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临床营养服务制度(课件)

2020年临床营养服务制度(课件)

2020年临床营养服务制度(课件)
2020年临床营养服务制度(课件)

2020年临床营养服务制度(课

件)

昭苏县人民医院

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1膳食管理制度.

1。1 医院膳食是为住院病人设置。其种类必须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及必要的辅助诊断膳食。

1.2 住院病人采用的膳食种类由主治医生下达饮食医嘱,由值班护士准确、完整填写膳食通知单,交给本病区配餐员,在开饭前半小时送交营养科,当餐即执行饮食医嘱。

1.3 餐后新入院未进餐的病人,由值班护士通知营养科(厨房),值班营养厨师按照饮食医嘱的原则,暂提供普食或软食或半流或全流,并保证卫生、保温。下一餐执行饮食医嘱.

1。4 基本膳食食谱在营养师的主持下,由营养师、管理人员(或营养厨师)、采购员共同制定。

1。5治疗膳食要有专门制作间(或灶)和专职营养厨师,要严格按照治疗饮食操作规范制作,经养师检查合格后,由配餐员准确、及时发放。

1.6各类病人膳食必须保证质量、卫生、温度和发放准确.

1。7 病房和营养科均建立住院病人膳食一览表牌,要及时更换更改膳食医嘱。

...... 感谢聆听 ......

1.8 食谱制定要有季节性,要照顾特殊饮食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要照顾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

1.9 开饭时间提前或后延不得超过半小时。

1.10 匀浆膳、配方膳按有关营养配方要求和配置方法严格执行,半流和全流加餐必须当餐做,当餐用。

昭苏

县人民医

院2015

年10月...... 感谢聆听 ......

2 / 2...... 感谢聆听 ......

医院营养科制度

营养科制度目录 营养科管理制度 (2) 营养科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 营养科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8) 营养科查房制度 (9) 营养科分级查房制度 (9) 营养科会诊制度 (11) 营养科值班制度 (12) 营养科交接班制度 (13) 营养科门诊工作制度 (14) 营养科肠内营养配置室工作制度 (15) 营养科治疗膳食区域工作制度 (16) 营养科餐前检查制度 (17) 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 (18) 营养科设备维修制度 (19) 营养科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0) 营养科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 (21) 营养科库房管理制度 (22) 营养科膳食管理制度 (23) 营养科食品采购制度 (25) 营养食堂食品加工制度 (26) 营养食堂供应、留样制度 (27) 营养食堂清洁消毒、卫生制度 (28) 营养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9) 营养科重点病房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制度 (30) 营养科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 (31) 营养科工作监督检查制度 (32)

营养科管理制度 1、目的 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2、范围 营养科 3、标准 3.1、从多数病人的经济情况出发,计划与制备合乎治病原则及卫生要求的膳食。 3.2、除因特殊需要限制某些营养素外,应根据供应情况,调配符合营养的膳食,定期计算营养价值。如有营养成分和热量不足,必须及时解决,以促进病人体力恢复。 3.3、制定医院膳食种类,如普通饭、半流质、流质以及各种治疗膳食,并将各种膳食之原则和内容明文规定,使医护人员了解。 3.4、积极配合临床,开展临床营养科研工作,随时观察疗效,不断总结经验。 3.5、制定各类膳食的菜谱,应考虑下列各点:营养价值、治疗原则、伙食标准、样别调剂、季节性食物以及病人饮食习惯等。 3.6、在采购、储存、制作食品时,要做好经济核算,注意节约,做到收支平衡,帐目清楚。 3.7、做好营养知识的宣传,使患者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向炊事、配餐人员进行营养卫生常识的教育。 3.8、各种膳食应按规定时间发出。开餐前,营养人员重点检查尝味,确认符合治疗原则和卫生要求时,才能发出。 3.9、病员食堂的卫生管理,包括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工作人员卫生要求等,按职工食堂管理制度5、6、7条执行。 3.10、有关食品制备、分发、配膳和保管等,应根据医院条件,制定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食品、餐具的清洁、消毒制度。 4、参考文献 卫生部医政司《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一、膳食管理制度 (一)医院膳食是为住院病人设置的。其种类必须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及必要的辅助诊断膳食。 (二)住院病人采用的膳食种类由经治医生下达饮食医嘱,由值班护士准确、完整填写膳食通知单,交给本病区配餐员,在开饭前半小时送交营养科,当餐即执行饮食医嘱。 (三)餐后新入院未进餐的病人,由值班护士通知营养科(厨房),值班营养厨师按照饮食医嘱的原则,暂提供普食或软食或半流或全流,并保证卫生、保温。下一餐执行饮食医嘱。 (四)基本膳食食谱在营养师的主持下,由营养师、管理人员(或营养厨师)、采购员共同制定。 (五)治疗膳食要有专门制作间(或灶)和专职营养厨师,要严格按照治疗饮食操作规范制作,经养师检查合格后,由配餐员准确、及时发放。 (六)各类病人膳食必须保证质量、卫生、温度和发放准确。 (七)病房和营养科均建立住院病人膳食一览表牌,要及时更换更改膳食医嘱。 (八)食谱制定要有季节性,要照顾特殊饮食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要照顾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 (九)开饭时间提前或后延不得超过半小时。 (十)匀浆膳、配方膳按有关营养配方要求和配置方法严格执行,半流和全流加餐必须当餐做,当餐用。 (十一)做好成本核算。 二、营养科/厨房值班制度 (一)营养科/厨房执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名单报医院相关部门。 (二)值班人员包括营养厨师和病区配餐员。节假日营养师参加白天值班。 (三)值班厨师负责新入院病人膳食、半流加餐、全流加餐的制作,病区配餐员负责发送。要保证质量、温度和发放准确。 (四)值班人员负责营养厨房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警戒,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要有值班记录,做好交接班。

营养科工作制度

营养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 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营养查房制度 1.临床营养科应对采取特殊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病历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副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2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3次,住院医生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营养师助理(营养士)应配合临床营养医师,广解患者进食、治疗的情况,进行膳食评估,按临床营养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和营养处方拟定相应食谱,由管理营养师(由临床营养师轮岗)监督执行。 2,临床营养医师和营养技师(士)应每日按时查房,询问病人营养药品、制剂的使用和进食情况,仔细体检,认真阅读临床病历,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定整体诊疗方案和营养监测计划。及时记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程录和营养病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调整营养治:养方案,做到临床营养治疗与临床医疗密切结合,促进病人康复。 3.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 在营养查房时,应对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明示营养治疗的风险和营养制剂报销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的相关问题。 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1.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3个半天,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增加门诊次数。

2.临床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着装整洁,按时出诊,坚守岗位。 3.临床营养(医)师应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4.临床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应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营养门诊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门诊处方的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医疗食品的鉴定、审核、收费标准后续由卫生部、卫生厅完成〉应统一管理、发放,做到有规范、有记录。 7.营养咨询门诊应按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规定(待完善)合理收费。 三、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制度 1.临床营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开具营养治疗医嘱,负责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 2.营养护士负责汇总营养治疗医嘱,将患者所用药品和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录人医院收费系统后,再将营养治疗医嘱分发至营养治疗各制备部门,统一制备治疗膳食和肠内、肠外营养制剂。 3.营养技师(营养师)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及编制治疗膳食食谱等,指导专业操作人员完成对营养治疗产品。及食材的加工处理;营养护士根据营养治疗医嘱配制肠外符养制剂。 4.营养技师、管理营养师应遵守营养治疗医嘱、营养处方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治疗膳食和肠内、肠外作养制剂的质量、发放对象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

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营养科建设和管理指南》 科室功能和任务: 临床营养科是负责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诊断、营养治疗的临床医疗科室。其主要功能和任务是: 1.完成临床营养的医疗、教学、科研(临床疾病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2.完成营养门诊及住院病人(包括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评价、营养诊断工作(各种疾 病状态和/或营养不良的评价、诊断); 3.确立营养治疗方法(肠外、肠内营养、治疗膳食、基本膳食);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开列营养医嘱; 4.实施营养治疗全过程:包括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液、匀浆膳等的配制;治疗膳食的称重、配制及基本膳食配备和制作并运送至临床各病区患者的床 前。 5.根据临床营养学理论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营养相关性药品(肠外、肠内使用的氨基酸、脂肪乳、矿物质类、维生素类及营养复合制剂等)。 科室执业条件: 营养科应具备和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 件。(一)人员配备 1.营养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按照医院技术职称编制配备医师、技师、护士、膳食操作间管理员,按技术工种编制有厨师、护理员等相关人员。 2.营养科主任是本单位营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应具有营养学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及相应医疗专业技术职务。 3.营养科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营养科工作1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4.膳食操作间管理员应当具有烹饪学基础,并取得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 历。5.营养科医师要求医学营养专业毕业或临床医疗专业毕业,取得临床执业医师证书。营养医师人数和床位比例为1:100。 6.营养技师不少于2人。 7.营养科护士人数不少于2人,要求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执业护士证书,完成相应治疗工作。 8.营养科厨师要求烹饪院校毕业,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营养厨师人数和床位比例为1: 25-30,上岗前应接受过临床营养相关知识的培训。 9.营养科护理员(配膳员)人数和床位比例为1:35-45,上岗前应接受过临床营养工作内容的培训 (二)房屋设施和卫生学要求、仪器设备等 营养科应设立完善的营养治疗工作区域,包括营养门诊,营养代谢(实验)室、肠外营养配制室、肠内营养配制室、膳食操作间等。 营养科室位置应和病区相邻,具有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建筑面积,工作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营养科各功能区的设置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住院患者数量的需要。科室总建筑面积和床位的比例为: 三级医院不低于1.5m2:1,其中膳食操作间1m2:1,其它工作区域 0.5m2:1。二级医院不低于1m2:1,其中膳食操作间0.7m2:1,其它工作区域0.3m2:1。各功能区工作面积及分区符合工作要求。科室及功能区标志明显,和医疗机构其它科室样式、规格统一。 1.营养门诊:设于医院门诊区域,有专用的房间,配备门诊工作的设施用品,包括计算机及相应营养软件、代谢车、人体成分分析仪、身高体重计、握力器、皮褶厚度计、测量软尺等。 2.营养代谢(实验)室由称量室、精密仪器室、毒气室及操作室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不低于50 m2。室内墙壁为铝塑板、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配备和开展检测项目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各种称量天平,检测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凯式定氮仪等。开展有毒检测项目时应具有相应排风及通风设备。根据开展项目配备相应标本处理、保存等

医院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文档序号:XXYY-YLFA-001 版本编号:YLFA-20XX-001 XXX医院 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临床营养工作制度 1 膳食管理制度 1.1 医院膳食是为住院病人设置的。其种类必须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及必要的辅助诊断膳食。 1.2 住院病人采用的膳食种类由经治医生下达饮食医嘱,由值班护士准确、完整填写膳食通知单,交给本病区配餐员,在开饭前半小时送交营养科,当餐即执行饮食医嘱。 1.3 餐后新入院未进餐的病人,由值班护士通知营养科(厨房),值班营养厨师按照饮食医嘱的原则,暂提供普食或软食或半流或全流,并保证卫生、保温。下一餐执行饮食医嘱。 1.4 基本膳食食谱在营养师的主持下,由营养师、管理人员(或营养厨师)、采购员共同制定。 1.5 治疗膳食要有专门制作间(或灶)和专职营养厨师,要严格按照治疗饮食操作规范制作,经营养师检查合格后,由配餐员准确、及时发放。 1.6 各类病人膳食必须保证质量、卫生、温度和发放准确。 1.7 病房和营养科均建立住院病人膳食一览表牌,要及时更换更改膳食医嘱。 1.8 食谱制定要有季节性,要照顾特殊饮食习惯、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要照顾不同经济条件的需要。

1.9 开饭时间提前或后延不得超过半小时。 1.10 匀浆膳、配方膳按有关营养配方要求和配置方法严格执行,半流和全流加餐必须当餐做,当餐用。 1.11 做好成本核算 2 营养科/厨房值班制度 2.1 营养科/厨房执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名单报医院相关部门。 2.2 值班人员包括营养厨师和病区配餐员。节假日营养师参加白天值班。 2.3 值班厨师负责新入院病人膳食、半流加餐、全流加餐的制作,病区配餐员负责发送。要保证质量、温度和发放准确。 2.4 值班人员负责营养厨房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警戒,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要有值班记录,做好交接班。 2.5 对值班人员要有调休制度。 3 食品采购、保管、供应和采样留检制度食品采购 3.1 各类食品的供货单位,须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3.2 采购食品时,须向供货方索取该批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及发票。 3.3 采购食品时应对食品进行感官检查及保质期。 3.4 按需、有计划地采购,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质

医院后勤科膳食工作制度

施甸县人民医院后勤膳食工作制度 膳食工作管理组组长:总务处主任 成员:院办行政职能科室主任 膳食营养治疗组组长:医务处主任 成员: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 一、膳食管理制度 1.膳食管理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膳食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2.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应设膳食管理小组,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职营养师与床位比不能少于1:200。 3.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4.膳食小组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营养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5.负责制定“住院病人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是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组成部分。 6.膳食小组结合医院特点负责制订本医院住院病人膳食种类,并指导、监督营养厨房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制作、分发治疗膳食,保障食品安全。 7.膳食小组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8.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确保食品安全。要为糖尿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并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等提供适合其病情治疗需要的膳食,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9.各类住院病人膳食应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饮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食种类。必要时参与或承担肠内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 度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 一、营养科管理制度 1. 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营养科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2. 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应设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职营养师与床位比不能少于1:200。100 张床位的医院至少有一名专职临床营养师。 3. 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4. 营养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营养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5. 负责制定“住院病人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是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组成部分。 6. 营养科结合医院特点负责制订本医院住院病人膳食种类,并指导、监督营养厨房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制作、分发治疗膳食,保障食品安全。 7. 营养科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8. 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确保食品安

全。要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等提供适合其病情治疗需要的膳食,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9. 各类医院住院病人膳食应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饮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食种类。有条件医院参与或承担肠内营养支持工作。 10. 由营养科主任负责召集,每月一次由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和营养厨房的管理人员、厨师长的联席会议,汇报和评估临床营养工作有关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协调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11. 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意见;参加医、护、技联席会议,汇报对诊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协调意见。 12. 人员资质: a) 营养师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营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b) 三级甲等医院由具有副高职以上医学营养专业人员担任主任/负责人; 13. 有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制度和计划 14. 三级甲等医院及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和开展临床营养的科学研究工作。

营养科岗位职责制度

临床营养科主任职责 1、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本科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临 床营养科诊疗质量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3、负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各类人员职责、工作制度质量检 查标准等。 4、负责职组织开展营养诊疗工作。开设营养门诊、参加危重病人 及特殊营养治疗病人的查房、会诊,组织营养查房且每周1~~2次,组织科室病历讨论等。 5、负责指导、检查营养医师和营养师的营养诊疗工作、监督肠内 营养质治疗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肠内营养医嘱及时提出意见与建议。 6、负责组织开展临床营养科学研究,积极支持和鼓励营养医务人 员开展科研工作,带领全科学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7、示范基地医院还应承担教学工作,负责安排、指导实习和进修 带教,组织在职人员培训与技术考核等专业教育工作。 8、对于营养治疗使用的非药品类医用营养品有索证确认的责任。 9、对于营养治疗使用的非药品类营养治疗产品索证确认。 10、指导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食物中毒和各种事故发生。

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上级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负责营养诊治工作:对患者 进行营养检测和评价、营养诊断,制定营养治疗方案,评估营养治疗效果,书写营养病历。 2、负责所管病区病人的营养查房:下列病人初级医师每天查房1~2 次:病危、病重、腹泻、呕吐、新开肠内营养治疗2天内、胃肠镜等特殊检查前和检查当日的病人、特殊病人。除前述病人外的其他管饲病人、糖尿病、肾病、低盐饮食的病人,每周查房一次。 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参与营养会诊:院内科间会诊须具备中级职称以上资格,院外会 诊须具备副高级职称以上资格。对个体化营养质量方案(包括治疗膳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制定必须由临床营养科会诊后进行专科处方。 4、完成营养门诊工作:营养门诊开诊次数不少于1次/周。 5、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完成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要求,组织开展 患者和院内医务人员的营养宣传工作。 6、参与营养制剂的进货记质量的监管。

临床营养科的工作制度范文

临床营养科的工作制度范文 (一)营养查房工作制度 1.营养医师每天上午、下午上班前和下班前均须查阅、掌握全科新开管饲和治疗饮食医嘱信息。 2.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查阅病历及饮食医嘱、充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后,到病房进行查体、询问膳食史等,了解病人疾病及营养需求,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做好营养健康宣教和饮食行为指导,开处或调整营养治疗医嘱。 3.下列病人须每天查房2次:病危、病重、腹泻、呕吐、新开管喂营养治疗2天内、胃肠镜等特殊检查前和检查日的病人、特殊病人。 4.除第3条外的其他长期管喂病人、糖尿病、肾病、低盐饮食的病人,无特殊情况,每周查房1~2次。 5.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副主任营养医师、主治营养医师及科主任每周一次大查房与平时选择性查房相结合。查房重点是危重病人、疑难病人、特殊病人、部分新开管饲营养治疗的病人,或病历讨论等教学查

房。查房时,应有营养医师、营养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并做好查房记录。 6.更换主管医生、营养师查房。因休假3天以上等原因更换时,交接医生或营养师应对第三条所指病人进行床边查房,特殊病人做书面交班。 (二)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1.出诊人员必须是副高职称(含)以上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2.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开设营养门诊1个半天(包括独立门诊及联合门诊)。 3.出诊营养医师应按时出诊,不得迟到和擅离岗位。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出诊时原则上不能请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须有本科同级别医生顶替,不能出诊时须提前一天告知门诊。 5.营养医师应规范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等问题。

营养科管理制度及建设要求

营养科建设要求及管理制度 1. 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营养科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2. 医院应设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职营养师与床位比不能少于1:200。 3. 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4. 营养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营养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5. 负责制定“住院病人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是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组成部分。 6. 营养科结合医院特点负责制订本医院住院病人膳食种类,并指导、监督营养厨房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制作、分发治疗膳食,保障食品安全。 7. 营养科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8. 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确保食品安全。要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等提供适合其病情治疗需要的膳食,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人员提供临床营养

学信息。 9. 各类医院住院病人膳食应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饮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食种类。有条件医院参与或承担肠内营养支持工作。 10. 由营养科主任负责召集,每月一次由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和营养厨房的管理人员、厨师长的联席会议,汇报和评估临床营养工作有关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协调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11. 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意见;参加医、护、技联席会议,汇报对诊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协调意见。 12. 人员资质: a) 营养师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营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b) 三级甲等医院由具有副高职以上医学营养专业或医学专业学历背景人员担任主任/负责人。 13. 有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制度和计划。 14. 三级甲等医院及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和开展临床营养的科学研究工作。 15. 对营养厨房实行外包/或委托加工服务的医院,同样必须将以下制度及职责的要求列入外包/或委托加工合同,进行签约与监督管理。

医院营养科工作制度

第四章营养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临床营养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营养诊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一、营养查房制度 1临床营养科应对采取特殊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的住院患者实行查房制度,对建立营养病历的住院患者实行三级查房制度。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1次,副主任营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2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不少于3次,住院医师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营养技师、营养护士或营养师助理(营养士)应配合临床营养医师,了解患者进食、治疗的情况,进行膳食评估,按临床营养医师开具的饮食医嘱和营养处方拟定相应食谱,由管理营养师(由临床营养师轮岗)监督执行。 2临床营养医师和营养技师(士)应每日按时查房,询问病人营养药品、制剂的使用和进食情况,仔细体检,认真阅读临床病历,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拟定整体诊疗方案和营养监测计划。及时记录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资料,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病程录和营养病历,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做到临床营养治疗与临床医疗密切结合,促进病人康复。 3在营养查房时,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遵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4在营养查房时,应对应用营养支持的病人明示营养治疗的风险和营养制剂报销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的相关问题。 二、营养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1临床营养科每周至少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3个半天,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增加门诊次数。 2临床营养(医)师应做好开诊准备工作,着装整洁,按时出诊,坚守岗位。 3临床营养(医)师应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问题。 4临床营养(医)师在营养门诊时应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5营养门诊的检测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消毒,建

临床营养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临床营养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1.肠内营养配制室管理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来的基本要求。分为刷洗消毒区、配制区、制熟区及发放区,其中配制区为组合式三十万级净化区。室内墙壁为白色瓷砖,地面耐磨、防滑、防静电。肠内营养配制室总面积不低于60m2。 3.应配备便捷、有效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脚踏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物品或设施。 4.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七步法洗手,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 5.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 6.监测:每月科室定期进行空气和营养液容器等监测,并配合感染科每季度定期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工作。 7.营养食堂管理 8.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设有消毒,更衣,通风,冷藏,防腐,防尘,防蚊,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操作间,厨房进出口,厕所等处应设洗手装置。 9.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餐具和烹调用具清洗执行五道程序: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碗筷等餐具在远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125℃,时间为30分钟;盆、

勺等烹调用具以流通蒸汽消毒,温度100℃,时间30分钟,或煮沸消毒30分钟。 10.积极配合医院感染控制科及地方疾控中心进行监测工作。 11.人员管理 12.医务人员: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营养医师、技师、护士和护理员,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少于1:200,营养医师占专业人员的比例≥50%。 13.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常识培训,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继续教育培训。 14.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并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和手卫生。 15.3、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手卫生消毒。 16.4、疑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17.5、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设感染控制联络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展开监测工作。 18.

围产期营养门诊工作制度1

围产期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1、制定孕前、孕产期、哺乳期膳食指南和饮食原则。 2、制定营养门诊宣教制度、利用宣传展板、知识讲座、现场指导多种形式在人群中开展围产期营养保健知识宣传 和咨询指导。 3、建立孕妇营养信息档,利用营养软件开展围产期营养,估和咨询指导。 4、为围产期妇女提供体格评价、膳食调查、膳食评价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和食谱。 5、为妊娠合并症及体质指数异常妇女提供营养评估管理、开展临床营养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追踪评价。 6、做好围产期营养信息管理资料整理和信息上报工作。 7、有计划开展人群营养状况或膳食结构调查、建立各类人群营养数据库、开展科研和其他人群的临床营养工作。

围产期营养门诊工作流程 1、就诊孕产妇由分诊护士引导至营养门诊。 2、营养门诊医师首先宣教并进行登,营养孕期的重要性膳食分析的必要性、制定个体化食谱的好,病理产科及体质指数异常孕产妇的营养评估和治疗的重要性,服从孕妇及家属的,为其建立孕妇营养信息档案。 3、输入信息档案、进行膳食调查、营养评估、制定营养计划和食谱方案。 4、具体指导食谱制作及注意事项等细,并打印营养处方。 5、预约下次就诊时,直至产后哺乳期结束。 6、整理个体孕妇营养信,进行评估。 7、汇总信,及时上报

营养门诊宣教工作制度 1、制定营养知识宣教展板,摆放膳食金字塔和食物模,播放孕产期营养保健视,发放营养健康处方和宣传单。 2、定期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每周三有固定的免费课堂讲座,不定期预约小课堂专题讲座和操作。 3、做好人群及个体化营养指导和咨,掌握良好的咨询沟通技巧。 4、利用节假日开展大规模的院外人群合理营,科学饮食的宣传活动。 5、做好营养宣教人员信息登记。

临床营养科各岗位职责及各项规章制度

职责 临床营养科营养(技)师工作职责 1. 在科主任和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协助营养诊疗工作,负责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治疗食谱制订、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个性化营养食谱设计、膳食指导建议和营养宣教工作。 2.负责对患者进行营养检测的具体操作: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生化指标的检测等工作。 3. 负责治疗膳食制作质量的监管与指导,配制肠内营养制剂或营养配制室配制员的业务和技术指导和监管,负责营养制剂配制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营养医嘱的有效执行。 4. 负责营养配制室和病人食堂的感染监控。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5. 负责营养治疗制备部门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等相关制度的管理,组织并参与营养食堂食品卫生的检查与指导,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规章制度 一、临床营养科的工作制度 (一)营养查房工作制度 1.营养医师每天上午、下午上班前和下班前均须查阅、掌握全科新开管饲和治疗饮食医嘱信息。 2.对所管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查阅病历及饮食医嘱、充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后,到病房进行查体、询问膳食史等,了解病人疾病及营养需求,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做好营养健康宣教和饮食行为指导,开处或调整营养治疗医嘱。 3.下列病人须每天查房2次:病危、病重、腹泻、呕吐、新开管喂营养治疗2天内、胃肠镜等特殊检查前和检查日的病人、特殊病人。 4.除第3条外的其他长期管喂病人、糖尿病、肾病、低盐饮食的病人,无特殊情况,每周查房1~2次。 5.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副主任营养医师、主治营养医师及科主任每周一次大查房与平时选择性查房相结合。查房重点是危重病人、疑难病人、特殊病人、部分新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 一、营养科管理制度 1. 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营养科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2. 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应设营养科,从事临床营养工作的专职营养师与床位比不能少于1:200。100 张床位的医院至少有一名专职临床营养师。 3. 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4. 营养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营养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5. 负责制定“住院病人的各类膳食的适应症和膳食应用原则”,是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组成部分。 6. 营养科结合医院特点负责制订本医院住院病人膳食种类,并指导、监督营养厨房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制作、分发治疗膳食,保障食品安全。 7. 营养科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8. 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确保食品安全。

要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等提供适合其病情治疗需要的膳食,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9. 各类医院住院病人膳食应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饮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食种类。有条件医院参与或承担肠内营养支持工作。 10. 由营养科主任负责召集,每月一次由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和营养厨房的管理人员、厨师长的联席会议,汇报和评估临床营养工作有关各项工作制度执行、协调情况,并有会议记录。 11. 参加住院患者座谈会,听取并征求住院病员及家属意见;参加医、护、技联席会议,汇报对诊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提出协调意见。 12. 人员资质: a) 营养师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营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b) 三级甲等医院由具有副高职以上医学营养专业人员担任主任/负责人; 13. 有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制度和计划 14. 三级甲等医院及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和开展临床营养的科学研究工作。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为规范临床营养学科建设,我部印发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临床营养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号),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临床营养科。为指导临床营养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临床营养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专科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建设,增加人员和培训,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临床营养科。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提高营养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临床营养科。 第三条临床营养科是对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包括疾病和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营养代谢改变者,通过营养检测和评价进行营养诊断,使用各类肠内营养相关制剂、肠外营养相关制剂和治疗膳食等进行营养治疗的临床业务科室。 第四条临床营养科应在医院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五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营养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证临床营养科按照安全、有效、及时、经济的原则,开展营养诊疗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

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营养科工作管理制度 一、营养科管理制度 1.营养科是在院长领导下工作,临床营养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营养科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属于医技科室。 2. 少于1 3. 4. 文件。 5. 6. 7.营养科负责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价,接受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提供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记录。 8.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务的理念,确保食品安全。要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特殊、疑难、重危及大手术患者等提供适合其病

情治疗需要的膳食,并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为临床人员提供临床营养学信息。 9.各类医院住院病人膳食应包括基本膳食(如普通膳食、半流质膳食、流食);治疗膳食(如低盐膳食、低脂低胆固醇饮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高膳食纤维膳食、少渣(无渣)膳食、糖尿病膳食、配方膳食)。根据医院收治病种增添治疗膳 10. 11. 12. a) b) 13.有岗前培训和在职继续教育制度和计划 14.三级甲等医院及有条件的医院,应开设营养咨询门诊和开展临床营养的科学研究工作。 15.对营养厨房实行外包/或委托加工服务的医院,同样必须将以下制度及职责的要求列入外包/或委托加工合同,进行签约与监督管理。

二、营养厨房管理制度 1.营养厨房应有专职营养师负责管理,并是按照临床营养治疗方案(处方),治疗膳食的要求正确制作、分发的执行工作室。 2.保障食品安全,营养厨房的食品卫生、营养治疗膳食的制作和质量控制接受营养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 3. 宜 4. 5. 6. 合格。 1 1.1医院膳食是为住院病人设置的。其种类必须包括基本膳食、治疗膳食及必要的辅助诊断膳食。 1.2住院病人采用的膳食种类由经治医生下达饮食医嘱,由值班护士准确、完整填写膳食通知单,交给本病区配餐员,在开饭前半小时送交营养科,当餐即执行饮食医嘱。

医院营养科相关制度

营养科 [营养科相关制度]

目录 医院食堂留样制度 (1) 医院食堂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治疗膳食配制室工作流程 (3) 静脉营养混合液配制室消毒隔离制度 (4)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 (5) 营养科工作交接班制度 (6) 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 (7) 餐具和烹调用具消毒监控制度 (8) 营养会诊工作制度 (9) 营养查房工作制度 (10) 营养门诊工作制度 (11) 临床营养科主任职责 (12) 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工作职责 (13) 临床营养科营养(技)师工作职责 (14) 临床营养科护士工作职责 (15) 临床营养科肠内营养液配制员工作职责 (16) 住院患者营养评价工作流程 (17)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流程 (18) 三个四制度 (19) 个人卫生 (20) 环境卫生 (21) 厨房设备维护制度 (22) 水、电、煤气、蒸汽使用管理规定 (23) 严格食堂工作人员卫生管理 (24) 严格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25)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26)

医院食堂留样制度 一、食堂提供的每样食品,由食堂分餐人员专人负责留样。 二、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三、留样食品取样后,立即存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四、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五、将贴好标签的留样食品按秩序存放在恒温冰箱内保存。冰箱温度设定为0℃~4℃. 六、做好每餐每样留样食品的记录,包括食品样源,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目测样状等,以备检查。 七、留样食品一般保存48小时,进餐者如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的食品;如有异常,立即封存,送食品卫生安全部门查验。 八、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医院营养科规章制度

营养科工作制度 一、在医院领导和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承担全院患者的营养诊断和治疗(包 括营养膳食指导、肠内营养治疗)工作。 二、制定肠内营养的规章制度、政策和使用程序,诊疗规范、监督营养诊疗 活动的开展。 三、承担全院患者营养会诊工作。对会诊的患者进行营养和代谢评价工作, 制定和组织实施营养治疗方案。 四、承担和开展肠内营养统一配置管理工作,使肠内营养治疗规范化、合理 化、个体化。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家庭营养治疗工作。制订和组织实施患者的家庭营养治疗计划,并进行必要的监测。 五、对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调整治疗法案,及时书写 营养治疗记录,并在营养科存根。 六、开设营养门诊,提供营养咨询和诊疗业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宣传,提 出营养保健建议,知道患者进行营养保健。 七、定期对医院各种治疗疗膳食和流质膳食的营养成分进行计算,评价住院 患者营养摄入情况。 八、开展对在职医疗护理人员的营养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 九、积极进行营养诊疗的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营养诊疗的理论、 方法、治疗技术以及营养评价指标,不断挺高诊疗效率。

营养科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一、在营养科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参考临床科室要求,履行三级医师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 二、医师三级负责制包括查房、会诊、值班、解决疑难病例、医疗文件书写与审核、质量管理等方面。 三、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上级医生有责任指导下级医生的诊疗工作。若下级医师不请示上级医师,对病人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病人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四、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应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五、节假日仍应实行三级负责制。值班医生若遇疑难问题必须及时请示上级医生。

临床营养科工作范围及任务

医疗中心113医院临床营养科 工作范围及任务 一、负责相关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患者的营养诊治 (一)临床营养医师应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1、掌握各种营养病(营养失调)和代谢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营养失调或代谢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营养诊断和营养治疗的原则。 2、掌握常用的营养检测和营养状况评价的方法及诊断意义:人体测量、人体成分分析、人体代谢率测定等;营养素水平测定(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快速反应蛋白测定、淋巴细胞计数、代谢试验(如氮平衡试验等)食物不耐受等生化测定;骨密度测定等影像学检查;营养素摄入量测算等营养换算。 3、掌握营养素种类、理化性质、营养治疗作用、缺乏与过量的临床表现以及不同人群营养素需要量的标准和个体化差异调整。 (二)临床营养医师可独立诊治因摄入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引起的原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 例如:摄入蛋白质不足引起蛋白质缺乏症、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引起肥胖病等。 (三)临床营养医师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创伤应激以及特殊生理性因素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营养失调的患者: 1、进食障碍:如口、咽、食管疾病所致摄食困难,精神因素所致摄食过少、过多或偏食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短肠综合征。 3、物质合成障碍: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白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等。

4、机体对营养需求的改变:如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手术等创伤应激以及生长发育、妊娠、中老年等特殊生理性因素。 5、排泄失常:如多尿可致失水、腹泻可致低钾、长期大量蛋白尿可致低白蛋白血症等。 (四)临床营养医师可与临床各科室联合诊治因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病的患者: 1、蛋白质代谢障碍:继发于器官疾病,如严重肝病时的低白蛋白血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尿症、血红蛋白病等。 2、糖代谢障碍:各种原因所致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以及低血糖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如果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等。 3、脂类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血脂或脂蛋白异常的疾病,可为原发性代谢紊乱或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多为继发性。 5、矿物质代谢障碍:如铜代谢异常所致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钙磷代谢异常所致骨质疏松症等。 6、其他代谢障碍:如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痛风、卟啉代谢障碍所致血卟啉病等。 (五)临床营养医师可以配合临床科室对各种慢性病进行营养治疗。 如部分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胃肠疾病、肝脏疾病、冠心病以及各种代谢疾病等。相关科室常见疾病的营养支持原则和营养支持的实施要点参见附件2。 医院应采取措施保证临床营养科医师、技师和护士具备适宜的技术操作能力,并定期进行评估。 二、参与院内、外营养会诊,提供营养支持方案 (一)在有条件的医院组织对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营养检测、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