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

2 1. 认识5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背诵《古诗二首》。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借助插图,说出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4. 感受春天的美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找春天

2 开满鲜花的

小路

2 邓小平爷爷

植树

2 口语交际 1 能用恰当的语气与别人交流,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语文园地一 3 1. 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

2. 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

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

3. 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

系。

1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一是分类指导。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二是重点指导。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

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

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村居》

?课时目标

1.认识“莺、拂、堤、柳、醉”这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这3个字,积累由生字“堤、柳、拂”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读诗题,指导写字

1.导语: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在古代,无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两首古诗。

2.板书课题,指导写“诗”字。

(1)教师范写“诗”,边写边点拨: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寺”,“寺”的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2)学生描红,临写。

3.板书课题,指导写“村”字。

(1)教师范写“村”字,点拨: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寸”字中的点和木字旁的点要相互避让。

(2)学生描红,临写。

4.理解诗题。

(1)给“村”和“居”找朋友,分别为“乡村”“居住”,进而理解“村居”的意思。

(2)齐读诗题。

5.小结: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隐居乡村,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写进这首诗。大家想知道诗人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结合课题,相机指导写字。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对节奏

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读诗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这句含4个生字)。

①识记“拂”:a.用“拂”组词。b.指名学生做一做“拂面”的动作。

②识记“堤”:a.指名读,组词。b.引导: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像?c.比较“堤、题、提”。

③识记“柳”:a.指名读。b.引导扩词:你见过什么和柳相关的事物?(杨柳、垂柳、柳絮)你能说几个含“柳”的表示颜色的词吗?(柳黄、柳绿花红)

④识记“醉”:a.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b.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c.用“醉”组词。

(4)教师范读。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读对节奏。

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2)读出韵律。

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长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②指名读。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④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在读熟古诗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便于更好地理解诗句。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观察插图,圈画字词。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图中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点拨:河边草绿,杨柳轻拂,鸟儿啼飞,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这样的乡村春光多么令人陶醉啊!相机指导学生,在图中找到诗中所描述的事物,如,草、莺、堤、杨柳、春烟、纸鸢等。

2.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春天的“美景”。

①春天到了,小草怎么样啦?学生自由说,相机引出“长”,出示小草图片,并理解“草长”的意思。

②(出示黄莺高飞图)你们看,春天的黄莺在干什么呢?相机读出“莺飞”。

③那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

是的,春天,阳春二月,草长莺飞。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注意节奏。

④结合插图观察杨柳的位置,理解“拂堤”的意思。并指名读好“拂堤杨柳”,读出轻柔、温柔的感觉。

⑤(出示细雨蒙蒙中的杨柳图)春天,细雨蒙蒙,空气中常常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春烟”。在这样的景色中,诗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醉)齐读“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节奏,读出轻柔、陶醉的感觉。

⑥小结:阳春二月,草长莺飞,春烟弥漫,杨柳拂堤,我们陶醉于这么美的春景。那此时此刻,远处放学回来的儿童又会营造出怎样一幅景象呢?

(2)品读春天的“童乐”。

①(出示风筝图)结合图片,认识“纸鸢”。

②为什么会在春天放风筝呢?交流春天的季节特点,知道“东风”就是“春风”。

③关注“忙”字。

a.指导组词:急忙、繁忙。

b.在这句诗里,“忙”是指什么呢?

c.说明了小朋友非常喜欢放风筝。

④拓展: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呢?“放纸鸢”的具体情形如何?在这样的季节,你们还会干些什么呢?联系生活,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设计意图】先观察图片,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关键字词,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用学生的自由看、自由想、自由说代替教师一句一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板块四诵读古诗,指导写字

1.师生合作,对读古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师生合作。教师描述诗句中的春天,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示例:师: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欢快地飞着,唱着动听的歌谣。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师: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起舞,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醉了。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孩子们放学后急忙跑回家,趁着春风放风筝。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积累背诵,指导写字。

(1)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课件出示:

●草______莺______二月天,______堤______柳醉春______。

●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______。

●草长莺飞______ ,拂堤杨柳______ 。

●儿童散学______ ,忙趁东风______ 。

(2)配乐背诵古诗。

(3)指导写“童”字。

①教师范写“童”字,点拨: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处于竖中线上。

②学生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师生对读、补白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咏柳》

?课时目标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这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这5个字,积累“妆”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能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导读诗题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村居》。

(2)过渡:春天的杨柳随风舞动,不仅使清代诗人高鼎陶醉,而且让唐代诗人贺知章赞不绝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首古诗《咏柳》。

2.读诗题,识记“咏”字。

(1)猜猜:“咏”是什么意思?

(2)拓展: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理解诗题。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对节奏

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朗读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识记“妆”:

①指名读。它是一个三拼音节(zhuānɡ)的字。

②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如化妆、梳妆。

(4)朗读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识记“丝”“绦”:

①指名读,注意“丝”是平舌音。

②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朗读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识记“裁”:

①指名读,组词。

②引导观察“裁”和“载”的异同。

(6)朗读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识记“剪”:

①指名读,组词。

②引导发现字义与“刀”相关。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读对节奏。

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③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2)读出韵律。

①教师范读,示范停顿和重音。引导评价: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②指名读。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上句,学生读下句。

④男女生比赛读。

⑤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分句指导,强化重点。然后采取多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掌握。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过渡: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诗歌。

1.学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指导理解“碧玉”。

①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

②想想“碧玉”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

③明确: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的新叶。

(2)指导理解“丝绦”。

①课件出示“丝绦”图片,学生直观地看到“丝绦”就是衣裙上的长长的丝带。

②想想“丝绦”和柳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③明确:“绿丝绦”指的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学生说诗意,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如“一树”指满树。

2.学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教师提问:这么美的柳条,这么漂亮的叶子,是谁裁出来的呢?

(2)学生齐读——二月春风似剪刀。

(3)教师读诗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想象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

(4)一问一答合作读。

①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②分组合作读:一、三组读前半句,二、四组读后半句。

③男女合作读:男生(女生)读前半句,女生(男生)读后半句。

(5)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评议。教师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熟读诗歌,感悟诗情。

(1)朗读古诗,正确流利。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2)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①教师配乐范读。

明确节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②学生配乐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分开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碧玉”和“丝绦”,想象画面,后又抓住“春风似剪刀”的特点,使学生感悟春天的勃勃生机。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板块四诵读古诗,随文写字

1.读“碧玉妆成一树高”,指导写“碧、妆”字。

(1)指导“碧”字。

①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想一想:“碧”的上面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下面是一个什么字?

②编一首儿歌来让学生记住字形,如“王先生和白先生,背靠背坐在石头上赏风景”。

③指导书写:“王”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下方的“石”字要写得扁且宽,与上方的“珀”字相平衡。

(2)指导“妆”字。

①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观察,猜一猜: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②左边是床,右边是女子,表示女子起床后梳妆打扮。

③指导书写:左边为点、提、竖,右边的“女”字写在竖中线偏右处。

2.读“万条垂下绿丝绦”,指导写“绿、丝”字。

(1)引导观察“丝”和“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丝”的甲骨文,引导:这是“丝”的甲骨文,你有什么发现?(象形字)“丝”就是从蚕蛹中抽出的成缕成股的细线,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两束丝线。

(3)指导书写。

①“绿”:左边为绞丝旁,第二笔“”从第一笔的收笔处偏上方开始起笔;右边为“录”字。

②“丝”:四个“”平衡地分布在横中线和竖中线周围;下方的“一”字从左下格中间起笔,写至右下格中间。

3.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指导写“剪”字。

(1)读词语:裁剪、剪裁。

(2)做裁、剪的动作。

(3)引导发现:裁字有“戈”,剪字有“刀”,都与刀具有关。

(4)指导书写:“剪”的上部分“月”“刂”均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方“刀字底”的撇收笔与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写字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村居》和《咏柳》都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具体表现在:

1.“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统编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教学准备: 教师:“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首”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读一读,记一记”词语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首”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PPT出示有关字词: zònɡ——zhōnɡ niú—lín quán——jiǎo 粽子中国牛羊邻居全是腿脚 两头尖无声采莲树叶 出示任务: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 反馈指导:指名拼读或认读读,相机指导。齐拼读或认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获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二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 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清?高鼎的《村居》和唐?贺知章的《咏柳》。《村居》描述的是诗人居住乡村时看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因为春天的来临而感到喜悦的情感;《咏柳》则通过大胆地想象,运用了奇妙的比喻,描绘了春柳在春风吹拂中的葱翠袅娜姿态和勃勃生机,将无形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风中的绿柳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想象画面说话的兴趣。但是,《村居》的配画可能为突出“放纸鸢”,缺了“莺飞”,故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以有利于学生学习。 3 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4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学习心理过程才能达成,需要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联系生活经验表达的全过程。切实做好该目标的任务分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是确保目标达成的保障。 学情分析 1 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2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 二年级的学生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不宜提出具体形象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3 能正确认读“莺”等11个生字新词;读记“河堤”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诗”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正确认读“莺”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诗”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文档 2017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张幻灯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4-7 片)轻在1、学生根据老师学(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让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同学之间交流( 2 互相提问识记生“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亻”字。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 )指导生字的笔顺。(“依”、“层”为例指导。以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 2.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比读B. 男女生A.出示词语:教师领读 C.同桌互读。 依(依然)(依靠)楼(楼房)(高楼)层(上层)(楼层)尽(尽力)(尽头) 3.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张幻灯片))(演示第 8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 /流。入海白日及古熟悉诗/依山/尽,黄河 / 朗读节奏。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 相关链接(演示第 9张幻灯片) 4. 认识作者。《登字季凌,王之涣,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鹳雀楼》《凉州词》等。二、精读课文 1. 张幻灯片)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10 文档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解读题目。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登。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鹳雀楼。了解鹳雀楼。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 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品读诗句。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 )重点词语解释:

词点了解重语。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 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 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2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精读诗句。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太阳离山很近。)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4 远景。离山很近?太阳落山的时候。)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5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6(傍晚。 呢?傍晚太阳慢慢落下山时的景象。 )“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7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8( 文档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12古诗二首

12.古诗二首 一、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教师) 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学生)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 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四、学生小结 五、推荐阅读 xx——xx(一、二) xx——xx词 六、作业背诵默写 板书: 兵役的残酷 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不尽的悲哀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设计(2020年)

8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磅礴气 势所深深陶醉。《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 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 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壮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两首诗都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 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古诗,重 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在本课的 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 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瀑布的其他古诗。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瀑布有关的其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 到山西的永济市去玩一玩。(课件出示鹳雀楼)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哇,数一数,有几层?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在上面休息,所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古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诗句的内容,感悟诗句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关于春天的资料卡片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人简介 二、自学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在理解的字、词、句子旁边作批注,把不

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完成后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 2.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并相机解答学生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指导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再从课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完成课后习题。 过渡:小眼睛可真亮!可是孩子们,我们不仅能找、会说,还要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妙,把作者对春天那份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读与说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读书。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诗句,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写在旁边。 四、了解诗意,感受情感 1.自由读一读,写一写诗句的意思。 2.交流,引导、评价。 (1)指名将诗句意思串联起来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具体。 (2)引导学生尽量用优美的词语说说诗意,体会语言的美妙。 3.齐读全诗。 引导:大家读得太好了,不仅读出了热爱、赞美的情感,还有自己的感受在里面。如果我们能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那就是最棒的“读书郎”!听老师读两次,看哪一次读出了韵味,是怎么读的。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音节、讲多音字 (1)小朋友,你看!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谁还认识他们?快拼一拼! ( di fu ye chen yan yuan zui liu cun) ( 2)你们还认识这个字吗?“长”(chang),长空的长。今天我们再学习的这个字念“长”(zhang),长大的长。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 二、情境引入 看!(出示黑板上的画面)春姑娘来了,小草变绿了,柳 树发芽了,到处鸟语花香,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哦!这 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多美的春天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3课“古诗二首”,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三、初读课文 ( 1)请你打开语文书P6页,自己读一读。 ( 2)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比较熟悉的,由唐代诗人孟 浩然写的“春晓”(注音)。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好多同学在 上学之前就会背“春晓”这首诗了,谁会呀?那我们现在上 学了就要学习认字!你们真的会了吗?谁认识这几个字?

(雨处闻晓啼) ( 3)我们把这些字放回古诗再读一读,看你有没有进 步! ( 4)谁会读了? 四、学习《春晓》,理解与指导朗读 ( 1)请你仔细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 2)这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古诗,还自己演了一个动 画片呢!你们想看吗?那看完以后,可要告诉大家,你都看 到了什么?(放动画片) ( 3)讨论: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夜晚,睡觉可真香,不知不觉 就天亮了。(晓:早晨)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眠:睡觉。闻:听) 夜来风雨声,——昨夜的大风大雨。(昨天晚上) 花落知多少?——得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 4)诗意: 小结:在这个春天的夜晚,这个小朋友睡的可真香,不知 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见到处都是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想 起昨夜的风雨,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五、回读古诗《春晓》 ( 1)雨后的清晨多美呀!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在读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凤梅执教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八个。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体会朋友间的深情。感悟诗文意境美、韵律美。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是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是中所蕴涵的朋友深情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李白 1、板书“李白”。 师:李白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谈对李白的了解。 3、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二、导入《赠汪伦》 以课件展示王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之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1、理解题目。 2、课件出示诗配画欣赏。 3、自读诗,老师提醒学生把字音读正确。 4、指名读。

5、学生自学生字。 6、交流:你怎么记? 7、去掉拼音读诗。 8、配合课件读。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 1、学生自己理解。 2、师生交流。 师引导: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理解“忽闻”) 想象: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 六、拓展 教师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学生自由读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5.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毕”等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诵读古诗,理解古诗A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4.内化古诗,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 师: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哪里吗(西湖)?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醒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谈话创设与西湖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西湖之美,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阿时,在揭示课题环节进行朗读指导和作者简介,为后面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打好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竞”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毕”,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湖”,鼓励学生为“湖”字组词(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多媒体再次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全班齐读这两句。 (2)多媒体出示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莲”“穷“‘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全班齐读这两句。 (3)全班齐读古诗。 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5. 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最新版】

统编版语文一下《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白居易的《池上》和宋?杨万里的《小池》。《池上》叙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小池》则描绘夏日的一处由泉眼、流水、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学生诵读理解。 2.课文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一道开”表现得不够,而且没有“开”;《小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水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而显得“小池”不小。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示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文前,学生已经通过课文和语文园地,学习了10首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音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甚至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夏日美景。 3.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首”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泉水”等8个词语,正确读写“首”等7个字。 教学难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古诗。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荷花格外

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8.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统编版语文二上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起点分析: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核心学习任务】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学习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时重难点】 课时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课时难点: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12《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设计

12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说一说你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多么想吟诗一首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4.识记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5.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6.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 设计意图:通过夏天图片的导入,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踪、迹、浮、萍”。 采:(出示字理图)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踪: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的意思。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的意思。 5.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正确划分节奏吗? (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正确书写八个生字。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从中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景色的美 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景色。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 )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自我介绍:姓杨,杨柳的杨,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 柳树。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咏柳) 全班齐读课题。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出示图片)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 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 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 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 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一 作者:青岛市人民路第一小学王秋 教学内容: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

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