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安人员卡口系统解决方案

公安人员卡口系统解决方案

公安人员卡口系统解决方案

()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术语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与公安其他业务系统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科学布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安装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部署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功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套设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产品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技术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模块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应用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部署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设备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系统应用战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法一:人脸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法二:轨迹追踪................................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法三:踩点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法四:连环案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战法五:身份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系统应用风险及实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应用风险....................................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实施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系统最佳实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一: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二: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分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系统优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脸识别算法全球领先............................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端一体化监控识别抓拍..........................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性能人脸数据建模比对..........................错误!未定义书签。

紧密贴合实战需求的人脸识别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关注人、车等活动目标,在刑侦破案中也往往根据关键区域视频监控中的人、车等关键信息来分析疑犯去向和相关线索。虽然针对车辆监控的智能卡口系统已推行多年,但至今针对人员的设卡监控和管理几乎为零,导致公安民警在日常视频监控过程中对人员进行排查时犹如大海捞针,效率极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现代化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亟需针对流动人口的人员卡口监控系统的面世。

为了推动全国公安机关人员卡口监控系统建设,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在2014年11月3日下发的《关于做好公安“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补充通知》(公装财传发〔2014〕192号)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十三五”重点任务考虑》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在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人员数据智能采集系统建设(简称“雄关计划”),在重点城市针对重点区域、重要出入口,通过人员卡口、电子围栏、视频监控、移动卡口等前端设备建立多模态高通量人员特征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强化对重点人员异常行为的预测预警能力。

海康威视人员卡口是一套专门针对城市各类重点场所人员进出通道进行监控的系统,是视频分析、运动跟踪、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全新综合应用。通过部署安装人脸抓拍摄像机设卡,对经过卡口的人员进行人脸抓拍、人脸特征的提取和分析识别,并将数据送入后端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人脸动态比对预警、人员轨迹分析追踪、人员身份鉴别查询等功能。通过本系统的部署,可以对城市进出人员、城市内部流动人员进行比较好的管控和留底,并在案件侦查和事件研判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公安工作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建设目标

以创建“平安城市”为目标,密切结合公安实战应用需求,充分运用高清监控技术、视频分析技术、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业务系统集成技术等先进技术,解决当前公安机关在城市进出人员、流动人口管控中碰到的难题。

1)设计一套高清人员卡口系统,实现高质量的人脸自动抓拍、自动识别、

自动比对、自动报警、轨迹回放等功能,做到“人过留像、留特征、留轨迹”,实现“由像到人”、“由人到案”业务模式的改变和创新。

2)在城市各主要场所人员进出通道合理设置高清人员卡口监控点,形成覆

盖全市的全面人员监控,实现严密的监控覆盖,全面记录城市出入及内部通行人员。

3)依托公安图像传输专网,运用成熟的SOA体系框架,搭建人脸信息综合

应用平台,实现全市人脸卡口数据的实时转发、统一存储、深入分析、深度应用。

4)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与公安业务信息库建立联接,提供人脸布控及动

态比对预警、人员轨迹追踪查询、人员身份鉴别查询等实战应用功能,为公安治安防控、刑侦破案、反恐防暴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3设计原则

本系统的建设,应以“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为基本原则。

1)先进性:系统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在人脸识别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并涵盖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如:人脸检测、特征提取、人脸比对等,同时这一系列技术能按照用户的要求可以同时或分别用于鉴别、检索等业务功能。软件的设计应先进灵活,便于升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

2)可靠性:需充分考虑系统的高可靠性,选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监控等技术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软件采用模块化、分层隔离的设计思想,支持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充分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的建设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采用业

界主流的软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以及标准的协议,保证系统的开放性。

4)实用性:系统的建设必须突出应用,选择实用性强的系列产品,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既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可为今后系统发展扩展留有余地;系统用户界面友好,安装、操作、使用、维护简便。

5)安全性:系统应具有防破坏和防入侵的安全性功能。整个系统、设备、中心机房和前端均应考虑防雷击、断电和人为破坏,软件不受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应具有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系统还应具有防误操作特性,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静电能力,同时提供数据备份、恢复措施。提供用户等级权限保护,有效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6)经济性:在确保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注重系统建设的成本和投入的阶段性,既能满足实际需要,又可尽量降低费用,以技术建设与应用机制的协调发展,确保系统效益。

1.4设计依据

系统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应用工作的意见》(公安部-公

通字〔2015〕4号)

《公安信息化建设“十三五”重点任务考虑》(公安部-公装财传发〔2014〕

192号)

《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

改革委、中央综治办、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5年5月6日印

发)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2015年4月13日印发)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201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2011补充文件)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 670-2006)

其他平安城市建设相关地方规范与标准

1.5术语定义

1)人脸检测

摄像机对图像中人脸的确切位置和大小进行检测,并将人脸区域从图像中切割出来。

2)人脸抓拍

摄像机在视频中跟踪人脸,并在跟踪的过程中连续抓拍多张同一个人的人脸照片并进行图片质量评分,当人脸离开检测区域时,抓拍机可生成图片质量最高的正面人脸照片。

3)人脸曝光

摄像机检测到人脸后可以根据人脸的亮度来调整摄像机的曝光时间,即使在逆光场景下也能捕获到比较清晰的人脸。

4)人脸建模

通过特征点定位算法找出脸部的各个特征点的位置,并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对人脸大小进行归一化。(即将所有的人脸进行仿射变换,根据特征点的位置与一个预设的模板对齐)

5)人体属性识别

指摄像机自动识别人的性别,年龄段,是否带眼镜等属性特征信息。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定位

人员卡口系统采用技术领先的人脸检测算法、人脸跟踪算法、人脸质量评分算法以及人脸识别算法,对城市各主要场所人员进出通道进行人脸抓拍、识别以及属性特征信息提取,建立全市海量人脸特征数据库,并以公安实战应用为核心,创新实战技战法。通过对接公安信息资源数据库,可对涉恐、涉稳、犯罪分子进行提前布控和实时预警,实时掌握动态;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轨迹分析和追踪,快速锁定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可对不明人员进行快速身份鉴别,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线索。通过本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现在大数据时代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成本、缩短破案周期。

2.2设计思路

2.2.1打造智能化人员数据采集系统

充分考虑各部门应用需求,统筹规划人员卡口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采取科学的布建原则,考虑卡口布局选点的针对性、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要部位人员进出通道的全覆盖。实现高质量的人脸自动抓拍、自动识别,全面记录城市出入及内部通行人员,做到“人过留像、留特征、留轨迹”,实现“由像到人”、“由人到案”业务模式的改变和创新。

2.2.2构建海量人脸特征信息数据库

通过在前端部署的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将实时抓拍的人脸数据传输至中心进行人脸建模,并采用专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对数据进行存储,从而建立全市的海量人脸特征数据库。为公安业务应用提供统一查询检索、交换共享等基础数据支撑服务。

2.2.3建成一体化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以公安实战应用为核心,依托公安图像传输专网,运用成熟的SOA体系框架,搭建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市人脸卡口数据的实时转发、统一存储、深入分析、深度应用。最大限度地服务警务实战,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和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2.2.4创新基于人脸识别的实战技战法应用

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实战技战法相结合,通过与公安业务信息库建立联接,提供人脸布控及动态比对预警、人员轨迹追踪查询、人员身份鉴别查询等实战应用功能,为公安治安防控、刑侦破案、反恐防暴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2.5建立和完善系统应用管理机制

系统建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管理是关键,应积极开展人员卡口应用及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系统建设与应用、管理工作的统一,建立系统使用、维护、培训指导、绩效考核、案例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实战应用带动系统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2.3技术路线

2.3.1前端采集设备技术路线

本系统前端采集设备采用海康威视专用人脸抓拍摄像机,内置自主研发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算法具有准确率高和效率高等特点,同时系统对前端摄像机成像、施工规范性指导等多方面进行了精细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系统的准确率及效率。

5)目前国内主流厂商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仍然仅能够适用于姿态、图像质

量较高的情况,当人脸存在表情等姿态变化、戴眼镜等遮挡或者画质存在模糊等情况时,人脸识别的性能将急剧下降。海康威视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核心算法,解决了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很强的

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具备智能的自学习功能,可自动更新人脸模板,不受表情、姿态、发型、配饰等变化的影响,相较于目前主流的人脸识别算法能够提供更高的准确率,以及利用聚类分簇等技术提升检索的效率。

6)海康威视专用人脸抓拍摄像机具有国内首创的人脸区域曝光技术,在摄

像机成像质量上大幅提升了人脸识别准确率,与普通摄像机相比准确率提升5-10%。

7)相比普通摄像机,海康威视专用人脸抓拍摄像机输出的图片无编解码压

缩损失,图像质量更高,正常情况下人脸识别准确率可提升3%~5%。

8)丰富的施工安装经验与施工规范性指南。通过专业施工、安装、调试,

保障人脸成像质量,提升人脸准确率。

2.3.2中心应用平台技术路线

本系统中心应用平台,针对海量人脸检索的特点对核心人脸建模比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并设计了专用的数据存储方式、任务调度方法和通讯协议,采用了标准WEB服务和SOAP协议提供应用功能,并支持服务器集群部署,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同时支持Android手持终端、警务通等移动终端进行远程人脸检索。

在平台功能设计方面,更加注重贴近实战,如:针对人员的布控与预警功能,考虑到公安民警在实际使用时,毕竟人员、警力有限,因此系统优先保证比对报警的高命中率,在允许少量漏报的情况下,降低虚警率与误报率,尽量做到既报必准,便于有限警力资源下充分挖掘系统的应用潜能。

2.4 总体架构 拼接电视墙解码设备视频存储单元

人脸

数据

智能

采集

系统

人脸

信息

综合

应用

平台公安视频专网

移动应用终端前置网关后置网关专用安全隔离设备公安信息网公安业务信息资源库

图1. 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整体系统由前端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中心人脸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组成。

通过本系统的部署,可以对城市进出人员、城市内部流动人员进行比较好的管控

和留底,并在案件侦查和事件研判中发挥巨大作用。

2.5 与公安其他业务系统的关系

公安人员卡口系统作为视频图像深度应用系统之一,与公安其它业务系统间

存在数据交互关系,具体系统间关系如下:

2.5.1 与共享平台的关系

人员卡口系统的前端人脸抓拍机输出的实时视频可由本级共享平台采用国

标GB/T28181协议直接接入,并实现视频流的存储、分发、管理及应用。

2.5.2与公安业务信息资源库的关系

人员卡口系统应能够从公安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中获取相关人员照片,进行相关建模、分析、比对、碰撞研判等工作。例如,通过获取户籍或常住地在当地的在逃人员和吸毒人员、前科人员、涉恐、涉稳等本地管控人员的人像照片及信息,可导入系统布控库,实现上述人员的提前布控及实时比对预警;通过导入身份证人脸库、常住人口库、暂住人口库,可实现不明人员身份的快速确认,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

第三章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

3.1设计概述

前端人脸数据智能采集系统主要通过部署在城市各主要场所人员进出通道位置的人脸抓拍摄像机,实现对进出人员的人脸进行自动捕获、跟踪、抓拍,采集人脸特征数据及性别、年龄、是否戴眼镜等人体属性信息。

3.2前端科学布点

应充分考虑各部门应用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布点规划方法,对人员卡口系统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要部位人员进出通道的全覆盖,构建严密的卡口防控体系。

人员卡口系统,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般是重点场所的人员入口通道或者大门位置。实际点位的选取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抓拍的实际效果,因此充分考虑布局选点的针对性、关联性以及整体效果,具体点位选取示例如下:

3.2.1交通枢纽

主要指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枢纽。此类场景的布点以大门、安检门出入口为主,机场一般也可以选择设置在行人通道。

某高铁站安检门抓拍位置与效果某汽车站安检门抓拍位置与效果

某机场人行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

3.2.2地铁

地铁一般建议选择党政机关(包括信访办)周边地铁站,以及当地重点布控人员密集居住区域周边地铁站,具体布点可选择地铁站内的闸机出口,行人通道,扶梯等位置。

在人员出闸机的位置,或从扶梯下来后1-2步的位置安装抓拍机进行抓拍,

抓拍效果会较好,因为此时人都会习惯性抬头。而在人员进闸机的位置,或从扶梯刚下来的位置安装抓拍机进行抓拍,将无法抓拍到较好的正面人脸,因为此时人都会习惯性低头。

地铁通道抓拍位置(扶梯下口)

标准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标准闸机抓拍位置与效果

标准扶梯抓拍位置与效果

3.2.3商场、超市

商场、超市一般建议安装在进门的门口,或扶梯位置的正对面。考虑到监控宽度问题(最宽米),建议一个扶梯一个相机,一个大门一个相机进行覆盖。

超市大门

超市大门安装位置与效果超市扶梯安装位置与效果超市防盗系统门安装位置与效果商场防盗系统门安装位置与效果商场防盗系统门安装位置与效果商场进门通道安装位置与效果

3.2.4医院

医院一般都实行人车分流,因此建议将人脸抓拍机架设在人员进入的大门或通道即可。如果没有特定通道,需要选择米宽的道路进行抓拍。详见下图。

大门抓拍位置与效果人员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

人车混行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

3.2.5宾馆

宾馆主要部署在进门或者进电梯间通道的位置。考虑到逆光,建议优先选择电梯间通道。

宾馆大门抓拍位置与效果

3.2.6娱乐场所(网吧、KTV等)

KTV、网吧等,由于场所内部光线昏暗,基本不具备人脸抓拍条件。因此建议在前台或者进门位置进行抓拍。

KTV前台的楼梯口入口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

3.2.7小区

小区选点建议主要以小区出入口为主,目标是抓拍到所有进出小区人员的正面人脸。

小区门口通道小区大门

小区门口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小区大门抓拍位置与效果

闸机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大门通道抓拍位置与效果

3.2.8室外道路(人行道)

一般架设在已有道路监控摄像机的立杆上,通过调整拉近镜头,缩小监控宽

度,抓拍到人行道上正常清晰的人脸。

3.3前端安装要求

为了尽量提升前端相机人脸抓拍的准确率,系统对于摄像机的安装部署有如下要求:

3.3.1摄像机安装要求

摄像机应架设在通道正前方,正面抓拍人脸,左右偏转<10°,上下偏转<10 °

建议架设高度h大约米左右。

推荐摄像机的俯视角度α=10度。

摄像机高度和俯视角度主要是避免一前一后人员经过通道时,人脸重叠产生遮挡,同时需要确保不同高矮人员经过时都能正常抓拍。

d和选用的不同镜头的焦距有关系,焦点在通道出入口,且2个瞳孔之间的间距不能低于40个像素,60~80之间效果最佳。

3.3.2摄像机架设高度推荐

不同的镜头焦距、监控的宽度也决定了其不同的监控距离和摄像机架设要求。其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U ≈f*W/a

h=U*tan(13*180)+

senser粑面尺寸a(mm)

监控宽度W(米)

监控距离U(米)

摄像机安装高度及镜头查询表如下:

3.4 前端部署架构

针对具体人员卡口监控点位的实际情况,摄像机设备部署于监控立杆,网络

传输设备、光纤盒、防雷器、电源等部署于室外智能机箱。前端部署架构图如下

图所示:

接入网电源模块

网络传输设备

防雷器

图2. 前端部署架构图

3.5 前端功能设计

3.5.1 实时视频采集

为满足中心实时视频预览和存储录像回放查看的要求,前

端人脸抓拍机应具备如下功能:

能够采集和传输不同分辨率下的昼夜实时视频;

支持视频编码压缩标准;

3.5.2 人脸数据采集

的抓拍图像,详细功能如下:

支持同时对画面中15个以上的人脸进行检测和抓拍;

人脸抓拍准确率90%以上;

内置基于人脸的性别分类功能;

内置基于人脸的年龄段分类功能;

支持人脸区域自动曝光功能,能够根据外部不同场景以及光照变化自动控制调节曝光参数,确保在逆光等情况下抓

拍人脸仍较为清晰;

摄像机按照指定的安装要求、规范、位置进行架设

3.6配套设施设计

3.6.1监控杆件

监控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立杆安装、抱箍安装、壁挂安装以及吊杆安装等方式。其中抱箍、壁挂支架以及吊杆支架有成套产品,根据现场选择符合要求的产品即可。监控立杆设计需要考虑整体杆件的设计、立杆材质、杆型、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以及杆体颜色等。

主杆型分为四方型杆和八棱锥型杆。人行道宜采用3.5m或4m高的杆。

采用立杆固定时,杆底端焊接固定法兰盘,预留拉线孔,地基应是硬质,同时根据小区现场安装点的地质的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尺寸。立杆的安装应牢固,不得歪斜,需用水平仪来测定;制作要美观,其顶部应做防水帽。立杆应有较高强度,抗台风、防摄像机抖动、防攀爬、防腐。立杆基础规格按不同的杆体进行分别设计。

3.6.2室外机箱

通过对运行维护需求、实际地理环境和气候、安全性、稳定性分析新建室外机箱应采用智能机箱。箱体内部应提供电源配电模块、防雷模块、绕纤盘、接地铜排、散热风扇,预留网络传输设备放置空间。箱体内各模块逻辑连接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各监控点位摄像机数量和其他接入设备要求,配置二合一防雷模块、

防雷插座以及其他配套模块。

220V

交流

防雷插座摄像机电

源适配器

220V交流

12V直流

以太网线

二合一

防雷模块

ONU

前端摄像

直流风扇

图3.监控点接线示意图

通过分析其他配套设备的数量和尺寸后,保证箱体内部充足空间方便设备安装和维护,同时应与杆体大小协调。

用于箱体的金属材料应具备抵抗腐蚀、电化学反应、防酸雨能力,监控箱结构为露天环境使用设计,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散热、防盗、防寒、防曝晒结构。

3.6.3标识牌

监控区域标志的制作材料应选用环保、安全、耐用、阻燃、防腐蚀、易于维护的材料,使用期间标志材料应不变形、不褪色。对需要夜间识别的视频监控场所,应确保标志有足够的照明。可通过照明、反光或自发光等方式确保标志清晰可辨。

监控标识牌图案可根据城市元素进行设计:

图4.监控标识牌图案

3.6.4防雷接地

为保护摄像机不受到直接雷击而在立杆上设计安装避雷针,避雷针采用不小于φ25㎜的圆钢,并和立杆一次成型。在设备箱内我们对电源、信号线安装相

应的防感应雷措施,采用二合一防雷模块。

本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立杆防雷接地电阻≦10Ω。

接地网布置依据地形进行设计。立杆的基础由钢筋网加混凝土构成,首先用四根Ф50毫米的钢管或50×50×5mm的角钢作为接地极,同时用镀锌扁钢把四根接地极焊接形成接地网的一部分,再此接地网与法兰盘进行焊接,钢管或角钢需经过热镀锌工艺处理,以增加抗腐性能和提高其导电性能。当土壤电阻率太高而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垂直接地极+减阻剂的方法使地网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3.6.5前端供电

系统前端设备视工程实际情况,可采用集中供电或分散式供电,重要点位应配备相应的备用电源装置。

3.7前端产品选型

3.7.1iDS-2CD6024FWD-A/F

3.7.1.1主要特性

最高分辨率可达230万像素(1920×1200)

采用 High Profile编码输出Full HD 1080p@30fps实时图像

逐行扫描CMOS,捕捉运动图像无锯齿

采用ROI、SVC等视频压缩技术,压缩比高,且处理非常灵活

支持3D数字降噪功能

支持宽动态范围达120dB

摄像机内嵌人脸算法,支持人脸抓拍功能。

支持人脸区域自动曝光功能,能够根据外部不同场景以及光照变化自动控制调节曝光参数,确保在逆光等情况下抓拍人脸仍较为清晰。

按照指定的安装规范位置进行架设的情况下,人脸抓拍准确率90%以上

能够对经过设定区域的行人进行人脸检测和人脸跟踪,利用人脸质量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