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外国文学部分作品归纳

《玩偶之家》易卜生

主人公:海尔茂、娜拉

识记:

1、北欧作家。作品:"社会问题剧"《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2、全剧的关节点有什么威胁他们家?

信誉危机。

3、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以"追溯法"、"讨论"的运用和心理刻画的成功而著称。

《复活》(俄国)托尔斯泰主要人物:马斯洛娃〈女〉,涅赫柳多夫〈男〉识记:

1、列宁评语: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2、作品:1852 年早期《童年》、《少年》、《青年》、《塞瓦斯托波尔特写集》

1869 年中年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80 年代中篇〈谢尔盖神父〉〈克莱采奏鸣曲〉〈伊万。伊里奇之死〉

80 年代政论性作品:〈忏悔录〉、〈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论生命〉、〈天国在你们心中〉

3、小说中的民主倾向和社会批判倾向。

4、涅赫柳多夫的形象?P401

1.托尔斯泰一生刻画的,有他自己个人特点的艺术形象。

2.涅赫柳多夫是俄国地主的形象。

3.作家带点自传性形象。

4.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忏悔型贵族的典型形象。

5.对所有的涅赫柳多夫的总结。

5.《复活》的思想内容?P400

6.《复活》中的人物形象?P400

7.《复活》中艺术特色?P400 托尔斯泰以擅长人物心理描写而著称于世。

1)他关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第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转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化的演变过程。

2)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关于同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自然场景相配合。

《伊则吉尔老婆子》(俄国)高尔基

1.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作品。

2.草原的影子--腊拉(极端个人主义)揭露和批评,草原的星火--丹柯(集体主义)尊敬

和赞扬。

3.作品:《马卡尔。楚德拉》、《底层》、《母亲》、《海燕》、《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一个人的遭遇》(俄国)肖洛霍夫

1、作品:处女作〈胎记〉、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

30 年代和50 年代,〈被开垦的处女地〉表现了顿河地区实现农业集体化的过程。

2、主要人物:索科洛夫("被抛到异乡的沙子" ),凡尼亚

3、50 年代苏联一个特殊时期,是苏联的解冻时期。

4、索科洛夫的形象--" 普通苏维埃形象。"

5、分析索科洛夫的艺术形象(1)他是一个勤劳勇敢,平凡普通的俄罗斯人。战争来临时,他在告别的

时候、作战 的时候、被俘的时候都表现的非常勇敢,当然,他也有惊恐和胆怯的一面。

(2)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同情心的人。他本来是五根漂萍,却还是收养了流 浪儿凡尼亚。 总之,在作家笔下,索科洛夫是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6、《一个人的遭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对苏联传统文学的突破?

1)从选材看, 它没有选择领袖人物、 伟大战役, 而是通过一个普通苏维动乱人的遭遇, 表现了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学生灾难, 控诉法西斯的罪恶, 歌颂普通苏联人的相互的爱国 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意志。这样的选题拓宽了苏联文学的卫国战争题材的界限。

2)从作品的感情基调上看,小说虽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说的主要情感 倾向是悲戚的,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在战争中的遭受的折磨,是推动全部亲人的家庭悲剧, 它所引起的是 " 沉重的忧郁 " ,是男人的 "吝啬而伤心的眼泪 "。突破了苏联文学一味乐观昂扬 的正统原则。

3)小说在思想倾向上也有所突破。 作家地提出人道主义的思想, 在" 空前强烈的战争风 暴 "中提出 "人的命运 "为什么如此不幸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承认在苏联也有悲剧。这是对苏 联文学长期以来只准写光明的文艺政策的重大突破。

7、艺术特色: 朴实无华,平缓低沉。作家有意淡化情节,造成低沉的效果,适应了悲剧主题;用渡口 听故事的套子来结构小说,加强真实性。

象棋的故事(奥地利)茨威格

1、作品:〈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也夫斯基〉 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自传性: 2、叙事结构:故事套故事的模式。

"大我"套着"小我 " 3、主要人物: B 博士

4.

简述《象棋

的故事》的艺术特色 1)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故事套故事的模式。整个故事是由第一人称的

" 我"讲述 的,但在这一大的框架中,B 博士的故事也是通过第一人称的 "我"讲述的,”大我"套"小我"。

2) 故事的布局精巧而富有层次感

3) 精彩的心理描写也是这篇作品不同凡响之处。

《尤利西斯》 (爱尔兰)乔伊斯

1、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与艾略特的《荒原》一起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 品。

2、 作品: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 现实主义代表作: 《都柏林人》 、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混合: 《艺术家青年时期的画像》 现代主义:《尤利西斯》

后现代主义: 《芬尼根守灵夜》

3、 小说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修记》 ,以象征手法写三位主人公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从早 8 时到次日凌晨 2 时许 18 个多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

4、 全章实际上只是 8 个长而没有标点的句子,体现了 "意识流 "的技巧

5、主要人物:斯蒂芬 * 德达路斯、利奥波尔德。勃鲁姆、莫莉

*勃鲁姆

6、分析《尤利西斯》对传统的小说形式进行了最彻底的变革与创新?

答: 1)他摈弃了以人物、情节和故事为要主要因素的传统结构,开创了一种以内心独 白为基本框架的新形式。这种称作 " 意识流 " 的小说不讲究塑造人物、纺织故事,而是着力于 挖掘人物的深层意识及至潜意识活动。 2)它往往采用复杂的象征结构,对人物内心逡自然主义的描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 一人的意识屏幕,外在世界反映在这块屏幕上,引起人物的感受、反应和联想。

3)作品中还有无数隐喻、象征、典故、双关语、方言及外国语。

7、小说的艺术特色?

罗曼。罗兰〉 、〈同魔鬼作 昨日的世界〉

1)意识的流动是连绵不断、自然而然的,似乎没有经过任何裁剪、整理,仿佛一股汩汩的水,或清晰或浑浊,总是在不间断地流淌,若遇到一些阻隔(如各地方开始时的钟声、瞥见纸上的花)便改变方向,散漫而没有确定的方向。

2)由于是内心深处的独白,想到的人和事都熟悉的、经历过的,因此往往出现只有自己明白,而读者却只能去猜测的细节和人物。

传统心理描写是处在现代心理分析所谓的"意识"层面的,而"意识流"是处在"潜意识"层

面的;传统的心理分析是具有条理和逻辑性、线形的,而"意识流"却混乱的、散漫的;传统

的心理描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而"意识流" 即是自然主义的。

3)所选段落是8 个长而无标点的句子。

8、传统与意识的区别?

传统心理描写是处在现代心理分析所谓的"意识"层面的,而"意识流"是处在"潜意识"层

面的;传统的心理分析是具有条理和逻辑性、线形的,而"意识流"却混乱的、散漫的;传统

的心理描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而"意识流" 即是自然主义的。

《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1、卡夫卡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与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等人一起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先河,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2、卡夫卡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在流放地》〈乡村医生〉

3、《变形记》的主题是揭示人的存在的荒诞、非理性,提示现代人在一个异化环境中的异化及极度的焦虑和孤独感。

4、采用的是象征和寓言的手法。

5、主人公:格里高尔,(保险公司推销员)萨姆沙。

6、自传体小说。

7、大甲虫是由" 大变到小" 。

8、卡夫卡笔下的甲虫是想象出来的,还是作者编出的虫子?是作者按现实中甲虫的形象写的。

9、父母对他的态度?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人和人之间的冷淡。

10、《变形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征?是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现而真实、真实而荒谬的世界。

1)"真实"在于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平常、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这就让人感到他始终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中。

(把甲虫的特点移到人身上,变成甲虫后的生活细节、心理、逻辑都是逼真的。回忆也不是真实的,始终没有离开甲虫的回顾。是按甲虫的逻辑来写的,不是按人的逻辑,造成真实性的写法,一个变成甲虫人的感情是真实的。)

2)"荒诞 "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借助一个象征和寓言模式构建起来的。 "人变成虫 " 的故事框架显然是荒诞的、具有非理性, 也是生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 故事 是极富荒诞间歇喷泉的。 但它原本不是对外部现实生活的真实模仿, 而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 意义上的存在状态, 作者无意要读者把人变甲虫作为事实来接受, 而是要他们从超现实的意 义上去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危机。 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们去寻求荒诞中的真实和荒诞中的美。 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寓荒诞于真实之中。

(荒诞性故事, 从哲学上看是真实的,揭示了现实中人的存在状况,甲虫象征人的生存 状况。) 11、格里高尔。萨姆沙形象分析: 失去人形后,保留着人的感情、思维。但他早 痛苦。格里高尔也只有被彻底抛弃而死亡。

《豹》(奥地利)里尔克 1、收在〈新诗集〉冯至译

2、主张排除主观情绪,通过准确的意象或象征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情感,以获得一种造 型艺术的纯客观效果,被人们称作 "物象诗 " 。

3、〈豹〉受到罗丹雕塑的影响,表现出客观、冷峻、精确的效果。

4、代表作:〈杜伊诺哀歌〉 〈献给奥尔普斯的十四行诗〉

5、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不在直接抒发自己的情

感,而是通过意向和象征曲折的表现出 罗丹雕塑的影响也在他的诗中获得了充分显现。 诗人象雕塑家一样, 形象的优美生动, 从而使雕塑美和音乐美在他的诗中完满地结合在一起。 主张排除主观情绪, 通

过准确的意向或象征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情感, " 物象诗 " 。

6、里尔克的创作属于现代主义范畴,他的大多数作品包含着对人生、存在的哲理性思 考,表达那种神秘、梦幻、孤独、颓伤、厌恶、焦虑、惶恐的末世情怀和虚无主义思想。

7、《豹》受到罗丹雕塑的影响,表现出客观、冷峻、精确的效果。

8、代表作:《杜伊诺哀歌》 《献给奥尔普斯的十四行诗》

9、文中三段写了豹子的:眼睛,脚,眼帘。

10、简述《豹》的艺术特色?

1)拟人化的手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拟想它的 "疲倦"、"昏眩 ",它的无奈、忍耐, 它的厌倦、苦恼等等,这种比拟从外在行为一直深入到内在心理。

2)思想知觉化手法的运用。豹在铁笼内无休止的走来走去,它从疲倦到厌倦,乃至造 成铁栏杆外的世界乃至整个 "宇宙 "的丧失。

3)象征的手法。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 这样的年轻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豹被束缚,也 象征着胸怀大志的人被束缚。

4)形象的视觉艺术化。 诗人在形象刻画上, 诗人追求一种客观、 精确、 雕塑般的效果。

《荒原》(英国)艾略特

1、作品:三个创作阶段:第一阶段, 《一个哭泣的姑娘》唱着《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 克的情歌》,《夜莺声中的斯瓦尼》 和《小老头》《在餐馆里》 欣赏《窗前晨景》;第二阶段 《荒 原》、《空心人》;

第三阶段《圣灰星期三》 、《四个四重奏》 ,剧作《大教堂谋杀案》 、《合家团 聚》、《鸡尾酒会》 。

2、《荒原》第一章 " 死者葬仪 "主要写荒原和荒原上人的意象

3.

《荒原》英国,艾略特一、为什么把万物复苏的 "四月"说成是 "最残忍的月份 "?

"四月"说成是"最残忍的月份 ",之所以最残忍, 关键就在于它挑起了人们的记忆和欲望。

4、后期象征主义。 《秃头歌女》 (法国)尤奈斯库

1. 尤奈斯库:荒诞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2. 夫妻的名字:史密斯先生、太太

弃他的时候,只有懊丧、难堪、孤独与

来。

练、 诗, 术的纯客观效果,被人们称作 追求线条的准确简 里尔克的这类 以获得一种造型艺

3.《秃头歌女》的主题?提示平庸生活中庸俗无聊的生命境况,表现无聊生活的荒谬、怪话,便是全

剧的主题。《杀人者》(美国)海明威

1、海明威风格?海明威在上立意创新。在谋篇布局上甚至每一个句子、第一个词汇的选择上都一丝不敬,反复推敲。从而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文体:

1)句子异常简短,不仅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很少形容词,往往是那种电报式的小句;

2)第一个词都极其准确,以致达到不可置换的程度;

3)他的文句往往以少总多,凝练含蓄,仿佛漂浮在海上,只露出八分之一的冰山,把大量的意思隐藏在词句之下。他的风格被后来的许多人模仿,并被称为"海明威风格" 。

作品:第一阶段,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没有女人的男人》从《战地春梦》中惊醒,《永别了,武器》(2002 年多选);第二阶段,《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第五纵队》《有的和没有的》《丧钟为谁而鸣》(2001年多选);第三阶段,《过河入林》、《老人与海》、《流动的宴会》、《海流中的岛屿》。

2、对话典型地体现了海明威简约、储蓄、凝练的文体风格和他得出的

"冰山原则" 。

3、主人要物:艾尔、麦克斯、待者乔冶、塞姆《禁闭》(法国)萨特

1、存在主义哲学," 地狱就是他人"。

2、作品:小说,《自由之路》、《墙》、《恶心》;剧本《苍蝇》、《死无葬身之地》。《禁闭》是独幕剧。

3、象征手法的运用。

4、P621.一段。描写了杀人的场面,不动声色的幽默。三个时间:案发时间,与预审员,跟我说话的时间。

5、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6、中篇小说〈恶心〉、短篇小说〈墙〉、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剧本〈苍蝇〉〈死无葬身之地〉

〈恭顺的* 女〉〈脏手〉

7、主要人物:加尔森、伊奈司、埃司泰乐

8、怎样理解萨特的地狱观(地狱,就是他人)?(2002 年串讲,2002 年简答)

剧本场景设计在"地狱"里,但是戏剧开场后,只有暗示这里是"地狱",只是到了结尾,

才让主人公在对话里点明这是"地狱"。这是作家故意设置的"圈套",。这种安排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地狱就是他人"的主题。地狱究竟的俗世化、"此岸性"不是萨特的创新。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萨特对这个地狱空间的具体性质的揭示:

1)"地狱"就在平常的生活生活时里,随时随地,或者说,此就是彼。

2)这个地狱空间无限大,房间里的主人公一一人类没有出路,尽管可超出房间,但是走不出地狱。

3)"房间"里没有刑具,没有一般人概念中的惩罚、煎熬。便是"房间"里有永远不灭的灯。作者意在强调对人类罪恶的煎熬惩罚是没有休止的监视,永远不停止的追问。

4)地狱的此岸性在萨特的剧本里有两种,一个是人类生活相互间就是一种地狱关系。另外,"地狱"性更来自于人内心世界对自己罪行的观照,这种观照是不可回避的,就像梦魇一样追着人不放。

5)到这个房间里来的人,表面上是被"别人"送来的,但送他们进入地狱的不是别人而

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9.艺术特色:这部戏剧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象征性。这种象征性是由于作家要通过舞台表现一种广泛哲理而形成的,而传达抽象理念是整个现代派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哥伦比亚)马尔克斯识记:

1、马尔克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2、作品:《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长的没落》、《百年孤独》。

3、作品《百年孤独》想了15 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想了30 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

尔文学奖。

1.小说的主题:以描绘哥伦比亚海湾生活世态为主,在奇特的,但又十分日常的风俗背景上,作品突现拉丁美洲人的既怪异又平常的性格。

首先,作家要表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愚昧。奇的凶

小镇愚昧的,封闭的状态是构成离

杀案。

其次,作家把这些离奇的巧合编织到一起,最终促成了凶杀案,是要表现在这片土地和这群人中间自始至终存在着一种必定的偶然性。生命的无价值是明显的。

在作家看来,没有任何必然规律可循,不能用任何理性分析的偶然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第三,作家写这件凶杀案是要突现这个小镇的生活的无聊。这些人生命的无意义。

2.简述本文的艺术成就?(2003 年串讲)

据作家讲,这篇小说是他写得最有自信的小说,是作家全面控制了叙述的惟一作品。在他的创作史上,作家第一次出现在叙述中,"我" 成为这篇小说的结构网络,但是这绝不是一

篇第一人称的小说。

1)叙事角度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调度叙述人称,使这篇小说成为世界文学上非常少见的叙事方法的总集萃式的作品。还有就是作家对时间的处理,在传统文学中少有的明快,用"大开大合" 一词加以形容不为过。

2)小说很少用滑稽的词语,但是在冷漠的叙述中却总有讥讽的幽默合随意挥洒的夸张。

3)怪诞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

《圣经》

1.上帝的创造:第一天:光,昼夜,第二天:天空,第三天:陆地、海和植物,第四天:黑天白天,第五天:水里的动物和天空中的鸟,第六天上帝创造了大地上的各种动物包括人类(第六天造人最重要)。

2.诺亚方舟试探信息第一次放出乌鸦,之后三次是鸽子。

《摩柯婆罗多*莎维德丽》(印度)

1.莎维德丽向阎君提出五个心愿:一是让她的公公耀军失明的复明,二是让她的公公耀军失去的国土复归,三是让她的父亲马主晚年得到一百个儿子,四是让她和她的丈夫得到一百个儿子,五是让她的丈夫重返人间。

2.艺术表现手法: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莎维德丽用奉承阎君的方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沙恭达罗》(印度)迦梨陀裟

1.作者名字:迦梨陀裟,主人公名字:沙恭达罗,豆扇陀

2.选文为第四幕,写沙恭达罗和净修林的人(义父,朋友)和物(植物和动物)的告别。

《贫穷问答歌》 (日本)山上忆良

艺术特色:结构分三部分 --贫问,穷答,反歌。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为前所未有,是一 种新的创造。 它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方式更加生动活泼, 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 刻持久。附歌部分概括正文大意,补充正文未尽之意。

《源氏物语》 (日本)紫式部(重点)

1. 长篇小说,东方文学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2. 关于光源氏的形象:从他的出生,成长起笔,写到他的结婚和他对藤壶的恋情。作者 对他的描写有不少理想化的地方, 在外貌, 才能等方面极力加以赞美, 甚至达到无以复加的 地步。对他外貌的描写,有直接形容,也有通过旁人对比,或者旁人之口赞美他,另外,小 说还写了他和女性的交往,有好也有坏的方面,他也是有瑕疵的, 他完全理想化,而是如实描写,并且有所揭露,有所批评。

3. 艺术特色:感伤悲哀的情调,这是全书的基调。基本精神是 和散文

相间的文体更有利于表现这种感伤悲哀的格调。

《蔷薇园》(波斯)萨迪 1. 伊朗诗人作者是 13 世纪的人。

2. 艺术特点:

a. 别致的文体,它既不是纯粹的韵文,也不是纯粹的散文,而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

b. 绝妙的讽刺,讽刺那些暴君。

C.深入浅出的文风。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

1. 选自《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高尔基称之为 "民间文学一座最壮丽的纪念 碑。 "

2. 选文是第二次航海和第四次航海:第二次航海遭遇巨鹰,第四次航海遭遇殉葬。 吉檀迦利(印度)泰戈尔

1. 吉檀迦利名字的意义:孟加拉文的译音,奉献,奉献给诗人自己心中的神灵。

2. 抒情诗集。

《先知》(黎巴嫩)纪伯伦

1. 作者属于 "旅美派 "。

2. 文讨论了婚姻和孩子两个问题。夫妇要永远合一,但中间要有间隙,保持平等独立。 孩子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生命。 (还有教授问题)

《伊豆的舞女》 (日本)川端康成(重点)

1. 主人公:高等学校的学生(上等人)舞女熏子(下等人)

2. 这篇小说的男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他是个比较单纯的青年学生,心地善良, 尚未受到多少世俗社会的坏影响。

a. 这突出表现在他对于巡回艺人没有轻视只有好感上。

b. 他对舞女的感情也是纯洁的。 他固然欣赏舞女的如花美貌,

不过其中不含什么肉欲的

要求和占有的野心。 C.他对舞女感情的深化,既与舞女对他的亲切态度和天真表现有关,也与他对舞女纯洁 心灵的了解和不幸处境的同情有关。

《森林之舞》(尼日利亚)索因卡

1.198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亚洲大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2.两幕剧,为庆祝尼日利亚独立日而写。

补充说明:

1. 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西方文学史上最古的经典作品是古希腊的两部史诗 --《伊利亚特》和《奥德 从这方面,小说并没有把 "物哀 " 。诗文相间,和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