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

诊断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一、病理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病理上可分为: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

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体积: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大;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多;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少

三、超声表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超声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上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样增生、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及早期胆囊癌。超声不但能敏感发现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且能详细描绘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并能对部分病变进一步定性。少数胆囊息肉可产生恶变,因此超声诊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分开,这对临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检查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下列特点:

1、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这种疾病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形成白色小结节,其声像图特征是:(1)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

是基底较窄;(2)一般多发,可见于胆囊任何部位;(3)体积小,通常均<10mm;(4)多为强回声表现;(5)CDFI一般检测不出血流信号。?

2、胆囊腺肌样增生目前认为此病发生可能是由于胆囊内压力过高,使黏膜伸入黏膜下层和肌层面疝出形成罗—阿氏窦,其内可有胆汁淤积。其病理特征为胆囊黏膜上皮呈腺样增生和肌层的增生肥厚病变。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其中以局限型多见,常发生于胆囊底部,呈肿块样增厚,与腺瘤有时难以鉴别,其声像图表现:胆囊壁增厚,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小的圆形液体囊腔。可合并有胆囊壁内小结石,显示为强回声伴有其后方的“彗尾征”。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功能亢进。?

3、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目前认为这几种疾病在超声上较难鉴别。在声像图上多表现为乳头状、不规则形或团块状结节,基底较宽,一般直径大于胆固醇性息肉,但多<。一般认为腺瘤有恶变倾向,要早期切除。?

4、早期胆囊癌胆囊癌声像图一般分为5型:小结节型、蕈伞型、厚壁型、混合型、实块型。对于较大的胆囊,胆囊癌声像图上诊断较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