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doc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doc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doc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doc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

(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

□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刘剑文,2004)

□ 1.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2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3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4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5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6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

□7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

□宪法上的税收概念

1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

2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

3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

二税法概念和特征

□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o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

□(1)结构的固定性。1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3)技术性。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4)经济

性。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

二)税法的作用

□(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税收征纳关系(实体、程序)

□(3)税法是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4)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国家间税收利益分配关系,涉外税法

□(5)税法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税法的本质

□税法本质

国家征税之法

纳税人权利保障之法

四税法的地位

□税法的地位是明确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税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何。

□1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综合性

□2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五税法体系

□指一个国家不同的税收法律规范有机联系而构成的统一整体。

六税法的渊源和效力

□税法的效力,也即税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税收国家”理论

一税收国家理论的由来

□财政宪法角度的国家行为:财政国家(政治国家的另一面是财政国家)

□财政国家划分:

□(1)财政支出角度:自由国家,福利国家

□(2)财政收入角度:税收国家、资产收益国家、规费国家、公债国家

“税收国家”是熊彼特于1918年在《税收国家的危机》提出的概念。税收自古便有,但有税收的国家不一定是税收国家。熊彼特区分了两类国家:'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前者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來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后者的特征是中央政府及下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用税收的方式来汲取财力。

二“税收国家”认定标准

口德国伊森?(Issensee)税收国家构成要件

□1税收的缴纳以金钱给付为原则

□2金钱给付必须定期支付

□3税收为满足支出需求的主体

□4税收是现代国家主权的体现(强制性)

□5税收义务与纳税义务人的对待给付无关

□6以财政收入为目的,非营利为目的

□7税收国家以国家、社会二元化为前提

□8国家不从事(有限)经济活动

□9税收一定程度上偏离财政目的和自由放任

□10税收国家遵循课税平等原则和税源保持原则

三“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来源

课税权力来源于人民

□税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源于民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受制于民

□税权源于民授、用于服务于民、受制于民

课税权力来源于人民理论之现实意义

税收国家课税权来源于人民是实在和具体的

□1课税权不能背离其宗旨——人民有畅通渠道参与权力运作,税收立法

□2课税权力的相互制约——税收立法、执法、司法

□3税收符合人民的公共需要(分权)——中央和地方税权配置

□4违宪审查(税收背离宗旨的最后一道防线)

四“税收国家”的中国适用

□现实与税收国家的契合

□1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宪法15条);

□2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

□3国家和国有企业间利益分配日趋规范;所有者身份和权力者身份分离

□4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地位日益重要;

□5税收发展规律受到重视

□公平、效率、法治(税收法定主义,实体、程序)

税收国家理论对中国的意义

□ 1 ?税收国家要求国家社会二元化

□ 2 ?税收国家要求实现纳税人平等牺牲

□ 3 ?税收国家要求财政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

□ 4 ?税收国家要求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

□5?税收国家要求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税收国家的距离

□税收基本事项如税收法定写入宪法,税制不完善不合理,税收民生福利理念和课税平等原则未充分体现,纳税人主人地位没能真正确立,纳税人权利没有充分保障等。五“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横向配置

1税收立法权

□税收立法权重要性

□税收法定主义科学性;

□税收授权立法

税收法定主义的阻力与优化

□1树立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权威

□2改革立法机关的组成方式和运作模式

□3坚持税收法定主义、限制授权立法

□4改进立法程序

2税收征收权

3税收司法权

□税收司法代表着权利的保护和救济;

□税务法院问题

4税收违宪审查权

□违宪审查目的、对象、模式(普通法院、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

□我国为议会审查模式六“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纵向配置

□内容:税收立法权、税收收益权、税收征收权

1课税权力纵向配置的必要性

□财政分权:公共品层次性、偏好识别和信息;

□宪法上:人自我负责、自由发展,自由空间的扩展;

2课税权力纵向配置

(1)税收立法权

□重要性。地方立法权的限制对经济社会影响程度;2税基的移动性;3课税对象跨区域性;4相同种类税目,上级优先;5货物流通障碍禁止;

□关于地方乱收费,恶性税收竞争,过头税问题

(2)税收收益权

□税收收益权与税收收益

□税收收益权划分的法律形式

(3)税收征收权

第三章: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概述

□税收法律关系指由税法所调整而形成的,在税收活动中各种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范围

(一)按税法调整社会关系内容分

(二)按法律规范的功能分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1权力关系说

奥托?梅耶:税收法律关系是以“查定处分〃为中心所构成的权力服从关系。

2债务关系说

阿尔伯特?亨泽尔:将税收法律关系定性为国家对纳税人请求履行税收债务的关系,国家和纳税人之间是法律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为公法上的债务关系。3二元关系说金宏子:权力关系说是从税收征收程序来论述,债务关系说主要是纳税人对国家的债务来论述问题。(事实层面)一一(法理念)

4分层关系说

刘剑文和熊伟:在抽象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整体界定为公法上的债务关系;在具体层面,分别界定为债务关系和权力关系。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平等性是税收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

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一一税收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平等性,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一一税收征纳法律关系的平等。

□1从税收的经济本质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税收本质:公需说、保险说、义务说、利益说或交换说一一税收价格论□2从法治理论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私权利和公权利;

□3从税收、税法的发展史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

税收、税法的发展史是税收法律关系由不平等到平等发展演变的历史。

□4认识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的意义

征税机关和纳税人非平等关系及其危害

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的实践价值

纳税人行为;征税机关行为;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社会建设

四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海关

2纳税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征纳关系)

□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1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纳税人的权利

(1)税收优惠权;(2)退税请求权;(3)陈述申辩权;(4)税收知情权;(5)税收保密权;

(6)控告检举权;(7)要求回避权;(8)延期申报权;(9)延期纳税权;(10)索取完税

凭证权;(11)拒绝税务检查权;(12)税务代理权;(13)税收救济权;纳税人的义务(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2)账簿、凭证和发票方面的义务;(3)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义务;(4)依法纳税的义务;(5)主动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

2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

税务机关的权力

(1)税务管理权(登记、账簿凭证、申报审核等);

(2)税款征收权(税款审核、减免税、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等);(3)税务检查权;

(4)税务违法处罚权;

税务机关的义务

(1)依法征税的义务;(2)提供服务的义务;(3)回避的义务;(4)保守秘密的义务;

(5)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

五税收法律关系的运行

指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过程。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

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在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

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使得已经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发生变化。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

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使得已有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四章:税收法定原则

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指导一国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环节的基础性法律理念。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形式上,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法律渊源是“法律”,即税法应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通过。

实质上,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内容应该是基于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即税法的制定者应该具有自觉的纳税者意识的权力机关的代表,税法的具体内容应该充分维护纳税人权利,合理界定国库利益与纳税人的财产权利,并对税务机关的课税权作出明确的界定,防范税务机关滥用行政权力。

□税收法定主义内容:

□税收要件法定原则,要求纳税主体、课税对象、归属关系、课税标准、纳税程序等,应尽可能在法律中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税务合法性原则,要求税务机关严格依法征税。

税收法定主义学说的发展

三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理念

□1税收法定原则追求的基础理念是保障社会公众享受基本的财产权;

□2税收法定原则是界定、规范国家与税务机关税款征收代理关系的法律理念;

□3税收法定原则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税权的法律理念;

四税收法定主义与中国实践

(一)税收法定主义的法律依据

《税收征收管理法》

《立法法》依据

《宪法》依据

(二)税法法定主义的观念限制

(三)税收法定主义与授权立法

□税收法定主义不排斥授权立法——1税收的专业性、技术性2各国立法实践

□税收授权立法的要求

1在法律详细规定的授权立法目的、范围、监督程序的约束下进行;

2税收立法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和国库利益的矛盾,对此应持审慎态度。

(四)税收法定主义的制度偏差

□1税收立法方面2税收减免方面3税法解释方面

第五章: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一、税收公平原则概述

一般而言,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费在纳税人之间公平的分配,享受公共服务多的纳税人多纳税,享受公共服务少的人少纳税;纳税能力强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人少纳税。

□受益(利益)原则

□量能课税(能力)原则

税收横向公平

□具有相同课税要素的纳税人无差别地负担相同的税金——个税、企业所得税税收纵向公平

(一)能力说

□1客观说:收入、财产、消费

□2主观说:牺牲,绝对、比例、边际

(二)受益说

□一般受益税,特定受益税,美国汽油税和汽车税,社会保障税;燃油税(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

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原则概述

税收效率原则,指要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运行机制,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使得税制对市场经济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造成的福利损失最小化,并且在税收征收环节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

二、税收经济效率

(一)资源配置——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不同纳税人

(二)经济运行机制——微观经济(纳税人的选择和决策);宏观经济;税收中性。窗户税三、税收行政效率

税收征管成本——税收成本率,人均征税额,税收征收率,税收征管效率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的路径

第六章:税收规避与实质课税原则

第一节、税收规避一般理论

一税收规避内涵

加拿大Carter委员会:避税是利用事先的安排或法律漏洞,通过合法的手段减少税收义务。

?小结:1税收规避首先来源于私法赋予人们的选择空间;2利用税法漏洞;

3违反税收立法的意图;4事先安排和筹划5减轻税收

避税的法律属性

?避税行为的不违法性

?避税行为的不合法性

1避税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

2避税有悖于税法宗旨;

3避税违背诚信纳税义务;

?脱法行为(葛克昌)

?避税是骗税

几个相关概念:节税、偷税、逃税、抗税、骗税

节税:以合法方式减少其纳税义务的行为,主要是指纳税人有意识的选择税法鼓励和优惠政策,来减轻税负的合法行为,节税符合国家立法意图。

?节税和避税:

?相同:1行为意图产生时间;2行为结果;3法律形式;

?区别:1税收公平原则的背离;2税法宗旨和设税目标;3诚信纳税义务的违背; 偷税:是在纳税人的实际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且确定的情况下,釆取不正当或不合法的手段逃脱其实际纳税义务,其手段往往是不公开的,具有欺诈性与隐蔽性。

抗税:指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逃税: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

二避税产生原因分析

?(一)纳税人因素——利益驱动、利润压力

?(二)专业税务咨询因素——税务咨询业务模式和管理方式

?(三)税法因素——税法漏洞的存在和税法解释滞后、税法复杂化、各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差异

三避税的危害

?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削弱了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

?损害社会公平

?避税引起了社会经济福利损失

第二节、实质课税原则与税收规避

一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

实质课税原则即指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观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注意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要素,以求公平、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课税(张守文,2001 )o

实质主义强调,在适用税法时,必须认定课税要件事实,如果课税要件事实的“外观与实体〃或“形式与实质"不一致,则不能依照外观或形式,而只能依照其实体或实质加以判断。

(1)当依据外观或形式,并不符合课税要件的事实存在时,若实体或实质符合课税要件,则必须认为课税要件满足;

(2)若外观或形式符合课税要件,但其实体或实质却并无该项事实存在,则必须认定课税要件未能满足。

法律实质主义和经济实质主义

?按照经济实质对应的法律形式课税,只要存在经济实质,不管其法律形式或外观如何,都必须同等课税。

二实质课税原则的由來及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

1量能课税原则

2税负公平原则

三实质课税原则与税收法定主义

实质课税原则是具体实现税负公平的载体。

税收法定主义优先于实质课税主义而适用。

第三节、实质课税原则在反避税中的运用

(一)一般条款模式

?指在税法中作出总体规定,适用于规制各类税收逃避行为的条款。

(二)个别条款模式

?指在某些相关税法中规定、旨在解决个别税收逃避问题的条款。如日本、美国、英国、台湾地区。

二实质课税原则:我国立法实践

?(一)我国长期的个别条款规制

1拟制性规定

2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3协力义务与容忍义务的规定

?协力义务:即纳税人负有延伸提供诸如账簿的建立、发票的开具、法定凭证的保管、纳税申报等税收情报的义务。

?为有效防止避税,纳税人对税务机关行使公权不得反抗,从而产生容忍义务,如接受税收检查,接受财产扣押义务,接受现场检查、搜查等义务。

三我国反避税立法模式之完善

问题:1个别条款、覆盖面窄;如资本弱化、避税港、受控外国公司等。

2滞后性;3税法复杂化

一般性规制条款和个别规制条款相结合

?各国一般性条款的特点:1强调纳税人不能滥用避税交易;2纳税人交易必须符合税法目标和精神;3纳税人的交易必须具有非税收的主要动机。

?第七章: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一一税收诚实信用原则

信赖利益保护产生原因

□通常情况下,信赖利益并无太多的存在空间。

□税法的复杂化,使税务机关较纳税人有信息优势,纳税人信赖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相信其解释法律和执行法律是正确的、合情合理的。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信赖关系的社会收益

?如果纳税人基于合理理由而对税务机关的言行产生信赖,并且据此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在案件处理上,会产生合法性与妥当性的冲突。

?1严格按照税收法定主义

?2维护妥当性而牺牲合法性,坚持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

?一旦信赖关系建立,不能轻易破坏,即便这种信赖在某些细节上与合法性产生冲突, 也不能以合法性为由一概否定。

?纳税人信赖的对象

?税务机关错误言行;

?税务机关对税法的不同理解;

?经过一定时期不行使的权利失效(期限规定、无规定)

?法律不溯及既往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信赖

?由于税法的复杂化,税务机关的专业性,纳税人信赖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相信其解释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正确,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二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理论依据

?(一)诚实信用原则

?1民法:信赖利益赔偿原则

?2刑法:“信赖原则”——交通:过失犯理论一一信赖原则

?3行政法:信赖保护原则

(二)法的安定性

?法律安定性:法律本身安定性、法律达成的法律关系与法律状态的安定性。

?税法安定性体现在正常的立法和执法中,纳税人信赖的法的安定性被破坏,导致纳税人利益受损,并且明显不合理,税法必须提供补救。

(三)基本权利说

?1宪法上公民财产权2宪法上自由权

(四)法治国家说

三纳税人信赖利益的衡量标准(重点)——信赖利益保护的条件(5个)

(一)存在纳税人可信赖的客体

?行政机关的作为、不作为、现存的法律状态

?作为,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承诺减免税或不课税

?不作为,如税务机关对某项实体权或程序权长期不行使

?客体:具体的税务行政行为,抽象的税务行政行为;税务行政处分、法令、规则、承诺、惯例及事实状态等。

信赖“?合法行为[保护亍依法行政

对象0^与法不符保护信赖利益保护

(二)该对象足以引起纳税人的信赖

对象达到足以引起纳税人信赖的程度

1具体行政行为

? 公开表示

?任何能成为税务机关意思表示的行为,都应是足以引起纳税人信赖的对象。

2抽象行政行为

?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机关通过行政规章、命令、批复等对税法的解释。

(三)纳税人基于信赖而从事一定的行为

纳税人必须基于信赖从事一定的行为,并由此形成一种利益,才有必要就其不同的利益状况进行妥善衡量。

(四)信赖的破坏将给纳税人带来损失

?信赖破坏是否存在损失

?损失还是用以衡量赔偿的一个因素

?若信赖的对象是现存法律状况,损失产生依赖于法律内容。

(五)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值得法律保护

值得保护的信赖必须是正当的信赖。

“正当〃指当事人对国家的行为或法律状态深信不疑,且主观上对信赖基础的成立善意无过错。四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意义

?(一)受损的信赖利益获得救济的必然要求

?(二)平衡公共利益与纳税人利益的必然要求

?(三)增强税务机关信用的必然要求

五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具体类型(重点)

?(一)具体法律关系中的信赖利益保护

?1尊重行政先例

?税收法定VS有利于纳税人的行政先例

?破除该先例的限制:破除先例不溯及既往;应该有缓冲期

?2信守对纳税人的承诺

?一般情况下,税收法定;

?例外情况下,税务机关承诺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个事实关系加以判断:承诺合法;不合法?3限制行政决定的撤销或废止

?税务行政决定的撤销与废止;视行政行为是设定负担或授予利益,斟酌其中的信赖利益;

信赖〉公共(=> ?减免税不课税=信赖要件^公共利益与信赖利益权衡/

?心信赖v公共=> 限制撤销废止

撤销废止补偿

?4权力长期不行使即可失效

(二)抽象法律关系中的信赖利益保护

?税法溯及既往:有利的变更、不利的变更

真正的溯及生效是指税法对已经过去的事实关系予以把握和处理的情形

不真正的溯及生效是法律对于现存的、尚未终结的事实关系以及法律关系,溯及至其起始点生效,并因此使其原先的法律地位丧失价值。

?纳税人只是受现实税法免于溯及生效的变更的保护,至于其信赖现行税法继续有效存在则不受保护。

六我国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制度评析

■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核心:

■1限制税务行政主体变动税务行政行为,减少对纳税人信赖利益的侵害;

■2针对已造成的信赖利益侵害予以补偿。

七我国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

□(一)完善税收立法

□1规范授权立法;2完善纳税人权利的规定;3加强税收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规范税收执法

□1保护纳税人信赖利益:行政行为撤销或废止、政策政策的制定、处置及纠正

□2优化纳税服务

□3扶持和规范税务中介机构的发展

□(三)注重保护程序

□(四)确立补偿标准

税法复杂原因

?1税法范围的广泛性

?2税法规则的技术性;会计、民商法

?3授权立法的普遍性;税法可预测性降低

?4税法解释的多变性

?5地方间的税收竞争;

第八章:税收立法

第一节税收立法概论

□(一)税收立法含义

□立法:制定法律的过程;制定法律的结果

“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包括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既包括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也包括被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制定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国家机关包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政权机关等。

(二)税收立法权(重点)

□指特定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税法的权力。

1税收立法权是综合性权力

□(1)从税收立法权的级别、层次看。中央、地方

□(2)从税收立法权的类别看。立法机关、政府

□(3)从税收立法权内容看。制定、修改、废止;程序上

2税收立法权的归属

□实质上的立法权的归属:君主主权论、人民主权论

□形式上立法权归属

我国立法权归属

□授权立法(行政机关行使税收立法权)与人民主权

(三)税收立法主体

指在税收立法活动中具有一定职权、职责的立法活动参与者,以及虽然不具有这样的职权、职责却能对税收立法起实质性作用或能对税收立法产生重要影响的实体。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立法权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国家主席

3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

国务院立法参与的立法活动

□1有权提出税收法律议案;

□2根据税收法律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实施办法;

□3通过授权立法,直接对重要税收事项作出规定。

国务院税收立法权的限制

国务院各职能部门有规章制定权

4地方政权机关

第二节税收立法权的配置(重点)

□税收立法权配置:税收立法体制的核心内容

(一)税收立法的横向分配

□税收立法的法律保留原则:特定领域的国家事务应保留由立法者以法律规定,行政对事务的处理只能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尤其对于税收要素等直接对人们财产权利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更应该专由立法机关已法律规定。

横向分配[^=>授权立法

□委托或授权立法的必要性

授权立法与税收法定主义

□授权立法的界限

总结:1税收立法横向分配坚持税收法定主义;

2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参与到税收立法;

3税收授权立法受到明确的限制;

我国税收立法的横向分配

□1全国人大与常委会之间的税收立法权限划分

□2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之间的税收立法权限划分

从立法实践看:

1人大在税收立法税收立法中处于弱势地位;

2几乎所有的税收基本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二)税收立法的纵向分配

□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含义

划分模式:集权型、分权型

我国税收立法权的纵向分配

“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要集中在中央,以保证中央政令统一,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企业平等竞争。”

□我国税收立法权纵向划分评析

□1税收竞争下地方越权减免税

□2地方支出压力下大量税收性质的收费

□3税款征收和税款的使用分离

(三)我国税收立法权完善

1横向分配

□(1)立法机关成为税收立法的主体

□(2)授权立法:目的、立法范围、授权限制说明等;监督制约

2纵向分配

□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

□对地方立法权同时有限制和约束;

□中央和地方税收立法权配置

第三节税收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指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立法活动中所须遵循的有关提案、审议、表决、通过法案和公布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我国的税收立法程序

1税收法律的立法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与法律草案

□(2)法律案的审

议:

条件:言论自由权(言论免责权);了解权(报告、质询、调查委员会)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的公布

2税收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

□(1)立项;立法工作计划

□(2)起草;一个或几个部门、法制办

□(3)审查;法制办,“广泛征求其他单位和个人意见”

□(4)决定和公布

我国税收立法程序的改进

□1重视税收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

□2在税收立法中加强专家的作用

□3加强税收立法公开制度

□4完善税收立法听证制度

第九章:税法解释

第一节税法解释概论

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是由一定主体对法律文本意思的理解和说明。

□法律解释包含三方面内容:

□1指确定法律规范的内容,探求立法意图,说明法律规范含义的行为和活动过程。理解解释对象一一运用法律解释技术阐明。

□2指一个国家在法律解释主体、权限、程序、方式、效力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3指研究上述两方面的学问或科学,即法律解释理论。

税法鯉餐是由一定主体对税收法律文本的意思所进行的理解和说明。

税法解释:有权解释、学理解释

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学理解释:文理解释、理论解释法定解释,也称有权解释,是由国家有权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对税法作岀的解释。具体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学理解释,指依法学理论对税法作出的解释。具体分为文理解释和理论解释。

□文理解释是就税法文字的含义,依照文法作出的解释;

理论解释是就法律的全体和各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解释,进一步可分为扩张

解释、限缩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等。

(二)税法解释的特征

?1解释主体的法定性

?2解释对象的固定性

?3解释目标的决定性

(三)税法解释的意义

法律解释的过程就是一个在成文法的基础上重新构造意义的过程。

第三节税法解释的原则

文义解释原则、立法目的原则、合法合理原则、经济实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第四节税法解释的方法

文义解释法、系统解释法、目的解释法、历史解释法、合宪解释法

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整理

个人所得税 纳税义务人 一、纳税人的一般规定 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我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居民与非居民纳税人 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 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2. 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3. 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4. 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5. 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征税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注意的问题: 1. 不予征税项目: (1)独生子女补贴。 (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3)托儿补助费。 (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2. 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其它项目 (1)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 (2)岀租汽车经营单位对岀租车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或承租方式运营,岀租车驾驶员从事客货营运取得的收入; (3)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退休人员再任职、企业(职业)年金、股票期权的行权等。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1. 范围: (1)依法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户;如:个人从事彩票代销、个体岀租车运营等 (2)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的个人; (3)个体工商户以业主为纳税人。 2.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此税目。 3.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岀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岀,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精品文档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整理精品完整版

第一章税法总论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知识点:税法及其特征一、 税收与现代国家治理 1.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了解) 3.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税法及特征 1.含义: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 法内容主要包括:各税种的法律法规以及为了保证这些税法得以实施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 2.特征:义务性法规;综合性法规 “义务性”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强制性决定的; “综合性”是由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税 法与税收关系: 税收的本质特征具体体现为税收制度,而税法则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二 者关系概括为: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 第二节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知识点: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税法的地位 1.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部门法,它是调整国家与各个经济单位及公民个人分配关系的基本法律规范。 2.性质上属于公法。 3.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宪法》第五十六条、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区别: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税法带有明显的国家意志和强制,调整方法主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联系: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同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联系: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 区别: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无偿单方面转移,一般行政法不具备;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而税法是义务性法规。 第三节税收法定原则 知识点:税法原则 一、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这一最根本的税法原则。

全国税法知识竞赛

全国税法知识竞赛”主要面向全社会,重点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高等院 校的大学生。大赛围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第 26 个税收宣传月主题“深化税收改革,助力企业发展”,本着“为国家税收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开展税法知识竞赛。 税收法规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税务所可以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 )( 错误《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 第六条第二款“县以下税务机关及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和临时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 2、税收规范性文件可以使用“办法”、“规定”、“规程”、“规则”或“实施细则”、等名称。 ( )( 错误《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第七条“税收规范性文件可以使用“办法”、“规定”、“规程”、“规则”等名称,但不得称“条例”、“实施细则”、“通知”或“批复”) 3、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 日后施行。( )(正确《税收规范 30 日后施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 行。“) 4、未经法规部门审核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办公厅 ( 室) 不予核稿,局领导不予签发。 ( ) ( 正确《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未经法规部门审核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办公厅 ( 室) 不予核稿,局领导不予签发。”) 5、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 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7 日内作出处理。 ( )解释:正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 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个人所得税知识普及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 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2011年6月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11年9月1日开始个税免征额调至3500元。 计算方法 个人纳税等级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 应纳税所得额=扣除三险二金后月收入- 扣除标准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说明: 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伍佰元后的余额。 法定对象 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征税内容 个人缴税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10项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象、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中外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个人取得遗作稿酬,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的存款利息(国家宣布2008年10月8日次日开始取消利息税)、货款利息和购买各种债券的利息。股息,也称股利,是指股票持有人根据股份制公司章程规定,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投资利益。红利,也称公司(企业)分红,是指股份公司或企业根据应分配的利润按股份分配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股份制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个人支付股息、红利即派发红股,应以派发的股票面额为收入额计税。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 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

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个人所得税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知识点精华总结 企业所得税和外资所得税大家觉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没错, 外资的更优惠, 税率更低, 且存在很多地域性和行业性优惠,并且比较的多。 那么这两个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在哪里呢?这里先不回答, 我 将在我的总结里慢慢渗透, 希望大家能以比较的思想来学习这三章所得税。 最重要的是要把企业所得税那一章一定学好, 我再强调一次, 希望大家能够稳扎稳打, 不要心急。毕竟, 所得税和流转税一样, 在共同点上学习不同点是最能应付考试的, 也是最能让自己理解的更透彻的, 更是最能让自己不断找到税法学习感觉的极佳方法。我们认为,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用“比较” 的思想去学 习,不断寻到区别所在,慢慢的,也就进入状态了。 1、非居民性工资薪金来源地的问题。这里是个重点内容。首先要注意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不适用183天的这个规定,严格按照90天来考虑,注意是个隐藏考点。 1在境内居住未超过90天或 183天(税收协定国家或地区适用此天数,以下同的,仅对 在境内工作取得的境内企业承担的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即境内工作取得的境外企业支付部分是免税的。注意这个免税的理解, 因为其他非工资薪金所得要对在境内工作时取得所有收入征税的。 2在境内居住超过90天或 183天,但未超过一年(即仍为非居民,或者说成无住所,一个意思的, 对在境内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这里包括境内境外企业支付都要纳税;境 外工作时取得的工资不纳税。 3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注意已经成为居民性纳税人了未超过 5年的,境内取得的工资不 用说,应该纳税,临时离境取得的境内企业支付的部分纳税,境外企业支付的部分“

税法基础知识

第1章税法概论 税收的分类: (1)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 (2)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 (3)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4)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可转嫁)。 (5)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划分:价内税、价外税 (6)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 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资源所得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 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税(未开征) 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 税法的构成要素: (1)纳税义务人:自然人、法人 (2)征税对象: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 从量税:资源税、车船税、消费税 复合税:烟、酒 (3)税目 (4)税率 比例税率:1)单一比例税率:增值税 2)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消费税、关税;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 3)幅度比例税率:营业税中的娱乐业税率 累进税率:1)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 2)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5)减免税:1)税基式减免 2)税率式减免 3)税额式减免 (6)纳税环节:1)一次课征制 2)两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 (7)纳税期限 (8)纳税地点 (9)罚则 (10)附则 税法的分类: (1)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类:1)税收基本法 2)税收普通法 (2)按税收的职能作用分类:1)税收实体法 2)税收程序法 (3)按税收的征税对象分类:1)流转税税法 2)所得税税法 3)财产、行为税税法 4)资源税税法 (4)按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税 2)地方税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第4章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在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价外税)

2015初级职称知识点《经济法基础》: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2015初级职称知识点《经济法基础》: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一、应税项目,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包括以下11项: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二、税率,个人所得税按所得性质的不同,适用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注:本表所列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3)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税法规定减征规定,可按应纳税额减征30%.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如下: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三、免税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储蓄存款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以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准免税的所得。 四、减税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五、征管方式 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管方式,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2019年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你会喜欢! 税法重点知识点总结 税法的概念 税法一词在英文中为TaxationLaw,《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有关确定哪些收入、支付或者交易应当纳税,以及按什么税率纳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收是国家或者政府为了实现公共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强制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方式。税法即是国家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法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理论界对税法的概念有所争议,有的学者将税法定义为“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税收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税收法律、法令、条例、税则、制度等”;有的学者则认为税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所形成的税收的法令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税法原则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 (一)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税收要件法定主义是指有关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等税收要件必须以法律形式做出规定,且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必须尽量明确。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2.税法公平原则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税务行政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税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注意以下政策: 1.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2.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3.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①夫妻关系;②直系血亲关系;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④近姻亲关系;⑤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益关系。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提示】保密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过此知识点)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1)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立法角度 ①国家对其开征的任何税种都必须由法律对其进行专门确定才能实施; ②国家对任何税种征税要素的变动都应当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 ③征税的各个要素不仅应当由法律作出专门的规定,这种规定还应当尽量明确。

公司设立必备税法知识点

公司设立必备税法知识点 组织形式/区域选择(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所得税(财税[2000]91 号):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后,从2001 年1 月1日起,统一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法规执行。 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财税〔2015〕41 号): 一、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属于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同时发生。对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的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依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减除该资产原值及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应于非货币性资产转让、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的实现。 三、个人应在发生上述应税行为的次月15 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可合理确定分期缴纳计划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自发生上述应税行为之日起不超过5 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交易过程中取得现金补价的,现金部分应优先用于缴税;现金不足以缴纳的部分,可分期缴纳。 个人在分期缴税期间转让其持有的上述全部或部分股权,并取得现金收入的,该现金收入应优先用于缴纳尚未缴清的税款。 五、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是指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以及其他形式的非货币性资产。 本通知所称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包括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设立新的企业,以及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参与企业增资扩股、定向增发股票、股权置换、重组改制等投资行为。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财税〔2014〕116 号):

大学《税法》知识点总结

税法 项目一税法基本原理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依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特征:强制性(直接依据是政治权利)、无偿性(特征核心)、固定性(制度为保障,规定征税对象、征税标准、课征方法) 税法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税法分类:(一)按征税对象分:商品劳务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目的税(二)按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中央税(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地方税(车船税,房产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三)按计税标准分:从价税、从量税 (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消费税)、价外税(增值税,关税,车辆购置税)(五)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直接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税法按职能作用分类:实体法、程序法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双方当事人(征税主体:国家税务机关、纳税主体) 纳税义务人=纳税主体=纳税人: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分自然人和法人

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直接税中纳税人=负税人,间接税中两者不相等。 代扣代缴义务人: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个人代扣代缴。资源所得税在收购环节代扣代缴。 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并不直接持有纳税人的收入。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客体,税法中规定征税的目的物。 计税依据=税基:税法中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应征税款的依据或标准。表现形态上分两种:价值形态(征税对象=计税依据,所得税为例)、实物形态(两者不一致,车船税为例)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税率: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分三种:适用于从价税(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税。分为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变动税率(累进税率、累退税率)。 累进税率:具有很强调节功能。分四种:全额累进、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超倍累进税率 纳税环节:税法上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按纳税环节的多少把税收课征制度分两类:一次课征制(单环节征税)、多次课征制(道道征税)。工业品:产制、批发、零售。农产品:产制、收购、批发、零售。 纳税期限:形式分三种:按期纳税(月,季度,纳税期)、按次纳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或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季度预缴,多退少补)纳税地点:属地兼属人原则确定各税的纳税地点。 税务登记:工商登记30天内 税法的构成要素: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 (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 ?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 ?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刘剑文,2004) ? 1. 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 2 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 3 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 4 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 5 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 ? 6 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 ? 7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 ?宪法上的税收概念 1 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 2 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 3 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 二税法概念和特征 ?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 ?(1)结构的固定性。1 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 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3)技术性。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4)经济性。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 二)税法的作用 ?(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收征纳关系(实体、程序) ?(3)税法是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4)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国家间税收利益分配关系,涉外税法?(5)税法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 税法的本质 ?税法本质 国家征税之法 纳税人权利保障之法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详细笔记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详细笔记(彩色清晰笔记) 个人所得税 一、税率表

(一)劳务报酬: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率-速算扣除数 1.只有一次性收入,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2.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稿酬所得(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取得的所得) 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 2.同一作品又上连载又再出版,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 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追稿,应与之前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该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应将各笔收入合并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四)财产租赁所得 个人出租房产,扣除以下费用: 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印花税) 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财产的修缮费用(每次800元为限,一次扣不完的下次继续扣 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800元或20%) 4.个人出租房屋按10%征收个人所得税 (五)特许权使用费 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 1.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按照“特许权使用费” 应纳税额=(转让收入额-800元或20%)×20% 2.个人拍卖除文字作品原稿及复印件外的其他财产,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纳税额=(转让收入额-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20% 4.不能正确计算财产原值的,按转让收入额的3%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5.拍卖品为经文物部门认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转让收入额的2%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工资所得考点汇总: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2.作为“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职工晚会奖品、劳动分红、职工的奖励;

(最新)税法知识点总结

(最新)税法知识点总结 1.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2.纳税客体: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3.我国现行税率: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4.人大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六个暂行条例: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5.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 6.特定目的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 7.财产和行为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契税 8.农业税类:农业税、牧业税 9.税收管理权限划分: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 10.地方税具体包括:营业、资源、土增、印花、城建、土使、房产、车船 11.国税系统负责征管项目:增值、消费、车购、铁银保集中交纳的营所城、中企所得、海油所得、资源外企所得、证券交易 12.地税系统负责征管项目:营业、城建、地企、集企、私企、个人所得、资源、土使、耕占、土增、房产、车船、印花、契税、屠宰、宴席、农牧 13.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14.地方政府固定收入: 15.中央地方政府共享收入: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中央75%,地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3、企业所得、外资所得: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

央政府,其余比例分享:02年各50%,03年中央60%,地方40%,03年以后另定。 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外,其余与上比例相同。 5、资源税:海洋石油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6、城建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7、印花税:证券交易94%归中央,其余归地方。 修理修配:是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不包括对不动产的修理、修配) 16.属增值税征税范围的特殊项目:1.货物期货(在交割环节) 2、银行销售金银 3、典当行的 4、集邮物品的生产以及邮政部门以死当物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委托人销售寄售物品的业务 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销售的 17.增值税视同销售: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 18.自行开发软件产品、集成电路产品:实际增值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 19.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范围 20.生产和经营单位销售黄金、进口黄金:免增值税。黄金所会员销售标准黄金,即征即退 21.销售或进口13%的货物税率:1、粮食、食用植物油 2、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煤炭 3、图书、报纸、杂志4、饲料、化肥、农药、农机(不包括农机零配件)、农膜 5、农业产品、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 22.进项税转出处理: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 23.向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和逾期包装物押金:应视为含税收入。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二单元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2. 计税方法 计税方法:按“月”计税 3. 税率 税率: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4. 应纳税额的计算 (1)月工资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有关“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考试试题中会给出,无需考生去背。 (2)外派人员、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外企工作的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非外企的企事业等单位工作的外籍专家),费用扣除总额为4800元/月。 (3)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知识点】:特殊规定 (3)特殊规定: ①离退休的人员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知识点】:免税规定 (2)免税规定 ①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②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③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境外出差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知识点】: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工资、薪金所得涉及的个人生计费用,采取定额扣除的办法。 1. 征税范围 (1)一般规定

税法知识点归纳

税法知识点归纳

(一)税法基本原则基本原 则 解释及举例 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二)税法适用原则 适用原 则 解释及举例 法律优也称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原则,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

位原则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 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例题·单选题】以下不符合税法优位原则的说法是 ()。 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B.我国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效力具有同等效力 C.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 D.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 法即是无效的 【答案】B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本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比较高的税法 实体从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归纳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归纳

十、捐赠的处理(P186)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解释】计算思路:(1)确定该税目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准予扣除的捐赠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3)如果实际捐赠额小于扣除限额,则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实际捐赠额)×相应税率 (4)如果实际捐赠额大于扣除限额,则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30%)×相应税率。 【例题27】张某2009年2月取得劳务报酬5000元,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地区捐赠2000元: (1)应纳税所得额=5000×(1-20%)=4000元; (2)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4000×30%=1200元; (3)应纳所得税额=(4000-1200)×20%=560元。 十一、境外收入的处理 1、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界定(P181) (1)居民纳税人:对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征税 (2)非居民纳税人:只对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 【解释1】对纳税义务人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确定,税法采用的是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 【解释2】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就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解释3】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而未超过5年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只就由中国境内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支付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5年的个人,从第6年起,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全部所得纳税。

CPA税法300知识点说明

1.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2.纳税客体:区分不同税种的要紧标志 3.我国现行税率: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定额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4.人大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六个暂行条例: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5.一个国家的税法一般包括:税法通则、各税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四个层次 6.特定目的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 7.财产和行为税:房产税、都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屠宰税、契税 8.农业税类:农业税、牧业税 9.税收治理权限划分: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 10.地点税具体包括:营业、资源、土增、印花、城建、土使、房产、车船 11.国税系统负责征管项目:增值、消费、车购、铁银保集中交纳的营所城、中企所得、海油所得、资源外企所得、证券交易12.地税系统负责征管项目:营业、城建、地企、集企、私企、

个人所得、资源、土使、耕占、土增、房产、车船、印花、契税、屠宰、宴席、农牧 13.中央政府固定收入: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14.地点政府固定收入: 15.中央地点政府共享收入:1、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中央75%,地点25%。 2、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点。3、企业所得、外资所得: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比例分享:02年各50%,03年中央60%,地点40%,03年以后另定。4、个人所得税:除储蓄存款利息外,其余与上比例相同。5、资源税:海洋石油缴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点。 6、城建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归中央,其余归地点。 7、印花税:证券交易94%归中央,其余归地点。 修理修配:是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物资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不包括对不动产的修理、修配) 16.属增值税征税范围的专门项目:1.物资期货(在交割环节) 2、银行销售金银 3、典当行的死当物销售业务和寄售业代托付人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