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纸币

浅谈中国纸币

浅谈中国纸币
浅谈中国纸币

浅谈中国纸币

——纸币的发行和使用的历史过程,分

析中国历史上屡次出现的纸币严重贬值的根源

一、纸币的发展

1、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1023年,政府发行交子。

2、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

3、关金券

关金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

48年8月19日再次进行币制改革。规定金元为本位,开始发行“金元券”。解放前夕,上海银元一元可换金元券16亿,各地纷纷拒用,逐以银元代替流通。银元券东北九省流通券

大陆解放前夕,金圆券已形同废纸,民间多已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政府乃恢复银本位币制,在重庆、广州一带发行银元券。

4、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协会货币

1924年至1927年,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实行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全国出现了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官僚的革命热潮。"浏东平民银行常洋券"、"浏阳金刚公有财产保管处"的期票以及"黄冈县信用合作社流通券",是中国工农革命政权早期的货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货币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变以后,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发行了一百五十余种纸币和十余种布钞。随着根据地的逐步统一,苏区的货币经历了由区、县银行货币到特区和省银行货币,最后统一为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国家银行及其各分行的货币

5、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货币

从1938年起建立了东江和琼崖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为发展农业生产,防止和抵制敌伪钞的侵入和流通、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都分别设立了自已的银行,发行了货币。在抗日战争中,各根据地发行的货币,一般称为"抗币"或"边币"。

6、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

东北解放区增设了"东北银行"、"嫩江银行"、"关东银行"等。内蒙古自治区增设了"内蒙古人民银行"。中原地区增设了"中州农民银行"。冀热辽解放区先后增设了"热河省银行"和"长城银行"等。这些银行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发行了自已的货币

7、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习惯上,人们将开始发行至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称为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面额分别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共12种,版别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因此,这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货币。

二、纸币的贬值

金代发行的纸币叫“交钞”。贞元二年开始发行,以七年为一界,期满兑现或换新钞。从章宗即位时开始取消七年为界,成为长期流通纸币,于是开始通货膨胀。明昌四年,官俸全发交钞,通货膨胀日趋严重。政府用种种办法限制铜币,强使纸币流通,结果铜币被纸币排斥,退出流通领域而贮藏起来。金朝最后二十年,经济凋敝,军费开支浩大,各种纸币轮番登场,通货膨胀更为严重。交钞发行时最高面额为10贯,贞佑二年发行20贯至100贯大钞,不久又发行200贯、1000贯大钞。结果每贯交钞值不到一文钱,民间交易多用现钱。贞佑三年,改交钞为“贞佑宝券”,这时军费开支庞大,钞值猛跌,政府实行限价,造成商人罢市。贞佑五年,发行“贞佑通宝”,一贯当“贞佑宝券”一千贯,政府公认币值下跌至 1/1000。元光元年,发行“兴定宝泉”,一贯折贞佑通宝400贯。翌年,改发绫印制的“元光珍货”和“元光重宝”。行之未久,银价日贵,民间多以银论价。政府规定买卖在银三两以下只许用钞,不准用银;三两以上,1/3

用银,其余用纸币。此令一下,“市肆昼闭,商旅不行”。金后期,“以万贯唯易一饼”,经济走向崩溃,金代也就很快灭亡了。

元代货币以纸币为主,其纸币制度称为钞法。元代钞法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三个阶段。中统钞于中统元年发行,以金银为本,钞本不许亏欠挪用,发行量严格控制。到忽必烈末年,信用有所降低。至元二十四年,又发行至元宝钞,与中统钞并行,一贯当中统钞五贯,即承认中统钞贬值4/5。至元十年又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至元宝钞二贯,二钞并行流通。至元十七年起,佞臣阿合马当权,为应付财政困难大量印钞,又动用钞本,便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行之未久,物价腾跃,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元政府自坏钞法,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洪武七年,朱元璋设立宝钞提举司。翌年,诏命中书省主持造“大明宝钞”,同时禁止民间金银买卖,只许向政府换纸钞。大明宝钞不分界,不限时间,不定发行限额,也无准备金。这样发行后不久,由于投放太多,导致纸币贬值。如洪武十八年2月至12月10个月中,发行宝钞 6949599锭,每锭5贯,共34747995贯,合银3000多万两,而当时政府每年收入仅几万两,发行额相当于银的收入1000倍左右。从钞钱比值看,洪武八年钞1贯值钱1000文,以后不断贬值,到宣德七年值钱5文;弘治元年值钱1文;而到万历四十六年仅值钱0.1文。实际上弘治以后,人民只用银和铜钱,不再用钞票了。明政府虽然多次下令禁金银交易,但用处不大。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禁用铜钱和金银的法令。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军费激增,国库枯竭,为“济国用之不足”,决定发行纸币。咸丰三年发行两种纸币:一是户部官票,简称官票,又称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二为大清宝钞,又叫钱票、钱钞,以制钱为单位。清政府本意是纸币“与银钱并重”,并规定出纳皆以五成搭用,但实际上政府自坏成法,收款时少收或拒收钞票,支付时多付钞票,造成钞价大跌。百姓持钞购物,商店不是涨价,就是匿货不卖。外国人则趁机以低价收购钞票,按五成去交关税。咸丰五年官票一两,宝钞一千文都只能换京钱四、五百文,合制钱二、三百文。此后官票继续贬值,福建强制推行票钞,激起民变。至此,清政府下令课税停止收钞,只收实银,各项开支也不用钞。不久,随着咸丰帝去世,官票官钞也“寿终正寝”了。

中国古代发行纸币时,有些统治者也懂得发行纸币要有准备金,即“钞本”,并认识到钞本的重要性。但到后来,由于军费、奢糜等造成的财政困难,统治者最终还是乞怜于发行纸币,使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第一次是1985年的通货膨胀。当时的情形是,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但是,CPI环比增长1.3%的时候也很少。

第二次是1988年的大通胀。当是的情形是,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央行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的方式,应对了过热经济对货币量的需求,却导致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胀引发了1989年中国社会的大变局。

第三次1995年的大通胀。当时的情形是,银行信贷规模一再扩大,地方政府大搞开发区开发和房地产业。开发过热,项目虚增,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0%。为了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企业,包括集体、私营企业,都不得不靠“三角债”来维持局面。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均达35%以上,直接导致当期或稍后时期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这一轮通胀导致中国经济调整持续到1999年,前后经历了6年。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钱币收藏价格表

中国钱币收藏价格表预览 近年来我国经济受到经融危机的影响,发展十分不景气,导致许多人在投资市场上感到无从下手,而这个时候收藏市场的出现就让大家耳目一新,许多人开始投身于收藏市场,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相对热门的就是人民币的收藏,从钱币收藏价格表中看出,人民币的收藏已经越来越流行,就像收集邮票一样。人民币也终于收藏价格来作为参考依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目前市场上钱币收藏价格表,为广大藏友在今后的收藏中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既然很多人想要投资人民币收藏,那么我们肯定要先去了解什么是人民币收藏。人民币的收藏并不是只看它的名称是人民币,因为人民币有很多种分类,只是它的全称叫人民币,在目前市市面上流通使用过的人民币已经有五套了,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第五套人民币。并且每一套人民币还分有多个券别,其中券别又包含有版别,细数下来,种类之多。而且还有国家为了纪念某些特殊的节日发行的纪念钞、纪念币之类的。所以想要投资收藏市场是真的要去努力学习了解。不同的人民币市场行情不一样,价格也就会相差很多,虽然目前人民币收藏总体的行情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想要长期发展还是谨慎小心。 到今天为止,我国一共发行了5套人民币,在1948年12月1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1955年2月21日发行了第二套、1962年4月15日第三套发行、1962年4月15日第四套、第五套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这一套是在1999年10月1号发行的。中国钱币收藏价格表如下图所示:

从钱币收藏价格表中可以看出,人民币的价格还是处于上涨的过程中。其中第一套人民币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目前在市场上存在量非常少,价格已经上涨的差不多了,其中有些钱币的价格已经达到30万元之多,所以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不要去选择投资这种价格很高并且升值空间小的人民币,如果收藏的话可以考虑这种钱币。而第三、四套人民币的价格就明显比前面两套的价格低很多,但是这两套人民币也有自己的好处,因为存世量相对于多一些,所以它的升值空间、上涨的空间都很大,所以小编建议大家如果是投资的话这两套人民币是绝佳的选择,收藏也是可以的。不过最后小编还是提醒大家。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谨慎为妙,钱币收藏价格表仅供参考。

中国纸币历史

中国纸币历史 中国最初的货币是原始社会末期使用的海贝。公元前200多年出现了金属货币和铸币。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后,统一了币制,以黄金和方孔圆形的铜钱流通全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960年-1127年)时期的“交子”。 宋代铜钱和铁钱并用,四川地区则专用铁钱。当时,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货币流通很大,但铁钱非常笨重,大钱一千枚重二十五斤,买一匹罗需中钱二万枚,重二百六十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不便流通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因而宋真宗时(997—1022)成都有十六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交子”上面印有房屋、树木、人物等图案,还有签押作为暗记。交子可以兑换现钱,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交子向交子铺兑换现钱时,须交一定数量的佣金。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后来,由于交子铺的富商挪用吞没现钱,交子的兑换不能保证,常引起争讼,官府遂禁止商人发行。1023年(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交子。 “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的重大进步,在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发行和使用纸币,不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纸币的流通面并不广,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属货币。中国纸币的大量发行和使用,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 民国时期纸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昏庸腐朽、丧权辱国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辛亥革命前已在国外发行“铸饷券”,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1916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 清朝末年,昏庸腐朽的清朝政府丧权辱国,把中华民族推向国将不国的危亡境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近代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孙中山先生为筹集粮饷军械和革命活动经费,积聚革命力量,在国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为扫除清政府的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发行了带有辛亥革命标志的钞票,这些钞票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很大作用,是这一伟大革命运动的产物和见证者,一向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受到人们的珍视。 国家银行票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仍沿用旧名。“中国”和“交通”二行在民国初年,被定为国家银行,继续发行兑换券。后因袁世凯称帝,

史上最全钱币价格表,值得收藏!

史上最全钱币价格表,值得收藏! 小编今天整理了目前收藏品市场上常见的钱币,所对应的价格,仅供大家参考。附:人民币收藏术语:1刀→100张;1捆→1000张;全品:指纸币最高的完美品相,无任何缺失的痕迹。第一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 名称面值市场参考价格类别备注 壹圆--- 工农1元1700元第一套人民币 壹圆--- 工厂1元1700元 伍圆--- 帆船5元2550元 伍圆--- 绵羊5元2600元 伍圆---水牛图5元43000元 伍圆--- 织布5元1600元 拾圆--灌田.矿井10元2700元 拾圆--锯木.犁田10元2700元 拾圆---火车站10元3800元 拾圆---工农10元1600元 贰拾圆--火车.驴子20元12800元 贰拾圆--- 推车20元3800元 贰拾圆--蓝色万寿山20元6900元 贰拾圆--棕色万寿山20元11400元 贰拾圆--立交桥20元1600元

贰拾圆--火车.帆船20元15500元贰拾圆---打场20元13800元 伍拾圆--矿车.驴子50元19000元伍拾圆--红火车50元43000元 伍拾圆--蓝火车50元16500元 伍拾圆---铁路50元1890元 伍拾圆---工农50元3600元 伍拾圆---压路机50元7800元 壹佰圆---耕地.工厂100元3600元壹佰圆---火车.工厂100元6700元壹佰圆---万寿山100元7800元 壹佰圆---红色工厂100元5800元壹佰圆--蓝色北海桥100元3500元壹佰圆--黄色北海桥100元3800元壹佰圆--红轮船100元1650元 壹佰圆---运输100元1650元 壹佰圆-- 大帆船100元60000元贰佰圆---颐和圆200元5800元 贰佰圆---排云殿200元3900元 贰佰圆--万里长城200元1950元贰佰圆---炼钢200元1860元 贰佰圆---割稻200元9600元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简述中国钱币发展史 序 早在公元前21世纪,还是原始时代的我国先祖就有了自己的钱币。那时的钱币就是一个小贝壳(目前的鉴别方法就是看它的风化程度)。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器皿上的铭文对此作有记载。我国的钱币萌芽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发展过程是汉武始铸五铢到隋,大唐通宝开新篇,五代钱币较稀少,出土不多价格高,泉珍最多是大宋,皇帝来把御书题,开创御书钱先河,古今铸币最精属宋徽,辽,夏,金,元,虽然是外族,但铸币工艺不逊色于汉人,这个时期的钱币也是中国古钱币最贵的古钱币,通宝就这样一直用到大清末年。洋务运动兴起造西式钱,古钱币自此淹没。中国的钱币不仅产生的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了一种货币文化。我中华4000来历朝历代铸币之丰,有贝,骨,铜,铁,金,银,纸币等材料。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中国古钱币当中,大多字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的货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对钱币的记载,《管子》曰:汤以基山之金铸币……司马迁说:高辛氏以前就有龟币,金币,刀币,班固言:神农氏时就有金刀龟币,郑樵称,太昊氏谓之金,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周人谓之布,齐莒人谓之刀……目前这些说法还要我们近一步考证。说到对钱币的研究,我国南北朝就有了《刘氏钱制》和《顾恒钱谱》,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对钱币研究的资料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货币发展过程 第一章 中国古钱币 今天我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而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贝币,原始贝币是天然的海贝,它产于南海得之不易,光洁美丽,小巧玲珑,坚固耐磨,便于携带,又是天然成形,夏商时代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货币。当时计算贝的单位是“朋”,十贝为一朋。

2分钱币收藏价格表word版

2分钱币收藏价格表_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收藏分析 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收藏分析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因为其颜色为红色而得名,存量非常少,图案为红色天安门,因存量小价值高,所以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假币。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券和黑一元券是第二套1 元纸币的两种版别,其中一种,币面主颜色为红色的,通称红一元,1955 年3 月1 日发行;由于易退色、或是鲜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总之,到1961 年3 月25 日即改版发行黑一元(由于币面主色为蓝黑色故称黑一元,发行时间只有6 个春秋,到1969 年10 月20 日银行对红一元只收不付。由于发行时间短,存世量小,成为第二套人民币收藏的精品之一,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的造假目标。 1、水印标志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票券采用的是原苏联的钞纸,纸上有不规则的空心五角星水印,迎光观察非常清晰。假币一般无水印,或用浅颜色印上去制造假水印,这种假水印不用迎光即可看到。 2、版印刷标志第二套人民币红一元采用的是双凹印刷工艺,即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版,具有版纹深、墨层厚等特点,用手触摸

有明显的凹凸感;假币一般是平版胶印手感平滑。 3、纹标志天安门光芒万丈的底纹,雕刻精细、线条均匀.立体感很强;假币一般是平版胶印或是电子扫描印刷,要么模糊不请,要么溢墨明显,总之很难达到真币的效果。 4、记标志以币券正面为视向,票面行长章的左边有个”中”字样,”中”字左斜上方有”人”字样,币面右下角数字”1”的右斜上方有”工”字样;”工”字右斜上方处有一”元”字;金水桥中轴线右侧的两栏间有”上”字样。暗记多用于钞币’,具有很强的防伪功能,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清晰可见’,假币不好仿制。

2011年最新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第一版人民币收藏价格编号人民币收藏品名称当前最高成交价(元张)当前最低成交价(元张)年壹圆工人与农民 年壹圆工厂 年伍圆帆船 年伍圆牧羊 年伍圆牛 年伍圆织布 年拾圆灌田与矿井 年拾圆锯木与犁田 年拾圆火车站 年拾圆工人与农民 年贰拾圆驴子与火车 年贰拾圆推车 年贰拾圆蓝色万寿山 年贰拾圆咖啡色万寿山 年贰拾圆立交桥 年贰拾圆帆船与火车 年贰拾圆打场 年伍拾圆驴子与矿车 年伍拾圆红色火车大桥 年伍拾圆蓝色火车大桥 年伍拾圆铁路(号码) 年伍拾圆铁路(号码) 年伍拾圆工人与农民(号码) 年伍拾圆工人与农民(号码) 年伍拾圆轧道机 年壹百圆耕地与工厂 年壹百圆工厂火车站 年壹百圆万寿山 年壹百圆红色工厂 年壹百圆蓝色北海桥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圆三版)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官章宽距)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皇冠)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幼长体) 年壹百圆黄色北海桥(平版) 年壹百圆轮船(号码) 年壹百圆轮船(号码) 年壹百圆运输 年壹百圆大帆船 年贰百圆颐和园 年贰百圆排云殿(粗体号码) 年贰百圆排云殿(皇冠) 年贰百圆排云殿(幼长体号码)

年贰百圆排云殿(平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普通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大东版) 年贰百圆万里长城(凡可升山禾版)年贰百圆钢铁厂(普通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东版甲)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东版乙) 年贰百圆钢铁厂(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午月小水版) 年贰百圆钢铁厂(大力版) 年贰百圆割稻 年伍百圆农民与小桥 年伍百圆正阳门 年伍百圆起重机 年伍百圆收割机 年伍百圆种地 年伍百圆瞻德城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粗体大字号码)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粗体小字号码)年壹千圆狭长耕地(皇冠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幼长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号码) 年壹千圆狭长耕地(平三版号码) 年壹千圆秋收(普通版) 年壹千圆秋收(西安版) 年壹千圆三台拖拉机 年壹千圆推车与耕地(有水印) 年壹千圆推车与耕地(无水印,争议)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普通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千元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水印版) 年壹千圆钱塘江大桥(背大红版) 年壹千圆马饮水 年伍千圆耕地机 年伍千圆耕地机与工厂 年伍千圆蒙古包(已无全品) 年伍千圆绵羊 年伍千圆渭河桥 年壹万圆军舰(无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实心星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菱花满版水印) 年壹万圆军舰(背面红棕色券) 年壹万圆双马耕地(菱花满版水印)年壹万圆双马耕地(实心星水印)

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时间大事件 约21世纪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约 14 世纪铸行铜贝。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 约800—70O 早期空首布产生 约700-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 , 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31—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 , 叔敖谏止 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480 战国开始 403 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 386 田和称齐公 ,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 336 秦惠文王行钱。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 284—279 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 , 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41—223 楚迁都寿春 , 铸邹麦等金币 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 , 推行方孔半两钱 , 黄金以锚为单位 206 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 , 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86 半两减为八铢。禁民铸钱。 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累 , 称为五分钱。 175 铸四株半两。又许民铸钱。 14O 汉武帝铸三铢。 136 废三铢 , 复行半两。三朱、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 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 铸五铢。 115 四行赤侧五铢 113 废赤侧五铢当五制 , 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元 7 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契刀和大泉。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 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 ,专用大小泉。 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布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 刘玄( 淮阳王 )铸五铢。 30 公孙述铸铁钱。 40 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 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 董卓铸小钱。 208 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 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 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 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 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 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O 刘宋铸四铢。 454 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 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 北魏铸太和五铢。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1)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参考 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钱币中的珍品。第二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4月发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的金属硬币,配合第三套纸币流通。其中角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元币材质为铜镍合金。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其他年份的硬币在市面上也已不多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第三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6月发行的1991版1角、5角、1元三种面值的流通金属硬币,配合第四套纸币流通。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其中1994年的1元硬币较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币图谱》把这枚1元硬币列为两星级。第四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制版的1角、5角和1元硬币,是配合第五套纸币流通的辅币。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 中国硬币收藏投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硬币在1980到1986年发行,除一分两分伍分外,增加了一角两角伍角一元四种,其中一角两角伍角均为锌铜合金,国案、版式、边齿接近一分两分伍分勉铝合金币;一元硬币为镍币,正面仍为国徽,但背面有长城图案。当时发行量较少,其中某些年份、面额犹其少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81、85 年的发行量较大,所以现在还常可以见到,有收藏价值,但有限。而80、82、84、86 凡年份双数的都是精品,少之又少,很难见到,不过总的来说,都有收藏价值。 目前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1、硬分币五大天王,即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2、不参与流通的1993年至2000年1分 2分5分计24枚。3、1980年至1986年各年份1角2角5角和1元(俗称长城币),计28枚。 4、1994年1元硬币。 中国硬分币价格表参考 年份 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 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一分 二分 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一分,二分,五分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核心提示: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金属流通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金属货币的发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一国发达与文明的标志。金属货币不仅是人民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第一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57年12月1日发行的3枚铝质金属分币,俗称”硬分币”; 第二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80年4月15日发行的,一套4枚,以铜镍为主要材质,俗称”长城币”; 第三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1992年6月1日发行的,一套3枚,以铝、铜、钢等金属为主要材质,俗称”牡丹币”; 第四套金属流通人民币是2000年10月16日发行的,一套3

枚,以铝、铜、钢等为主要材质,俗称”菊花币”。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有97种年版; 第二套金属流通币有28种年版; 第三套金属流通币有31种年版。 金属流通人民币的设计风格独特,铸造工艺先进、图案精美、题材丰富多彩。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钱币爱好者和钱币收藏家鉴赏、收藏的珍品。人民币硬币价格表 年份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3 1.00 未发行未发行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

中国钱币发展演变过程 古代 古代铸造方法比较粗放,殷商冶炼技术出现,铸造了仿真贝的铜贝,其范围尚有一定局限。春秋时期简单的手工冶铸作坊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铸造工场。侯马春秋铸铜遣址出土的炼炉、坩埚以及空首布的陶范和泥内范,显示出一座古代铸币工场的规模与工艺水平。泥范由泥沙加工制成,钱币铭文反刻范内,经浇铸取出铜币,范即毁坏,一范只用一次。币材多为青铜,含铜70-80%,余为锡、铅、锌等。晚期布币多为各诸侯国所铸,铸有城邑名称,初要在本城邑内流通,后范围逐渐扩大。 秦 秦半两亦用泥范浇铸,铸出的钱轻重相差很大,秦半两与布币不同之处在于秦半两是国家统一和度量衡统一情况下多为官炉所铸,布币则是各城邑自造。西汉铸钱技术略有提高,所铸四铢半两始采用铜范,铸出钱大小一致。汉代五铢钱铸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已十分工整。山西有多处汉代五铢钱范出土,可知汉代山西仍是铸钱重地。山西定襄曾出土一具五铢铁范,很少见。 宋 宋铸钱规定“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山西宋钱官家铸额颇大,如张州垣曲监每年铸26万贯铜钱,铸额在全国铸钱监中居前。北宋末年,“唯河东三路听存旧监,以铸铜、铁钱;产铜郡县听存,用改铸小平钱”。并“俄诏并河东罢铸夹锡钱,止用旧法鼓铸”。南宋时山西在金统汉下设有阜通监,在代州,铸大定通宝。宋钱铸行数量极大,大额交易用钱已不便,往往用银,钱只为小额买卖所用。 金元 金元铸钱基本袭用旧制,因银、纸币行用渐渐盛行,铸钱自然相对减少。明铸造钱较少,山西有炉局鼓铸,母钱有用铜、锡制成的,铸钱用范铸,钱币轻重、成色有匠头专司其职,铸费较高。万历五年(1577)山西巡抚高文《钱法十议》中,提到铸钱费用为:工料铜价每百斤值银七两,工匠杂费二两二钱,可铸钱10000余文。明铸炉规模已扩大,每炉每年7832贯,较唐代每炉每年3300贯多了一倍多。洪武二十六的(1893),山西有铸炉40座,每年铸钱文。山西明初用钞少用钱多,后钱钞兼用,以纸币为主,钱为辅;纸币膨胀跌价后,一切以银、钱支付。 清代 清代制钱在山西的铸造可上溯到顺治年间,当时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铸顺治通宝钱,并“颁行各省,开炉鼓铸”,钱文为汉、满两种,正面铸“顺治通宝”四个汉字,北面铸“宝泉”两个满文。道光四年(1824)后因银贵钱贱,全国铸炉渐减至道光九年,山西铸钱炉“一并停止”,后道光二十三年又“遵户部咨,先以四炉开铸”。咸丰初年,全国各铸钱局开铸当十到当千大钱。宝晋局在咸丰四年(1854)亦开铸当十大钱,因“成本过重”,“每年共亏折钱五万九百余串,合银二万余两”。只得暂行停铸。以后,制钱渐被铜元所代,各省竞相改铸铜元,制钱铸炉即告终结。

中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中国纸币收藏价格表 纸币收藏在市场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版块儿,退出流通市场的纸币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并展现出了价值,中国纸币收藏指的就是退出流通领域的纸币,我国共发行过五套人民币,其中前三套人民币早已消失在流通领域,第四套人民币虽然还有少部分仍在以法定货币的形式存在市场中,但是它退出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对第四套人民币采取只收不付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存在的纸币数量。 中国纸币收藏是个热议话题,收藏无国界,但是相比而言,我国收藏爱好者还是喜欢中国纸币,这些纸币的价值都包含在几个方面,我国发行的纸币都带有时代的特色,这些从图案上即可看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表现我国成熟的印刷工艺的同时,也各自反映了或是工农业发展,或是重要历史人物纪念;纸币的教育功能也很强,可以使持有者感受到纸币上所宣传的主题,通过交易达到传递的效果。 第二套人民币最新价格表(仅供参考) 名称面值最新价格备注 伍角水库最新价格0.5元100-200 全品单张 红壹元最新价格1元100-1000-3000 全品单张 黑壹元最新价格1元100-800-2000 全品单张 贰元宝塔山最新价格2元100-1000-3000 全品单张 叁元井冈山最新价格3元500-5000-30000 全品单张 红伍元大团结最新价格 5元500-5000-20000 全品单张

纸币收藏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还与其保值功能密切相关,纸币的市场价值都是高于其面值,前三套人民币市场价格都高于其面值数倍,甚至有个别品种高于其面值数百倍,这也导致了中国纸币收藏常年都保持火爆的局面,很多投资者想要通过收藏中国纸币赚取一笔利润,当然,这就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对时机的把握了。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货币的起源及分类 古代货币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古代信用的发展 中国货币史上的六大演变特征 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货币形态按货币价值与币材价值关系: 可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 1、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执行货币职能时是货币,不执行货币功能时是商品。作为货币用途时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用途时的价值相等,故又称足值货币 2、商品货币两种形态: 实物货币:货币发展形式中最原始的形式。例如,羊、斧头、贝壳等。 金属货币:典型的足值货币。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大量小、耐久

2015年最新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2015年最新第四套人民币收藏价格表(最完整版) 第四套人民币的角币现在市面上还有大量流通,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到超市买个塑料袋之类总会出现角币找零,也就是说,角币现在本身并没有收到任何追捧,当然冠号类题材的收藏除外,但四连体却在没有发行过角币类的,那么在第四套人民币真正宣布退市之际,会不会为了纪念而再度发行角币连体钞就说不准了,毕竟第四套人民币是最后一套有角币的人民币。 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价格上涨对于大庄家来说就是福,因为他们手中都有大量的存货,而且入货的时候价格都是比较低,目的就是要囤积大量的货,然后通过媒体的大肆宣传,把价格炒高,然后就开始抛售,坐收渔翁之利。而这个时候买进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的收藏爱好者就有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价格已经基本是最高的价格了,没有什么升值空间可言,而且还会因为市场的不稳定而跟着下降。所以说第四版人民币整版钞上涨是福还是祸,就因人而异了。 第四套人民币中有几张钱币现在升值速度较快,已经作为收藏品进入收藏领域,例如,存世量逐渐减少的2角和2元券面的纸币。2元券银行只收不付已经整整11年,是很值得收藏的。再者,就是现在热门的80版、90版50元券,它的存世量极少,现在价格上涨速度飞快,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另外,第四套人民币中80版1元和2元券也值得关注。 99版100元三连体钞中的100元来自我国第五套人民币。它是随着我国第五套人民币的诞生而诞生的。目前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仍然处于流通的过程中,但是99版几乎已经退出了市场,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是2005版的。虽然如此,第五套人民币还是流入了收藏市场。许多人是为了在将来第五套人民币退出流通后在收藏投资市场占个有利位置,抢占先机。所以在收集较为容易的现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收藏了。而99版100元三连体就成了人们战斗的法宝,它的市场情况可以说较为热烈。 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历时18年的准备,运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引用国外先进的技术,整套钞票的设计,印刷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的技术,制作工艺和手法,钞面的精美度,都是前三套人民币无法企及的。它所有的币种图案设计都庄严肃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形式上又有中国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第四套人民币也是采用当时最高的防伪标准,不仅采用质量上乘的短棉绒纸张,还加强油墨防伪,如无色荧光油墨、同色异谱油墨、磁性油墨等。在制版和印刷工艺上也加强了防伪,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线技术、套印对印技术和平凸版接线技术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币的防伪功能。安全线的使用也是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大亮点。这些防伪世纪使得第四套人民币更具权威性。 三连钞就是为了纪念历史重大事件而发行的,不是为了流通而发行的。99版一百元三连体因为数量很少,所以价格居高,我们可以说它比黄金贵的多,99版一百元三连体价格在10000元以上。它的重量不足3克,你它说说比黄金贵多少呀。99版一百元三连体是为了纪念第五套人民币发行的,又是在千年开始发行,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在选材,印刷上都是很讲究。它不仅仅是没有裁开的百元三连钞,更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99版一百元三连体把少,奇,贵,美,融为一体,是人民币收藏市场的奇葩,是每一个收藏爱好者的喜欢的币种。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大全(仅供参考)

中国硬币收藏价格表大全(仅供参考)从1993至2000年,国家又发行了8套精装硬币,内装1、2、5分,1、5角,1元硬币各1枚。其中的1、2、5分硬币不参与市场流通,是专供收藏用的,应该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并且有可能成为钱币中的珍品。第二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4月发行的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面值的金属硬币,配合第三套纸币流通。其中角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元币材质为铜镍合金。这套硬币从1980年至1986年共七种不同的版别,每年4枚,计28枚。其中,1982年、1984年、1986年的硬币最为稀少,收藏价值较高。其他年份的硬币在市面上也已不多见,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第三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6月发行的1991版1角、5角、1元三种面值的流通金属硬币,配合第四套纸币流通。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其中1994年的1元硬币较少,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币图谱》把这枚1元硬币列为两星级。第四套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制版的1角、5角和1元硬币,是配合第五套纸币流通的辅币。其材质分别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钢芯镀镍。 中国硬币收藏投资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硬币在1980到1986年发行,除一分两分伍分外,增加了一角两角伍角一元四种,其中一角两角伍角均为锌铜合金,国案、版式、边齿接近一分两分伍分勉铝合金币;一元硬币为镍币,正面仍为国徽,但背面有长城图案。当时发行量较少,其中某些年份、面额犹其少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81、85 年的发行量较大,所以现在还常可以见到,有收藏价值,但有限。而80、82、84、86 凡年份双数的都是精品,少之又少,很难见到,不过总的来说,都有收藏价值。 目前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是:1、硬分币五大天王,即1979年5分、1980年2分5分、1981年1分5分。2、不参与流通的1993年至2000年1分 2分5分计24枚。3、1980年至1986年各年份1角2角5角和1元(俗称长城币),计28枚。4、1994年1元硬币。 中国硬分币价格表参考 年份 1分币 2分币 5分币 1955 30.00 未发行 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未发行 10.00 1958 10.00 未发行未发行 1959 4.00 1.00 未发行 1960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1 1.00 2.00 未发行 1962 未发行 2.00 未发行 1963 4.00 2.00 未发行 1964 2.00 3.00 未发行 1965-1970 未发行未发行未发行 1971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2 2.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3 1.00 未发行未发行 1974 1.00 1.00 1.00

各年代纸币对应的价格

1957年1分1元 1960年1分80元 1962年1分30元 1965年1分350元 1966年1分180元 1967年1分350元 1968年1分88元 1969年1分150元 1977年1分320元 1981年1分5元 1988年1分300元 1989年1分150元 1990年1分180元 1995年1分0.5元 1955年2分15元 1957年2分2元 1958年2分90元 1959年2分0.5元 1966年2分50元 1967年2分90元 1968年2分300元 1970年2分180元 1971年2分300元 1972年2分260元 最近银行公布的硬币回收价格(说不定你已经是千万... 附:中国硬分币收藏交易价格参考表 年份1分币2分币5分币 1955 30.00 980.00 30.00 1956 10.00 6.00 8.00 1957 60.00 590.00 10.00 1958 10.00 567.00 800.00 1959 4.00 1.00 1893.00 1960 358.00 2.00 984.00 1961 1.00 2.00 154.00 1962 2000 2.00 600.00 1963 4.00 2.00 1200.00 1964 2.00 3.00 1080.00 19651368.00 800.00 1320.00 1966 2100.00 1350.00 800.00 1967 690.00 860.00 1360.00

1968 690.00 659.00 168.00 1969 800.00 1800.00 1680.00 1970 540.00 1000.00 600.00 1971 1.00 124.00 1390.00 1972 2.00 420.00 590.00 1973 1.00 800.00 890.00 1974 1.00 1.00 1.00 1975 1.00 1.00 1365.00 1976 2.00 0.20 0.50 1977 0.20 0.20 2010 1978 0.50 0.20 800 1979 1.00 0.50 350.00 1980 1.00 400.00 400.00 1981 1500.00 1.00 1200.00 1982 0.30 0.30 1.00 1983 0.30 1.00 0.50 1984 3.00 0.30 0.50 1985 0.50 0.30 0.50 1986 0.50 0.30 0.20 1987 0.30 0.20 0.30 1988 1360.00 0.20 0.30 1989 1340.00 60.50 0.30 1990 3500.00 0.50 0.30 1991 2.00 1.50 0.50 1992 60.00 60.00 2.00

人民币收藏知识大全

人民币收藏知识大全 人民币收藏知识大全--看看值多少钱(1)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 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 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 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50元和10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统一了各根据地货币,消除了前国民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后期恶性通货膨胀和外币、金银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第二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 日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回收第一套人民币,新旧币兑换率为10,000。新面额主币为1元、2元、3元、5元、10元5种,辅币为1

分、2分、5分、1角、2角、5角6种,共计11种。 该套人民币的发行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需要,各种面额的票面上都采用了汉、蒙、维、藏四种民族 文字,辅币主景采用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等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以及能源设施,主币1元至3元券采用北京天安门、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龙源口三个革命圣地图景,5元、10元券采用民族大团结和工农联盟图案。 1961年3月25日又发行了1956年版的黑一元,深棕色的5元券,这样第二套人民币先后发行了11种面额13种版别。 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收回1953年版的3元、5元、10元苏联代印版纸币。第二套人民币消除了第一套人民币特有的战时货币痕迹,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第三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自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以来,版别较为复杂的是 自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计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9种版别,其中1角券有3种版别。这套纸币 至2000年7月1日停止在市场上流通,后来延期至2000年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2011级4班 臧凯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 201112227 臧凯 一、演变历史 以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而建立起正式的中央银行体制为标志,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践。在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可以1997年作为分界线,之前主要是以反通货膨胀为目标,表现出抑制需求的特征;之后是以反通货紧缩及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表现出扩大需求的特征。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也会存在着扩张与紧缩的方面。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 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普遍的认识是把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也当作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则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的目标界定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1984—1997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 (1)1984—1986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 在中共十二大提出“翻两番”战略目标的激励下,我国经济从1982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扩张,至1984年第四季度,经济已显现了明显的过热势头:为满足高速经济增长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财政收支出现较大赤字,而弥补赤字的货币超量发行,

使得通货膨胀率直线上升,致使1984年10月中旬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抢购风潮”。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央行开始实施以平衡信贷、降低通货膨胀率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应该说,这次货币政策实践是我国在宏观经济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的行政和计划干预向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间接调控过渡的第一次重大尝试和标志。不过,由于当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政策工具也不完善,因而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2)1987—1991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 为了满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从1986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过赤字财政来维持投资与消费需求。特别是1988年实施财政的“包干”体制后,地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更加迅猛扩张。针对需求总量膨胀——财政赤字——货币超经济发行——物价上涨之间的恶性循环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对付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从1988年第四季度起推行了以紧缩为重点的“治理整顿”措施。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于1991年回复到了低通胀下的快速增长路径。 (3)1993—1997年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反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 1992年,中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周期的启动,到1993年上半年,持续高涨的投资发展热情和宽松货币政策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的

一分纸币收藏价格表

爱藏网征购旧纸币,生肖邮票,各种邮票,金银币,大炮筒,连体钞,纪念币等藏品 一分纸币收藏价格表 在收藏市场上,纸币是非常受欢迎的,尤其是那一些比较早退出货币流通市场的纸币,它的收藏价值更是高。虽然高面值的纸钞,收藏价值也会比较高,但是由于价格比较高,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够接受的,大部分的人把矛头转向了一分纸币,在一分纸币收藏价格表上,第三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的一分纸币是最具投资价值的。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旧的事物会被新的事物所替代,到现在,人民币已经更替到第五套人民币了,那一些早早就退出货币流通市场的人民币,价格自然也就会涨得很高,尤其是第一套人民币,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纸钞是非常稀少的,价格高的非常离谱,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把收藏的目标转向了那些比较低面值的纸钞,一分纸币收藏价格表也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一分纸币收藏价格表中,第三套人民币一分纸币是很有投资价值的藏品,因为退出货币流通市场的时间还不会太长,现在的价格还不会太高,这也是一个突破点。相比那一些面值较为高的人民币,一分纸币更具有投资价值,价格不会像那些高面值纸钞的价格那么的高。选择投资一分纸币是非常明智的,相信在将来随着时间的消逝,以及收藏家不断的增加,投资们不断的介入到其中,第三套人民币一分纸币的数量将会大大的下降,到那个时候,该藏品的价格必定会涨得很高。 第三套人民币一分纸币是非常有投资价值的藏品,相信选择该藏品能够让我们的钱财变得更加的富有,但是在收藏市场上收藏一分纸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收到伪品,虽然该藏品的收藏价值很高,但要是被我们收到伪品的话,我们的损失就大了,所以一定要在确保为真品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进行做交易,这样才能够保障我们自己的钱财安全。在收藏第三套人民币一分纸币的时候,我们需要小心的保管,要尽量避免用手去触碰这一些藏品,因为长时间的触碰这些纸钞的话,会让纸钞的页面上变得比较粗糙,色泽度自然也会降低,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直接造成第一套人民币一分纸币的价格降低,所以我们在储藏这些藏品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