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3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3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3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真题及详解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

《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选顶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思维B.能力C.意志D.情绪

【答案】B

【解析】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其中,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而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

2.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

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

【答案】A

【解析】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它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B项,顶叶是感知疼痛、触摸、温度等的大脑区域,也与数学逻辑有关;C 项,颞叶主要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D项,额叶是大脑中最高级的部分,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负责思维和演算,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有关。

3.熟练的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与人交谈,最适宜解释该现象的注意理论是()。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双加工理论

【答案】D

【解析】双加工理论属于注意与认知资源的分配理论,由谢夫林等人提出,它认为人类的加工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题干中司机在开车的同时可以与人交谈,说明了开车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ABC三项属于注意的认知理论,其中过滤器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提出,他认为信息加工系统的信息是有限的,只有一部分信息才能通过,另一部分信息就被过滤了;衰减器理论是由Treisman提出,他认为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如鸡尾酒会效应;多阶段选择理论则认为信息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4.由阿诺德首先提出,后被拉扎鲁斯进一步发展的情绪理论是()。

A.情绪的丘脑学说B.认知评价情绪理论C.激活归因情绪理论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了“评定—兴奋”学说,该理论认为从刺激到情绪的产生要进行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境,评估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绪。以后,拉扎鲁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包括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即认知评价情绪理论。A项,情绪的丘脑学说是情绪的早期理论,由坎农和巴德提出;C项,激活归因情绪理论同阿诺德和拉扎鲁斯的理论一样,都属于情绪的认知理论,由沙赫特和辛格提出;D项,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该理论主要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5.皮亚杰在研究中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这是为了研究儿童()。

A.思维的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概念C.对类包含的理解D.对守恒概念的理解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红花属于花,这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属于对类包含的理解。A项,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象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是怎样的。著名的“三山实验”正是研究儿童的该项思维特征;B项,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如将玩具藏起来,婴儿依旧会用眼睛到处寻找;D项,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6.“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思想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班杜拉C.斯金纳D.维果斯基

【答案】D

【解析】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该理论认为教学要考虑儿童已达到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7.—组被试按其喜爱程度对5个不同的杯子排序,对所获数据的统计处理通常()。A.不可加减乘除B.可加减乘除C.可乘除,不可加减D.可加减,不可乘除

【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这类数据通常称为顺序数据,顺序数据只有次序与等级关系,这种数据之间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8.对某班20名幼儿在学年的始末分别进行一项能力测验,若总体方差未知,两次测验的得分差异,应选用()。

A.独立样本t捡验B.相关样本Z检验C.相关样本t检验D.独立样本Z检验

【答案】C

【解析】t检验主要用于样本容量较小(n<30),总体方差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学年的始末测得的成绩都来自于同一样本,即20名幼儿,要比较两次测验成绩的差异,相关样本t 检验最合适。Z检验则主要用于大样本容量(n>30),总体方差已知的正态分布资料。9.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是一种()。

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C.认知策略学习D.动作技能学习

【答案】B

【解析】智慧技能是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有人称之为过程知识。如应用一些原理、法则去解答习题。A项,言语信息学习是指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和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C项,认知策略学习是指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如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及组织策略等;D项,动作技能学习是指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该技能是在不断的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10.“抛锚学习”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属于()。

A.行为主义B.结构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主义

【答案】C

【解析】抛锚式学习是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简介介绍和讲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是强调这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11.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

A.人际沟通B.人际关系C.正式交往D.非正式交往

【答案】A

【解析】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B项,人际关系则强调的是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建

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CD两项,人际交往相对于上述两个概念,是属于范围更大的概念,是指人与人沟通交流,是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按照人际交往渠道有无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12.社会心理学家拉皮埃尔关于态度与行为关系的著名研究证明了()。

A.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B.态度与行为一致C.态度与行为不一致D.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答案】C

【解析】拉皮埃尔的研究是调查旅馆与饭店是否会对亚洲人的偏见而拒绝来自亚洲的一对旅行夫妇入住,研究发现,他们在3个月中经过的66家旅馆只有一家拒绝他们入住,没有一家饭店拒绝他们用餐,而在随后的书信回访后,却发现有0%的回信说他们不会接待。这表明了旅馆与饭店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的不一致。

1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3,若将每个数据乘以2,形成一组新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

A.平均数为10,方差为6B.平均数为10,方差为12C.平均数为10,方差为3D.平均数为5,方差为12

【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不为0的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即;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和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表示随机变量和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不为0的常数C所得的方差为原来的方差乘以常数C2,即D(CX)=(C2)D (X)。

14.独立样本t检验的自由度等于()。A.n-1B.n-2C.n1+n2-1D.n1+n2-2 【答案】D

【解析】独立样本t检验是比较两个独立的样本的平均数是否有差异,其自由度的算法是两个样本容量之和减去2,即n1+n2-2。

15.在因素分析中,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的因素负荷平方之和为()。A.特征值B.贡献率C.共同性D.公共因素

【答案】C

【解析】共同性,也称共同度,指每个变量在每个共同因素的负荷量的平方和。从共同性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实测变量与共同因素间之关系程度。

16.利用抽签方法,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体作为样本,这种取样方法属于()。A.简单随机取样法B.系统随机取样法C.分层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

【答案】A

【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在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应有独立的、等概率被抽取的可能。常用的具体抽取方式有抽签法和随机数字法。B项,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整体各个观测值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等,然后从每组中按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C项,分层随机取样法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叫一个层),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D项,整群随机取样法是指将总体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群或集体,以群或集体为单位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总体的样本,并对抽中的各群中的每一个单位都进行实际调查。17.“双盲程序”这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属于()。

A.统计法B.平衡法C.恒定法D.消除法

【答案】D

【解析】消除法是指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最常用的就是双盲法。A项,统计法是

指在实验中,明知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控制,只有做完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共变数分析),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以达到对额外变量的控制;B项,平衡法是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法;C 项,恒定法是指使额外变量在实验中保持固定不变。

18.企业使用招工测验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录用人员未来工作的绩效,这类测验非常重视()。

A.内容效度B.效标效度C.构想效度D.会聚效度

【答案】B

【解析】效标效度是指测验时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差异,效标效度可以分成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同时效度主要用于诊断现状,在于用更简单、更省时、更廉价和更有效的测验分数来取代不易搜集的效标资料。预测效度的作用在于预测某个个体将来的行为。A项,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内容之间的吻合度,主要应用于成就测验,也适用于某些分类和选拔的测验;C项,构想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主要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验方面;D项,会聚效度属于构想效度的一种,又称为“求同效度”,其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测验是测量同一特质的,即使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他们之间的相关也应该是高的。

19.克伦巴赫α系数计算的信度属于()。

A.重测信度B.分半信度C.同质性信度D.评分者信度

【答案】C

【解析】同质性信度也称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克伦巴赫α系数是计算同质性信度的一个方法。A项,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B项,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D项,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20.首先提出“测验”、“心理测量”术语的学者是()。

A.冯特B.比纳C.卡特尔D.高尔顿

【答案】C

【解析】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A项,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还对心理测量学研究个别差异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B项,比纳与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量表;D项,高尔顿直接推动了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他是对个体差异进行大规模系统测量的第一人,并且将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众数

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等,用Mo表示,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数值,用来表示一种数据的集中趋势。众数的概念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但不稳定,受分组影响,亦受样本变动影响。计算时不需每一个数据都加入,因而较少受极端数目的影响,但反应不够灵敏。

2.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按照不同的维度可划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

因。将成功归结为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将失败归结为可控的因素,如缺乏努力,这属于一种积极的归因模式;反之将失败归结为内部、稳定的因素,将成功归结为外部因素,则属于一种消极的归因模式。

3.T分数

T分数是经过Z分数转化而来的正态化的标准分数,它是麦克尔创用的方法,心理与教育测验常用它来建立常模,它是将标准分数扩大10倍,再加上50,用公式表示为T=10Z+50,T分数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先将原始分数正态化,第二步是把正态化的Z值代入T值公式加以直线转换。T分数没有负数且取值范围比较符合百分制的记分习惯,易于被人们接受。

4.自我概念

答: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由反映评价、社会比较和自我感觉三部分组成。反映评价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社会比较是人们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自我感觉是指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

5.道德认识

答: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的发展形成过程,是对道德认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主要包括道德观念的产生,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等方面。它是在社会与教育影响下,通过个人道德实践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德认识主要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

6.投射作用

答:投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者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7.颜色恒常性

答:颜色恒常性是指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保持相对不变,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一种。它与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常是指人对物体颜色的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心理倾向有关,不是指物体本身颜色的恒定不变。

8.聚合交叉研究

答:聚合交叉研究是指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跟踪,从而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优点,所以又称“序列设计”。它的优点是能确定同辈效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能同时运用横断和纵向研究范式比较团体的发展变化与另一团体的发展变化的一致性;能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想象的功能。

答: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高级的认识过程。根据别人的介绍,或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想象的功能主要包括:(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2)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3)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4)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2.简述心理测验的功能。

答:心理测验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认知、行为、情感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验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功能和实际应用功能两大方面:

(1)理论研究功能①搜集研究资料在心理学的许多研究工作中,都需要通过测验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如利用人格测验来搜集个体的人格气质类型。②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通常需要根据已有的测验研究成果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测验进一步检验这个假设。③实验分组心理测验还可以和实验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研究工作中。在一些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中,为了考查不同自变量对被试因变量的不同影响,通常选择两组被试进行比较研究。

(2)实际应用功能①人才选拔心理测量学家可根据对各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寻找出适应特定工作要求的心理模式,然后根据这种模式编制测验,借此识别适合从事这种工作的人。②人员安置不同的人适合做不同的工作,心理测验可将人与事做到最佳分配,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心理咨询和诊断可以帮助自我认识和人生规划,也可以在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等咨询中做诊断和评估。④描述评价应用心理测验可以对人们在智力水平、学业成就、人格特点等心理特质上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描述和评价,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

3.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心理学问题所采用的各种具体途径和手段,包括仪器和工具的利用,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档案法等。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心理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人的心理还具有变动性,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从某一个人身上获得的结论可能完全不适用于表面情况相类似的另一个人,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心理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过程缺乏对研究对象的精确控制与操纵。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变量多而复杂,研究设计复杂、精细。与传统的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心理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更为紧密,更容易受到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4.简述研究假设应符合的标准。

答: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研究假设应该符合以下4条标准:(1)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可以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4)假设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

5.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启发式策略。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常用的策略包括算法和启发法。启发法又称启发式策略,它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策略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有:

(1)手段-目的分析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是: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②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③实现子目标。④提出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2)逆向搜索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类型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3)爬山法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6.简述计算积差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所需要满足的条件。

答: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因而被称为皮尔逊积差相关,简称为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是揭示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方向和程度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用于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数据资料,需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2)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即正态双变量,至少两个变量服从的分布应是接近正态的单峰分布。(3)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也即两列数据都是测量数据。(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如果是非直线性的双列变量,不能计算线性相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答: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则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一种动作。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反馈的重复是机械重复,它只能引起疲劳,而不能带来动作技能的进步。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建立动作间更完善的协调。通过练习提高技能的方法有:

①确定练习的目标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练习与机械地重复一种动作不同,它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指向于改进动作的方式与方法。

②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人们通常把技能学习分成整体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两种。整体练习法是把某种技能当做一个完整体来掌握,人们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动作间的联系和关系,并从始至终对动作进行练习。分解练习法是指在练习时,人们把某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技能较简单,采用整体练习的效果好,技能非常复杂时,则用分解练习的效果好。

③恰当安排练习时间练习时间的安排有两种,即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练习,每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一般说来,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些。

④练习中必须有反馈只有当练习者从他们的操作或动作的结果中得到反馈时,练习才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反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条件,它既可以来自内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条件,它既可以来自内部,即“感觉”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也可以来自外部的观察。总之,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正确地利用这些条件才会有利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2.试述婴儿依恋的概念和类型。

答:(1)依恋的概念依恋是一种积极的、充满热情的相互关系,儿童与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强化这种情感上的联结。在母亲或照顾者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和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儿童对照顾者产生了强烈的依恋,表现为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照顾者亲密的联系的倾向。儿童的依恋行为主要是寻求身体接触,视觉跟踪,接近成人,追随、叫喊、啼哭等。依恋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亦是儿童早期情绪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依恋的类型艾恩斯沃斯等人采用陌生情境程序的技术调查婴儿的依恋,将婴儿依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安全依恋大约70%的婴儿属于此类,在与母亲独自相处时,他们积

极地探索环境,而在与母亲分离之后,明显地产生不安。当母亲返回时,就寻找母亲,很快地与她们接触,以结束这种分离忧伤。②矛盾依恋大约10%的婴儿属于此类。即使当母亲在场,他们也非常的焦虑,不愿意进行探索活动:当与母亲分离时,则表现非常忧伤;母亲返回时,他们表现出矛盾心理,对母亲曾经离开感到非常不满,试图留在母亲身边,但对母亲的接触又表示反抗。③躲避依恋大约20%的婴儿属于此类。他们与母亲在一起时似乎对探索不感兴趣,与母亲分离后也没有多少忧伤,母亲重新返回时,常常避免与母亲接触。他们对陌生人没有特别的警惕,但常常采用回避和忽视的态度。艾恩斯沃斯提出,婴儿的依恋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父母与婴儿的交往方式。艾恩斯沃斯认为,婴儿从与主要照顾者交往的早期经验中学到从其他人那里能期望什么。当照顾者对婴儿的需要是敏感的,而且容易受影响,婴儿就将从与他们的交往中得到安慰和快乐,从而建立安全的依恋。

2002年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学科真题(暂缺答案)

2002年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学科真题(暂缺答案)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总题数:20,分数:20.00) 1.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练习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是__________。 (分数:1.00) A.高原现象 B.负迁移现象 C.语文—运动迁移现象 D.运动—运动迁移现象 解析: 2.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因违反了心理学研究中应遵循的________而受到批评。(分数:1.00)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解析: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分数:1.00) A.神经元 B.突触 C.神经胶质细胞 D.反射弧 解析: 4.差别感觉阈限与原来刺激量之比为一个常数是由___________发现的。 (分数:1.00) A.韦伯 B.费希纳 C.冯特 D.荣格 解析: 5.电影和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___________原理制作而成的。 (分数:1.00) A.似运知觉 B.真动知觉 C.错觉 D.荣格 解析: 6.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________。 (分数:1.00) A.判断 B.定势 C.概念 D.自主知觉 解析: 7.印象管理是指__________。 (分数:1.00)

A.对别人的认知 B.对自己的认知 C.对别人印象进行调整 D.调整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解析: 8.过度理由效应指____________。 (分数:1.00) A.内在动机转移 B.动机强度过度 C.外部原因不足 D.内部理由过度 解析: 9.“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的。 (分数:1.00) A.鲁利亚 B.维果斯基 C.达维多夫 D.列昂节夫 解析: 10.艾里克森人为,青少年(12-18岁)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 (分数:1.00) A.自主感对自卑感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自主感对同一感混乱 D.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解析: 11.智力结构三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理论是由_________提出的。 (分数:1.00) A.弗拉维尔 B.斯腾伯格 C.韦克斯勒 D.吉尔福特 解析: 12.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即X~(200,1/2),则该分布的数学期望为_________。 (分数:1.00) A.200 B.150 C.100 D.50 解析: 13.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已知复相关系数Ryx1x2,则变量Y的变异由变量X1和X2的回归所决定的比例为________。 (分数:1.00) A.0.803 B.0.802 C.0.80 D.0.800.5 解析:

2015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

我们格外重视2016同等学力统考。 原因一,2016是同等学力30分漏洞的最后一年。自从有同等学力以来,考试大纲都是每4年一改,2013/2014/2015过去了,就只有2016了。 原因二,由于在职类中,同等学力的‘姐妹篇’GCT于2016并入了12月底的国家研究生统招考试,故2016的同等学力虽侥幸未并入其中,毋庸置疑难度肯定会同比加大。 原因三,2017同等学力的国家政策尚未明朗,如果届时同等学力也像GCT一样那就 惨了。据此,不管自身现有基础如何当然是越早备考越保险,切不可以胆试运,心存侥幸。一句话,试不起,也赌不起。因此,市面各培训机构学生购买各种辅导课程的数据显示,今年我们同等学力备考的学生也明显较往年早3-5个月不等。望备战2016同 等学力统考的同学们,即日起就投入到2016同等学力备考当中,但是切不可盲目选择辅导课程,除了要关注机构历年统考过关实情外(而非无法考实的过关率),还须充分试听相应辅导课程。你比如说英语科目,因为大家毕竟多年不接触英语了,各方面基础已忘乎殆尽,如果辅导课程不能帮助大家迅速获补基础,巧妙而直接的解决‘纯拼词汇语法题海式的传统备考方案’所带来的各种痛点,确实是很难确保帮助大家一次通关。不要忘了,2016是最后一年了! 2015年同等学力英语考试真题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 B and C, 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2015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及参考答案(1)

2015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试卷一、卷二真题及参考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考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两部分。试卷一满分75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9:00开始,10:40结束:试卷二满分25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10:40开始,11:30结束。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和考号填写在本页方框内。 3.请将试卷一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试卷一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 [B][C][D]。 5.监考员宣布试卷一考试结束后,请停止答试卷一,将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反扣在自己的桌面上,继续做试卷二。监考员将到座位上收取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 6.监考员收卷过程中,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Paper One (100minutes)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15 minutes,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B and C,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alogue One A. Do you know what a handicapped space is? B. The signs always tell you how long you can park there and on what days. C. Then you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time limits on the street signs. Student: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park? Clerk: Are you driving a motorcycle or an automobile? Student: I drive an automobile. Clerk: Fine. You can either park in the student lot or on the street. 1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pots. Clerk: Well, when you see the blue spots with the handicapped sign, do not park there unless you have a special permit. Are you going to be parking in the daytime or evening? Student: I park in the evenings. Clerk: 2 Have you seen those signs? Student: Yes, I have seen those signs. Clerk: 3 .

同等学力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同等学力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是。 A音调B音高C音响D音色 2. 词干补笔作业通常用于测量。 A内隐记忆B外显记忆C瞬时记忆D短时记忆 3. 将一个灰色圆环放在红色背景上,圆环呈现绿色,这种视觉经验属于。 A视觉适应B视觉对比C正后像D负后像 4. 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区分智力活动的学者是。 A斯皮尔曼B斯腾伯格C韦克斯勒D吉尔福特 5. 格局艾里克森的观点,“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这一发展任务大致在。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 6. 幼儿的道德认识大致处于。 A道德相对论阶段B自律道德阶段C习俗水平D前习俗水平 7. 反映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 A方差B全距C平均数D变异系数 8. 回归方程解释力的指标为。 A回归系数B确定系数C相关系数D通径系数 9.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和命题网络B正例和反例C变式和比较D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10.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掌握学习D意义学习 11. 被誉为实验社会心理学创始人的是。 A罗斯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勒温 12. 解释“过度理由效应”的理论基础是。 A归因理论B控制点理论C符号相互作用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 13. 适合于表示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统计图是。 A折线图B直方图C圆形图D条形图 14. 当两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样本数据为等级数据时,对两总体平均数差异进行检验的适用方法是。 检验检验 C.非参数检验检验 15.属于准实验设计的是。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 16. 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因素”是指。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

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英语真题与答案(A卷)

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试卷一 ENGLISH QUALIFICATION TEST FOR MASTER-DEGREE APPLICANTS Paper One (100 minutes)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10 points) Part II Vocabulary (10 points) Pan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25 points) Part IV Cloze (10 points) Part V Text Completion (20 points) 考生须知 1. 本考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两部分,试卷一满分为75分,考试时问100分钟,9:00开始10:40结束;试卷二满分为25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10:40开始,11:30结束。

2. 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本试卷为A型试卷,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A型试卷一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或其 他类型的答题卡上无效,答题前,请核对试卷一答题卡是否为A型卡,若不是,请要求监考老师予以更改。 4. 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代表答案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 监考员宣布考试结束后,请停止答试卷一,将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反扣在自己的桌上, 继续做试卷二。监考员将到座位上收取试卷一和试卷一答题卡。 6. 监考员收卷过程中,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 卷的凭证),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有考生自负。 Part 1 Oral Communication (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B and C, 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alogue One A. It sounds like a flu. B. I also advise resting for a couple of days. C. Boy, when it rains, it pours.

2013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3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英语真题(A卷) 英语试卷一 Paper One (100minutes)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15 minutes,10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wo incomplete dialogues and each dialogue has three blanks and three choices A,B and C,taken from the dialogue. Fill in each of the blanks with one of the choices to complete the dialogue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alogue one A. It sounds like a flu. B. I also advise resting for a couple of days. C. Boy, when it rains, it pours. Doctor: What has been bothering you? Patient: I have a stuffy nose and a sore throat. Plus, I’ve been coughing a lot. 1 Doctor: Any stomach pains? Patient: Actually, yes. My stomach’s been upset for a few days. Doctor: 2 . It’s been going around lately. Patient: Anything I can do for it? Doctor: I’ll prescribe some medicines for you to take. 3 . Patient: Does that mean I shouldn’t go to work? Doctor: Only when you feel up to it. You should stay home for at least a day or two. Dialogue Two A.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e money? B. You have lots of money. C. How much do I owe you? Joshua: Dad. Allowance day. Can I have my allowance? Father: Oh, I forgot about that. Joshua: You ALWAYS forget. Father: I guess I do. 4 Joshua: Just $13. Father: We ll, I’ m not sure if I have that much. Joshua: Go to bank. 5 Father: Lots of money, uh? Uh, well, I think the bank is closed. Joshua: Then, what about your secret money jar under your bed? Father: Oh, I guess I could do that. 6 Joshua: I ’m going to put some in savings, give some to the poor people, and use the rest to buy books. Father: Well, that sounds greats great, Joshua.

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

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 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 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划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 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2策略教学的原则。 (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2)、生成性。即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 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3)、有效的控制。教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 (4)、个人效能感。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 3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与智力、人格有何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 讲,创造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指科学家 和其他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对人类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个体而言,创造的产品是 新颖的,对社会而言是已知的,只具有个人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智力指的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那些 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2、智力与创造力两者的区别在于智力能使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创造力的功能在于产生出某种新颖的产品。 因此,创造力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能力。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长期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 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高智力的人可能有高的创造 力,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也就是说,高智商虽然不是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并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还揭示, 创造力具有一般的智力测验无法测出的智慧品质,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品质的参与,才实现了单纯智力无法完成的创造。 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推孟通过 长期追踪研究发现,高创造力者具有以下人格特点:有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好胜心强。 3、创造力的培养

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语法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四)

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语法专项复习练习题(四) 1. Politics ______ the art or science of government. A. is B. are C. be D. being 2. My friend was very unhappy for not ______ to the concert. A. to be invited B. have been invited C. to have been invited D. inviting 3. The noise was caused by a dog ______ a cat through the garden. A. chasing B. fighting C. running D. following 4. I must get up earlier tomorrow morning ______ late again. A. not to be B. not being C. so as not to be D. for not being 5. Because of her peculiar characteristics, she has a lot of difficulty ______ friends with her classmates. A. to make B. making C. of making D. for her to make 6. I consider ______ more knowledge than his brother of biology. A. him having B. him to have had C. him to have D. his having had 7. Excuse me, but it is time to have your temperature ______. A. take B. taking C. to take D. taken 8. The stars are ______ when there is no moon. A. brightest B. the brightest C. more brighter D. much brighter . The experts feel that there would be fewer problems underground than ______ in case of an earthquake. A. on the surface B. surface C. the surface D. that on the surface 10. The observation deck at the World Trade Center ______ in New York. A. was highest than any other one B. was higher than any other one C. was highest that any other one D. was higher that any other one 2. We are all working hard to fulfil the ______ plan. A. country B. country’s C. the country of D. of the country 12. He said that he’d sooner die than ______ his motherland. A. betray B. to betray C. betrayed D. betraying 13. The seats in the second plane ______. A. had been almost all filled B. had all been almost filled C. had almost all been filled D. had almost been filled all 14. His office is within ______ from the post office. A. a stone’s throw B. a throw of a stone C. stone’s throw D. the stone’s throw 15. I’m sorry ______ so long. I forgot to tell you in advance where I had put my key. A. to keep you wait B. to keep you waiting C. to keep you waited D.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16. ______ deeply moved by his speech. A. Every of us were B. Everyone of us was C. Everyone of us were D. Each one of us was 17. The opportunity was almost ______ grabbed. A. too good to be B. too good not to be C. so good to be D. too good

英语同等学力申硕真题及参考答案

Part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25 points) Section A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four passages followed by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each with four suggested answers A, B, C and 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nd mark your answer on the Answer Sheet. Passage One Sometimes a race is not enough. Sometimes a runner just wants to go further. That’s what happened to Dennis Martin and Brooke Curran. Martin, 68, a retired detective form New York City, took up running after his first wife died. Curran, 46, a philanthropist(慈善家)from Alexandria, started running to get out of the house and collect her thoughts. Both she and Martin got good at running but felt the desire to do more. “The more I trained, the better I got,” Curran said,” but I would cross the finish line with no sense of accomplishment.”Eventually , they worked up to running marathons(马拉松)(and longer races) in other countries, on other countries. Now both have achieved a notable -and increasingly less rate- milestone; running the 26.2-mile race on all seven continents. They are part of a phenomenon that has grown out of the running cultur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thleticism and leisure: “runcations,”which combine distance running with travel to exotic places. There trips, as expensive as they are physically challenging ,are a growing and competitive market in the travel industry. “In the beginning, running was enough,” said Steen Albrechtsen, a press manager. The classic marathon was the ultimate goal, then came the super marathons, like London and New York. But when 90,000 people a year can take that challenge, it is no longer e xciting and adventurous .Hence, the search for new adventures began.”“No on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that running would become the lifestyle activity that it is today,”said Thom Gilligan,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Boston-based Marathon Tours and Travel. Gilligan, who has been in business since 1979, i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seven-continent phenomenon. It started with a casual talk to an interviewer about his company offering trips to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 And then in 1995, Marathon fours hosted its first Antarctica Marathon on King George Island. Off the tip of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160 runners got to the starting line of a dirt-and ice-trail route via a Russian icebreaker through the Drake Passage. 21. At the beginning, Martin took up running just to . A. meet requirements of his job B. win a running race C. join in a philanthropic activity D. get away from his sadness 22. Martin and Curran are mentioned as good examples of . A. winners in the 26.2-mile race on all seven continents B. people who enjoy long running as a lifestyle activity C. running racers satisfied with their own performance

同等学力申硕真题2018

历年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都会在五月中下旬左右结束,之后考试真题及答案也会陆陆续续的出来。当年考的考生可以对答案,预估成绩,之后考的考生可以从中参考,了解考试题型及内容形式。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同等学力申硕真题方面的知识。 同等学力申硕时,只有参加考试才可以获得,历年真题可以到网上进行搜索查看,但总的来说考试项目很简单,只考外语和专业综合两门学科,考试难度不大,只是略高于本科,只要是基础打的好,在研修班认真听课,顺利通过考试是没问题的。 以考察外语为例,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可以选择语种共有五个,分别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以英语为例,其考试难度在大学的四六级之间,通常来说本科生的英语水平都是可以满足的,并且考前还会系统的学习,复习,模拟考试,这些都会让考生面对考试从容不迫。

当然,有考试就会有不通过的,考试第一次没有通过的考生,也不必太过在乎紧张,因为学院还会为考生提供四次再考机会,只要通过一次,就算通过,一般考生只要态度端正都是可以顺利通过毕业的,拿到想要的学位证书的。 领君考研是上海领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知名考研辅导机构,由上海考研辅导行业深耕10余年的一群资深专家倾力打造创办而成,是一家主要从事在职研究生的考前辅导、申硕课程以及国际MBA 班等项目的专业教育机构。 领君考研考前辅导项目包括:专业型硕士管理类联考MBA、MPA、MPACC 、MEM、MTA、MLIS、Maud等考前辅导培训,以及同等学力申硕项目的公共课、专业课统考的考前辅导培训;在职研究生项目包括:同等学力申硕及国际MBA等。 领君考研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生领域深耕,和中国多所著名高校保持良好的合作,曾经在上海引进多个985、211一流院校的在职研究

同等学力心理学精心整理必过--教育心理学学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学习:广义上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上学习即人类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试误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阐述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学说。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通过尝试,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而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的成功。 3、顿悟说:德国科勒提出的,认为解决问题不是试误的渐进过程,而是突然发生的顿悟的结果,不是对问题情境中个别刺激的个别反映,而是通过对整个情境的理解或认知重组而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学习是通过对时间的模式或意义作突发性的重组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4、准备律:又称预备律,个体正准备以某种方式反应,若顺利实现此反应则会有满意感,学习便有效,若阻碍此反应的发生,或对某种方式的反应无准备时被迫作出反应,则会引起烦恼而无效。 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达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效果律:通过结果的后效作用来达到控制反应概率的规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这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小。 5、强化:指在一种刺激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后果有使该反应出现的几率提高的作用。有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通过增加某种刺激使机体行为或反应速度、概率、强度增加的过程。 负强化:是指在环境中取消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使有机体行为或反应概率提高的过程。 6、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极其强化结果而获得该行为反应的学习过程。 7、替代强化:一种间接强化方式,指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所受到的强化从而增加自己的此种行为的现象。 自我强化:是个体根据自己设立的一些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调节的过程,若自己达到或超过标准,予以自我奖赏,若自己未实现预期目标,则予以自我惩罚。 8、认知结构:指个体通过各种认知活动行程的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心理表征,即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经验。 9、有意义的学习: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实弹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 10、先行组织者: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是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先于学习任务提供的引导性的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1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过程。具有低级与高级的不同形式,动物与婴儿的发现学习是低级形式,人类在其发

2013年同等学力英语真题解析

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 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Paper One 试卷一 Part I Oral Communication (10 points) Section A Dialogue One 1. A。很明显这是医患之间的对话。病人描述自己的症状为:鼻塞(stuffy nose),嗓子疼(sore throat),咳嗽很频繁。对自己病情细节的总结,因此A选项(听上去像是感冒)符合题意。 2. C。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进行初步诊断。同时,空格后面的it必须指代上文出现的名词单数形式,flu (感冒)符合这个要求。故本题选C选项(啊,不病则已,一病什么都来)符合语义要求。“When it rains,it pours”是个习语,意思是“不下雨则已,一下倾盆”,表示事情的严重程度。 3. B。医生给开了处方(prescribe),同时给出了另外一条建议,空格后病人问到自己是否不能上班。由此可推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休息”。故本题选B。通过排除法也可得知本题答案为B。 Dialogue Two 4. C。通过空格后Joshua提到的数字可知,父亲问到有关钱的数量。故本题选C (我欠你多少钱),owe在这里是“欠”的意思。 5. B。父亲重复了“lots of money”,推理可知空格处填写“你有很多钱”是符合意义的。 6. A。Joshua说他用这些钱的一部分购买图书,一部分存起来,另一部分则施舍给穷人。可推理得知父亲问儿子将如何处理这些钱。因此A为正确选项。 Section B 7. C。空格后讲到美国的店铺晚上十点还开着门,由此可以推理受访者表达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能享受便捷的服务。故本题选C (我最喜欢的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能过正常的生活)。同时,like best 与enjoy也有语义承递的关系。 8. D。空格前讲到所有的店铺都关门很晚,空格后说公共节日时,只有银行是关门的,因此D选项(一些超市24小时营业)符合语义,supermarket与空格前的Food shops (食品店),chemists (药店),and department stores (百货商店)形成并列关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9. A。上一句的问题是“纽约是不是一个像伦敦一样的多民族城市”,空格前的回答是:“当然是,但是并不混居(mixed)。”空格处紧跟对“不混居”的解释才是符合语义走向的,故A选项(各民族居住在自己的区域里)是正确答案。 10.B。空格前讲到纽约人在街上、巴士上争抢座位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粗鲁(rude), 空格处一定是跟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模拟题精选1-2

Passage Two According to a study,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make people eat more than when just resting. This has shed new light on brain food. This finding might also help explain the obesity epidemic of a society in which people often sit. Researchers split 14 university student volunteers into three groups for a 45-minute session of either relaxing in a sitting position, reading and summarizing a text, or completing a series of memory, attention, and alert tests on the computer. After the sessions, the participants were invited to eat as much as they pleased. Though the study involved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were stark. The students who had done the computer tests downed 253 more calories or 29.4 percent more than the couch potatoes. Those who had summarized a text consumed 203 more calories than the resting group. Blood samples taken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revealed that intellectual work cause much bigger fluctuations in glucose (葡萄糖) levels than rest periods, perhaps owing to the stress of thinking. The researchers figure the body reacts to these fluctuations by demanding food to restore glucose-the brain’s fuel. Glucose is converted by the body from carbohydrates (碳水化合物) and is supplied to the brain via the bloodstream. The brain cannot make glucose and so needs a constant supply. Brain cells need twice as much energy as other cells in the body. Without exercise to balance the added intake, however, such “brain food” is probably not smart. Various studies in animals have shown that consuming fewer calories overall leads to sharper brains and longer life, and most researchers agree that the findings apply, in general, to humans. And, of course, eating more can make you fat. “Caloric overcompensation following intell ectual work, combined with the fact that we are less physically active when doing intellectual task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obesity epidemic currently observed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aid lead researcher Jean-Philippe Chaput at Laval University in Quebec City, Canada. “This is a factor that should not be ignored, considering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hold jobs of an intellectual nature,” the researcher concluded. 37.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at . A. consuming fewer calories can lead to sharper brains B. thinking consumed more calories than resting C. resting more can make people fat D. brain cells need more energy than other cells in the bod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