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变化包含哪些?

①学习要求的变化;②生活环境的变化;③社会活动的变化 2、大学阶段正确的学习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①自主学习的理念;②全面学习的理念;③创新学习的理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①时代性;②阶级性;③超越性;④预见性 3、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7、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立志当高远;②立志做大事;③立志须躬行

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维护统一,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①团结统一;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 8. 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意义?

定义: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意义:①是兴国强国之魂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领袖;③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④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9.了解西方国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爱国的;举我国爱国主义的例子

第三章 人生观

1.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

①人生目的;②人生态度;③人生价值 4.积极人生态度 5.正确看待挫折

第四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p93-94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p97-100

①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分别是什么?p109-110

重要意义?p108-109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

②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

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④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7、南京“彭宇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扶不扶摔倒老人”

的国民大讨论,近年来“扶不扶”更是成为人们纠结的一个问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谈谈如何才能重塑社会道德?(p113-114,并结合自己思考及老师讲课内容)8、近年来,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福喜过期肉等诚信问

题层出不穷,对社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你认为怎样才能真正

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并谈谈大学生怎样培养诚信的良好品质。

(p114,并结合自己思考及老师讲课内容)

德水平?(自己思考,结合社会现实及老师讲课内容)

4、“网络是虚拟的,因此不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辨析这个

观点并说明理由。P121-122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

①尊老爱幼;②男女平等;③夫妻和睦;④勤俭持家;⑤邻里

团结

8、《婚姻法》里规定了哪些结婚的法定条件?(必备条件、禁

止条件。注意老师课堂讲课内容,也可自己查找资料)

必备条件:

①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

三者加以干预;

②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二十二岁,女方不得早于二十岁;

③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禁止条件:

①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②受胁迫,不是自愿结婚的;

③已经有配偶的;

④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⑤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9、《婚姻法》关于离婚的特别规定?(军人、怀孕及分娩、流

产妇女。注意老师课堂讲课内容,也可自己查找资料)

①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要征得军人的同意;

②女方在怀孕期和分娩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

离婚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要求的,不在

- 2 -

- 3 -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73-175)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④ 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只的治国方略。

2、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175-176)

①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②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③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这题要看课本) 3、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区别。(178-179)

①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的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证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行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②方式上,法制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③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民主主义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④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治思维则率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

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5、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185-186)

①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注意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②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③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④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什么是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191 194)

【法律权利】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法律义务】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96

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题。

②法律权利与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

③在国家规定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在实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人人平等的制度中,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3、人身自由权利和义务、人格尊严权利和义务。(205-206)【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利】指与人又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

4、依法履行义务(219-222)

①维护国家统一于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③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⑤依法纳税的义务

老师课堂补充题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四个全面”是指?

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正确的人生态度内容应包含哪些?

正确的幸福观?

人生价值的正确评价原则?

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道德的主要功能?

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以上题目均已在原题中用三根细线框标

*粗实线框标注的内容为老师上课时透露的必考题目

*单实线框标注的内容为老师发送的提纲内标注的题目附文:

《婚姻法》(节选)

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

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

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

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十九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

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

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

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

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诉讼时效》——摘自百度百科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

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

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

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

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

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

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

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

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

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

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

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

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一般诉讼时效:指在一般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时效,这

类时效不是针对某一特殊情况规定的,而是普遍适用

的,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向

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一

般诉讼时效为二年。

特别诉讼时效:特殊时效优于普通时效,也就是说,

凡有特殊时效规定的,适用特殊时效,我国《民法通

则》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

依照法律规定。”

分类

一、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

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二、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

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

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

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

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

计算;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时效期间不得超过从造成

损害的事故发生之日起六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因国际货物买卖合

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

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

害之日起计算。因其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

裁的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从权利被侵

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

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

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

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

是无效的。

- 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