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6-01-28T16:08:56.7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7期供稿作者:马书东

[导读] 吉林省公主岭市莲花山乡中心小学校作文凭借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不只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作文素养。

吉林省公主岭市莲花山乡中心小学校13612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目前,尽管老师们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写作。学生依然怀有畏难情绪,把写作当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提起笔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说不出来,即使开了个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内容平淡,大量使用不规范的口语,就像漫不经心的闲扯,毫无文彩。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语文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一、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积累

作文凭借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不只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作文素养。而作文素养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有的素养是无法和难以通过作文教学得以提高的,须靠整个教育形成的合力和学生的自我涵养。作文素养乃至整个素养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讲,不是依靠喋喋不休的分析,而是依靠学生自己信息数量和文化功底的积累,而这种积累最有效的途径,则是课外书籍的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余秋雨先生认为,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积淀着人类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经典滋养孩子们的稚嫩心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纠正不规范的语言,学习名家名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无形中把文学经典作为写作的范式。“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这一前人的经验总结,正说明了从模仿到创新,仿创结合是作文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那些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作文时语句够半优美流畅,想象和联想丰富,思路也较为开阔。笔者认为,带领着孩子们在经典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让课外阅读厚重地进行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习作指导,激活激情

1.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点拨作文之道。应当将作文教学体系渗透到课文阅读教学体系之中。小学阶段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记叙文写作训练自身又应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再学习整体篇章的布局谋篇。对于学生来说,选入教科书里的典范文章,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学习对象的第一选择。当然,阅读教学中点拨作文之道,而不是逢篇必讲,平均使用力量。应当配合记叙文作文指导,讲授典型的记叙文。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领悟作文之道。

2.在活泼与作文指导中激发兴趣。如何拟题,如何选材,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如何布局,如何立意,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如果只是生硬的说教灌输,只能事倍功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带着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使他们有一个不吐不快之感,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情感上融洽了,心理上沟通了,师生之间有了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用“我手写我心”。教师应用生动,甚至诙谐的语言,愉快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并坚持不懈,才能写出优秀佳作。

3.教师示范引导,贴近学生生活。教师的写作示范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模仿,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又与他们同处一活动中,同处于同题作文训练中,老师把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人事,叙写出来,同学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件事可以这样表述,那个人可以这样描写,给学生的启示颇多。学生也会产生亲切感,近距离地感受范文的力量,有兴趣地去模仿,并在范文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造。

三、自能修改,逐步提高

1.教师要选准典型习作作为材料,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并示范修改,在示范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程序。即先通读一遍,在要修改的地方作出标记,再细读具体修改;语言不通的地方,错误的字、词、句、标点;哪些部分需作修饰润色,哪些句子的语言形式应作变动改换,文中是否有遗漏。同时删去多余的内容。最后品味、欣赏文中的美言美段。

3.让学生把修改方法运用到自改、互改的练习当中。对个别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的学生,灵活处理,或由老师辅导,或由优生帮助进行。

四、点评赏析,升华提高

1.相互欣赏,展示自我。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儿童尤其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习作或习作片断产生之后,道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或应该这样写。课堂上,习作“读者”与“作者”之间可展开多维双向交流。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时空,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让学生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学生习作师生共同欣赏与品析,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有所收益。

2.常态的作文评改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始终是老师评判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不利于其创造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作文评改活动中,师生应该是共同参与的。老师是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作文评改的主体和中心,这样就能使封闭的教师独立工作的环节变为开放式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各抒己见。老师的评语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要点到要害,评得精彩,评得艺术,启人心智,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章,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

正如文无定法一样,作文的评析也要不拘泥某一种方式,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帮助,以逐步提高他们评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这样,作文的评改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而会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