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习题: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医学习题: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医学习题: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医学习题: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一、名词解释

1.筛检

2.真实性

3.特异度

4.假阳性率

5.假阴性率

6.阳性似然比

7.阴性似然比

8.可靠性

9.阳性预测值

10.阴性预测值

11.平行试验

12.系列试验

13.灵敏度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关于筛检的应用正确的是

A.在表面健康人群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

B.某幼儿园的一次食物中毒的调查

C.对个别发生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

D.调查某学校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该校的全部学生

E.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肝癌

2.关于筛检一般不要求具备的特点是

A.灵敏度高

B.简便、快速

C.经济

D.准确、权威

E.安全

3.影响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的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死亡率

E.治愈率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

B.特异度也称假阴性率

C.特异度也称真阳性率

D.特异度也称假阳性率

E.特异度与灵敏度之和等于符合率

5.关于诊断试验的论述正确的是

A.灵敏度是指新诊断方法检测出的阴性人数中真正病人所占的比例

B.特异度是指在“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人中用新诊断方法检测出的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C.真实性是指在“金标准”确诊的病人中用新诊断方法检测出的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D.误诊率是指在新诊断方法检测出的所有阳性人数中,误判为病人的比例

E.漏诊率是指在“金标准”确诊的病人中用新诊断方法误判为阴性的比例

6.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可采用

A.平行试验

B.系列试验

C.先平行后系列

D.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E.选择个体变异小的人群

7.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

A.重复多次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B.试验结果中真正有无疾病的概率

C.受试者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D.观察者对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E.诊断试验的随机误差

8.眼内压的升高是临床诊断青光眼的指征之一,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在2.9~5.6kPa范围,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在1.9~3.5kPa范围内,若将诊断标准由眼内压>2.9kPa升高到>3.5kPa,则下述正确的是

A.灵敏度升高

B.特异度升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下降

E.不确定,因为不知道患病率情况

9.试验标准确定后,诊断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取决于

A.灵敏度

B.特异度

C.患病率

D.符合率

E.约登指数

10.对漏诊后果严重的疾病,要求筛检试验

A.灵敏度高

B.灵敏度低

C.特异度高

D.特异度低

E.符合率高

11.关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论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ROC曲线可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

B.ROC曲线常被用来直观地确定诊断试验的最佳截断值

C.ROC曲线是以灵敏度为纵坐标,特异度为横坐标

D.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处,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误诊率和漏诊率均较低E.对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时,若将各试验的ROC曲线绘制到同一坐标图中,则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试验其真实性最佳

12.若甲、乙两人群某病患病率分别为10%和20%,某项筛检试验分别应用于甲、乙群体,则下述正确的是

A.甲人群误诊率低于乙人群

B.甲人群漏诊率低于乙人群

C.试验阳性者中假阳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

D.试验阴性者中假阴性所占比例,甲人群低于乙人群

E.甲人群真实性低于乙人群

A2型题

1.假定某病的患病率为10‰,用某项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0%的筛检试验检查1000人的人群,则误诊人数为

A.99

B.198

C.2

D.891

E.107

2.某社区人口为1万人,现拟用血糖试验(≥130mg/d1)来筛检糖尿病。假设该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其中有8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130mg/d1,7900例非患者血糖<130mg/d1,则该试验的约登指数为

A.不能计算,因为没有患者人数

B.不能计算,因为没有非患者人数

C.能计算,因为具备条件

D.能计算,因为计算约登指数不需患者和非患者人数

E.不能计算,因为不知道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A3型题

问题:一项筛检试验,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90%,将其用于患病率为1‰的人群中进行筛查。

1.该试验的误诊率为

A.0.79%

B.10%

C.20%

D.25%

E.99.98%

2.该试验的漏诊率为

A.0.79%

B.10%

C.20%

D.25%

E.99.98%

3.该试验的阳性预测值为

A.0.79%

B.10%

C.20%

D.70%

E.99.98%

4.该试验的阴性预测值为

A.0.79%

B.10%

C.20%

D.70%

E.99.98%

问题: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约在2.9~5.6kPa 范围,无青光眼者的眼内压约在1.9~3.5kPa范围内,因此可认为

5.若筛检标准定为2.9kPa,该试验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高,特异度低

B.灵敏度低,特异度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

E.不确定

6.若筛检标准定为3.5kPa,该试验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为

A.灵敏度高,特异度低

B.灵敏度低,特异度高

C.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

D.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低

E.不确定

7.将筛检标准定在下列哪一范围较合适?

A.2.9~5.6kPa

B.2.9~3.5kPa

C.1.9~2.9kPa

D.3.5~5.6kPa

E.1.9~5.6kPa

问题:采用某种新的诊断试验方法应用于500例活检证实患有胃癌的病例和500例性别、年龄相同的未患胃癌者。结果胃癌病例中有100人出现阳性结果,未患胃癌的500人中则有50人出现阳性结果。

8.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A.10%

B.20%

C.50%

D.67%

E.90%

9.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A.10%

B.20%

C.33%

D.53%

E.90%

10.该试验的约登指数为

A.0.1

B.0.2

C.0.67

D.0.9

E.1.1

B1型题

问题1~5

A.灵敏度

B.特异度

C.A+B

D.灵敏度升高,特异度降低

E.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

1.真阳性率

2.真阴性率

3.用来评价试验的真实性

4.系列试验与单一试验比较

5.平行试验与单一试验比较

问题6~10

A.并联

B.串联

C.可靠性

D.阳性预测值

E.阴性预测值

6.一系列试验中所有试验均为阳性,其结果才判为阳性

7.一系列试验中任何一试验呈阳性,其结果即判为阳性

8.运用同一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试验得到相同结果的程度

9.受试者试验结果阳性时患该病的可能性

10.受试者试验结果阴性时无该病的可能性A.高灵敏度

B.高特异度

C.高阳性预测值

D.高约登指数

E.高稳定性

11.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如能早期诊断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则要求试验具有

12.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且确诊及治疗费用又较昂贵的疾病,则要求试验具有

13.当误诊和漏诊的重要性相同时,则要求诊断试验具有

X型题

1.关于筛检试验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受试对象是表面健康的人群

B.可以区别病人和非病人

C.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D.筛检出来的疾病应具备有效的治疗与控制办法或措施

E.筛检出来的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或条件

2.关于诊断试验的评价,以下哪些说法不正确?

A.灵敏度是指在“金标准”确诊的病人中新诊断技术检测出的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B.特异度是指在“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人中新诊断技术检测出的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

C.误诊率是指在新诊断技术检测出的阳性人数中,判断错误的比例

D.漏诊率是指在新诊断技术检测出的阴性人数中,用“金标准”确诊为非病人的比例E.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是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

3.评价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有

A.灵敏度

B.特异度

C.似然比

D.预测值

E.约登指数

4.关于诊断试验可靠性的评价,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可靠性高,说明试验随机误差小

B.可靠性高,说明试验系统误差小

C.可靠性指相同条件下同一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D.当某试验进行定量测定时,可用变异系数来评价其可靠性

E.当某试验进行定性测定时,可用符合率来评价其可靠性

5.评价试验可靠性的常用指标有

A.标准差

B.变异系数

C.符合率

D.Kappa值

E.预测值

6.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

A.疾病的患病率

B.疾病的治愈率

C.灵敏度

D.特异度

E.Kappa值

7.下列哪些特征的疾病适宜采用筛检试验?

A.易于诊断但尚无治疗方法的疾病

B.罕见疾病

C.自然史明确的疾病

D.发现迟将造成严重后果的疾病

E.有较长潜伏期,早发现有利于预后的疾病

三、简答题

1.简述筛检的应用原则。

2.简述选择筛检或诊断试验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3.影响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

4.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5.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6.筛检或诊断试验预测值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7.筛检或诊断试验的联合应用有几种方法?如何进行?

8.联合试验与单一试验比较,其真实性如何改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筛检在大量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通过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和其他方法,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其目的和意义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病人。

2.真实性指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有无疾病)相符合的程度。

3.特异度(真阴性率)指真阴性数占非病人数的百分比,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正确识别非病人的概率。

4.假阳性率(误诊率,第一类错误,α)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将实际无病者误判为阳性的概率。

5.假阴性率(漏诊率,第二类错误,)即用某项筛检或诊断试验将实际有病者误判为阴性的概率。

6.阳性似然比(+LR)=真阳性率/假阳性率。阳性似然比越大,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7.阴性似然比(-LR)=假阴性率/真阴性率。阴性似然比越小,试验的真实性越好。

8.可靠性指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往往同随机误差有关。而真实性往往与方法、仪器本身有无系统误差等因素有关。

9.阳性预测值(+PV)=a/(a+b)×100%,所有阳性结果中真阳性所占比例,表明受试者如为阳性时,其有该病的可能性,即阳性结果的正确率。

10.阴性预测值(-PV)=d/(c+d)×100%,所有阴性结果中真阴性所占比例,表明受试者如为阴性时,其没有该病的可能性,即阴性结果的正确率。

11.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判为阳性,称为平行试验。

13.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被试验判断为阳性的百分比。

二、选择题

A1型题

1.A

2.D

3.B

4.A

5.E

6.B

7.C

8.B

9.C10.A11.C12.D

.A2型题

1.A

2.C

A3型题

1.B

2.C

3.A

4.E

5.A

6.B

7.B

8.B

9.E10.A

B1型题

1.A

2.B

3.C

4.E

5.D

6.B

7.A

8.C

9.D10.E11.A12.B13.D

X型题

1.ACDE

2.BCD

3.ABCE

4.ACDE

5.BCD

6.ACD

7.CDE

三/简答题

1.筛检试验的应用原则:

①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②所筛检的疾病应有进一步确诊、治疗或预防的方法与条件;③疾病的自然史明确,有较长的潜伏期或领先时间;④筛检方法应简便、快速、经济、安全,预期有良好的收益。

2.选择筛检/诊断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①早期诊断有利于预后的疾病,如乳腺癌的诊断,应选择灵敏度高的试验;②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确诊及治疗费用较贵时,如肝癌的诊断,则可选择特异度较高的试验;③当假阳性及假阴性的重要性相等时,一般可把诊断标准定在最小处(即“+”值最小),此时约登指数最大(可作ROC曲线找最佳截断值来确定)。

3.影响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①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变异(如生理、心理等因素);

②试验方法的变异(如仪器、试剂、时间、温度等条件);

③观察者变异。

4.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真实性的常用指标有:

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误诊率(假阳性率)、漏诊率(假阴性率)、似然比和约登指数。

上述真实性评价指标均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①对于单一试验而言,当试验的灵敏度升高时,其特异度往往下降,误诊率升高,漏诊率下降。

②似然比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同时反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若试验的真阳性率升高,假阳性率下降(即灵敏度、特异度均升高),则阳性似然比升高,阴性似然比下降。③约登指数也是综合性评价指标,它也同时受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其值越接近1,试验的真实性越好。④真实性好的试验要求:灵敏度高,特异度高,误诊率低,漏诊率低,阳性似然比高,阴性似然比低,约登指数接近1。

5.评价筛检或诊断试验可靠性的常用指标有:

①变异系数(CV),该指标适用于计量资料

的可靠性分析。CV越小,可靠性越好。②符合率,该指标适用于计数资料的可靠性分析。符合率越高,可靠性越好。③Kappa值,该值表示不同观察者对某一结果的判定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情况下对某结果判定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范围在+1与-1之间,Kappa值越高,一致性越好。

6.筛检或诊断试验预测值的影响因素包括试验的真实性和人群的患病率。

①患病率一定时,试验的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阳性预测值下降,阴性预测值上升。②当筛检或诊断标准(界值)确定时,即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随患病率升高,阳性预测值也升高,而阴性预测值则下降。

7.筛检或诊断试验的联合分为平行(并联)试验和系列(串联)试验两种。其中平行试验是将多个试验同时进行,只要有一项结果阳性就判为阳性;而系列试验则是先后进行一系列试验,只有全部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判为阳性。

8.与单一试验比较,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升高,特异度下降,假阳性率升高,假阴性率下降;系列试验则相反,其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升高,灵敏度和假阳性率下降。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学 标准化试题 A 型题: 1、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骨破坏 C ?椎旁脓肿 D .瘤骨和瘤软骨 E ?肿瘤的反应骨 2、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 触之有乒乓球感, 在 x 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 () A ?骨囊肿 B ?动脉瘤样骨囊肿 C ?软骨母细胞瘤 D ?熔骨型骨肉瘤 E ?骨巨细胞瘤 3、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 x 线征象。() A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 破坏,内有 B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 边缘硬化。 C ?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 质变薄。 D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 ? 位于 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 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A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 ? 胫骨远端 及股骨近端。 C ? 肱骨近端。 D ? 颅顶骨。 E ? 脊柱骨。 5、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A .15岁以下。 B ?15-25 岁之间。 C ?20-40 岁之间。 D ? 婴幼儿。 E ?40 岁以上。 6、 从骨髓瘤的 x 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A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 ? 骨质普遍稀疏。 C ?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 ?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 ?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 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 ?骨巨细胞瘤 B ? 骨样骨瘤。 C ?骨软骨瘤。 D ? 尤文氏瘤 E ?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肉瘤的最主要的 x 线征象() A .骨质破坏 B .软组织肿块。 C .codman 氏三角。 D .软骨破坏 E .骨肿瘤骨。 9、 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 . 50岁以上的男性 B .全身性疼痛 C .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D .进行性贫血 E.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 X 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 转移之特征 A. 乳癌骨转移 B. 甲状腺癌骨转移 C. 前列腺癌骨转移 D. 鼻烟癌骨转移 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 横径大于纵径, 诊断为: 皂泡样骨间隔。 为下述何种肿瘤骨

医学统计学学时的次实验要求及习题

实验一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概念、公式、意义及应用条件。 (2)熟悉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3)了解:正态分布的应用及医学参考值的制定方法。 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与练习》p6 4.某地120名12岁健康男孩身高(cm)资料如下表。计算x、S、CV及正常值范围。 表2-4某地12岁健康男孩身高数据 身高分组120~125~130~135~140~145~150~155 人数8 15 23 29 22 22 16 四、思考题 1.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应用条件是什么? 2.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各自应用条件是什么? 3.简述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应用? 实验二t、u检验与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均数t检验和u检验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熟悉: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 (3)了解:方差齐性检验的概念。 实验内容:《实验指导与练习》p9-10 1.据下表问:中草药治疗后舒张压有否变化? 表3-1某医院用中草药治疗10名高血压病人的舒张压值 治疗前115 110 129 109 110 116 116 116 120 104 治疗后116 90 108 87 92 90 110 120 88 96 5.健康成年男子脉搏平均次数为72次/分。现调查25名某山区健康成年男子脉搏平均次数为74.2次/分,标准差为 6.5次/分。问:山区健康成年男子脉搏数与一般健康成年男子脉搏数有否不同? 10.调查18岁泰安市区及乡村男生各60名的身高数据(cm),市区平均身高170.6cm,标准差5.62cm;乡村的平均身高166.86cm,标准差为5.08cm, ①试比较泰安城乡之间男生身高有无显着差别? ②试估计泰安城区男生身高总体均数的95%及99%可信区间。 四、思考题 1.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主要有哪几点? 2.参考值范围与可信区间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影像诊断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空洞: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并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所形成。 肺淤血: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瘀滞,称为肺淤血。 横“S”征:是指右上肺中央型肺癌阻塞右上肺引起肺不张,X线表现为右上肺野肺门处肿块与不涨呈横行S征象。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龛影:是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为消化性溃疡及肿瘤坏死性溃疡形成的腔壁凹陷,使钡剂充填滞留其内所致。轴位观溃疡呈火山口状。 克氏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粘膜线征: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成为死骨。 脑积水: 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 问答题 1.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如何?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是什么? 一、原发性肝癌:肝内圆或卵圆形肿块,多为低密度。周围假包膜形成晕圈征 ,动态增强CT 扫描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肿瘤内出现的静脉分流现象为特征性表现之一 门静脉癌栓在增强后为门静脉内的充盈缺损 二、肝血管瘤: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CT未见病变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三、区别这两种病的关键点:动态增强CT扫描:原发性肝癌呈“速升速降”型时间-密度曲线,肝血管瘤呈“早出晚归”的特征性表现。 3.叙述肝硬化的CT表现 CT:①直接征象:形态学变化,可为全肝萎缩、变形,但更多的表现为部分肝叶萎缩而部分肝叶代偿性增大,结果出现各肝叶大小比例失常;肝轮廓常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密度变化,肝的脂肪变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再生结节等因素,导致肝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肝硬化结节可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多与其余肝实质强化一致。②间接征象:脾大,腹水,胃底与食管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征象;增强扫描及CTA可清楚显示这些部位增粗、扭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由于肝功能异常,常合并胆囊石及胆囊周围积液。 4.急性肺脓肿的X线、CT表现。 X线: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见于血源性肺脓肿;病灶较早时呈肺内致密的团状影,其后形成厚壁空洞,其内缘常较光整,底部常见气—液平面。①急性肺脓肿:由于脓肿周围存在炎性浸润,空洞壁周围常见模糊的渗出影;②慢性肺脓肿:脓肿周围炎性浸润吸收减少,空洞壁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期末考试试题 (下载) 一、名词解释(21%) 1. 骨质坏死 2. Colles骨折 3. 硬膜尾征 4. 模糊效应 5. 马蹄肾 6. 精囊角 7. 硬脑膜下积液 二、填空(13%, 每空0.5%) 1.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变化既可见于海绵质,又可出现于皮质,但常以海绵质变化明显,受累骨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尿路造影常见的对比剂回流或返流有以下四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3. 继发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4.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表现T2WI上出现_________ 信号的结节影。 5.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如_________)和_________(如_________)。 6. 脑囊虫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型。 7. 脑挫裂伤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8. 肾上腺增生指面积大于__________、侧肢厚度大于____________。 三、X型选择题(每题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给分,请将答案写在括号内12%) 1.输尿管结石易停留在() A.腰椎横突前缘 B.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C.骨盆边缘处 D.进入膀胱处

2.颅脑外伤病人可疑颅内出血,应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A.平片B.CT C.MRI D.DSA 3.IVP检查时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内充盈缺损见于:() A.肿瘤 B.结石 C.血块 D.气泡 4.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好发部位为() A .基底节B.丘脑C.小脑半球D.脑桥 5.下列描述符合颅内动脉瘤的是() A.好发于脑底动脉环B. 无血栓性动脉瘤CT平扫为低密度 C. 与海绵状血管瘤同属血管畸形 D. 是蛛网膜下出血常见原因 6.下列关于脑膜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位于颅内脑外B.多以广基与颅骨内板相连 C.因肿瘤体积大,因此瘤周可见明显脑水肿 D.多可见硬膜尾征 四、问答题(54%) 1. 简述眼型Graves病与眼眶非特异性炎症(炎性假瘤)在CT上的鉴别点。 2. 简述肾结核主要X线表现及CT表现。 3. 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常呈后腹部巨大肿块,判断肿块位于腹膜后的征象有哪些。 4. 简述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表现。 5. 简述鼻咽癌CT表现。 6. 简述脑脓肿的CT表现。 7. 骨转移瘤依X线表现可分为哪几型,并简述各自的X线表现。 8. 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 9. 简述结肠癌气钡双重造影的表现。 参考答案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几则很有趣的医学统计学故事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很奇妙的科学。要说它简单吧,其实也挺简单的,常见的统计方法也就十余种,在教科书上都能找到,只要熟练掌握了,虽不敢夸下海口说可以“以秋风扫落叶的气概横扫四海之内的杂志”,但足以轻车熟路地应付99%的科学研究。要说它复杂吧,也挺复杂的,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国内期刊,甚至在很多低分SCI杂志上,乱用统计学的现象多如牛毛。 很多同行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在抱怨自己很难走出“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错,一错就懵”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同行学习医学统计学时都抱着一副“依葫芦画瓢”的态度,试图“套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不去仔细思考统计学方法的来龙去脉。本文拟谈几则与医学统计学相关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大家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医学统计学这门科学。 1、两个指标诊断疾病的问题 路人甲做了一个研究,旨在比较两个指标(A和B)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路人甲以A和B 的参考范围上限作为诊断界值,得出了A和B在该界值下对应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A的诊断敏感性为0.80,特异性为0.90;B的诊断敏感性为0.85,特异性为0.87。路人甲很快撰写论文报道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B诊断肝癌的敏感性高于A,而特异性低于A。 路人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就敏感性而言,B高于A;就特异性而言,A高于B。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所采用的界值密切相关,作者得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仅代表了一个诊断界点下面的诊断效能,无法从全局上反映A和B的诊断价值。文章的结论到底是想说明A优秀还是B优秀呢?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统计指标选错了,统计出来的东西往往难以“自圆其说”。 稿件被退了,路人甲有些许郁闷。经过认真学习科研设计与统计学知识后,路人甲终于明白了一个问题:两个指标诊断性能的比较是不能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而应该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因为曲线下面积才是衡量整体诊断效率的最佳指标。路人甲很快绘制了ROC 曲线,统计结果表明,A的曲线下面积为0.80,B的曲线下面积为0.82。路人甲欣喜若狂,赶紧动笔写论文,并且理直气壮地给文章定了一个结论:B的诊断效率是优于A的,其理由就是因为B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 路人丙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当他看见这个结论后,脸色铁青,毫不犹豫地在审稿意见中写道:从表面上看,B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但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抽样误差,一种是试验效应,即B确实是高于A的。你怎么能确定这不是抽样误差呢?在统计学上,要确定0.82是否高于0.80,就一定要经过统计学检验的。Reject! 这个故事说明:在医学科研中,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多半是不科学的。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A) (理论部分共100分,2小时内完成)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经过全面的观察、分析和结合临床资料,X线的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三种① ,②,③。 2.儿童的特征性骨折是①,②。 3.厚壁空洞是指洞壁厚度超过3mm者,常见于以下哪三种疾病 ①, ②,③。 4.右前斜位造影可见食管前缘的三个生理性压迹为,①, ②,③。 5.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 ②,③;④。 6.膀胱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①;主要的临床症状为②。

7.按发生频率的高低,桥小脑角区最常发生的三个肿瘤为①, ②,③。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X线的基本特性与X线成像无关 A.穿透性 B.电离效应C.荧光效应 D.感光效应E.以上都不是 2.在X线平片上引起骨的密度明显增高的病理改变是哪一种A.骨质软化 B.骨质疏松C.骨质破坏 D.骨质增生E.骨骼膨胀性改变 3.在正位X线胸片上右肺中叶与哪部分重叠 A.右肺上叶 B.右肺下叶上部C.右肺下叶下部 D.右肺中叶内段E.右肺上叶后段

4.关于Kerley B线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多见于肋膈角区 B.网格状阴影 C.起自并垂直于胸膜面 D.长2~3cm,宽1mm E.是由于小叶间隔水肿、肥厚所致 5.在下列颅内肿瘤中哪种最不容易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 B.少突胶质瘤 C.脑膜瘤 D.淋巴瘤 E.室管膜瘤 6.下列关于分辨力的有关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密度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 B.空间分辨力,CT高于X 线平片 C.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成正比 D.软组织分辨力,MRI高于CT E.空间分辨力,X线平片高于CT 7.下列有关肝脏密度CT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系肝内脂肪积聚所致,常见于脂肪肝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2.医学统计学: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借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现象中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变量:是指观察个体的某个指标或特征,统计上习惯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 4.同质:是指事物的性质、影响条件或背景相同或相近。 5.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6.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7.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8.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9.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10.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11.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12.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13.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14.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 15.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 次试验,事件A 出现了m 次,则比值m/n 称为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16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

影像诊断试题题库

影像诊断试题 呼吸系统 ●单选题 l.下列征象中,哪一项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 ) A.分叶和毛刺B.空洞 C.钙化D.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E.无卫星病灶 2.中肺野是指上肺野以下至( ) A.第四肋骨下缘的水平线以上 B.第四肋骨前缘下缘水平线 C.第四肋骨下缘的最低点D.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 E.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水平线 3.下列关于肺转移瘤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人体许多部位的原发性肿瘤都可转移至肺内 B.血行转移X线表现为两中下肺野散在小结节或球形阴影 C.血行转移多见于肝癌、胰腺癌、甲状腺癌或绒癌等 D.淋巴转移X线表现为两中下肺野多发小结节、粟粒状或网格状阴影 E.以上都不是 4.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 ) A.肺内孤立结节,无分叶,边缘有毛刺,发病前有发热史 B.肺内孤立结节,内有爆米花样钙化 C.右上叶后段结节,边缘光整,周围有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无强化

D.肺内孤立结节,有分叶和毛刺,远端有胸膜凹陷征 E.左下叶后基底段肿块.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分支进入肿块 5.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 A.肺内孤立结节,无分叶,边缘有毛刺,发病前有发热史 B.肺内孤立结节,内有爆米花样钙化 C.右上叶后段结节,边缘光整,周围有卫星灶,增强扫描结节无强化 D.肺内孤立结节,有分叶和毛刺,远端有胸膜凹陷征 E.左下叶后基底段肿块.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分支进入肿块6.关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说法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 A.肺内阴影与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大致相同 B.病灶为渗出性或增殖性 C.“三均匀”是其特点 D.大多数病灶吸收约需16个月 E. X线阴影的改善晚于临床症状改善 7.下列有关支气管肺癌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B.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 C.X线胸片仍然是最主要的普查手段 D.通常中央型肺癌出现症状较周围型早 E.周围型肺癌较中央型者易漏诊 8.下面哪种病可以看到Kerley B线( ) A.胸膜炎 B.病毒性肺炎

敏感性_特异性_假阳性_假阴性-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及分析

诊断实验评价指标的应用 在实验诊断的评价指标中,比较稳定的指标有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要达到何种水准才有价值,需要根据临床实际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越强,临床意义也就越大。 关于金标准 金标准是指当前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标准方法,可正确区分“有病”或“无病”。当新试 验实际上更优于传统“金标准”方法时,应采用最新的病理生理知识去更新传统的“金标准” 1. 敏感性 敏感性就是指由金标准确诊有病的实验组内所检测出阳性病例数的比率( % )。即本实验诊断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率也就越低。假阴性率等于漏诊率,因此,敏感性高的实验诊断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值越高,漏诊的机会就越少。所以,敏感性和假阴性率具有互补性。.即:敏感性= 真阳性/病例组=a/( a+c) 2. 特异性 是指由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内所检测出阴性人数的比率( % ),即本诊断实验的 真阴性率。特异性越高,其假阳性率也就越低。假阳性率等于误诊率,因此,特异性越高的检验诊断方法用于疾病诊断时,其发生误诊的机会就越少。由此可见,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也具有互补性。即:特异性=真阴性/对照组= d/(b+d) 3. 准确性 是指临床诊断检测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病例数的比例,即称本临床实验诊断的准确性。准确性反映了实验诊断的基本特性,即: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高的实验诊断方法,其敏感 性和特异性之和也一定较高,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和也就最小。即:准确性= (真阳性+真阴性) /(病例组+对照组) = (a+d)/ (a+b+c+d) 4. 漏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患某病的病例组中,被待评价的诊断试验判断为阴性的比例。敏感性与漏诊 率是互补的,敏感性越高,漏诊率就越低。即:漏诊率=1- 敏感性=假阴性/病例组= c/(a+c) 5. 误诊率 是指用金标准确诊为无病的对照组中,被评价的试验判断为阳性的比例。特异性和误诊率也是互 补的,特异性越高,误诊率就越低。即:误诊率=1-特异性=假阳性/对照组= b/(b+d) 6. 阳性预测值(postivepredictive value) 又称预测阳性结果的正确率,是指待评价的诊断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例数中,真正患某病的例数所 占的比例,即从阳性结果中能预测真正患病的百分数,这也是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诊断指标。阳性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骨肿瘤 发布时间:11-01 页数:1页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骨破坏 C.椎旁脓肿 D.瘤骨和瘤软骨 E.肿瘤的反应骨 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A.骨囊肿 B.动脉瘤样骨囊肿 C.软骨母细胞瘤

D.熔骨型骨肉瘤 E.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A.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的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的

() 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A.骨巨细胞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的最主要的x线征象() A.骨质破坏 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D.软骨破坏 E.骨肿瘤骨 9、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A.50岁以上的男性 B.全身性疼痛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Excel)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SPSS 的应用,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一、Excel中的统计分析功能 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 2、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3、利用Excel进行推断统计。 4、利用Excel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试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1、数据的筛选 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时,首先需要进行审核,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对审核中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果对发现的错误无法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就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数据筛选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二是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数据筛选可借助于计算机自动完成。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的过程。 【例】下表是8名学生4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数据(单位:分)。试找出统计学成绩等于75分的学生,英语成绩最高的前三名学生,4门课程都高于70分的学生。 8名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 首先,选择“工具”菜单,并选择“筛选”命令。如果要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可使用自动筛选命令。如图所示。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完整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骨肿瘤)[晋副高得必瞧] 医学影像学标准化试题(骨肿瘤) A型题: 1、下列哪项不就是骨肿瘤得基本x线征象。( ) A、骨质破坏B、软骨破坏C、椎旁脓肿 D、瘤骨与瘤软骨E、肿瘤得反应骨 2、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 A、骨囊肿B、动脉瘤样骨囊肿C、软骨母细胞瘤 D、熔骨型骨肉瘤E、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得典型x线征象。( ) A、位于干骺端得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皂泡样骨间隔。 B、远距骨干骺端得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C、骨端得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D、近距骨干骺端得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E、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得好发部位就是( ) A、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B、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C、肱骨近端。 D、颅顶骨。 E、脊柱骨。 5、骨肉瘤得好发年龄就是( ) A、15岁以下。 B、1525岁之间。 C、2040岁之间。 D、婴幼儿。 E、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得x线表现中,找出错误得( ) A、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B、骨质普遍稀疏。 C、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D、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E、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 A、骨巨细胞瘤 B、骨样骨瘤。 C、骨软骨瘤。 D、尤文氏瘤 E、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得最主要得x线征象( ) A、骨质破坏 B、软组织肿块。 C、codman氏三角。

医学统计学重点

医学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研究对象的某个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的某个变量值的集合。 总体参数:刻画总体特征的指标,简称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常数,一般未知。 统计量:刻画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观察值计算得到,不包含任何未知参数。 抽样误差: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相应的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频率:若事件A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称m为频数。称m/n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或相对频率。 概率:频率所稳定的常数称为概率。 统计描述:选用合适统计指标(样本统计量)、统计图、统计表对数据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刻画和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用样本统计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参数),称为参数估计。用样本差别或样本与总体差别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差别,称为假设检验。 2.样本特点:足够的样本含量、可靠性、代表性。 3.资料类型: (1)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数值变量或尺度资料。是对观察对象测量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观察指标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每个个体都能观察到一个观察指标的数值,有度量衡单位。 (2)分类资料:包括无序分类资料(计数资料)和有序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①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频数),由 各分组标志及其频数构成。包括二分类资料和多分类资料。 二分类:将观察对象按两种对立的属性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多分类:将观察对象按多种互斥的属性分类 ②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档次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 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 4.统计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医学统计学练习

1.假设检验在设计时应确定的是 A.总体参数B.检验统计量C.检验水准 D.P值E.以上均不是 2.如果t≥2,υ,,可以认为在检验水准α=处。 A.两个总体均数不同B.两个总体均数相同C.两个样本均数不同D.两个样本均数相同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同 3. 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可写为。 A.μd=0 B.μd≠0 C.μ1=μ2 D.μ1≠μ2E.μ=μ0 4.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的适用条件是。 A.数值变量资料B.资料服从正态分布C.两总体方差相等 D.以上ABC都不对E.以上ABC都对 5.在比较两组资料的均数时,需要进行t/检验的情况是: A.两总体均数不等B.两总体均数相等C.两总体方差不等D.两总体方差相等E.以上都不是 6.有两个独立的随机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为。 A.n1+n2 B.n1+n2-1 C.n1+n2+1 D.n1+n2-2 E.n1+n2+2 7. 已知某地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μ0=5,今随机测得该地特殊人群中的30人该指标的数值。若用t检验推断该特殊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μ与μ0之间是否有差别,则自由度为。 A.5 B.28 C.29 D.4 E.30 8. 两大样本均数比较,推断μ1=μ2是否成立,可用。 A.t检验B.u检验C.方差分析 D.ABC均可以E.χ2检验 9.关于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则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Z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E.由于配对t检验的效率高于成组t检验,因此最好都用配对t检验 10. 为研究新旧两种仪器测量血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用这两台仪器测量同一批样品,则统计检验方法应用。 A.成组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u检验C.配对设计t检验 D.配对设计u检验E.配对设计χ2检验 11. 阅读文献时,当P=,按α=水准作出拒绝H0,接受H1的结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计算检验效能,以防止假“阴性”结果 B.应计算检验效能,检查样本含量是否足够 C.不必计算检验效能D.可能犯Ⅱ型错误 E.推断正确的概率为1-β 12.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 A. 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B.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D.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E. 两总体均数与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13.若总例数相同,则成组资料的t检验与配对资料的t检验相比: A.成组t检验的效率高些B.配对t检验的效率高些 C.两者效率相等D.两者效率相差不大E.两者效率不可比 15. 两个总体均数比较的t的检验,计算得t>2,n1+n2-2时,可以认为。 A.反复随机抽样时,出现这种大小差异的可能性大于 B.这种差异由随机抽样误差所致的可能性小于 C.接受H0,但判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 D.拒绝H0,但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小于 E.拒绝H0,但判断错误的概率未知 16. 为研究两种仪器测量血生化指标的差异,分别用这两台仪器测量同一批血样,则统计检验方法应用。 A.配对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u检验C.成组设计t检验 D.配对设计u检验E.配对设计χ2检验 17. 在两组资料的t检验中,结果为P<,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愈小,则: 。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

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生期末考试模拟题(A) (理论部分共100分,2小时内完成)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经过全面的观察、分析和结合临床资料,X线的诊断结果可能包括以下三种 ① ,②,③。 2.儿童的特征性骨折是①,②。 3.厚壁空洞是指洞壁厚度超过3mm者,常见于以下哪三种疾病 ①, ②,③。 4.右前斜位造影可见食管前缘的三个生理性压迹为,①, ②,③。 5.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②, ③;④。 6.膀胱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①;主要的临床症状为②。7.按发生频率的高低,桥小脑角区最常发生的三个肿瘤为①, ②,③。 (二)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X线的基本特性与X线成像无关 A.穿透性 B.电离效应 C.荧光效应 D.感光效应 E.以上都不是 2.在X线平片上引起骨的密度明显增高的病理改变是哪一种 A.骨质软化 B.骨质疏松 C.骨质破坏 D.骨质增生

E.骨骼膨胀性改变 3.在正位X线胸片上右肺中叶与哪部分重叠 A.右肺上叶 B.右肺下叶上部 C.右肺下叶下部 D.右肺中叶内段 E.右肺上叶后段 4.关于Kerley B线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多见于肋膈角区 B.网格状阴影 C.起自并垂直于胸膜面 D.长2~3cm,宽1mm E.是由于小叶间隔水肿、肥厚所致 5.在下列颅内肿瘤中哪种最不容易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 B.少突胶质瘤 C.脑膜瘤 D.淋巴瘤 E.室管膜瘤 6.下列关于分辨力的有关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密度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 B.空间分辨力,CT高于X线平片C.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成正比 D.软组织分辨力,MRI高于CT E.空间分辨力,X线平片高于CT 7.下列有关肝脏密度CT表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肝弥漫性密度减低系肝内脂肪积聚所致,常见于脂肪肝 B.严重的肝细胞脂肪变病人肝脏密度可呈负CT值 C.肝脏实质密度明显下降可使肝脏实质密度与血管密度倒置 D.轻度肝脏密度下降可采用肝肾密度比较的方法来确定 E.肝脾密度发生倒置则提示肝脏密度减低 8.下列关于病理组织MRI信号表现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重点-下

大四下影像诊断 第七章消化系统和腹膜腔 1、消化道首选检查方法:钡剂造影 2、右前斜位观察食管的常规位置,在其前缘可见三个压迹,从上至下为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左心房压迹 3、胃一般分为胃底、胃体、胃窦三部分及胃小弯和胃大弯。胃的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牛角型②钩型③瀑布型④长钩型 4、胃服钡后排空时间2—4h;服钡后2—6h钡的先端可达盲肠,7—9h小肠排空;服钡后6h可达肝曲,12h可达脾曲,24—48h排空。 5、食管壁厚度3mm,胃壁的厚度正常在2—5mm,小肠壁厚度约3mm,回肠末端肠壁厚可达5mm,正常结肠壁厚3—5mm 6、龛影:是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钡剂影像。 7、憩室:是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状影像,或是由于管腔外邻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其及附近的黏膜皱襞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 8、充盈缺损:是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9、胃肠道粘膜皱襞的改变:①黏膜皱襞破坏②黏膜皱襞平坦③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④黏膜皱襞纠集⑤胃微皱襞改变 10、食管贲门失迟缓症X线表现:①食管下端自上而下逐渐狭窄呈漏斗或鸟嘴状,狭窄段长短不一,边缘光滑,质地柔软,粘膜皱襞正常,呈光滑的细条影状②钡剂通过贲门受阻,呈间隙性流入胃,呼气时比吸气时容易进入胃③狭窄段以上食管不同程度扩,扩程度与贲门狭窄程度相关④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代替原发蠕动的是同步低频幅收缩,遍及食管全长,此外,尚有第三收缩波频繁出现⑤并发炎症及溃疡时,则粘膜皱襞紊乱,出现溃疡龛影 11、环形征:食管平滑肌瘤造影时,当钡剂大部分通过后,肿瘤的上、下方食管收缩,肿瘤处食管似被撑开,肿瘤周围钡剂环绕涂布,其上、下缘呈弓状或环形,称为环形征 12、早期、进展期食管癌病理分型及影像表现 答:早期食管癌:癌浸润至食管粘膜,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统称为浅表食管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为早期食管癌。 ⑴早期食管癌X线表现:①平坦型:切线位可见管型边缘欠规则,扩性略差或钡剂涂布不连续,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或大颗粒状,提示癌性糜烂。病灶附近粘膜粗细不均,扭曲或聚拢、中断②隆起型:病变呈不规则状扁平隆起,分叶或花边状边缘,表面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之充盈缺损,可有溃疡形成。③凹陷型:切线位示管壁边缘轻微不规则,正位缘可为单个或数个不规则浅钡斑,其外围多见多数小颗粒状⑵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①髓质型:围较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伴有表面大小不等的龛影,管腔变窄,病灶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分界欠清晰,呈移行性,病变处有软组织致密影②蕈伞型:管腔偏心性的菜花状或蘑菇状充盈缺损,边缘锐利,有小溃疡形成为其特征。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晰,近端食管轻或中度扩。 ③溃疡型:较大不规则的长形溃疡,其长轴与食管的纵轴一致,龛影位于食管轮廓,管腔轻或中度狭窄④缩窄型(硬化型):管腔呈环状狭窄,围较局限为3—5cm,边缘较光整,与正常区分界清楚,钡餐通过受阻,其上方食管扩。 13、食管静脉曲根据曲的起始部位分为起自食管下段的上行性食管静脉曲与起自食管上段

医学统计学 课后问题详解

1.参数检验:已知总体分布类型,对未知的总体参数做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故参数检验依赖于特定的分布类型,比较的是总体参数 2.非参数检验: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不针对总体参数的检验方法。故非参数检验对总体的分布类型不做任何要求,不受总体参数的影响,比较的是分布或分布位置。适用围广,可适用于任何类型资料 参数检验 ?优点:资料信息利用充分;检验效能较高 ?缺点:对资料的要求高;适用围有限 2.非参数检验 ?优点:适用围广,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资料 ?缺点:检验效能低,易犯Ⅱ型错误 凡适合参数检验的资料,应首选参数检验 对于符合参数检验条件者,采用非参数检验,其 检验效能低,易犯Ⅱ型错误 第一章绪论 1.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年自治区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平均水平的调查研究中,该地2007年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就构成一个总体,从此总体中随即抽取2000人,分别测的其红细胞数,组成样本,其样本含量为2000人。 2.简述误差的概念。 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非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使重复观测获得的实际观测值往往无方向性地围绕着某一个数值左右波动的误差;非随机误差中最常见的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也叫偏倚,是使实际观测值系统的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3.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 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够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4.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习惯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是什么? 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是:①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因素(包括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是客观

《医学统计学》学习指南

《医学统计学》课程 ——学习指南 第一章医学统计学概论 教学要求: 1.能够了解“医学统计学”的概念以及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 2.能够解释并举例说明医学统计学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3.能够识别医学资料的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医学研究中常见的资料类型。 难点: 1.小概率事件与小概率原理。 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教学要求: 1.能够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及分布图的绘制,并以此描述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 2.能够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及应用,掌握标准正态分布的基本规律。 3.能够掌握各种平均数指标的计算,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4.能够掌握各种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特点及其适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指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2. 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难点: 1. 95%参考值范围的计算。 第三章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教学要求: 1.能够识别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举例说明。 2.能够理解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3.能够了解动态数列的作用和常用指标。

4.能够了解Simpson悖论的原理和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常用相对数指标的类型与计算方法。 2.应用相对数指标的注意事项。 难点: 1.应用相对数指标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要求: 1.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绘制的基本要求。 2.了解统计图的基本结构、绘制的基本要求。 3.能够选用正确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资料。 4.能够运用统计软件绘制常用的统计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错误统计表的修改。 2.常用统计图绘制及其图形选择。 难点: 1.统计图的正确选用。 第五章参数估计 教学要求: 1.掌握样本均数(率)抽样误差基本概念及计算。 2.掌握总体均数(率)置信区间的概念和估计方法。 3.了解t分布的分布特征和应用。 4.了解标准误和标准差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抽样误差的概念和计算。 2. 单个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和两个总体均数差的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难点: 1. 单个总体均数置信区间基于的理论分布。 2. 两个总体均数差的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的理论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