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设计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设计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设计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设计

高原地区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大、空气干燥,对人体各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因此,高原地区施工,最重要的是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高原项目人员选择

1、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疗体检,确定身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凡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均不得参与。

2、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性格开朗、工作勤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的同志,便于人员日常管理。

3、选择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在上高原前,必须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体检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状况。

5、根据工程项目海拔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1、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2、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消除紧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如果过于紧,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三、初到高原注意事项

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3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

1、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

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蛮干。在初到高原数日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

2、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进驻高原者睡眠是不可忽视的保健和体力恢复要素之一,要正视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的重要性,应安排足够的睡眠时间和采取适合的促进有效睡眠时间的方法,提高睡眠质量。

有利于睡眠的方法措施:

(1)睡眠环境好,室光线柔和暗淡、安静、噪音低,温度16~18℃,空气新鲜流通。

(2)睡前2小时不过多进食,饮水(禁用具有使神经兴奋性增加的饮料如茶、咖啡等),睡觉姿势采取右侧卧位,禁止蒙头。

(3)睡前20分钟用热水泡脚或按摩脚部穴位。

(4)入睡困难者适当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或健脑安神中药调整睡眠。

3、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

(1)及时更换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2)使用口罩等减轻冷空气、粉尘对呼吸道刺激。

(3)服用辛辣汤散寒去湿。

(4)不吃生凉食物,禁忌或少吸烟、饮酒。

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1)出现咽痛、咳嗽、发冷发热、浑身酸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不可拖延或自服退热镇痛药物,延误治疗。

(2)上呼吸道感染鉴于高原环境和气候条件应遵循:A、早期足量应用抗菌药物。B、改善缺氧,适当间断低流量吸氧。C、一次饮水

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时适当用利尿剂,采用补利结合的办法,防止体水分潴留。D、补充大剂量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4、保证热能供给

(1)进驻高原后无论是在安静状态下,还是在体力负荷条件下,由于高原高寒和为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功能活动提高,基础代、能量消耗均高于平原地区,故能量供给要高于平原标准。

(2)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糖类比例,初到高原时高含糖量食物有利于适应机制建立。

(3)由于高原缺氧,消化机能减退,饮食供给以易消化吸收食物为主,有条件者少吃多餐,随饿随吃保持热能供给或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4)高原大气压低,水的沸点也相对降低,与海拔升高呈反比。海拔3000米水沸点为90℃, 4000米以上为85℃左右。因此食物应用高压锅烹调,保证食品能够煮烂熟透。

(5)日常尽量供应一些新鲜蔬菜,科学储存、洗涤和烹调。维持机体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需要,必要时可采用保健药品及酸甜饮料予以补充。

四、足量饮水

人到达高原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另外,

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

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在高原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为了不影响睡眠,可以从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五、注意防寒保暖

高原天气特点是: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天气变化快。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一定要及时,做到“宜暖不宜凉”。

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极易生病,因此尽量少洗澡、洗头。如果患上感冒,极易引发已发一系列高原疾病。

六、合理膳食

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代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与其相反,人体在高原地区消耗的能量、维生素等却比平原地区大大增加。

因此,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糖类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在高原饮酒会加重心脏、肝脏负担,其代又消耗体大量水分,只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加重高原反应。

七、必要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高原地区要避免感冒。即使很轻微的呼吸道感染,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如果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若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一般已无效。

对于一些较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在确认程度不严重、不会恶化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活动和睡眠,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调整。

八、高原病的防治:

高原病多见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生活、居住半年以上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嗜睡、易疲劳、运动耐量降低,偶尔咯血和呼吸短促,常有口唇和粘膜面呈暗红色、出现紫绀,甚至黑色。耳廓和面部皮肤亦暗黑,眼结合膜暗红色充血,甲床出血是本病特征。即有高原红胞增多症的表现,又有高原心脏病和高原高血压的表现,同时可伴有肺动脉高压以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被命名为混合型高原病。

1、常见混合型高原病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高原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与高原心脏病,高原细胞增多症与高原心脏病、高原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