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2016年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2016年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2016年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2016年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202俄语

203日语

303数学三

95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请广大考生参照吉林大学招生简章或者咨询吉林大学研究生招生单位。

二、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研究方向有哪些?

01区域人口与发展

02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3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三、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

《人口经济学新论》刘家强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王胜今,景跃军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钟水映,简新华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

版)。

四、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报录比怎么样?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13年考研专业招生人数为6。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12年考研专业招生人数为5。

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11年考研专业招生人数为5。

五、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院校推荐有哪些?

(10001)北京大学、(10002)中国人民大学、(10183)吉林大学、(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183)吉林大学、(10246)复旦大学、(10272)上海财经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10284)南京大学、(10294)河海大学

(10298)南京林业大学、(10307)南京农业大学、(10320)江苏师范大学(10327)南京财经大学、(10335)浙江大学、(11482)浙江财经学院

(10370)安徽师范大学、(10378)安徽财经大学、(10384)厦门大学、(10386)福州大学

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国家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各大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研究单位从事教学管理以及相关研究等工作。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学科门类:经济学(02)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属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内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 我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在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水利、环境等学科雄厚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良好的协作研究条件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水资源经济、环境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项目影响评价、环境灾害评价与预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有博士学位人员8人;近5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具有扎实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创新精神,毕业后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从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人口经济学 2、环境经济学 3、资源经济学 4、可持续发展 三、学制和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分章整理

第二章商品 考研真题 1、简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08年) 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09年) 3、举例说明价值的形成过程(10年) 4、为什么供求不能决定市场价值(10年) 5、抽象劳动(06年) 6、商品价格变动取决于哪些因素(05年) 7、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差别。为什么要把抽象劳动看做简单劳动?(07年) 第三章货币 1、通货膨胀(2次)和通货紧缩。 2、信用的本质以及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信用的主要形式。 4、货币职能有哪些? 5、国家信用 第二篇经济制度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资本集中与资本积聚(2次) 2、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3、土地价格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共性与区别 4、运用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原理,论述中国企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斩落路径。 5、部门内竞争和部门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 6、资本有机构成(第四节)P78 7、土地经营垄断P75 8、简述超额僧与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9、分析简单价值形式 10、为什么说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 11、借贷资本及其特点 12、论述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 13、资本主义地租怎样产生的

14、马克思对资本有几种划分的根据和意义是什么 1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为什么? 16、简述可变资本的双重意义 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1、结合美国金融危机论述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的原因、作用和实质 2、二战后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3、新技术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新变化? 4、分析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新变化 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收入分配中为什么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和效率。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4.、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原理阐述共同富裕的目标 5、试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6、按要素分配 第三篇经济运行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1、论述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2、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1、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缺陷 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这一综合复合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之间既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论文范文一:创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设想 摘要: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主线;理论体系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的二级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目前,在国外,既未见有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与教材,也没有把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融合为一体的一门经济学学科。但国外对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把资源与环

境融为一体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开展较早,相关著作与教科书较多。在国内分别以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书籍较多,把资源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多。但是,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为名的著作较少,作为教材的居多。但问题是,这些教材大多没有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看成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而是把它视为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简单相加,在结构上表现为三大板块。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这种情况,既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来建设的思路不相适应,也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更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 无论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看,还是从学科建设的需求看,现有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都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定位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如邬沧萍,穆光宗(2000)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生态学、环境管理等诸多学科的一个综合。也有些学者认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属于经济学范畴,如张象枢(2001)、罗丽艳(2003)。我们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其基本的落脚点和明确的研究方向,人口资源环境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_湖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人口经济学》硕士复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约40% 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约40% 人口老龄化与退休经济学约20% 4)题型结构 简答题,4小题,各计15%,共计60% 论述题,2小题,各计20%,共计40% 二、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规律。 3、运用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考试内容: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一)人口经济学的基本定义 人口与人口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意义;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古典人口经济学思想与理论 我国古代人口经济关系思想;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马歇尔、凯恩斯学派的人口经济学理论与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学理论。 (三)现代宏微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及发展 西蒙·库兹涅茨、理查德·伊斯特林、西奥多·舒尔茨等提出的现代宏观人口经济学理论;哈维·莱本斯坦、加里·贝克尔等建立的人口经济学的微观经济模型;人口经济学理论新发展,如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人口爆炸论;人口压力论;资源耗竭说;增长极限论;经济适度人口学说等。 二、宏观人口经济学与人口迁移经济学 (一)人口增长率与世界人口增长轨迹 人口增长率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人口迁移的经济效益;典型的年龄结构模式;世界人口增长轨迹;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悲观主义观点和乐观主义观点;人口变化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口数量和质量变化引起的经济效应。 (三)人口分布与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现状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城市化进程的经济效应;城市化过程带来的教育和监管问题。 (三)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

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网上作业多选题

1: 商品的价格()。 1.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比 2.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3. 必须与商品的价值保持一致 4.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动成反 答案为:1 2 4 2: 在价值型式的发展中,一般价值形式是()。 1.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唯一的、同一的商品上 2.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3. 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答案为:1 4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 1.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 商品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3. 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5. 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 答案为:3 4 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 1. 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 2. 不在流通领域进行 3. 既在流通领域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 4. 以流通为媒介,在生产领域中实现价值增值 5.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答案为:3 5 5: 货币的起源是()。 1. 商品交换自发产生的 2.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3. 政府强制规定的 4.贵金属天然居有货币属性 答案为:1 2

6: 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1. 完整性 2.交错性 3.开放性 4.核心性 5.联系性 答案为:1 3 5 7: 生产价格()。 1. 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2.是平均利润与成本价格之和 3.是成本价格 4. 其社会总额与商品价值社会总额是相等的 5. 与商品价值在任何生产部门两者在数量上都是相等的答案为:1 2 3 5 8: 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 1.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社会主义劳动群众具体所有制 3.

法理学复习题- 吉林大学机考题库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法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 B ) A.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立法学和法解释学 2.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 C )。 A.社会调查方法 B.系统论方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3.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C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4.法典编纂是指( C )。 A.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 C.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织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是一种立法活动 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 5.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这种划分方法所依据的是( D )。 A.法的历史渊源 B.法族 C.法系 D.法的历史类型 6.部门法划分的主要标准是(C ) A.法律调整方法 B.法律数量 C.法律调整对象

D.法律原则 7.关于部门规章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部门规章的效力等同于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行政法规 C.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部门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规则构成要素的是哪一项?( D )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概念 9.下列所述的法律原则不属于公理性原则的是哪一选项?( C ) A.《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C.《婚姻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D.《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0.调整国家与普通个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是( C ) A.根本法 B.成文法 C.公法 D.一般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权利属于( B ) A.现实权利 B.一般权利 C.普通权利 D.集体权利 12.下列法律中,哪一个属于我国的行政法法律部门( C ) A.婚姻法 B.合同法 C.律师法 D.劳动法 13.下列法律中,哪一个不属于我国的民商法法律部门( C )

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备考资料(七)

吉大《政治经济学》(七) 如何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 在对垄断问题的研究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两者所研究的垄断的范围不同。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仅限于经济领域,将垄断视为市场类型的一种,孤立地研究单个厂商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后果。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不仅涵盖经济领域,而且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将垄断看作资本主义社会深厚的经济基础,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在垄断形成的原因上两者的认识存在差异。西方经济学认为产品差别是垄断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众多厂商之间的有差别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也使厂商具备了垄断该产品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自由竞争导致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再次,两者研究垄断的目的不同。西方经济学从市场理论出发,通过考察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来表明不同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出发,通过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表明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它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最后,两者的研究深度不同。正因为西方经济学把垄断看成是一种纯粹的经济现象,简单地把垄断归因于产品的差异性,将垄断研究的目的停留在对市场组织经济效率的检验上,使得其对垄断的研究仅限于垄断现象的表面,就现象论现象,没有什么深度,这与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属性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垄断看成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深厚的基础,用历史的方法探究了垄断形成的真正原因,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表明垄断的形成及其统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与西方经济学在垄断问题上的研究比较起来,显然要深刻得多。 当然,尽管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不尽深入,但它所得出的垄断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某些消极作用的观点,是值得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借鉴的。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也十分重视对这种作用的研究,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作用的研究是置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体系内的,是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科学技术为哪些人服务,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完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在不同的所有制前提下,答案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充当着资本家获取利润并使工人从属于资本的手段,是为资本家榨取更多剩余价值服务的,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和欺辱经济技术落后国家服务的。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是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完全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可见,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从而决定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而非相反。所以,当我们考察科技革命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影响时,不应该忽略了这一问题而留下所有制的真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排名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组织实践能力和写作创新精神,及较熟练的外语水平,能够在国家人口管理与政策研究部门、资源与环境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教学以及实际管理部门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008,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 *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C类考生:①报考地处三区招生单位的考生;或者②目 前在三区就业且定向或委托培养回原单位的考生。 一区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1省(市); 二区系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 重庆、四川、陕西等10省(市); 三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武汉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648966040.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南开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648966040.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中国人民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648966040.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复旦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648966040.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北京大学:https://www.doczj.com/doc/648966040.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 有该专业的部分院校分数一览(A+、A、B+、B各选部分代表院校)2008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人口、资源与环 境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人口、资源与 环境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笔记重点

人口经济学读书笔记 一、学科介绍 人口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诞生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80年代初中国才开始深入研究的一门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边缘学科,它主要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它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属于应用经济的畴。 (一研究对象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口经济过程中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人口经济关系。一方面考察经济对人口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研究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作用。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揭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性。 (二研究容 主要包括: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迁移、转变、投资、人口与资源环境等。主要研究人口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和统计分析。即通过调查收集大量人口经济资料,经过统计分组和综合,加以整理分析,从中找出人口经济运动的在联系。 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既对某一时点上的人口经济关系作横向解剖,又对一定时期的人口经济关系变化作纵向刻画,既可以考察时点上人口经济发展的水平、状况和特点,也可以考察人口经济变化的速度、方向和趋势。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前者是对人口经济关系的质的规定的分析,后者是确定人口经济现象的数量界限。前者可以揭示不同

生产方式下人口经济现象的性质和特点,后者可以揭示其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二者相辅相成,统一运用于人口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4、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前者从社会总体上研究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的相互作用,后者从个人或家庭角度出发研究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全面地揭示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在联系。 (四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是介于经济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人口经济学和人口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心理学、人口生态学一样,是人口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经济是制约人口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无一不受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制约,都是在经济的影响和支配下发展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人口现象,揭示人口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口经济学是人口科学体系的重要分支,在人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经济科学的组成部分。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速或延缓经济的发展,因此,人口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所学书本介绍 《人口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仲生著,全书共共14章,主要概述了人口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育率和死亡率的经济理论;说明该学科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以及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研究方法;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迁移、投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人口变动 的经济因素以及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中国人口经济和世界人口经济等人口经济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等综合方法。

《政治经济学》大一上学期-必考名词解释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个人决定,劳动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所生产的商品通过交换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在同样的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按照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吉林大学历年法理学真题(1998~2010)

一,简答: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怎么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论执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法理学 一.名词解释 .立法目的 .法律清理 .执法 .法律原则 .法律实效 二.简答 .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法律实现的含义 .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学 一.简答题 .从价值判断看,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何认定法律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守法的根据和理由是什么? 二.论述题 .法治是人类进步的自然选择 .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学 .从法的位阶角度,论法的效力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 .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观 .权利与义务的推定 .以我国加入为背景,论述中国的法律改革 法理学 .权利在社会运行中的界限 .近现代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 .法的作用机制 .德治,法治,法制的含义和相互联系 .论法律制裁的前提条件 .论中国法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一.名词解释 .法律移植 .立法 .法的目的价值 二.简答 .简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法律调整的局限性 .法律的强制性 .法律解释的一般原则 三.辨析 .宣告失踪是否是构成性规则 .人民政协的监督是否属于法制监督 .凡是物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自治条例,单行条列 四.论述 .科学技术对法律的作用 .结合十六大报告中加强法律监督,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人权的论述,谈谈其中蕴涵的法理思想 法理综合卷 一,简答: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怎么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论执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法理综合卷 一.名词解释 .立法目的 .法律清理 .执法 .法律原则 .法律实效 二.简答 .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法律实现的含义 .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价值的特征 法理综合卷

人口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与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或者P81 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与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与心理的付出与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 适度人口:p94 经济适度人口:p94 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就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与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就是说人口质量就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与。PQLI指数:p100 HDI指数:p101 ASHA指数:p102 “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 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与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P118 城市化:p125 过度城市化:p129 逆城市化:p131 自然资源:p171 耗竭性资源:p171 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与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p172本身没有自我循环生长的能力,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日渐消耗减少的自然资源。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p194 公地悲剧:p198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她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与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与空气,都就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就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

【奥鹏】[吉林大学]吉大20年4月《法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奥鹏】-[吉林大学]吉大20年4月《法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下列属于狭义的立法的是()。 A、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B、山东省人大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C、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D、全国人大常务会对《刑法》第384条第1款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作出的解释 正确答案:D 第2题,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是( ) A、两级立法体制 B、联邦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一元多层次立法体制 正确答案:D 第3题,下列哪个属于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C 第4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的溯及力为()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正确答案:D 第5题,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成为()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律 D、行政规章 正确答案:C 第6题,普通法系中的衡平法是一种()。

A、制定法 B、一般法章 C、普通法 D、判例法 正确答案:D 第7题,关于民主与法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民主是法制的物质和制度基础 B、民主必须法律化才能健康发展 C、司法独立与民主可能有一定冲突 D、健全法制是发扬民主的最终目标 正确答案:B 第8题,我国规定的证券法不包括() A、金融债券 B、政府债券 C、证券投资基金券 D、商业汇票 正确答案:D 第9题,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 ) A、人权是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结合 B、道德权利必须逐步转化为法律权利 C、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之间没有冲突 D、没有法律保障的人权是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A 第10题,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法律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的规定,其中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下列哪个比率() A、8% B、13% C、15% D、25% 正确答案:A 第11题,下列各项中,依法可以申请方法专利的是() A、食品真空保鲜的方法 B、一种菜肴的烹饪方法 C、高血压针灸疗法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期末相关题目总结资料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期末相关题目总结资料 1.数据包括DEA SFA 各有的利弊DEA三阶段 (SFA与DEA构造生产前沿的方法不同。SFA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生产函数和随机扰动项构造出随机生产前沿,而DEA 是根据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选出一个或几个决策单元作为技术有效点,进而构造出生产前沿。)SFA优点 考虑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它实质上将实际产出分为生产函数、随机因素和技术无效率三部分。 SFA缺点 SFA处理多产出则较为复杂,需要将多产出合并成一个综合产出或者利用距离函数解决。 DEA优点 与BCC CCR模型相比重新计算了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的效率,最终区分了原来都处于前沿面上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水平。 能直接处理多产出情况 不需要考虑生产前沿的具体形式,仅需要投入产出数据,模型容易做其他形式的扩展 DEA缺点 把实际产出小于前沿产出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技术效率原因,忽略了随机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它实质上将实际产出分为生产前沿和技术无效率两部分。 在分析影响效率因素上,SFA更为方便。 三阶段DEA 第一阶段,传统的DEA算出TE,PE和SE,投入产出的冗余量; 第二阶段,用SFA对影响DEA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考虑影响因素,对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修正,重新进行DEA分析 课堂笔记: 2.技术溢出效应的含义方法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通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溢出 逆向技术溢出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通过与东道国的技术领先者建立紧密的联系,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积极的外溢效应;利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及其相关产业的联系,实现知识获取,获得反向外溢。技术溢出方式实现。 3.EKC曲线和影响因素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 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

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网上作业单选题答案

1:资本垄断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 1.国际、国内竞争空前激烈 2.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 3.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 4.瓜分世界,形成殖民体系 2:社会总产品是()。 1.当年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2.当年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 3.当年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 4.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总和 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 1.货币资本的构成部分 2.生产资本的构成部分 3.商品资本的构成部分 4.借贷资本的构成部分 4: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生产的是()。 1.物质资料生产 2.社会生产 3.商品生产 4.产品生产

5: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性质决定于()。 1.生产技术水平 2.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3.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的性质 4.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无产阶级与此产阶级的矛盾 3.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7:研究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 1.考察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2.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 3.考察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效率 4.考察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8: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1.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 2.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3.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 4.调节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

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应该()。 1.按劳分配是唯一分配原则 2.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3.按资分配为唯一分配原则 4.以按劳分配为补充,其他分配方式为主体的原则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 1.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 2.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 3.工业、农业、商业的关系 4.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1.国民生产净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2.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 3.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1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1.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2.与待售商品总量成正比 3.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4.与物价水平成正比

吉林大学历年法理学真题(1998~2010)

一,简答: 1.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2.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4.怎么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1.论执法 2.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99法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立法目的 2.法律清理 3.执法 4.法律原则 5.法律实效 二.简答 1.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2.法律实现的含义 3.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1.法律规范的效力 2.法律价值的特征 2000法理学 一.简答题 1.从价值判断看,权利和义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2.如何认定法律规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守法的根据和理由是什么? 二.论述题 1.法治是人类进步的自然选择 2.法律价值的特征 2001法理学 1.从法的位阶角度,论法的效力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 3.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观 4.权利与义务的推定 5.以我国加入WTO为背景,论述中国的法律改革2002法理学 1.权利在社会运行中的界限 2.近现代法治国家形成的基本条件 3.法的作用机制 4.德治,法治,法制的含义和相互联系 5.论法律制裁的前提条件 6.论中国法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一.名词解释 1.法律移植 2.立法 3.法的目的价值 二.简答 1.简述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简述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3.法律调整的局限性 4.法律的强制性 5.法律解释的一般原则 三.辨析 1.宣告失踪是否是构成性规则 2.人民政协的监督是否属于法制监督 3.凡是物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自治条例,单行条列 四.论述 1.科学技术对法律的作用 2.结合十六大报告中加强法律监督,加强执法,加强保护人权的论述,谈谈其中蕴涵的法理思想 98 法理综合卷 一,简答: 1.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适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2.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3.如何理解法律实现的含义? 4.怎么认识法治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论述: 1.论执法 2.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的理论优势和特点。 99法理综合卷 一.名词解释 1.立法目的 2.法律清理 3.执法 4.法律原则 5.法律实效 二.简答 1.法律责任的本质属性 2.法律实现的含义 3.司法的功能 三.论述 1.法律规范的效力 2.法律价值的特征 2000法理综合卷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 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 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 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 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从资源角度审视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自然资源的物质变换,社会资源的物质变换,更多的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物质变换。因而没有资源的物质变换便谈不上发展,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 人口——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人类参与的自然资源进行的物质变换,是自然进化;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目的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上我们所说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会员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的解释,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代际关系上定义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多共识,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宗旨。发展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紧紧同人口变动,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口的生产活动和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世界银行计算各国财富的指标体系被分解为四种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 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拥有各类自然资本的价值。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各种人造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进行教育、医疗等形成的价值。生活资本: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价值。 2.看不见的脚:人们基于自利行为而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看不见的手在私人和 社会之间造成失衡,产生一只看不见的脚。 3.稳态经济:是人口和社会商品生产规模维持在恒定的水平。物资和能量流通率最小的经 济。四个特点:一是持横的人口数量,二是持横的人造资本数量,三是上述两个数量的持横水平要足以使人们过上较好的生活并可延续到未来,四是维系人口和资本数量所需的物质保持恒定。 4.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任务: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因、 条件、特点、规律和途径。 5.人类文明史的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有狩猎和采集社会向农业文明社会的转折(黄色文 明);第二次转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折(工业文明);第三次是从黑色的工业文明像着绿色的生态文明的转折。 6.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发展与普及并深入实践的过程:1980年在《世界自然保护战略》 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1)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产生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2)1982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后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成为一种具有逻辑内涵和完整内容的思想体系,也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3)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

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复习材料 一人口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P4 1.人口经济学是主要研究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活经济发张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以及 人口现象和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2.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相互独立性 3.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交叉性和不可分割性 4.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相对长期性 5.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广泛性 6.人口变量群与经济变量群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适应性 二积极抑制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的增加。马尔萨斯设想的两种行动方式,(一)与工资下降相联系的不断增加的“灾难与罪恶”(二)突发的死亡率危机使人口在一两年内大为减少。P18 预防性抑制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等手段预防人口增加,又称道德抑制。 三静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不考虑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变化,仅仅分析最高生活水平和边际产量相一致时的最佳人口规模(图和分析)P25 四动态经济适度人口,是指技术变革,经济结构变革,就业变动等条件下适度人口量所发生的变化(图和分析)P27 五人口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P35 1经济对人口的决定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规律 经济发展是人口变动的终极原因 人口增值条件和生存条件的决定因素 2 人口对经济的反作用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必然对经济起作用 人口对经济起阻碍或促进作用 人口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经济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六“人口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的理论P37 这一理论既是对国际社会人口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经济理论在历史条件下的概括和总结 1人口问题同发展问题密不可分 2人口问题根源于发展 3人口问题是对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4人口问题是通过发展的途径获得根本解决 这一理论部仅揭示了人口问题的本质,而且指明了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正确方向 七制度变迁P45 诺斯认为,制度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组合的边际调整”影响因素: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内生因素)人口增长(外生因素) 八人口转变影响消费制度变迁的机制P69 1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带来潜在人口红利 2人口转变对消费税的影响 3人口与可供消费的资源之对比关系变化引发消费制度演变 九投资与消费的关系P78 1从再生产角度看,它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投资带来的产出将为消费提供最终产品,由投资决定的产出水平和由结构制约着消费水平和结构。另一方面,消费是投资及生产的目的,投资形成的产出能否在市场上实现或出清,受制于由消费决定的市场需求的大小;而且消费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它还引发投资需求。 2 从分配角度看,它是积累和消费或储蓄和消费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