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能源证书09版部分简介

德国能源证书09版部分简介

德国能源证书09版部分简介
德国能源证书09版部分简介

PDF第三页

Im Rahmen eines zweiten Pakets wurde auch die am 01.10.2009 in Kraft getretene Novelle der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EnEV)an die konkreten Energiesparziele der Bundesregierung angepasst.

2009年10月1日,关于节能法规的修正法案在二次建议的框架下正式生效了,它符合联邦政府的节能目标

Die EnEV 2009 ist eng mit dem Gesetz zur F?rderung erneuerbarer Energien im W?rmebereich (EEW?rmeG) verknüpft. In dem für den Neubau auszustellenden Energieausweis ist zwingend nachzuweisen, inwieweit der 15%-ige Deckungsanteil erneuerbarer Energien am W?rmeenergiebedarf erfüllt ist. Anstelle erneuerbarer Energien sind aber auch Ersatzma?nahmen zugelassen.

2009年版的节能法规在供热范围内与的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法律是紧密结合的。在EnEV中规定,新建筑中必须出具能源证书。百分之15的可再生能源覆盖率可以满足多少热能需求,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措施也获得批准。

Sowohl Wohn- als auch Nichtwohngeb?ude haben mit mehr als 40% einen erheblichen Anteil am gesamten volkswirtschaftlichen Energieverbrauch. In diesem Sektor liegt somit eines der wichtigsten Potenziale für die Einsparung von Energie.

不仅是居住类而且是非居住类建筑在整个经济能耗中超过百分之40。因此整个领域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Mit der EnEV 2009 wird das Ziel verfolgt, zu errichtende Geb?ude mit m?glichst günstiger Energiebilanz zu erstellen und im Geb?udebestand die vorhandenen M?glichkeiten zur Energieeinsparung unter wirtschaftlich vertretbaren Bedingungen zu mobilisieren.

2009年的EnEVl力求实现的目标是,在存量建筑中创建更有效的能源平衡。在增量建筑中,在经济上可接受的条件下,调动节能的各种现有可能性。

Diese Broschüre richtet sich insbesondere an Architekten, Planer, Fachhandwerker, Energieberater, Mitarbeiter von Energieversorgungsunternehmen sowie an Bauherren.

这本小册子的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建筑师,规划师,专业工人,能源顾问,能源供给企业的助理,以及业主

Anhand von praktischen Beispielen werden relevante Kenndaten für ein zu errichtendes und ein bestehendes Geb?ude gem?? den Anforderungen der novellierten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2009 ermittelt und dargestellt.

根据实际的例子来说,存量和增量建筑的相关特性通过09版的EnEV 的要求被介绍和计算出来了。

PDF第四页

2009版的EnEV发展史

Durch die Zusammenführung der W?rmeschutzverordnung (WSchV) und der Heizungsanlagenverordnung (HeizAnlV) zur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2002 erfolgte erstmals eine gesamtheitliche Betrachtung von Geb?udehülle und Anlagentechnik. Die Verbesserung des baulichen W?rmeschutzes und die Erh?hung der anlagentechnischen Effizienz wurden als wichtigste Wege zur Senkung des Energieverbrauchs bei der Geb?udeversorgung berücksichtigt.

通过回顾了保温条例(WSchV)和供热设施法规(HeizAnlV),2002年的节能法规出台,人们首次开始总整体上思考建筑的外保温和设施技术。建筑保温的的改善和设施技术效率的提高被考虑作为降低建筑供热能耗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Durch die novellierte EnEV 2009 ergeben sich eine Reihe von ?nderungen hinsichtlich Regelungen, Grenzwerten, Rechen- sowie Nachweisverfahren. Kernpunkt ist dabei die Versch?rfung des Anforderungsniveaus der energetischen Qualit?t von Geb?uden um durchschnittlich 30% gegenüber der EnEV 2007. Eine n?chste Novellierung der Energieeinsparverordnung sieht eine weitere

Versch?rfung ab dem Jahr 2012 vor.

通过修改过的2009版EnEV带来了关于规则,极限数值,计算和验证方法等一系列的改变。关键是比起2007版的EnEV,对于建筑节能质量的要求水平,严格提高了半分之30。下一次修改法案,从2012年开始将更加严格。

PDF第5页

2.1 Der grunds?tzliche Aufbau der Verordnung hat sich durch die Fortschreibung der EnEV 2007 nicht ver?ndert。

该条例的基本结构通过2007年的更新并没有改变

Die EnEV 2009 regelt für die Errichtung und ?nderung von beheizten oder gekühlten Geb?uden u.a.:

2009版调整了取热和取冷建筑的建造和改变

?die Anforderungen für Wohn- und Nichtwohngeb?ude mit einigen wenigen Ausnahmen wie Traglufthallen,St?llen, Gew?chsh?usern oder Kirchen,

对于居住和非居住类建筑有一些很少的例外

如:浮动空气房,温室,或者教堂。。

die Mindestanforderungen an Heizungs-, Kühl und Raumlufttechnik

sowie an die Warmwasserbereitung,

?取热,取冷以及通风技术,还有热水供应的最低标准。

?die Anforderungen an die H?chstwerte für den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 QP und den auf die w?rmeübertragende Umfassungsfl?che bezogenen Transmissionsw?rmeverlust H‘T

一次性能源需求Qp的最大值和在热传导的外立面相关传输热损失值H’T的标准

?die jeweils vorgeschriebenen Berechnungsmethoden,

,每一种规定的计算方法

?die energetische Inspektion von Klimaanlagen,

空调的能源检查

?die V orgaben zum Energieausweis sowie

能源证书的预先规定参数

?den V ollzug der Verordnung.

法规的运作

2.2 Ab wann und für welche Geb?ude gilt die EnEV 2009

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什么样的建筑适合2009版本

?Bei Neubauten ist analog zur EnEV 2007 und den vorherigen Verordnungen das Datum des Bauantrags entscheidend. Wird der Bauantrag ab dem 01.10.2009 gestellt, ist die neue Verordnung anzuwenden. Bei lediglich anzeigepflichtigen V orhaben ist entsprechend der Zeitpunkt der Bauanzeige zu beachten.

新建筑物的申请日期是对于2007版的还是以前的版本是很重要的。如果从2009年10月1日起申请建筑能源证明,那09版将被运用。特别注意,在义务告知申请的打算同时,必须与开工时间相符

?Bei Sanierungen im Bestand, die keiner Genehmigung bzw. Anzeige bei der Baubeh?rde bedürfen, ist der Zeitpunkt des Beginns der Bauausführung entscheidend.

在存量建筑的改建中(申请09版),只需要建筑部门更小的批准,或者登报,其中,施工开始的日期是很重要的

?Energieausweise für Neubau und Bestand müssen ab dem Tag des Inkrafttretens der EnEV 2009, also ab 01.10.2009, dem neuen, leicht ge?nderten Musterformular entsprechen

存量和增量建筑物的能源证书必须从2009年生效起,也就是2009年10月1日符合新的,稍加修改的标准格式

PDF第6页

?nderungen in der EnEV 2009 gegenüber 2007

比起2007版的变化

3.1 Versch?rfte Anforderungen an den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

更标准严格的一次性能源需求Qp

Sowohl bei zu errichtenden Geb?uden als auch bei ?nderung, Erweiterung und dem Ausbau von Geb?uden wird das Anforderungsniveau an den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 QP um etwa 30% versch?rft. Diese Anforderungen k?nnen durch eine energetisch verbesserte Geb?udehülle und Anlagentechnik erreicht werden.

不仅是在已建的建筑,而且在修改或者扩建的时候,年初级能耗的标准水平加强百分之30,。这个标准能够通过改进的节能的外包温,

和设施技术来达到。

3.1.1 Anforderungen bei Neubau und Sanierung

新建房和改建房的标准

?Die Einhaltung des maximalen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s QP kann nach EnEV 2009 anhand eines eingeführten Bilanzierungsverfahrens

für Wohngeb?ude (DIN V 18599, für Wohngeb?ude auch DIN EN 832) nachgewiesen werden. Der Maximalwert wird für Wohn- und Nichtwohngeb?ude anhand eines in Geometrie, Geb?udenutzfl?che

AN und Ausrichtung identischen Geb?udes ermittelt, das eine durch

die Verordnung festgelegte energetische Qualit?t der Geb?udehülle

und der Anlagentechnik besitzt (Referenzgeb?udeverfahren). Der für dieses Referenzgeb?ude ermittelte Jahres-Prim?renergiekennwert ergibt den maximal einzuhaltenden Wert für das jeweilige Geb?ude.

2009版的引入了住房结算方法,根据这个方法,最大的一次性能源需求Qp的遵守将被得到证明。居住类和非居住类的Qp最大值通过相同房型的使用地热情况,居住面积An,朝向计算出来。这些建筑通过规定具有固定的外保温节能质量和设施技术。(参照建筑方法)

参照建筑计算出的年能耗特征值可以得出每个建筑物的最大应遵守值

?Die Anforderungen an die energetische Qualit?t der Geb?udehülle werden wie bisher auch über einen durchschnittlich einzuhaltenden W?rmedurchgangskoeffizienten (U-Wert) über die gesamte Geb?udehülle –den spezifischen Transmissionsw?rmeverlust H‘T – nachgewiesen. Der H?chstwert ist auf der Grundlage des Geb?udetyps festgelegt. Dabei wird

zwischen vier Geb?udetypen unterschieden:

外保温的节能质量标准像以前一样通过平均遵守的热传导系数(U 值),以及通过整个外保温的特殊的传输热损耗值H’T被证明。H’T最大的值是在房型的基础上被确定。

?Das A/Ve-Verh?ltnis wird in der EnEV 2009 nicht mehr berücksichtigt. A/Ve的关系在2009版中就不考虑了

?Für innovative Heizsysteme, für deren Berechnung es weder anerkannte Regeln der Technik noch gesicherte Erfahrungswerte gibt, k?nnen Komponenten mit ?hnlichen energetischen Eigenschaften angesetzt werden.

对于创新的供热系统,在计算上,既有公认的规定,也有安全的经验数值,而且类似系统上具有节能特点的部分也能被使用。

?Der bisher alternativ zul?ssige Nachweis über die Unterschreitung des spezifischen Transmissionsw?rmeverlustes der Geb?udehülle, die so genannte 76%-Regel, entf?llt.

关于之前允许证实外保温的单位传输热损的下限,所谓76%的规定不用考虑

PDF第七页

3.1.2 Anforderungen für wesentliche ?nderungen an Au?enwandbauteilen im Geb?udebestand

存量建筑的外立面部分,重要修改的标准

Bei wesentlichen ?nderungen werden die Anforderungen an die H?chstwerte der W?rmedurchgangskoeffizienten beim erstmaligen Einbau, Ersatz und Erneuerung von Bauteilen um etwa 15% versch?rft. Auf Seite 8 werden die maximal zul?ssigen U-Werte für Wohn- und Nichtgeb?ude den Anforderungen der EnEV 2007 vergleichend gegenübergestellt。

重要的修改是,初始安装,更换和更新的建筑部件的传热系数(U)的最大值的标准加强了大约15个百分点。第8页将会比较07年的一些标准

Als wesentliche ?nderung wird jetzt angesehen, wenn mehr als 10% der gesamten jeweiligen Bauteilfl?che eines Geb?udes betroffen ist. Nach EnEV 2007 lag diese Bagatellgrenze für die Nachweispflicht bei 20%.

如果超过百分之10的建筑部件面积受到影响,将被视作重要的改变。根据2007版,这方面的限制义务证实在半分之20

Als Nachweis der Einhaltung der EnEV 2009 kann bei Modernisierungen

wahlweise das Bauteilverfahren oder das Referenzgeb?udeverfahren herangezogen werden:

作为遵守2009版的证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建筑部件方法,或者参照建筑方法

?Bauteilverfahren:

Der Nachweis für das ge?nderte Bauteil darf - wie bereits in der EnEV 2007 definiert – festgelegte W?rmedurchgangskoeffizienten (U-Werte) nicht überschreiten. Der spezifische Transmissionsw?rmeverlust H‘T darf bei der Sanierung den Maximalwert für Neubauten um nicht mehr als 40% überschreiten.

建筑部件法

在2007版如何定义?改变的部分的证明,允许,不能超过固定U值。在改建房中,热传输损耗允许达到新建筑的最大值,不能超越百分之40。

?Referenzgeb?udeverfahren:

Alternativ zum Bauteilverfahren kann der Nachweis über die Einhaltung des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s QP für das gesamte Geb?ude geführt werden. Der Jahres-Prim?renergiekennwert des ge?nderten Wohngeb?udes darf den eines gleichartigen Neubaus um nicht mehr als 40% überschreiten.

参照建筑法

代替建筑部件法能够通过一次性能源需求值,把这个证明引向整个建筑。改变的居住房的一次性能源需求值不允许超过同类型房的百分之40

PDF第9页

3.2 Einführung des Referenzgeb?udeverfahrens für Wohngeb?ude

居住类房屋比较法的简介

Die Anforderungen an neu zu errichtende Wohngeb?ude wurden in der EnEV 2007 anhand einer Formel und einer Tabelle ermittelt, die auf dem A/Ve -Verh?ltnis beruhten. In der EnEV 2007 konnte für Wohngeb?ude das vereinfachte Berechnungsverfahren angewendet werden. Dieses ist nun nicht mehr zul?ssig.

新建的居住房根据公式和表格在2007版被计算出来,这个标准是以A/VE的关系为基础。在2007版本中,居住房的计算方法可以被简化使用。这是不再被允许了

In der EnEV 2009 werden die Anforderungen an neu zu errichtende Geb?ude durch das Referenzgeb?udeverfahren individuell bestimmt.

在2009版本中,这个对于在建造的房屋通过房屋比较法有了新的特别的规定。

Die Anforderungen für zu errichtende Wohngeb?ude umfassen –wie bisher Maximalwerte für den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 QP und

den Transmissionsw?rmeverlust H‘T. Au?erdem müssen nach wie vor Anforderungen an den sommerlichen W?rmeschutz eingehalten werden. Die h?chstzul?ssigen Sonneneintragskennwerte sind in DIN 4108-2: 2003-07 Abschnitt 8 festgelegt.

对于在建房的标准包括如下,像以前一样的一次性能源需求值Qp和传输热损失H’T.除此之外,夏天保温的标准一如既往的必须遵守。最大允许的太阳照射值在DIN标准4108-2,2003-07版第8段被确定

Weiterhin bestehen Anforderungen an:

?die Dichtigkeit,

?den Mindestluftwechsel,

?den Mindestw?rmschutz

?W?rmebrücken sowie

?Nutzung von erneuerbaren Energien

今后还有的标准:

气密性

最小空气交换

最小保温

热桥以及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Ein Referenzgeb?ude ist ein fiktives Bauwerk, das dem Geb?ude, welches untersucht werden soll, im Hinblick auf Gr??e, Geometrie, Nutzung und Ausrichtung entspricht. Für die Qualit?t und die technische Ausstattung des Referenzgeb?udes werden Standardwerte gem??der V orgabe der Verordnung eingesetzt. Daraus werden Bedingungen ermittelt, die das tats?chliche Geb?ude erfüllen muss.

参照建筑是一个虚构的建筑物,参照建筑应该要检查以下等方面,符合建筑的尺寸,外观,使用和取向。根据法规使用的标准值被用于参照建筑的质量和技术设备。因此得出这个条件,就是必须符合实际建筑物。

3.3 Einführung des Bilanzierungsverfahrens für Wohngeb?ude nach DIN V 18599

居住类房屋的结算方法的简介DIN V 18599

Die Ermittlung des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es QP für Wohngeb?ude kann nun erfolgen nach:

一次性居住类能源需求Qp的计算可以根据DIN V 18599 (2007-02)得出:

Energetische Bewertung von Geb?uden

Berechnung des Nutz-, End- und Prim?renergiebedarfs für Heizung,

Kühlung, Lüftung, Trinkwarmwasser und Beleuchtung.

建筑的节能计算

计算供热,冷却,通风,饮用热水和照明的有效Qp,总Qp,一次性Qp

Die bereits für die Bilanzierung von Nichtwohngeb?uden bekannte DIN V 18599 ist erweitert worden, um ebenso Wohngeb?ude bilanzieren zu k?nnen.

非居住类的结算DIN标准已经被推广了,同样也可以算出居住类的

Alternativ dazu ist die Ermittlung des Jahres-Prim?renergiebedarfes QP zul?ssig nach:

另外一次性年能需Qp也允许通过?DIN EN 832 (2003-06)算出

W?rmetechnisches V erhalten von Geb?uden

建筑物的热性能

注意:最后评价能源标准的Q值,通过两个标准

总能源需求Qe 和一次性能源需求Qp

存量居住类建筑U 值

in W/ (m2 · K) bei

≥19 °C

非居住房U 值 W/ (m2 · K) bei 12 bis 19 °C

PDF32页

9.6 Energieausweise

能源证书

Wie bereits aus der EnEV 2007 bekannt, bildet ein Energieausweis die wichtigsten energetischen Eigenschaften eines Geb?udes ab. Wie bisher werden Energieausweise auf der Grundlage:

正如人们已经熟悉了2007版,能源证书描绘了重要的节能特性。

到今天能源证书在基础上有怎样的不同?

?des berechneten Energiebedarfs = Bedarfsausweis oder

?des erfassten Energiebedarfs = Verbrauchsausweis, der u. a. vom Nutzerverhalten, unterschiedlichem W?rmebedürfnis sowie abweichendem Lüftungsverhalten abh?ngig ist, unterschieden

计算出来的能源需求=需求证书

或者检定出来的能源需求=消耗证书,能源证书还取决于其他的如,使用行为,不同的能源需求和有偏差的通风行为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 2012 导读(全,未校正)

前言 可再生能源是德国联邦政府能源战略中的坚实组成部分。为要降低核能的比重,德国制定了新能源法,其目标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的35%,到2050年这个比重将要达到80%。到目前为止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已经达到总发电量的18%,其中生物质能发电约占三分之一。这个比重在未来还会被明显的提高。 可再生能源法是一种保证生物质发电补贴的工具,不过它还有需要被改进的地方。2012年的法案,不仅拓宽了补贴原料的种类,还建立了利用可替换原料的的鼓励方案,从而限制了由于大量使用玉米而造成的土地竞争,并引入了玉米和谷物占发酵原料60%的界限,使可再生能源法与市场的发展步调保持协调一致。取消了园林绿化材料补贴。牲畜粪便从可再生原料的补贴当中被单独分离了出来。这些都使得现今的可再生能源法无论是在操作还是行政方面都更加得简洁方便。 新能源法修正案的目标是使有机残留物中的潜能有效并且谨慎的被利用。这里需要被澄清的是: 食物和饲料的竞争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今后的政策当中,我们会首先加大牲畜粪便的潜能利用。将会对一些特殊的牲畜粪便沼气池进行相应补贴,这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极具意义。2012新能源法将会更适应未来的能源发展。 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部长: Ilse Aigner

从法律法律上优先上优先上优先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第一次贯策利用新能源并网发电的法律是在1991年,在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条件和补贴进行了调控后,推动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有了明显改善。2000年4月1日这种调控由可再生能源优先的法律所代替。至今为止所贯策的修正案为支撑所改变的框架和制定新的目标,特别是对生物质能的估算是必不可少的。到2012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开始实施。 新能源法为其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安全保障。稳定的并网补贴,义务的网端联接与扩建都对并网优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法---- 实现能源政策目标的工具 除了气候保护,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保障对联邦政府为减轻消费者在能源消耗上所承受的负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再生能源为实现这些目标并代替石油能源做出着贡献。可再生能源法作为一种工具来保障新能源发电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稳定和发展。在过去的10年里可再生能源在总耗电量的份额当中增长了16%。在2010年除了风力发电(36.5%),水力发电(19.9%),差不多有32.3%的电力来自生物质能发电。 随着2012年1月1日第三次新能源法修正案的生效,生物质能产电被进一步的修改扩展,其中包括考虑加强开发剩余生物质的种类,如:农业方面(牲畜粪便,草荐),园林绿化材料和森林残留物以及短轮伐期矮林中的木本植被。确立了对玉米和粮食稻谷使用的限制。优化补贴结构,调低了大型沼气池的基本补贴,对以动物粪便为基础的小型沼气池(到75千瓦)增加了特殊的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修正)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第23号 发布日期: 2009.12.26 实施日期: 2010.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法律 法规类别:能源综合规定 【本法变迁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0228]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 定(2009)[200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9修正)[200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 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 第三章产业指导与技术支持 第四章推广与应用

第五章价格管理与费用补偿 第六章经济激励与监督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 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 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水力发电对本法的适用,由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规定,报国务院 批准。 通过低效率炉灶直接燃烧方式利用秸秆、薪柴、粪便等,不适用 本法。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 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依法 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 统一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可再生

德国电力市场和风电消纳机制简介

德国电力市场和风电消纳机制简介 1 德国电力市场简述 德国电力交易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两个环节实现,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一方面,发电厂与电力零售商以及电力直销客户在批发市场自由竞争,通过市场实现电力定价;另一方面,电力零售商通过自由竞争的零售市场将电力零售给普通电力用户。德国的输电网企业(TSO)和配电网企业(DSO)不参与市场竞争,其过网费用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定价。 图1 德国电力市场框架 根据2005年7月颁布的《德国能源工业法案》(EnWG),德国联邦网络局(BNA)负责监管德国电力及燃气网络的并网情况以及过网费用情况。具体过网费管理方法为:DSO和TSO提出过网费申请,BNA视情况予以配准或要求重新提交申请,如果BNA在六个星期之内没有答复,则视为通过申请;BNA有权在任意时刻要求对现有过网费用方案进行重新审核。 2.德国风电并网政策 2000年4月1日,德国《可再生能源法》(EEG)开始生效,虽然在2004年和2008年经历两次修正,但其基本政策并未发生改变。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保证上网。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无条件就近上网。电网企业有义务提供技术上的保证,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电网企业有义务以合理的费用及时将电网升级,以提供满足技术要求的电网。这项义务适用于距离发电装置最近的电网企业。

2)强制固定电价。《可再生能源法》将风电强制电价按不同标准分为两个时期:按较高标准即采用初始电价的前期和按较低标准即从初始电价结束到强制电价结束的后期。在风资源丰富的地区,初始电价时间为5~10年;在风力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前期补偿时间最长可达20年。海上风机获得初始电价标准的时间至少为12年,具体时间的长短,随海上风机安装地点至海岸的距离和风机安装海域的海水深度而定。这样,无论是在德国北部濒海风力资源丰富地区,还是在南部风力资源较为贫弱的中等高度山脉地区,都可以从风电开发中获利。风机制造企业、风机投资者和贷款机构的投资积极性得到了长期鼓励。强制电价机制规定,支付给风电生产者的电价与售电电价的差额由电网企业预先支付,最终由风电的终端用户承担。 3)并网费用。风电场与电网的接入费用由风电场业主承担,而电网联络线的建设费用、电网升级或扩建的费用由电网企业承担。分歧通过设立的调解中心负责解决。 4)全国平衡。电网企业有义务记录它们的可再生能源购电量和所做出的补偿,并在电网企业之间自行平衡。所有对最终用户供电的电力公司都应按照全国统一的配额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并向电网企业支付补偿。 3.风电预测 风电预测对于德国的风电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德国对所有风电场输出的总功率进行预测是非常必要的,预测结果可用于系统运行、发电调度和电力交易。由于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法赋予风电优先上网权,因此风电预测主要由系统运营商承担,风电场业主不需要进行风电预测。几个重要的时间跨度范围是小时前(0~6小时,超短期)、日内(0~23小时)、日前(24~47小时)和星期五至星期一(72~96小时,因为电力交易所周末休市)。 德国风能和能源系统技术研究所(ISET)研发了风能管理系统WPMS,能够集成实现风电监测、风能预测和风能横向交换的功能。德国四个系统运营商中已经有三个安装了WPMS,约覆盖德国风电容量的98%。其中,系统运营商EnBW 使用三种不同的预测系统用于风电预测,发现所有预测系统都在过去两年得到显著提高。而日内预测结果的频繁更新使更短时间段内的日内电力交易成为可能,从而显著降低预测误差。

我国近年新能源发电并网情况

我国近年新能源发电并网情况 16009626 康雨翔通过学习时斌老师的讲座,我对新能源电力近年来的发展有了较深的认识,课后通过请教电气的学长和借助网络,我从三个比较浅显的角度对我国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状况稍作阐述: 一、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现状 201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约2.6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的7.9%。如果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2.9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主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水电:中国水电技术成熟,装机容量和产业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05年后,水电年新增装机均在2000万千瓦左右。到2010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了2.13亿千瓦,当年发电量6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是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支柱。 (2)风电:中国风电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自2006年,风电装机容量连续四年翻番, 2009年和2010年,中国年新增风电装机量均排名世界第一。到2010年底,风电吊装容量达到4400多万千瓦,并网容量3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

电量的1.3%。海上风电建设2009年开始启动。在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下,中国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目前1.5-2兆瓦风电机组形成充足供应能力,3兆瓦风电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5-6兆瓦风电机组样机已下线。风电未来进一步规模化发展需要解决并网和消纳问题。 (3)太阳能发电:得益于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推动,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2005年后迅速发展,从硅材料到光伏系统集成的光伏全产业链基本形成。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的50%。2009年后,由于光伏发电成本显著下降,中国开始启动太阳能发电市场,2011年新增光伏发电容量5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86万千瓦。今后太阳能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仍有赖于其成本下降,同时如果实现上千万千瓦的规模化发展,并网和消纳问题也必须考虑。 (4)太阳能热利用: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走的是基本不依赖政策支持的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消费国,产量和市场应用量均占全球一半以上。2005年后,中国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和利用规模稳步提高,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为1.68亿平方米,年产量为4200万平方米。但是,先进的集中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仍有待突破产业瓶颈。 (5)生物质能:中国生物质能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2010年发电装机670万千瓦,主要是秸秆、稻壳、垃圾、蔗渣发电和沼气发电等。沼气年利用量约1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产量186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5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利用的

从德国能源转型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

从德国能源转型看我国清洁能源发展 2000 年以来,我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清洁能源蓬勃发展。我国在《巴黎协定》提交自主贡献文件时提出,2030 年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0%。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行业面临需求增速放缓、结构性装机过剩等问题,非化石能源协调发展难度加大,西南地区弃水、局部地区弃风、弃光、弃核严重,快速增长的可再生能源规模与配套电力体系、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矛盾。在能源系统以何种方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方面,我国现有能源战略和规划缺乏明确的系统性、长远性战略安排。 德国也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自然资源不丰富,油、气基本依赖进口。为了提高能源自给率,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上世纪80 年代提出了“能源转型”的概念。随着全球对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问题认识的深化,德国明确了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清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计划2050 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80%。但在转型过程中,随着“弃核”、“退煤”战略的实施,可再生能源比例不断增长,德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可再生能源消纳困难、高补贴高电价负担重,以及自然资源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企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为此,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修订相关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也有与其相类

似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其转型过程、政策措施及经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德国能源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1.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欧盟统一行 动战略指引下,德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2011 年福岛核事故后,德国进一步调整国内能源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举措,以实现在2022 年之前全部关停境内核电站目标。可再生能源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发展带来了如何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难题。一是电力供给波动性持续加大,初步分析到2020 年德国某些时间段可能会有2200 万千瓦富余电量,到2030年则可能达到4100 万千瓦;二是传统调峰机组大量减少。根据能源转型目标,到2033年,现有的70%以上传统调峰机组将会被关停,到2050 年将只剩下不到20%的常规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德国能源转型面临调峰能力不足的巨大挑战。 2.高补贴导致了高电价负担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德国实施了高补贴政策和高电价政 策。以光伏为例,2005 年德国光伏采取固定电价上网政策 (FIT ),电价补贴达到60欧分/ kw.h ,且20年不变。这一阶 段建设的光伏电站大约在2013、2014 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在这一 政策的刺激下,德国光伏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0至2012年达到 了高 峰,年装机均超过700 万千瓦

对东方日升的简单分析

创业板公司案例分析之 东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 0819087 夏宇欣 0819088 吴晓鹭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宁海县日升电器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内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灯具、电池、组件、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与制造。公司总经理林海峰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公司也先后获得了县市“纳税大户”、“销售五强”、“龙头企业”、“实力型企业”、“劳动信用AAA级企业”、“市级和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市领导先后到公司来考察,对企业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① 2008年8月10日,日升电器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吸收深创投、麦瑞投资、科升投资等六位投资人为日升电器新股东;2009年4月为稳定、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和重要员工引入和兴投资作为东方日升股东,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达到并远超创业板IPO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于2009年底正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IPO首发申请,并于2010年8月12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10]1108号”文核准,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并在创业板上市: 1.股票种类:人民币普通股(A 股)。 2.每股面值:1.00元/股。 3.发行数量:4,500万股,其中,网下发行9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20%;网上发行3,6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80%。 4.发行价格:42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 (1)50.18倍(每股收益按照2009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总股本计算); (2)67.52倍(每股收益按照2009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 5.募集资金总额和净额:募集资金总额为1,890,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52,420,200.00 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837,579,800.00元。② 从公司的简介上看,东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良好信誉和巨大潜力的公司,那么该公司是否真的如它自己宣传的那么好,是不是真的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呢?我们将从宏观、行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四个方面对东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国外利用煤层气经验值得借鉴

国外利用煤层气经验值 得借鉴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国外利用煤层气经验值得借鉴针对接连发生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胜利油田有关专家指出,煤层气已经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的头号“杀手”,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利用煤层气的经验,让煤层气变害为宝。 据胜利油田胜动公司有关专家介绍,美国专家提出的煤层气回收增强技术是把二氧化碳注入不可开采的深煤层中加以储藏,同时排挤出煤层中所含的甲烷加以回收。这种做法一举两得:可以把热电厂的废气二氧化碳存入不可开采的深煤层,既利于电厂二氧化碳的处理,也有助于煤层气的开采利用。 利用二氧化碳增加煤层气的回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的互相作用过程。甲烷和二氧化碳以一定的比例存在于煤层中,煤层中既有气态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也有吸附态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当纯二氧化碳注入煤层时,气态的甲烷就被挤出来,而且,由于二氧化碳具有高度的吸附性,煤层会迅速吸附二氧化碳并排出原先吸附的甲烷。 在德国,矿区每年有1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排入大气,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造成能源浪费。上个世纪末,德国已经掌握了大规模利用煤层气的技术,但煤层气发电一直得不到大规模的开发。

2000年4月生效的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不仅使煤层气发电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而且鼓励企业在相关设备上开展中长期投资。该法规定,今后20年内,500千瓦以上的煤层气发电设备每生产一度电补贴约7欧分。2000年10月,德国政府出台了“国家气候保护计划”,制定了到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25%的目标。减少煤矿煤层气的排放、加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也在这项计划之列。 早在二、三十年前,法国等国家的煤炭企业就已开始抽取煤层气。另外,在美国煤层气商业性开发成功范例的鼓舞下,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印度、波兰等主要产煤国纷纷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以促进本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据了解,世界煤层气储量俄罗斯第一,其次是加拿大,中国储量约为30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有近一半矿井为高“瓦斯”或较高“瓦斯”矿井,每年因采煤而从矿井中抽放的煤层气在130亿立方米以上.

德国能源转型: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切

德国能源转型: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切 近日,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发布了《关于德国能源转型的十二个见解(中文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第一个见解的大标题,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决定一切”。纵观德国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是“能源转型”的两大关键支柱。德国有关部门测算,到2022年,该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的70%,随后,其占比将持续上升达到80~90%。 德国“能源转型计划”的主要设计者RainerBaake表示,德国希望在接下来的40年内将其电力行业从依赖核能和煤炭全面转向可再生能源,德国能源系统的这一转变被称为“能源转型(Energiewende)”。 “当然这些见解不仅适用于德国,这是因为风能和太阳能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能大量获取,生产成本也正在迅速下降。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低碳能源系统的基础,也会给这些国家带来类似德国目前面临的挑 战。”RainerBaake说。 风光是未来潜力最大的技术 德国历来比欧洲其他国家更青睐绿色能源,对核能也有种天生的恐惧。有人将这归结为浪漫主义情怀,又或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人口稠密、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 《报告》也指出,由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引发的技术竞赛中已出现了两个胜者———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可预见的未来中潜力最大、最经济的技术。 《报告》显示,随着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的上网电价下降以及风电和光伏技术成本的进一步削减,到2015年,新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厂发电成本将可能维持在7~10欧分/千瓦时范围内。 “由于风能和太阳能都不是随时能获取的,因此依赖这两种能源的任何电力系统也都必须备有后备电厂,而目前这些发电厂将持续主要依赖化石燃料。 短期来看,现有发电厂将承担起这一后备功能(目前交易电价约5欧分/千瓦时)。中期来看,将需要投资建设新型火力发电厂,以便甚至在可再生能源完全不能发电时满足需求。”RainerBaake表示,由于新型燃气和燃煤电厂的发电成

德国如何做到新能源高消纳

德国的弃风弃光率仅1%左右,在高装机容量的前提下,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消纳率,首先与德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分不开,新能源的发展必是与电网建设相匹配,此外市场机制在德国新能源的消纳上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欧洲能源交易所中的“优先排序原则”下,可再生能源可以凭借其极低的边际成本更加容易地被交易出去。此外调频市场机制与可再生能源直接上市交易机制也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 精准预测 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等发电受气候与天气影响较大,在一天内可能波动幅度巨大,其不稳定性与不可靠性是造成其无法大规模消纳的重要因素。如果能提前相对精确预测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的当日发电功率曲线与用电负荷曲线,那么就可以根据预测曲线提前安排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厂的发电计划,以达到最大幅度消纳新能源的目的。 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对风力发电的预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风力发电的错误估计,往往导致大规模弃风。反观德国,截至2014年年底,风电装机容量38115兆瓦,而弃风率却不到1%,如此高的消纳利用率,得益于各个输网公司对其控制区域内风电相对精确的预测。 德国四大输网公司之一AmprionGmbH,对其所负责区域1月17日子夜至凌晨3时风力发电功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段的偏差一直在15%左右波动,基于这种精度的预测,再依托调频市场,就可以达到对风能几乎完全的消纳。 在德国四个大输电区域中,由相应的输网公司负责维持电网稳定。厂网分离之后输电公司必须向调频市场购买平衡电力,以平衡计划与实际之差。目前一次,二次,三次调频能量可以按需拍卖,其中除一次调频由于无法计量而按功率收取费用外,其余两种调频皆按功率与电量进行二元计费。由输网公司向相应的调节商支付。同时由于德国存在四大输电网区,各个输电区域之间也会在进行一些平衡。 同时,每个大输电区又由许多平衡基团组成,每个区域100个到200个不等。平衡基团是德国电网调节中虚拟的基本单元,在此单元中,所有的终端用户消耗电量、产电商发电量以及输入输出电量必须达到平衡。单元内发电量,耗电量,流入流出电量都由平衡基团责任方负责预测与经营,并且受到区域输电网公司的管理。平衡基团可大可小,在德国任何一个参与电力交易的能源公司,必须拥有至少一个平衡基团,所以平衡基团责任方可以是单纯一家发电厂,也可以是负责给一片小区供电的能源公司。平衡基团责任方必须每天预测自身区域内流入与流出的电量,并制成计划上交给输网公司,而输网公司会根据这些表格在内部平衡之后做出全区域的计划。 每当实际流入流出平衡基团的电量与计划表发生偏差,平衡基团责任方就必须向其所在输电区域的输电公司购买平衡电力,而价格由输电公司在二次调频与三次调频中的投入计算得出。在德国无论是正向平衡电力,还是逆向平衡电力的费用是一样的,都按照平衡电力的电量价格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得出。而这个值,往往远大于在欧洲电力交易市场中的交易电价。 由此可见,一个平衡基团责任方的预测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电力交易中的盈利。同时输网公司的盈利也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当大输电区的整体偏差较大时,会使输网公司在一次调频上的投入增大,对于这一部分支出,输网公司不能从与下面的平衡基团责任方的交易中得到补偿,这就驱使输网公司对其管理的平衡基团责任方加强管理。由此,精准预测负荷与发电量,尤其是不稳定的新能源的发电功率,成为输网公司与平衡基团责任方的利益诉求,大大提高了二者预测的积极性。提高了预测精度后便可以大大减少拥堵的可能性,增加新能源的消纳。 上市交易 从2000年起的EEG(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承诺了20年补贴上网电价不变,这在当初

德国沼气工程发展现状分析与借鉴

德国是当今世界上沼气工程技术发展和实践应用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在推进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业主收入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近期实地考察了德国巴特黑斯费尔德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中试沼气厂、德累斯顿的智康公司示范沼气工程、哥廷根市的南下萨克森州能源再生科技公司垃圾沼气工程、莱比锡的德国生物质研究中心中试沼气厂等4个大型沼气工程,,对其“混合中温发酵、全程自动控制、沼气热电联产”的技术模式,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就此分析总结了德国沼气工程建设运行、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从政策、管理和技术角度对如何发展河南省的沼气工程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些许建议。 一、德国沼气工程建设现状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为35.7万km2,人口总数8211万人。德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平原、中部丘陵以及阿尔卑斯高地3个部分。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差不太大,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无酷暑,冬季无寒冬,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低地)和一6℃

(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度为18℃,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左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沼气。 德国沼气工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至2011年,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原因来源于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导向,特别是对沼气发电上网和能源作物的开发利用使其市场经济效益发生明显变化,加上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在全世界位居首位。近年来,特别是在200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以后,沼气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0年之前的10年间德国沼气工程的数量增加了1050座,而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就增加了4750座,到2011年已累计建成沼气工程7200座,遍布整个德国,分别应用于私人农庄、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总装机容量为2700MW,最大规模沼气电站装机容量高达55MW,而最小沼气发电工程装机容量仅为7kW。沼气发电每年在200亿度以上,超过我国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占德国年平均用电量的4.9%。 目前,可再生能源已占德国整个能源消耗的8.6%,而且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巨大。用于沼气生产为目的的能源作物种植面积已达80万hm2,占德国耕地面积的6.8%。德国计划到2020年建成12000个沼气能源工程,发电装机总量达4800MW,使沼气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7.5%;要用全国1700万hm2农业用地中的420万hm2(约占农业用地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简介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简介 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政策面面俱到,措施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从节能、提高能效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从环保汽车到节能建筑,从工艺流程到生活细节,样样都离不开节能环保。时至今日,节能环保产业业已成为德国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情况 为使经济发展维系在一个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系统上,为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推出多项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既突出重点,又齐头并进。其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包括: (一)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德国不仅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供应和替代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且也视之为减少碳排放和节约化石类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联邦政府的财政部、环保部及其下属的经济出口促进局、再生材料局、农业部、外交部及各联邦州有关部门,还有受政府和企业资助的民间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了节能环保网络系统,他们从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开发应用、财税支持等各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200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在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9.5%;其中,来源于水电、风电、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分别占0.9%、1.6%、6.6%、0.4%。这一占比是1998年的3倍多,已相当于2020年目标的一半多。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最终热能、最终燃料消费中占比情况类似,都是2008年比率相比1998年有大幅提升。

可再生能源成为德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该行业2008年所获得的营业额约290亿欧元,从业人数达28万,预计未来几年内还会大幅增长。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占总电耗比例上升至15.1%,占末端能耗比例达9.5%,在电、热和燃料领域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根据德国宇航中心(DLR)研究报告,至203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可达45%,至2050年将上升至77%;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初级能源比例约50%;通过提高能效,至2050年可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1990年为基础)。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利发电等开发利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1. 太阳能 德国位居高纬度,日照时间不长,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但却是太阳能应用的先驱。德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则从1990年的2兆瓦增加到2000年的100兆瓦,2008到达5311兆瓦。 根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对每度太阳能发电补贴0.4欧元。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0.5%。 据欧洲光伏太阳能行业协会(EPIA)数据,2008年德国光伏太阳能新装机容量1500兆瓦,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西班牙(2511兆瓦),远高于位居第三的美国(342兆瓦),占当年全球光伏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27.4%。德国光伏产业和光伏技术的优势竞争力还体现在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化发展上。比如,德国SMA太阳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逆变器生产商;公司逆变器全球市场份额达到40%;年销售收入约12亿美元。 德六大经济研究所之一的莱茵-威斯特法伦经济研究所(RWI)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德光伏产业共有48000名员工,销售总额为95亿欧元。为促进本国光伏产业发展,德政府多年来向光伏产业和太阳能用户提供了巨额补贴:一是德光伏产业每个就业岗位平均得到17.7万欧元补贴,是以前德对煤矿业补贴的2倍;二是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德政府已经并将继续为太阳能用户提供总计超过770亿欧元的补贴。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太阳能部分解读

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太阳能部分解读 前言: 最近在微博上发140字以内的短消息的时候,我常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不加思考,不提建设性的建议,不做调研就发言的话,就是“浪费”新浪服务器的电,就是间接浪费全国人民的脑力和精力。 而上周在Solarzoom上的一个帖子,以洪水来了,老伯相信上帝会来救他的故事对现状做了个比喻,引来一些评论,有读者认为深度不够。 为了能对我的一些观点进行“深度支持”,我试图在德国EEG(德语ErneubareEnergie Gesetz可再生能源法)里找一些“理论支持”。晚上找到2011年6月30日,德国议会通过的最新版本--2012版EEG。 是以解读之。 为什么要立这个法? 2000年最初立法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有点虚,说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欧盟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限额,等等。如今到了2012年版,其产业发展已经成熟,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业人员已经达到36万人之多,在筹备修订新版法律的时候,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新版法律明确指出,立法的目的是在不额外给大众带来大负担的前提下,既让气候环境受益,又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更主要的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进行支持! 一句话道破天机!德国整个国家基本上“山青水秀”,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完善,工厂排放基本不会给任何动物的生活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工业发展,电力消耗也都一直稳中有进,电网稳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呢?从先期的语焉不详,到如今的“白纸黑字”,德国人认准了通过补贴技术来发展经济的“法则”。 “科技兴国”,时髦的“可再生能源法”也是围绕这个国策的。 太阳能在德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世界上每两台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设备就至少有一台是德国企业做的,技术已经相应成熟。对此,还需要很大的补贴吗? 他们现在的重点是“海洋风电”。

可再生能源概论复习资料

?可再生能源概论?复习考试说明 一、试题类型 (一)简答(40分) 1.关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农林生物质燃烧发电4种发电技术的原理等相 关内容; 1-1 水力發電是利用河川、湖泊等位於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將其中所含之位能轉換成水輪機之動能,就是利用流水量及落差來轉動水渦輪。 以具有位能或动能的水冲水轮机,水轮机即开始转动,若我们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机,则发电机即可开始发电。如果我们将水位提高来冲水轮机,可发现水轮机转速增加。因此可知水位差愈大则水轮机所得动能愈大,可转换之电能愈高。这就是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 能量转化过程是:上游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流的动能,水流通过水轮机时将动能传递给汽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由于水电站自然条件的不同,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很大。通常小型水轮发电机和冲击式水轮机驱动的高速水轮发电机多采用卧式结构,而大、中型代速发电机多采用立式结构(见图)。由于水电站多数处在远离城市的地方,通常需要经过较长输电线路向负载供电,因此,电力系统对水轮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机参数需要仔细选择;对转子的转动惯量要求较大。所以,水轮发电机的外型与汽轮发电机不同,它的转子直径大而长度短。水轮发电机组起动、并网所需时间较短,运行调度灵活,它除了一般发电以外,特别适宜于作为调峰机组和事故备用机组。水轮发电机组的最大容量已达70万千瓦。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在芬兰、丹麦等国家很流行;我国也在西部地区大力提倡。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因风量不稳定,故其输出的是13~25V变化的交流电,须经充电器整流,再对蓄电瓶充电,使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变成化学能。然后用有保护电路的逆变电源,把电瓶里的化学能转变成交流220V市电,才能保证稳定使用。 生物质发电,就是利用秸秆、稻草、蔗渣、木糠等植物燃料直接燃烧或发酵成沼气后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目前国内最大的机组为1.5万千瓦,主要是将平原地带农民废弃的麦杆、稻草拿来燃烧发电,燃烧后的草木灰作为肥料,国家视作清洁能源,有政策补贴,但目前已运行的机组基本上亏损.......

德国光伏发电的启示

德国光伏发电的启示 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能源消耗也相应大幅增加。化石能源因其不可再生性及对环境的破坏性使欧洲各国将目光转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欧洲,风能比太阳能发展早,风力发电因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成本低且规模效益显著在欧洲大陆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光伏发电技术在欧洲大范围应用相对较晚,但增长迅速,现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光伏发电可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而不排放任何废气的优点被人们寄予厚望。虽然在制造光伏组件期间会消耗一定能量,但光伏组件在其寿命周期内却能产生大于制造能耗约10倍的能量。人们希望通过光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来大幅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一些欧洲国家,如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及德国,近几年光伏发电发展迅猛。其中德国作为欧洲最早发展光伏的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政府制定的支持光伏发电发展的法案已取得明显效果。然而,相关法案的实施也加重了德国居民的负担,造成能源贫困的现象。本文利用欧洲光伏协会、彭博新能源财经及英国石油提供的数据,介绍德国光伏的发展现状、背后的激励政策及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德国光伏发电带来的启示。1、德国光伏发展现状早在1991年和

1999年,德国就提出1000个屋顶计划和100000个屋顶计划;2000年以后,德国政府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更是促进了光伏发电在21世纪的大规模运用。特别是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彻底关闭所有的核电站。这一系列举措促进德国光伏发电近20年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2003~2013年的光伏发电量及截至2013年光伏累计装机量分别如图1、图2所示。由图1可知,2013年,德国光伏发电量为30TWh,全球光伏发电量为124.8TWh,德国光伏发电量占全球光伏发电量的24%。然而其他光伏大国如日本、中国和美国,2013年的光伏发电量仅约为德国的1/3。由图2可知,德国2013年累计光伏装机量为35.948GW,全球为139.637GW。德国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光伏装机量的25.7%。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如日本、中国及美国,截至2013年光伏装机量均远不及德国。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截至2013年,德国光伏发电量及累计装机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且约占全球1/4,领先其他任何国家。而就德国电力供应而言,2013年德国国内140万个光伏电站产生的30TWh电量占全国当年用电总量的5.7%。在晴朗的工作日,光伏发电能覆盖35%的瞬时电力供应;而在晴朗的周末及假日,光伏发电可提供最多50%的电力供应。在政策层面上,德国政府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耗35%的目标还将重点依靠光伏发电完成。因为相

《可再生能源法》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

《可再生能源法》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 1.我国发展风电的重要意义 1.1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4年煤炭产量接近20亿t,石油消费量达到2.75亿t,石油进口量超过1.2亿t,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己达到了4亿kW。但是,能源供应难以满足需求增长,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拉闸限电,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能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焦点问题。 1.2我国能源发展而临的问题 1)能源资源约束十分严重。我国常规能源探明总资源量约8 200亿tce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1 500亿tce,约占世界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的10%,从人均占有量来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 .10%和5%。从长远来看,能源资源不足是我国能源发展而临的最大问题。 2)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于煤炭,目前煤炭消费占全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7%。这种大量消费煤炭,特别是大量以终端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3)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效率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消费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初步统计,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约为32,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严重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3发展风电意义重大 风电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过程不消耗矿产资源,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20多年来,风电已从孤立运行的小型机组发展成为可较大规模集中提供电力的大型机组,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风力发电得到了高度重视。到2004年底,全球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4 732万kW,其中装机容量最大的德国已达到1 663万kW o风能属于木地资源,其开发和利用过程都在国内开展,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国内丰富的风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完善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而且有利于丰富能源供应,提高能源供应安全,促进环境改善。 2我国风电发展的现状和而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04年底己经建成了4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76.4万kW。200kW .250kW .330kW .600kW、660kW和750kW风力发电机组实现了国产化;但是,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在全球仅排名第十,与我国辽阔的国上、丰富的风资源状况不相称,与国外比较,尚有较大差距;到2004年底,进口机组仍占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2%以上;而现有国产化机组也大多是在引进国外成熟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型很少。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化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三个方而:第一是人才与技术;第二是融资;第三是机制与政策。 2.1人才、技术和能力建设 2.1.1人才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队伍,相当薄弱和分散,不适应可再生能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一瞥

德国节能环保产业一瞥 2010-05-15 17:45 文章来源:驻德国经商处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政策面面俱到,措施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从节能、提高能效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从环保汽车到节能建筑,从工艺流程到生活细节,样样都离不开节能环保。时至今日,节能环保产业业已成为德国又一大支柱产业,为德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德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情况 为使经济发展维系在一个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系统上,为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德国在节能环保领域推出多项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既突出重点,又齐头并进。其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包括: (一)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德国不仅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确保能源安全、能源多元化供应和替代能源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且也视之为减少碳排放和节约化石类燃料引起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联邦政府的财政部、环保部及其下属的经济出口促进局、再生材料局、农业部、外交部及各联邦州有关部门,还有受政府和企业资助的民间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形成了节能环保网络系统,他们从法律法规建设、新技术开发应用、财税支持等各方面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

用提供支持和保障。2008年,德国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在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占比9.5%;其中,来源于水电、风电、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分别占0.9%、1.6%、6.6%、0.4%。这一占比是1998年的3倍多,已相当于2020年目标的一半多。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最终热能、最终燃料消费中占比情况类似,都是2008年比率相比1998年有大幅提升。 可再生能源成为德国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该行业2008年所获得的营业额约290亿欧元,从业人数达28万,预计未来几年内还会大幅增长。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占总电耗比例上升至15.1%,占末端能耗比例达9.5%,在电、热和燃料领域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根据德国宇航中心(DLR)研究报告,至203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占发电量的比例可达45%,至2050年将上升至77%;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初级能源比例约50%;通过提高能效,至2050年可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1990年为基础)。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利发电等开发利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1. 太阳能 德国位居高纬度,日照时间不长,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但却是太阳能应用的先驱。德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则从1990年的2兆瓦增加到2000年的100兆瓦,2008到达5311兆瓦。 根据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对每度太阳能发电补贴0.4欧元。目前,太阳能发电量占德国总发电量的0.5%。 据欧洲光伏太阳能行业协会(EPIA)数据,2008年德国光伏太阳能新装机容量1500兆瓦,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西班牙(2511 兆瓦),远高于位居第三的美国(342兆瓦),占当年全球光伏太阳能装机总容量的27.4%。德国光伏产业和光伏技术的优势竞争力还体现在单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国际化发展上。比如,德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