始加入到饮茶者队伍中。作为茶生产大国,我国近几年茶消费量增长迅速,在茶的消费结构上也日益多元化。茶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对刚刚出鞘十来年的普洱茶来说,跟其茶类市场一样处在蓬勃的发展中,使这个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参与竞争,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使普洱茶产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尽管有一些专家认为普洱茶炒作成分多,价格已被拉得很高,但“普洱茶热”还在升温,从最初的台湾、香港,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再到西安、成都等知名文化都市,已呈全国蔓 延之势。 2. 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浅析云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浅析云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院系: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学号:20092103003 姓名:张恒源 指导教师:倪彩霞 2012年12月25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一、引言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的方法 (1) 二、理论研究 (2) (一)国际营销观念相关理论 (2) 三、云南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4) 四、云南省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 (4) (一)营销观念落后 (4) (二)忽视国际市场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5) (三)国际目标市场定位过于狭窄 (5) (四)品牌营销欠佳 (5) 五、影响云南农产品国际营销的主要因素 (5) (一)宏观因素 (5) (二)微观因素 (6) 六、美国农产品的成功营销经验 (6) (一)美国主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分析 (7) (二)经验借鉴 (7) 七、政策建议 (7) (一)绿色营销 (7) (二)特色经营 (8) (三)品牌营销 (8)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摘要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农产品市场已经向外界全面和竞争激烈的世界农产品市场。目前,我们的一小部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但因其自身的缺陷以及国际贸易壁垒以不同的形式,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其产品的销量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云南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企业、政府、行业等方面提出扩大云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以期云南省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营销对策完善和发展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10]。而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贵州省,发展,对策措施 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问题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2]。 1.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1200mm 左右,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26.59m3/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5]。 1.1.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农贸市场现状

农贸市场现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 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