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利用这个问题里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

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接着,我说:今天我们来这里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他的名字,还想知道他长什么样,住哪里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四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将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我们的新朋友在小画家们走过的路上,咱们来找一找,给他们分分类,看这里一共有几种图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类的过程,问:你们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这时,学生应该会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就来个比赛,看看哪组交的朋友多,同时将学生分为4组,红组、绿组、黄组、蓝组,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尝试,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片边板书,像这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这个面的形状是圆形的,他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这个问题,孩子们会非常想知道答案,这样有效的激发他们的探

索欲望,在找家的活动中,我启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是老师手拿一个长方体,摸着它的一个面,问:这个面是什么形状?通过老师的引导,提出问题2:请你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可能会有人从长方体上找出长方形,也可能会有人从三棱柱上找出长方形,甚至会有人找到了好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及时进行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同时将小图形作为奖品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问题: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这个问题我会采取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取先辅后放的策略,在这里,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希望他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找出这几种图形后,提出问题4:请你把你刚才找到的面摸给同学看看,说说摸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摸起来平平的、滑滑的、凉凉的等等,这里,我想通过摸得活动,让学生体验这几个面都是平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演示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各种平面图形,但是对体和面的理解不透彻,我想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能够更直观、生动的揭示体与面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个好办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从立体图上请出来呢?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又有探索性,同

时又具有动手操作性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我就会引导他: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里我会给机会学生来会说,说操作过程,并且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奖励想出好办法的小组,接着,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找出一种合适的方法找到新朋友。学生活动: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通过学生的做数学,来让他们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必要的时候,我还会进行引导:比如我们黑板面的形状、门的形状以及小朋友们脖子上红领巾的形状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说一说,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体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境,我把学生引入现实的情境当中,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我想通过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认识,来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我还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设计了课间欣赏,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这里都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案?看到这些漂亮的图案,学生应该会很活跃,都想来说一说,比如这里,用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成了一棵小树。这里,我都让学生来找,让学生来说,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体验到几何美、数

学美,渗透了审美教育。

第三个环节: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1、连一连: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的本领帮他找一找吧!通过此题,加深学生对这4中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2、猜一猜:我们今天请来的3个小朋友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们有信心猜出来吗?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

3、涂一涂:粗心的彤彤画完了画,却发现忘记带彩色笔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她完成这幅漂亮的画吗?在这里,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通过动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辨认。

4、数一数:老师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拼成了一辆小车,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都用了哪几种图形?各用了几个?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很快数出来,此题是通过数一数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来数,加深图形的综合应用。

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老师激发兴趣的语言,使课堂更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自己动手拼一个图案吗?小组合作,用小组

内的图形拼一拼;比一比,看那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拼好后,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在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互评,并让学生来说一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图案。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相互参观,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个环节: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么把他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呢?这个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说一说,然后,老师来做妈妈,学生来介绍。我想通过这个环节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它既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布置作业: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们家里的很多物品上都藏着这些平面图形,回家后找找看,看谁找的多,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火眼金睛。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

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来和大家说一说本课所用到的教学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

认识图形 说课稿模板

《认识图形》 ——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们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所说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75-76页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的认识图形的特征。因此本节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图形。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上册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教材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基点,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通过看、摸、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了解五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做,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能够直观辨认出这几种图形。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立体图形引入,初步感受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到图形间的关系。 3、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2)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要自己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例如听音乐、打球、写信、聊天等。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

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我注重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纵观整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用体验的方法学习,首先是操作体验,然后是综合体验。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说 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

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五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圆的认识说课稿带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上奉中小张荣丽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直径 的关系、掌握画圆的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 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独立观察思考,发现事物的特征,有小组探究、交流、学习的能力,我抓住这些特点,尽力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形成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让“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的演示功能,引导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

分析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从而导入新课——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在画中感受“圆”,认识半径和直径 在画圆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课件展示用圆规画圆步骤: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点间距离;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2)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通过课件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半径和直径的认识。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出示课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有关6和7的《解决问题》的一课时。这一内容意在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图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能初步了解和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因此组织性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会正面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的,无忧无虑,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手。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会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位置教案青岛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位置 [教学内容] 左右、上下、前后的教学。 [教学目标] 1. 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 2. 经历用前后、上下、左右认识和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以及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交流,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2. 能分清上下、左右、前后。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剪下的画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新授课 1. 小游戏,你说我做。 (1)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2)学生明白后,同位做这个游戏。 (3)引出问题,你知道上、下、前、后吗? (4)小比赛,只说上下、前后,看谁反映最快。

(5)做左右,请几位学生上台,背向大家比赛左右。 2. 分清左右。 (1)请这几位同学面向大家做左右,引出问题,为什么会和下面同学不一样呢? (2)生小组讨论。 (3)请同学回答,(一般会有个别学生找出原因)。因为他们是和我们面对面的,他们的左边正好在我们右边,如果他们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 3. 分出上下。小队比赛,看哪个小队找上下找得准。 4. 游戏,你说我指,巩固左右的认识。 (1)教师和一个学生做游戏。指鼻子指眼,说好指眼时是自己的左眼或右眼。 (2)请两位同学上台做这个游戏。(以此演示两人面对面时如何指左右眼、左右耳。) (3)同位做这个游戏,巩固左右。 三、练习 1. 说说或指指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东西在左边,哪些东西在右边吗? 2.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3. 自主练习3,找一找,贴一贴。 大树左边有5只小鹿,右边有3只兔子,树上有4只小鸟,树下有6个蘑菇。 (1)看黑板图,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读题,你来贴一贴。 (3)集体订正。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

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圆的认识(教学)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初步认识过程,但都是直观的表象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用圆规画标准的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知识目标);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圆的特征(能力目标);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创造性的以不同方法画圆。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主动尝试,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主要环节。 (一)、预习检测 1.找一找生活中的圆 一上课,老师出示圆,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圆,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光盘,钟表,瓶盖,轮胎,橙子),再播放课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美丽的圆。 2.动手摸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通过动手摸一摸让学生感知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不一样 3、借助实物创造圆。 让学生们利用实物和学具袋中的工具,想办法创作一个圆。把画的圆用剪刀剪下来。然后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自学内容 第一:课本58页的内容,看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完成导学单一。 第二:在圆形纸片上描出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并指出圆上,圆内,圆外。 第三:由组长带领组员在你们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筛选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对于乡镇学生,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圆?(圆形钟面、硬币、光碟、圆形桌面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38页39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做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及他们的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四种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从上面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4.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面在体上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与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择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色笔和白纸等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课堂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很短,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课堂上喜欢操作类的活动。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他们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都已经基本上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了。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四、游戏激趣,总结评价。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显示:交通标志(由生活中图形引入新课)

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教案学习资料

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 教案

《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活动中识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掌握判断不同方位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绘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 4、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分清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准备:《幸福拍手歌》、韵律操音乐 课件、小鹿、小兔、小鸟、蘑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听《幸福拍手歌》并一起做动作。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在课堂上应怎样做呢。 生1:遵守纪律。 生2:认真听课。 生3:…… 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按照刚才说得去做,好不好?(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二、做游戏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 (喜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游戏。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2、增加游戏难度引出左右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 (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指左眼指右耳 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位些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渗透思想教育 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真聪明,都举对了) 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生1:写字 生2:画画 生3:吃饭时拿筷子 生4:…… (真是些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 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生1:吃饭时拿馒头生 生2:写作业时按本子 生3:…… 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生1:左耳右耳 用手指一下你的左耳右耳。 生2:左脚右脚 跺一下你的左脚,再跺一下你的右脚。 生3:左眼右眼 指一下你的左眼右眼 生4:左肩右肩 拍一下你的左肩,再拍一下你的右肩。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利用这个问题里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识图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选择“认识图形”这一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对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点。在活动过程中,在图形这一抽象事物认识化为实际意义的表征,幼儿通过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的辅助,把原本这种枯燥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 1、说教材. 选材理由: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含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三种图形。 2、说目标: ① 幼儿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② 认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③ 对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感兴趣. 2、说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直接

性、游戏性原则,同时运用了观察、操作等教学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在情感方面,还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3、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第二环节认识图形 第三环节图形分类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通过手指操引起幼儿求知欲,吸引幼儿注意力,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认识图形。借助蒙氏几何图形嵌板。使用圆形橱、四边形橱和三角形橱。教师要先做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三种图形。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是怎么样的?” 第三环节 :图形分类。这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以直观感受为主。因此,在此环节教师采用生活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情节游戏和奇妙的想象中,进入奇妙的数学世界,感受到数学的快乐,并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困难。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寻找周围有哪些东西是与这三种图形相似的,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感知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2.教材地位及作用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把“体”和“面”混淆) 5、说教法学法 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予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哪些?屏幕出示: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位置》

认识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辨认“上”“下”“前”“后”“左”“右”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位。 情感态度: 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看看你举起的这只小手,是你的哪只手? 生:左手。 师: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呢? 生:右手。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经验入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另一个方面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灵活。) 二、你说我讲

1.左、右。 师: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左右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生1:我用右手写字,左手压书。 生2:我用右手拿筷子,左手端碗。 生3:稍息的时候我伸出的是左脚。 ……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时候,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生:是的。 生:是靠右边走的。 师: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师:观察汽车方向盘,在车的哪侧? 生:左侧。 2.摆一摆,说一说。 师:同桌合作,你能将你们的学习用品摆一摆吗? 规则1:书在桌子的上面,在文具盒的下面。 规则2:从左到右: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问题解决方面: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方面: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呢?板书:认识图形.出示学生常见的几种物体;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要给他们分类;应该怎么分.让学生通过对常见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找出它们的不同.并对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给予鼓励.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形状来分类.对其分成四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形.再将物体按形状分类以后;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类实物的特征;在教室里寻找相应的图形;鼓励学生通过基本特征给它们起一个名字长方体;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从实物过渡到立体图形;再到图形名称;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图形;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角是尖尖的.圆柱体是上下平;放倒了可以滚动的.球体是任意放都可以滚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