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工资、奖金及工资性补贴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年终加薪、津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技术奖酬金及业余设计奖反映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预计提取的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的奖金和报酬。按照《关于中央企业计提技术奖酬金和业余设计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6]243号)的规定已经纳入工资总额核算和管理的技术奖酬金和业余设计奖不在此项目反映。

辞退福利反映企业按《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解除或终止职工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职工的经济补偿。

股份支付反映企业按混合所有制改制兑付给持股职工的股权激励或补偿。

离退休人员人工成本是指除统筹机构发放的养老金外,企业额外支付离退休人员的企业补贴、医疗及其他费用等。

营业收入反映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活动预计产生的收入总额。

增加值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超过这一过程中间投入的价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规定按收入法计算,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之和。

利润总额反映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一个会计年度内职工人均创造的增加值水平,根据“增加值”与“职工平均人数”对比情况填列。即劳动生产率=增加值/职工平均人数。

人工成本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人工成本代价与企业最终获得的以利润表现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根据“利润总额”与“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对比情况填列。即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反映企业人工成本占增加值比重,根据“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增加值”对比情况填列。及劳动分配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加值

*100%。

人事费用率反映企业人工成本占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比重,根据“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营业收入”对比情况填列。即人事费用率=企业人工成本总额/营业收入总额*100%。

(四)表内公式(按行次栏代码)。

1=2+5+6+7;2=3+4;

9=10+13+14+15;10=11+12;

17=18+24+31+40+44+51;

18=19+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40=41+42+43;

44=45+46+47+48+49+50;51=52+53+54

(五)财务报表相关成本指标公式(按行次栏代码)。

职工平均人数=10+14

职工工资总额=19+23+25+26+27+28+29

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9+23+24+31-38+40+44+51

职工人工成本总额=19+23+24+31-38+40+44

从业人员人工成本总额=19+24+31-38-39+40+44

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2009年度宜宾市事企业单位统计报表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一、填报说明 (一)统计范围与对象: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包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等。 2、《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统计国有、集体经济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工人等。 (二)统计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2、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截止时间 统计报表所有数字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报表中增加、减少、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9年1月

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二、指标解释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1、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9、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不含劳务(人事)派遣人员。 11、本表内数字重要关系式:①行2=行3+行12;②行3=行4+行11;③列1=列2+列3+列4。 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减少情况 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本年度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 4、退休: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5、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人工成本核算范本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 福利 + 社保 + 税金 +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N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X元(转正员工人数为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 元) N+1年全员薪酬总额为:XXXXX元(在职员工人数为XXX人,人均薪酬约为XXXX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N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元)

N+1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N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XXXX元。(财务统计数据) N+1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XXXX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XXXXX 元/月,人均XXX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XXXXXX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N年度共缴税金XXXXXX元。 N+1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XX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XX元,全年共计XXXX元 N+1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XXX元,年人均XXXX元(N+1年全员按XX人,企税扣除基数XXXX年2-6月按XXX元,N++月按XXXX元核算),由此得出,N+1年度全员共缴税金XXXX元。 培训费用统计: 企业因提供员工各种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而产生的费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 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 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 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 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 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6.硕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其他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技术奖酬金及业余设计奖反映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净收入中预计提取的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的奖金和

运营成本统计表

店面运营成本统计表 一.人员分配:服务员4个,传菜员2个,后厨洗碗1个,凉菜热菜师傅1个,做鱼师傅1个,打杂工2个,烧烤师傅1个,吧台收银员1个,经理1个,店长1个, 服务员+传菜员薪资每人2300 X6人=13800元,打杂工+洗碗工+收银员薪资2400X4人=9600元,凉菜师傅+经理薪资3000X2人=6000元,做鱼师傅薪资5000X1人=5000元,烧烤师傅薪资4000元。店长薪资4500元。共计:42900元, 二.活动成本:(宣传单,展示架,优惠卷,代金卷,)1000元,用服务员去小区发放,定期特价优惠几类餐饮,老顾客带新顾客来打折,消费满500元给予一张优惠卷,消费满1000元给一张vip卡,逢年过节的给予来店的客人赠送点水果小吃等,经理店长多拉拉顾客搞好关系, 活动成本2:伪基站或者是短信平台给予周边发送短信开业期间打折,优惠等内容,具体的在定,或者是和周边商户进行合作,和在美团饿了吗等网站上合作服务员负责送给周边附近500米之内的送餐, 三.人员培训:服务员+收银员+传菜员+经理,我负责培训礼仪和礼貌用语和教导怎么做等,具体的规范标准我会编写个员工手册给大家观看,现场演示等, 凉菜师傅和做鱼师傅等后厨工作,均有品尝之后给予定价,后厨的卫生检查等工作交给经理负责管理。 四.店内的一些细节问题等工作,服务员监督监管,全部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奖罚制度,按照员工手册来执行) 五.员工招聘,应聘入职等工作经由店长管理(做好员工档案,考勤业绩提成,考核等工作,)员工每个月1号开始给予一次晋升机会(考核期一个月,干的好的,经过技术考核通过者,可以加100元奖励,上限3星,) 六.采购等工作均有店长和后厨人员一起去采购(直到后期厂家开始送货后结束,) 七.店内用品消耗品采购等均有店长采购(成本大概500元) 八.定价菜品价格(屈居于口感,和周边经济情况和成本价格而定,特色菜品价格不固定) 试营业前准备:招聘后厨人员评分定价菜品,招聘服务人员给予培训,试营业前需要打响宣传力,小区内部发放传单,给予优惠卷,免费试尝等,打出知名度,(个人建议加入一个水吧进去,附近没有调试的饮品可以购买。成本很低卖价5-10元一杯即可)预算价格:2000元左右。 具体的店内所有的什么水电费啊房租费用等东西预算需要等营业1个月之后才能预算出来。因为现在定价和客源多少都是未知数,无法预算! 剩下的就是主抓卫生服务和营销策划啦人气等工作了,磨合期的7天左右,(员工手册到时候我会编辑写的很详细包括各个岗位每天需要做什么,和大扫除和礼仪,企业理念,薪资待遇标准,服务标准等)

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核算 人工成本项目构成:薪酬+ 福利+ 社保+ 税金+ 培训费用+招聘费用+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宿舍补贴,花草护理费) 人工成本项目未记录包括:员工日常生活必要品费用 一、人工成本各项目统计: 薪酬统计: 薪酬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金、激励奖金、加班工资; 固定工资指未扣除个人承担社保、通讯费、考勤等项目之前金额; 绩效工资包括超额绩效部分和超额年终奖金部分; 激励奖金、加班工资的核算公司只发放到部门。 据统计: 2005年全员薪酬总额为:1134895元(转正员工人数为34人,人均薪酬约为33379元) 2006年全员薪酬总额为:2361264元(在职员工人数为47人,人均薪酬约为50240元) 以当年度12月工资表在职人员人数为依据 福利统计: 福利包括:误餐补贴、通讯补助、交通补助、过节费、劳保费用、年度旅游费、防暑降温费 2005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10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080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45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共计38090元;劳保费用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5年度福利总额为237440元。(人均福利约为6417

元) 2006年度误餐补贴以150元/人/月,共计82800元;通讯费、交通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月核算,共计110400元;防暑降温费共计9200元;过节费以400元*2次,共计800元;年度旅游费1500元/人/年核算,共计69000元;劳保费以最低费用标准1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福利总额为272300元。(人均福利约为5794元) 说明:2005年无计划的旅游费用2006取消业务招待费 社保统计: 各项社保项目养老保险、医疗、失业等由单位承担部分 2005年度社保共缴社保为58382元。(财务统计数据) 2006年度全员共缴社保人数为30人,单位承担社保项目平均数额为12975元/月,人均282元/月,全年共缴社保为155700元(员工因社保缴纳基数差异而产生的社保差异忽略不计) 说明:2005年8月全员实行社保统筹安排。 税金包括: 因员工薪酬发生的企业所得税和应由个人承担而企业承担的个人所得税 2005年度共缴税金125659.42元。 2006年度共缴个人所得税11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月人均50元,全年共计6600元 2006年度全员共缴企业所得税25159元,年人均550元(2006年全员按46人,企税扣除基数2006年2-6月按800元,2006.7-2007.1月按1600元核算),由此得出,2006年度全员共缴税金31759元。 培训费用统计:

事业单位报表指标解释及有关说明

2014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有关要求 今年统计报表的基本情况及填报的有关要求 一、今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的不同点: 今年统计报表比去年增加了1张表,大表一共11张,小表总共24张表,内容没有什么变化。此外,今年主要指标解释中对个别信息点的解释更加全面,大家可以详细阅读理解。 二、填报统计报表方法:“先横项后纵项,先分项后总项,先小计后合计,先试填excel表后填数据表,先审核后上报”。请大家,特别注意要“先审核后上报”,一是上报数据前须通过逻辑审核和合理审核,确保数据准确、真实,符合统计报表逻辑关系;二是要认真核对检查,避免出现问题,特别是表间关系和表内关系的问题。 三、各报表统计要点。 (一)ps1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就填报单位的范围来说,事业单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都要填ps1表,而且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除了填写ps1表第四行和第五行外,还要填写涉及人员指标的22至26列。也就是说,ps1表中,第1至21列与第6至26行相交的这些空格,只有非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才填写。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也不填写甲栏分行业、系统、层次情况 注意:事业单位以自治区公务员局批准参公登记的正式文件为准,凡是纳入参公管理的都作为参公单位统计。 2、就填报的人员范围来说,本统计表也就是本表说的第

22列,本单位从业人员总数是指在册正式人员数加临聘人员数加劳务人事派遣人数。另外,对于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本套表中的机关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编制数量、在册正式工作人员、劳务人事派遣人员、退休人员数都是与工勤人员有关的数字,并不是指单位所有人员。 大家特别注意,机关工勤人员与机关服务类单位中的工勤人员是两个概念。比如人社厅的机关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其中的工勤人员就是应该统计到事业单位(机关服务类单位)当中来,而除此之外厅机关单位还有一部分工勤人员,他们则应该统计到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当中来,这俩部分在管理制度、工资制度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千万不能混淆。其他部门和单位也是同理。 3、列指标当中,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等指标都是统计单位个数、人员情况才是统计人数。 4、由于我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还在推行当中,如已明确分类的事业单位,可以填写“单位类型”中的“公益一类、公益二类”栏,未明确分类的事业单位,都填入“其他”栏。 5、制度推行情况栏是多选,一个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施各项制度的情况在相应的表格中进行填报,可以重复。已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备案的单位是指已经批复过岗位设置方案的单位个数,已完成岗位设置的单位是指已经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单位个数,实行聘用制的单位是指单位已经与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的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单位不是指本年度是否进行了公开招聘,而是指已经按照公开招聘制度进人的单位,大家可以都填上,我们要求全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释精选文档

事业单位统计表指标解 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事业单位统计表》主要指标解释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 释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工资、奖金及工资性补贴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年终加薪、津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年工资统计报表指标解释和相关要求 一、基本情况 年统计报表与去年相比的变化: (一)退休(职)人员不纳入统计范围。 (二)事业单位不统计临聘人员,只统计在职在编人员。 (三)改革性补贴统计车贴。 (四)新增员额内法官、检察官统计(只涉及法院、检察院及各区县)。 .表“其中公务员”栏不含员额内法官检察官人数。 .表表不统计员额内法官检察官。 二、填报要求 报按省厅要求,县(区)需填报份。 (一)第一套表:按往年方法与今年指标解释填报,此套表不统计目标奖。 (二)第二套表:统计目标奖。(市级部门使用电子表格) 指标解释 一、主要指标解释 .单位个数 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一般来说,一个部门只有一个机关法人,但也有部门下属有相对独立的二级单位,可能有多个机关法人;事业单位一般都是事业法人,应该按事业单位个数统计。 .职工年末人数 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 1 / 12

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正式职工 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正式职工人数等于单位年末职工人数。 .职工年平均人数 指报告年内每年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求得,或者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之和除以求得。 为保证职工年平均人数统计的准确性,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坚持“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论在本单位工作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是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就应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谁发工资谁统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谁把工资交到职工的手中,应该理解为“谁负担工资谁统计”,也就是说哪个单位确定他的工资标准,核算他的工资数额,并在单位财务账目上体现了对他的工资支付,才被视为“发”了工资。 ()按照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执行工资对应的职务层次统计,如军转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后享受上一级待遇的人员等;二是在事业单位中,双肩挑人员按执行工资对应的岗位统计;三是在统计期内,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所执行的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执行的工资标准对应的职务进行统计。 .工资总额 指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现在的统计,一般指一年的工资总额)

人工成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工成本管理,合理地计划、使用、控制人工成本,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潜能,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控股公司(包括本部及各钢铁子公司),其他公司参照执行。 第二章人工成本构成 第三条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第四条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五条本办法中人工成本的组成明细项目,详见附件四。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为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特拟订机构职责如下:人力资源处: 1、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工成本的归口管理部门; 2、负责编制公司年度人工成本预算、审核,并监督执行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工成本优化负全面责任; 3、负责薪资总额、激励计划等费用的合理管控; 4、根据地方法律规定确定社会统筹保险缴纳方案; 5、根据公司需求以预算为基础,合理管控培训、招聘费用; 6、按周期(月度、季度、年度)对公司人工成本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

估、检讨; 7、依据制度,跟踪、评估各一级单位人工成本预算执行情况; 8、各子公司每月14日前上报人工成本统计报表(附件五)、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上报季度人工成本评估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财务部门: 1、按规定支付人工成本各项目费用; 2、根据公司规定对人工成本费用对应会计科目列支,详见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列支会计科目》; 3、根据人工成本管理的有关项目建立公司统计台帐,每月对公司人工成本支付情况进行统计和反馈,同时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按管理口径提供相关数据,包括附件四人工成本各项目数据及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成本等数据。 企划处: 1、制定人工成本预算执行的方针目标; 2、按质询会材料,每月10日前为人力资源处提供相关基础数据,包括粗钢产量、工业增加值等。 行政管理处: 1、按实际支出项目,编制福利费、工会经费等明细项目的年度预算; 2、按月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生产部门:(含职能处和生产厂) 1、制订劳动保护费用等人工成本管控项目使用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2、编制劳动保护费预算的明细项目并按预算管控,按月度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每月10日前报人力资源处; 3、管控本部门的人工成本总额,对本部门的人均人工成本及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事业单位指标解释

附件: 《二00四年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表(试行)》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2004年10月 一、填报说明 (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 本表统计国有、集体事业单位中经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任用、聘用手续,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 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 1.各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表单位在填报时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二、指标解释 第一表事业单位法人基本情况 1.事业单位法人:指从事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及为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经各级政府编制机关或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确认具有法人资格并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会计上独立核算的单位。法人单位即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是指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位。 2.单位名称:指经编制机关批准或民政部门登记的事业单位正式使用的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事业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4.行政区划代码:指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填写。 5.隶属部门:指单位隶属于哪一类工作部门,为3位数字,按单位的工作业务分类。代码中未列出的部门可填写政府其他部门代码。合署办公或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机构,按其主要业务填写隶属部门。 6.隶属关系:指本单位在行政上受哪一级领导和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在填写隶属关系时,须注意:双重管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二○一○年十月 1 / 17

填报说明及要求 一、统计范围与对象 本表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 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 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 1.各国有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报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所有原始文件或材料,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3.各填报单位的表要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2 / 17

指标解释和逻辑关系式 一、人社统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 (一)指标解释 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 全额拨款: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9. 差额拨款: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0. 经费自理: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1.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3 / 17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释

人工成本统计表指标解 释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填表说明 (一)基本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企业负担和实际发放的人工成本总额、构成情况以及与人工成本有关的指标情况。 (二)编制方法及要求。 1.企业应依据本编制说明要求,按照相应指标进行分项统计实际发生费用。 2.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按照合并报表口径填报本表中的有关项目。 3、本报表相关指标以财务部门数据为基础,财务部门及人事部门数据应保持一致。 (三)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的在岗和不在岗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入职1个月内的职工); 2.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工资、奖金及工资性补贴反映企业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年终加薪、津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职工福利费用主要为交通费、通讯费、住房补贴、节日补助、餐费补贴以及其他福利。其中:交通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交通费用或为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而支付的通勤费用;通讯费是指企业按月按标准支付或报销职工的通讯费用;住房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而按月按标准支付的费用;节日补贴是指企业在节假日给职工发放的现金福利和物质福利的费用之和;餐费补贴是指企业为解决职工上班期间就餐而实际发放或支出的费用;其他福利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非上述福利项目,如:烤火降温补贴、少数民族补贴、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奖励、困难职工生活补助、集体福利设施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社会保险费用及住房公积金反映企业承担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 补充保险费用反映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提取缴纳的年金(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以及企业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过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决议,在商业保险机构为职工购买团体商业保险费用等。 教育培训经费反映企业用于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的各种培训、教育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工会经费反映企业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主要包括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一定比例向工会拨付的经费。 劳动保护费用反映企业为职工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包含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

生产成本统计方案.doc

生产成本统计方案 第一节、材料统计 1.如何建立材料统计台账 材料成本,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准确掌握这项成本,对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往往不清楚这部分成本,这使自己哪一款产品赚钱了不知道;每一款产品赚多少不知道。盲目决策,盲目发展,盲目生产。只有到了月底、年底,看看自己的腰包才知道是赔是赚。这样经营显然迟早会被对手打败。 了解自己产品的成本,首先要了解材料成本,如何准确地了解每一款产品的材料成本呢? 建立材料统计台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材料统计台账的内容: 建立材料统计台账,是指将每一订单,每一款产品的耗用材料,进行 全部登记的一种作法。这样做,可以清楚地统计出材料耗用的数量, 进而得知材料成本。 材料统计台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材料耗用三大项目 ◆产品 ◆订单 ◆车间 ②四大种类材料耗用的数量 ◆原材料 ◆辅助材料 ◆包装材料 ◆低值易耗品 ③明确耗用标的 ◆规格 ◆型号 ◆数量 ◆单位 ◆材料品质级别 (2)材料统计台账的使用 因为生产用材料的种类繁多,一张表不可能包含所有的内容,因此, 可将材料统计台账进行分类: ◆“产品类”材料统计台账 即以“产品”为类别,将其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全部材料进行 统计的一种台账,它的主要用途是可以清楚掌握某种产品的材 料成本。

表单范例: XX家具有限公司统计用表 H808 大床生产材料耗用统计台账 ◆“订单类”材料统计台账 “订单类”统计台账是以订单为主线,将该订单所有产品的全部材料 耗用进行统计,它的主要用途是可以掌握某一订单的材料耗用,进而 计算该订单的材料成本。 表单范例: XX 家具有限公司统计用表

生产成本审计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案例介绍-生产成本 一、会计记录概况 H公司系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拟以2003年6月30日为基准日进行股份制改制,审计人员对该公司基准日的资产进行确认。 截至2003年6月30日,H公司的在产品为27,786.20万元,占全部存货的52%,公司主要产品P产品的在产品为23,666.17万元,占全部在产品的85%,占全部存货的45%。可见,在产品P的认定,对整个存货的认定至关重要。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期末数) 单位:人民币万元项目期末数 存货53,027.20 其中:在产品27,786.20 其中:在产品P 23,666.17 该公司的在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审计人员在对在产品进行确认时不免产生疑惑:P产品的在产品价值果真有那么大吗?留存那么大的在产品有必要吗?用什么方法确认这些在产品的实际存在及其价值? 二、审计目标 在实务中,由于在产品通常处于动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计算的方法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增加了对其期末余额确认的难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必要的程序和方法确认。在产品成本的测试是存货审计的重要程序。具体的审计目标如下: (一)确定在产品是否存在; (二)确定在产品核算的正确性; (三)确定在产品的期末价值是否正确; (四)确定在产品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了解生产过程、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 (二)对P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复核 (三)在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的情况下盘点期后在产品数量 问题一: H公司的生产过程如何?在产品的内部控制和会计核算如何? 审计人员首先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并深入生产车间,向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管理人员了解P 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内控制度。

成本控制指标及统计办法

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1.目的:加强成本控制,对无效率成本分清责任部门,提高生产效率。2.成本控制范围:主要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产生的采购成本、材料成本、工资费用成本、质量成本等进行控制。 3.采购过程控制。用于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成绩,主要对生产物料、委外加工物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通过《采购价格分析表》来反映。但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4.生产过程控制 4.1标准指标制定 4.1.1 当新产品量产经后达到一定产量时,由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填制《产品标准产量表》(表2)和《物料使用统计表》(表3),制定标准用量、标准产量、标准工时,工程部责任工程师确认后,作为该产品的标准指标。若以后生产发展过程中,因工艺改进、技术提高等因素造成产量的变化,应重新修正标准用量、标准产量和标准工时。 4.2.生产成本控制 4.2.1材料成本控制。主要通过生产实际耗用与标准用量差异对比分析。 4.2.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主要考核生产部门的工资成本控制效果。从实际工时产量与标准工时产量对比、有效工时占总工时比率、无效工时统计分析等工资费用成本指标来反映。 4.2.3.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质量水平而发生的成本,由控制成本和控制失效成本组成。从产品退货率、返修品比率、生产报废率

等指标来反映。 5.各部门考核指标 生产部门,主要对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成本控制、失效成本控制、设备利用率负责。 5.1.1材料成本控制指标,通过《生产领料差异分析表》和《()车间产量/工时差异表》来反映,但生产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或工艺的改变;机器设备没有维护好、原材料质量问题等造成用量的增大,差异可以剔除,同时应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负责。 5.1.2工资费用成本控制指标,通过《无作业工时工资成本统计表》来反映。 5.1.3控制失效成本控制指标,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生产中人为造成不良率高返修率过高而造成的产品报废损失和工时损失,通过《无作业工时/产品报废统计表》来反映。 5.1.4设备利用效率指标。通过《设备使用情况分析表》来反映设备的使用率、闲置率。 业务部。主要对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生产过程因缺料、来料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停产、产品报废所产生的成本负责,仓库应对错误出货造成的退货损失负责。 5.2.1采购成本控制指标,主要从材料价格变动差异指标来考核,通过《材 料价格差异分析表》来反映。业务部门不能控制的因素:市场调价、货源紧缺、以及其他部门引起的因素,而造成采购成本的增高,视实际情况,差异可以剔除。 5.2.2业务部对生产缺料应负的责任是指:在缺料情况下,仍指令生产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