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旬阳县信息技术2.0建设项目方案

旬阳县信息技术2.0建设项目方案

旬阳县信息技术2.0建设项目方案
旬阳县信息技术2.0建设项目方案

《“国培计划( 2018)”—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县建设项目》旬阳县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实施“国培计划( 2018 )”—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县建设项目,依据《关于公布 2018 年“国

培计划” - 陕西省第二批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暨培训计划下达的通知》(陕教师办【 2018 】32 号)、《2018 年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安排意见》(陕教师函【2018 】69 号)和奥鹏教育《“国培计划(2018 )”—陕西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试点县建设项目实施

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总目标

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新机制,打造“整县进入、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立足应用” 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以提升

“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为重点,利用“奥鹏校本研修管理平台” ,以基于互联网的区域

性校本研修为基本路径,推动学校由技术应用向创新发展演

进,促进教师由技术应用向素质能力拓展,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目标

1、通过项目实施,提升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能力与校本研修的

组织实施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2、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围绕提升信息

化指导能力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骨干团队。推动培训

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 + 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

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3、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学科教学为重

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开展网络专题学习、教学问题研究、校本创新实践,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努力提升教师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学能力,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

4、通过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围绕研修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由学校组织参训教师自主设计完成一节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开展技术应用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校以学科教研组等为单位集体攻关,合作研磨,打造高质量的

技术应用创新课例。

二、培训原则

1、主题研修与常规研修相结合。培训项目要将主题研修与常规

研修相结合,以主题研修为主,确保研修针对性。在开展主题研修活

动时,各学校要将项目主题和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结合,预设研修主题,采取诊断示范、课例研修、专题研讨、微型讲座和成果总结展示等方式,由各教研组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研修活动,要根据研修主题,设置递进式研修内容,持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常规研修要结合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采取网上诊断、课例点评、问题解答、资源推送等方式,由县级学科指导团队对乡村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2、网络研修、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网络研修重在支持

主题研修的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重在现场诊断示范、研修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等,营造研修氛围,巩固研修成效;现场实践重在推动乡村教师及时将网络研修与集中培训所学应用于实践,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3、项目实施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培“名师大蓬车”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一是将项目实施与 2018 年“一师一

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参训教师按照“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活动要求完成一节课堂实录,学校组织评选校级优课,并

将校级优课提交参加县、市、省部级优课评选。二是通过省培“名师大

蓬车”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参训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创新应用。

4、项目实施与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素养大赛相结合。将信息技

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应用作为教学能手和学科素养大赛评价标准的重

要指标。

三、培训主题

“互联网 + ”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四、培训对象

经省教育厅遴选确定全县高中、职业中学、初中、小学共55 所学校, 3274 名教师。

五、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实践应用、送教下乡、成果展示等方式组

织实施。

六、培训安排

阶段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安排培训形式

2018 年 11

区县管理员

月 18日奥鹏教育对县级管理员、校管理者于西安开展现场集校管理者一

-11 月 21 第一次集中培训。中培训次集中培训

县级实施方 1.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召开县级实施启动大会,

2018 年 11

案、学校信息实施县级二次培训。混合式月 21日

化发展规划 2.校管理者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提研修-12 月7日

制定交校本平台。

3.校管理者创建学校研修小组。

2018 年 12

校级培训校级培训启动。开展三次培训,解读“学校项混合式月8 日-12

启动目实施方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研修月 14日

2018 年 12

学习奥鹏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教学主题、师德

网络课程月 14日混合式

修养、学科融合等模块课程,并通过“公告”

自主选学-2019年 5研修

阅读学校简报、项目简报,分享教学资源等。

月 15日

1. 研修活动初体验:学习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结合项目目标任务和个人教育教学实际,完成

个人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活动流程详见本文

研修活动“ 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校本研

2018 年 12 修计划执行”);

信息化教学月 14 日 2. 主题研修活动: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研组

混合式校本研修—— 2019 合作研磨等形式,提交一个代表个人信息技术

研修活动开展年 5 月 15 应用水平的课例。(活动流程详见本文研修活动

日“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信息技术

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3.自主开设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活动:据

学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计划,以教

研组为单位至少发起 3 个信息技术创新活动

(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自选活动,具体如下:

自选研修活动(一):学习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

技术主题课程,围绕 AR/VR 制作教学案例。(活

动流程详见下方培训内容“技术创新课堂教学

实践体验”—身边的 AR/VR ”);

自选研修活动(二):学习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

相关主题课程,采用信息技术化手段开展一次

关于创客教育连片教研活动,提交一份创客作

品(视频),(活动流程详见下方培训内容“技

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咱身边的客)。

奥鹏项目组携信息技术专家及一线信息技术名

师通过送教到校开展信息技术讲座与信息化教

线下活2019 年 1混合式

学示范课活动,并通过直播互动,利用“双师

动指导月研修

教学”模式实现区域内共享共建,促进区域教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充分平衡。

2019 年 3 1.各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开展情况交流展

交流展示混合式月1日—4示;

对比与提升研修月30日 2.各校优秀案例的打磨与提升。

2019 年 4 1.校管理者撰写本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总

课例评选月30日结,并上传研修平台。

与提交—5月15 2.各学校开展优秀课例的评选,并将最终评选

日的优秀课例(学校参训教师5% 的比例)上报

县师训教研中心。

1.完成项目总结,总结经验,形成优秀成果资

总结与证书培训结源库。

发放束后 2.完成优秀课例、优秀工作案例的评选。

3.核定合格学员名单,完成结业证书发放。

七、培训内容

(一)网络研修课程

网络研修课程提供学员自主选学,包括教育信息化 2.0 的背景、

基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创客教育、智慧课堂、师德与理念、师生心

理健康、教师综合素养等模块的课程。

(二)主题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主题: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见附件2)

研修活动初体验: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校本研修计划执行

1.参训教师用各自账号登陆,修改完善个人资料并参照平台操作手册

熟悉平台。

活动描述 2.参训教师通过平台“计划与总结”学习《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

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结合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与考核,谈

谈您在本学期的研修计划。

参训教师:通过查学习本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反思个人教育教学

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本学期的个人研修计活动要求划,内容可包括研修目标、研修主题、实施步骤,预期研修成果等。

校管理者:查看参训教师提交情况,督促参训教师完成,并审阅教

师提交的个人心得与计划。

预期成果个人研修计划

活动时长一周

主题研修活动:“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

1.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基于信息化的课堂教学”等模块专题课程;

2.项目组发布“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信息技术与课堂

混合研修活动描述深度融合课例的主题活动;教师登录个人校本研修平台,点击“校

本活动” -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完成;

3.所有教师都参与,需按照研修环节的任务要求完成研修任务,最终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的作品,包括课例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教师作品登记表。

线上研修线下研修

环节 1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初案

1. 教师上传自主备课的教学设教师在看课的基础上,选择一节本

计初案;学期即将教授的课程,根据教学内2.学科教研组内进行交流研容需求选取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

活动环节

讨,同伴互评;

3.学科组长线上指导。完成自主备课。在本校学科教研组内,征求同伴意见,生成第一次基于个人经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设计初案。

环节 2 :基于群体智慧的教学设计改进案

1.教师上传教学设计改进案,1. 学科教研组选择一名主备教师的

教研组内继续互学互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评析,共同打2. 学科教研组长针对备课中的磨。

问题可以组织大家展开研讨, 2. 教师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修改进行指导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

计改进案。

环节 3 :基于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实施案

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主上 1. 主备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开展评课计,先行完成一节课堂实录,上传议课,进行指导。平台;

2. 其他教师学习观摩主上教师的课

堂实录后,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

教学设计,形成教学实施案。

环节 4:基于实践体验的课堂实录

1.学科教研组内开展课堂实录1. 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实施案,

展评并进行优秀课例说课活上一节课并完成课堂实录,学科教动;研组同伴观课议课;

2.学科教研组推送优秀课例到 2.教师将课堂实录传至平台。学校

环节 5 :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课例展评

学校汇聚各学科教研组推送的优秀课例,开展线上线下展评,优中

选优,最后遴选出学校的精品课例,推送到项目县。

1.提交的作品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一节完整的课;

2.课例设计符合培训主题,信息技术选用符合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合

理恰当。

3.视频必须呈现出参训教师实时授课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

4.最后提交平台的作品必须包含如下几点:①教学设计②一节完整的

活动要求

课堂实录③教师作品登记表(注明课堂实录中信息技术应用时间

点),若缺少某一部分内容将视为该活动不合格。

5.校管理者检查和督促活动的开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织活动的

开展,校管理者对教师提交的课例进行点评和审阅,审阅合格者教

师可获得相应学时。

1. 每位教师提交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课例设计和课堂实

成果录;

2.学校精品课例

活动时长 12 周

自选研修活动(一):“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触手可及的AR/VR 活动目标利用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AR/VR现实案例制作

校长制定本阶段研修计划

1.召开学科骨干教师会议,研究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的突破点

2.确定本阶段研修主题: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VR/AR 等数字化技术在学科重难点教学上的应用”

3.AR/VR 制作的经费预算

混合研修 4.组织一次专家现场讲座

活动描述培训团队组织与引领活动

1.提出本次活动步骤要求,人员职责划分;

2.为本次活动设计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3.为本次 AR/VR 提供技术教练式服务

4.线上答疑。

实践专家引领教学实践

1.课程学习

(1 )网络技术类模块课程学习;

(2)趣味 APP 体验;

(3)参加专家讲座并参与交流研讨。

2.专家指导,参与实践

(1)指导 AR/VR 现实案例制作

(2)指导利用 AR/VR 开展学科教学

3.培训团队贴身指导,教师全员参与

(1 )指导本校教师进行产品制作;

(2 )教师全员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基于主题的微课制作;

(3 )协同教学实践专家,研讨交流 ,查问题、找对策、改进;

(4 )同伴互助,不断打磨。

活动时长五周

预期成果成果包:1.AR/VR 优秀制作 2.技术解决问题的案例库 3.微课成果库

自选研修活动(二):“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体验” ——咱身边的创客活动目标开展创客教育连片教研,探析乡村未来教育

区域管理者制定本阶段研修计划

1.召开校长、培训团队会议,研究本阶段研修方向

2.组织学习创客教育相关教育学知识

3.理清乡村学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劣势与出路,引领未来教育

4.组织一次“玩转未来”创客嘉年华活动

培训团队组织与引领活动

1.组织教师网上课程学习

混合研修 2.本校创客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描述 3.创客活动相关技术指导;

4.参与片区主题活动的组织、展示等相关活动。

教学专家指导开展主题创客活动

1.指导教师进行网上创客课程学习

2.指导教师针对学校现状辅导学生进行创客作品设计

3.教师打磨作品

4.创客专家现场指导

活动时长五周

成果包: 1.优秀创客设计案例 2.优秀创客作品 3.乡村创客经验

预期成果

成果

八、学员考核评价

考评平台模考评内容考评要求与学时认定满学

项目块

了解项目方

项目案,学习学

校本活

学习校信息化发

动(必

与认展规划,提做)

知交个人研修

计划

课程

校本活

学习网络课程

动(必

与内自主选学做)

“技

术创

新课

完成一节信堂教校本活

息技术与学学实动(必

科教学融合践体做)

创新课例验”

创新

课例

时数以校为单位,教师了解项目方案,学习本校信

息化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目标任务和个人教育

教学实际,完成个人研修计划提交至平台。5(活动由项目组发布,校管理者、小组组长审

阅)审阅合格后,认定为 5 学时

参训教师自主选学研修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

主题课程并提交研修心得,按要求完成后,认20定 20 学时。

以校为单位,开展“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实践

体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

例。

教师每人均要至少完成一个与信息化教学相

关的课例实践(上 1 次课,听 1 次课,评 1

50次课),提交一个代表个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的课例,包括①课例设计②课堂实录(完整课

堂实录,不能是片段)③课例登记表。

要求:提交的内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视为不

合格。课例要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点,课例

实践要线上开展讨论。由学校组织课堂实录分

析,审阅合格后认定 50 学时。

课例提交要求与标准详见附件。

(活动项由项目组发布,学校管理者、小组组

长审阅教师提交的成果)

1. 依据学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计

划,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至少发起 1 个信

息技术创新活动(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自选活自主开设信动)。

息化教学校 2.活动设计要聚焦课堂,立足发现问题、研究信息本研修主问题、解决问题。

化教题,如创客 3.能够不断创新信息技术方法与载体,大胆实校本活

学校教育、智慧践,努力探索规律,研修效果显著。

本研课堂、VR 4.及时总结上传研修成果,内容丰富,图文并修等与教育教茂,资料档案齐全。

学融合创新 5.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点评及审阅。

活动 6.每个研修活动,完成并审阅合格后最高认定

15 学时。

(本考核项目由小组组长发布活动,并审阅教

师提交的成果)

计划与培训开始时,各学校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上传平台。其他

全体参训教师学习阅读,集体认定 5 学时。

总结15 5

培训结束后,各学校撰写本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工作总计划与

结,同时上传平台。全体参训教师阅读总结,集体认定 5 学5总结

时。

参训教师获得 60 学时将取得本次培训结业证书,低于 60说明学时视为培训不合格,(课例若被批阅为不合格,视为本次100培训不合格),不能取得本次培训结业证书。

九、组织与管理

1、管理—支持体系

建立“三级两线”的管理—支持体系。“三级”:奥鹏教育—县级—项目校。“两线”:一是行政管理线。构建“县项目办—县级管理员—项目校校长”的行政管理线;二是业务管理线,构建“县级学科团队—学科教研组—参训教师”的业务管理线。达到双管齐下,管理通道顺畅,做到职责明晰,责任到人,事有人管,确保培训措施落实到

位,确保项目科学有序和运作高效。

2、管理—领导团队

项目负责人:时宏新旬阳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项目执行负责人:付功强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主任

项目管理人:张先波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

张先斌旬阳县教育体育局人事股长项目成员:李博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师训部主任

李华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教研室主任

张树群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电教馆馆长

张宏静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办公室主任

孔令霞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师训部教师

项目办公室设在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李博任办公室主任,孔令

霞担任县级管理员并负责具体办公,具体职责如下:

(1)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按照文件精神与要求提出本县实施的工作思路,制订本县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准备与实施工作。

( 2)根据上级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本地教学情况,指导学校制

定研修计划。

( 3)负责与奥鹏教育、项目校联系沟通,为学校创造培训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 4)以简报的形式向奥鹏教育通报本县项目进展情况、动态和

各学校学习与活动情况。

( 5)与各学校进行联络沟通,督促、检查、评价学校的各项工作,关注并督促参训教师的参训情况。

( 6)负责本县项目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要提出落实管

理改进措施、总结管理经验,提交项目管理总结。

3、管理—县级指导团队

姓名性别单位学科学段职务职称李华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英语中学教研室主任高级赵玉萍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道德法治中学教研员高级龙立芬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数学中学教研员高级陈新莲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语文中学教研员一级马明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化学中学教研员一级岳显兵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生物中学教研员一级梁敏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地理中学教研员一级

手机139915159

88 138915136

63 183091580

80 138915136

46 130980126

83 131092922

89 155961350

15

155915820李晓娟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语文小学教研员一级

88

159911891史晓敏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数学小学教研员一级

37

153198689汪玉桂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英语小学教研员一级

00

159911840赵健康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信息技术中小学教研员一级

55

138915633薛精兵男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美术中小学教研员一级

95

156191506焦新龙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体育中小学教研员一级

99

133091580张宁女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音乐中小学教研员一级

66负责组织本县相关学科研修指导工作,并向县管理员汇报。具体

职责如下:

(1)组织开展主题研修,解决参训教师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2)组织开展常规研修,对参训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3)指导参训教师形成实践成果,提炼、汇聚、加工优秀成果。

(4)及时发掘“好小组、好学员、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

先进做法的总结宣传推广。

4、管理—校级管理团队

(一)校级管理者(管理员)

1、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

题,带领并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本校信息技术主题研修活动,及时发布培

训相关通知公告。

2、组织培训本校参训教师校本研修平台的操作使用。

3、组建研修小组,包括教研组、年级组等,设置小组组长,由

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组成。

4、审阅教师提交的个人研修计划、教学课例。

5、组织本校教师参加项目主题研修活动,查看研修统计,监督通

报小组研修活动开展情况,学时学分获得情况,可针对活动进行审

阅、表彰等,展示本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6、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对技术应用成果较为突出的教师给予奖

励。

7、培训结束后,完成本校研修总结,上传校本平台。

8、做好项目结束后教师优秀课例的报送工作。

9、整合优化学校生成资源,建设学校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资源库。

10、配合县级管理员和奥鹏教育,做好项目的推进工作。

(二)小组组长

1、在小组活动中,营造互助、分享、合作的研修氛围。

2、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及本校的研修主题,设计、组织混合研修

活动,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学时任务,并审阅学员提交的作品,打造本

组学员优秀资源。

3、研修活动开展中,对本组成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十、几点要求

1、建立学校责任制。各项目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项目负责人的

“项目办公室”,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完善学校信息

技术设施,完善网络条件,保障教师日常上网研修学习条件。要为项

目的有效实施提供时间、环境、条件等保障。要建立健全网络研修、

校本研修制度与管理机制,引导每一位参训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研修

任务,不掉队。

2、建立学习交流分享机制。项目实行“周通报、段交流、月活动”的学习交流分享机制,周通报:每周一早上定期通报项目学校的项目

研修情况及成果。段交流:一是上一阶段结束、下一阶段开始,召开专

题工作会,各项目校交流上阶段工作心得,项目办部署下阶段

工作;二是项目校要制作项目开展情况专题简报,上传至项目群共享,供项目校之间学习借鉴。月活动:每月召开一次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

3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本次培训将依照“学校评价标准”和“参

训教师评价标准”,对参与本次培训的学校、管理者和参训教师进行相

应的考核。项目结束时将评选优秀学员、优秀小组组长、优秀管理

者、优秀单位,由教体局进行表彰与奖励。对完成任务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学时记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同时分学年度认定校本研修学分各15 学时。

4、做好项目总结及成果延伸利用工作。项目研修结束后,各项

目校要向县项目办提交总结报告。对生成的问题研究和课例研修资

源,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培训课例资源,各项目校要在培训过程中做好

收集整理,及时上报县项目办。县项目办将向省项目办和奥鹏教育积极推荐,并将这些成果做为后续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案例资源,加

以开发利用,以深化校本研修工作。

信息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

XXX 信息资产管理系统 设 计 方 案

2011年9月目录

一项目设计概述 1.1项目现状及需求分析 项目现状 在目前的人工管理状态下,存在着对人为操作的严重依赖,服务质量难以监控,需要一套先进可靠的管理系统,避免给IT 系统带来更多的运行维护管理风险。 ?没有合理的服务级别评估机制,导致项目运营时无法实现服务承诺。 ?开展运营外包无法评估服务级别所需资源和成本,投入与收益难以量化。 ?服务质量不稳定。更多原因是现场服务标准不够明确,服务质量大多依赖于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态度。 ?服务管理不细致,导致服务质量影响信息系统运维目标难以达成。 上述的管理风险常常困扰信息化深入推进时,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IT 服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化,为高速发展的业务经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1.2项目目标 引入IT 服务管理的国际最佳实践理论ITIL,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建立一套基于国际ISO20000 服务管理标准的ITSM 体系和ITSM平台工具,固化相应的IT 服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IT 服务风险。 ?实现IT服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IT服务管理流程,提高IT服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IT服务成本,提高用户对IT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服务台为IT服务的用户提供一个单一联系点,协调IT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为IT 服务的运作提供支持。 ?通过事件管理流程,在给用户和公司的正常业务活动带来最小影响的前提下,使IT系统能

够尽快地返回到正常工作状态;保留事件的有效记录,以便能够权衡并改进处理流程,同时给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提供合适的信息,以及正确报告进展情况等。 通过资产管理功能及其相关流程,对单位的所有IT资产的基本资料进行登记和维护,为资产相关的运维服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并对资产的配置变化进行跟踪,基本实现IT 资产的配置管理。 1.3系统功能设计 1.3.1服务台 对服务请求信息提供必要的初始支持,根据需要启动相应的服务流程,支持自动派单和人工派单,并对服务流程跟踪监督,同时向服务请求方反馈服务结果信息。 服务台的基本要求如下: 1)为用户提供IT服务窗口,用户可以通过该窗口填写故障申诉和服务申请记录。 2)能够支持用户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交投诉和服务申请。 3)能够提供预定义故障和申请服务的类别,自动激活不同的处理流程。 4)用户能够通过电话咨询、网站查询等方式了解自己提交的投诉和服务申请的处理结果。 5)支持对故障和服务申请的跟踪督办,确保所有的故障和服务申请能够以闭环方式结束。 1.3.2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包含以下功能: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

泾源县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研究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面对全新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教育部采取“试点先行、有序推动、科学管理”的策略,于2012年年初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经过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我县申报方案后最终于2012年12月确定我县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课题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间信息化协作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探索》,为了顺利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根据泾源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方案要求,特制定本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的方法和规律。 2.建构信息技术及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 3.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4.提高教师熟练开发课程资源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成长,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方式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融合研究、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5.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人人通空间和教研互动平台进行网络研修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通过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2.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要有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实效性,避免空谈。 3.求实性原则。通过课题研究,总结经验,逐渐完善。 4.指导性原则。以课题研究,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主导方向,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

汾酒集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整体架构 整个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1.各个计量参数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往中控室。一个车间或者几个车间内 的计量信息汇集到一个从电台,从电台发送数据至中控室内的主电台,中控机负责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电台采用日精ND250数传电台,该电台为进口电台,性能安全可靠。同时,采用无线传输,能节约布线成本和人工维修检查成本。 2.车间内计量信息传输采用两种方式,便于相关人员检查。第一种方式,对于 便于直接观察表头数据的流量计,直接通过485总线把计量信息传输到从电台。第二种方式,对于安装在高处或者危险环境下的流量计,不便于直接观察流量计表头数据,可通过485把一块或者几块流量计信息集成并存储到到一个安装在安全地点的积算仪,然后再通过485总线传输到从电台。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好处有两个,第一,通过观察积算仪数据就可以检查流量计工作情况,而不必到危险的地方观察流量计,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第二,第一种传输方式和第二种能统一连接到485总线,便于布线。 3.多个客户端能同时观察计量信息,从而便于各个部门有效监控相关生产情况, 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 客户端设计 为应对企业在现代化社会中对信息的管理和监测,以保持企业对信息的及时处理和管理,本软件除具有一般软件的通用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功能: 1.支持多节点实时数据动态刷新显示,使用户第一时间可以观察各节点工作状 态。 2.支持多种模式的曲线显示,既有历史曲线显示,也可进行实时曲线显示,使

用户有更多直观感受。 3.支持多种模式报表打印,既可以选择报表类型,也可以对节点分类后实时各 种数据类型的打印,从而方便用户查看各种数据统计。 4.支持多客户端实时监控,集团各个部门办公室可同时检测相关计量数据,进 而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 软件总体功能简介: 1.用户登陆功能:只有合法的注册账号才能登录到本系统中,在该功能中用户可以设置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如图1 图1 系统登陆界面 2. 用户管理功能:在通过登陆界面后用户将登录到本机安装的主窗体界面(如图2),当在主窗体中单击左上角的用户管理按钮时将进入到用户管理窗体(如图3)在该窗体上部显示了当前登录的用户名以及该用户名的权限,在窗体下部当勾选上修改密码复选框时将可以进行当前用户的密码修改功能,当勾选上添加用户复选框时,根据当前用户的权限进行新用户的添加。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潍坊科技学院 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8年10月9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实践环节是网络安全类专业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在网络安全实践中的应用。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如下。 1)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和网络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动手编写安全程序,通过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设计,加密算法、计算机病毒、恶意 代码的分析与设计等实践锻炼,解决一些实际网络安全应用问题,同时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网络安全相关实验的能力以及相应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安全设计、分析、配置和管理 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题目 (一)定题部分 任选下列一个项目进行,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的系统,要求完成系统需求规约文档、系统分析模型文档、系统设计模型文档、系统测试设计文档、系统编码和测试报告。 以下题目任选,但是要达到工作量和代码量的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可以融合几部分的内容。一些功能如果有其他的方法实现,也可以不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对常用的安全软件的功能延伸和改进。自由选题不能设计一些不良程序,比如游戏类,不过可以设计监控,限制玩游戏的程序。 1、局域网网络侦听和数据包截取工具 文档要求 系统分析,包括问题的描述、需求确定、系统要完成的主要功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等 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逻辑模型、模块划分、处理过程等 系统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的结构分模块实现,要求给出程序的功能说明 程序实现要求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西平县第二初级中学 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平台和教育资源建设力度,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应用环境,切实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全体师生在信息化中受益,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关注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形式、教法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学法的融合。 二、具体目标: (一)更新、完善学校软硬件环境,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新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新建学校录播(直播)教室、数字实验室、音像电子图书阅览室、语音室、学校视频广播系统等。 更新教师办公用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 新建学校门户网站、丰富学校网站功能,更新学校电子图书馆藏书、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创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立功能齐全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库,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提升学校网络速度,使学校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 开展全体教师微课程制作、PPT课件、白板应用等评比活动,将评选出的优质资源上传至学校教育资源库,同时将国内优秀教育资源补充进入学校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依托学校网站,班级、老师和学生建立网络学习、交流的空间,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网络无障碍交流,建设包括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校园生活等应用服务的网络空间。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稍纵即逝的教育时机,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另一方面也使教师面临了更多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即时性、可控制性,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资源和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具有多种支持学习的工具作用(比如效能工具、认知工具、环境工具等等),因此教师要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体验,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习者掌握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体系的方法。 为了使教师具备上述能力,学校要做到: 狠抓培训,提高教师搜集、加工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依托校园网做好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在网络环境下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做好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和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 (一次性口令设计)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任课老师:熊万安 专业:信息对抗技术 小组成员: 张基恒学号: 800 1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口令机制在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动态生成一次性口令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一次性口令程序 (2)运行该口令程序,屏幕上弹出一个仿Windows窗口,提示用户输入口令, 并给出提示模式。 (3)用户输入口令,按照一次性算法计算比较,符合,给出合法用户提示;否 则给出非法用户提示。 (4)再一次运行口令程序,如果输入与第一次同样的口令,系统应当拒绝,提 示非法用户。每次提示和输入的口令都是不一样的。 (5)写出设计说明(含公式、算法,随机数产生法,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方式)。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 (1)MSWindows系统平台 (2)设计语言:C语言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选择一个一次性口令的算法 (2)选择随机数产生器 (3)给出口令输入(密码)提示 (4)用户输入口令(密码) (5)给出用户确认提示信息 (6)调试、运行、验证。 五、【程序流程和功能】 密码系统设计为两个部分:一个服务器上的密码系统和一个用户手持的密码器。 程序使用两重认证,分别在于认证密码系统用户的真伪和认证密码生成器的真 伪。 使用方法为:a )用户分别登陆服务器和密码器,这分别需要两个用户自己掌握

的密码。b )登陆服务器后,服务器自动生成一个 9位数随机码。 c) 用户将随机码输入手持的密码器,由密码器生成一次性密码;同时,服务器用相同的算法 生成该一次性密码。 d) 用户在服务器上输入一次性密码,如果密码吻合,则可 以进入功能性页面操作。 系统的优点在于:a )将两种密码按网络和物理分开,两者由相同的一次性密码 算法相关,但是密码器本身没有能力生成关键的 9位随机码。b )用户只能通过 密码器获得最终的一次性密码,而密码器本身和密码器的密码由用户自己掌握, 从物理上隔绝了密码攻击的风险。 由于能力问题和演示方便,我将系统简化,并且把两个密码部分放在一个程序 里模拟。 设计流程为: 程序流程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贾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效益,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我校结合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示范课推广应用活动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破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模式,以此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从而达到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高友祥 副组长:鹿立华 成员:刘效志闫静赵良成及教研组长 三、参与对象 我校所有学科一线专任教师 四、活动开展步骤 本次活动分单位选拔推荐、带头人市级示范和抽取教师展示三个阶段进行。我校将于近日举行校级选拔推荐,具体为:校级选拔推荐时间从2月24日开始,先由各教研组按每学科3人的名额进行选拔,再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听取选拔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公开课,并参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将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将每学科第一名的推荐上报

作为镇级推荐人同时学校的将制定出相关的评选方案及授课、选拔计划及其它相关材料,以备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到学校检查、指导。 四、工作目标 1、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评选小组,筹划、组织和落实融合实施方案,完善融合评价机制和保障措施。 2、深化学科深度融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覆盖率。 3、专任教师能够自制或运用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网站或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常态化。 4、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等课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模式,不断提高融合的质量与效益。 5、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各学科融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全校共享。 6、组织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备课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培养专任教师参与学科融合的积极性。 7、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和课件评选活动。评选结果纳入年终教师量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8、完善技术报务,确保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8级计科5 班学号3108006629 姓名蒋子源 指导教师何晓桃 2011年12 月

实验一数字证书的创建 实验项目名称:数字证书的创建 实验项目性质:验证型 所属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 实验计划学时:2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字证书的概念; 2、掌握创建数字证书的创建; 3、掌握数字证书的签发;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Java中Keytool工具创建数字证书 2、使用Keytool工具显示及导出数字证书 3、使用Java程序签发数字证书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 2000/xp; 2.JDK1.5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创建两个数字证书:使用别名、指定算法、密钥库和有效期的方式创建两个数字证书。 显示并且导出已创建的数字证书的内容。 签发数字证书。 1、创建数字证书: (1)使用Keytool直接从密钥库显示证书详细信息 (2)使用Keytool将数字证书导出到文件 (3)在Windows中从文件显示证书 实现代码及截图:

3、Java程序签发数字证书

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思考题 1、数字证书的功能是什么? 答:数字证书的四大功能: 数字证书功能一:信息的保密性 网络业务处理中的各类信息均有不同程度的保密要求。 数字证书功能二:网络通讯双方身份的确定性 CA中心颁发的数字证书可保证网上通讯双方的身份,行政服务中心、银行和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通过CA认证确认身份,放心的开展网上业务。 数字证书功能三:不可否认性 CA中心颁发的所有数字证书类型都确保了电子交易通信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不可否认性,使交易双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数字证书功能四:不可修改性 CA中心颁发的数字证书也确保了电子交易文件的不可修改性,以保障交易的严肃和公正。2、k eytool –genkey 所产生证书的签发者是谁? 答:证书认证中心(CA)。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个人研修计划.doc

2018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个人研修计划2018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个人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个人研修计划【1】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

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设计方案

我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设计方案

目录 1 教务管理系统 (1) 1.1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情况介绍 (1) 1.2 系统的硬件组成 (1) 1.3 系统建设中的一些注意点 (2) 1.4 系统的特色介绍 (2) 2 系统参考标准和规范 (3) 2.1 引言 (3) 2.2 系统概述 (3) 2.2.1 设计目标 (3) 2.2.2 运行环境 (3) 2.2.3 需求概述 (4) 2.3 系统总体设计 (4) 2.3.1 总述 (4) 2.3.2 系统维护子系统 (7) 2.3.2.1 功能模块 (8) 2.3.2.2 数据流程 (8) 2.3.2.3 功能实现设计 (9) 2.3.3 学籍管理子系统 (12) 2.3.3.1 功能模块 (12) 2.3.3.2 数据流程 (13) 2.3.3.3 主要界面设计 (13) 2.3.3.4 主要功能实现 (14) 2.3.4 教学计划管理子系统 (21) 2.3.4.1 功能模块 (21) 2.3.4.2 教学计划数据及操作流程图 (21) 2.3.4.3 功能实现设计 (22) 2.3.5 智能排课子系统 (30) 2.3.5.1 功能模块 (31) 2.3.5.2 工作流程图 (31) 2.3.5.3 排课的数学模型与算法 (31) 2.3.5.4 功能实现设计 (35) 2.3.6 选课管理子系统 (36) 2.3.6.1 系统功能模块 (36) 2.3.6.2 功能实现设计 (36) 2.3.7 成绩管理子系统 (40) 2.3.7.1 功能模块 (40) 2.3.7.2 系统数据流程 (41) 2.3.7.3 主要界面设计 (41) 2.3.7.4 主要功能实现 (42) 2.3.8 教材管理子系统 (48)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 1.1 综合布线系统 1.1.1概述 现代化的智能建筑,信息布线系统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备的信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传输线路要求能够在若干年里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具有开放、兼容、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易于管理、具有先进性、面向未来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建筑是必不可少的。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六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Work Area)、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管理区子系统(Administration)、干线子系统(Backbon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综合布线系统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主要有:ISO/IEC11801及TIA/EIA-568-A。国内综合布线系统相应的规范有:《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示意图如下: 1.1.2功能及应用 从理论上讲,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容纳话音:电话、传真、音响(广播);数据:计算机信号、公共数据信息;图像:各种电视信号、监视信号;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水位以及烟雾等各类控制信号。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工程应用中,综合布线主要作为语音和数据的物理传输平台。 智能大厦的投资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人们不仅能以现有的应用来规划,更应从发展的眼光来

看。IT业的发展迅速,只有采用一个合理的布线系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最少的投资支持未来出现的任何新应用。采用标准的综合布线,能带给用户即插即用的便利,并且,管理与维护也非常简单。 综合布线可提供一个完美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办公环境,即插即用地支持多种接入,包括:电话、传真、100Base-T高速数据网络、视讯会议系统、Internet/Intranet接入、Modem接入以及ADSL接入互连网等。 1.1.3设计思想 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大量需求,使信息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作为苏丹国家民航控制中心,网络通信承担着重要作用,一个网络设计不但要考虑网络速度,同时还应该考虑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总的设计思想如下: ?适应未来10年内数据(主干支持622M ATM及千兆以太网)和话音等应用需求,确保满足未来用户需求增长; ?提供至少10M/100M连接速度到每个信息点,以满足网络信息传输及办公自动化应用的需要。?确保系统通信的安全,网络设计为物理上互相隔离的2套网络系统:公共网络系统(外网,与互联网联接)、企业专用网络系统(内网) ?水平子系统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垂直干线采用铜缆和光缆混合组网或全部采用光缆组网; (建议数据主干采用光缆,话音主干采用铜缆) ?每个工作区对应信息插孔均有独立的水平布线电缆引至楼层配线架; ?系统采用语音数据综合布线方式,语音和数据水平布线均采用六类非屏蔽线缆,使语音与数据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换使用。 1.2 计算机网络系统 1.2.1概述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今天,建设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其基本的要求,作为国家级,计算机网络不仅要满足内部大量的数据交换的需要,同时要承担对外的形象宣传、信息发布、合作事宜,对内的事物处理、事物协作、业务管理,提供各种商务服务和Internet访问等功能。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TCP/IP、WWW技术、先进数据库技术的Internet/Intranet计算模式也日趋成熟,这些条件都为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贾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效益,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我校结合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推广应用活动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R大,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破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模式,以此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从而达到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小组组长:高友祥 副组长:鹿立华成员:刘效志闫静赵良成及教研组长 三、参与对象 我校所有学科一线专任教师 四、活动开展步骤 本次活动分单位选拔推荐、带头人市级示范和抽取教师展示三个阶段进行。我校将于近日举行校级选拔推荐,具体为:校级选拔推荐时间从2月24日开始,先由各教研组按每学科3人的名额进行选拔,再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听取选拔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公开课,并参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将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将每学科第一名的推荐上报作为镇级推荐人。同时学校的将制定出相关的评选方案及授课、选拔计划及其它相关材料,以备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到学校检查、指导。 四、工作目标 1、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评选小组,筹划、组织和落实融合实施方案,完善融合评价机制和保障措施。 2、深化学科深度融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覆盖率。 3、专任教师能够自制或运用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网站或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常态化。 4、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等课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模式,不断提高融合的质量与效益。 5、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各学科融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全校共享。 6、组织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备课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培养专任教师参与学科融合的积极性。

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doc

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1 信息管理实施方案 一、信息管理体系 (一)本项目信息体系的主要内容 1、项目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交付使用、维修等项目生命期或某个阶段中与项目代建有关的内容。 2、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财政资金、市场、风险、客户、采购、合同、质量、安全、费用、进度、劳务、物资、机械信息等。 3、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通讯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形成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结合起来、有一定系统结构和功能且能表达一种管理行为的整体。 (二)建立项目信息管理体系的步骤 1、规划项目代建信息系统; 2、建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和制度; 3、选择适用的辅助管理项目信息的软件系统。 二、信息管理的措施方法 (一)硬件配置完善 1、现场将配备电脑、适当的通讯工具,以便信息传递。通

讯工具包括手机、座机、对讲机; 2、现场将配置信息记录设备,如照像机、摄像机等,对重要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拍照记录,以便查询。 (二)项目信息分类 本项目的项目信息按信息来源可分为项目公共信息和项目个体信息。公共信息包括各种国家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市场价格信息、自然条件信息、供应商信息、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信息等。项目个体信息则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工程协调、过程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成本、商务、质量检查、安全文明施工及行政管理、竣工验收等信息。上述所有信息都将纳入本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范围,实施规范管理。 (三)项目信息管理的组织及制度保证 本工程项目代建方将设立专职的项目信息主管,隶属工程统筹工程师,专门负责制定本项目的信息管理办法和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信息管理工作。并在项目代建方其他专业工程师下属人员中指定兼职的项目基层信息员,负责收集各管理职能范围内的信息。兼职信息员受直属专业工程师及项目信息主管的双重领导,形成上通下达的项目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项目代建方制订项目信息管理办法,将对项目信息主管的职责、信息分类方法、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传递要求、传递渠道、传递形式、传递内容、传递审核及信息储存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 (四)项目信息管理流程

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方案 1、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软件开发项目。根据年xxx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在现有协同办公平台的基础上,对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申报、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党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资产资源、日常维护、事务处理等日常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 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建设信息化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全区的信息化资产(包括各种信息 化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设信息化事务管理子系统,实现信息化运营过程中各种事务的全过程 管理。 ●建设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系统运维过程中的各项业务的全过程 管理。 2、需求分析 2.1业务需求 (1)信息化项目管理 根据《实施细则》文件要求,对全区信息化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服务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对信息化项目立项、采购、建设过程、验收、维护的全过程文档、技术支持等信息进行维护、管理、查询、统计等,并为技术文档提供模板,从而规范项目操作。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

(2)信息化资源管理 对全区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信息化资产的合理购置和运行监控提供基础信息支持。实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基础软件、网络资源、数据

资源等信息化资源进行维护、管理、查询、统计等。 (3)信息化事务管理 对全区信息化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区各单位信息化事务(包括系统故障、账号管理、业务应用等)上报、审核、反馈、进度等进行管理。 (4)信息化运维管理 对全区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包括系统维护单位、配合单位、维护人员的台账、日常运维记录、系统监测、故障提醒等功能的管理。 2.2与已有系统关系分析 xxx区党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是基于xxx区信息化统一基础平台之上的信息系统,和全区其它信息系统有一下关系: ●和xxx区统一用户管理系统集成,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并且 用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用户机构数据作为系统的基础数据; ●和全区短信平台集成,实现短信提醒等功能; ●和全区电子公章系统集成,实现在线文件、表单的格式转换电子盖章; ●和区财政局和区公共交易中心的政府采购系统基础,实现各种数据的交 换。 2.3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 xxx区党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是全区公共的应用系统,面向全区各个委办局、事业单位应用。各单位授权用户能浏览、查询和管理本单位的数据和记录,区信息中心作为系统的建设方,负责系统的运营和维护,并具有系统管理权限。服务管理部门包括区信息中心、区财政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质监xxx分局。 3、技术架构和数据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 贾戈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功能效益,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我校结合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示范课推广应用活动的通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破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模式,以此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从而达到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高友祥 副组长:鹿立华 成员:刘效志闫静赵良成及教研组长 三、参与对象 我校所有学科一线专任教师 四、活动开展步骤 本次活动分单位选拔推荐、带头人市级示范和抽取教师展示三个阶段进行。我校将于近日举行校级选拔推荐,具体为:校级选拔推荐时间从2月24日开始,先由各教研组按每学科3人的名额进行选拔,再

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听取选拔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资料word . 合公开课,并参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课堂评价标准将授课教师打分排队后,将每学科第一名的推荐上报作为镇级推荐人。同时学校的将制定出相关的评选方案及授课、选拔计划及其它相关材料,以备教育局将组织人员到学校检查、指导。 四、工作目标 1、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评选小组,筹划、组织和落实融合实施方案,完善融合评价机制和保障措施。 2、深化学科深度融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覆盖率。 3、专任教师能够自制或运用多媒体课件、主题资源网站或网络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备课常态化。 4、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等课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模式,不断提高融合的质量与效益。 5、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于各学科融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全校共享。 6、组织指导教师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备课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培养专任教师参与学科融合的积极性。 7、完善考评激励机制,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和课件评选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doc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1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

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实验一、DES加解密算法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并实现DES算法 2. 理解对称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 3. 掌握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根据DES加密标准,用C++设计编写符合DES算法思想的加、解密程序,能够实现对字符串和数组的加密和解密。 三、实验的原理 美国IBM公司W. Tuchman 和 C. Meyer 1971-1972年研制成功。1967年美国Horst Feistel提出的理论。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1973年5月到1974年8月两次发布通告,公开征求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加密算法。经评选从一大批算法中采纳了IBM的LUCIFER方案。 DES算法1975年3月公开发表,1977年1月15日由美国国家标准局颁布为联邦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于1977年7月15日生效。 为二进制编码数据设计的,可以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密码保护的数学运算。DES 的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而算法是公开的。 64位明文变换到64位密文,密钥64位,实际可用密钥长度为56位。

运行结果: 四、思考题 1.分析影响DES密码体制安全的因素? 答: 影响DES密码体制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密钥的健壮性。 2.公钥算法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有何步骤? 答:DES密码体制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流程相同,区别在于解密使用的 子密钥和加密的子密钥相反

实验二、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NT/XP/2000系统的安全配置 2. 理解可信计算机评价准则 二、实验内容 1.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配置 点击“开始\运行”选项,键入“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学习并修改有关网络及安全的一些表项 2.Windows系统的安全服务 a.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查阅并修改有效项目的设置。b.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查阅并理解系统日志,选几例,分析并说明不同类型的事件含义。 3. IE浏览器安全设置 打开Internet Explorer菜单栏上的“工具\Internet选项”,调整或修改“安全”、“隐私”、“内容”等栏目的设置,分析、观察并验证你的修改。 4. Internet 信息服务安全设置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 信息服务”,修改有关网络及安全的一些设置,并启动WWW或FTP服务器验证(最好与邻座同学配合)。 三、实验过程 1. 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配置 点击“开始\运行”选项,键入“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图如下:禁止修改显示属性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 ies\System 在右边的窗口中创建一个DOWRD值:“NodispCPL”,并将其值设为“1”。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111026

芜湖市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一类) 项目名称:芜湖市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申报单位(盖章):芜湖市档案局 项目起止日期: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芜湖市档案局(馆)编制 年月日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芜湖市档案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芜湖市档案局(馆) 3、项目建设方案编制依据 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应采 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安徽省档案局、 芜湖市档案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档案档 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对档 案信息化工作有明确要求。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理念,充分发挥档案局现有信息系统作用,提高工作 效率和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需要建设档案 信息管理系统。 3)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 段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管理,实现档案资料 价值的增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综上所述,根据芜湖市财政局财行《关于申报2012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2011?258号)要求,特编制本方案。 4、项目概况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对现有的目录系统进行升级改的基础上,使之与全文数字化系统、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对接,实现对各类档案资源的全面统一的管理与利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和机构职能 芜湖市档案局(馆)是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行使档案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个职能,既主管全市的档案事业,对辖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又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全市范围内的档案。内设办公室、指导科、法宣科、管理科、编研科五个职能科室,公务员编制20人,其中信息化专职人员1人,兼职1人。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项目实施机构由芜湖市档案局自行组织实施,主要职责为:制定项目建设计划,组织相关采购,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沟通协调、项目完成后验收和完善、最终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等。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作模式,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