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

从认知角度解读《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语[摘要] 汉语中的新词语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数研究对新词从不同角度诸如语音语义及词汇方面进行了探究,却忽略了对新词形成性机理的合理性解释。本文依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在认知视野下对汉语新词语产生、使用及固定化应用的过程进行了认知阐释,指出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观点对解释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新语更中肯,新词涌现在本质上是汉语对新兴事物或活动的沉淀过程。

[关键词] 认知语法;汉语新词语;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新词语的涌现,表明了随着时代发展汉语不断被创造性地赋予新的活力。新词语的问题,一直是汉语学界理论关注的热点,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数关注新词语的由来,将新词语的出现看成是表达效果或语用策略的实现,而很少提及新词语内在生成机制。本文将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的新词为语料,并结合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观点,对汉语代表性新词生成机制的根源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语言学教授Ronald W. Langacker从1976年起致力于创建“认知语

语义

一词多义(polysemy)作为语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指的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密切相关的意义聚合的语言现象(Lyons, 1995)。英语也不例外,翻开词典,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多数单 词都不止一个意义,有的英语单词甚至有几十个意义。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有时 会是一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看透这种多义迷雾,揭开词语多义的本质,有 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今的语言学领域,不少国外学者对多义性做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研究。他们运用认知语言学 中的理论解释涉及语言系统各层次的多义现象。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词汇和句式层面。 国内学者对多义性的研究主要涉及多义词的认知理据、词汇习得及外语教学。 本文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家罗施(Rosch, 1975)提出的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出发对多义词 汇语义延伸进行认知分析,探究多义词汇语义扩展的方式,揭示其深层的认知机制,以期给多义词汇教 学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提出及其特征 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产生于当代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学说(classi-cal category)的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范畴是由一组充分必要条件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范畴所有成员的地位均平等。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W ittgenstein, 1953)对游戏game范畴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游戏game范畴中没有各种游戏的共同特征(common property),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相似性就像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在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一样以类似的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由此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elance)。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人类学家伯林和凯(Berlin&Kay, 1969)对颜色范畴进行了研究。他们调查了98种语言,发现了基本颜色范畴和焦点色现象。他们认为,颜色的范畴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以“焦点色”为基础的。由此说明虽然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对最典型的颜色的认知却是一致的,具有普遍性。到了70年代,罗施(Rosch, 1975)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探索,证明焦点色是源于前语言认知(pre-linguisticcognition),焦点色在感知和记忆中是突显的,比其他颜色辨认得更准确,学习和回忆得最快,因而更有利于识别和分类。之后罗施从对颜色焦点色的研究扩展到其他物体的研究。她在对其他鸟、水果、交通工具、蔬菜等10个自然范畴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以下特征: (1)决定范畴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有所变 化; (2)特征也有中心的、重要的区别属性和边缘的、非重要的属性之分,其中心属性有更大的区别性, 其边缘属性与临近范畴属性交叉;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 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4)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共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或反映深层含义 或体现作者观点 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 或有修辞作用 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 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 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 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 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 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二、方法指要 1、借助固有含义理解词义 【例】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

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例】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如何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在文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把握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特定含义; 4、理解词语在特殊语境中暗示的言外之意或隐含的深层含义。 概而言之,一是理解指代含义,二是理解语境含义 (二)词语的语境义 1、多义词:多义词义项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本义:即这个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或扩大了范围、中心的意义; 比喻义: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产生固定意义 2、其他词的语境义: 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的意义。与多义词不同,它的意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这个语境,其意义就不存在。 例:去年的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地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天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隐了。 吞咽:尽情地享受。 1)语境义的理解:一个原则是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下面是方法技巧 (1)借助该词的基本义; (2)分析该词在句中的搭配成分或修饰成分; (3)联系上下文的感情色彩(褒贬中); (4)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义、借代义、比拟义、讳饰义、反语义) (5)理解词语的象征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概而言之:一是借助词的基本义;二是词语所处语境。 2)从探究词语的搭配关系方面入手 正确地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对于某些词,如果不明词义,只要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可以大体揣摩出词语的意义。也就是要看词语所在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模式识别:模式是刺激的组合,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31) 2,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的现象。(200) 3,AVL单元: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98) 4,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算子。(183) 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214) 6,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信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过去经验基础并进行考验。(24) 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43) 8,自动化加工: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65) 9,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96) 10,鸡尾酒会效应: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对周围的人们交谈不能识别,但对偶然传来的自己的名字是能够觉察和识别的现象。(55)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43)12,精致性复述: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他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模式。(87) 13,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214) 14,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65)15,知觉的假设考验: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的观点。(24) 16,Stroop效应:斯特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28) 17,组块: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的单位。(91)18,心理旋转:又称心智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140) 19,集理论模型:认为基本的语义单元仍为概念,每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语义没有严谨的结构,不具网络形式,而是松散的。概念之间无现成的联系,靠计算才能得到。(121)20,启动效应: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120) 二,简答 1,简述激活扩散模型(118) 答:①是一个网络模型,但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 ②在该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③激活扩散模型放弃了逻辑层次结构,也放弃了分级贮存原则,④在激活扩散模型中,概念之间也已建立一定的联系,即事先包含一定的知识,所以它也是一种预存模型。 2,短时记忆存在的依据有哪些?(71) 答:①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方面的逆向性遗忘症,临床还发现癫痫症患者在摘除大脑的海马后,过去记住的东西未受损,但新东西难以记住,高等动物也有此反应,电休克试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存在。②自由会议实验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一) 摘要: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空间隐喻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和约定俗成的,介词在其空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产生了大量不同的义项,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并最终形成了介词的多义性网络。介词at-on-in构成了一个“点面体三位一体”的微观系统,它们的原型义及在时间、动作和抽象概念等方面的意义延伸,值得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分析。从认知学的角度运用空间隐喻对介词惯用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介词;空间隐喻;认知理据;意象图式 Abstract:Asacognitiveactivityinwhichhumanbeingsusetheexperienceofadomaintoexplainorunderstandthat ofanotherdomain,metaphoristhemappingofconceptsbetweenthetwocognitivedomains.Byanalyzin gthecognitivemotivationofprepositionalspatialmetaphor,wecansafelyconcludethatprepositionsha veproducednumerousdifferentmeaningsanddevelopedcolorfulmetaphoricalconnotations,andthe polysemanticnetworkisthusformed.Illustratedbyat-on-in,theirprototypalmeaningsareexplainedan dextendedtotime,actionsandabstractconcepts.Finally,thepaperpointsout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 usingspatialmetaphortoexpoundprepositionalphrasesinEnglishteaching,particularlyinvocabularyt eaching. Keywords:preposition;spatialmetaphor;cognitivemotivation;imageschemata 传统上,主要是修辞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对隐喻进行研究,而主流的生成语言学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在他们看来,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自1980年隐喻研究的代表人物https://www.doczj.com/doc/639099912.html,koff和M.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语言学家才开始全面反思和挑战旧有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对混沌世界的知识和抽象范畴进行有序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即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1]10。而这两个领域之所以能够产生映射,是缘于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同或类似的认知结构模式意象图式。何谓“意象图式”?它是人们对某些有关联的事物经过长期的反复感知后,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的认知模式,是沟通抽象概念和具体意象的桥梁。意象图式不仅是一个抽象的语义规则,更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图像。人脑在形成了某种意象图式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运用业已存在的图式去认知新鲜、复杂或抽象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实现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隐喻性映射,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隐喻含义。 认知语言学家发现大多数的意象图式来自于空间概念,如“上下模式”、“里外模式”和“容器模式”等。这是因为空间作为认知客观世界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要素,在认知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空间概念是人类最早熟知的有形而具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将诸如时间、动作、数量、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投射到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上,其结果便是空间隐喻的大量产生。 一、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 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人类以自身躯体为体验基础去构思情景、合成图像,并细化成各种空间概念,最终通过不同的语言符号介词固化下来。英语中共有100多个介词,其中大部分的原型都是表示空间的,是人们对空间方位最重要、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为抽象思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路径。然而,空间介词往往表现得十分活跃,用法灵活多变,在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尤为纷繁复杂,使得整个语言结构显得无理据可寻,让学习者倍感迷惑。能否正确地运用介词,已成为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现代英语的标准之一。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但相对于现实世界中无限的事物和现象而言,人类的词汇毕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关键词: 1.语境2.理解3.积累4.方法 考点精讲: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准确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其考查方面主要有:①解释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义;②理解文中词语的修辞效果和表达作用。③掌握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范围和内容,这样的词一般是代词或者是基本概念; ④区别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是通过若干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来考查。 对于以上这些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和词语所在段落的大意或宗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清楚任何语言片断都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任何问题都是有语言背景的;其次,平日学习中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表达范围、意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加强识记和积累;第三,注意说明、议论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特征,感受修辞手法在意义蕴藉方面的效果;第四,答案的语言表达切勿不顾文意,离题万里,力求做到表述要准确、全面、简洁。特别要注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题型。 金题点拨 例1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 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 【点拨】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来说都在所考查词的前面。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要使用代词,首先必须前文对所代替内容有所交代。本题考查对指示代测对象的理解。A不对,因为头角只是骨架的载体;C也不对,因为咀嚼肌穿越颞孔。不可能依附在上面;D等于说咀嚼肌依附在自己上面,也不成立。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总体特征优先:(又叫整体优先效应)总体特征是先于局部特征被只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Navon将这种加工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 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中枢能量理论:他们并不设想一个瓶颈结构,即存在于某个位置的过滤器,而是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这种理论可称作中枢能量理论。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在识别色字的印刷颜色时,词的印刷颜色与词义之间的差异会引起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stroop效应。 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的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的控制的,又可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是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系列位置效应: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起始部分较优的成绩称作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编码特异性原则:在识记的阶段进行信息编码时的上下文环境,如果回忆时再次出现回忆的成绩会好一些。 场合依存效应:环境刺激对回忆起到的线索作用(外在背景作用) 启动效应:指之前所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A.V.L单元:鉴于字母、字词的听觉代码和口语代码都是不同形式的言语代码,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a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图式:经过组织的知识图式根据上属组成和其他特征值的配对来表征概念。 脚本:是人们用来推理常规事件的图式 自传体记忆: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与自我经验相关联的信息的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个人复杂生活事件的混合记忆,与记忆的自我体验紧密相连。 前瞻记忆:对于计划中将来评价或行为的记忆,有三种类型:基于时间的前瞻性记忆、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基于活动的前瞻性记忆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问题解决:就是应用各种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使之转变为目标状态。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已知的信息推知未知信息的过程。 决策:是根据已有信息对事物的状态做出判断或对未来的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决策可以看作推理的高级形式 代表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长出现。 调整启发式:(锚定效应)指人们在获得新信息时,难以准确的修正他们对于事件的最初估计,其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被锚定于事件的初始值 可得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概率。 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指个体仅仅因为先前已经在某件事情有所投资便继续投资该时间,并且希望能重新赢得他的投资成本,人们会付出更多资源来证明以前决定的正当性。 工作记忆:指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用于暂时储存信息和操纵加工信息,以便完成复杂的任务。 简答题 1.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是什么?(各自特点) (1)信息加工取向(2)联结主义取向(3)生态学取向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2.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各自特点时间空间的区别哪些事件或者空间辨别率高)(1)x射线断层扫描方法CT (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RET(3)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4)经颅磁刺激Tms(5)脑电图MEG(6)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一、考点阐释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语境: 有大语境和小语境 大语境: 写作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特定的人生阅历、际遇等 小语境: 上下文、所在段落句群甚至全文的内容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重要词语的包括: (1)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 (2)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3)在文中有含义差别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4)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的词语 (5)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关键词语 (6)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 (7)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2、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技巧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4)、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对词语的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解题技巧】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现代文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 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 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 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 一、词语辨析技法 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必须和必需”。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 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2.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3.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4.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含义。 三、词用品味技法 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品味,在语言组织时,可遵循“三步走”的路线进行:第一步,正面阐述。围绕该词语的意义,阐述它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反面强调。强调若删去该词,上下文句表达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削弱;第三步,小结归纳。总结该词在文中表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典型考题例析】 例1.(2006年贵州省东南州中考试题) ·原题呈现· (一)正直(节选)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图例39)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高中语文阅读与训练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现代汉语大多是多义词,这些多义词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1)这里的河水很深。 (2)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3)这个宅院很深。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1)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在现代文阅读中,词语都限定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义受到上下文的制约,因此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多义词来说,就是要能够辨别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者能够指出某个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对同义词来说,就是要求能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一、分项练习 (一)注意词语的搭配 同义词的辨析最重要的是看词语所在的句子,关键是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 基础练习: 下面句中的“文字”的含义分别是() (1)古人是很讲究文字简洁、干净、利落的。() (2)全部否定传统的语言文字、文学。() (3)文言文中的词汇和文字表现力等还在不断丰富现代汉语。() A语言运用的风格。B写作运用的语言。 C记录语言的符号。D连缀成篇的文章。 真题演练: (2013年学业水平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4 题。(8 分) 鸟巢 鸟儿筑巢,是实用主义至上的。 鸟巢,巢内羽毛(),草叶(),巢壁()。如果你从鸟巢内望出去,那巢外的天空,想来也是井口般圆圆,和井底蛙所观的天空形状当是相差无几的。 2.根据上下文,第②段方框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1)柔韧(2)柔软(3)柔润

认知心理学试题答案

认知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双重分离现象 所谓双重分离就是一个患者在任务1上表现正常在任务2上表现异常,而另一患者在任务2上表现正常在任务1上表现异常的现象。如果出现双重分离现象,则结果就不能用任务难度不同来解释。 2、知觉分离 指人类能分辨哪些信息应该属于一个整体进而把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独立目标的能力。 3、线索依赖性遗忘 线索依赖性遗忘(cue-dependent forgetting),即记忆痕迹尚保存于记忆系统中但由于缺乏合适的线索而不能被提取出来的遗忘现象。 4、错觉关联 根据特征整合理论,在知觉中集中注意的功能是把对象的特征正确结合起来,而在集中注意缺乏的情况下出现对对象特征错误的结合即错觉关联。 5、迁移适当加工原则 Bransford等人(1979)提出迁移适当加工说,认为记忆提取效果依赖于提取时的加工过程与编码时的加工过程匹配相似程度,匹配会导致好的提取成绩,而不匹配会导致差的提取成绩。所谓迁移适当加工就是指,与编码时的加工过程相符合一致的提取加工过程才是适当的,才能有效地提取信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范式。 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按照对心理表征问题的回答不同可以区分为符号主义范式与联结主义范式。 符号主义范式:是传统经典的观点,基于人机类比,认为人的认知类似于数字计算机的符号计算,心理表征的单元是有一定语义成分的符号(静态表征),符号具有离散性,符号表征具有局域性(即存储于局部的节点),由符号结构构成心理表征(如命题表征),对符号的信息加工是线型的序列加工(如人的言语表达,数字计算)。 联结主义范式:模拟神经网络的集成平行加工方式,构造联结主义计算模型。此类模型认为,信息表征(如概念表征)是以神经网络的激活模式来实现的(动态表征),不同的激活模式表征不同的信息,所以同一网络可以表征和存储不同的信息;信息是以非符号的分布式方式存储于神经网络中,所以信息存储具有非局域性;信息加工就是一定模式在网络中的激活扩散,在空间上是平行分布式加工。这种网络具有学习能力:通过调整网络内部结构能够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规律,如NETalk。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语义学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2011-12-01 1:07 1. 论语义学和语用学中的不同“意义” 2. 试论英语的语音象征 3. 论诗歌中的语语音象征 4. 论英语词汇的理据性 5. 论词汇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 6. 论英语语同形异义词与多义词的区别 7. 论多义词at/of…及其语义链 8. 论语义链与隐喻修辞 9. 从认知的角度探析常用词“take/have/go …”的多义模式 10. 20世纪后期西方语言语义学发展特点 11. 塔尔斯基的真理论概述 12. 拉考夫的认知语义学刍议 13. 跨文化英汉词汇语义差异性对比 14. 论语言意义的整合性 15. 论语言意义的三个层次 16. 语言学中的形式语义学简介 17. 论语境和词义 18. 论语境与同义关系 19. 论语义预设的表达功能 20. 语义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21. 语义指称论与表征论的对比研究 22. 语义成分分析法综述

23. 语义学视角下的英汉语言歧义分析 24. 语义学研究模式下英语词汇意义的辩证观 25. 语义学研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6. 语义学中的“意义”-英语语义学习内容简介 27. 论语义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28.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略论 29. 语义学与语用学中的意义含义之比较 30. 论语义学与英语语法教学 31. 语义学与英语听力学习 32. 语义学与英语写作 33. 语义场理论和篇章研究 34. 论语义与翻译 35. 论词的比喻义与词的比喻用法 36. 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 37. 词汇语义学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图式化研究 38. 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 39. 词典学的新视角语义模块理论 40. 词源学与词汇语义学的关联 41. 论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关系 42. 论语义蕴涵关系 43. 论语义的纵横结构与翻译 44. 论语义构成成分分析法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45. 论词义发展的界定和分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 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 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例题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讲练结合,并进行思维拓展,针对该考点进行相应训练。 教学思路:常见题型→考点例析(答题指津、答题范式、参考答案→思维拓展→考点训练→教参答案 ●常见题型 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 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 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 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二、考点例析 (一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临时义 例1(2010年重庆市初中毕业卷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题型:1.名词解释与辨析(10*3分) 2.解答题(理论的主要观点)(2道:15分+10分) 3.论述题(理论,理论之间的比较、评价)(2道:25分+20分) 1.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我们没有意识到但确实存在着的过去经验或记忆。 外显记忆:我们头脑里保留着许多记忆,有些是我们意识得到的,有些则意识不到,其中意识到的记忆。 区别:①学习加工的水平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的效果影响较大,对内隐记忆则影响较小; ②学习和测验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两种记忆具有不同的影响。对内隐记忆有明显的影响,而对外显记忆则几乎没有影响; ③两种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同。内隐记忆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会消失,而外显记忆在相同时间中可以保存; 2.词干补笔: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例如 jui__填成 juice。 3.残词补全:让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有意义的单字。例如a__a__in 填成assassin。 4.启动效应: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5.两种记忆说以及区别 两种记忆说是指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又称永久记忆,是指记忆信息的保持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几分之一秒的)记忆。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 ①编码:感觉记忆纯感觉记忆,具有形象性;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为辅;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为主,视觉为辅。 ②保存:感觉记忆容量较大,保存时间短;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2组块,需复述才能保

介词to的多义性认知分析

介词to的多义性认知分析 引言 介词,按语法功能称“功能词”,用以标记事物间的关系(许国璋,1991)。语言学家常称“英语是介词的语言”(余士雄,1983),说明它是英语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词类。虽然它数量不多,且大多属于封闭类词汇,然而它的用途广泛,尤其在固定短语中的意义尤为纷繁复杂。受传统语义学(如Bloomfield,1933)的影响,大多数老师认为介词的多个义项互不相关,没有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都把介词当作“惯用法”来处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表面上近乎混乱的介词用法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特征。本文从认知语法的立场出发,基于原型范畴化理论来研究介词“to”从原始空间意义到概念隐喻意义的拓展,一方面希望能够对学习者真正掌握介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推进介词的认知研究。 1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王寅,2007),简称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于Wittgenstein的“相似性”研究。原型范畴的最主要认知特征就是其原型性。它确定了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的。典型成员的突显性最强,最容易为人们感知。范畴内成员的关系是逐渐过渡、有层次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是截然分开的。 自其创立以来,原型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众多语言现象的解释,如过去时、存在句、及物结构等。该理论弥补了传统范畴观的一些缺限,符合人类的认识特点,因此显示出越来越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应性。对于介词研究,原型范畴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说介词的各种意义和用法所形成的就是一个原型范畴,因为它具有原型范畴的诸多特性。本文拟从原型理论出发对介词to多义性进行解释。 2To的原型意义 原型意义是人们理解一个词的语义结构之关键。对于空间介词,原型意义是从其所表达的各种具体空间场景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空间结构的心理表征。Tyler&Evans(Tyler&Evans, 2003)在原则性多义模式中提出了五条推导介词的原型意义的检验标准。 首先,被验证的最早出现的意义可能是介词的原型意义(标准1)。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to的基本意义是“向,朝,对着(某方向或某处)”(in the direction of(sth);towards)。这个基本意义是以我们身体的物理空间体验为基础的,而在人类的空间识解中,空间概念被视为基本的概念结构(Lakoff,1987)。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介词to最初主要描写的是空间场景。 原型意义应在整个语义网络中占主导地位(标准2),也就是说,语义网络中的大多数义项都应与原型意义所表示的空间场景相关联。本文将分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