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之双折射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光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之双折射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光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之双折射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光学基础学习知识原理与应用》之双折射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及其应用

双折射原理及应用

双折射(birefringence)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它们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当光射入各向异性晶体(如方解石晶体)后,可以观察到有两束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双折射现象。两束折射线中的一束始终遵守折射定律这一束折射光称为寻常光,通常用o表示,简称o光;另一束折射光不遵守普通的折射定律这束光通常称为非常光,用e表示,简称e光。晶体内存在着一个特殊方向,光沿这个方向传播时不产生双折射,即o光和e光重合,在该方向o光和e光的折射率相等,光的传播速度相等。这个特殊的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光轴”不是指一条直线,而是强调其“方向”。晶体中某条光线与晶体的光轴所组成的平面称为该光线的主平面。o光的主平面,e光的光振动在e光的主平面内。

如何解释双折射呢?惠更斯有这样的解释。1.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一束光线进入方解石晶体(碳酸钙的天然晶体)后,分裂成两束光能,它们沿不同方向折射,这现象称为双折射,这是由晶体的各向异性造成的。除立方系晶体(例如岩盐)外,光线进入一般晶体时,都将产生双折射现象。显然,晶体愈厚,射出的光束分得愈开。当改变入射角i时,o光恒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e光不符合折射定律。2.光轴及主平面。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时,我们将发现,在方解石这类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光沿这个方向传播时,寻常光和非常光不再分开,不产生双折现象,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天然的方解石晶体,是六面棱体,有八个顶点,其中有两个特殊的顶点A和D,相交于A、D两点的棱边之间的夹角,各为102°的钝角.它的光轴方向可以这样来确定,从三个钝角相会合的任一顶点(A或D)引出一条直线,使它和晶体各邻边成等角,这一直线便是光轴方向。当然,在晶体内任何一条与上述光轴方向平行的直线都是光轴。晶体中仅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称为单轴晶体(例如方解石、石英等)。有些晶体具有两个光轴方向,称为双轴晶体(例如云母、硫磺等)。在晶体中,我们把包含光轴和任一已知光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晶体中该光线的主平面,就是o光的主平面;由e光和光轴所组成的平面,就是e光的主平面。

下面通过离子来说明。取一块冰洲石(方解石的一种,化学成分是CaCO3),放在一张有字的纸上,我们将看到双重的像。平常我们把一块厚玻璃砖在字纸上,我们只看到一个像,这个像好象比实际的物体浮起了一点,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引起的,折射率越大,像浮起来的高度越大,我们可以看到,在冰洲石内的两个像浮起的高度是不同的,这表明,光在这种晶体内成了两束,它们的折射程度不同。这种现象叫做双折射。

下面我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说明双折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1、o光和e光:

如下图,让一束平等的自然光束正入射在冰洲石晶体的一个表面上,我们就会发现光束分解成两束。按照光的折射定律,正入射时光线不应偏折。而上述两束折射光中的一束确实在晶体中沿原方向传

播,但另一束却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后者显然是违背普通的折射定律的。如果进一步对各种入射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晶体内的两条折射线中一条总符合普通的折射定律,另一条却常常违背它。所以晶体内的前一条折射线叫做寻常光(简称o光),后一条折射线叫做非常光(简称e光)。o和e源于英语ordinary(寻常)和extraordinary(不寻常)两字第一字母。

应当注意,这里所谓o光和e光,只在双折射晶体的内部才有意义,射出晶体以后,就无所谓o光和e光了。

2 晶体的光轴:

在冰洲石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方向,光线沿这个方向传播时o光和e光不分开(即它们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都一样),这个特殊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

为了说明光轴的方向,我们稍详细地研究一下冰洲石的晶体。冰洲石的天然晶体,如下图所示,它呈平行六面体状,每个表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它的一对锐角约为78,一对钝角约为102。读者对照冰洲石晶体的实物或其模型可以看出,每三个表面会合成一个顶点,在八个顶点中有两个彼此对前的顶点(图中的A,B)是由三个钝角面会合而成的。通过这样的顶点并与三个界面成等角的直线方向,就是冰洲石

晶体的光轴方向。我们总是强调"方向"二字,因为"光轴"不是指一条线,晶体中任何与上述直线平行的直线,都是光轴。光轴代表晶体中的一个特定方向。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把冰洲石晶体的这两个钝顶角磨平,使出现两个与光轴方向垂直的表面,并让平等光束对着这表面正入射,光在晶体中将沿光轴方向传播,不再分解成两束。

3 主截面:

光线沿晶体的某界面入射,此界面的法线与晶体的光轴组成的平面,称为主截面。当入射线在主截面内,即入射面与主截面重合时,两折射线皆在入射面内;否则,非常光可能不在入射面内。

4 双折射光的偏振:

如果在上图所示的实验中用检偏器来考察从晶体射出的两光束时,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线偏振光,且两光束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

5 单轴晶体中的波面

除冰洲石外,许多晶体具有双折射的性能。双折射晶体有两类,象冰洲石、石英、红宝石、冰等一类晶体只有一个光轴方向,它们叫做单轴晶体;象云母、蓝宝石、橄榄石、硫磺等一类晶体有两个光轴方向,它们叫做双轴晶体。光在双轴晶体内的传播规律比1.1节描述

的更为复杂,这里只讨论单轴晶体。

要研究光在各向异性的双折射晶体中传播和折射的规律,也需要知道波面的情况。

我们知道,在各向同性媒质中的一个点光源(它可以是真正的点光源,也可以是惠更斯原理中的次波中心)发出的波沿各方向传播的速度v=c/n都一样,经过某段时间t后形成的波面是一个半径为v△t 的球面。

在单轴晶体中的o光传播规律与普通各向同性媒质中一样,它沿各方向传播的速度υo相同,所以其波面也是球面(图1-5(a))。但e光沿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不同。沿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与o光一样,也是υo,垂直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是另一数值υe。在经过△t时间后e 光在波面如下图1-5(b)所示,是围绕光轴方向的回转椭球面。把两波面画在一起,它在光轴的方向上相切(见图1-6)。

为了说明o光和e光的偏振方向,我们引入主平面的概念。晶体中某条光线与晶体光轴构成的平面,叫做主平面。上图的纸平面就是其上画出各光线的主平面。o光电矢量的振动方向与主平面垂直,e 光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在主平面内。

单轴晶体分为两类:一类以冰洲石为代表,υe>υo,e光的波面是扁椭球,这类晶体叫做负晶体。另一类以石英为代表,υe<υo,e光的波面是长椭球,这类晶体叫做正晶体。

我们知道,真空中光速c与媒质中光速υ之比,等于该媒质的折射率n,即n=c/υ。对于o光,晶体的折射率no=c/υ。但对e光,因为它不服从普通的折射定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折射率来反映它折射的规律。但是通常仍把真空光速c与e光沿垂直于光轴传播时的速度之比叫做它的折射率,即ne=c/υe。这个虽不具有普通折射率的含义,但它与一样是晶体的一个重要光学参量。和合称为晶体的主折射率。下面将看到,ne和no一起,再加一光轴的方向,可以把e光

的折射方向完全确定下来。

对于负晶体,no>ne;对于正晶体,no

表Ⅶ-1 单轴晶体的no与ne

6 晶体的惠更斯作图法

用惠更斯原理求各向同性媒质中折射线方向的方法,在晶体中求o光和e光的折射方向也需用这个方法。下面我们先把该节中讲的惠更斯作图法的基本步骤归纳一下。如下图所示:

(1)画出平行的入射光束,令两边缘光线与界面的交点分别为A,B'.

(2)由先到界面的A点作另一边缘入射线的垂线AB,它便是入射线的波面。求出B到B'的时间t=BB'/c,c为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

(3)以A为中心、vt为半径(v为光在折射媒质中的波速)在折射媒质内作半圆(实际上是半球面),这就是另一边缘入射线到达B'点时由A点发出的次波面。

(4)通过B'点作上述半圆的切线(实际上为切面,即第一章2中所说的包络面),这就是折射线的波面。

(5)从A联结到切点A'的方向便是折射线的方向。

现在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单轴晶体上(图1-7(b)),这里情况唯一不同之处是从A点发出的次波面不简单地是一个半球面,而有两个,一是以为半径的半球面(o光的次波面),另一是与它的光轴方向上相半椭球面,其另外的半主轴长为(e光的次波面)。作图法的(1)(2)两步同前,第(3)步中应根据已知的晶体光轴方向作上述复杂的次波面。第(4)步中要从B'点分别作o光和e光次波面的切面,这样得到两个切点和,从而在(5)步中得到两根折射线和A',它们分别是o光和e光的光线。

7克尔效应与泡耳斯效应

电场也可以使某些物质产生双折射。

如图在一个有平行玻璃的小盒内封着一对于行板电极,盒内充有硝基苯(C6H5NO2)的液体。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极间电场与它们成450。电极间不加电压时,没有光线射出这对正交的偏振片,这表明盒内液体没出息双折射效应(△=0 )。当两极板间加上适当大小的强电场时(E~104V/cm),就有光线透过这个光学系统。这表明,盒内液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变成了双折射物质,它把进来的光分

解成e光和o光,使它们之间产生附加位相差,从而使出射光一般成为椭圆偏振光。这种现象叫克尔效应(J.Kerr,1875年)。

实验表明,在克尔效应中(ne-no)∝E2 ,从而

或写成等式

比例系数B称为该物质的克尔常数。硝基苯对于钠黄光(λ=5893埃)的克尔常数B=220×107CGSE单位。克尔效应不是硝基苯独有的,即使普通的物质(如水、玻璃)也都有克尔效应,不过它们的克尔常数,不过它们的克尔常数要小2-3个数量级。值得注意的是,克尔效应与电场强度E的平方成正比,所以δ与正、负取向无关。

硝基苯克尔效应的驰豫时间(即电场变化后△跟随变化所需的时间)极短,约为10-9s的数量级。所以用硝基苯的克尔盒来做高速光闸(光开头)、电光高层调制器(利用电讯号来改变光的强弱的器件),在高速摄影、光束测距、激光通讯、激光电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双折射的应用很广泛,医学、科研等方面广泛应用。双折射被广泛用于光学器件,如液晶显示器,光调制器,彩色滤光片,波片,光轴光栅等,它也起着重要作用的二次谐波产生和许多其他的非线性过程。双折射滤波器也被用来作为空间的低通滤波器在电子照相机,晶体的厚度控制在一个方向传播的图像,从而增加了现货大小。这是必需的所有电视和电子胶片相机的正常工作,避免空间的别名,频率高

于折叠回可以持续通过相机的像素矩阵。医学利用双折射在医疗诊断。从下面几个方面说明双折射的应用。

1晶体偏振器。

双折射现象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制做偏振器件。因o和e光都是100%的线偏振光,这一点比前面讲过的几种偏振器(偏振片和玻片堆)性能更优越。利用o光和e光折射规律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开,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线偏振光。用双折射晶体制做的偏振器件(双折射棱镜)种类很多,我们不打算在这里全面介绍,只举出几种为例来说明其原理。

(1)洛匈棱镜和渥拉斯顿棱镜

如图洛匈(Rochon)棱镜的结构和光路。它是由两块冰洲石的直角三棱镜粘合而成的。光轴的方向如图所示,相互垂直。当自然光正入射到第一块棱镜上时,由于光轴与晶体表面垂直,各方向振动的波速都是,不发生双折射。到了第二块棱镜,由于光轴与入射面垂直,光线将服从普通的折射定律,不过对于o光两棱镜的折射率都是,它仍沿原方向前进;但对于e光,折射率由变到,因为在冰洲石(负晶体)

内,它将朝背离第二块棱镜的底面方向偏折。于是最后o光和e光分开了。遮掉其中一束(譬如e光),即得到一束很好的线偏振光。

如图所示是渥拉斯顿(W.H.Wollaston)棱镜,它和洛匈棱镜不同之处只在于第一块冰洲石棱镜的光轴与入射界面平行。o光和e光在棱镜内折射的情况已图中画出,为什么是这要,留给读者自己分析。

(2)尼科耳棱镜

尼科耳棱镜(W.Nicol,1828)是用得最广泛的双折射偏振器件,对它的结构我们介绍得稍详细一些。如,取一冰洲石晶体,长度约为宽度三倍。按定义,包含光轴和入射界面法线的平面为主截面。在天然晶体中此主截面的对角和原煤为,将端面磨去少许,使得新的对角和变为(见图)。将晶体沿垂直主截面且过对角线的平面剖开磨平,然后再用加拿大树胶粘合。加拿大树胶是一种折射率介于冰洲石和之间的透明物质。对于钠黄光,,而,按照上述设计,平行于棱边的入射光进入晶体后,o光将以大于临界角的入射角投在剖面上,它将因全反向而偏折到棱镜的侧面,在那里或者用黑色涂料将它吸收,或者用小棱镜将它引出。至于e光,由于它与光轴的夹角足够大,在晶体内的折射率仍小于加拿大胶内的,从而不发生全反射。于是从尼科耳棱镜另一端射出的将是单一的线偏振光。

尼科耳棱镜的一个缺点是入射光束的会聚角不得过大。设想图中的入射线SM向上偏离,则o光投在剖面上的入射角。当入射线达到某一位置SoM时,o光将不发生全反射;若SM向下偏离,则e光与光轴的夹角变小,从而折射率变大,且投在剖面上的入射角也增大。当入射线达到某一位置SeM时,e光也被全反射掉。计算表明,入射光线上、下两方的极限角,使用尼科耳棱镜对此波段不适用,这时可使用洛匈棱镜或渥拉斯顿棱镜。

2波晶片-----位相延迟片

用双折射晶体除了可以制做偏振器外,另一重要用途是制做波晶片。波晶片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面板,其表面与晶体的光轴平行(见图2-4)。

这样一来,当一束平行光正入射时,分解成的o光和e光传播方向虽然不改变,但它们在波晶片内的速度νo,νe3不同,或者说波晶片对于它们的折射率no=c/νo,ne=c/νe不同。设波晶片的厚度为d,则o光和e光通过波晶片时的光程也不同:

e 光的光程Lo=nod,

o 光的光程Le=ned。

同一时刻两光束在出射界面上的位相比入射界面上落后:

o光e光

这里λ是光束在真空中的波长。这样一来,当两光束通过波晶片后o光的位相相对于e光多延迟了

△除与折射率之差(no-ne)成正比外,还与波晶片厚度d成正比。适当地选择厚度d,可以使两光束之间产生任意数值的相对位相延迟△。在无线电技术中起这种作用的器件叫位相延迟器,所以波晶片也可以叫位相延迟片。在实际中最常用的波晶片是四分之一波长片(简称λ/4片),其厚度满足关系式(ne-no)d=±λ/4,于是△=±π/2;其次

是二分之一波片长(简称λ/2片)和全波片,它们的厚度分别满足(ne-no)d=±λ/2和λ,即△=±π和2π。

现在来考察o光和e光的振动方向。如前所述,折射线与光轴构成的平面叫主平面(图(a),(b)的纸平面就是主平面),o振动与主平面垂直,e振动与主平面平行。在波晶片的特定条件下(光轴平行于表面,光线正入射),e振动与光轴在同一方向上。为了更清楚地说明o振动、e振动和光轴的方向,我们作波晶片的下面投影图(c),三者都在此图纸平面内,e振动与光轴一致,o振动与光轴垂直。今后我们就在此平面内以e振动为横轴、o振动为纵轴取一直角坐标系。沿任何方向振动的光正入射到波晶片表面上时,其振动都按此坐标系分解成o 分量和e分量,两分量各有各的速度和光程,最后出射时彼此间产生附加位相延迟。

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1.发动机的定义。 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而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气体膨胀做功将其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的机械设备。 2.发动机发展历经的三个阶段。 ①20世纪70年代之前(提高生产力) 目标:追求良好的动力性能。 措施:提高压缩比,提高转速。 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性能、最大爬坡能力。三个指标均取决于发动机及其它动力装置。 ②20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 目标:追求良好的经济性能。 措施:降低油耗、增大升功率、减轻比重量。 指标:百公里油耗。 ③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污染) 目标:追求良好的环保性能。主要解决排放与噪声问题。 3.常规汽车能源和新型替代能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①汽油机:汽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由火花塞点燃。 ②柴油机:柴油和空气混合经压缩自行着火燃烧。 ③天然气发动机LNG ④液化石油气发动机LPG ⑤酒精发动机 ⑥双燃料、多燃料发动机 4.热力系统基本概念; 在热力学中,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构成一个热力系统。 系统以外的一切物质,称为外界,热力系统和外界的分界面,称为界面。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当热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相互转换时,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守衡。吸收的能量-散失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量 6.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 ①定容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容积(比容)保持不变的过程。 ②定压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压力保持不变。 ③定温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④绝热过程:热力过程进行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传递 7.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进气过程、压缩过程、燃烧过程、膨胀过程、排气过程 8.发动机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的简化条件; ①忽略进、排气过程(r-a,b-r), 排气放热简化为定容放热过程; ②压缩、膨胀过程(复杂的多变过程)简化为绝热过程; ③把燃料燃烧加热燃气的过程简化成工质从高温热源的吸热过程,分为定容 加热过程(c~z’)和定压加热过程(z’~z); ④假定工质为定比热的理想气体。

通信原理考研知识点

By 夜阑寄语(yljy52725) 1绪论:1、了解通信的基本概念;2、了解通信中相关的消息、信息、信号之间的关系;3、正确区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4、掌握各类通信系统(通信基本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5、掌握数字通信的特点以及通信的方式(单工、双工、半双工);6、了解各类通信系统分类;7、信息的度量(信息量、熵);8、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 2确知信号:1、了解确知信号概念以及信号类型;2、了解功率信号的频谱以及能量信号的频谱密度。 3随机过程:1、掌握随机过程的概念;2、了解各态历经的概念;3、掌握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的性质以及对应的功率谱密度;4、了解高斯随机过程的概念以及掌握其性质;5、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相关参数的变化; 6、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以及窄带随机过程对应的各类分量的统计特性; 7、掌握高斯白噪声(明确白噪声的概念)。 4信道:1、了解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的概念并且常见的该信道类型;2、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调制信道、编码信道);3、了解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4、了解信道中噪声的类型以及该噪声对信号传输所造成的影响; 5、掌握信道容量的概念以及计算式(Shannon公式)。 5模拟调制系统:1、掌握幅度调制(线性调制-AM、DSB、SSB、VSB)系统的概念及一般传输模型和解调模型(包络检波-非相干解调、相干解调);2、掌握各类线性调制系统(AM、DSB、SSB、VSB)的输出波形以及各类解调方式的抗噪声性能(信噪比增益);3、掌握判断各类线性调制系统性能的优劣;4、了解角度调制(非线性调制)的概念及对应的(FM、PM)传输模型; 5、掌握两类非线性调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PM->FM); 6、了解非线性调 制系统的解调模型及其抗噪性能(信噪比增益);7、掌握门限效应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8、了解信号的加重技术;9、掌握各类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以及各自适用的实际情况。 6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了解基带信号的概念及其谱特性;2、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的几种常见码型(AMI、HDB3、Manchester、双相码、CMI)的编码规则以及各自的适用场合;3、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模型以及理解码间串扰的概念;4、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无码间串扰的时频条件;5、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无码间串扰特性的设计;6、了解基带传输系统(二进制单极性/双极性)的抗噪声性能(判决门限);7、掌握眼图的产生以及由其可以确定的参数类型;8、理解部分响应系统和时域均衡的实际意义。7数字带通传输系统:1、掌握产生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ASK、FSK、PSK、DPSK)的系统模型以及各自的解调模型;2、掌握DPSK系统的产生原因;3、掌握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输出波形;4、掌握各类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及其相应比较。 8新型调制系统:1、了解QAM系统; 2、掌握MSK系统的特点;3、掌握OFDM 系统的特性及其传输特点。 9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掌握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概念;2、掌握最佳接收机的模型(确知信号、随相信号、/起伏信号);3、掌握匹配滤波器的结构;3、了解最佳基带系统。 10信源编码:1、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步骤(抽样、量化、编码);2、掌握各类抽样方式(理想抽样、自然抽样、平顶抽样—特点);3掌握各类量化(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方式;4、掌握PCM编码机及其编码方式;5、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年12月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 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P11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程序,一类叫应用程序。 2.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 P12 源程序是用算法语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目的程序)是用机器语言书写的程序。 源程序转换到目标程序的方法一种是通过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另一种是通过解释程序解释执行。 3.怎样理解软件和硬件的逻辑等价性。 P14 因为任何操作可以有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指令的执行可以由硬件完成,也可以由软件来完成。对于某一机器功能采用硬件方案还是软件方案,取决于器件价格,速度,可靠性,存储容量等因素。因此,软件和硬件之间具有逻辑等价性。 第二章 1.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法。 P16 定点数通常为纯小数或纯整数。 X=XnXn-1…..X1X0 Xn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位数代表它的量值。 纯小数表示范围0≤|X|≤1-2-n 纯整数表示范围0≤|X|≤2n -1

浮点数:一个十进制浮点数N=10E.M。一个任意进制浮点数N=R E.M 其中M称为浮点数的尾数,是一个纯小数。E称为浮点数的指数,是一个整数。 比例因子的基数R=2对二进制计数的机器是一个常数。 做题时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否是采用IEEE754标准来表示的浮点数。 32位浮点数S(31)E(30-23)M(22-0) 64位浮点数S(63)E(62-52)M(51-0) S是浮点数的符号位0正1负。E是阶码,采用移码方法来表示正负指数。 M为尾数。P18 P18

2.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数据零的三种机器码的表示方法。 P21 一个正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0,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相同,既三种表示方法完全一样。 一个负整数,当用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时,符号位都固定为1,用二进制表示的数位值都不相同,表示方法。 1.原码符号位为1不变,整数的每一位二进制数位求反得到反码; 2.反码符号位为1不变,反码数值位最低位加1,得到补码。 例:x= (+122)10=(+1111010)2原码、反码、补码均为01111010 Y=(-122)10=(-1111010)2原码11111010、反码10000101、补码10000110 +0 原码00000000、反码00000000、补码00000000 -0 原码10000000、反码11111111、补码10000000 3.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的运用、溢出的判断。 P63 已知x和y,用变形补码计算x+y,同时指出结果是否溢出。 (1)x=11011 y=00011 (2)x=11011 y=-10101 (3)x=-10110 y=-00001

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部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指标 1.为何要分析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答: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 2.试分析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3.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缩行程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加快火焰传播速度,选择合适的点火提前角,可使燃烧在更小的容积下进行,使燃烧终了的温度、压力高。 且燃气膨胀充分,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大,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4.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没有柴油机的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增加 ①将Pz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 命和可靠性。 ②增加将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加,从而导致机械效率 下降。 ③增加将导致终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容易使汽油机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5.何为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答: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简称指示指标。包括:指示功、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动力性);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经济性) 6.何为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答: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率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包括: 发动机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强化程度(升功率、比质量、强化系数) 7.在发动机性能指标分析中,为什么将泵气损失功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答:泵气损失是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因为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过大(机械磨损),从而泵气不足。 8.试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图,并标明各部分损失。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2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主要内容: (一)数据信息的表示 1.数据的表示 2.真值和机器数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定点数的运算: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2.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2.3 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2.3.1 浮点数的表示 (1)浮点数的表示范围 ?浮点数是指小数点位置可浮动的数据,通常以下式表示: N=M·RE 其中,N为浮点数,M为尾数,E为阶码,R称为“阶的基数(底)”,而且R

为一常数,一般为2、8或16。在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数据的R都是相同的,于是不需要在每个数据中表示出来。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浮点数真值:N=M ×2E 浮点数的一般机器格式: 数符阶符阶码值 . 尾数值 1位1位n位m位 ?Ms是尾数的符号位,设置在最高位上。 ?E为阶码,有n+1位,一般为整数,其中有一位符号位EJ,设置在E的最高位上,用来表示正阶或负阶。 ?M为尾数,有m位,为一个定点小数。Ms=0,表示正号,Ms=1,表示负。 ?为了保证数据精度,尾数通常用规格化形式表示:当R=2,且尾数值不为0时,其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对非规格化浮点数,通过将尾数左移或右移,并修改阶码值使之满足规格化要求。 浮点数的机内表示 阶码通常为定点整数,补码或移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值范围。阶符表示数的大小。 尾数通常为定点小数,原码或补码表示。其位数决定数的精度。数符表示数的正负。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一填空 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

轴转角。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17,评定实际循环动力性的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功率;评定实际循环经济性的指标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8.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 19、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 20、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通信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1.通信的目的是传输消息中所包含的息。消息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信息是消息的有效内容。.信号是消息的传输载体。 2.根据携载消息的信号参量是连续取值还是离散取值,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通信系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信号特征分类),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调制)传输系统。 4.数字通信已成为当前通信技术的主流。 5.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消除噪声积累;差错可控;数字处理灵活,可以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刭一起传输;易集成,成本低;保密性好等优点。缺点是占用带宽大,同步要求高。 6.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 7.按数据码先排列的顾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8.信息量是对消息发生的概率(不确定性)的度量。 9.一个二进制码元含1b的信息量;一个M进制码元含有log2M比特的信息量。等概率发送时,信源的熵有最大值。 10.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的两个主要指标。两者相互矛盾而又相对统一,且可互换。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可用带宽衡量,可靠性可用输出信噪比衡量。 11.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用频带利用率表示,可靠性用误码率、误信率表示。 12.信息速率是每秒发送的比特数;码元速率是每秒发送的码元个数。 13.码元速率在数值上小于等于信息速率。码元速率决定了发送信号所需的传输带宽。 第二章 14.确知信号按照其强度可以分为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功率信号按照其有无周期性划分,又可以分为周期性信号和非周期性信号。 15.能量信号的振幅和持续时间都是有限的,其能量有限,(在无限长的时间上)平均功率为零。功率信号的持续时间无限,故其能量为无穷大。 16.确知信号的性质可以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研究。 17.确知信号在频域中的性质有4种,即频谱、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18.周期性功率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级数表示,级数的各项构成信号的离散频谱,其单位是V。 19.能量信号的波形可以用傅里叶变换表示,波形变换得出的函数是信号的频谱密度,其单位是V/Hz 。 20.只要引入冲激函数,我们同样可以对于一个功率信号求出其频谱密度。 21.能量谱密度是能量信号的能量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J/Hz。功率谱密度则是功率信号的功率在频域中的分布,其单位是W/Hz。 22.周期性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是由离散谱线组成的,这些谱线就是信号在各次谐波上的功率分量|Cn|2,称为功率谱,其单位为w。但若用δ函数表示此谱线。则它可以写成功率谱密度|C(f)|2δ(f-nf0)的形式。 23.确知信号在时域中的特性主要有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天函数。 24.自相关函数反映一个信号在不同时间上取值的关联程度。 25.能量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号的能量;而功率信号的自相关函数R(O)等于信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 识点汇总 一, 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用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170m2,耗电140kw,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冯?诺依曼(VanNeumann)首次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放在存储器,使编程更加方便.50年来,虽然对冯?诺依曼机进行很多改革,但结构变化不大,仍称冯?诺依曼机. 发展阶段时间硬件技术速度/(次/秒)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40 000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0 000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 000 000 第四代1972-1977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 000 000 第五代1978-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0 000 000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组成原理是讲硬件结构的系统结构是讲结构设计的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集成管数目每3年翻两番.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 每代芯片的成本大约为前一代芯片成本的两倍 新摩尔定律全球入网量每6个月翻一番. 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通称为冯·诺依曼机.它有如下特点: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⑤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⑥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的中间结 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 处理运行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转换为机器识别的 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运算结果转为人熟悉的信息形式

发动机原理复习A

1. 工作循环中,单个气缸中的工质所做行程功之和就是循环指示功。 2动机,则理论泵气功为零,而实际泵气为负功,理论泵气功与实际泵气功之差就 是泵气损失功。 3.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 为计算基准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4.由示功图直接求出一个循环的功就是循环指示功Wi 。而每循环由曲轴输出的 单缸功量We ,叫循环有效功。指示功与有效功之差。则为循环的实际机械损失 功Wm 。Wm =Wi-We Wm 由摩擦损失功Wmf 、附件消耗功Wme,和换气驱动损失功 Wp 。 单位时间内由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机械功称为有效功率Pe 。间、曲轴输出单位机械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有效燃油消耗率be 5.作容积所作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Pme 6这是“量”的环节。其次,化学能转换为输出功的效率,这是“质”的环节。 7.单位质量的燃料在指定状态下,定压或定容完全燃烧所能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 的热值H 。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中的C 全变为CO 2 , H 变为H 2O 。燃烧时,燃烧产 物的H 2O 以气态排出,其气化潜热未能释放之热值叫低热值Hu 。 8.可燃混合气热值H um 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它取决于燃 料热值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 9.缸内混合气中的单位质量的燃料所对应的空气量l 。与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 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为l o ,之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φα。 10.空燃比a 指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之比。 11. 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ηet 为燃烧效率ηc 、循环热效率ηt 、机械 效率ηm 之乘积。 12.汽车发动机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有:1)自燃性能:具有化学计量比的可燃混 合气自行着火燃烧的能力。2)蒸发性能:液体燃料气化的难易程度。3)燃料与 混合气的热值。 13.传统汽油机、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差异:1)混合气形成方式的差异,汽油机是 在缸外形成预制均质混合气,而柴油机是缸内高压燃油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 混合气。2)着火、燃烧模式的差异,汽油机的混合气是火花点燃和火焰传播燃 烧。柴油机的混合气是压燃,混合气的燃烧是边喷射、边气化混合、边扩散燃烧。 3)负荷调节方式的差异,汽油机为控制混合气的进气量来调节负荷。称为负荷 的量调节。柴油机是靠循环喷油量的多少来调节负荷。称为负荷的质调节。 14.热力循环的三种模型:1)理想循环与理想工质的理论循环模型。2)理想循 环与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模型。3)真实循环加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模型。 15.压缩比ε对循环热效率ηt 的影响是压缩比ε增加,循环热效率ηt 增大,ε 较小时,ε的变化对ηt 影响很大;而ε较大时,影响就不显著了。 16.不论何种循环,工质的等熵指数κ值越大,循环热效率ηt 越高。 17.等容加热循环,ηt 达到最大值,不随λ值变。等压加热循环ηt 随ρ增大而

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发动机原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四冲程发动机的每一工作循环中,曲轴旋转(720)度,凸轮轴旋转(360)度, 各缸进、排气门各开启(一)次、关闭(一)次。 2. 在汽车发动机中,柴油机主要由机体组件与曲柄连杆机构、(换气系统)、(燃油 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起动系统等部件组成。而汽油机与柴油机相比,还 多一套(点火系统)。 3. 柴油机速燃期内(压力升高率)过大,会造成工作粗暴,机件振动加剧,燃烧噪音 增大。 4. 发动机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延迟关闭形成进、排气门同时开启,这种现象称为 (气门叠开)。 5. 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开口系),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闭口 系),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 6. 容器内(绝对压力)不变时,(压力表读数)的变化量与(大气压力)的变化量相 同。 7. 四冲程发动机压缩行程应在(进气行程)和做功行程之间,起点对应曲轴转角的 (180°),终点对应曲轴转角的(0°)。 8. 汽车匀速行驶的条件是驱动力(等于)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之和,加速 行驶的条件是驱动力(大于)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之和。如果驱动力(小 于)滚动阻力,则汽车在任何路面上都不能起步。 9. 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实际开启、关闭时刻称为发动机配气定时,也叫配气 相位,其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有直接影响。 10. 发动机不同加热循环的燃烧最高压力和燃烧最高温度分别相同时,(定压加热循环) 的热效率最高。 11. 在发动机理论循环中,(压缩过程)和(膨胀过程)都是绝热过程。 12. 提高(进气压力),可以增大发动机充量系数。 13. 汽油机(压缩比小),是造成其热效率低于柴油机的重要原因。 14. (速燃期)是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15. 柴油机工作时,活塞通常在气缸内作(变速直线)运动。 2 二、判断题 16. 活塞式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各行程的运动依赖于燃气膨胀做功。( ×) 17. 汽车发动机按着火方式可分为点燃式和压燃式,柴油机属于压燃式,即混合气通过 压缩后自行燃烧。( ×) 18. 汽油牌号通常按十六烷值来划分,十六烷值越高,自燃性能越好。( ×) 19. 柴油机在最佳点火提前角下工作时,可以获得最佳动力性和经济性。( ×) 20. 汽油机主要根据压缩比选择燃料。( ×) 21. 调速器在发动机全部工作转速范围内都起调速作用。( ×) 22. 发动机工况可以用转速和功率表示。( √) 23. 轻微爆燃可以提高汽油机功率。( √) 24. 汽油的抗爆性能通常用辛烷值评定,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 25. 柴油机属于多点扩散燃烧,可以控制着火时机和地点。( ×) 26. 柴油机转速越高,曲轴角速度越大,故点火提前角越大。( ×) 27. 汽油混合气中氧气不足或混合不均匀时,不能完全燃烧。( √)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IP核分为3类,软核、硬核、固核。特点对比 p12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1.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的概念与区别。P31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p32 硬件组成五大部分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存储器为中心 信息表示:二进制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指令(控制)驱动编制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预先经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 3.接口电路的意义 p34 第二段 接口一方面应该负责接收、转换、解释并执行总线主设备发来的命令,另一方面应能将总线从设备的状态或数据传送给总线主设备,从而完成数据交换。 4.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P34 运算器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标志寄存器、暂存器 5.寄存器阵列p35 程序计数器PC,也称为指令指针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存放地址。 堆栈的操作原理应用场合: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 p35最后一段 6. 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p36 7. 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机器语言程序 p36 8. 指令包含操作码、操作数两部分。执行指令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简答题(简述各部分流程)p37 9. 数字硬件逻辑角度,CPU分为控制器与数据通路。P38 数据通路又包括寄存器阵列、ALU、片上总线。 10.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串行特点p38 串行性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本质特点。表现在指令执行的串行性和存储器读取的串行性。也是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 单指令单数据 11. CISC与RISC的概念、原则、特点。对比着看 p39、40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20200629230712)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充气效率 2、平均有效压力 3、曲轴箱强制通风 4、扭矩储备系数 5、理想化油器特性 6、喷油泵速度特性 7、过量空气系数 8、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9、机械效率 10、负荷特性 11、理论循环热效率 12、爆震燃烧 二、简答题 1、绘出三种理论循环的示功图,比较三者的差异及对应近似机种 2、简述四冲程汽油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3、根据汽油和柴油的物性差异,分析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混合气形成、着 火和燃烧方面的不同 4、绘出汽油机示功图,并简述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5、喷油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对喷油器有哪些要求? 6、简述NO的生成机理,并列举柴油机降低NO生成量的方法(至少两种) 7、画出四冲程机的配气相位图,并标明气门提前开启角,气门滞后关闭角和气 门重叠角。简要说明气门提前开启,气门滞后关闭和气门重叠的原因。 8、绘出理想化油器的特性曲线,并简要分析曲线走势的成因 9、为改善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形成条件及燃烧性能可采取哪些措施? 10、汽油机燃烧室一般应满足哪些要求? 11、在一张图上画出汽油机HGCC和NO的排放量和与过量空气系数a (或 空燃比A/F)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要分析。 三、计算题 1、BJ492QA型汽油机有四个气缸,气缸直径92mm,活塞行程92mm,压缩比 为6。计算其每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及发动机排量(容积以L 为单 位)。 2、某汽油机在3000r/min时测得其扭矩为105N?m在该工况下燃烧50ml的汽 油的时间是14.5秒。计算该工况点的有效功率Pe (kw),每小时耗油量B (kg/h ),比油耗be (g/kw?h)。(汽油的密度为0.74g/ml )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比较柴油机半开式燃烧室和涡流室燃烧室各自的优缺点。 2、分别绘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负荷特性曲线的一般走势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新雷达标绘测试题

题卡1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352°2.6kt /100°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30°,航速10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100 060°11.0 1106 060°9.0 1112 060°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115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63°12.5 kt / 1.3nm 1132 180

270

题卡2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20°,航速9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006 160°11.4 1012 160°10.2 1018 160°9.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028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9°7.5kt / 2.1nmile 1055 270

题卡3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85°,航速12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0830 220°10.0 0836 219.5°8.5 0842 219°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095°9kt /2.2nm /0904 (2)本船于0846时刻向右转向30°避让,求本船转向后与他船的DCPA? (3)若本船于他船保持DCPA=2海里通过,何时可以恢复原航行? 270 180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1.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 2.冯诺依曼机器特点,基本思想P8 1)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可按地址寻访 3)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指令在存储器内顺序存放 6)以运算器为中心 3.总线分类P43 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1)片内总线:芯片内部的总线(CPU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寄存器与逻辑单元) 2)系统总线(CPU、主存I/O设备等各大部件间信息传输线) A.数据总线双向数据信息传输,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 B.地址总线单向由CPU输出 C.控制总线双向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3)通信总线 A.串行数据在单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适用于远距离 B.并行数据在多条1位宽的传输线上,适用于近距离 4.总线带宽,宽度P46 ◆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用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MBps (即为:频率*字节数) ◆宽度:数据总线的根数 5.总线的判优控制方式P57 ◆主设备(模块) 对总线有控制权 ◆从设备(模块) 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总线判优控制 A.集中式:将逻辑集中在一处(1.链式查询2.计数式定时查询3.独立请求方式) B.分布式:将逻辑分散在各个部件中 6.总线通信控制P59 ◆四种方式 A.同步通信:通信双方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 B.异步通信:采用应答方式,没有公共时钟标准 C.半同步通信:同步异步结合 D.分离式通信:各模块有权申请占用总线;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对方回答;各 模块准备数据时,不占用总线;总线被占用时,无空闲; 7.总线接口的功能 使外部设备或用户电路与微型计算机成为一体,控制数据缓存状态设置,数据转换整理程序中断 8.存取周期=存取时间+恢复时间 9.存储器分类及其特点P69 ◆按存储介质分类 1)半导体存储器 2)磁表面存储器 3)磁芯存储器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1、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2、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3、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4、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5、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 A、机械效率 B、热效率 C、进气马赫数 D、充气效率 6、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 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 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 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 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 7、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 A、燃烧速度 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 C、扩散速度 D、气流运动速度 8、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 A、减小喷油提前角 B、减小点火提前角 C、加大喷油提前角 D、加大点火提前角 9、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10、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 A、增大点火提前角 B、推迟点火提前角 C、加强冷却 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 11、下面列出的()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 B、空气过量 C、扩散燃烧 D、混合气预先形成 1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 B、凝结 C、蒸发 D、混合 13、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燃烧室。 A、涡流式 B、预燃室 C、间接喷射式 D、直接喷射式 14、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5、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是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基本设备。 A、发动机 B、试验台 C、测功机 D、测量系统 17、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 A、功率最高区域 B、油耗最小区域 C、转矩最大区域 D、转速最小区域 18、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和下面哪个参数成反比() A、机械效率 B、指示热效率 C、两个都是 D、两个都不是 19、三元催化转换器要求的空燃比范围是()理论空燃比。 A、小于 B、小于并接近 C、大于 D、大于并接近

发动机基本知识总结全集

发动机构造基本原理图解 发动机是一种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是多缸发动机。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作,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机构和系统。 1、发动机总体构造 发动机是一台由多种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现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形式很多,发动机的具体构造也多种多样,但由于其基本工作原理一致,从总体功能来看,其基本结构大同小异,都是由二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柴油机没有)。我们以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装备的AJR型发动机的结构实例来分析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 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做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 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3) 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通信原理按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调制的基本概念 已调信号(AM 、DSB-SC 、FM 、PM 、OOK 、2FSK 、2PSK 时域表达式已调信号的频谱(AM 、DSB-SC 、OOK 、2FSK 、2PSK 已调信号的带宽解调方法 AM 信号的调制效率、调制指数 FM 、PM 的最大频偏、调制指数、 1、已调信号的表达式为((cos 2c s t A m t f t π=+????,其中(m t 是带宽为B 的模拟基带信号,c f B 。 (1求(s t 的带宽; (2若(m t 的功率为m P ,求(s t 的平均功率s P ; (3求(s t 是AM 信号的条件; (4假定(s t 是一AM 信号,求其调制指数。 2、某调频信号(610cos 2104cos 200s t t t ππ??=?+?? ,求 (1如果2f K =,求(m t ; (2求最大频偏; (3求调制指数f β; (4求调频信号(s t 的带宽。 3、已调信号的表达式为((cos 2c s t m t f t π=,其中(m t 是带宽为B 的模拟基带信号,c f B 。 (1求(s t 的带宽; (2若(m t 的功率为m P ,求(s t 的平均功率s P ; (3求(s t 的中心频率; (4求信号(s t 的包络。 4、(m t 为最高频率为W Hz 的低通型平稳随机过程,其自相关函数为(m R τ,将其调制到载波c f 处,已知(m t M ≤ (1、若已调信号(((cos 2c y t m t f t π=,求其带宽、功率。 (2、若采用频率偏移常数为f K 的频率调制,求已调信号(y t 的表达式以及带宽。 5、一个数字调制系统,载波为c f ,码元宽度为b T ,已知码元宽度是载波周期的

雷达标绘练习题

《雷达标绘》练习题 本内容适用船舶驾驶人员参加二小证培训之用,内容包括:真运动作图、相对运动单次避让作图、相对运动多目标避让作图、相对运动多次避让作图四部分。 作图精度要求:航向方位误差在±3°之内 速度误差在±1节之内 距离误差在±0.′3之内 时间误差在±3m之内 一、真运动作图 1、本船雾航,航向120°,航速15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1154 220° 10′ 1200 219° 8′.8 1206 217° 7′.9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10分钟后,来船的距离和方位。 2、本船雾航,航向350°,航速20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610 275° 8′ 0616 271.5° 6′.8 0622 268° 5′.7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本船0622右转30°,求来船0628的方位、距离。 3、本船雾航,航向210°,航速15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800 270° 7′ 0806 271° 6′.2 0812 272° 5′.4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0818本船减速到5节(不计冲程),求0828来船的方位、距离 4、本船雾航,航向010°,航速20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610 060° 9′ 0616 060° 8′ 0622 060° 7′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本船0625右转40°,并测得来船真方位060°,距离6′,0631测得来船真方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复习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分类(P1) 通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服务器、工作站、微型机和单片机)和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P5) 数字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及各自主要功能(P6) 五大部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存储器主要功能:保存原始数据和解题步骤。 运算器主要功能: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功能:从内存中取出解题步骤(程序)分析,执行操作。 输入设备主要功能:把人们所熟悉的某种信息形式变换为机器内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主要功能: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变换为人或其他机器所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 计算机软件(P11) 系统程序——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 应用程序——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 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课件+作业 第三章内部存储器 存储器的分类(P65) 按存储介质分类: 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非易失性: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按存取方式分类: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 随机存储器RA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可读可写 只读存储器ROM——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只读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 顺序存取存储器磁带 直接存取存储器磁盘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静态RAM、动态RAM 只读存储器ROM——MROM、PROM、EPROM、EEPROM Flash Memory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辅助存储器——磁盘、磁带、光盘 存储器的分级(P66) 存储器三个主要特性的关系:速度、容量、价格/位 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P67)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每单元位数N 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时间单位为n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