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精品版

最新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精品版

最新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精品版
最新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精品版

2020年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本科精品版

园艺昆虫学实验教案

李东臣

园艺专业用

德州学院农学系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实验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使用

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

【目的】掌握双目立体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头部分区、触角类型及蝗虫咀嚼式口器的构造,并比较昆虫口器的变异形式。

【材料】蝗虫、蝽象、蝉、步甲、叩头甲、瓢甲、象甲、金龟甲、蜜蜂、粉蝶、蚊、蝇、蜻蜓等标本,昆虫头部构造挂图及蝗虫模型。

【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手持扩大镜、镊子、挑针、培养皿等。

【内容和方法】

一、双目立体解剖镜的构造、功能及使用方法

双目立体解剖镜又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

(一)构造

机械部分

1.底座是全镜的最下面的部分。在底座的中央有1个可活动的圆盘,即载物盘。载物盘通常为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也有的为通明的玻璃制成。在底座的中后部有1对压脚,用以压虫体和其它易动物体之用。支柱是支持镜体的部件,是焦距的粗调装置,可使镜体上下移动,左右旋转。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2.调焦装置为了避免镜身向下滑动和左右偏转,在支柱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了两个螺丝。上方的为锁紧螺丝,下方的为升降螺丝。

3.倍率盘在镜体中央,有1个两侧转动的圆盘,用以改变放大倍率之用。

光学部分

1.物镜在镜体下,安装有大物镜(镜体内部还有变倍物镜)。

2.棱镜罩镜身上面为两个棱镜罩,内部为棱镜,使物象倒转,在目镜中可看到物体的正像。

3.目镜管和目镜在棱镜罩的上方,左右各有一个目镜管,用以承放目镜。

4.视觉圈一般是位于右边的目镜管上端。视觉圈可调节目镜的上下距离,使得观察者左右两眼都可以看到清晰物体。

5.眼罩为了防止外来光线的干扰,多在目镜上设有眼罩,便于更好地进行观察。

6.防尘罩有些型号解剖镜带有防尘罩,使用前后均放在目镜管上端。

(二)解剖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1.在取用(或者放回解剖镜)时,若需要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以免解剖镜零件倾出而损坏。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避免不小心将钥匙碰断在锁孔里。

2.取用解剖镜时,必须用右手握持支柱,左手托住底座,小心平稳地取出或移动,严禁单手取用或移动。

3.使用前必须检查附件是否有无缺少及镜体各部有无损坏,转动升降螺丝有无故障,若有问题立即报告,否则自己负责。

4.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防尘罩换上目镜,再将眼罩放在目镜的上端。注意用完后再将防尘罩放回目镜管上。

5.将所观察的物体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

6.拧开锁紧螺丝,先把镜体上升到一定高度,然后锁紧镜体。

7.观察时,可先转动目镜管,使得两个目镜间的宽度适合于自己两眼间的距离。然后转动升降螺丝,使没有视觉圈的目镜成像清晰,另一目镜若不清晰,可转动视觉圈,直至两眼同时看到清晰的物像时为止。如果需要放大观察时,再转动倍率盘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率。

8.在调节焦距时,转动升降螺丝时不能太快。在使用的过程中,若遇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老师报告。

9.使用时若发现目镜或物镜上有异物时千万不能用手、布、手绢、衣服等去擦摸,应用吸耳球吹或用擦镜纸轻轻擦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10.用毕后,先将载物盘上的东西拿走,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并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将元件全部放回,注意不要与其它镜互换。

11.用布把镜身擦干净,放入镜箱内,锁紧镜箱。

二、昆虫体躯及头部的观察

(一)昆虫体段观察

取蝗虫标本观察,体壁是一个骨化外壳即称外骨骼,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用挑针将前后翅拨开,观察虫体是否由环节组成,并用手和镊子轻拉头和腹末端,观察节与节如何连接。

1.头部:

着生位置,有复眼一对,单眼三个,触角一对,口器一组,是昆虫感觉和取食中心。并观察昆虫头壳的构成及沟(缝)和区的位置。

2.胸部:

位于头的后方,由三节构成分为前胸、中胸、后胸。每胸节腹侧面各着生一对足。在中、后胸背侧面各着生一对翅。所以胸部是运动中心。

3.腹部

腹部一般由9~12节组成。但因种类不同,节数也有很大的变化。腹部各节是由背板、腹板和柔软的侧膜构成。1~8节的两侧各具一对气门,腹末端有一对尾须,在8~9节上有产卵器和交配器(第9节上)。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二)昆虫头式观察

根据口器着生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分三种头式:

1.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近乎成直角,这样的头式称为下口式。具有这种头式的多为植食性昆虫,如蝗虫、蟋蟀、鳞翅目的幼虫等。

2.前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前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几乎平行或呈钝角,多为捕食性昆虫。如虎甲、步行虫等。

3.后口式:

口器伸向后方,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不用时常贴在身体腹面,多为刺吸式口器。如蝉、蝽、蚜虫等。

(三) 昆虫触角的观察

1.触角的构造

触角基本构造称为“触角共分三:柄、梗又加鞭”。第一节通常短而粗称柄节,由膜质在触角窝与头壳相连。第二节较细小称梗节。其余各节均称鞭节,常分为若干亚节,且变化大,是识别害虫种类和雌雄的重要依据。

2.触角的类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