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神经调节(含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神经调节(含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神经调节(含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神经调节(含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周测试——神经调节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2、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①中多巴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B.多巴胺与②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C.该药物会影响来自细胞B的信息向细胞A的传递

D.该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量增多,作用时间变长

3、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4、当快速牵拉骨胳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受器位于骨胳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下图甲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乙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静息电位与①途径离子运输有关。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Na+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

B.图甲中b区域电位形成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图乙④途径的离子运输所致

C.图甲中b区域电位恢复主要是通过图乙②③途径的离子运输完成

D.图乙④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

6、下图左方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图,则右方四种测量方式图中,能测出图左方所示膜电位变化的是()

7、如图为某患者的神经突触结构与有关神经传导机制的模式图,对该图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是轴突,乙是神经递质

②乙与受体结合引起丙通道开放

③患者的受体成为抗体X攻击的抗原

④丙是多种离子出入的通道.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下列各项前后描述一致的是( )

A.反射——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B.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D.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形式——神经冲动

9、下图是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

乙发生两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c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10、取某动物的离体神经纤维培养在与正常海水浓度相同的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下图分别为该离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传递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a点将下降

B.图甲、乙,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b、②-③

C.图丙中,g接受f传递来的化学信号可能会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

D.图甲、乙、丙中,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ATP

11、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在静息状态下也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自发释放,引起突触后模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前膜

B.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

C.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小

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能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12、研究发现,当电信号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具体过程如图,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为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B.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会增强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C.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

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D.图中涉及的原理包括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包括选择透过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二、非选择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3、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回答:

①图1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区段的

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测量处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抑制

性递质,则图1的指针有何变化(填向左、

向右、不变)。

②图2中由于受到刺激时,引起Na+内流的是区段。

(2)右图表示内环境与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含氮类

激素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①图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激素A能作用于靶细胞,

而激素B则不能起作用,其最根本原因是。

②如果图中所示细胞为垂体细胞,其产生的“生理反应’’为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则激素A 为。

③如果图中所示为肝细胞,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14、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ATP的结构简式是。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 kg ATP

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

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人体解决这

一矛盾的合理途径

是。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

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

的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

实验编号X物质浓度(ng mL-1)

细胞内ATP浓度(nmoL mL-

1)

细胞死亡

百分率

A 0 80 1

B 2 70 3

C 4 50 10

D 8 20 25

E 16 5 70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ng 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妨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4分)

13、(1)AB 向左 BC

(2)糖蛋白相应的基因不表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加速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14、(1) A—P~P~P ATP和ADP之间迅速转化

(2)腺苷

(3)①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②受体

(4)①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X物质的浓度越高,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主动运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