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病句解析大全

高考语文病句解析大全

高考语文病句解析大全
高考语文病句解析大全

病句解析大全

作者:试题调研原创

一、语序不当

主要指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合理,或句子的顺序不合逻辑、语法及习惯。

1.定语次序不当

首汽集团今天上午开通电子商务网站,成为第一家国内开展网上电子商务租车的企业。(表处所的词“国内”应放在表数量的“第一家”的前面,故“第一家”应与“国内”交换位置。)

2.状语位置不当

(1)这些作品留在不只一代人的深刻记忆里。(句中的“深刻”是“留”的状语,应放在“留”之前。)

(2)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本句应调整为: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虚词位置不当

(1)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上读别的书了。(此句应该将“不”放在“把”字之前,即“如果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

(2)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不是……,就是……”是表并列关系的。此复句前面讲的是“质量”的情况,后面讲的是“成本”的情况,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分别放在主语前面,故“不是”应放在“质量”前面。)

4.主观、客观颠倒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此句的主体是“我”,讲述的是“我”的行为,而客体“报纸”则是被动的对象。原句将主体行为对象与客体行为对象位置颠倒,应改为:在那个时候,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5.分句位置不当

(1)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作了……分析”在层次上及深度上都要比“介绍了……基本知识”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应改为:文章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2)晨跑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养成“黎明即起”的良好习惯,而且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之一。(应先说“手段”后说“习惯”,应改为:晨跑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之一,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养成“黎明即起”的良好习惯。)

6.短语位置不当

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要按事理、逻辑顺序排序,如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应改为“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进取”。)

二、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约定性,如果违背这些规律,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1.主谓搭配不当

@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此句中“的发电量”应改为“发的电”。)

2.动宾搭配不当

(1)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句中的“事迹”应改为“形象”。)

(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聆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教诲。(应去掉句中的“注视和”。)

(3)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句中的“违反”应改为“扰乱”。)

3.主宾搭配不当

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应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4.附加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应把“严肃”改为“认真”。)

(2)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应去掉“整整齐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应改为: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2)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应把“温暖”改为“冷暖”。)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应把“就”改为“才”。)(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应把“也”改为“就”。)

)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缺主语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①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应改为:这部电影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②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介词“对”的使用使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应去掉“对”。)【

③由于《古文观止》很有特色,自问世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介词“由于”的存在使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应去掉“由于”。)(2)滥用使动造成主语残缺

①看到老师们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地劳动,使我很受教育。(应去掉“使”字。)

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应去掉“使”字。)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①《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前两个分句主语是周文宾,最后一个分句主语是王老虎,应在“把”字前加上“王老虎”。)

②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的主语只能是“他”,而不会是承上省的“巨著”,应在“就”字前加上主语“他”。)

(4)主语的定语较长,有时容易丢掉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在我复读的第一天,上语文课,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皱纹,约摸四十岁,精神抖擞,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应在“四十岁”后加上“的老师”或“的人”。)(5)不恰当的主语省略,造成主语残缺

①风儿掠过麦田时,恰似黄河的滚滚波涛上下起伏。(应在“恰似”前加上“麦浪”。)

②每当花红果熟,正是鸟雀野兽的乐园。(应在“正是”前加上“这里”。)

2.缺谓语

(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谓语残缺

①在校长领导下,我校形势,师生干劲十足。(“形势”怎么样没有交代。应在“形势”后加上“大好”。)

②最近又发起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技术管理制度的工作。(应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

(2)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

①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经过一冬的苦干”是一个介词短语。“我们”怎么样了没有交代。应改为:我们苦干了一冬,河道终于疏通了。)

②一天,炮兵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采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中途改变陈述主体致使谓语残缺。此句本来是说朱柯忠怎么样,可突然变成了说另外一个人。应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

3.缺宾语

(1)误把及物动词当作了不及物动词

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表明人的营养状况良好。(句中的“进行”是及物动词,应在“进行”后加上“工作”。)

(2)误把宾语前的定语当作了宾语

①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应在“种田”后加上“的经验”。)

②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上“的精神”。)

(3)句子稍长,说到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这是造成宾语残缺的主要原因

①该厂引进了具有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50铃N系列轻型卡车,成为国内第一家合资生产50铃N系列轻型卡车的厂家。(“引进”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第一个“轻型卡车”后加上“的生产技术”。)

②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以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给以”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4万元”后加上“的处罚”。)4.缺其他

(1)中心语残缺

①那种不顾林区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定语缺少中心语,应在“生产”后加上“的做法”;或删去“那种”,让“不顾……生产”作主语。)

②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应删去“天性中的”,并在“被”字前加上“的天性”。)}

(2)介词残缺

①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应在“和”字前加上“与”字。)

②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等。(缺少与“包括”相呼应的词语,应在“大型”前加上“在内的”。)

(3)关联词语残缺

①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应在“爱学习”前加上“但是”。)

②只有我们的干部自身思想作风过硬,群众会团结在其周围。(应在“群众”后加上“才”。)

(二)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明确的句子,如果再多一些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成分赘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1.主语多余

(1)我们高三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应删去后一个“我们”。)

(2)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应删去“这些革命战士”。)

2.谓语多余

我们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应删去“举行了”。)

3.宾语多余

(1)我们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2)庆祝国庆节的到来。(应删去“的到来”。)

4.附加语多余

(1)一年多来,妇女工作已经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工作基础。(宾语重复,应删去后面的“工作”。)

(2)到目前为止的四年多来,他坚持每天早上锻炼四十分钟。(定语多余,应删去“到目前为止的”。)

5.虚词多余

(1)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被人们所砍光了。(助词“所”多余,应删去。)

(2)我这次没有考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语意重复,“原因”与后面的“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四、结构混乱

在语言表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纠缠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结构混乱。这是一种

逻辑意义上的语病,往往是由对语句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造成的。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

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裕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此句中“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和“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所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放在一个句子里,不合逻辑,应去掉“关键的问题是”或“在起决定作用”。)

2.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是指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它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部分的开头。

这次网络短期训练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句中“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在前面句中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也参加了学习”是另一内容,理应再用一个句子表达。应去掉“也参加了学习”。)

3.中途易辙

中途易辙是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

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句中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焊接在了一起,可改为:屈原出生在春秋战国时代,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很高,都称他为爱国诗人。)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语言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

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从第一回合枪击至此,总共不到15秒钟。人质中竟无一人受伤——这原本是可能发生的事。(“这”指代不明,究竟是指“无一人受伤”呢,还是指“有人受伤”)!

2.量词修饰造成歧义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量词“个”既可修饰“工人”,也可修饰“建议”,从而造成歧义。)

3.“的”字造成歧义

新建的工厂的大门很有民族特色。(可以理解为工厂的大门是新建的,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大门是新建的工厂的。)

4.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如果停在“15日”,则为:赵乡长于15日这天前去汇报。如果停在“前”,则为:赵乡长于15日以前的任何一天而不是15日这天前去汇报。)

5.施事受事造成歧义

王老师去师范学院上课了。(主语既可以发出这个动作,也可以接受这个动作,从而造成歧义。可以理解为王老师是去师范学院进修听课的,也可以理解为王老师是去给师范学院的学生讲课的。)

6.标点使用不当造成歧义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通过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这句话可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理解。A.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B.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C.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7.兼类词造成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和”字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当它是介词时,句子的意思是:他和副总经理把钱存入银行,不让总经理知道。当它是连词时,句子的意思是:他一人把钱存入银行,不让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知道。)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通。

1.概念混乱

展销会不仅接待国内和本市的客户,还欢迎世界各地贸易界人士光临。\[“国内的用户”和“本市的用户”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在此句中不能将它们当作不相容关系的概念来并列使用。可采取两种修改办法:(1)展销会不仅接待国内的客户,还欢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界人士光临。(2)展销会不仅接待本市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客户,还欢迎世界其他地区贸

易界人士光临。

2.两面失衡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前后不照应,应在“健康”之前加“能否”。)

3.自相矛盾

为此,一个中学有一位物理老师不得不在讲物理课的同时,另抽时间给学生讲语文课,以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另抽时间”包含有并非同时的意思。既说是“同时”,又说“另抽时间”,自相矛盾。可改为:为此,一个中学有一位物理老师不得不在讲物理课之余,另抽时间给学生讲语文课,以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4.主客颠倒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这个例句犯了主宾颠倒的毛病,应该是主对宾、人对物,应改为:大多数中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比较熟悉的,对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5.否定失当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句中的“谁又能否认”,是反问语气,意思是说“我们要承认”。这句话带有“不”,本身又是一个否定句,表意错误。)

6.强加关系

特大贪污犯胡某说:“我由于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犯罪的道路。”(“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与“贪污犯罪”没有因果关系。)

7.不合事实

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葫芦岛上保留的一片热带雨林中,有一株胸径20厘米左右的树长在林间道路两旁,为“绞杀榕”所杀。(“一株树”不可能“长在道路两旁”,不合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