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改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zxj

修改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zxj

修改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zxj
修改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zxj

目录

1.编制依据............................................ - 1 -

2.工程概况............................................ - 1 -

3.试验目的............................................ - 2 -

4.施工工艺流程 ......................................... - 2 -

3 -

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 3 -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 6 -

7.施工人员组织 ...................................................................................... - 7 -

8.原材料要求......................................................................................... - 7 -9.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 8 -10.施工注意事项 ................................................................................. - 10 -

11.环境保措施 ..................................................................................... - 11 -

12.安全保证措施 ................................................................................... - 12 -

岩溶注浆工艺性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沪昆客专8标安顺本车站DK805+715~DK807+600路基岩溶分期整治设计图纸。

(2)铁建函[2010]769号《关于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初步设计的批复》及《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 10106-2010);

(3)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整治范围内路基岩溶定测及补定测地质勘察报告和地质(物探)平、剖面图。

(6)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的施工经验及设备。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安顺西车站段(DK805+500~DK807+600),位于安顺市郊区,地处云贵高原侵蚀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形相对平坦,地面高程1330~1345m;路基形式为路堤,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13m;覆盖层为坡残积Q4dl+El粘土,土层厚度2~8m,具有弱膨胀性。下伏基岩为(T2 g1)白云岩、白云灰质岩。地下水埋深15~20m,地下水波动是本段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因,岩溶水较发育。溶蚀破碎带、溶隙、充填溶洞及空溶洞等岩溶形态发育。属易塌陷区,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处理。DK807+320~DK807+520段站场路基地势平坦,附近连接老贵黄路且我部已建好施工便道至该段区域。我部计划2011年2月27日在该区域进行岩溶注浆试验性施工,2011年3月20日试桩完成。

2.2水文地质概况

本段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水田水,水量较少。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流量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以蒸发、下渗和径流形式排泄。地表水较发育,地下水以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溶水为主,环境对混凝土具酸性侵蚀,侵蚀等级H1。

2.3物理地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工程技术、质量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250km/h,基础设施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最大坡度20‰,特殊地段30‰

最小曲线半径400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争先间距 5.0m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3.试验目的

总结出适宜的施工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顺序;及时优化动态整治施工流程、注浆工艺控制参数,确保整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4.施工工艺流程

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与施工调查同步进行,放好线路中线后,一次性测定钻孔孔位;钻探先行,注浆随后。边探边钻,边注边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工艺。同时做好周边环境的监测,避免污染和控制浆液超出加固范围。土石界面附近岩溶发育,采用分段注浆法,调整压力,加大注浆量。遇较大空洞和水流,灌注砂浆

或添加粗骨料,加注浓浆等方式封堵。在施工前、后均采用综合物探与注水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岩溶地基处理工程的效果检测。

施工用电从附近的变压器接用,施工用水应满足施工要求。

岩溶路基注浆工程施工程序主要为注浆孔钻探、压浆、物探验证三个程序。

5.2钻孔

1.孔位布置

a、按"探灌结合"的原则,岩溶整治注浆孔分先导探灌孔(T)和分序注浆孔(Ⅰ)两种类型,分序布置与实施。先导探灌孔和I序注浆孔在一期探灌设计图中标明,Ⅱ、Ⅲ序注浆孔在二期动态设计图中明确。

b、对溶洞、土洞、垂直溶蚀破碎带发育的地段采用均布探灌孔进行一期整治,先导探灌和I序注浆孔布置原则为:先导探灌孔(T)间距10m,呈梅花型交错布置,优先施工;I序注浆孔在先导探灌孔中间内插,呈正方型布置,孔间距7m。

c、对溶洞、土洞、垂直溶蚀破碎带不发育且连续长度超过30m的地段,先导探灌孔以7m纵距沿中线交替布置;其余地段在整治范围内分序均布探灌整治。

2、测设孔位、标高,进行统一编号钉桩,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当因避让管、线等客观原因需对孔位进行调整,且距离大于50cm时,需报设计、监理单位核准。先钻边排孔,后钻内排孔。开孔前先了解有无地下埋藏物。

3、覆盖层中钻孔采用跟管钻进,直径不得小于130mm。基岩段终孔直径不得小于91mm。所有先导探灌孔均须按勘探钻孔技术要求施钻,进行岩芯鉴定和编录,具体要求参考《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 10014-98)执行。因钻孔而产生的污水,在附近挖集水坑集中排放、沉淀处理,防止污染农田。

4、注浆前须进行成孔冲洗。对冲洗时返水的钻孔,以冲洗液变清为结束条件。对溶洞、溶蚀破碎带发育、冲洗时不返水的钻孔,要求流量不小于泵送额定流量的80%,冲洗时间不少于10min。

5、对大规模充填溶洞、串珠状充填溶洞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冲洗方法和工艺要求。

6、钻孔注浆深度至基岩面以下5m。若加固范围内存在溶洞,采用安全顶板厚度法进行判别,要求完整顶板厚跨比不小于0.5,非完整顶板厚高比不小于5,若顶板厚度达不到要求,则需钻孔注浆至溶洞底板以下2m。

5.3封孔

1、当覆盖层厚度小于4m ,注浆钻孔未揭示有溶洞或较大开度溶蚀裂隙发育时,可采用水泥砂浆一次性封孔,封孔段入岩长度不小于50cm ;注浆钻孔揭示有溶洞或较大开度溶蚀裂隙发育时,应采用孔口管加止浆塞动态阻塞封孔,孔口管入岩深度不小于50cm 。

2、当覆盖层厚度大于4m ,应采用孔口管加止浆塞的动态阻塞法封孔,孔口管固结封孔段长度不小于4m,封孔段以下为护孔段,应设置为花管。

3、动态阻塞法封孔孔口管采用Φ110PVC 给水管,公称压力(PN)不小于1.5Mpa 。封孔段应用水泥浆浇注密实,护孔段应设置为花管,花管孔眼呈梅花型号布置,直径5mm,孔眼间距3.5cm 。

4、终孔与验收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免垮孔等不利情况发生。终孔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封孔作业,封孔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终凝后进行注浆作业。

5.4注浆

1、以纯水泥浆为主的单液注浆材料,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1~1:1。开始注浆时采用稀浆灌注,当灌入量较大时可据情况采用浓一级的浆液灌注。

2、注浆压力(孔口压力表读数)为0.2~0.3Mpa ,终注压力0.3~0.5Mpa 。

3、对土洞、空溶洞或半充填溶洞,应高压冲填砂、碎石后再进行注浆处理。

4、对溶蚀裂隙发育、连通性好、漏液严重时,注浆时可掺入一定量的粉土或粉煤灰,粉土掺入量<水泥重量的10%,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50%。

5、终注条件为:在终注压力下连续注浆10min 的注入率不大于5L/min 时,

可终止注浆。

6、注浆顺序按跳孔间隔方式进行,并采用自路基坡脚向线路中心的顺序进行。

7、特殊情况处理

(1)

注浆必须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应找出注浆中断原因,尽快采取处理措

施,及早恢复。

(2)注浆过程中应分序施工。如出现串浆现象,应对串浆孔同时进行注浆处理。

(3)注浆过程中如有冒浆、返浆等现象发生,应暂停注浆,尽快采取处理措施,处理完后立即恢复注浆。

(4)对垮孔严重的溶蚀破碎带、充填粗粒土的溶洞等实施跟管钻进极为困难的注浆钻孔,可采用自上而下注浆法复钻施工,严禁使用泥浆等影响注浆加固效果的方法护壁钻进。

(5)如浆液漏失严重,局部使用双液注浆堵漏时,应先据试验确定水玻璃与浆液体积比,水玻璃浓度35~40Be′,模数2.4~3.4。

(6)当采用冲填砂、碎石或掺入其他填充物处理后注浆量仍然较大时,可采用间歇注浆处理。

(7)在中后期施工过程中,串孔现象比较普遍,遇到这种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用粘土回填冒浆孔,每次回填10~15m,至没有串孔为止。勘探孔的处理,在灌注前对灌注孔周边的勘探孔进行填塞,填塞物主要采用水泥和碎石,人工夯实即可。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8.原材料要求

8.1注浆用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要求,或所采用的其它水泥的标准满足本条文的规定。充填注浆、渗透注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级。

8.2 注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用受潮结块的水泥。

8.3 注浆用水应符合拌制铁路混凝土用水的要求。

8.4水泥注浆一般使用纯水泥浆液。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或有特殊要求时,需要使用双液浆、混合浆等时,需通过现场注浆试验论证。

8.5 根据注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掺合料:

a.黏性土,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含量不宜低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b.粉煤灰,可选用Ⅰ、Ⅱ或Ⅲ级粉煤灰。各级粉煤灰的口质指标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 5055-2007);

c.水玻璃,模数宜为2.4~3.4,浓度宜为35~40波美度(Be′)。

d.其它掺合料。

8.6根据地质情况,为防止浆液的无效漏失,可对岩溶通道冲填如下骨料:

a.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SO3含量不宜大于1%(以重量计,下同),含泥量不宜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b.碎石,质地坚硬的天然砾石或人工碎石,SO3含量不宜大于1%(以重量计,下同),含泥量不宜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8.7 根据注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

a.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等;

b.缓凝剂,磷酸氢二钠等;

c.稳定剂,高塑性黏土;

d.其它外加剂。

所有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8.8 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及数量,应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

8.9原材料的检验

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500t为一批,当袋装水泥不足200t或散装水泥不足500t时也按一批计。同一产地、品种、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分别每400m3为一批,当不足400m3时也按一批计。各种原材料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

9.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9.1监测

为了对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进行宏观控制,避免施工造成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安排专人进行质量、环境的监测。

调查施工区的井、泉、坍坑以居民的生活水源分布,定期或日常进行水量、水质的观测、访问,确保生活用水的质量,农田用水无污染。

9.2压水试验

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压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压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浆现象,即可判定达到压浆效果。

检验数量:以总孔数5%作注水(压水)试验。

参考标准:《铁路岩溶路基坍塌注浆质量面波检测标准研究》检验质量的标准。

9.3综合物探测试

岩溶注浆前、完工后遵循《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313-2004),采用瞬态面波和四极电测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探测。瞬态面波法能快速、有效地对岩溶路基进行整体评价。检测点位置以注浆孔为准,波检波距0.5~1m,炮检距5~10m;四极电测探法采用点距为5m。前后两次在同样的位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2~4个断面的探测,然后分析面波速度和面波对频散曲线,进而对注浆效果进行评价,需根据表2来综合评价。

表2 面波检测注浆效果评价表

参考标准:《铁路岩溶路基坍塌注浆质量面波检测标准研究》成果提出的检验质量标准。

9.4注浆钻控取芯检测

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叛断,注浆后取芯完整,无掉钻,漏水现象,钻孔回流带出有水泥粉沫,仍可沿用采用“可见裂隙结石充填率大于85%”的标准。

9.5质量记录

1、水泥等注浆材料的试验记录

2、注浆施工记录

9.6 成品保护

1、组装设备及注浆施工时,需注意保护现场轴线桩和高程桩

2、先成孔后注浆施工注意对成孔的保护。

3、注浆体未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开挖或扰动注浆体。

4、钻孔、封孔、注浆过程中,严禁机械在施工区行走,防止孔位被破坏及引起孔位坍塌造成堵孔。注浆结束后,在未达设计强度前也不允许重型机械在施工区行走,以免造成安全质量隐患。

10.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必须进行场地清理,完善临时防、排水设施,水田地段应疏干地表水,合理组织岩溶的施工顺序。

(2)对施工用水及整治段落地下水,施工前应取样化验分析,当其对浆液结石体具侵蚀性时,应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

(3)为验证地基溶蚀渗漏情况和对注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各工点正式注浆前应利用先导探灌孔进行压(注)水试验,原则上每个施工单元不应少于3组。

(4)钻孔注浆施工应贯彻"探灌结合"的原则。施工中如钻孔揭示有串珠状溶洞、直径大于2m的空溶洞等岩溶异常发育段落,施工单位应及时报请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必要时采取加密钻孔或辅以其他手段,摸清隐伏岩溶的分布情况和发

育特征,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

(5)对岩溶路堑段,当路堑开挖至基床底面标高后,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现场核对或加深勘察。

(6)施工中应注意调查搜集既有管、线网等地下设施,并留足安全作业距离,加强安全防护,安全作业。靠近既有线地段,施工过程中注意避免侵限,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瞭望、预警,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施工机具不得随意堆放,不得侵占既有线及施工便线限界,以保证行车安全。既有线上下道避车、线路作业、材料装卸与堆放等安全注意事项详见《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

(7)注浆过程中须配置自动流量实时采集系统,注意控制压力并加强巡视,避免污染环境(如水源、农田、道碴),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用相应措施。

(8)钻孔、封孔、注浆过程中,严禁机械在施工区行走,防止孔位被破坏及引起孔位坍塌造成堵孔。注浆结束后,在未达设计强度前也不允许重型机械在施工区行走,以免造成安全质量隐患。

11.环境保措施

(1)在机械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污染。

以保障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健康;

(2)对清理场地的表层腐植土,砍伐的荆棘等废料,要及时运到指定

的地点进行废弃。在弃土场不具备条件时,可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地。合理

地布置施工垃圾、材料、设备的堆放场地,定点堆放标识,施工场地及驻

地须及时清扫整理;

(3)清理输送管、输送泵和其他机械设备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

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到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卸在饮

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防止污染水源和土壤。施工中的建筑垃圾、施工废

水、机械油污、生活污水均应事先合理规划排放处理地点,在取得当地环

保部门的同意后,在指定地点摆放、堆码、掩埋或销毁,不得污染当地水

源与环境;

(4)施工前做好场地临时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并保证遇雨水时不

浸漫农田;

(5)做好当地植被的保护工作,在施工时对路基边坡及时进行防护与

植被绿化,施工车辆不得越界行驶,以免碾坏植被、庄稼等。在桥涵施工

时各种材料、机械不得随意堆放,破坏植被,严禁超范围砍伐;

(6)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避免污染

生活水源。现场施工污水、泥浆等须经沉淀池沉淀后,方可排放。现场生

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要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水体;

(7)施工机械的废油,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

放。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应保存在合适的安全容器中,不要堆放在

民用水井及河流附近,防止暴雨冲刷而进入水体;

(8)注浆施工工点应有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浆隔离与回收设施;

(9)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采取篷布覆盖措施防止扬散,并装量

适中,不得超限运输;

(10)施工场地必须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进行洒

水湿润,减少扬尘;

(11)尽量减少现场施工粉尘、噪声及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

响;

(12)施工营地及施工现场设固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所有

人员均应在指定地点倾倒、堆放生活、建筑垃圾,不得随意扔撒或者堆放,垃圾定期收集,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或废品回收利用。

12.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

高效、优质地建成本工程;

(2)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

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

(3)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不得挂在树木、

脚手架上,导线的选用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确定,架空线路之间及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规定要求;

(4)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

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配电箱及开关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严禁设在有瓦斯、烟气、蒸汽及其他介质中;

(5)生活照明用电,不得擅自拉线、装插座。不得私自使用电炉及其

他功率较大的电器;

(6)做好施工现场排水措施,防止生产材料、设备和临时设施被淹。

危险区施工要做好防汛措施,如施工机械转移路线、材料防护以及工程建筑防止浸水的措施。

(7)作好现场调查,开工前对地下管线详细调查。

(8)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进入工地时,必须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所

有施工人员必须听从指挥。

(9)施工现场设安全员,施工作业区设安全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施工现场。

(10)施工现场平整密实,确保施工顺利安全进行。

(11)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在吊车、桩机大臂半径范围以

内,机械正在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远离。吊车要按其性能要求工作,不得超负荷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及回转大齿轮前应增设防护网(罩),施工中应经常对钻孔装置、吊车臂杆及索具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12)施工用电使用380V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电缆线路必须埋地

或架空敷设,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13)每台电力设备必须确保“一机一箱一漏一闸”。电箱、开关箱内的电箱内的电器设备必须完好,停用设备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14)泵压料时应有专人指挥泵压操作,防止因排气不畅和操作失误造成爆管形成伤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