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2015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2015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2015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2015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道路建筑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定石料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件尺寸(单位/mm3)是。()

A.40×40×160 B.50×50×50 C.70.7×70.7×70.7 D.150×150×150

2.亲水材料的湿润角 。()

A.>90°B.<90°C.≥90°D.≤90℃

3.对于混凝土实心板,集料的最大粒经不宜

道路建筑材料第2页(共11页)

道路建筑材料第3页(共11页)

A.10B.20C.30D.40 4.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

5.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采用。()A.蒸馏法B.沉淀法C.溶解—吸附法D.氧化法

6.粗砂的细度模数为。()

A.3.7-3.1B.3.0-2.3 C.2.2-1.6D.1.5-0.7

7.氧化镁含量为 %是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

A.20 B.15 C.10 D.5 8.钢中有益元素是

()

道路建筑材料第4页(共11页)

A.磷B.硫C.锰D.碳

9.测定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件尺寸(单位/mm3)是()

A.40×40×160 B.50×50×50 C.70.7×70.7×70.7 D.150×150×150

10.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其强度。()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

11.具有显著高弹性的高聚物材料是()

A.石棉B.塑料C.橡胶D.纤维

12.GB属于。()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第5页(共11页)

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13.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采用。

()

A.蒸馏法B.沉淀法C.溶解—吸附法D.氧化法

14.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来表示

的。()A.稠度B.分层度C.维勃时间D.坍落

15.道路水泥的铁铝酸四钙含量应大

于。

()

A.16.0% B.12.0% C.10.0% D.5.0%

16.测定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试件

尺寸(单位/mm3)是。()

A.40×40×160 B.50×50

×50 C.70.7×70.7×70.7 D.150×

150×150

道路建筑材料第6页(共11页)

17.生产普通水泥时掺入的可调节凝结时间的物质是:()

A.CaO B.Na

2O C.K

2

O

D.CaSO

4

18.表观密度波动在2400-2500Kg/m3的混凝土通常称为。()

A.轻混凝土B.重混凝土C.高强混凝土 D.普通混凝土

19.原材料确定条件下,决定普通混凝土流

动性的最重要因素是。()

A.水泥用量B.水泥强度C.单位用水量D.水灰比

20.坍落度小于 mm的新拌混凝土采用

维勃稠度仪来测定其工作性。()

A.5 B.10 C.15 D.20 2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较原始沥青混合料

在技术性能上有以下改善。()A.提高了高温时的稳定性B.提高了低温时的变形能力

道路建筑材料第7页(共11页)

C.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成本D.A和B 均正确

22.评定水泥强度等级时使用的标准试件尺

寸(单位/mm3)是。()

A.50×50×50B.150×150×150 C.40×40×160 D.70.7×70.7×70.7 23.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可通过方法

应用莫尔—库仑包络线方程求得。()A.三轴试验B.磨耗试验C.标准粘度计法D.以上都不是

24.中砂的细度模数是

()

A.1.5-0.7 B.2.2-1.6 C.3.0-2.3 D.3.7-3.1

25.砂浆的流动性是采用来表示

的。()

A.坍落度B.分层度C.维勃时间 D.稠度

26.沥青是一种典型的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第8页(共11页)

()

A.粘性B.弹性C.塑性D.以上都不是

27.煤沥青中含有,在施工加热时易产

生泡沫和爆沸现象。()

A.水分B.树脂C.油分D.碳黑

28.用来做固化类混合料基料的土中有机物

含量一般不宜超过。()

A.5%B.10% C.15%D.20%

29.是现代沥青等级(标号)划分的

主要依据,是选用沥青首要考虑的参数。

()

A.针入度B.软化点 C.粘度D.燃点

30.PI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

A.越大B.越小C.不变

道路建筑材料第9页(共11页)

D.无相关关系

31.亲水材料的湿润角 。

()

A.>90°B.<90°C.≥90°D.≤90℃

32.石灰消化时,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

危害,可在消化后“陈伏”以上,即可

消除。

()

A.三天B.半月C.三月D.半年

33.含碳量低于()的铁碳合金称为碳素钢。

A.2%

B.3%

C.4%

D.5%

34.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在选择石

料时应优先考虑()

A.酸性石料B.中性石料

道路建筑材料第10页(共11页)

C.碱性石料D.以上均不对

35.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来表示

的。

()

A.稠度B.分层度 C.维勃时间D.坍落度

36.各硅酸盐水泥熟料反应速度的特点是:硅

酸三钙,铝酸三钙,硅酸二

钙。()

A最快,最慢,中等B最慢,中等,最快

C中等,最慢,最快D中等,最快,最慢

37.通常情况下轻集料的破坏一般是()

A沿着砂、石与水泥结合面破坏B轻集料本身强度低先破坏

C A和B均正确

D A和B均错误

38.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min。

道路建筑材料第11页(共11页)

A45 B60 C120

D390

39.硅酸盐水泥不能用于()混凝土工程。

A.水下

B.高强度

C.大体积

D.干燥环境

40.()属于热固性塑料。

A. ABS

B. PVC

C. PF

D. PE

二、填空题

1.岩石可分为和。

2.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的种类和高聚物本身的构造,加聚反应可分为反

应和反应两种。

3.集料按其粒径范围分为和。

4.天然岩石石料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和。

道路建筑材料第12页(共11页)

5.集料的堆积密度因为装样方法的不同可分堆积密度、堆积密度和捣实

堆积密度。

6.在道路建筑中最常见的是沥青和沥青两类。

7.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性最常采用的方法有法和法。

8.生产硅酸盐水泥的原料主要是原料和原料。

9.水泥凝结时间可分为时间和时间。

17.碱-集料反应有反应和反应两种类型。

11.建筑砂浆按其用途可分为砂浆和砂浆两类。

12.回归系数A、B与品种、品种有关。

13.沥青混合料按拌制和摊铺温度可分为沥青混合料和沥青

道路建筑材料第13页(共11页)

混合料。

14.石灰的主要成分是和。

15.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硬化作用和硬化作用。

16.我国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试验方法有试验和试验

两种方法。

17.砂浆在硬化前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包括和。

18.钢材的冷弯性能是的试件,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试验。

19.、延度和是石油沥青的三大指标。

20.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包括理论和理论两种。

21.我国现行规范规定采用、饱和度(或沥青填充率)和来表

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道路建筑材料第14页(共11页)

23.石料抗冻性的室内测定方法有法和法。

24.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法和法两大类。

25.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有表示法和表示法。

26.我国现行国标规定,采用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对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还应通过试验检验其抗车辙能力。

27.通常沥青-集料混合料按其矿料级配组成特点可分为结构、骨架-

空隙结构和结构。

28.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材料包括和。

29.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的作用机理有吸附-分散作用、作用和作用。

30.砂从干到湿可分为全干状态、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状态。

道路建筑材料第15页(共11页)

31.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的种类和高聚物本身的构造,加聚反应可分为反

应和反应两种。

32.二灰稳定土中的二灰是指和。

33.减水剂对新拌混凝土的作用机理有吸附-分散作用、作用和作用。

34.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有表示法和表示法。

35.建筑砂浆按其用途可分为砂浆和砂浆两类。

36.石灰浆体的硬化包括作用和作用。

37.高聚物按其主链元素可分为高聚物、杂链高聚物和高聚物。

38.砂浆在硬化前应具有良好和易性,包括和。

39.在道路建筑中最常用的是沥青和沥青两种。

道路建筑材料第16页(共11页)

40.道路水泥熟料的组成要求有C3A≤

AF≥。

和C

4

三、判断题

1.材料的孔隙率是材料的孔隙体积占其实体体积的百分率。()

2.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一定相同。()

3.按规范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迟于45min。()4.针入度指数(PI)值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小。()5.卵石混凝土比同条件配合比拌制的碎石混凝土的流动性好,但强度则低一些。()6.沥青混合料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分为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沥青最佳用量确定两部分。

()

7.在空气中贮存过久的生石灰,能照常使用。

道路建筑材料第17页(共11页)

()

8.含蜡沥青会使沥青路面的抗滑性降低,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9.在钢结构设计时,要使钢材的屈强比越小越好。()10.桥梁用钢材应该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焊性和抗蚀性。()11.过火石灰用于建筑结构物中,使用时缺乏粘结力。但危害不大。()12.要使水泥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就必须提高C3A和C3S的含量。()1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试验室配合比二者的水灰比相同。()14.材料的硬度越大,耐磨性越差。()

15.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含杂质等。()16.在龄期相同的条件下,养生温度越高,水泥稳定土的强度也越高。()

道路建筑材料第18页(共11页)

17.材料软化系数值越大,耐水性越差。()

18.要使水泥硬化快,强度高,就必须降低C3A和C3S的含量。()

19.沥青的高温粘度越大,与集料的粘附性就越差,相应的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变形能

力就越差。()

20.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S早期强度低,后期强21.硅酸盐水泥中C

2

度高,C

S正好相反。()

3

22.Q215AF表示屈服强度为215MPa、质量为A级的碳素结构沸腾钢。()23.硅酸盐水泥的细度越细越好。()

24.流动性大的混凝土比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强度低一些。()25.在水泥砂浆中掺加石灰膏可以改善砂浆

道路建筑材料第19页(共11页)

的和易性。()26.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一定相同。()29.混凝土的化学收缩是不可恢复的。()

28.沥青用量只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不影响其内摩擦角。()29.硅酸盐水泥中C2S早期强度低,后期强S正好相反。()

度高,C

3

30.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两个参数。()31.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钢纤

维混凝土的韧性更好。()32.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与其灰水比成线性关

系。()

33.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而水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水中硬化。()34.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一定相同。()

道路建筑材料第20页(共11页)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 A 、溶胶型 B 、凝胶型 C 、溶一凝胶型 2、 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_________ 。 A 、石油沥青 B 、煤沥青 C 、乳化沥青 3、 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________ 结构。 A 、密实骨架 B 、密实悬浮 C 、骨架空隙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_____________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 ____________ A 、软化点 B 、燃点 C 、脆点 D 、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_________ 。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_______ 。 A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 、 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 、 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 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______________ 。 A 、 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B 、 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 、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 、 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MA 表示 。 A 、热拌沥青混合料 B 、常温沥青混合料 C 、沥青表面处理 D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 、酸性石料 B 、碱性石料 C 、中性石料 D 、以上都不是 D 、以上均不属于 D 、粘稠沥青 D 、以上都不是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 中、高技工水平。 一、实训目的意义 实训目的 1.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通过实训,学生对以前做过的试验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复习提高和加强了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3.通过实训可以提高对学校对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的认知能力。了解到学校、各系开设的课程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从而更便于课程设置。 实训意义 1.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得到深化。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了解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需要怎样努力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训工作,全面认知所从事行业、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才能,自己做得怎样,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如果符合,自己将从哪几方面努力。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承前启后的准备。如不符合,分析原因,是否可以通过实践改变,慢慢培养兴趣,如实在失之甚远,可以通过此次实训收获其他方面的所得,比如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心理承受能力的加强,这些东西对今后的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3.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性质的认识,联系自己专业,是否用上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让学生感觉自己基本上用到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比如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怎么样能够使自己设计的配合比达到既定目标强度同时又能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就需要通过学生对所学单一材料的性能了解以及复合材料之间相互配合比例的相互搭配,通过试验判断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并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达到所设计的要求。使学生对本来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训,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之中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发展。怎样培养独立工作和团体协作的能力,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以便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 5.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习惯,实习期间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利用实习的空余时间学习一些实习期间应该掌握的本领.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扫清一切因自身原因产生的障碍. 检测教研室 201X-4-8 建工实训总结范文2: 班级: 建造0904 姓名: 邓易学号: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根据其能否被水湿润,将材料分为,亲水性,,,材 料和,,憎水性,,,材料。 2、无机胶凝材料按凝结硬化的条件不同又可分为气凝性胶凝材料和水凝性胶 凝材料。 3、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四种材料组成的,有时为改善其性能,常加入适量的,,,,和掺和料。 4、混凝土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含义。 5、钢材按照冶炼时脱氧程度不同,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四种 6、伸长率是衡量钢材,,塑性,,,的重要指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 (B ) A、19.8g B、22g C、 20g D、20.2g 2、孔隙率增大,材料的(A )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3、石灰膏在储灰坑中陈伏的主要目的是 ( A ) A、充分熟化 B、增加产浆量 C、减少收缩 D、降低发热量 4、水泥熟料中 水化速度最快,28 d水化热最大的是 ( A ) A、 C3S B、 CS C、CA D、 CAF 234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 A )要求来确定的。 A、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耐久性 D、和易性与强度 6、混凝土的( A )强度最大。 A、抗拉 B、抗压 C、抗弯 D、抗剪

7、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中,有线性关系的是 ( A ) A、弹性阶段 B、屈服阶段 C、强化阶段 D、颈缩阶段 8、石油沥青材料属于( A )结构 A、散粒结构 B、纤维结构 C、胶体结构 D、层状结构 9、防止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主要措施有 ( C D ) A、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B、钢筋表面刷漆 C、钢筋表面用碱处理 D、混凝土中加阻锈剂 10、在原材料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D ) A、水泥用量 B、砂率 C、单位用水量 D、水灰比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1、孔隙率又称空隙率。( × ) 2、体积安定性不好的水泥,可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 ? ) 3、石灰熟化的过程又称为石灰的消解。 ( ? ) 4、石灰膏在储液坑中存放两周以上的过程称为“淋灰”。 ( ? ) 5、水泥为气硬性胶凝材料。( × ) 6、当采用合理砂率时,能使混凝土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而水泥用量最大。( × )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普通混凝土有哪些材料组成,它们在混凝土中各起什么作用,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和一定级配的砂石料等按适当比例配制,经混合搅拌,硬化成型的一种人工石材。 混凝土中由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后成为目前最为常见,也是常用的普通混凝土。我们常说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硬化后的力学性能指标,是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

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道路建筑材料》及答案

1..本习题库答案,正确率约为90%。 2..因为是“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可携带进入考场。远程继续教育——习题库 5 6、岩石按照Si02 7 过 8 9 10 11 12

() 则A 32 33. 、土的击实试验其目的在于求得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42 43 44、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根据其组成的集料材料分为稳定土类、稳定粒料类。 45、常见的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有EDTA滴定法、钙电极快速测定法。 46、无机结合稳定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都是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得到的。 47、沥青混合料是经人工合理选择级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与适量沥青材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48、沥青混合料按矿质材料的级配类型分类,可分为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49、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 50、目前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理论有表面理论、胶浆理论两种。 51、根据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原理,沥青用量要适量,使混合料中形成足够多的结构沥青,尽量减少自由沥青。 52、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碱性矿料。 53、胶结剂的品种多,按其基料可以分为无机胶有机胶。 54、钢的化学成份中,磷可使钢降低塑性,硫可使钢产生热脆性。 55、经过冷拉后的钢筋随着时间的增长,屈服强度提高,塑性降低。 56、钢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 57、碳素结构钢随牌号增大,屈服点和抗拉强度随之提高,但拉伸率随之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 1、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道路建筑材料_含答案汇总

第一章岩石 一、填空题 1、岩石的物理常数有密度、毛体积密度、孔隙率。 2、岩石的吸水率与饱和水率的主要区别是试验条件不同,前者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得的,后者是在煮沸或真空抽气条件 下测定的。 3、我国现行标准中采用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是直接冻融法,并 以质量损失百分率或耐冻系数两项指标表示。 4、岩石经若干次冻融试验后的试件饱水抗压强度与未经冻融试验的试件饱水抗 压强度之比为岩石的软化系数,它是用以评价岩石抗冻性的指标。 5、岩石的等级由单轴抗压强度及磨耗率两项指标来确定。 6、测定岩石的密度,须先将岩粉在温度为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7、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岩石毛体积密度的测定方法 有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8、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和吸水率 两项指标来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9、岩石吸水率采用自由吸水法测定,而饱和吸水率采用煮沸和 真空抽气法测定。 10、岩石按照SiO2含量多少划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11、采用蜡封法测定岩石的毛体积密度时,检查蜡封试件浸水后的质量与浸水前 相比,如超过0.05g,说明试件封蜡不好。 二、选择题 1、划分岩石等级的单轴抗压强度一般是在(C)状态下测定的。 A、干燥 B、潮湿 C、吸水饱和 D、冻结 2、岩石的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三者在数值上有如下关系( D )。 A、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B、吸水率>含水率>饱和吸水率 C、含水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D、饱和吸水率>吸水率>含水率 3、岩石的饱和吸水率较吸水率,而两者的计算方法。(A) A、大,相似 B、小,相似 C、大,不同 D、小,不同 4、岩石密度试验时,密度精确至 g/cm3,两次平行试验误差为 g/cm3。(B) A、0.001 0.02 B、0.01 0.02 C、0.01 0.05 C、0.001 0.01 5、路用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标准试件的边长为(D)mm。 A、200 B、150 C、100 D、50 三、判断题 1、(×)桥梁用岩石抗压强度的标准试件是边长为3cm的立方体试件。 2、(√)岩石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3、(×)岩石的孔隙率愈大,吸水率也愈大,抗冻性亦愈差。 4、(√)岩石的密度是指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实体体积的质量。 5、(×)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率之比可表征耐冻性,比值愈接近1,其耐冻性愈好。 6、(×)岩石的吸水率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的最大吸水质量与吸水饱和岩石质量之比。 7、(√)岩石耐候性的两项指标为抗冻性和坚固性。 8、(×)确定岩石等级的两项性质为抗压强度和吸水率。 9、(√)岩石饱水系数愈大,抗冻性愈差。 10、(×)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 第二章石灰与水泥 一、简答题 1、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何区别? 答: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保持强度与继续硬化。水硬性胶能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而且可以在水中硬化,保持强度或继续增长强度。 2、简述石灰的消化与硬化原理。 答:消化:氧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硬化: (1)结晶作用:石灰浆中水分逐渐蒸发或被周围的砌体所吸收,氢氧化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结晶并逐渐紧密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胶结性

道路建筑材料试卷之十

试卷1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累计筛余百分率 2.初凝时间 3.坍落度 4.沥青加热稳定性 5.流值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在沥青混合料中凡粒径小于者称为细集料,大于者为粗集料。 2.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3.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等。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软化系数愈大,耐水性愈差。()2.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占实体体积的百分率。()3.石灰浆中加入砂子可以减少体积收缩,防止收缩开裂。()4.欲制得低热的大坝水泥,可降低C3S、C3A的含量,提高C2S的含量。()5.检验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标准方法为试饼法。()6.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计算水灰比的依据是水泥砼的配制强度,水泥的实测强度,以及细集料的细度模数。()7.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小,则强度越高。()8.控制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是最大水泥用量及最小水灰比。()9.连续型密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角都较小。()10.骨架空隙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其C值较大,φ值较大。()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 1.石灰常用于()。 A 公路面层 B 边沟抹面砂浆C边沟砌筑砂浆 D 房屋抹面砂浆 2.加固软土地基常采用()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浆 D 石灰石 3.水泥石腐蚀的防止措施主要有:() A 调整水泥石的矿物成分 B 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 C 敷设耐蚀保护层 D 根据腐蚀环境的特点,合理选用水泥品种 4.对水泥砼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砂率 B水泥用量 C用水量 D 水灰比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打印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一)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的标准分为。 A、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等级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 C、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等级 D、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等级 2、根据试验数字修约规则,0.4500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得,3.0502修约保留一位小数,修约得。15.4546修约成整数,修约得。 A、0.4、3.0、15.4 B、0.4、3.1、15.5 C、0.4、3.1、15.4 D、0.5、3.0、15.5 3、建筑材料应具备等四个方面的性质。 A、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B、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 C、稳定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D、力学性质、工艺性质、化学性质、路用性质 4、GB、JT、JG、ISO分别为标准代号 A、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冶金行业标准 B、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C、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冶金行业标准 D、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建材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5、岩石的强度、水泥的密度、石灰的CaO含量分别属于材料的性质。 A、力学、物理、化学 B、力学、工艺、化学 C、力学、物理、工艺 D、物理、化学、工艺 二、判断题 (×)1、试验数字修约规则规定,拟舍去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等于5时则进一。(×)2、试验数字修约规则规定,拟舍去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等于5时,右边的数字全部为零,所拟保留的末位数字若为偶数则进一。 (×)3、GB为国家标准代号,所有标准代号中包含“GB”的标准都必须执行。 (√)4、材料的工艺性质是指材料适用于按照一定工艺流程加工的性能。 (√)5、建筑材料应具备力学、物理、化学、工艺四个方面的性质。 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道路建筑材料

1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集料粒径界限? 水泥混泥土中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细集料指小于4.75mm 沥青混合料中,一般以2.36mm为集料分界线。 2各种密度的定义和大小比较? 真实>表观>表干>毛>堆积 3试算法和图解法的区别? ①试算法是将几种已知集配的集料,配置成满足目标级配要求的矿质混合料, ②图解法是采用修正平衡面积法确定矿物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4细度模数的概念,粗,中,细砂的细度模数值。细度模数与级配的比较? 粗砂Mt=3.7-3.1,中砂Mt=3.0-2.3,细砂Mt=2.2-1.6 细度模数用于评价集料粗细程度的指标。 细度模数是单种砂,级配是集体的概念,两种砂细度模数相同时,级配不一定相同。 5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装几层?插捣多少次? 装三次,每次装三分之一,捣插25次。 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方法? 振实法 7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压的试件尺寸? 抗折150mm*150mm*550mm,抗压150mm*150mm*150mm 8填料的粒径范围? 0.075mm,0.15,0.6mm 9确定水泥初凝时间的意义? 半凝是指从水泥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需要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施工。 10水泥熟料中为什么加石膏不多不少? 石膏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 11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表观密度试验中需要测的哪些量? 烘干试样的质量,晾干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饱和晾干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12水泥中哪些是活性材料?哪些不是活性材料? 活性: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混合材料,粉煤灰 非活性:密细的古英砂,石灰石,黏土,慢冷矿渣,各处废渣

最新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整版汇总

1997-2006年道路建筑材料考试试题(完 整版)

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代码:401 试题名称:道路建筑材料 一、填空题:(10分) 1、道路或机场用水泥混凝土,以抗折强度为主要指标,以抗压强度考指标。 2、岩石的化学组成中, SiO2含量小于 52% ,称为碱性石料。 3、公路路基土的分类中,用塑性图对细粒土进行划分,是以扰动土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值为依据的。 4、石油沥青的胶体沥青结构类型可分为三种,即溶胶型、溶-凝胶型和凝胶型,在工程上根据沥青的针入度指数其胶体结构类型。 二、名次解释(24分) 1、沥青的劲度模量:在一定荷载时间(t)和温度(T)条件下,应力σ与总应变 ε之比,它是表征沥青粘-弹性联合效应的指标。 2、水泥混凝土的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加的变形称为徐变。 3、钢筋的冷作硬化和时效:在常温下通过强力对热轧钢筋施加荷载,直至超过屈服 强度的一定限度,然后卸荷而引起钢筋发生强化的过程,称冷强或冷作硬化。冷拉后的钢筋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将随时间而提高,即所谓之时效。 4、沥青混合料的饱和度:它是指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体积填充矿料间隙体积 的百分率。 5、乳化沥青:将粘稠沥青加热至流动态,经机械力的作用,而形成为滴(粒径约 为2~5μm)分散在有乳化剂-稳定剂的水中,由于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而形成均匀稳定的乳化液。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6、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高聚物在玻璃态时,链段开始运动的温度称为 “玻璃化转变温度”。 7、石料的真实密度及孔隙率: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真实体积(不含孔隙的矿 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孔隙率是石料的孔隙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 8、水泥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 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三、问答题(46分) 1、简述石灰煅烧、消解、硬化的化学反应,并说明石灰加固土的强度形成机理。 (5分) 答: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需要吸收热量,通常需加热至900度以 上,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CO 3→CaO+CO 2 ↑;煅烧后的石灰称为生石灰,成块 状,在使用时必须加水使其消化成为粉末状的消石灰,这一过程即为消解过程,其 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O +HO 2→Ca(OH) 3 ↑;石灰消解后,分两种方式硬化,① 石灰浆的干燥硬化:石灰浆体干燥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形成网状孔隙,这时滞留 在孔隙中的自由水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毛细管压力,使石灰粒子更加密实, 而获得“附加强度”。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引起Ca(OH) 3 ↑溶液过饱和而结 晶析出,并产生“结晶强度”,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a(OH) 3+nHO 2 →Ca(OH) 3nHO 2, ②硬化石灰浆的碳化:石灰浆体净碳化后获得的最终强度,称为“碳化强 度”,其化学反应式为:Ca(OH) 3+CO 2 +nHO 2 →CaCO 3 +(n+1)nHO 2, . 2、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哪几种矿物成分?从强度、水化反应速率、水化热、耐 化学侵蚀性、干缩性方面各有何特点?(6分) 答: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⑴强度:硅酸三钙最高,硅酸二钙早期低,但后期增长率较大。二者为水泥强度主要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doc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 单选题: 1、 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它们的级配()相同。 A 、一定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一定不同 D 、以上都 不是 2、 砂子的细度模数愈大,表示砂()。 A 、越粗 B 、越细 C 、级配越好 D 、级配级差 3、 某工地通过粗集料筛分试验得到相邻两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 等,则可判断该粗集料的级配为()级配。 A 、连续 B 、间断 C 、密实 D 、无法判断 4、 划定水泥混凝土粗、细集料的筛孔尺寸是()。 D 、<9.5mm 6、 砂子的粗细程度,一般可以采用()的大小表示。 A 、空隙率 B 、A0.6 C 、级配 D 、细度模数 7、 水泥凝结时间检验,临近初凝时,当试针沉至距底板()mm 时, 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A 、 2.36mm B 5、在沥青混合料中, 4.75mm C 、 B 、>4.75mm 9.5mm D 、13.2mm )的集料。 C 、>2.36mm

3±1 8、水泥熟料屮水化速度最快,28d水化热最大的是( )o A、C3S B、C2S C、C3A D、C4AF 9、有硫酸盐腐蚀的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水泥。 A硅酸盐B普通C矿渣D高铝 10、有耐热要求的混 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水泥。 A硅酸盐B矿渣C火ill灰D粉 煤灰 11、有抗渗要求的 混凝土工程,应优先选择()水泥。 A硅酸盐B矿渣C火山灰D粉 煤灰 12、下列材料中, 属于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是()。 A石灰石粉B矿渣C火山灰D粉 煤灰 13、为 了延缓水泥的凝结时间,在生产水泥时必须掺入适量()。 A石灰B石膏C助磨剂D水 玻璃 14、对于通用水泥,下列性能中( )不符合标准规定为废品。 A终凝时间B混合材料掺量C体积安定性D包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一 1.反映钢材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是屈强比 2.沥青温度敏感性用软化点指标衡量 3.沥青的塑性用延度指标衡量. 4.普通混凝土的等级强度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28天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5.新拌的砂浆的和易性可由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6.马歇尔实验时,将沥青试件置于60度水槽中保温. 7.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加适量石膏主要起缓凝作用. 8.评定沥青混合料密实程度的是孔隙率. 9.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高的是C3S 10.水泥中的有害成分是: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 11.常用的水泥技术要求有: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 强度等级、碱含量 12.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 护温度及湿度 13.硅酸盐水泥的特性是: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 冻性好、耐蚀性差 14.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浆的数量、水灰比、 砂率、组成材料性质、温度和时间

15.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以沥青试样在加热蒸发前后的那项指标来 衡量:蒸发损失百分百、蒸发后针入度 16.沥青三个主要成分是:油分、胶质、沥青质、 17.沥青主要(四)成分是:蜡分、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 18.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 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19.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 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0.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21.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22.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主要有两种:加成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23.目前我国的车辙实验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实验轮以42+1次/min 的频率,沿着试件表面同一轨迹上反复行走,测试试件表面在实验轮反复作用下形成的车辙深度 24.石料吸入水分的能力称吸水性。 25.冻融劈裂实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6.粗集料应具备哪些力学性质:强度、耐磨性、抗磨耗、抗冲击 27.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石灰细度、土与集料、石灰稳定土 的最佳含水量、养生条件和龄期 28.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哪些:细度、标准稠度、凝结 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10010 适用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划学时: 52学时计划学分: 3.0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建筑材料是路桥及其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道路与桥梁建筑用各种材料的组成、性能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验收、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三) 第四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高级沥青路面所用沥青的胶体结构应属于 C 。 A、溶胶型 B、凝胶型 C、溶—凝胶型 D、以上均不属于 2、可在冷态下施工的沥青是 C 。 A、石油沥青 B、煤沥青 C、乳化沥青 D、粘稠沥青 3、沥青混合料中最理想的结构类型是 A 结构。 A、密实骨架 B、密实悬浮 C、骨架空隙 D、以上都不是 4、在沥青混合料中,应优先选用 B 。 * A、酸性石料 B、碱性石料 C、中性石料 D、以上都不是 5、粘稠石油沥青三大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和A。 A、软化点 B、燃点 C、脆点 D、闪点 6、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稳定度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A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稳定度影响不大。 7、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流值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B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流值影响不大。 8、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沥青混合料中空隙率与沥青含量关系为 C 。 A、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随沥青含量增加而降低。 B、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增加。 C、随沥青含量增加而减少。 D、沥青含量的增减对空隙率影响不大。 9、A级道路石油沥青适用于 A 。 A、各个等级公路的所有层次。 : B、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下面层及以下层次 C、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各个层次 D、三级以上公路各个层次 10、SMA表示 D 。 A、热拌沥青混合料 B、常温沥青混合料

道路建筑材料部分

道路建筑材料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岩石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的条件下吸水的能力。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采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项指标表征岩石的吸水性。 2、堆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闭口孔隙和空隙)的质量。 3、表观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闭口空隙)的质量。 4、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的质量。 5、连续级配:是指由大到小、逐级粒径均有,并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 6、间断级配:是指在矿质混合料中剔除其一个或几个分级,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 针入度: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 1/10mm 为单位计。常用试验条件为P 25℃,100g ,5s 。 2、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夏季高温(通常为60℃)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反复作 用后,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3、 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 用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 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是将水泥、水与粗、细集料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指在施工过程 中使用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水泥混凝土。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千万个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联结而成,因而又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4.建筑钢材:建筑钢材系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各种钢材,如型材有角钢、槽钢、工字钢等;板材 有厚板、中板、薄板等;钢筋有光园钢筋和带肋钢筋等。 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照标准的制作方法制成边长为150mm 的正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 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下,养护至28天龄期,按照标准的测定方法测定其抗压强度值, 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cu f 表示。 2、 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 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3、 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水灰比: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称为水灰比。 1、堆积密度)('0ρ――松散材料在规定的装填条件下,单位松散堆积体积的质量。表示为: '0 '0V m =ρ m —散粒材料的质量 '0V —材料的堆积体积 2、孔隙率(P )——指材料中孔隙体积(V k )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体积(V 0)(即构成材料的固体物 质的体积与全部孔隙体积之和)之比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知识点总结

1、管材选择 目前,绿地灌溉中常用的管材是镀锌管和PVC管,镀锌管的特点是刚度大,抵抗外力性能好,因此,在埋设较浅处、过路管、未开发区及外露管应优先选用镀锌管,但它的缺点是安装效率低。PVC管的优点是耐腐蚀,安装效率高,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绿地灌溉,尤其在工业废渣区、酸碱区,其耐腐蚀的优点可被充分发挥,但其刚度小,阀门立管等处不可采用。 2、立管设置 立管为安装阀门、喷头所用,定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皮管浇灌时,立管间距应在2倍皮管长度以内,一般不大于40米。采用喷灌时,立管间距不大于2倍喷头射程。值得注意的是,立管平面位置应成等边三角形布置,而非正方形位置,如此,可最大限度地缩小灌溉盲区。 3、喷头选择 尽管市场上喷头种类五花八门,但按安装形式可分为暴露式、隐蔽式和移动式三类,但无论采用何种灌溉设施,都会比浇灌节水,省时省力且效果好。 暴露式喷头大多为旋转式喷头,有的还可定向喷灌,射程一般在1 0至15米,这种喷头多为单阀控制,因此可根据需要局部浇灌。缺点是喷头、立管、阀门、阀门井外部暴露,不仅影响绿化景观,还会影响草坪修剪。 隐蔽式喷头克服了暴露式喷头的两个缺点,但出现了单阀控制管网复杂,总阀控制对水压要求高,对管径要求大的缺点。但其具有暴露式喷头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某些绿地中,人们仍然选用隐蔽式喷头。 以上两种喷头都会因为乔灌木遮挡、绿地边角而出现灌溉盲区,因此,选用与皮管相连的移动式喷头可克服这个缺点。移动式喷灌形式有座式移动喷灌、手动式移动喷灌和微型喷灌等。移动式喷灌通常与固定式喷灌配合使用,它的缺点是新植绿地不宜采用。 4、阀门设计 1.阀门位置不可远离硬化区,否则新播种绿地灌溉后无法关闭阀门,这是绿地设计中常

道路建筑材料试卷之二

试卷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的堆积密度 2.水泥细度 3.砂率 4.地沥青 5.热拌沥青混合料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沥青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类,可分为()、()和()。 2.沥青混合料若用的是石油沥青,为提高其粘结力则应优先选用()矿料。3.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岩石()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 4.石灰石煅烧过程中,若窑内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容易生成()石灰。5.若水泥砼的坍落度不能满足要求,应保持()不变,适当增加或减少()和()的用量。 6.钢筋按外形分类可分为()。 三、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岩石的孔隙率是指开口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2.岩石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单轴受压时的极限抗压强度表示的。 ()3.生石灰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钙和氧化镁。()4.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是为了试验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5.水泥颗粒愈细,比表面愈大,水化愈快,强度愈高。()6.坍落度为30mm的水泥砼比坍落度为20mm的水泥砼流动性大。()7.控制水泥砼耐久性的指标有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比。()8.确定水泥砼配制强度的依据有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砼的强度等级等。()9.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抗滑性能很差。()10.沥青路面施工方便,速度快,养护期短,一般只需要养护28天就可开放交通。() 四、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5分;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5分) 1.()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A、石灰 B、沥青 C、石膏 D、水泥 2.以下()不是按原油加工方法分类得到的沥青。 A、直馏沥青; B、氧化沥青; C、乳化沥青; D、焦油沥青; 3.水泥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的标准养护温度为( )℃。 A、20 B、20+1℃ C、20+2℃ D、20+3℃ 4.在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水泥砼的砂率应尽量选择()。 A、合理砂率 B、大值 C、小值 D、接近30%的值 5.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是()。 A、消化 B、硬化 C、煅烧 D、陈伏

福建环境本底调查

环境放射性调查 (一)放射性水平调查 1.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环境天然辐射基准线,1984~1989年,福建省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的陆地伽玛辐射、土壤、水体、大气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受国家环保局和省科委委托,在全省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伽玛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原野、道路、建筑物建筑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全省伽玛辐射就地测量的时间从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在各地(市)环保监测站、省地质321队和防化兵大力配合下共测量1029个测点,行程达3万多公里,取得12862个有效数据,圆满完成了外场监测任务。监测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的要求,采取按全省陆地面积均匀布设测点的方法,同时结合福建省人口密集情况和铀矿点等地质状况适当增设设点。 《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也是《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福建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局1984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1986年7月,按照《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从1984年6月到1987年6月,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土壤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到1988年7月,完成了整个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工作,首次对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福建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伴有一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而水是转移这些废物的主要介质,因此,福建省各类水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大。为了掌握福建省各类水体放射性水平现状,反映省内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及工矿企业对水体放射性水平的影响,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接受了国家环保局下达的任务,开展了福建省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历时4年多,采集江河、水库、井、泉、近海海域、自来水等各类水体样品128个,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U、Th、Ra-226、K-40的浓度,取得近2000个数据,为评价福建省放射性环境质量,进行放射性常规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和剂量评价》是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总课题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及标准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是矿质混合料(简称矿料)与沥青结合料经拌制而成的混 合料的总称。 2.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是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 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3.混凝土拌和物:混凝土拌和物是将水泥、水与粗、细集料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是 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水泥混凝土。 4.建筑钢材:建筑钢材系指在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各种钢材,如型材有角钢、槽钢、工 字钢等;板材有厚板、中板、薄板等;钢筋有光园钢筋和带肋钢筋等。 5.聚合物:聚合物是由千万个低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联结而成,因而又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 二、填空题 1.按岩石的形成条件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2.集料包括各种(天然砂)、(人工砂)、(卵石)和(碎石)等,以及各类工业冶金矿渣。 3.集料的级配参数有(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 4.石油沥青四组分是指(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 5.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可分为(溶胶型)、(凝胶型)和(溶-凝胶型)三种。 6.按照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特点,将其分为(悬浮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骨架密实)结构。 7.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四种 矿物组成。 8.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必要时掺加外加剂 等配制而成。 9.低碳钢在受拉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石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V S ,开口孔隙体积为V i ,闭口空隙体积为V N ,石料在干 燥状态下的质量为m S ,则石料的表观密度ρ S 为(B)。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道路建筑材料》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二) 第三章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和稳定土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筑砂浆的工作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它们分别用来表示。 A、坍落度、分层度 B、稠度、分层度 C、稠度、维勃稠度 D、坍落度、维勃稠度 2、道路硅酸盐水泥需提高的含量,以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 A、C3A B、C2A C、C4AF D、C3S 3、采用相对用量法表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以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 A、细集料质量 B、粗集料质量 C、水的质量 D、水泥质量 4、通常水灰比的值越小,混凝土的耐久性。 A、越差 B、不变 C、越好 D、无相关关系 5、塑性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与粗集料的品种及有关。 A、最小粒径 B、最大粒径 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 6、坍落度小于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 20 mm B、15mm C、10 mm D、 5mm 7、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A、稠度 B、分层度 C、坍落度 D、维勃稠度 8、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 A、立方体抗压强度 B、棱柱体抗压强度 C、轴心抗压强度 D、抗拉强度 9、砼砂石比为,那么其砂率为。 A、 B、 C 、D、 10、利用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在计算砂、石体积时,应使用其。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松方堆积密度 D、紧装堆积密度 11、道路路面或机场道路的水泥砼,以为主要强度指标。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抗折强度 D、劈裂抗拉强度 12、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代号是。 A、C B、P C、M D、O 13、进行砼配合比设计时,确定W/C的依据是。 A、和易性 B、强度 C、耐久性 D、强度和耐久性 14、泵送砼中应掺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速凝剂 15、在混凝土的各种强度中强度最大。 A、抗剪 B、抗压 C、抗拉 D、抗折 16、水泥砼试件标准养护条件是。 A、温度20±5℃,相对湿度90%以上 B、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道路建筑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道路建筑材料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检测监理)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80 学分: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检测监理)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常用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质量检测方法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规范及规程分析解决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材料实训相关问题的能力。在道路、桥涵、隧道等工程建设领域中,工程质检员及工程实训的中级工、高级工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建设材料技术性能和实训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高等数学、土建力学等。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公路工程技术、桥梁工程技术、结构设计原理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公路工程技术试验检测技术、桥梁工程技术试验检测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检测监理)质检、实训、检测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原有分散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情境化,实现了所学知识与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检测监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材料实训与检测能力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