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转载自网易爱我你就顶顶我《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苏适,当代著名书法家。祖籍山东省青州市,后移居北京。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九三学会社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北京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九三学社成员。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苏适生于1935年6月12日,自幼喜爱书法,得到父亲苏连茹的指导,青年时代拜著名书法家魏常青、杜襄先生为师,初学魏碑、汉碑、继学王羲之、李北海、赵孟頫,尤对柔美流畅的赵字兴趣浓厚并下苦功练习,在继承赵字基础上融多家之长形成了结构严谨、润墨清新和自然流美的书法风格。

1975年参加北京市机械局工会成立书法研究小组,

当时的一篇书法作品《录邓小平讲话》入选北京市书法展览,与当时名气很高的赵朴初、启功、舒同、李铎、刘炳森等人的作品同室展出。

1984年10月,北京市举办声势浩大的“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比赛”,作品获一等奖。

1985年初,调到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一直到1997年7月。

1989年10月,被北京教授讲学团聘为书法教授并

加入老教授协会。1990年和1991年,书作先后参加在新加坡和北京举办的第一和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

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书展中展出获奖。1984年,其书作在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1985年其书作在日本展出并获日本文部省颁发的书法

金奖。同年,作为北京市书法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赴日本访问交流。1987年9月,应邀去挪威参加“中国书法艺术展”开幕式并讲学进行艺术交流。1992年,又赴捷克、斯洛伐克两

国主持中国书法展开幕式。1998年9月应邀赴美国旧金山

市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荣获该市议会金奖。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南海等机构收藏。

苏适已出版《苏适行楷古赋六篇》。书法作品被收入数十部书法专集,如《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大观》、《中南海珍藏书法集》、《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和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当代墨宝集》等。

由于苏适的书体端庄秀美、雅俗共赏,多年来他应邀为国内许多风景名胜和企业机构题写了大量牌匾,如《天安大厦》、《光大大厦》、《腾达大厦》和《永安堂》等牌匾,及北京市雍和宫等十一个地铁站名等。在北京、济南、安徽、河南、云南、广东、湖南、湖北、香港等地都有他的书法碑刻。他还为许多寺庙题写了大量匾额和对联,并为许多大报题写了报头,如《健康文摘报》、《邮政周报》等。另外,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等版面的文章题写标题。

近些年来,苏适先后随中国书画艺术名家团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希腊、以色列、土耳其、印度、丹麦、芬兰、瑞典、挪威、冰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朝鲜、泰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足迹遍及五大洲。其书作受到广泛好评,并作为重要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及友人。

作者简介由一大山人整理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1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2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3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4 隶书五言对联书法作品5 隶书的美学内涵: 解读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是从现存的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和简牍两种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要将四百多年的隶变过程置放在秦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也只有这样,才算了解了一些隶书的传统。 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便利的极端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运动态势不同最终形成了所说的章草和今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

因为文字的形式秩序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社会进步。这是历来被官方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西、东汉王权的相继确立,对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进行规范整理也就成为必然。八分书以规范为手段,有效的克服了篆之捷隶书的随意性书写倾向,使形式秩序趋向于稳固的位置选择和有序的结构图式。加上汉代官方文人审美观念的不断容入,最终形成了八分书规范、和谐、静穆、左撇右挑的风格特征。两汉刻石存在的从西汉的质朴率真向东汉工稳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从一方面印证了官方对篆之捷隶书进行规范建构的历史进程。 然而,当今学界和书法界普遍把两汉刻石方面的逐步工稳规范的发展趋势认定为隶书走向成熟的标志了。这样做不但牵强,也为隶书的本体理论阐释带来困难。这是因为:一、八分书对隶书的改造是以美术规范化和线条装饰化为前提的。不但不具备书写的随意性与合理性,反而增加书写的难度,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二、从八分书的书写主体来看,已经由隶书的原本社会公众立场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了。从、《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等刻石文本可以看到八分书已经开始具有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这些书法文本有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特征,那就是波蹀。其实这种波蹀是对篆之捷原本隶书书写的美化。飞动的线条和波蹀已经使刻石隶书脱离了隶书原本的简单和质朴,而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是汉代文人那种浪漫、潇洒的艺术审美精神的体现。而正是这种雅化、规范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却失去了隶书在社会广泛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原本意义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1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2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3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4 隶书横幅书法作品欣赏5 隶书字体的书写特点 汉代是隶书艺术的高峰,各种风格的隶书的名碑异彩纷呈,大致可分为遒劲雄强、飘逸秀丽、工整精严、端庄博雅、古朴厚重、奇逸恣肆等风格。总体来说,汉隶代表了汉代文化的总体风格——“沉雄博大”。隶书与汉代其它文化艺术是同步的,它的最主要特点是大气、厚重、生动,而且不乏精致。 隶书用笔的特点是点画竟成了篆书的曲线美,创新出隶书特有的波碟笔画的线条美。篆书基本上用的是圆笔,隶书则是在圆笔的基础上产生了方笔的表现力。用墨方面,创作出了与后世无异的石墨、松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更是有力地促进了书法作品的发展。 隶书结体的突出特点是扁方取横势。笔画结体最重要的原则是“雁不双飞”,就是一个字只能有一个波碟的笔画,一个雁尾,不能有两个波碟面。此处还有因字立形、点画避让、偏旁错落、

形断意连的要点。 隶书的章法,即布白大体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纵横均有规则的排列,如《朝候小子残碑》有一种整齐的美;而是纵行有规则,字距无规则的排列,如摩崖刻石、竹简绵帛等。 汉代隶书名碑很多,大多用方圆兼备,只是有的方笔多一些,有的圆笔多一些,总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或古雅朴茂、或秀逸多姿、或方整俏丽,真是“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学写隶书当然是从临摹汉碑入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碑,然后临写,先学笔画,次学结体,最后要得到汉隶的气韵。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个隶书口诀:本出篆书,波碟新奇,蚕头雁尾,雁不双飞。掠画逆行,折角另提,也可暗过,方行篆意。因字立形,气运生辉。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书法题词题字用语用词集锦大全四字篇 光风霁月2 颐性养寿3 神游千古4 淡泊明志5 见贤思齐6 志存高远7 彰往察来8 开卷有益9 心旷神怡10 正本清源11 宽仁厚德12 温良恭俭13 敏而好学14 眠云卧石15 俭以养德16 博古通今17 观海听涛18 皓月禅心19 高情远致20 闲云野鹤21 知白守黑22 博学笃志23 澄心清神24 砥节砺行25 宠辱不惊26 思接千载27 思逐风云28 宁静致远29 游艺依仁30 温故知新31 室雅人和32 翰逸神飞33 妙造自然34 道法自然35 法贵天真36 归真返璞37 浑厚华滋38 惠风和畅39 晓风清月40 一苇可航41 停云落月42 行云流水43 神与物游44 月明风清45 长乐无极46 耕云种月47 栉风沐雨48 气吞云梦49 清芬可揖50 高山仰止51 心随天籁52 清风朗月53 梦笔生花54 精骛八级55 矫首八荒56 澄怀观道57 书为心画58 镂月裁云59 三思后行60 思逸神超61 心远地偏62 海纳百川63 虚怀若谷64 鸣凤清梧65 飘然不群66 春荣瑞气67 虚己能容68 博学约取69 幽径独行70 云开壑深71 滴水穿石72 水到渠成73 上善若水74 一池云锦75 凌云寸心76 心有灵犀77 长风破浪78 厚德载物79 养德润身80 云破月来81 疏影横斜82 暗香黄昏83 碧天如水84 浮生适意85 和风清穆86 清欢有味87 业广为勤88 万物化淳89 慎终如始90 锲而不舍91 修学好古92 源清流洁93 清虚淡泊94 鞠躬尽瘁95 寂然凝神96 斯文有传97 青胜于蓝98 逝者斯夫99 穷变通久100 苍山如海硅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欣赏: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1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2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3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4 隶书书法作品欣赏横幅5 隶书的形质艺术: 大凡艺术莫不以创造为贵,书法亦当如此。纵观前贤书法之精皆取象为先,其瑰绩宏观,乃象之至,近而易取者也。贵则神气。书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抽象而又最引人入胜的艺术被人们所接受和精神上受到的享受,从很大程度上讲它们各自(各种书体在内)的形质决定了他们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的空间。就隶书而言可以认为由临帖创造形质和作品创造形质两类而构成。任何一种艺术只有把握形式(特指线条艺术形式)的外部变化才会创造和表现出丰富的内含。从此意义上说:“唯有通过透视和感悟将这种形式的格调、趣味化作理念才能真正认识到隶书形质完美中包含着和谐和统一的关系。”临帖(摹)是一种艰苦的创造劳动,任何一位关书者特别是习分书者无不拾足此阶,其目的就是掌握外部形体的力度表现形式,好似学习素描者,必先掌握其中透视关系一样,其进一步的目的就蝇为深入进去而寻找契机,这时为独立反思和

基础吸收的重要阶段。 书法艺术是极其抽象的,这个抽象与视觉联系密切,人们通过视觉观察自然或不自然地得到享受,这种享受就是视觉产生的作用。察之于外体则解其意于内里;孙过庭云:”察之者贵精,凝之者贵似;”临帖创造形质也不外乎从视觉中寻找脉胳:一旦临帖创作达到一定高度,作品的自熟性很可能凸现,作品的定型期可能会出现,但并不能说书法作品的定性。因环境和心境的关系冲击着创作的灵感,一旦心境和环境达到最佳重和点上,或创作者自身化被草木时,一种自然流露无意于佳乃佳的韵味有可能随之表现出来,这时书作本身的形质体现到完美的程度上。 单就隶书的形质成份上讲,具精神必先富于形体,而形体并非形质,隶书的形质表现在隶书线条的刃度上和线条与线条的搓揉力上,搓则粗犷,揉则耐秀。而体现隶书形质成份的因素还在于“体势”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形质都与其这种书体的“体势”联系着,从审美心理根源和论述审美观点来分析,隶书的形质美还是要求追求“险”、“绝”。 隶书作品的创造形质就是在完全掌握了在临帖能力的前提下进而再发展、再创造的创造组合,这个过程正摆脱了视觉和观察约束,完全进入化物我之境的境地,是情趣和境界飞跃和发展的过程。从美学原理上讲:“书法之美,乃形质之美,形质之美乃线条之美,较诸声色之美”尤难领会。再说书法作品的形质就是书法内在成份的组合,它包括线条的力度、墨色、布势、节奏等,因此说:形质的格调越高,这些成份的变化就越大。 其实,书法作品的形质美就是来源于书者激情的流露和创造,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集序》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行笔流畅,侧媚多姿,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亦不为过。下面我们就来鉴赏一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卫铄,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其间作诗三十七首,结纂为《兰亭集》。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作序,这就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兰亭》。这篇传颂千古的名迹。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在章法(布白)、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其特点分述如下: 天然的布白。《兰亭序》布局的形式,是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兰亭序》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如神龙本的通篇行距,前四行较疏,中幅较匀,末五行紧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保存了起草时随手书写的自然姿态,颇得天然潇洒之美。 多变的结构。《兰亭序》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结体或修长或浑圆,突破隶书扁平方正的行貌。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 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于尺幅之中的辉煌的书艺殿堂。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兰亭序》道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每一细部。略剖其横画,则有露锋横、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欣赏图片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欣赏图片 隶书从秦代起,经两汉到三国,作为主要字体使用了近五百年。在书法史上,隶书可以说是由篆到楷的中间环节。下面带给大家的是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书法过渡期之隶书 中国汉字的书法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成就。自古以来,书体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也叫作真书,包括魏碑和唐碑等)、行书、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这五种书体,其中的篆书、隶书和楷书三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依次孕育、转化,逐渐形成的。 隶书是汉代的主要书体。隶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过去记载上说,这种俗体字是由秦狱吏程邈所创造。其实各种字体的产生都具有其社会以及政治的根源,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并非某个人的创造发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统一度量衡。官方用的书体是篆书,遗存至今的琅琊台刻、秦山刻石就是当时的标准书体。秦始皇时各种量器都刻有诏书,由于书刻时间紧迫,不能拘泥于篆书圆转的笔划、谨严的体势,于是利用了趋向横直方拆、便于写刻的笔划。这种变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在转变处采取折笔,不用篆书的转笔,的确比篆书的写刻要快捷、方便得多。可见当时即使是统治阶级的诏书,在某种情况下,也不得不采用方便、快捷的书法。其实这种新书体早就在民间产生和流行,只是还不曾被最高统治者所承认罢了。 汉代是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西汉前期,农业经济的逐渐恢复,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国家的统一,各地交通的发展,都促成文字书写的相应发展。这样,隶书的应用广泛了,逐渐取代篆书的地位。隶书根据社会的需要,不仅体势变圆为方,笔划也简化得多。但严格地说,这还不是典型的隶书,应该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书体。 隶书发展到东汉才达到成熟的阶段。一种新的书体产生时,开始总不免带有不规则和稚拙的形态,但到统治阶级的手里,逐渐被规矩、工整的形式所代替,因为标准字体总是要经过加工、整理和规范化,这是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隶书笔划的趋向工整,波势的产生,点划的俯仰,以及带装饰性的挑法、都是这种加工、发展的结果。隶书的波挑在西汉晚期已经产生,这是隶书趋势向成熟期的特点。发展到东汉,这种波挑体势达到顶峰,尤其是高大碑石上的华丽的隶书,不公达到宣传内容的作用,也起到碑的装饰效果。东汉碑石上的隶书,是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王羲之〈兰亭集序〉鉴赏》 姓名:王昊学号:061410336 王羲之,字逸少,著名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幼年时即跟随姨母卫夫人学书法。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代尊为“书圣”。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一次与好友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为雅集的诗集所作的序。《兰亭集序》文与书俱佳,相得益彰,散淡洒脱,逸兴勃发,一片神机,堪称双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和谐的典范。据传说,王羲之非常得意《兰亭集序》,却遗憾其中的几处涂抹痕迹,后又重写十余遍,却均不及原作,只好作罢。然而不幸《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遗失,目前流传的都是古人的摹本。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能从中一睹这“天下第一行书”的风采了。 在网络上观看唐代摹本“神龙本”的图片,不禁暗暗赞叹。《兰亭集序》书法称绝于世,秀逸清朗,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尽现书写者的风神。通篇笔墨清爽伶俐,雍容典雅;体态闲雅超逸;章法尤为绝伦,字与字之间点画毫无牵连,却又欹侧多姿,顾盼生情,一气呵成之痛快淋漓尽现其间。 整篇书法藏露锋结合,露锋不浮,藏锋不拙。古人云:“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波”;“有锋则耀其神,无锋则含其气。”藏锋笔画圆劲、厚重,显得含蓄、内敛、稳重、不露声色,耐人寻味,其中藏锋字如和、九、夫等。露锋笔画锋利、精神,显得爽快、放松,活泼而富有灵气,露锋字如岁、丑、亭等。其次,字体笔划变化多样,以点为例,就可以分为启下点、承上点、竖点、长点等等,这些点各不相同,如字、亦、欣、次等。 《兰亭集序》没有着意安排的痕迹,每行十一、十二、十三字不等,十分自然,真正做到了笔意顾盼。在处理字距的时候,形成行内字与字的呼应连贯,体现了连贯的气势。 在整幅作品中出现重复的字很少雷同。以“之”字为例,二十个“之”字反复出现但并不雷同,作了相应的变化。另外还有以、怀,感、于、其、不、觞、殊、亦、盛、畅、兴、足等重复字的字型变化。除此之外,遇到几个连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如“清流激湍”四字,其三点水结构就各不相同。《兰亭集序》寥寥三百多字,每一字都圆转自如,让人叹为观止。 总之,《兰亭集序》笔笔精到,字字别意,浑然天成。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的王羲之书法,在平淡朴素、姿态天然之中流露出绵绵的魏晋风韵。王羲之书风对后世影响极深,《兰亭集序》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并学习的,所以观看这幅作品对我们书法学习者有很大的益处。通过对摹本的仔细观察研究,我们可以将书写者蕴含在书法中的技巧和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是自己的水平提高,也能将古人的文化精髓继续传承下去。

客厅书法字画这才是您真正的文化之选

客厅书法字画这才是您真正的文化之选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客厅书法字画推荐?室内装饰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的环境的再创造,让室内空间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充满着艺术之美!——易从网西方设计界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性符号,自然是设计风格中最能体现中式风格的一种手法。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以及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书法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种中式元素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可与欢迎,它的审美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一、有的人喜欢高雅,显得有文化,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提炼的四字书法作品,如室雅兰香、惠风和畅、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紫气东来、观海听涛、淡泊明志、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等。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书法作品《惠风和畅》(作品来源:易从网) 二、有的人看重风水,想招财纳福,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寓意吉祥、幸福的书法作品。比如福禄寿喜财、福寿康宁、福寿绵长、寿山福海、厚德载福、天赐鸿福、家和业兴、家和万事兴、宝地生金等。 五福临门其乐融融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福禄寿喜财》(作品来源:易从网) 三、有的人需要鼓舞,想自我勉励,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经典的励志书法作品。比如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气神、积健为雄、龙马精神、持之以恒、马到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志存高远、高瞻远瞩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天道酬勤》(作品来源:易从网)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1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2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3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4 隶书书法字体作品5 隶书的结体六法: 异写结构:结构异变即改变了原来字形或偏旁的写法,使之不同于原来字形。其中有偏旁移位、笔画变位等现象。多数为篆书向隶书演变中的异写结构。如:“曹”、“歌”、“复”等字。 承篆结构: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很多汉碑中存有篆书笔法和结构。正如明王世真所说:其隶法时时有篆籀笔,与钟“繇”、梁(鹄)诸公小异而骨气洞达,神彩飞动,疑非中郎(蔡邕)不能也。汉隶中残残存篆书结构是篆书的滞后现象,其中以《夏承碑》、《褒斜碑》、《裴岑碑》为最。如:“仲”“嵬”、“夏”等字。 增笔结构:字有难于结构者,或因笔画少出于结体上的需要而增添了笔画,即(疏当补续)。这样,整个字形就显得缜密茂美、势巧形密,增加了庄重感。这种增笔结构原于篆书,属于篆书的滞后现象。如:“寒”、“宣”、“兵”、“盟”等字。 化繁为简:化繁为简是汉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字现象。是

在易识的前提下简省一些笔画,有时减去相同的笔画,有时减去某一局部的笔画,使结体更加冼炼。不管它如何减,都是艺术的加工,即繁者易之以简约,总体上仍保留原字风貌,这种字可称为古代简化字,即当今简化字的先步现象。如:“断”、“灵”、“无”等字。 方折两笔:隶书中的方折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笔画拼接而成。即前一笔的末端与后一笔的起端相拼接。书写时,有的连接,有的断开,断者要笔断意连,连者要前后相应成趣。方折的好坏往往决定字形的成败,书写时一定要谨慎为之。如“围”、“四”等字。 一柱独支:字有上宽下窄一竖独支者,其势如金鸡独立。如甲、卓、车、争、常等字,书写时末笔要劲健有力,条求立得稳,撑得住,把握险中求稳之妙。此笔若失去力度,就会造成整个字的松软或偏斜的感觉。

最新-福禄寿喜书法作品 精品

福禄寿喜书法作品 篇一:推荐几幅客厅书法字画四字横幅书法内容有哪些?推荐几幅客厅书法字画?很多人选择用一幅书法作品装点客厅、书房,其实是在选择一种清雅的生活方式,通过这幅作品的内容,展现家居主人对人生的深层感悟。 ——易从网西方设计界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性符号,自然是设计风格中最能体现中式风格的一种手法。 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以及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书法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种中式元素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可与欢迎,它的审美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一、有的人喜欢高雅,显得有文化,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提炼的四字书法作品,如室雅兰香、惠风和畅、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紫气东来、观海听涛、淡泊明志、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等。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书法作品《惠风和畅》(作品来源:易从网)二、有的人看重风水,想招财纳福,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寓意吉祥、幸福的书法作品。 比如福禄寿喜财、福寿康宁、福寿绵长、寿山福海、厚德载福、天赐鸿福、家和业兴、家和万事兴、宝地生金等。 五福临门其乐融融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福禄寿喜财》(作品来源:易从网)三、有的人需要鼓舞,想自我勉励,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经典的励志书法作品。 比如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气神、积健为雄、龙马精神、持之以恒、马到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志存高远、高瞻远瞩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天道酬勤》(作品来源:易从网)四、有的人注重气势,显得有气场,或许他会在自家客厅挂幅大气的经典诗词,如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豪放派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代枭雄曹操的《观沧海》、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名篇《满江红》等。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欣赏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1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2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3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4 隶书书法优秀作品5 隶书的出现及演化 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隶书如

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战国至秦代的简牍墨迹,简化的和草化的篆书已然司空见惯,笔画减少,字形有长圆变为扁方,除上述“纯隶”之外,很多字的收笔开始出现捺脚波磔,称为“秦隶”(有“秦隶”之名,以区别于成熟期的汉隶,汉隶又有所谓古隶及八分等称谓,不必细分)。长沙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战国末期至秦间,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至167年)至汉灵帝(168至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树碑,当然是正经事,所以其书法风格庄重肃穆,当在情理之中。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赏析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1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2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3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4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5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6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7 王羲之兰亭序的钢笔书法作品8 兰亭序的文章赏析《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

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1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2 隶书毛笔书法作品3 隶书的逻辑发展: 从隶书本体的逻辑发展来看,当代民间的随意性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隶书的书写形态,如果我们要真正完成书法的创新和现代转型,应该关注当下民间书写。 从隶变过程本身切入,认为隶书产生与发展的原始动力体现在彻彻底底的实用性上。而且这种实用性存在于民间现实生活中,和民间现实生活有着水乳交融的渊源和密不可分的情结,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所以说,隶书属于民间书法。 隶书作为民间书法,渗透着民间的淳朴气息和大自然的广阔气象,体现出民间书法朴拙、简淡、奔放、流畅的审美意韵。而正是这些原始的、看似粗俗的美学元素,实际上却蕴涵着无穷的美学价值,为经典书法的产生提供原始审美积淀。 东汉规范八分刻石,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民间现实生活中广泛流通的隶书原本形态的规范和审美改造。书写主体也上移到了文人和官方,开始具有雅化、和文人化的艺术特征。不但失去了隶书书写简捷流便的原本实用立场,同时也失去了隶书在民间广泛

流通的内在条件和社会基础,因而也就不应该属于真正的隶书。 隶书以其书写随意的实用性特色和存在于民间的原本属性贯穿于整个民间书法史,由此构成了隶书发展的基本链条。隶书从隶变开始到汉末是隶书的生成期,这一时期成就了诸多的经典书法文本;魏晋至明末是以儒释道为内核支撑的、以“二王”为正统的经典成就经典的往复循环时期,与民间现实生活和民间书法相脱离。隶书作为民间书法,在这一时期几乎没有获得过关注。因此,这一时期是隶书的蕴藏期;明清发动的由经典“二王”书风向碑学书风和民间书风拓展的书法运动,标志着经典书法与民间书法并存格局的逐步形成。隶书的取法视野也随之有着明显的向民间和纵深拓展的趋势,从而为隶书创作带入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隶书创作的多元繁荣格局。这一时期是隶书的发展期。 从隶书本体的逻辑发展来看,当代民间的随意性书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隶书的书写形态,如果要真正完成书法的创新和现代转型,应该关注当下民间书写。

隶书书法字体大全

隶书书法字体大全 隶书书法字体大全欣赏: 隶书书法字体1 隶书书法字体2 隶书书法字体3 隶书书法字体4 隶书书法字体5 隶书的形质简介: 形质是指通过书写者书写技法表现出来的书法的点画、结体和章法等在纸面上看得见的东西。点画要富有立体感。所谓立体感,即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质”、“笔中有物”。这种点画不是平贴、浮漂在纸上,不是没有厚度、深度,没有实在的“骨肉相连”的形体,而是给人以力的美感,或光洁、或圆润、或明媚、或苍老、或刚劲、或轻柔,足能显示出笔力之所在。古人所谓“屋漏痕”、“万岁枯藤”之说法,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特点。看其点画的成功,在于看其用笔的成功。用笔关键看用锋。“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东汉蔡邕语),则是关键之关键了,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掌握“令”与“常”,通过毫端的渡墨作用,可以由辅毫把墨汁均匀地渗开,四面俱到,使点画充实圆满,显立体感。线条要富有变化。线条的变化,是通过用笔的方圆、藏露、轻重、疾徐等等表现的。其中运笔疾与徐的统一性,尤为重要。只有疾徐

相间,才能有不同的韵律产生。 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浓淡相间,燥润相杂,整幅作品,就会显得虎虎有生气。结体要讲究稳和险。字的结构在维持重心的原则下,是要讲究疏密、欹正、向背、容让、主次等变化的。书法的结构美,并不在于机械地求得平衡对称,而在于以多样的微妙的变化中求得平衡对称,其点画的长短、大小、阔狭、疏密等的变化应富有新意,过于平正乏姿韵,过于险奇则意狂,贵在稳中有险,妙在正中寓奇。正,不板滞;奇,不流怪,合乎情理,得其自然美,方为上乘。通幅作品要有整体性。这整体性不是呆滞的,不是拼凑的,而是在章法上,具有统一性,富有变化之奥妙:或浓云密布;或清风淡月;或剑拔弩张;或悠闲自在;或密不通风;或疏处奔马,不一而足,各得其妙。分行布白自有机杼,起首落款妥贴舒适,有一种贯穿于全幅的整体美的感染力。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

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张东明小楷手卷《心经》作品规格: 13.5cm×103cm 1.3 平尺作品材质:花笺纸拼接作者简介:张东明,1970 年出生,又号有鱼居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徐州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授课教授,清华美院及荣宝斋画院张旭光工作室教授,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艺委会委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获“徐州市艺术家”称号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下最值得市场关注的书法十家”,《中国书画》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首届毕业展策展人,首次“吴门雅集--吴悦石师生迎春画展”策展人,徐州有鱼书院创办人。获得第八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金奖,第五届

方字隶书书法

方字隶书书法 方字隶书书法欣赏: 方字隶书书法1 方字隶书书法2 方字隶书书法3 隶书的发展历史简介: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 魏晋以后的书法,草书、行书、楷书、燕书迅速形成和发展,隶书虽然没有被废弃,但变化不多而出现了一个较长的沉寂期。到了清代,在碑学复兴浪潮中隶书再度受到重视,出现了郑燮、金农等著名书法家,在继承汉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隶书笔画特点: 隶书点画的写法于篆书有明显的不同,篆书的点画可概括为点、直、弧3种,而发展到隶书已经具备了永字八法中的8种笔画。在用笔上,篆书多为圆笔,而隶书已有方圆并用之笔,并且笔画有了粗细变化。

隶书的点有中点、上点、左点、右点和横点的不同。中点的写法是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右,顿笔向下,继回笔收锋于点内。隶书的点与篆书的点不同的是,已有倚侧的变化。上点的写法略同中点,只是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而想向下渐提出锋。左点和右点及横点的写法与上点的写法相同,但起步的位置和出锋的方向各不相同。 隶书中的左下挑、右下挑的写法与左点、右点写法相似,不同处是末笔出锋较长。 隶书竖的写法于篆书相同。 隶书的横有短横和长横两种,短横起笔逆入平出,横末护尾,略似篆书。长横起笔藏锋向上逆入,继之用方笔折下转向右,使之成蚕头的起笔,继而向右行笔,笔稍涩,不可浮滑,至横的三分之二处,按笔带出一向下的波凹,继之提笔稍向上翘出锋,形成雁尾。这一运笔又称为波磔。 捺与长横的写法相似,只是笔势向右下,较横更舒展。 撇的写法,与写左下挑相同,起笔后用过笔向左下行笔,行中略增曲势,至全画三分之二以下处用力顿笔,到画的末端捻笔外旋,略提向左上,回笔收锋于线中。钩的写法有几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长钩的写法,出锋后不提而是用过笔向下行笔,行至竖下端再依次蹲笔、挫笔、顿笔向左画近似水平的圆弧,至弧末提笔出锋。 另外,隶书的书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一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雁尾其余都是短横。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燕尾,长横不用,如“大”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赏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_兰亭序毛笔书法欣 赏 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常被书法家们捧为书法的瑰宝而进行模仿,下面带给大家的是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希望你们喜欢。 兰亭序毛笔书法字帖欣赏《兰亭序》之谜 周汝昌| 文 《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能察之人不多。今举之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此为何故?人不言也。 那情形很显然:王右军在这年落笔为文,正式纪岁用干支,这是首次(三月初三),而上一年写的干支是“壬子”,已经有点儿习惯了,所以一落笔就又写了一个“壬”;;未及写“子”,已悟这已不对了,可是这才是开头的第七个字,便要涂去,太难看,遂生一计,将“壬”描“丑”,再在上边添一“癸”字。 这么办了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是“丑”的中横画特别长,这本不是丑字的形状,乃“壬”的“遗骸”是也。二是那小“癸”又细又扁;;不然“字空儿”里是容不下的。 这个来由,一不复杂,二不离奇,可是从无一人识破道出之。旧

年我曾将此意说与徐邦达先生。 此谜解后,一到第二行,就又有奥秘。“内行”们熟悉,“群贤毕至”的“群”字(本是“君”上“羊”式结构)的末笔一竖,中间一道小空线,像笔毫分了叉,形成一画而左右两“扇”,因而皆称之为“叉笔”或“岔笔”。 是笔不好吗?旧论曾有右军此次所使是一支“败毫”(即使用已久的半坏笔)之说。其实非也。 原来,在上好的唐摹和元摹本上,这一行字不止这个群字,下边还有“毕”字,也出现了字中间(虽不在笔画中)的细空白线。 这就无法用坏毫“叉笔”来解释了。 再谛审后幅,也有类似的现象。 合在一起,我遂悟到:这与笔了不相干,乃是原纸久经折叠处磨损墨色的“直缝”式残存遗痕旧迹。 此一发现,极有意趣;;表明原件不是卷轴,而是平折“蝴蝶装”式的古物。而摹者高手十分忠实,照磨损处存此痕迹,不敢“填实”(妄者必会为之“收拾”、“修?补”……?)。 至于字句,也不乏俗解不明违失原意之例。 如后来为人议论甚至讥为“病句”的“丝竹管弦之盛”,人们就说了:丝竹即管弦,何必重复?以此为右军之小疵云。 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大约是只知“死文字”而不明活文章,尤其是汉字语文的特点,也更不善于体会古人的文心笔路。;;比如秦少游的“杜鹃声里斜阳暮”,也受讥评,以为又斜阳又暮乃是无谓的重复,

客厅书法字画 这才是您真正的文化之选

客厅书法字画推荐?室内装饰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的环境的再创造,让室内空间不再是钢筋水泥,而是充满着艺术之美!——易从网 西方设计界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性符号,自然是设计风格中最能体现中式风格的一种手法。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以及人们对现代室内空间的认识,书法作为室内设计中的一种中式元素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可与欢迎,它的审美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一、有的人喜欢高雅,显得有文化,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提炼的四字书法作品,如室雅兰香、惠风和畅、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紫气东来、观海听涛、淡泊明志、知足常乐、难得糊涂等。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书法作品《惠风和畅》(作品来源:易从网) 二、有的人看重风水,想招财纳福,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寓意吉祥、幸福的书法作品。比如福禄寿喜财、福寿康宁、福寿绵长、寿山福海、厚德载福、天赐鸿福、家和业兴、家和万事兴、宝地生金等。 五福临门其乐融融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福禄寿喜财》(作品来源:易从网) 三、有的人需要鼓舞,想自我勉励,或许他会在家里客厅挂幅经典的励志书法作品。比如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精气神、积健为雄、龙马精神、持之以恒、马到成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志存高远、高瞻远瞩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天道酬勤》(作品来源:易从网) 四、有的人注重气势,显得有气场,或许他会在自家客厅挂幅大气的经典诗词,如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豪放派大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国演义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代枭雄曹操的《观沧海》、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名篇《满江红》等。 经典诗词中华魂宝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沁园春雪》(作品来源:易从网) 亲,无论您是选客厅字画、书房字画或者是办公室题字、公司开业送礼题字,还是祝寿送礼、感恩送礼,或者茶楼、宾馆、酒店、餐厅、饭馆装饰,您都可以在易从网进行“任性选择”或“私人定制”。最后,易从网全体员工衷心祝愿您家庭幸福美满,事业步步高升! 也许您想为自己的客厅、书房、卧室增添艺术气息? 也许您想丰富自己企业、学校、酒店的文化内涵? 也许您是想给自己的朋友、长辈、领导送礼? 也许您也想着做些名家书画的投资? 也许您是一个书法收藏爱好者?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1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2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3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4 当代隶书名家书法作品欣赏5 隶书的出现: 关于隶书的产生,有传说为程邈所创。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徒隶,因得罪秦始皇,被关监狱,他觉得狱官的腰牌用篆书书写很麻烦,就化圆为方,创出一种新书体。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不可能凭空出现,不可能是朝夕间可以完成的事情,只能经过一段相当的时间的渐变,逐步成型;至于某个人的贡献,一般只是综合整理、集其大成。隶书如此,楷书、行书、草书等的产生过程,亦是如此。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战国至秦代的简牍墨迹,简化的和草化的篆书已然司空见惯,笔画减少,字形有长圆变为扁方,除上述“纯隶”之外,很多字的收笔开始出现捺脚波磔,称为“秦隶”(有

“秦隶”之名,以区别于成熟期的汉隶,汉隶又有所谓古隶及八分等称谓,不必细分)。长沙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以及居延汉简等大批墨迹书法,已有明显隶意,此则不但展露了由尚带篆意的浑朴的古隶如何演化到劲秀洒脱的标准汉隶的这一过程,也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汉人隶书的风采。战国末期至秦间,隶书虽已露端倪,在民间也已使用,但隶书独立地占据统治地位,却在两汉,尤其在东汉,汉桓帝(147至167年)至汉灵帝(168至189年)间,当为隶书的全盛期。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倘若从文字史的角度看,隶书的出现,结束了以前古文字的象形特征,跨进了书写符号化的疆域。从书体史上观看,隶书则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书体演化的一大关捩。隶书的用笔,突破了篆书用笔单调的束缚,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尤具代表性的主笔捺脚——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此外,汉隶的雄强朴茂之风格,正从一个侧面反射出大汉帝国的壮阔景象。可惜,如此精彩纷呈的艺术,它们的创造者们,那些当时书丹的书家们,没有留下姓名,连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少得可怜。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树碑,当然是正经事,所以其书法风格庄重肃穆,当在情理之中。而汉简墨迹书法,则殊有不同之处,虽然也不失其谨严大度,但是毕竟随意些、自然些,于是,我们便可以真切地看到了汉人隶书的真面目,揣摩书家当时落笔时章法、结体以及用笔、用墨的诸般奥妙。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些汉简墨迹中,已经有了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