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岁幼儿培养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游戏

2~3岁幼儿培养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游戏

2~3岁幼儿培养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游戏
2~3岁幼儿培养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游戏

2~3岁幼儿培养

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游戏

(文:刘纪平/图:杨莉芊)

游戏1:玩保龄球

孩子练习滚球时可以做“保龄球”的游戏。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保龄球游戏只需准备十几个瓶子和一个孩子手能握住的皮球。在和孩子共同制作这些瓶子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动手动脑的能力。瓶子可以编号、涂颜色、画图案,还可以在瓶子和瓶盖上做一些对应的内容用来练习配对。

然后在前方大约2米处把瓶子排成4列*3排或实际保龄球的样式,父母教给孩子手臂向下,将小皮球从腿旁扔出滚向瓶子并将其打倒,然后再与孩子一起玩。刚开始瓶子不要放得太远,孩子滚过去的球要能碰翻瓶子才有意思。孩子一旦将

瓶子打倒,不论几个,父母都要给予鼓励,比如跳起来鼓掌,伸出大拇指说“宝宝打得真准”。

还有一种玩法是在一个长条椅的一端放一个塑料瓶,让孩子从另一端将球滚过去,将瓶子打到椅子下。这时如果滚的方向不正,球就有可能在中途掉到椅子下。如果没有长条椅,可以在地上画两条长2米、间隔20厘米的线做为“椅子”,若球出线就算失败。

游戏2:筷子夹枣

4-6个月学吃的教育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内容是让孩子学习自己吃,不但可以用手抓,还可学习用勺吃。

看到碗中、盘中的食物,用小勺舀起来并送入口中,对1岁内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手眼协调的极好训练。当孩子2、3岁时他应该能熟练使用小勺并学习使用筷子。仅靠一日三餐来学习使用,机会略显不足。可以用“过家家”游戏来做练习。比如在碗中放些枣(去核干枣)、小馒头、大米花等食品,在孩子周围放

上玩具娃娃,小动物,玩具汽车,小拖车……然后让孩子把不同的食物舀出来喂娃娃、喂动物、放入车中运走。当然舀干净的食物喂爷爷、奶奶、父母就更有趣,因为大人吃了孩子喂你的食物后一般都会说谢谢,并会亲昵地拍拍孩子头或背,甚至亲亲他,这会让孩子心理得到满足。在你对他的态度中他也学习了进餐礼节,与人分享等社会交往必备的本领。

用筷子比用勺更难一些。一般人用拇、食、中指和拇、中、无名指分别控制一支筷子,二者合力可以夹饭菜。由于用筷子所需运动的手部肌肉、关节比用勺更多,因此促进脑发育的作用也更强。曾经见过日本人报道用筷子的优越性,更加深了我们的这一认识。除了吃饭时间可以练习使用筷子,用游戏来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为什么用去核干枣来练习呢?枣子个子大小适中;表皮干后有皱折有较大的磨擦力,用筷子夹起后不易滑落;干枣子较轻孩子用筷子夹时不太吃力;万一孩子馋了把枣子吃入口中也不会因为有枣核而卡住喉咙发生意外。根据以上选用枣来做练习的原则,你可以用多种物品替代枣来增加趣味性。随着孩子手指灵活性的提高,用筷子夹起的物品可以更重、更滑、更小,甚至可以练习夹水中漂浮物。用筷子练习时不要选尖头的筷子;要事先告诉孩子不要把筷子含在口中;不能拿着筷子打闹、跑、跳,以免伤及眼睛等安全注意事项。

游戏3:摆位置

详细点说是将人物脸上缺少的器官摆到相应的位置上。从一岁以内照镜子开始我们就在教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五官。现在的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手的精细动作。首先在一张和人头大小差不多的白纸上画一个头的轮廓,将眼、耳、口、鼻做成可移动的卡片,然后依次告诉孩子把五官安放在恰当的位置上。能摆正确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是注意观察的孩子。他能正确认识五官,记住各个器官的形态,听懂妈妈的指令,还能用手准确地操作。可以说这个游戏即有认知训练,又有手的精细动作训练,设计好了非常有趣。

游戏4:摸东西

在一个布袋中放入4、5样大小、形状、表面材质不一的玩具,(亦可放入水果、蔬菜等物品)让孩子伸手进袋中去摸妈妈要的东西。孩子越小放入物品的差别应越明显。比如一次放入皮球、玩具熊、小汽车、积木、花铃棒这五种差别较大的玩具,孩子靠手的触觉很容易分辨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出你想要的东西。在孩子渐渐长大后,袋里的物品可以变得较难辨别,比如换成大小差不多的积木,仅仅形状不一而已。这时可以让孩子用手去摸出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的积木。甚至还可以几个孩子一人一袋比赛谁摸得准、摸得快。

比赛的因素比较复杂,除了触觉灵敏之外,还要求孩子能听懂指令,记住指令,并能迅速执行指令。经常在比赛中看到1岁多的孩子摸出一样东西之后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手中的东西上,妈妈或主持人再发出下面的指令他表现为“听而不闻”,不再继续摸袋中其他物品而失去赢得比赛的机会。事后家长十分遗憾,而其他看比赛的人却觉得十分有趣。这种现象对一岁多的孩子来说很正常,孩子的注意就是短短的几分钟而且十分容易转移。这样的比赛才真正是重在参与,而不应有丝毫功利的色彩。家长也应以平常心去对待所谓的宝宝大赛,只要宝宝玩开心了,你就达到目的了。

●游戏5:连线找人

把宝宝、家人、外人的相片同时贴在一个写字板或纸板上,让宝宝用笔把自己和家人连在一起。这个游戏要求宝宝认识家人并会用笔连线。这里既有对自己和父母、亲人的认知和记忆、分辨,又有手的精细动作练习。照片中的宝宝、父母和家人服装、神情、姿势都可能与日常生活不一样,这就增加了宝宝辨认的难度。有时宝宝也会认错,这时你可以耐心地告诉他妈妈和阿姨有什么不同之处,下次他就会把线连得准确无误。

●游戏6:剪纸条

好多家长不许孩子玩剪刀,其实只要选择孩子做手工专用的无尖头剪刀,给他准备一些一寸左右宽度的报纸或广告纸做的纸条,游戏就可以开始了。首先告诉孩子剪刀有刃不小心会剪破手,因此要坐下来玩,不能拿着剪刀到处跑。然后左手拿着纸条,右手拿剪刀,示范剪给他看。最后可以让孩子练习。应注意的是只要孩子在玩剪刀家长就不能离开,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剪纸是上幼儿园后必有的课程,2岁多应该让孩子学会用剪刀。从剪纸条到用电光纸剪出形状,图案,会使孩子生活丰富多采,你也会为孩子手巧心灵而喝彩。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统训练70个有用训练游戏大合集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游戏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更加有利于被儿童接受。为妈妈们分享适合小朋友的70个感统训练游戏: 1、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臵: A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 B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 1.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 2.口头指导或提醒。

2.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3.抱球翻滚(5-6) 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臵: A滚3-4下; B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4.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臵:——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

第三大能力:运动协调能力

第三大能力:运动协调能力 一、什么是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身体各部分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的协调、肌肉的协调和运动觉的协调。 二、提高运动协调能力的必要性 1、通过运动协调提高各学习能力的提高: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与身体 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度(力量、速度、耐心、柔韧性)、先天遗传、对不 同刺激的条件的分辨能力、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思维的敏捷度、神经类 型等因素有关,但良好的训练完全可以培育良好的协调能力。 2、配合小学体育项目,使其容易达标:传统幼教课程的运动领域一般关注 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我们从幼小衔接的角度研究小学体育 达标项目时发现,小学体育达标除了50米跑、2*50往返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坐位体前屈外,还有跳绳和踢毽子等,可见拥有良好的平衡能 力和神经协调能力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3、纠正存在运动协调性不达标的问题, 4、解决空间定向、身体意向等方面出现困难, 5、解决应用小肌肉精细动作的书写调控不灵敏、防画图形时困难, 6、解决调节眼球周围六条肌肉不灵活而导致破词破句、丢字跳词、跳行 串行的障碍, 7、解决动作笨拙,常有不随意动作,缺乏肌肉记忆能力和肌肉位置感等。 三、训练目标: 本训练从运动协调角度设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的肌肉力量、动态平衡、空间知觉、躯体感觉、动觉动作、听觉动作、触觉动作、运动觉、韵律活动、应变性练习以及程序活动等能力。

四、运动协调能力训练效果 第一模块效果:钻翻爬滚和跑大肌肉运动达标 1、提升走、跑时的闪躲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2、提升走步时与同伴协调配合的能力。 3、提升跑步中保持动作协调及身体平衡的能力。 4、提升大步跑的能力。 5、提升单脚跳跃和纵跳触物的能力。 6、提升抛接物品的准确性。 7、感受投篮和抛接游戏的乐趣,提升走跳平衡的能力。 8、为入小学后的队列、操节活动做准备。 9、为入小学后运动简单器械进行协调的走跑活动做准备。 第二模块效果:若要心灵手巧精细肌肉要协调 1、提升双手手掌对物体的控制能力。 2、激发对动手游戏的兴趣。 3、发展手部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能力。 4、提升手指灵活性和双手手腕内外旋转的协调配合能力。 5、提升手腕的力量及手的控制能力。 6、初步感知容积和守恒。 7、为入小学后书写做准备。 第三模块效果:平衡能力发展好灵活机敏人称道 3、能在比较窄的地方头顶物体平稳移步,提升平衡能力。 4、激发对平衡活动的兴趣。 5、能在比较窄的支撑面上走动。提升平衡能力。 6、能以自身为中心闭目旋转,提升平衡能力。 7、掌握侧身翻滚的技能,发展平衡能力。 8、能单脚站立,提升平衡能力和腿部的力量。 9、锻炼闭眼听辨向一偶那个的能力。 第四模块效果:、左右半球共协调头脑聪明乐逍遥 1、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2、锻炼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3、预防早期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4、提升手指的灵活性。 5、提升听觉的反映速度和注意力。 6、提升自我控制力。 7、为入小学后能顺利开始学习生活的能力。

训练孩子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 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

手眼协调的活动

手眼协调的活动 拉盖的木盒 ●适合年龄:14个月 ●材料准备:拉盖的木盒 ●直接目的: 1.练习打开拉盖。 2.协助发展手眼的协调动作。 3.增强双手的配合能力。 ●示范过程: 1.教师出示材料准备。 2.示范用右手将盖子拉开。 3.引导幼儿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4.右手将盖子盖好。 ●错误控制: 盖子打不开,盖子不能完全拉下来。 ●兴趣点:拉开盖子,看到物品。 ●注意事项:使用左手操作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左边进行示范。 四个彩色抽屉盒 ●适合年龄:13个月 ●材料准备:四个彩色抽屉盒 ●直接目的: 1.教师取出材料准备,放于桌子上。 2.利用三指将盒门打开,停顿2秒,引导幼儿观察里面的物品。 3.三指拿出盒内物品,放于盒子前面。 4.将抽屉关上,再打开下一个抽屉。 5.按由左向右的顺序,逐一打开取出物品。 6.再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打开抽屉将物品放到里面,关上抽屉。 7.训练幼儿更细腻的开盒动作。 ●错误控制:物品未放入抽屉内。 ●活动延伸:颜色的对应。 ●兴趣点:拉开抽屉 ●注意事项:盒内物品需更换。 横木杆套环 ●适合年龄:13个月 ●材料准备:横木杆套环 ●直接目的: 1.帮助手眼协调。 2.联系套的动作。 3.二指的操作。 4.感受水平状态。

●示范过程: 1.在桌子上操作。 2.用二指将环逐一取下,放在托盘的右侧内。 3.以二指拿环,慢慢的放入横木杆上。 4.二指逐一将环套入木杆上。 5.木环套入时,感受水平状态。 ●前经验:固定桩套环 ●错误控制:木环没套到横木杆上。 ●兴趣点:套环的示范过程。 ●注意事项:使用左手操作的幼儿,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左边进行示范。 水平感觉穿钉组 ●适合年龄:15个月 ●材料准备:水平感觉穿钉组 ●直接目的: 1.帮助手眼协调的发展。 2.二指的操作。 3.感受曲线状态。 ●示范过程: 1.在桌子上操作。 2.用二指将环取下,放入右侧托盘内。 3.以二指拿环,慢慢的放入弯曲的杆上。 4.将环套入时,感受曲线的状态。 ●前经验:横木杆套环 ●错误控制:木环没能套入弯曲的杆上。 ●兴趣点:环套到曲杆上。 木盒与筹码(存钱筒) ●适合年龄:15个月 ●材料准备:木盒、筹码、装筹码的容器 ●直接目的: 1.手眼协调。 2.二指的操作。 3.培养专注力。 ●示范过程: 1.双手将材料取放在桌子上操作。 2.二指捏起筹码,提示幼儿盒子上有一个缺口。 3.慢慢的将筹码从盒子的缺口放入。 4.逐一将筹码全部放入盒中。 5.引导幼儿看装筹码的容器内空了。 6.打开盒子看到筹码,二指将筹码取出,放回到装筹码的容器内。 (这时期幼儿喜欢重复动作) ●前经验:二指捏 ●错误控制:筹码塞不进盒子。

精听觉专注力训练

听觉专注力训练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 初级阶级 发展听觉专注力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训练目的:养成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 训练方法: (1)找出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间,如闹铃声、电话铃声、人声,如咳嗽、笑声、动物叫声等。 (2)当上述声音出现时,让孩子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注意事项: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时刻提醒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倾听。 感受被倾听训练目的: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 训练方法: 让孩子站到家长面前讲小故事。在孩子讲的过程中,家长时而表现出注意倾听,时而表现出心不在焉。家长注意倾听时孩子会越讲越起劲,家长心不在焉时孩子可能会大发脾气甚至生气不讲了。这时家长要抓住机会给孩子讲道理,对他说:?你看,你讲故事的时候需要别人认真听,当别人表现也东

张西望、干这干那时,你是什么感受呢?你是否有一种不被关注、不被重视的感觉?你是否会认为自己讲的故事不生动,别人不爱听,自己很失败呢?同样的,如果你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讲课的老师会怎么想呢??孩子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之后,其专注听讲的能力可能会有所改观。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若孩子在与家人交流的过程中,稍能持久地注意倾听,家长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强化他的这种适宜行为。 中级阶段 当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倾听之后,就可以锻炼孩子在认真听的时候做出动作反应。 高个矮个训练目的:将训练寓于游戏中,寓教于乐,训练孩子的听觉专注力。 训练方法: (1)父母向孩子介绍游戏内容:告诉他喊:?高个?、?矮个?时让他做相应的动作。动作如下:?高个?代表两手上举,两腿提踵,脚尖站立,类似芭蕾舞动作:?矮个?代表两腿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手是人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人因具有灵巧的手而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它使我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而获得其他动物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人一生的生活及工作都离不开手,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通过手的运动,可使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智障儿童由于大脑损伤造成诸多问题,如精细动作发展不良、空间知觉不足、手眼协调能力差等,以至于长大后不能掌握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精细动作,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是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从小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将来的生活自理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手部精细动作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动作。不像其他用于肌肉收缩的下行脊髓通路那样,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运动的信号并非源于脊髓顶部的脑干,而是源于脑

的最高的区域——皮层的条形区,这一区域横跨脑,有点像束发带,称为运动皮层。运动皮层直接向手指发送信号,控制手的精细运动。它还通过向脑干中四个运动通路中枢发送其他信号来对运动施加间接的影响,这些信号转而又使肌肉作适当的收缩。运动皮层的不同部分被分派来控制身体的不同部位。分派的关键是身体的那部分所要作运动的精细程度。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由此可见,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练习来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专家指出,如果想培养出思维敏捷、头脑聪明的孩子,就要经常使他的手指得到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够刺激大脑皮质中的手指运动中枢,从而使智能得以提高。因此,智障儿童可以通过精细动作训练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配合能够极大地改善和促进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材料 1.韦氏智力测试量表,建议儿童到医疗机构进行韦氏智力测试,以确定儿童的智力水平。 2.自行设计《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具体内容有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表。通过详细的调查,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的基本情况及精细动作的现有能力。

动作协调能力之素质训练

动作协调能力之素质训练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制方面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肌肉活动方面。 一、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 反应时是决定反应速度快慢的基础。反应时也称反应潜伏期,是指运动员接受刺激与作出肌肉动作之间的应答时间。反应潜伏期的存在涉及以下过程:首先,某些感觉器官被刺激而唤起兴奋;其次,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第三,一旦兴奋冲动传到大脑中枢,就要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分析,刺激方式越复杂,在中枢分析的时间就越长;第四,沿着传出神经,把中枢所发出的冲动传到相应的肌肉群;最后,肌肉根据刺激的特点与要求,作出相应的回答。整个过程都有时间延搁,其中以在大脑皮层内延搁的时间最长。 由于反应潜伏期具有以上特征,所以,反应的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一)感受器(视、听、触觉等)的敏感程度 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指向,以及感受器疲劳程度的制约。如射击运动员长时间地进行瞄准练习后产生视觉疲劳,反应时就会延长。 (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在枢延搁是大脑中枢对刺激信号分析的结果。刺激信号的选择性越大,反射活动就越复杂,历经的突触也越多,分析的时间也就越长。中枢对刺激信号的分析时间主要和两上因素有关:其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其二是条件反射建立的巩固程度。例如,中枢系统兴奋性高时反应时就缩短,疲劳时反应时则延长。又如,随着动作技能的日益成熟,反应时就会明显缩短。简单反应时平均可以缩短11~18%,而复杂反应时则平均可以缩短15~20%,并且反应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 有材料表明,肌肉紧张时比放松时反应时要缩短7%左右,另外,肌肉疲劳

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训练笔记

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训练 大 纲 一 建立高效沟通制度和文化 二 树立职业化沟通意识 三 高效沟通五个步骤 四 职业化沟通表达技巧 五 团队及团队精神 六 高效团队的执行力 七 团队领导力提升 八 打造学习型高效团队 沟通概念 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 沟通之一难: 信息在沟通漏斗中总有流失。通过"书面"和"复述"来修复流失的信息。(沟通漏斗 ) 沟通中信息的__流失 沟通之二难: 传递链条越_长__,信息变形越_大___ 。 团队中尽量使用 轮式 传递的模式,以 提升沟通效率。 沟通之三难: 编码不等于您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点:沟通目的是争取理解 1、沟通不易 不要 抱怨 2、沟通不易 超越 期待

七步降火曲 极度的同理心表达理解 (我要是你,也会和你一样……..) 试探 出了什么问题 支持性、温暖性 的语言 探索深层次 的要求 查明事实 经过 和原委 共同讨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明你的立场 步骤五 :达 成 共识 澄清、核对、复述、总结 (WHAT WHO WHEN WHERE WHY) 职业化沟通表达技巧 1、设计项目 2、 图文并茂 3、 规范格式 4、不断完善

关键点:重点工作的有效包装更有利于传播! 三、三合一公式 让你的即席发言更有重点性、条理性、更加自信! 三合一公式 时间:昨天今天明天 过去现在未来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次见面第二次见面今天见面 地点:东方西方东西方结合部 公司内部本市市场全国市场 逻辑:正面 反面 全面 男人 女人 通常 关键点:在即席演讲中使用排比句式、无中生有的创造排比句式,能使你的演讲更加有力量! 关键点:要善于用未来的假设来凝结士气! 五、职业化的称呼 1、称呼他人的原则: 就高不就低 2、记住别人的名字! 3、常常讲"我们" 。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育!

太全了!3-24个月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大全!直接影响脑部发 育! ▲ Training【爸妈营说】本文是爸妈营【训练专题】的一篇好 文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训练” 可查看56篇【训练专题】好文 公众号:神奇麻麻在哪里(sqmmznl)经常看文章的妈妈都知道,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是我特别在乎的一个发展领域,因为手是大脑的办事处,就像日本著名儿科医生稻垣武说的,“积极使用双手使手指的触觉变得敏锐,是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刺激”。 而且,手指的发展对宝宝的成长也是极为重要的,用勺子、扣纽扣、写字、画画、弹钢琴…...几乎是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高级的手部精细运动技能。 这也是我这周推荐磁力片和水魔力画笔的原因! 那到底该怎么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呢?是不是让宝宝 多动手就可以了?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主要分两大块:手和手指的运动,比如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 手眼协调能力

也就是说,要促进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就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所以,我特别给大家整理了这份亲子游戏攻略,帮助不同月龄段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手部精细动作技能锻炼。 3-6个月的宝宝从第三个月起,宝宝就知道怎么使用手和手指了,而不是只会反射性地握住你放在他手心的东西,他第一次尝试着伸开手掌、手心向下去抓玩具,碰到玩具之后还知道通过手指向手心弯曲来抓握住玩具,但因为手指还不够灵活,只能抓一些比较大而轻的玩具,甚至有时候还因为估错距离而错过玩具。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游戏重点是加强手部力量、手眼协调能力。1)推倒游戏道具:你、积木/扭扭乐之类可以搭建的玩具宝宝这时候还没办法搭建个东西出来,但如果你搭好了,让他去推倒是很OK的。这个游戏听起来很简单,甚至妈妈们可能会觉得有点无聊。但事实上,它既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增加宝宝的成就感还能培养他的幽默感。推倒三块积木和推翻一个塑料杯、一本书所需要的技能是不一样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各自有不同的重量和特性,需要不同的角度、力道来实现推到,这对手部力量、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这种“我一推,它就倒“的行为,让宝宝有一种” 我可以掌控世界、我很强大“的感觉,可以平衡他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出去玩、穿什么衣服等等所带来的无

协调管理能力如何训练

协调管理能力如何训练 善于带领团队的人,能够将大家所期待的未来远景,着上鲜丽的色彩。这远景经过他的润饰后,就不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变成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以下是关于协调管理能力如何训练,欢迎大家的借鉴参考! 协调管理能力如何训练 1.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组织者最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自觉性。若您已成为组织者,不论能力如何,只要有竭尽所能完成任务的干劲及责任感,是会做出成绩的。所谓“勤能补拙”,即是这个道理。以这种心理准备去完成任务,即可自然而然产生自觉与自信,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很大的进步。 2.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支持 有一种说法,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30%是得自于天赋、地位与权限,70%则是由该组织成员的支持程度所构成的。所 谓的天赋是指自小就活跃于群体中,且有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的个性。地位及权限是指被上级任命为组织领导者之后,在组织内所拥有的职务及权力。相比较之下,在构成领导能力的要素中,群体成员的支持及信赖显然比天赋、地位、权限重要多了。 3.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在团体组织者的必备条件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倾听能力及善于整合所有成员的意见。即使工作能力不是很出色,或拙于言辞,但若能当一个好听众,并整理综合众人的意见而制定目标,就算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领导人才企业组织管理能力。

4.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 所谓思考,也就是在脑海中“自问自答”,是对话的内在化。而贤问贤答,愚问愚答,是当然的事。发问和回答的技巧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运用难懂、抽象化的文字,会让人摸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说矫揉造作的语言,各成员对该组织者必然敬而远之。即使是语言学家,为了使大家明了其理论,也必须从抽象的语言中走出来,将其观念具体化。 5.热意、诚意和创意 “组织领导能力”强调领导能力的“三意”。而所谓“三意”就是现在所说的组织领导之道。“三意”就是热意(热心)、诚意和创意。热意就是抱着极大热情去做事的态度企业组织管理能力如何培养综合管理。它是振奋之心,是斗志,也可以说是干劲。组织领导者本身必须比团体成员多几倍的热意。 协调管理能力如何训练 一、沟通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需要善于倾听。一般来说,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高表达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 二、决断和应变能力。 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对立面的矛盾事件,要有正确加以排解的能力。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有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能够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的能力。因此应该通过不断锻炼,培养规划与协调意识,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 三、规划与协调能力。 个人的规划能力,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

协调素质训练方法

提高协调性训练方法五例| 分类:体育训练 灵敏协调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的一种综合素质,是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灵敏协调性的提高,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每次课练习5分钟的“课课练”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能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一、单个动作系列重复练习法 1. 肩绕环:由直立双臂上举开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划圆摆动,同时另一臂向后、 向下、向前、向上划圆摆动,均以肩关节为轴。依次进行。 2.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3.前后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向前与后跳。 4.转向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与 向右跳。二、动作组合式练习法1.立卧撑跳起转体360° 由俯卧撑姿势开始,双腿屈膝抬大腿,成全蹲。起立后即刻双脚蹬地全力、快速纵跳,双臂积极上摆,在空中转体360°。衔接下一个动作时要迅速屈膝下蹲,在双手即将撑地的同时,双脚向后伸蹬,成 俯卧撑。连续进行。2.全身波浪起 由双腿左右稍开立开始。先做直腿体前屈,然后依次进行向前跪膝(收腹、含胸、低头)、向前挺髋(收腹、含胸、低头)、向前挺腹(含胸、低头)、挺胸、抬头,成反的“S”形波动,两臂在体侧划圆,连续 做。3、身体不协调动作组合练习 上右步的同时右手上举,上左步的同时左手上举,右步后退右手叉腰,左步后退左手叉腰,变换节 奏。三、条件刺激练习法1.变方向跑练习 (1)做向前5米冲刺,接后退3米,左冲5米后右冲3米的练习。 (2)在地上划一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做顺逆方向跑的连续练习。 2.移动中的躲闪练习 用小体操垫设置障碍,练习者利用前滑步及左右滑步躲闪过小体操垫向前快速绕行前进。 3.快速转体练习听教师口令,做向前疾冲中突停,然后向后疾冲的练习。四、游戏练习法1.追逐练习 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开始前保持3-5米间距,追上拍肩后交换练习。 2.推拉练习 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站在直径为2.5米圆圈内,双方允许使用推拉办法,一脚出圈者为负方。5-15次为一组,练习2-3组3.触摸练习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手触摸对方肩部,可以 利用步法移动躲闪。五、持器械式练习法 1.练习者自然站立,由两名以上同学手持排、篮球练习者投掷,练习者劲力躲闪,避免被投掷中。 练习15-20秒为一组,重复3-5组。 2.练习者持网球或弹性球,距墙壁2米站立,向墙壁投掷网球或弹性球,待弹回时用手迅速接住,练习时双脚要不停地前后左右移动,练习15-20秒为一组,重复3-5组。总之,提高灵敏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很多,尽可能丰富训练手段,消除学生练习倦怠,以保证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手眼协调动作对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智力和行为非常重要,家长们可以抓住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进行培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6个月的宝宝是双手抓握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7~8个月是手指握力及灵活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9~10个月是双手动作协调配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期;12~13个月是双手控制物品及扔东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根据这些不同的手眼协调关键期家长可以对宝宝进行如下训练: 1、婴儿一、两个月时,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出现抓握反应。这时大人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运河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可以这样“训练”3~5次。 2、婴儿三、四个月以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引逗”其去抓、去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 3、婴儿五、六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大人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到快乐。 4、婴儿七、八个月以后,开始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 5、婴儿九、十个月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 6、孩子长到周岁之后,对手的训练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其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使用汤匙等。再大一些,则教他们使用筷子。婴儿用筷子对促进大脑发育很有益处。开始时,可以给他们准备一双小筷子,教会用它扒、挑、夹食物。 对于有些不配合家长训练的宝宝,我们可以从宝宝感兴趣的游戏出发,撕纸、翻书、套圈等都很适合小宝宝,而对于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和他一起绘画、串珠、拼图等,还有很多大运动方面的游戏,如投篮、拍球、传球等,都是很好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 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给宝宝提供练习的机会,不要代替太多,如让宝宝自己穿衣服,自己扣纽扣,自己动手用筷子吃饭等;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带宝宝到大自然中捡小石子、扑蝴蝶、捉蜻蜓、抓蚂蚱、捉小蚂蚁……大自然多彩多姿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场景都能带给宝宝很多惊喜,让他在那些动静相宜的环境里真正手眼互动起来。因为硬性的训练宝宝是不会特别配合的,特别是对性格活泼的宝宝,让他们能够乖乖地配合更是难上加难的事。

培养0-6岁手眼协调能力

培养0-6岁手眼脑协调能力 对孩子来说,手、眼、脑协调是一种特殊的技能,即当眼睛看到物体后,通过大脑皮层中的感觉中枢,进行由手操作的运动来完成整个协调活动。手、眼、脑协调能力的培养对宝宝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0-12个月的宝宝 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如能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给予适当的训练,不仅能使宝宝的小手灵活,同时还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宝宝应左右手一起训练,在游戏中鼓励宝宝双手一起使用,有利于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智商发育会更好。 宝宝出生不久,就好象有用小手触摸其他东西的愿望,还没满月,宝宝就能把妈妈的手指头抓得牢牢的。 在宝宝3个月时,妈妈不仅可以拿各种材质的玩具给他抓取与玩耍,还应让他触摸尿布、纸张、碗筷以及妈妈的脸,只要是宝宝能够接触到的安全的东西,都让他去触摸。 当宝宝躺着时,只要他醒着,妈妈就可以抓着他的小胳膊轻轻地舞动。可以举着他的小脚或小手说“举高”,然后放下它们说“放低”。爸爸妈妈还可拿色彩多样的物体突然晃动在孩子眼前,训练其追随、捕拿能力。 当宝宝会翻身时,试着用手捧着球接近他,训练他用手来够;也可以把玩具靠近他的脚,让他试着用脚来踢,用左右两只脚交换着接近玩具。 宝宝四、五个月时,他已经能双手互握,可以将玩具在手上交换,自己玩。妈妈这时应尽量多让他触摸不同质地(如木质、塑料、布等)、不同形状(圆形、长形)、不同温度(凉水、温水)的物品。笔、手帕、核桃等都可以成为抓握的道具。 当宝宝半岁后,妈妈可以让他坐在胸前,和他一起翻书,让他触摸不同图书的纸张,让他从抽取卫生纸开始练习。这时的宝宝还很热衷于用手去抓、摸、拉、推玩具,妈妈不要去阻拦他,而是让他感触玩具的不同,诱发宝宝用双手去探索周围的事物。这时还可以逐步教他用手指捏取物品,教他用手敲打琴键,用筷子敲击碗、桌子等。并带他到户外去时,让他用手触摸花、草和水等一切吸引他的安全的东西。 在宝宝九、十个月时,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去打开纸包着的小玩具,自己剥糖纸,用拇指和食指捏细小东西,把小盒放入大盒内。 当宝宝1岁以后,妈妈可以开始教他更加精细的动作,比如穿珠子、将纸撕成各种形状、搭积木等训练。 推荐小游戏

听觉专注力训练

听觉专注力训练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 初级阶级 发展听觉专注力得第一步就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得倾听习惯、倾听训练目得:养成孩子注意倾听得习惯。 训练方法: (1)找出日常生活环境中得声间,如闹铃声、电话铃声、人声,如咳嗽、笑声、动物叫声等。 (2)当上述声音出现时,让孩子说出,这就是什么声音、 注意事项: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得细节,时刻提醒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倾听。 感受被倾听训练目得: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得习惯、 训练方法: 让孩子站到家长面前讲小故事、在孩子讲得过程中,家长时而表现出注意倾听,时而表现出心不在焉。家长注意倾听时孩子会越讲越起劲,家长心不在焉时孩子可能会大发脾气甚至生气不讲了。这时家长要抓住机会给孩子讲道理,对她说:“您瞧,您讲故事得时候需要别人认真听,当别人表现也东张西望、干这干那时,您就是什么感受呢?您就是否有一种不被关注、不被重视得感觉?您就是否会认为自己讲得故事不生动,别人不爱听,自己很失败呢?同样得,如果您上课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讲课得老师会怎么想呢?”孩子有这方面得切

身体验之后,其专注听讲得能力可能会有所改观、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做良好得榜样,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若孩子在与家人交流得过程中,稍能持久地注意倾听,家长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强化她得这种适宜行为、 中级阶段 当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倾听之后,就可以锻炼孩子在认真听得时候做出动作反应。 高个矮个训练目得:将训练寓于游戏中,寓教于乐,训练孩子得听觉专注力。 训练方法: (1)父母向孩子介绍游戏内容:告诉她喊:“高个"、“矮个”时让她做相应得动作。动作如下:“高个”代表两手上举,两腿提踵,脚尖站立,类似芭蕾舞动作:“矮个”代表两腿半蹲,两手扶膝,类似于蹲马步、 (2)父母发出口令,孩子立即做动作,观察孩子就是否迅速作出反应。 注意事项:为增加游戏得趣味性,提高孩子得兴趣,父母也可参与进来。与孩子比赛,瞧谁得反应快。 相反动作训练目得:提高孩子得听觉专注力、听觉记忆力、训练方法: 让孩子所做得动作与家长所说得口令相反。比如:(口令)立正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手眼协调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手眼协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

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延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

协调素质训练方法

灵敏协调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的一种综合素质,是体育锻炼中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灵敏协调性的提高,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多种练习方式,每次课练习5分钟的“课课练”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能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一、单个动作系列重复练习法 1. 肩绕环:由直立双臂上举开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划圆摆动,同时另一臂向 后、向下、向前、向上划圆摆动,均以肩关节为轴。依次进行。 2.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3.前后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向前与后跳。 4.转向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但跳起后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可向左 与向右跳。二、动作组合式练习法1.立卧撑跳起转体360° 由俯卧撑姿势开始,双腿屈膝抬大腿,成全蹲。起立后即刻双脚蹬地全力、快速纵跳,双臂积极上摆,在空中转体360°。衔接下一个动作时要迅速屈膝下蹲,在双手即将撑地的同时,双脚向后伸蹬, 成俯卧撑。连续进行。2.全身波浪起 由双腿左右稍开立开始。先做直腿体前屈,然后依次进行向前跪膝(收腹、含胸、低头)、向前挺髋(收腹、含胸、低头)、向前挺腹(含胸、低头)、挺胸、抬头,成反的“S”形波动,两臂在体侧划 圆,连续做。 3、身体不协调动作组合练习 上右步的同时右手上举,上左步的同时左手上举,右步后退右手叉腰,左步后退左手叉腰,变换节 奏。三、条件刺激练习法1.变方向跑练习 (1)做向前5米冲刺,接后退3米,左冲5米后右冲3米的练习。 (2)在地上划一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做顺逆方向跑的连续练习。 2.移动中的躲闪练习 用小体操垫设置障碍,练习者利用前滑步及左右滑步躲闪过小体操垫向前快速绕行前进。 3.快速转体练习听教师口令,做向前疾冲中突停,然后向后疾冲的练习。四、游戏练习法1.追逐练 习 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开始前保持3-5米间距,追上拍肩后交换练 习。 2.推拉练习 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站在直径为米圆圈内,双方允许使用推拉办法,一脚出圈者为负方。5-15次为一组,练习2-3组3.触摸练习把练习者分为两人一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手触摸对方肩部,可以 利用步法移动躲闪。五、持器械式练习法 1.练习者自然站立,由两名以上同学手持排、篮球练习者投掷,练习者劲力躲闪,避免被投掷 中。练习15-20秒为一组,重复3-5组。 2.练习者持网球或弹性球,距墙壁2米站立,向墙壁投掷网球或弹性球,待弹回时用手迅速接住,练习时双脚要不停地前后左右移动,练习15-20秒为一组,重复3-5组。总之,提高灵敏协调素质的训练方法很多,尽可能丰富训练手段,消除学生练习倦怠,以保证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个月宝宝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三个月宝宝个月宝宝精细动作精细动作精细动作能力能力能力训练训练训练方案方案 精细动作能力一:玩手 (1) 精细动作训练二: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1)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三:抬起来 (2) 精细动作提高训练四:口腔按摩 (3) 精细动作能力一精细动作能力一::玩手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玩手 玩手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三【、【课程准备课程准备课程准备】】 :手镯、丝带、铃铛等装饰物 四【、【课程课时课程课时课程课时】: 】:5-6分钟 五【、【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宝宝仰卧床上,手腕可以戴上手镯和丝带铃铛等装饰物,大人不必在旁。他会从看手渐渐双手接近甚至接触。在手活动时偶然打响铃铛会使宝宝高兴,他会进一步让手指交叉,用手掌搓弄手背,聚精会神地玩耍,高兴时会发出“啊不”“啊姑”等声音。过5~6分钟就累了,开始大声叫唤,要求人来。 六【、【课程建议课程建议课程建议】】 :宝宝最好的效果是会用两只手的手指交错地玩耍,同时用眼睛看着。有些宝宝只会双手交错着玩,眼睛不看着,失去手眼协调的练习机会。另一些宝宝仍在上月的水平,只看着两手,但两手并未交错。如果包着手,就根本无法练习。要知道,人脑中有20万个神经细胞管理手的活动,如果长久不用,就会因为不用而废退。精细动作训练二: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精细动作训练二精细动作训练二::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该动四肢中的哪一个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训练宝宝的大运动从泛化到集中 三【、【课程准备课程准备课程准备】】 :系上铃铛的大花球、一条绳子、松紧环套

青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青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摘要: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水平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外在表现,协调能力则更多地体现着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运动时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状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协调能力训练的能胜任更高的训练和比赛要求,更易发挥和保持运动成绩。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摇协调能力训练 一、协调能力及其重要价值 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练习动作或技术活动的能力。 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求机体的各个方面都被动员起来一起参与。几乎所有的运动技术,都不可能单纯地依靠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块肌肉去独立地完成。机体在运动时的协同工作主要表现在: 1.供能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肌肉系统工作的协同; 2.感知觉系统与运动系统工作的协同; 3.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工作的协同; 4.不同肢体、不同肌群(肉)工作的协同。 上述各种协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完成的运动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在传统的训练理论中,常常把协调能力视为与力量、速度、耐力并列的运动素质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协调能力给予新的理解。如果说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水平集中地反映着他们体能的高低,是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外在表现,那么,协调能力则更多地体现着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运动时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状态。因此,运动素质与协调能力应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应该是并列的两类运动能力。 协调能力的好坏,对运动员的总体竞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具备出色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运动员: 1.迅速而高质量地掌握多种复杂的运动技巧(技术与战术); 2.更好地发挥运动员已具备的体能、智能及心理能力; 3.更好地适应运动时的外部环境(包括对手、场地、气候等等); 4.完成同样的练习时能更节省使用能量; 5.减少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 二、一般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 依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与其专项运动关系的密切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两大类。 1.一般协调能力。指运动员完成各种运动活动时的协调能力,它是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技巧,参加多种运动活动的重要基础。一般协调能力主要包括反应能力、时间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适应调整能力,以及协同

训练手眼协调游戏

☆拾物训练 拾物练习主要是练习婴儿弯曲及直立身体,可以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宝宝还不能扶站时,让他借助大人的双手的支撑站立,大人把一些很具吸引力或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前面的床上,用语言逗引他去注意玩具,有了兴趣他就会弯腰去捡,捡到玩具后再直起身,反复多次训练。 宝宝学会扶站后,可在他脚边放一个玩具,引导婴儿在一只手有支撑和凭借物的情况下,弯下腰用另一只手捡身边的玩具。 拾到玩具后,大人可不要忘了用语言或行动给婴儿一点鼓励,如“宝宝真能干”,或者亲吻一下他,孩子会很高兴地再次去捡玩具。 ☆找物训练 7~9个月的婴儿,认知能力和语言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已经能够把自己经常玩的玩具和名字对上号。当听到大人说出玩具的名字,宝宝会很快地用眼睛找到。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和宝宝玩寻找玩具的游戏了。 我们可用一块布蒙在玩具娃娃上,不要全盖上,要露出一部分,让宝宝知道娃娃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当我们问:“宝宝,娃娃呢?”宝宝就会很快做出判断并把娃娃拿出来。 逐渐可以扩大到,用手帕盖住其它一些体积较大的玩具,如小汽车,大狗熊,并露出汽车的一只轮子、狗熊的二条腿,让宝宝寻找。当宝宝揭开手帕找到这些玩具时,会体验到无比的快乐。 再以后,难度系数可逐渐增加。可以把玩具藏在枕头下、被窝里这些比较隐蔽的地方,考验一下宝宝,看他是否能找出来。但一定要做到一点,就是要流露一些小马脚,即如前所说露出玩具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我们的宝宝还很小,完全藏起来让他去找要求太高了,总是失败的游戏对他们没有任何益处。 你知道吗?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建立和记忆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思维、想像活动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多训练把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去寻找,可以促进这一概念的建立。 温馨提示 拾物和找物都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训练,可以反复训练。可是应该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进行,多点轻松愉悦,多点成功的快乐,会收到更佳效果。 总之,让宝宝做一些拾物和找物练习,不但增强宝宝的能力,还有趣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