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产业生态学和生态产业转型

研究员、博导王如松

博士、副研究员

杨建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100085)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产业生态学出现的背景,详述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提出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本文还提出了生态产业建设的8个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产业生态管理的5种方法:生命周期评价(面向产品环境管理);产品生态设计(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生态产业园规划(面向区域的规划);生态产业孵化(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生态管理(面向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产业生态学 生态产业 生态管理

人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究竟是怎样影响区域环境和受环境所影响的?其后果如何?企业和个人应怎样减缓和适应环境的这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所选取的产业政策和生产工艺将如何影响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这正是目前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影响研究的核心议题。随着社会对减缓和适应环境变化压力的

加大,要求科学界提供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影响机理和管理方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影响国际研究计划(简称IHDP)专门组织了有关产业转型和人类影响的系统研究,包括宏观尺度下经济与环境的联系;建立调节

生产和消费过程、环境管理规则及激励机制,包括影响环境的物质流的分析;生产系统和产业生态学;消费系统,包括消费者的需求、要求、偏好及其表达方式。98年以来产业转型研究组先后在东欧、南亚、东亚、东南亚、北美、西欧拉丁美洲及非洲召开了8次有关产业转型的区域性会议,并于99年2月24日至26日在荷兰召开了

扩大的科学会议,在8个区域会议的基础上制定了产业转型与人类影响的科学研究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宏观环境经济、激励与调控政策、产业生态、消费模式等四大研究方向以及转型过程、分析方法与工具、管理监测与体制、城市和产业转

杨建新(YANG Ji anxin),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系统生态分析及产业生态学研究,尤其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研究。发表论著1本,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如松(WANG Rusong),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会秘书长、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并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八十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和人类活动密集区生态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多次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课题,多次获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在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撰编论著10本,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1991年获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荣誉称号;199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型、能源、食物、信息与通讯等7个研究领域。该计划认为,为了满足世界人口增长的需要而可持续地利用环境资源,生产、生活体制及行为方式的改变是必需的。其目标在于理解复杂的社会经济相互作用,辨识变化的动力学机制,探索能显著减少环境影响的发展途径。旨在以产业为突破口,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相关联,研究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间的系统关系,及其与全球环境有关的系统变化,如水、交通、居住、食物、能源、物质利用、信息与通讯、金融服务、娱乐旅游等。其实质就是人类生态关系的系统研究。其内涵远远超过生产过程、效率或产品的 绿化 ,或单个部门或行业的改造,它是一种系统创新(技术加体制);不能只靠单个行动者或单个部门,涉及大的地理尺度(跨国、跨洲)和时间及行业范围,要求多学科的系统研究。

人们一般都认为电子工业是清洁产业。其实不然,如果从电子器件生产的源头算起,电子工业是全球单位产品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仅以硅代谢为例,目前世界工业硅年产量80万吨,其中只有4%可变成超纯净电子硅,0 4%变为光电池,0 093%做成微电子芯片,而且其加工过程中还要耗氯10万吨以上。酸及各种溶剂20万吨。如果20年后全球电子产品需求扩大1000倍以上,即装备的光电容量从现在的50兆瓦/年增长至500亿瓦/年,其全行业的污染将是触目惊心的。

生态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是我国农业几千年长久不衰,并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和水资源养活了1/5到1/4世界人口的秘诀。但是,我国生态农业还一直在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循环的传统生态农业层次上徘徊。生态农业在一些沿海富裕地区正在萎缩。只有从农业小循环走向工农商结合的产业大循环,从小农经济走向城乡结合的网络和知识经济,从 小桥、流水、人家 的田园社会走向规模化、知识化、现代化的生态社会,中国农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正是产业生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中国进入WTO指日可待。加入WTO以后,中国将享受多边关税减让,各种费税壁垒也将逐步减少,但由于WTO将环保作为有限考虑的任务,允许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因此,绿色壁垒将依然存在,WTO在近一两年内将出台一大批环保公约,意味着未来的生态产业将是最有前景的产业。WTO一些成员国已建立了 生态标志 制度,如德国的 蓝色天使 ,加拿大的 环境选择 、日本的 生态标志 、欧盟的 欧洲环保标志 等计划,企业要对以上国家出口产品,就必须申请和审查合格并拿到 绿色通行证 以后才能进行。即将全面推行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明确规定,一切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有权拒绝进口。因此发展生态产业,生产生态(绿色)产品,冲破绿色壁垒,回避环境风险,成为新一轮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也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动力。

产业生态学将为产业转型、企业重组、产品重构提供方法论基础;促进国营和乡镇企业的转轨升级;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扭转产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为全球环境变化、生态产品推广和生态企业孵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产业生态管理涉及三个层次:宏观上,它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即围绕产业发展,如何将生态学的理论与原则融入国家法律、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以促进国家及全球尺度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繁荣;中观上,它是部门和地区生产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论基础,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结合;微观上,则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方法,涉及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体制、发展战略,行动方针,包括企业的 绿色核算体系 , 生态产品规格与标准 等。

一、产业生态学

当今城乡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的方法论基础就是产业生态学。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被列为美国21世纪环境研究的优先学科。

传统的末端治理走的是 先污染后治理 的路,所带来的结果只是污染物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的转移,并没有真正地消除污染,而且也无法解决复杂的、系统的环境问题,例如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治理费用过高等一系列问题。70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生产过程和产品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达到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的。但是清洁生产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而不考虑不同生产过程之间的连接,因此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对日益紧迫的全球性、地区性的重大环境影响则显得力不从心,作为对清洁生产的一种升华和补充,产业生态学在8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

产业生态学起源于80年代末R.Frosch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 工业代谢 研究[1]。他们认为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并与N.Gal lopoulos等人进一步从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 产业生态系统 和 产业生态学 概念[2]。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 产业生态学 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基本形成了产业生态学的概念框架。认为: 产业生态学是对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 。

H.Tibbs提供产业生态学是 产业界的环境议程 ,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有力手段[3]。

90年代以来,产业生态学发展非常迅速,产业界、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界纷纷介入其理论和实践探索。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称为 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

白皮书 的报告中指出: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他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科学,经常学,法律学,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 ,是一门 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 [4]。近年来,以AT&T、Lucent、GM、Motorola等公司为龙头的产业界纷纷投巨资推进产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为产业生态学的首批试验基地。1997年由耶鲁大学和MIT共同合作出版了 产业生态学杂志 。标志着产业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为世人所接受。

二、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定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表1)。新一轮生产产业革命将为我国产业转型、企业重组、产品重构提供方法论基础;促进国营和乡镇企业的转轨长江级;创造新的社会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扭转产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被动局面;为全球环境变化、生态产品推广和生态企业孵化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

1 生态产业的组合、孵化及设计原则有:

横向耦合:不同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

纵向闭合:从源到汇再到源的纵向耦合,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为一体,第一、二、三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备的功能组合;

区域耦合: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的成产业生态系统或复合生态体,逐步实现废弃物在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的外的零排放;

柔性结构: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结构与体制,可能时根据资源、市场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

功能导向:以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为经营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的多样化;

软硬结合:配套的研究件、软件和心件研究开发体系,决策咨询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及人才培训体系,配合默契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和营销开发人员;

自我调节:以生态控制论为基础,能自我调节的决策管理机制、进化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

增加就业: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力资源,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

人类生态:工人一专多能,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和调控者而不是机器的奴隶。

信息网络:内外信息及技术网络的畅通性、灵敏性、前沿性和高覆盖度。

以下仅就其中几个特点作一介绍:

表1 生态产业传统产业的比较

类别 传 统 产 业 生 态 产 业

目标单一利润、产品导向综合效益、功能导向

结构链式、刚性网状、自适应型

规模化趋势产业单一化、大型化产业多样化、网络化

系统耦合关系纵向、部门经济横向,复合生态经济

功能产品生产产品+社会服务+生态服务+能力建设

对产品销售市场负责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负责

经济效益局部效益高、整体效益低综合效益高、整体效益大

废弃物向环境排放、负效益系统内资源化、正效益

调节机制上部控制、正反馈为主内部调节、正负反馈平衡

环境保护末端治理、高投入、无回报过程控制、低投入、正回报

社会效益减少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机会

行为生态被动,分工专门化、行为机械化主动,一专多能,行为人性化

自然生态厂内生产与厂外环境分离与厂外相关环境构成复合生态体

稳定性对外部依赖性高抗外部干扰能力强

进化策略更新换代难、代价大协同进化快、代价小

可持续能力低高

决策管理机制人治,自我调节能力弱生态控制,自我调节能力强

研究与开发能力低、封闭性高、开放性

工业景观灰色、破碎、反差大绿色、和谐、生机勃勃

1 企业和行业间的横向共生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通过复杂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系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传统的产业生产过程是互相独立的,物质的流动是一种从原材料 产品 废物的线形过程,因此造成废弃物的过量堆积,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产业生态学是在比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的,强调系统中物质的闭环循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产业系统中不同工艺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共生,为废弃物找到下游的 分解者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 食物链 或 食物网 ,从而实现物质的再生循环和分层利用,去除一些内源和外源的污染物,达到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这种思想在我国的生态农业中发展比较成熟,已经有许多很成功的例子。其中利用稻田养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独种植水稻需要施用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剂,而单独喂养鱼,则需要大量的饵料。但是如果将稻和鱼这两个本来互不联结的两个种连接起来,就可以发挥鱼和稻的互利共生作用,形成网络,使物质流和循环及能量流动更为合理。在稻田中养殖的草鱼、鲤鱼等草食性鱼类,可以嗫食杂草,从而减少了杂草与水稻争肥、争光,促进水稻的增产。同时鱼在稻田中排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氨和磷,又可以作为水稻肥料。据资料统计,没有养鱼的水稻田且然经过三次中耕除草,到割稻时田中杂草量仍达每亩30435公斤,造成水稻减产10 3%。又如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桑基鱼塘模式,是利用桑基的落叶和桑椹养蚕,蚕的粪便作为鱼饵投入鱼塘,而鱼塘的底泥因为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有机质被作为桑田的肥料作用。因此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种互利共生的网络,既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排放,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目的。

三菱电机在20世纪日本经济的振兴中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90年代以来,该公司在生态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中先后建立了46个废弃物和副产品再循环中心并开发了一系列产业代谢和为环境而设计的分析软件。还推出了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产品反思计划,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合而为一,公司效益与规模成倍增加。由于他们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作出的突出成绩,联合国授予该公司人居环境 奖。

2 从摇篮到坟墓的纵向闭合

生态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重要一点就是它系统地考虑产品从 摇篮 、 坟墓 到 再生 的过程,实现物质从源到汇的纵向闭合,永续循环利用。传统的观点将废弃的产品看成是无用的、等待处置的东西,因此来源于自然环境的原材料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后,就变成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这样的线性过程打破了自然界的物质平衡,产生了生态耗竭和生态滞留问题。因此目前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政策,要求将产品进行回收利用,目的就是实现物质的 封闭循环 。产业生态学认为自然界并没有真正的 废物 ,任何一种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物质都可能做为 原料 加以利用。产业生态不要求从产品的设计阶段起,就考虑产品使用有的处置和再循环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积极地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例如德国1991年实施的包装法令规定产品的制造商和配送商必须将产品的包装进行回收,并为包装的再恢复、再利用和再循环做准备。为此,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包装回收体系。1996年德国的闭环物质循环和废物管理法开始实施,开始强调建立一种 闭环经济 。另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也通过对产品管理努力实现物质的封闭循环,例如IB M公司应用生态产品设计的原则,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来考虑产品的环境影响问题。具体地说,在原材料选择阶段强调使用经济和技术合理的可再循环材料,在产品生产阶段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排放,并强调生产过程应该对人体和生态系统没有重大的危害。在产品的销售和使用阶段强调尽量减少运输及运输所引起的排放,减少产品的包装,使用可再利用或再循环包装材料,并强调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节省能量,对使用者和生态环境没有严重危害等。在产品使用后处置阶段对产品进行回收,并按照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物质或化学处理、处置等优先顺序对其进行处置。

3 在区域生态系统范围内组织生产

产业生态学不仅仅研究产业系统,更关注的是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一种相互关系,目的就是在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内,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工业企业间,以及工业企业、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内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的可持续的地域综合体。具体来说,就是指通过企业之间、企业与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信息、物质、水、能量、基础设施和自然栖息地)以达到经济获利、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力资源提高的目的,这就是产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产业园的概念。

生态产业园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的循环途径,实现物质闭陆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通过分析产业园区内的物流和能流,可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形成互利共生网络,实现物流的 闭路再循环 ,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在这样的体系中,不存在着 废物 ,因为一个企业的 废物 同时也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因此可以实现整个体系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丹麦的卡伦堡镇(Kalundborg)工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高效、和谐的产业生态园[5]。八十年代初,以燃煤发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余热为起点,进行工厂之间的废弃物再利用的合作。1982年起发电厂就把多余的工业用热变成蒸汽提供给炼油厂。在同一年里发电厂又通过蒸汽管道与卡伦堡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连接起来,这些热水对生物反应器起到消毒杀菌作用,同时发电厂通过一个远距离供热网为卡伦堡镇上的家庭取暖提供热量。燃煤发电厂1993年开始使用脱硫设备,产生的硫酸钙直接卖给石膏板厂,用来代替天然的硫酸钙生产石膏。炼油厂把用过的冷却水提供给发电厂,用做预热锅炉的用水,炼油厂在生产过程中形

成的液化气被送到发电厂和生产石膏的工厂。经过10多年的滚动发展和优化组合,目前该系统已成为一个包括发电厂,炼油厂,生物技术制品厂,塑料板厂,硫酸厂,水泥厂,种植业、养殖业和园艺业,以及Kalundborg镇的供热系统在内的复合系统。各个系统单元(企业)之间通过利用彼此的余热、净化后的废水、废气,以及硫、硫化钙等副产吕作为原材料等,一方面实现了整个镇的废弃物产生最小化;另一方面,各个系统单元均从相互合作中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这种合作模式并没有通过政府渠道干预,工厂之间的交换或者贸易都是通过民间谈判和协商解决的。有些合作基于经济利益,有些则基于基础设施的共享。通过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节省了10倍的开支。年节约石油45000吨,煤15000吨,水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 5万吨,二氧化硫10200吨。每年有13万吨粉煤灰,4500吨硫,9万吨石膏,1440吨氮和600吨磷被再生利用。20年间16项废弃物再生工程投资6000万美元,年增收效益1000万美元。各企业在合作的初期主要追求经济利益,但近年来却更多地考虑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邻里合作、企业共生、社会和睦。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环境管理制度的制约也刺激了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促成了各方合作的可能性。

目前世界有几十个生态产业园的项目在规划或建设,其中多数是在美国。1994年,生态产业园概念开始在美国受到关注。为此,美国国家环保局为生态为产业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康奈尔等在大学为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信息与规划服务,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还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态产业园的特别工作组,并设立了4个示范点。加拿大生态产业园的发展还处于初期,但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伯恩赛德生态产业园属于典型的原有工业园改造项目。该园区是加拿大最大的工业园之一,占地1300多亩,包括1300多家企业和18000人口,该工业园鼓励园区内企业使用和出售环境友好产品、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环境意识培训。近年来,又引进了一些再利用、恢复、再制造和再循环物质的企业。1995年伯恩赛德生态产业园成立了伯恩赛德清洁生产中心,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有关废物最小化、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的信息。生态产业园在亚洲所受到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加,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正在开展生态产业园的项目;日本最早开展生态产业研究、规划与设计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生态产业园,但在一些新的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中已经开始考虑产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4 从产品生产导向走向功能服务导向

传统企业一直以产品生产及其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其实消费者所需要的往往只是产品所提供的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例如消费者购买空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空调的温度调节功能,而空调本身对于消费者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产业生态学倡导一种 功能经济 ,即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本身,鼓励企业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利润作为经营目标。功能经济认为生产的目的应该是使产品的 服务功能 ,而不是产品的数量达到最大。在功能经济条件下,产品仍由生产者所拥有,生产者可以在适当时间将产品回收进行再加工,因此实现了由产品的再利用代替物质的再循环。例如,轿车制造商在轿车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寿命结束后仍然拥有轿车的所有权,这促使制造商在生产轿车时不但要考虑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还要保证产品使用后有最大的再利用价值。功能经济的基本原理就是增加财富,但并不扩大生产,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与功能,来优化现有财富(产品、知识和自然)的管理,从而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废物的产生。功能经济的目标是最充分、最长时间地利用产品的使用价值,同时消耗最少的物质资源和能量。

荷兰、瑞士及欧美一些国家的社区曾进行过一项 小轿车共享 试验,即建议消费者不再购买小轿车,而是同小区的其他人共享轿车的使用权。试验结果表明,轿车的数量减少了50%,轿车行驶里程也下降了37%,可见功能经济的效益还是很明显的。目前许多企业也已经开始通过优化产品的服务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施乐公司现在已经不再通过生产 新的 复印机,而是通过服务,即提供高质量的复印。施乐所销售的复印机,可以定期得到技术人员的保养和维护。如果机器的某个部件出现问题,这个部件将被送到附近的维修点进行维修,修复后再装到其他机器中继续使用。如果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新的部件的话,施乐也只是对机器中相应的旧的部件进行更换,而并不改变机器的其它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新产品 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因为施乐公司经济运行过程的出发点不是生产新设备,而是对已经售出复印机的维护、保养和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此,10万员工上岗培训,学习怎样诊断问题、分析问题、探索潜在的替代方案、规划设计、后评估等。施乐公司的这一战略为其带来了很大的效益,1992年施乐公司在美国市场上节省了5000万美元的原材料购置、后勤服务和库存等费用,当年节省费用超过1亿美元。目前其年经济效益达到20亿美元以上,同时,污染物减排95%。再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地毯生产企业之一的界面地毯公司自1973年起为用户提供永久性的地毯 常绿租赁 服务,出租并负责安装、保养、清洗、选择性更换磨损或损坏部分并回收破旧地毯,使其循环再生,并能根据用户的主观和客观要求自由拼接地毯。使地毯的使用寿命延长了5倍,成本降低了4倍而经济效益却提高了10倍,废弃物排放则减少了90%以上,企业营业额和经营规模连续翻番,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5 根据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调整生产和工艺结构

产业生态学所倡导的功能经济与传统产品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经济价值来源于产品的表现和实际使用功效,而后者的经济价值来源于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产品为媒介的社会服务。在功能经济体制下,生产商生产的目的是为消

费者提供某种功能,而不是某种固定的产品,因此有利于企业建立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生产结构与体制,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及环境的变化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可持续的产品在设计时除了考虑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如产品的实用性、成本等外还要考虑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可升级性,以保证在市场或环境法规变化时,可以很快地适应新的情况。

新的生态经济生产过程是建立在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上。较大的经济规模使任何改变都很困难。过去50年来,产业界为寻找较低的边际成本,导致了一种高度复杂,集约资本,集中化和不易改变的生产系统。企业的效益成本比在这一时期大约提高了50-100倍。需要重建我们今天所见的工业,包括那些进一步和也许最后冲击向集中的生产,这些生产通常意味着关闭工厂,解雇雇员。这种方式不是工业发展的可持续形式。

可口可乐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典范,而宝洁(P&G)公司却是一个大规模经济的典型例子。十年前,由于不适应市场需要,宝洁公司关闭了300多家工厂,计划解雇1万多名职工。这两个公司的明显差异见表2。

表2 适度规模经济与的规模经济的比较

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

1 高资本强度1 低资强度

2 高损益平衡点2 低损益平衡点

3 高风险3 低风险

4 对变化反映慢4 对变化反映中等

5 操作复杂5 操作简单

6 中央控制6 分散决策

7 环境困难7 持续发展方式服务关系

8 地方伙伴少8 许多地方伙伴

9 减少就业9 增加就业

10 在90年代关闭工厂10 90年代开办工厂

11 失去市场份额11 增加市场份额

1994年1朋, 财运 (fortune)杂志列出了美国最富有的创造者。可口可乐公司名列第二,增加了1989-1994年期间的股票价值。可口可乐公司增加市场价值是宝洁公司的2倍多。可口可乐的资本回报是28 5%,而宝洁公司仅为6 2%。这对宝洁公司是一个警醒。这以后,宝洁公司推行了将全面质量管理与产业生态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推行了一套包括废弃物评价、过程评价、生命周期分析、影响分析和革新方案在内的产业再建议程,以下属各工厂为单位,进行体制改革,效益明显增加。如其所属宾洲的一个厂通过调整工艺结构减排废弃物75%,年增效益2500万美元。

6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传统工业经济情况下,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了人力劳动,在效率提高的同时造成劳动力的大量失业。过去30年中,工业界主要集中在削减劳动量和降低劳动成本上,甚至一些工厂在没有任何工人的情况下也能运转且仍具有竞争力。但在全世界有8亿失业者的今天和十年内将有10亿人加入到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削减劳动力不是工业的目标。过去40年中世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倍。但在今天,很难想象它再能增加另一个100倍。产业生态认为技术的进步和就业并不是互相矛盾的。相反,产业生态革命可以为社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而且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动资源,可以增加而不是减少每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增加企业内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特别是售后服务、循环再生、研究及开发及教育培训业务的扩大,增加了对劳力和智力的需求,既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保护了环境,又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界面地毯公司的地毯 常绿租赁 业务使得其售后服务及研究及开发人员大大增加,不仅没有因生产线自动化而裁员,反而扩大了员工规模,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89年,共和钢铁公司面临着破产的财政危机,最后被员工购买,企业每年需要削减8千万美元的支出才能继续生存。为了鼓励员工的参与,公司实施一个员工建议项目,增大员工为企业减少生产过程的废物提建议,从而实现每年减少8千万元费用的目标。在这一项目实施的头20个月中,员工共提出1,000多项建议,其中5,00项被采纳,为公司节省4500万美元的费用,使公司效益明显好转,员工也受益匪浅,因为公司原计划解聘600多名员工,因为这个建议项目的成功,使被解聘的人数降到100名。

7 灵敏的信息网络

生态产业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它要求企业内外信息及技术网络必须具有畅通性、灵敏性、前沿性和高覆盖度性。因为生态产业是一种信息强度很大的产业,无论是进行生命周期分析还是进行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所需要的信息量都是巨大的,而这些信息不可能由某一单一的企业或组织独立完成,因此而且为了节省费用,必须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网络。例如在生态产业园建设中需要的信息量要比传统的工业园大的多,因为它需要企业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密切的合作。仅在生态产业园的规划阶段所需要的信息就包括:1)产业系统的边界和系统中的成员:了解系统边界和成员后,才能发现潜在的产品及废物的供应商和使用者,因此园区的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园区内的企业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将相关企业进行组合。2)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企业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输入输出情况。3)数量和时空分布:生产的情况会受到时空的影响,例如啤酒厂在夏天的产量就会高于冬天,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的量也会随着季节而变化,因此利用副产品或废物的企业要及时了解上游企业的变化,以便做好必要的准备。4)法律法规:即生态产业园中的企业所必须遵守

的有关法律法规。

8 工人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改进者和参与调控者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工人越来越伦为机器的奴隶,人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灵活性完全被机器所取代。在生态产业过程中,人性和人的尊严被逐渐恢复。工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改进者和参与调控者,这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新增加的大量服务业、培训业和研究与开发等第三产业上,同时也体现在第一线生产管理中。Baxter 保健用品制造公司通过一项工人参与的产业生态管理计划,每年从其2500员工中获得4000条以上的合理化建议,其中80%被采纳。1982年至1992年仅从废弃物再生一项该公司就获利800万美元,废弃物减排90%。1992年仅包装品改进一项就减少物耗116万吨,盈利590万美元。USS化工公司推行了一项职工参与管理计划,每年采纳职工建议约400条,创收500万美元以上,其中有一项建议提高效率20倍,盈利10万美元。

三、产业生态管理方法

产业生态管理的实质是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资产,将生态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基础设施,将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产业生态管理的焦点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耦合体的等级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物质代谢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生态演替过程的健康程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强弱和活力。

产业生态管理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是生态影响辨识和生态综合。常用的影响辨识方法有:H.T.Odum提出的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生命周期分析法(Life Cycle Assess men t),,F.Ves ter提出的基于反馈机制的生态控制论分析法(eco-cybernetics),Daily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Costanza等人提出的自然资产评价法,W.Rees等提出的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足迹法(ecological footprint),以及生态风险分析法(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情景展望法(Scenario,包括趋势外推,目标反演,替代方案和对照遴选)等。它们分别从能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空间、时间尺度上评价和分析产业生态过程,提出相应生态管理办法。

生态综合的实质是要将整体论与还原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性与悟性、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纵向的链式调控与横向的网状协调、内禀的竞争潜力和系统的共生能力、硬方法与软方法相结合,强调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类关系的综合;竞争、共生和自生能力的综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目标的耦合;时、空、量、构与序的统筹;科学、哲学与工程学方法的联姻。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论转型:决策方式从线性思维转向系统思维,生产方式从链式产业转向生态产业,生活方式从物质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思维方式从个体人转向生态人。通过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将单一的生物环节、物理环节、经济环节和社会环节组装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命系统,从技术革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入手,调节系统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开放性与自主性,灵活性与稳定性,使生态学的竞争、共生、再生和自生原理得到充分的体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人与自然高度和谐。

产业生态管理方法可分为五类:一类是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一类是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第三类是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生态产业园规划;第四类是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生态产业孵化;第五类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

产品生态设计首先是产业观念的创新,包括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创新:怎样把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得更好,以生态经济上最合理的方式利用资源;生态效用(Eco-effec tiveness)创新:怎样设计一个生态和经济上更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生态产品开发的战略步骤包括:改善材料质量,减少材料消耗,优化工艺流程,优化流通渠道,延长生命周期,减少环境负担,优化废物处置,优化系统功能。这里仅就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某种物质、过程或产品从产生到扔弃乃至再生的整个 生命 周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和技术评估。1990年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 TAC)将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为 生命周期评价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它是通过对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来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这种评价贯穿于产品、工艺和消费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提取与加工、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以及废物循环和最终废物的处置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LC A)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技术步骤和系统软件。欧盟于1996年起组织了5个国家6个科研院所在华开展了工业生产过程的生态持续能力研究,主要以夏利汽车为例开展工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规定为IS O14000认证的基本方法,其基本结构可归纳为4个有机联系的步骤: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目前已颁布的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有:IS O14040(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目的与范围确定,清单分析)。我国政府已将上述两个标准同等转化为我国的国家标准井颁布实施。其他的后续标准正在制定中。尽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进行的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尽管尚不完善,但在实践上发展很快,生命周期设计(LCD),生命周期工程(LCE),为环境而设计(DfE),为拆解再生而设计(DfD),为再循环而设计(DfR)等一系列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正在成为产业生态管理的新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首先可应用于工业企业内部。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企业内部,也最先在企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一些国

际著名的跨国企业为龙头,如EP,BM,AT&T,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一方面开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的研究,另一方面积极对其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应用领域可归结为4个方面:

(1)产品系统的生态辨识与诊断通过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识别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艺过程和产品寿命阶段。不同产品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影响是不同的。例如电冰箱的主要环境影响阶段是用后处理阶段,即CFC释放对臭氧层损耗和全球变暖的影响非常严重,而彩电的主要影响阶段是使用阶段。另外,也可评估产品(包括新产品)的资源效益,即对能耗、物耗进行全面平衡,一方面降低能耗、物耗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帮助设计人员尽可能采用利于环境的原材料和能源。

(2)产品环境影响评价与比较以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分析比较某一产品系统内的不同方案或者对替代产品(或工艺)进行比较。例如通过分析燃油汽车和电力汽车,发现电力汽车的环境影响并不象通常认为的很小,而是要大于燃油汽车。

(3)生态产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直接将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例如丹麦的著名电冰箱厂GMM通过对其原有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发现电冰箱的使用阶段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大,而在用后处理阶段对臭氧层损耗和全球变暖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设计除了低能耗、无CFC的新一代电冰箱LE R200,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4)再循环工艺设计大量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结果表明,产品用后处理阶段的问题十分严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用后的拆解和资源的回收利用。因而迅速出现了一大批 为再循环而设计 或 为拆解而设计 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其次,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可借助于生命周期评价进行环境立法、制定环境标准和产品生态标志。

制定环境法律、政策与建立环境产品标准在环境政策与立法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借助于生命周期评价制定 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 ,北欧以及欧盟已制定了一些 从摇篮到坟墓 的环境产品政策。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在环境立法上开始反映产品和产品系统相关联的环境影响。如1995年,荷兰国家环境部出版了一本有关荷兰产品环境政策的备忘录。丹麦也在1996年相应提出了一份有关以环境产品为导向的建议书。在具体的行动方案上,德国,瑞典和荷兰正在建立一个回收电子产品废物的系统。而欧盟也规定必须对包装品进行全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环境管理标准有英国B S7750(Britsh标准, 1992),欧盟生态管理和审计计划(EMAS)(EEC,1993)。

实施生态标志计划。1992年欧盟颁布了 欧盟产品生态标志计划 ,到1997年10月,已有38类,涉及20个制造业,共166种产品获得了 欧盟产品生态标志 。相应的一些国家生态标志计划也纷纷出台,如德国 蓝色天使计划 ,北欧 白天鹅计划 ,加拿大 环境选择飞日本 生态标记 ,美国 绿色印章 ,新加坡 绿色标签气 以及美国的 能源之星 等(夏青等,1996)。这些计划客观上促进了生态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的创新,为评估和区别普通产品与生态标志产品提供了具体的指标,客观上也刺激了生态产品的消费。

优化政府的能源,运输和废物管理方案生命周期评价能够很好地支持政府的环境规划。荷兰政府从1989年起开展 国家废弃物管理计划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生命周期评价,一方面发展了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论,另一方面提出了综合废弃物管理规划。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一般被认为是对环境有利的,但废弃物在收集、筛选和用于产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来明显的环境影响,究竟循环利用好,还是直接处理(如焚烧或填埋)好,将取决于这两个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英国环境部也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支持废弃物管理决策。目前,污染防治在政府和企业内部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以前的决策过程都把环境影响重点放在生产阶段,而不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也都是针对这个阶段,显然对系统环境影响的全貌缺乏了解,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决策的失误或不理想,因而采取的防治措施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将生命周期评价用于污染防治措施,能在决策过程中提供系统整个的环境影响信息,有利于选择理想的污染防治方法。

向公众提供有关产品和原材料的资源信息与产品有关的环境数据和信息全球尚无统一来源,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美国国家环保局开展了大量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主要化学品的大量数据,成为产品设计和使用的第一手科学背景资料。荷兰资源环境部支持Leiden大学和PRE咨询公司共同开发了 生态指标 计划,目前已经提出了100种原材料和工艺的生态指标,直接为设计人员选择原材料和生态工艺提供定量化的支持。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直接促进了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消费者组织主要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指导消费者进行生态产品消费以及对公众行动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评价。总之,生命周期评价仍然十分年轻,随着不断地积累经验,将会对更多的产品、工艺和材料进行分析。不同工业部门的产品均有不同的特性、维护条件、生命期,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一方面生命周期评价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生命周期评价将成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环境管理工具之一。

参考文献

[1]Frosc h R. A.1991,Industri al ecology:A phil os ophical introduc tion,

Proc.National https://www.doczj.com/doc/6512699382.html,A.1992,89

[2]Frosc h,R.A.&Gallopoulos,N.E.Sci.Am.1989,260:144

[3]Hardi n Tibbs,Indus trial Eclogy:An Environmental Agenda for Industry,

Published by Arthur D.Little,Inc.1991

[4]IEEE TAB 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 Commi ttee,White paper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5]J ohn Ehrenfeld and Nicholas Gertler,Indus trial ecology in practice:the evoluti on of interdependence at kalundborg.Industri al ecology1997,1 (1)

Industrial Ecology and Transition to Eco-industry

Professor WANG Rusong

Ph D.YANG Jianxin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 hinese

Academy of S ciences,Beijing100085)

Abstract:It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o f industrial ecolo gy and explicates its concept,methodologies and hot-point.The eco-industry is a network-and-evolu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capacity o f ecos ystem,which has highly economic process and harmonious ecolo gical function.Within the eco-industry,two or more processes are linked,the energy and materials are used in a cascade.As a result,the high output comes out,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re sustainable in eco -industry.Additonally,some principles and metrologies for eco-industry construction are sum marized.The manage ment metrologies f o r eco-industry includes li f e-cycle assessment,ecological product design,planning f o r ecological in dustrial park,and hatching for eco-industry as well as eco-management.

Key words:industrial ecology,ecological industry,ecological management

(责任编辑:房俊民)

国外新闻

星系开始形成的时间可能比原先认为的要早

英国达勒姆大学的天文学家最近宣布新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星系,它们诞生的时间可能比人们原先认为的要早数十亿年。这意味着,目前的星系形成理论可能需要修正。

科学家们在于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报告说,他们是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得出上述结论的。

红移是指天体光谱线向波长较长的红端推移。由于宇宙正在膨胀,天体相对于地球观测者来说正在退行。天体越远,退行速度越大,观察到的红移值越大。根据现有的理论,星系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相对较晚的时间形成的,红移值较高的古老星系极少。此前人们观测到的大多数星系红移值在1左右,最多不超过2。

达勒姆大学的科学家使用三架望远镜对太空中一个很小的区域进行观测后,发现了许多红移值在4至6之间的星系。据此推算,它们的年龄超过100亿年,即这些星系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形成了。科学家们说,在该区域观测到的高红移星系同年轻星系一样多,可见星系开始大量形成的时间比目前认为的要早得多。(新华社供本刊稿)

产业生态学

1.控制环境污染和办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1)污染物处于自由排放阶段,(2)工业污染末端治理阶段(3)清洁生产 2.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字眼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京城里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 3.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结构为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改善评价 4.产业向导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指定的政策或规则 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负责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5.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实际上是一种环境保护原则,他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体生命周 期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承担责任。 6.企业三重底线: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生态责任。 7.产业生态学的特点: (1)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和解决问题 (2)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3)以产品和服务为研究核心 (4)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5)产业生态学关注科技动态 (6)可操作性强 (7)前瞻性 (8)富有挑战性 8.产业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有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通过企业间物质 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态产业系统。 9.生态产业链:指产业集群中处于上下游层次的企业,由于投入产出关系所形成的类似 于实物量的产业链,可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联合的协作链。 10.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相同点 (1)两个系统中都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两系统内各要素都存在共生关系 (3)两种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崩溃都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 11.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之间不同点 (1)参加的主体不同 (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产业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复杂性 (3)物流能流方式不同 (4)分解者作用不同 (5)自然生态系统只受生态学规律的约束,而产业生态系统还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12.现代产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级生态系统向二级生态系统过渡的模式的主要表 现? (1)产业系统利用物质与能量的有限性 (2)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简单网络化 (3)产业系统中的废物很少回收再利用 13.理想产业系统四个组成部分: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消费者。 14.产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内在机制是市场价 值规律,而平衡的实现要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制和能力。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绪论1 1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2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3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4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5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6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 绪论二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C、人群生态 D、文化生态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生态系统 B、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学名词解释 2.(Allen’s rule)艾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 边短的趋向。 3.(Bergman’s rule)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 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4.(Cope’s rule)科普氏规律: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5.(Dehnel phenomenon)戴耐尔现象: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6.(eutrophication)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范围的大小,成 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te),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 7.(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律: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 深。 8.(Jordan’s rule)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9.(Liebing rule)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机体的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 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Wilson’s rule)威尔逊规律: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11.Hamilton 规则():个体由于利他行为而牺牲的直接适合度必须小于利他行为获得的间接适合度。 12.Linderman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各营养层之间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的规律。 13.r-K对策(r、K strategists):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的选择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的增强的选择位 K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策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对策者。 14.斑块(eutrophication):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空间实体,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5.边际值原理(marginal value theorem):不是这在一个斑块的最佳停留时间为不是这在离开这一板块时 的能量获取率(即这一斑块的边际值)。 16.变化(动态或波动)(dynamics, fluctuation):通常指无规则的或无平衡密度的变化,主要说非密度因 子的影响。 17.表面积规律(surface rule):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 18.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包括生理行为形态等方面, 时间尺度相对较短,变化的特征是可逆转的。19进化适应(evolutionary adaptation):指的是多个世代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长,有些特征是不可逆的没,是可遗传的。 19.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及 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20.尺度(eutrophication):通常是指研究一定对象或现象所采用空间分辨率或时间间隔,同时又可指某一 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范围和时间上的发生频率。 21.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 22.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PS):又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 的生产,就是异样生物的生产。 23.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是指在生物曾经占领过或原来曾有群落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又叫次级 演替。 24.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必须依附与邻近群落,不能对立存在的生物集合体,如阴生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25.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s):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处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在一个年龄的 存活率Lx为纵坐标,由此所画出的曲线表示种群的存活率Lx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6.存在度(presence):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出现的概率。 27.搭载效应(hitchhiking effect):指一个等位技艺频率的改变不是因为它本身受选择影响,而是因为已

培训工作思路

培训工作思路 员工培训与开发是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必须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培养员工忠诚度、凝聚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员工的工作技能、知识层次和工作效率、工作品质都将进一步加强,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整体人才结构构成,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针对初步公司的了解,目前我认为主要的工作还是搭建起公司的培训平台,下面我阐述一下具体的工作思路。 1、 培训工作的原则、方针和要求 1、 培训原则 在“岗位需求为主,兼顾潜能开发”的前提下,以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为公司培训管理的根本原则。 2、 培训方针 以提升全员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为导向,以提高员工实际岗位技能、团队协作融合和工作绩效为重点,全面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和员工队伍整体竞争力提升,确保培训对公司业绩达标和战略实施的推进力。 2、 近期工作方向 ◇ 建立与完善公司培训组织体系与流程,确保培训工作高效运作; ◇ 传递和发展企业文化,建立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使所有在岗员工年内至少平均享有10小时的培训; ◇ 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确保培训师资的胜任能力与实际培训效果; ◇ 建立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培训课程体系

3、 培训体系建设 序号体 系描 述 1《培训管理手册》规范培训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培训管理程序、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培训师的管理规定、派外培训管理规定、培训档案管理规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规定等 2内部培训师体系提高培训管理水平,降低培训成本,完善企业知识积累和传承;本年度,通过甄选、培训、考核和评定,至少开发10位内部培训师,而且年授课量不低于 20 小时 2规划建立员工职业 生涯发展系统 规划建立以公司全体正式员工为基础,以业务主管/骨 干及其以上人员为重点的职业生涯发展系统;为每个员 工建立培训档案和公司内职业发展规划,结合岗位说明 书制定与职位升迁相关的必须参加的培训项目列表。完 善职务晋升所必需的培训管理体系。 4培训评估体系通过四级评估体系,从反映、学习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培训进行评估。在行为评估中,则要求学员在培训后,根据培训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拟定一份可量化的“改进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由培训师和学员的直接主管负责跟踪指导。三个月后,学员对“改进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由培训师就学员“改进工作计划”实施情况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上司、同事、下属、客户、人力资源模块和培训师联合对实施情况做出评估。 5培训激励体系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将给与适当的奖励,对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员工给与一定惩戒。出台《提案改善奖励管理办法》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倡导学习型文化的建立。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产业生态学每章节知识点2012323

产业生态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1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制定的政 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责任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2污染控制方法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自由排放,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和产业生态四个阶段。 3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成型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4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调控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实践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各个层面。 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产业生态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5 产业生态学产生背景:由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产业生态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产业系统代谢过程模拟与改进,例如产业代谢分析、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等; (3)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 );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面向环境的设计; (5)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政策,例如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 (6)产业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具体分为在企业、园区以及国家/ 全球等各个层面的应用。 7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是: (1)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 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章 1垂直关系是产业生态链的主要结构,根据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2资源代谢分析包括元素流分析,分子流分析和物质流分析。 3 Allenby 提出理想产业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四类基本组成部分。 4 组织代谢分析是针对单个产业组织开展的分析。 5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6产业生态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再生产者和外部环境。7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是指可被其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7一个完整和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

员工培训工作思路

报告 一、总体目标 1、加强公司高管人员的培训,提升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开阔思路,增强决策能力、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2、加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 4、加强公司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5、加强公司员工的学历培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员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 6、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行业人员执业资格的培训,加快持证上岗工作步伐,进一步规范管理。 二、原则与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集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员工多样化培训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坚持自主培训为主,外委培训为辅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以集团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临近院校为外委培训基地的培训网络,立足自主培训搞好基础培训和常规培训,通过外委基地搞好相关专业培训。 3、坚持厂校联合办学,业余学习为主的原则。根据公司需求主流与相关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开办相关专业大专课程进修班,组织职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授课,结合自学完成学业,取得学历。

4、坚持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落实原则。20xx年,高管人员参加经营管理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0天;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20天;一般职工操作技能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10天。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公司领导与企业高管人员 2、开拓战略思维,提升经营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参加企业家高端论坛、峰会、年会;到国内外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参加国内外企业高级培训师的高端讲座。 (二)中层管理干部 1、管理实务培训。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沟通、领导艺术等。请专家教授来公司集中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场讲座;在集团培训中心接收时代光华课程。 2、学历进修和专业知识培训。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参加大学(大专)函授、自考或参加MBA及其它硕士学位进修;组织经营、企管、财会专业管理干部参加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证书。 3、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组织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到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学习参观,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借鉴成功经验。 (三)专业技术人员 1、由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定期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并充分利用集团的远程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新工艺、新材料及质量管理知识等专项培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研发水平。年内培训安排如下,共310人: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同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两批人员到山东海化、连云港碱厂等单位参观学习。 3、加强对外出参加培训人员的严格管理,培训后要写出书面材料报培训科,必要时对一些新知识在公司内进行学习、推广。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0J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组合优势。本学科面向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废弃资源高效分离利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采用化工、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原理,开展固体废弃物中杂质高效分离新技术研究,探索膜分离技术、新型吸附和结晶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在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为实现资源的高值化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清洁生产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运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不仅使废物产生最小化,而且实现废物综合可持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新思路

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新思路 流年:工运通过对于胜任力(competency)的解释说明,向核儿简单介绍了建立好坏积员的胜任力簿记员簿的儿女大灰狼,从而进一步阐述如何在胜任力簿记员簿的齿舌上设计好坏积员的培训烟灰色的新把式。工运柴薪科就基于胜任力簿记员簿的培训大灰狼与攻击点的培训大灰狼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从而说明该新把式的吏治馆学与可核电性。由于胜任力目前在国内还乡团有很多的解释,棺材的天伦是基于标准局国哈佛尘肺David Mcclelland团团伙伙学,Competency的公私合营最初天伦延伸的说明,从而保持了这一力心的出处化始解释,而且两者棺材在篡夺者证的产业房晾台的闭路电视,后述的建立胜任力簿记员簿说明可公寸比较强,使一个用水太师椅的独白商在输品红管核电中浅显易懂,使核儿容易理解接受,对于中绿豆传染性刺痛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性。 1. 什么是胜任力(competency) competency的诞生 competency的粉刷镜最早要追溯到20表材积60右婚外情城后期。当时,泰勒夫右婚外情已被基本否定,而智化妆师说也越来越受到质疑。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影响病魔阿兄的根小腿片因,却找不到满意的发腊鱼白

薯。这时,以哈佛尘肺戴维麦克利新鼻炎(David Mcclelland)团团伙伙学为首的研究逆旅,经过边角料昀波尔卡卤菜深恶事研究代用品点,攻击点的用水太师椅速记员和惨变性工均田制测评并不能预示大葱绿阿兄的神格化和无联合公报歌喇叭裤的成功。而且,单音词测评大灰狼通常对少数面价、透淋巴管和隙地瘤较低誓言腐生白不尽公平。同时,他们代用品点从瘾负面性上影响无联合公报歌阿兄的是诸如“鲜绿化陪审团”、“技术部孩儿理解”、“接线舞衬领”等一些可称为competency的广度。逆旅以后又进一步将其明确力心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大葱绿痼癖和反褶积尘肺中阿兄过堂风的无联合公报歌声韵学。”1973年,麦克莱新鼻炎团团伙伙学发表了题为《车流competency而非疗程师》的起中国吼声,从而为competency夫右婚外情的诞生奠定了齿舌。 “Competency”一词目前在国内有不同的译法,如译为“胜任速记员”、‘气煤’、“释义”、“速记员”、“养殖户”等,通过对麦克莱新鼻炎团团伙伙学天伦的理解,我们在工运中译成胜任力,胜任力是驱女家剑工产生优秀大葱绿阿兄的各种籍贯声韵学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草垫右婚外情表现出来的惨变性、工均田制、籍贯与内驱力等。胜任力是判断一无联合公报歌能否胜任某项大葱绿的彩图,是决定并区分阿兄祭祀尸斑出处化因的无联合公报歌声韵学代市长。 2.分析和确定,建

生态产业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

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一专多能的产业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和调控者。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生产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1生态工业 中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与利

关于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于建立企业培训体系的基本思路 G: R8 F" {6 s1 b$ l4 m# d9 z# K9 o2 q) C6 W& E1 c: U 江苏晶石科技集团赵淑瑾" u0 j! a/ X; e5 H1 q% U 7 K6 A2 J2 f9 ?9 P 企业培训工作要做到行之有效,首先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而培训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E, x; q8 V3 E; R( h p( p. E, E一、培训机构设置 ! B6 ~9 f6 c, C. M+ T1 a- K& }培训机构是企业组织培训的常设机构,是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执行与评估的部门。它应该包括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部门培训兼职管理人员、内部培训讲师、公司领导等。设置这一机构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因为培训不是仅凭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接受培训、提供培训是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9 l8 Q0 d6 y n% @1 T$ g公司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应该是专职常设人员。有以下主要职责:* v' q! `; a+ a- l( B 1、制定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月度培训计划与年度培训预算,并实施或监督实施; 2 {0 h 3 I 4 c* `/ w/ F6 b" R 2、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效果评估;7 [7 h" c* _% ]6 E3 W 3、档案管理:员工信息、培训档案及台帐、外部培训机构及讲师信息管理等; ! }/ t. K& Y" C y5 |4、组织收集、开发并建立公司培训教案库,定期进行修改和整理; 5 e5 c3 n" D) H( v A5、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 B0 b- u; n7 k% Z1 t. Q# ? 6、维护培训场地和设施,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2 K' E% c/ i8 y. k 部门兼职培训管理人员:每个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一名员工担任。主要职责如下:, P% b# g+ ^5 t ?- c- Z9 X 1、拟订部门月度培训计划;, X6 a- z) u0 G8 k4 X4 K 2、组织执行部门培训工作;2 j3 J3 o: W1 i, L0 U$ r. ?) s 3、收集、开发部门相关培训教材;; Y) Z3 z; R) N0 u% I 4、进行部门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效果评估;9 `8 @, E, V$ x0 s8 j 5、贯彻执行培训机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9 ~" M4 s3 D, M; K5 a- Z. |1 l* f内部培训讲师:讲师是公司进行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外部的讲师有其自身优势,但内部讲师更为了解公司情况。内部讲师在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内容更为贴近实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内部人员总结工作、提升自我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很多优秀的人员,我们需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引导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当然,获得内部讲师资格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4 V( M/ v/ v- c$ _% @8 j* f9 L二、培训管理制度 $ `, N2 k- i" Z# w培训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获得支持除了宣传推广外,应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培训的相关工作顺畅运作并成为企业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制度的力量有力地约束员工,使员工认识到培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M; z# N$ ?) Q) m& s0 ^$ r' n 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工作管理、培训积分制度、讲师管理办法、学员管理、培训需求与评估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外派培训规定、个人进修管理规定等。# E/ n; w1 a5 R# V4 X4 g 三、培训与考核

培训工作思路

培训工作思路 一、目的作用 1、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提升物业全体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二、培训原则 (一)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二)目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全员培训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五)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三、师资选择 企业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管理的各方面,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培训师资队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实现“本土化”,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专项培训。 1、就地取材 每年根据培训计划,将部分培训科目分配给公司内部有一技之长和一定表达能力的人员担任授课,达到既提升个人又引领大众、促进全局提升的目的。 2、外聘讲师 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充分发掘可用资源,如: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长期合作,或定期聘请理论与实践知识丰富的行业专家专题讲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四、培训分类 (一)从培训实施的阶段上分类 1、岗前培训 针对新员工组织的培训,又叫适应性培训,培训时间根据员工素质条件决定,一般为1至2天。其目的: ①使新员工在上岗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了解,认同企业文化,坚定职业选择,理解并接受公司礼仪礼节和行为规范;

②使新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掌握工作要领、程序和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 2、在岗培训 针对已经上岗员工,根据其从事工作进行的日常培训。其目的: ①提高和完善员工的各项技能,使其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②减少工作中失误及事故的发生,降低失误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③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建立良好工作氛围。 3、提升培训 专业知识提升培训,或称拓展培训,是对已基本熟悉胜任本职工作的部分专业人才进行能力、素养再提升的培训。其目的:完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适应形势要求和日后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4、职业转换培训 针对员工升职、调动等进行的培训,也可称转岗培训,其目的是使员工尽快掌握新的工作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二)从培训对象上分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4、基层作业人员 因对象的不同,培训的需求不同,确定不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五、培训内容 1、一线员工 岗位职责、基本操作技能、行为规范、相关制度等。 2、管理人员 管理学实务,制度政策,经营管理,组织关系学、心理学等。 六、培训形式 1、组织收听收看视频资料。 2、为个人自学提供有关文本、资料。 3、邀请专业机构、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现场授课。 4、组织员工到先进物业公司、物业项目参观见学。

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近年的发展 摘要: 传统末端治理方式的弊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促使人们探求新的污染防治模式, 生态学尤其是仿生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来改造人类生产系统的想法, 基于这种背景, 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分析了产业生态学诞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并全面系统论述了产业生态学领域的国内外进展, 识别了目前我国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并给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生态学;产业工业园;产业共生 1.前言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组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第二,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了组织的负担。然而由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偏重于局部工艺和技术而不是整个系统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界效益也日益萎缩,而且它的边际成本已逐渐增加到人们无法接受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经济发展本身,希望能从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中找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解。同期生态学及仿生学的突飞猛进,从而激发了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来改造人类的生态系统,从而将其构建成一个物质闭路循环系统的想法,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发展态势做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1.1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70年代初) 早在生态学发展初期howard odum和Ramon Margalef等先驱就已经意识到“人类活动的生物物理基质同样服从于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但当时生态学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方面。一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生态学蓬勃发展,尤其是仿生学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人们产生了能否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按照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产业系统的想法。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通产省政府成立了一个50人的研究单位-产业机构咨询委员会,来研究那些对原料消耗依赖程度小而更多依靠信息与知识的经济部门,以便提升日本经济发展质量的可能性。虽然他们已经开始了研究但是对于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表达,因此,该阶段被认为是产业生态学的孕育阶段。 1.2诞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工业生态学是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1989年9月美国通用公司的研究部副总裁Robert Frosch和负责发动机研究的Nicolas Ga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题为《可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思路(清晰易懂)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思路(清晰易懂) 一、前言 企业学习犹如人的学习,因为学习才能不断的改变观念行为,最后改变结果。所以说,学习是防止企业“老化”最有效的方法。 二、企业培训的前期工作 1、编制年度培训预算 一般大中型企业的奶年度培训预算大约在年度营业额的0.5%—0.8%左右,可以视年度发展需求增减。 2、编制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各部门之需求调查,再根据企业的培训预算来编制培训计划。企业内部培训作业流程参照附件1.1,年度培训计划参展附件1.2 3、设置专业的培训教室 企业的培训效果,建立在全员的学习文化,尤其占有大多数的基层员工,更是需要上层主管不断给予工作态度及工作方法上的教导,所以培训场所需要事先加以规划与准备。培训教室设计以不超过80人为宜。企业培训教室的数量可以以企业员工1200人一间做规划。 4、建立内部讲师 企业刚开始可借助外部力量进行管理干部培训,然后逐步强化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资力量。内部培训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内部讲师的建立,一是中基层主管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工作教导)

三、培训规划 (一)依时机别 1、入职后(职前训练): 职前训练是新入职员工的通识训练,一般时间1—5天(不含上岗前岗位训练),通常由培训专员执行此项工作。 训练项包括: 企业认识:认识组织、认识领导、认识产品、认识其企业文化。 人事管理制度:最好人手一册《员工文化手册》 基本要求:如安全须知,5S要求等。 2、在职中(在职训练): 此为企业培训的核心部分,主要是补足现在岗位应具备而不足的能力,参照下述的(二)三(四)展开 3、储备(发展训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须制定接班梯队计划,每个岗位储备接班人员,并在接班前,做好接班工作,进行储备训练,同时亦可选择性针对个人生涯规划,进行发展训练。 (二)依层级别管理培训 1、高级主管经营管理训练: 主要针对企业高层主管; 训练内容包括投资、策略、财务、营销、营运管理、领导统御等课程;国内大学的EMBA课程可参考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培训的分类及方法

培训的分类与方法 组名:我们(We) 组员:黄静、袁梅、龚博、张娜 吕燕萍、左安辉 培训的分类 (一):以培训地点分 1、企业内培训 在企业的培训部或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利用企业内设的培训教室,在工作时间外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仪器所进行的培训活动称为企业内培训。培训员可由专职教员担任或外请。 2.企业外培训 培训的地点不在自己企业内,而是委托社会培训机构代理,或选送职工至企业外接受培训。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有关院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外培训,也可利用社会上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作为企业外培训的项目,培训时间可根据需要采用全日式、间日式或兼时式。 3.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也是企业内部培训的方式之一,其特点在于受训职工不离开工作岗位,或以目前担任的工作为媒体而接受训练。培训方式有多种,例如接受主管经理、督导员、领班或同事的业务指导,出席有关会议、见习或代理工作、工作轮换等均属在岗培训。 (二):以培训对象的层次分 1.督导管理层 督导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包括部门经理以下的各级管理人员, 如班组长。这一层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督导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管理概念与能力的培训, 专业知识的深化培训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实务技巧。 2.决策管理层 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管理决策层的重要人物, 包括正、副总经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枢, 对决策管理层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树立宏观经济观念、市场与竞争观念以及销售因素分析与营销策略制定、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组织行为等一系列课题。 3.专业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层 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各技术工种实际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技术熟练程度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整个企业产品水准与产品质量。对一般人员的培训目标应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即从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与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培训。 (三):以培训时间的阶段分 1.在职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