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

浅谈唐诗宋词中的爱情诗

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一座不倒的丰碑。

爱情,永远是一个千古不老的主题,经久不衰,它被急管繁弦吟唱,被秦淮的夜月渲染,被西湖的柔美感动……而爱情诗词中散发的温柔墨香,纵使遥隔千年的烟尘透视,依然令人迷醉。

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对唐诗宋词中一些爱情诗的理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之四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了。陶醉过巫山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可谓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的佳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但是,我的关注点却是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诗情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互相思念的心意。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限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

对于这首词,我最喜欢的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两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苏轼一生经历了三段真爱,分别是与聪敏智慧的结发之妻王弗,温柔坚韧的续弦夫人王润之以及知心忠敬的侍妾朝云,每一段感情都是真心实意的。

这首《江城子》是他在结发之妻王弗去世十年后写的。十年阴阳相隔没有割断苏轼对亡妻的思念,没有湮没深厚的感情,还没到四十岁却已是“尘满面,鬓如霜”,夜来梦见当年小轩窗边对镜梳妆的倩影,相顾无语,只有泪眼相对,那月下的松冈是我年年断肠处啊!短短七十个字,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我不是很待见苏轼对爱情的不专一,但却依然为他对发妻的深厚感情动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荷已残,香已消,秋已至,轻提罗裳,独自泛舟江上。是谁寄来锦书?大雁南归,月光洒满西楼。花儿独自飘零,水儿独自漂流,离别之愁牵动分隔两处你我的闲愁。这相思无法消除,刚从眉间消失,又涌上心头。

丈夫外出求学,留自己独守空房,这样的状况任谁都会生出无限思愁。可是李清照不是一般妇女,她没有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怨言,而是想象自己在思念丈夫的同时,丈夫也在思念着自己。“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明显地揭示出李清照与赵明诚之间是非常恩爱的。而李清照的这“闲愁”真的是“闲愁”吗?当然不是!词的最后一句表明这“闲愁”是时刻存在的,这一句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妇思夫的娇媚情态跃然纸上。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仙云多姿,繁星传情,迢迢银河阻隔着牛郎与织女,相见不易!那难得的一见是多么的美好,真是抵得上人间的千遍万遍的想念。可是幸福总是如此短暂,那相会的鹊桥转瞬便成为分别的归路,真是不忍离去。在这种情况下,按我们的想法应该是感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然而秦观却一改常情,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感叹,可谓别出新意!

秦观的这两句词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这也是我个人对爱情的理解: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奋力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天各一方,也会终成眷属。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没有一种情感比爱情来得更为猛烈,没

有一种情感比爱情内容更为丰富,没有一种情感比爱情更让人牵肠挂肚,更没有一种情感比之爱情更百转千回!诗词人也是不知疲倦地歌咏爱情,为后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诗人、词人们也都有其个人独到的见解,我很喜欢那种用写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感情的时代,步入今天这个现代化世界的我们可能已经做不到了。但我们能以后来者的姿态去品味前人的悲欢离合,同时也向往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本课时学习《上邪》。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3 2020-02-02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

中西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中西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何功杰: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本文从中外爱情诗的发展历史入题,探讨了中西方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对中西爱情诗实例作出比较分析。文章指出,中西爱情诗的异同是相对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也正是因为它们有某种共同之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才会彼此欣赏异国爱情诗 关键词爱情诗比较象征传统背景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都怀有共同的心理与追求,这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都能彼此欣赏有关爱情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基础。 一篇题为《中国人不大喜欢爱情诗吗?》的文章(李贻荫,载《中国书商报》,1995年4月17日)提到,1965年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中国的《晚唐诗选》,译者A.C.Graham认为,中国古人很少写爱情诗;1982年,企鹅出版社又出版了另一位英国汉学家Dr.AnneBerrel英译的《玉台新咏》,使西方人感到愕然。西方人对这部英译爱情诗的出版感到惊奇并不奇怪,因为据《中国翻译》1991年第2期裘克安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代表作品丛书》一文介绍,

中译英文艺作品被该组织秘书处收入丛书的28种中,没有一部爱情诗集,难怪给西方人留下了一个印象,仿佛中国人从来就不懂得爱情! 《玉台新咏》是一部爱情诗的总汇,为南朝徐陵编选,成书于梁代,共10卷。其实中国比这部诗集更早的还有2500年前的《诗经》,书中也收集了不少爱情诗,如卫风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 ”一方以木瓜传情,另一方以琼琚回意,朴素地写出了 男女互敬的爱情。又如卫风中的《静女》(附余冠英的译文): 静女其姝,幽静的姑娘撩人爱, 俟我于城隅。约我城角楼上来。 爱而不见, 暗里躲着逗人找, 搔首踟蹰。害我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 贻我彤管。送我一把红管草。 彤管有炜, 我爱红草颜色鲜, 说(悦)怿女(汝)美。我爱红草颜色好。 自牧归荑, 牧场嫩苇为我采, 洵美且异。我爱草儿美得怪。 匪女(非汝)之为美, 不是草儿美得怪, 美人之贻。打从美人手里来。 这是一首以物传情,相互约会的爱情诗,语调轻松,感情真切。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doc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 2020年4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关键词:普希金,风格,特色,内容,爱情诗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内容: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三十八岁。他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一直是很多女性崇拜的对象。诗中所表现的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下,本文对诗人爱情诗的风格、内容与主题进行

一下概括总结,希望能对普希金的爱情诗有个更深层的了解。 一、普希金爱情诗的创作风格 普希金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别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诗和其他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就是他的诚恳。所以别林斯基特别提出真情这一概念来评论普希金的诗歌。 2.自然、朴素、优雅。普希金的高明之处就是能把他们统一在一起。普希金的秘诀在于,他的情感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这样,诗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品味了,或者说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素质了。别林斯基认为:在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诗比作因情感和思想而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夺取使这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们只能是美丽的眼睛,却不再是神奇和秀美的眼睛了。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摘的要: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骚之后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情感。现存的40余首汉乐府民歌,其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 诗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许多篇目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日益形成的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假借“天意”将所谓的神权、君权、夫权绝对化和神圣化,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那些专为女性而设,用以维护男权的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相继出台,女教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日趋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女性爱情与婚姻的束缚。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

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她们的形象,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柔韧坚强,有的泼辣洒脱,有的略显懦弱。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来浅议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一、纯真少女,忠贞热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乏歌颂美好爱情的篇章,塑造了一些渴望美好爱情并勇于追求的女性形象。汉代,尽管一些封建纲常不断出台,但与明清相比,其对女性的束缚仍然相对宽松。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对爱情的表达一般都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其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连用五件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坦率真诚,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表现了汉代女性追求爱情专一、坚贞执著的价值观。 汉乐府中也有表现爱情委婉含蓄的,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采莲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篇一:诗经中美好爱情的句子】 《》中描写爱情的诗句有很多,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句,第一句是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第二句是绸缪束薪(楚),三星在天(户),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见此良人(粲者)何!。 第一句出自《诗经.邶(b i)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电视剧中把说通假为悦,显然是错误。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张氏原著,也同电视剧一样,不知是张氏之误,还是盗版之错。是不是张氏根据剧情有意更改?我想不会,正因为说可以通假悦,所以在这儿没有人会冒着被人误解的风险这样改。这一句中,契阔是离合的意思,说在这里的意思是誓约、誓言。全句的翻译应为:人生难免生死离合,我与你共同盟誓: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第二段出自《诗经.唐风.绸缪》,共三层,剧中引用的是第一层和第三层,意思大致相同,这儿只谈第一层。绸缪是缠绕、捆绑的意思,三星指天上的星星,具体哪三星说法不一。剧中对该诗的翻译很到位,应是:把柴禾捆得再紧一些,看那星星高高挂在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让我见到可心的人儿。可心的人呀可心的人,见到可心的人儿我该怎么办! 下面习古堂国学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诗经中其他有关描写爱情的诗句: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周南关雎先秦 参差荇(x 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 )寐(m 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 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 )之。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 ),不知其期,曷(h )至哉? 鸡栖于埘(sh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 )?

中西爱情诗对比研究——《醉花阴》与《一朵红红的玫瑰》对比赏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西爱情诗对比研究——《醉花阴》与《一朵红红的玫瑰》对 比赏析 作者:郑岚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译苑 英文刊名:Translators’Digest 年,卷(期):201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党桦.李金明『瑞脑消金兽』中『金兽』作何解?[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2) 2.李金昌人瘦,花瘦,一样瘦——"人比黄花瘦"释义辩证[期刊论文]-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3) 3.侯水泉醉花阴·秋夜思[期刊论文]-中华诗词2011(8) 4.张坦浅谈中西爱情诗差异[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2011(11) 5.陈光亚.彭娜.CHEN Guang-ya.PENG Na艺术家的玫瑰画像[期刊论文]-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21(1) 6.李天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艾米莉·迪金森与席慕容诗歌对比赏析[期刊论文]-译苑2010(2) 7.王鹿鸣.刘怡春试论自译现象之于普通译者的借鉴作用——以穆旦诗歌自译为个案[期刊论文]-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8.冯欣莲花与玫瑰——浅谈东西方宗教花文化[会议论文]-2007 9.侯天宇.刘丹丹李清照《醉花阴》赏析[期刊论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1(2) 10.肖剑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莎士比亚sonnct 18的美学阐释[期刊论文]-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340436.html,/Periodical_yiy201002031.aspx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诗经》中的爱情诗,褪去了脂粉与俗气,有的清纯自然,有的热烈浪漫,偶会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诀恋及婚姻不幸的痛苦哀怨。它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古代人的爱情故事,也启发了我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爱情不尽的思考。 美好的邂逅。《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最早接触的诗经中的诗句。孔子曾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中叙述的是一个男子在河边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佳人,一见钟情,而倾慕追求的相思。少女的曼妙姿态、窈窕倩影,都深深地烙在了男子的心上,让他日思夜想、无法忘怀。他为求爱不得而痛苦,也为爱情的憧憬而感到幸福,他希望和她琴瑟和谐,钟鼓相迎。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初见的倾心。《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郁郁苍苍,白露化而为霜,我心中所怀之人,在水的那一方。轻轻快快的读出这句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对爱的渴望与苦涩。爱而不能得,弥漫在心中的只有惆怅和忧伤。诗人的爱如彼岸之花,有着那样凄迷而朦胧的美,越是无法企及,就越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 甜蜜的相约。《静女》:“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这是一篇优美的民间情歌。短短的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画人物高超的艺术技巧。写少女用“暗笔”,借男子的内心感受描绘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少女形象。“娴静美丽的姑娘,在城角等待我,她故意躲藏起来,逗我着急。我因没见到她而焦灼不安。”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调皮活泼的女主人公与痴情憨厚的男主人公的形象相映成趣。 寤寐的相思。《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这个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诗歌末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是未见一日,却如同隔了三个月一样的漫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 命定的钟情。三毛曾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描述了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信物回赠给心仪的那位姑娘。虽然这两样东西的价值是不对等的,但是彼此相通的心意却是无法用实物衡量的。全诗三章,只换了几个字,就像现代歌曲副歌部分一样,反复吟唱,将“我要与你永远相爱”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幸福的婚约。《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出嫁时的女子是那样的美丽,就像那盛开的桃花。女子的美丽,不仅来自于容貌的美丽,更来自于内心喜悦的幸福,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悦使她显得格外动人美丽。她不仅美丽,而且贤惠,她与那男子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中西爱情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谈中西爱情诗 朱光潜 各国诗都集中几种普通的题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伦。西方关于人伦的诗大半以恋爱为中心。中国诗言爱情的当然也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恩谊在西方诗中几无位置,而在中国诗中则为最常见的母题。把屈原杜甫一批大诗人的忠君爱国忧民的部分剔开,他们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他们便不成其为伟大。友朋交谊在中国诗中尤其重要,赠答酬唱之作在许多诗集中占其大半。李杜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他们的来往唱和的诗有很多的杰作。在西方诗人中像歌德和席勒,虽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朋友乐趣的诗却不常见。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西方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美貌,申诉爱慕者特多;中国爱情诗大半作于婚媾之后,所以最好的往往是惜别、怀念和悼亡。西诗最善于慕,但丁的《新生》是慕的胜境。中国诗最善于怨,《迢迢牵牛星》是怨的胜境。中国诗亦有能慕者,陶渊明的《闲情赋》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慕每流于荡,如《西厢》的惊艳和酬韵。西方诗亦有能怨者,罗塞蒂的短诗是著例;但是末流之弊,怨每流于怨,如拜伦的《当我们分手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是诗的一个很高的理想。 中西情诗词意往往有暗合处。赫芮克的《劝少女》绝似杜秋娘的《金缕曲》。但是通盘计算,中西诗风味大有悬殊。大体说来,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张胜,中诗以简隽胜。在西方情诗中,我们很难寻出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的境界;在中国情诗中,我们也很难寻出莎士比亚的《当我拿你比夏天》的境界。 通则都有特例。中诗虽较西诗委婉,但也有很直率的。大约国风、乐府中出自民间的情诗多自然流露。像愿为西北风,长逝入君怀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之类如在欧洲情诗中出现,便难免贻讥大方,而在中诗中却不失其为美妙。西方受耶稣教的影响,言情诗对于肉的方面有一种特怖,所以尽情吐露有一个分寸,过了那个分寸便落到低级趣味。 肉的特怖令西方诗人讳言男女燕婉之私,但是西方人的肉的情欲是极强旺的,压抑势所不能,于是设法遮盖掩饰,许多爱情都因为要避免宗教道德意识的裁制,借化装来表现。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曾经举过许多实例。但在中国,情形适得其反。不但与宗教道德意识相冲突的爱情可以赤裸裸地陈露,而且有许多本与男女无关的事情反而要托男女爱情的化装而出现。《诗经》中许多情诗据说是隐射国事的,我们倒很希望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对此种事例下一转语。(有删减) 1.下列对中国爱情诗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异同

浅析诗经楚辞爱情诗的 异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析《诗经》、《楚辞》中爱情诗的异同 《诗经》与《楚辞》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事实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对《诗经》和《楚辞》研读得不是很仔细。近日为了写出这篇文章我又翻阅了一遍,还是粗略的很,姑且就浮浅地分析一下这二者中爱情诗的异同吧。 首先来讲一讲不同之处。我认为,《诗经》、《楚辞》中的爱情诗有三大不同。分析如下: 第一,《诗经》爱情诗的题材比较丰富,而《楚辞》爱情是的题材则比较单一。举例来说吧,《诗经》有描写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如《郑风.出其东门》、《郑风.叔于田》;有描写男女相会的,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有写青年男女之间思念之苦的,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还有描写被礼教束缚的充满痛苦的爱情,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而《楚辞》中的爱情题材大致是两种:除了“河伯”的爱情有过短暂的携手同游外,其它爱情中相恋的人或神总是“爱而不见”——他们总是在思念、在等待,却仿佛永远隔着一湾迷惘的水域。因此,它的主题相对《诗经》来说比较单一。 第二,《诗经》里的爱情表现得比较具体,而《楚辞》里的爱情则表现得比较抽象。这么说吧,《诗经》里的爱情诗都是具体的爱情经历的记录,如《关雎》写的是一个有修养的青年思念他倾慕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将仲子》写的是一个姑娘婉言劝阻她的心上人逾越她家的墙……它们无一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再来反观《楚辞》中的爱情诗歌:由于它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楚地的瑰丽神奇的山川云岭,因此它的意境显得那么迷离惝恍、摇荡神秘。于是,《楚辞》里的爱情诗让人觉得飘忽,让人觉得惆怅,让人觉得爱得仿佛像梦一样的不真实,但爱情的痛楚却又真实得不像梦。

浅析汉乐府民歌

浅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摘要: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 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对于诗歌主人公罗敷的身份,也成为了界内讨论的话题,诗歌中的桑林文学也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关键词:桑林文学罗敷 一、《陌上桑》中的桑林文学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二、秦罗敷身份的猜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以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和结尾,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坚贞机智的秦罗敷形象。但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诗歌开场的交代她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华丽无比;按最后一段罗敷的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太守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问题似乎简单,又似乎颇为复杂。 界内有人认为罗敷就是个普通的带有一点美貌的采桑女,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贵族女子。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迄今为止仍然相持不下。从诗歌艺术性的内在意蕴来考

中西爱情诗的比较

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 (一)中西爱情诗之两个共同点。 1、中西在早期都有大胆而热烈的情诗。 中国早期的情诗是大量存在的:《诗经》中有《关睢》、《蒹葭》、《静女》;“汉乐府民歌”中也有《上邪》,从敦煌出土的唐代无名氏有《菩萨蛮》,明代有《子夜歌》。即使是现代,也有汪静之《过伊家门外》,徐志摩《雪花的快乐》,郭小川的《白雪的赞歌》,舒婷的《致橡树》等。中国缺少的是像西方那样的有着丰富性爱内容的情诗。 西方早期的情诗也是大量存在的:如《圣经》中的《雅歌》、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相思》、古罗马卡图卢斯《歌集》、但丁的《新生》、彼德拉克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白郎宁夫人的十四行诗;19世纪英国诗人彭斯、拜伦、雪莱,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法国诗人雨果等,都有大量的情诗。 我们认为,西方的情诗是一条明线,中国的情诗是一条暗线;西方不论是文人创作还是民间创作,都很明显,而中国的文人作品中真正的情诗则很少,民间作品中还是有所谓的真正的情诗。 2、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妨”、“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因此,文人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中国的情诗是一个两头小的S形。 在西方,由于受到长达千年的中世纪宗教统治,写情诗也是受到禁止的;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与体制,于是情诗也取得正常发展。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的“性”与“情”基本上是开放的;文艺复兴以后,也就更加开放。西方比中国的开放时间要长得多,因此,西方的情诗是一个两头大的S形。 (二)中西情诗的六点差异。 1、主题上的差异: 中国关于“婚后恋”、“死亡恋”的诗比较多,如无名氏的《菩萨蛮》、李白的《长相思》、陆游的《钗头凤》、白居易的《长恨歌》;而西方关于“婚前恋”、“婚外情”的诗多,如萨福的《相思》、《圣经》中的《雅歌》、中世纪骑士抒情诗中的《破晓歌》、拜伦的《雅典的少女》等。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课程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课程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人们对爱情都怀有共同的心理与追求,这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民都能彼此欣赏有关爱情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基础。 爱情,它一经灵心善感的诗人吟咏挥毫,进行精湛的艺术加工,最容易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中西爱情诗中那些情真意深,字字出肺腑的佳句名篇,每每如刀刻石一般铭刻在读者的心扉,因此,中西爱情诗歌德理论是很多的。 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认为,中国爱情诗比之于西方的同类题材,要相形见绌得多。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实际上,中国与西方的爱情诗奇葩各自摇曳着独特的风姿,散发出截然不同的芬芳,闪烁着截然不同的民族色彩。 《玉台新咏》是一部爱情诗的总汇,为南朝徐陵编选,成书于梁代,共10卷。其实中国比这部诗集更早的还有2500年前的《诗经》,书中也收集了不少爱情诗,如卫风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一方以木瓜传情,另一方以琼琚回意,朴素地写出了男女互敬的爱情。又如卫风中的《静女》及翻译: 静女其姝,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 俟我于城隅。约我城角楼上来。 爱而不见, 暗里躲着逗人找, 搔首踟蹰。害我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 贻我彤管。送我一把红管草。 彤管有炜, 我爱红草颜色鲜, 说(悦)怿女(汝)美。我爱红草颜色好。 自牧归荑, 牧场嫩苇为我采, 洵美且异。我爱草儿美得怪。 匪女(非汝)之为美, 不是草儿美得怪, 美人之贻。打从美人手里来。 这是一首以物传情,相互约会的爱情诗,语调轻松,感情真切。英国也有这种贻物传情的爱情诗,如本·琼生的《致塞丽娅》: 你若以目光向我祝酒, 我送给你一束玫瑰,

诗经当中歌颂爱情的诗篇

诗经当中歌颂爱情的诗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丰富的爱情诗,几乎写尽了爱情中的所有悸动。从有相思到告白,从约会到定情,那些爱恋、喜悦与愁怀,穿越了漫长时间,依然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经当中歌颂爱情的诗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当中歌颂爱情的诗篇1 君子之爱 《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孔子说:君子如玉,君子像玉一样的。玉的品质,摸起来凉,实际上很温暖。君子大概就是现代说法--暖男,《关雎》的爱情,前半段是求而不得,后半段升华为情思深深,却没有邪念,人们不以占有为目的,不会不择手段地强取豪夺,虽然有哀愁,却从不会伤心。 长相思不如长相守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古代夫妻离别,一个闺中独守,思念期盼,一个远在天涯,死生不明。在断了联系的时空中他们用炽热真挚的情感演绎着这样一首执著而悲伤的爱情恋歌。 不爱我就别来惹我 《邶风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大多时候,调情跟示爱差不多,其实示爱是真爱,而调情离真爱却远了。《终风》说的就是一个严肃面对爱情的女子,却不幸碰上一个调情爱好者的苦闷事。男子初见女子就对她笑容满面,还能说会道,开开玩笑,潇洒浪漫。而女子对此却满心忧伤,无法言说。她觉得爱情是一件严肃的事,就算一个人原本性格活泼,一旦遭遇爱情,也不由得变得庄重起来--严肃对待爱情这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生不同裘,死亦同穴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知识讲解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 (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 《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郑风·狡童》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爱上一个年轻小伙子,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产生了误解,小伙子对她冷淡了,于是姑娘唱起了这首歌。那个小帅哥,不跟我说话了。因为他的原因,使我饭都想吃了,气都气饱了。那个小帅哥,不和我一起吃饭了。因为他的缘故,使我觉都睡不安。恋爱过程是男女双方不同思想、性格、感情在逐渐了解中取得和谐一致的过程。因此,即使没有环境的阻碍,中间也不免有所矛盾。也许偶尔因为一句话也会闹个小别扭,赌气不再和对方说话。这毕竟是很不愉快的,内心的真正情感和口头上表现的态度并不协调,因此常常是当对方不在面前时道出自己的真实心情。这种情形也许有些可笑,但确实存在。《狡童》就生动地表现了这种情形。谈恋爱是很闹心的事,谈得好的时候,春风得意,甜蜜幸福;谈不好的时候,饭吃不下,觉睡不安,心里非常痛苦。这首诗就是女子此时此刻强烈情感的内心道白,爱怨交加,真实可信。 《召南·有梅》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其谓之! 《召南·有梅》赏: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当梅子还很多的时候,既女子年龄还小不着急婚嫁的时候,她希望小伙子挑个吉祥日子向她求爱。当梅子不多、即女子岁数已大的时候,她希望小伙子当天就向她求爱。梅子快落完了,青春快要消逝了,有心来求的小伙子啊,就不要再耽误啦,马上开口吧。“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很妙的是女子感情的变化,越来越急切——这里描写的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没有男子追求,她们就会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向男子主动求爱:“求我庶士,其谓之!”这是怎样的女子啊! 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应该指出的是,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这种对爱情的'热烈追求,顺乎人性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召南:有梅”正是写出了年龄较大的姑娘对爱情的迫切追求。 《郑风·将仲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