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大全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大全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大全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大全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大全 [工程问题]

解决问题(4) 课题解决问题(4) 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工程问题的范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这类问题已经有所接触。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做如下设计:1.复习铺垫,为新知的展开打好基础。工程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理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的设置都是围绕这三者来进行的。因此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弄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本子上写出来,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2.师生合作,共同突破学习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点就是找出工作总量是多少。而例题与以前的知识不同,没有直接给出工作总量,通过质疑让学生想出能否假设出总量是多少,然后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假设任何数可以得到同一结果。让学生明确假设总量是任何数都可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工作总量用“1”表示,工作效率用完成这个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

3.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学习重点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特征及解法。

学习难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与单位“1”的关系,理解工作效率的求法。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课件出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词语。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2.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分数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1.小组讨论,得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2.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1.请写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7。

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

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读题,思考例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哪些条件是已知,哪个是所求问题? 2.所求问题是“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可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量,我们怎么办呢?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工作总量是一条道路的长度,两队单独修完这条路

的时间分别是12天和18天;所求问题是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2分组讨论“这条路有多长”。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说出可以用设数的方法,假设这条路的长是一个确切的数值。

3.说出自己假设的数值。(10,30,50,1) 2.修一条

200m的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6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解法一:200÷4=50(米) 3.如果假设,可以假设这条路多长呢? 4.学生分组用自己假设的数值列式解答。

5.展示比较:哪种比较简便?(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6.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呢? 4.根据自己所设的数值列式解答。

举例: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0km。

10÷(10/12+10/18) 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

1÷(1/12+1/18) 5.认真观察每种计算方法,从中选取最优的方法。

(通过比较得出: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的方法比较简便) 6.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检验过程,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三、训练深化。(9分钟)完成教材第45页第7题。

引导学生找出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进行解答。

3.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完成要4天,乙队单独修完要6天。两队合修要几天完成?答:两队合修天完成。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节内容的过程中,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是基本,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通过一系列习题的练习,对新课中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教学新课时通过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而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单位“1”问题上主要采取教师讲解的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而且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教师点评和总结:

工程问题解题技巧82490

工程问题(一) 顾名思义,工程问题指的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这类题目的内容已不仅仅是工程方面的问题,也括行路、水管注水等许多内容。 在分析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量指的是工作的多少,它可以是全部工作量,一般用数1表示,也可 工作效率指的是干工作的快慢,其意义是单位时间里所干的工作量。单位时间的选取,根据题目需要,可以是天,也可以是时、分、秒等。

工作效率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表示成“工作量/天”,或“工作量/时”等。但在不引起误会的情况下,一般不写工作效率的单位。 例1 单独干某项工程,甲队需100天完成,乙队需150 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干50天后,剩下的工程乙队干还需多少天? 分析与解:以全部工程量为单位1。甲队单独干需100天,甲的工作效 例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3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45 天完成。如果开工时甲、乙两队合做,中途甲队退出转做新的工程,那么乙队又做了18天才完成任务。问:甲队干了多少天?

分析:将题目的条件倒过来想,变为“乙队先干18天,后面的工作甲、乙两队合干需多少天?”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答:甲队干了12天。 例3 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干,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分析与解:乙、丙两队自始至终工作了6天,去掉乙、丙两队6天的工作量,剩下的是甲队干的,所以甲队实际工作了 例4 一批零件,张师傅独做20时完成,王师傅独做30时完成。如果两人同时做,那么完成任务时张师傅比王师傅多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分三步。首先求出两人合作完成需要的时间,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报告解题技巧和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实用文档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 、先根据题给条件确定故障是断路还是短路:两灯串联时,如果只1有一个灯不亮,则此灯一定是短路了,如果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一定是断路了;两灯并联,如果只有一灯不亮,则一定是这条支路断路,如果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干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故障不能是短路,因为如果短路,则电源会烧坏。、根据第一步再判断哪部分断路或短路。2两端电压,开关闭合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L2L21:L1与例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什么?解:你先画一个电路图: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跟电源两极相连接,这部分导线没断,那么只L1断路了。有示数很大,V2电压,V2,串联,电压表L1与L2V1测L1、例2都断示数很大,说明L2V1=0B、若而V2L2则L1短路而正常;电压。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路。测L2V1=0 、若A。首先根据题给条件:两灯都不BA。其实答案为解:可能你会错选相当于V2L2亮,则电路是断路,A肯定不正确。当断路时,此时连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它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很大。而此时的示数为零。由于测有电流通过,因此两端没有电压,因此L1V1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首先要分析串并联,这个一般的比较简单,一条通路串联,多条并联。

如果碰上了电压表电流表就把电压表当开路,电流表当导线。这个是因为电流表电压小,几乎为零。但电压表不同。此处要注意的是,电压表只是看做开路,并不是真的开路。所以如果碰上了一个电压表一个用电器一个电源串联在一起的情况,要记得。电压表是有示数的(话说我当时为这个纠结了好久)。还有一些东西光看理论分析是不好的,要多做题啊,做多得题,在分析总结以下,会好很多。而且如果有不会的,一定要先记下来,没准在下一题里就会有感悟、一.常见电路的识别方法与技巧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电路图中各个 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问题。不能确定各个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无法确定可以利用的规律,更谈不到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正确识别电路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当然首先必须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图1(甲)、(乙)),这是简化、改画电路图的最终结果。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表法)、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标准文案.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考化学快速解题技巧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探究 【例题】将CaCl2和CaBr2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再通入过量的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 ∶2∶1 ∶2∶3 ∶3∶2 ∶3∶1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 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 n(Ca2+)=n(Cl—)+n(Br—)错选A。 解题思路:1个Ca2+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 2n(Ca2+)=n (Cl—)+n (Br—) 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 答案:D ●锦囊妙计 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2.电子守恒 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 3.原子守恒 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 4.质量守恒 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 此外,还有物料平衡。 ●歼灭难点训练 1.(★★★)将 gFe3O4完全溶解在 molL—1的 H2SO4(aq)中,然后加入 K2Cr2O7(aq) mL,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72—全部转化为 Cr3+。则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1.提示:Fe3O4中+2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Cr2O72—中+6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 ÷232gmol—1×(3-2)=×c(Cr2O72—)×(6-3)×2。 答案:L—1 难点2. 估算法

行测答题技巧工程问题的基本题型及快捷解法

行测答题技巧:工程问题的基本题型及快捷解法 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中公教育专家张淑琴认为,工程问题是各种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考问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快速解题方法及技巧总结如下: 一、基本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总量、效率、时间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当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 当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当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熟练掌握上述比例关系,只要在一个量固定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正反比确定数量关系是有效、快速的解题思路之一。 二、常考题型 1.普通工程问题 例1.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15个,若干天可以完成。当完成加工任务的60%时,采用新技术,效率提高20%。结果,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了10天。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A.900 B.1500 C.2250 D.3450 2.多者合作问题 多人同时工作共同完成一项工程,合作效率=每个人的效率之和。 例2. 一件工作,甲做15天可完成,乙做10天可完成。问两人合作几天可以完成? A.5 B.6 C.10 D.15 3.交替合作问题 在多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同时工作,而是依次工作,即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工作。

例3.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2009-国考-110】 A.13 B.14 C.15 D.16 三、常用方法——特值比例法 特设工作总量为题干已知量(工作效率或工作时间)的公倍数,再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快速计算。 四、例题解析 例1.【答案】C。解析:此题已知工作效率,要求工作总量,属于普通工程问题,只需求出原计划的工作时间即可。综合运用特值比例法进行求解。由题意可知,完成剩下的2/5的工作量,效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6,那么时间比为6:5,即时间提前了1份,对应的具体值为10天,原计划的6份时间的实际值就为60天,完成了2份工作,完成5份工作得用150天,从而工作总量=15×150=2250,故选C。 【考点点拨】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反比;比例值与实际值的对应;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例2. 【答案】B。解析:此题为最简单的合作问题,同时开始工作,同时结束,运用特值法。特设工作总量为工作时间的公倍数30,则甲、乙的效率分别为2和3,那么合作一天的工作量为2+3=5,合作时间=30÷5=6,故选B。 例3.【答案】B。解析:此题为典型的交替工作问题。特设工作总量为甲、乙工作时间20天和10天的公倍数20,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和2。工作方式为甲、乙、甲、乙、甲、乙……,显然,甲、乙各工作一天是一个工作周期,一个周期的工作量为二者的效率和1+2=3,则6个周期的工作总量3×6=18最接近工作总量20,此时还剩20-18=2个工作量,需要甲工作1天、乙工作半天,故总的工作时间为6×2+1+0.5=13.5天,故选B。 【考点点拨】交替工作,尽量不用比例法,而用特值法,特设工作总量。关键需弄清楚一个工作周期的时间与工作量,以及工作次序。 以上为工程问题的常见基本题型及快速解题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6713223681.html,/liaoning/

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动态电路比例关系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中考物理压轴题中有关动态电路比例关系的解法 研读近三年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发现,电学压轴题占了压轴题的绝大多数.而在电学压轴题中,动态电路问题属于难度较大的一类.这类考题大多通过滑片的移动、开关的通断,改变电路连接方式或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功率(例如2012年河北卷第38题、2012年北京卷第38题、2012年贵州铜仁卷第41题、2011年北京卷第38题,等等).这类考题往往涉及到比例关系,综合性大,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试题的思维水准,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很好地实现了知识和思维与高中的衔接,体现了考题的“选拔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下面,我就以2012年河北卷第38题为例,剖析一下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同学们在今后面对这类问题时增强信心。 的已知条件,还要利用“灯泡正常发光”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这两个几乎在所有的电学题中存在的隐含条件.

片P置于6点时,电压表Vl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8:11”,但是这一比例式中未知量过多(Ro、R。、Rb均未知)无法求解,要想解决这一难点,常见的思路是减少未知量的个数(利用“灯泡正常发光”求出R。),或者寻找其他的关系式来建立方程组(利用电源电压不变列出有关Ro、Rb的等式). 有什么值得一学 在较为复杂的压轴题中提供的条件不止一个,这些条件并不是在一个步骤上同时被全部用到,而是在不同的步骤上逐步被使用,一般来说,一道题完全解答后,所有已知条件都会被用上.所以,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特别是解答最后一个小题时,不能“专注”于那些已经用过的条件,更应该从未曾使用的条件上寻找突破口.如本题第(3)小题,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是在前两小题没有使用的“当滑片P置于6点时,电压表Vl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8:11”这一条件.

高考化学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计算题 1、守恒法 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 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 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 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 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 (2)摩尔守恒法 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 nHNO3=nCu(NO3)2 + nNO2+nNO =nCu×2 + n总气体

六年级奥数讲义分数应用题之工程问题2

第四讲 分数应用题之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工程问题是分数应用题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因为处理这类问题的解题技巧独特且应用广泛,所以工程问题往往受出题者青睐,在各种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工程问题和需要使用工程问题算术方法的类工程问题也经常出现。 1.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与一般解法; 2.工程问题中的常见解题方法; 3.工程问题算术方法在其他类型式题中的使用。 经典精讲 工程问题,究其本质是运用分数应用题的量率对应关系,即用对应分率表示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可以称作是一种“工程习惯”,这一类问题称之为“工程问题”。 1.解题关键是把“一项工程”看成一个单位,运用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表示出各个工程队(人员)或其组合在统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 2.利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代换法、比例法、列表法、方程法等。抛开“工作总量”, 和“时间”,抓住题目给出的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出与所求相关的工作效率, 最后利用先前的假设“把整个工程看成一个单位”,求得问题答案,一般情况下,工程问 题求的是时间。 有的情况下,工程问题并不表现为两个工程队在“修路筑桥、开挖河渠”,甚至会表现为“行程问题”、“经济价格问题”等等,工程问题不仅指一种题型,更是一种解题方法。

【例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甲、乙合作了几天后,乙因事请假,甲 继续做,从开工到完成任务共用了16天。乙请假多少天? 【分析】 (法一)甲一共干了16天,完成了 11620?45=,还有415-=1 5 ,是乙做的,乙干了了116530÷=(天) ,休息了16610-=(天),请假天数为:11 16116166102030 ??--?÷=-= ???(天)。 (法二)假设乙没有请假,则两人合作16天,应完成114 ()1620303 +?=, 超过单位“1”的41133-=,则乙请假11 10330 ÷=(天) 。 【拓展】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干20天可以完成,甲队做了8天后,由于另有任务,剩下的工作由乙队单 独做15天完成.问: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多少天? 【分析】甲的工作效率:120,甲的工作量:128205?=, 乙的工作量:23155-=,乙的工作效率:31 15525 ÷=, 所以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需25天。 【例2】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10小时,乙需12小时,丙需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 和B ,甲在 A 仓库,乙在 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乙搬运,最后同时搬完两个仓库的货物。丙帮助甲、乙各搬运了几小时? 【分析】 (1)甲、乙、丙搬完两个仓库共用了:111 2()8101215 ÷++=小时。 (2)丙帮助甲搬运了11 1831015??-?÷= ???小时。 (3)丙帮乙搬运了835-=小时。 【拓展】甲、乙、丙三队要完成A ,B 两项工程,B 工程的工作量是A 工程工作量再增加 1 4 ,如果让甲、乙、丙三队单独做,完成A 工程所需时间分别是20天,24天,30天.现在让甲队做A 工程,乙队做B 工程,为了同时完成这两项工程,丙队先与乙队合做B 工程若干天,然后再与甲队合做A 工程若干天.问丙队与乙队合做了多少天? 【分析】三队合做完成二项工程所用的天数111111184202430? ???++÷+ += ? ?? ???天, 丙帮乙队做的天数:111 1181542430??+-?÷ = ??? 天。 基本题型

动态电路相关计算

题型29 动态电路相关计算 计算题解题思路 关键是分别抓住电路变化前后所处状态,分析电路中的变化量和不变量,运用有关电学规律和电路特点建立状态方程,联立求解。总之,只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常见电路的计算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解题思路如下结构图: 命题点一滑动变阻器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 1.如图,电源电压为8V,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已知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灯泡的电阻为12Ω B.闭合S1、断开S2,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右端时,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75W C.闭合S1、S2,要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滑动变阻器R的取值范围4Ω﹣7.2Ω D.闭合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0.25﹣0.6 A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位置,定值电阻R0消耗的功率为2.5W;再次移动滑片至另一位置,R0消耗的功率为10W,电压表的示数为5V.若前后两次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相同,则电源电压U=15V。 3.一学生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做实验。此时两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电热丝电阻R x的阻值为5Ω.已知电热丝R x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相等,滑片P在b端时,电热丝的发热功率为P b,滑片P在a端时,电热丝的发热功率为P a,那么P a:P b=4:1。(不考虑电热丝阻 值随温度的变化)

4.如图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20Ω,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A,滑片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4V.求:(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3)R1的最小电功率。 5.如图甲所示电路,R是滑动变阻器,R0是标有“8V8W”的字样的电器(不考虑阻值变化),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最左端时,R0恰好正常工作。 (1)求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求此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解题技巧 襄阳三中樊春潮陈玉华 近几年的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大部分搜索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化学、物结构与离子平衡理论板块与原始化合物之间的综合题。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计算能力(重点训练平衡常数以及转化率的计算)、语言表述能力(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解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答此类综合题的基本思路是:仔细审题→弄懂原理→掌握要点→抓住特例→规范答题。 一、综合能力的应用技巧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二综合分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考生能否把总会让分解成若干个较简单的单一模块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即考生要把答题化为小题,把综合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降低难度,各个击破。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技巧 盖斯定律主要是利用题中信息求某一特定热化学方程 GAGGAGAGGAFFFFAFAF

式的反应热。计算时先要确定热化学方程式的组合关系,在确定△H间的计算关系,技巧如下: 1、确定已知方程式的加减:注意观察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与待定的热化学方程式,如果待定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中找到且只在该方程式中出现,那么在“=”或“≒”号的同一侧用加法,不同侧用减法。 2、调整化学计量数:如果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要调整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使需要消掉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也要作同倍数的变化),从而快速确定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所需要的倍数。 GAGGAGAGGAFFFFAFAF

3、注意检查核对:得到计算反应热的关系式后,一定 要核对一下所求的反应热是不是与要求的特定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三、平衡计算的应用技巧 1、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就不变。利用平衡常数可以处理多次投料的结果比较问题。 2、常用的计算思路:涉及赔偿的计算常利用“三段式”法,要注意几个关系的应用,反应物的c(平)=c(初)-c (转),生成物的c(平)=c(初)+c(转),反应物的c(初)×a(转化率)=反应物c(转),不同物质的c(转)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四、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技巧 1、化学平衡常数(K):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既可根据“相同时间内某物质的增加量是否等于减少量”来判断,也可根据相同温度下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来判断:Qc=K,已达平衡;Qc>K,平衡逆 向移动;Qc

(完整版)小学解工程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解工程问题的方法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三者中的任意两种量,就可求出第三种量。 由于工作量的已知情况不同,工程问题可分为整数工程问题和分数工程问题两类。在整数工程问题中,工作量是已知的具体数量。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要按照上面介绍的数量关系计算就可解题,计算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分率。在分数工程问题中,工作量是未知数量。解这类题时,也要根据上面介绍的数量关系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涉及到分率。 一、工作总量是具体数量的工程问题 例1 建筑工地需要1200吨水泥,用甲车队运需要15天,用乙车队运需要10天。两队合运需要多少天?(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这是一道整数工程问题,题中给出了总工作量是具体的数量1200吨,还给出了甲、乙两队完成总工作量的具体时间。先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别求出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再根据两队工作效率的和及总工作量,利用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两队合运需用多少天。 甲车队每天运的吨数:(甲车队工作效率) 1200÷15=80(吨) 乙车队每天运的吨数:(乙车队工作效率) 1200÷10=120(吨) 两个车队一天共运的吨数: 80+120=200(吨) 两个车队合运需用的天数: 1200÷200=6(天) 综合算式:

1200÷(1200÷15+1200÷10) =1200÷(80+120) =1200÷200 =6(天) 答略。 *例2 生产350个零件,李师傅1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李师傅和他的徒弟小王合作,则10小时可以完成。如果小王单独做这批零件,需多少小时?(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工作总量是具体的数量,李师傅完成工作总量的时间也是具体的。 李师傅1小时可完成: 350÷14=25(个) 由“如果李师傅和他的徒弟小王合作,则10小时可以完成”可知,李师傅和徒弟小王每小时完成: 350÷10=35(个) 小王单独工作一小时可完成: 35-25=10(个) 小王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 350÷10=35(小时) 综合算式: 350÷(350÷10-350÷14) =350÷(35-25 =350÷10 =35(小时) 答略。

小学奥数 工程问题(二).教师版

工程问题(二)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与一般解法; 2.工程问题中常出现单独做,几人合作或轮流做,分析时一定要学会分 段处理; 3.根据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能够正确进行单位“1”的统一和转换; 4.工程问题中的常见解题方法以及工程问题算术方法在其他类型题目中 的应用. 知识精讲 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是分数应用题的引申与补充,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工程问题是把工作总量 看成单位“1”的应用题,它具有抽象性,学生认知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建立正确概念是解决工程应用题的关键。 一.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定义:工程问题是指用分数来解答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工作总量:一般抽象成单位“1” 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三个基本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二、为了学好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 具备整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解决整数应用题的基本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广泛应用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② 在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前提下灵活运用; ③ 学会画线段示意图.线段示意图能直观地揭示“量”与“百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量与百分率之间的隐蔽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条件与问题中理清思路,正确地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 ④ 学会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变化多端,单靠统一的思路模式有时很难找到正确解题方法.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掌握对应、假设、转化等多种解题方法,不断地开拓解题思路. 三、利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代换法、比例法、列表法、方程法等 抛开“工作总量”和“时间”,抓住题目给出的工作效率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出与所求相关的工作效率,最后再利用先前的假设“把整个工程看成一个单位”,求得问题答案.一般情况下,工程问题求的是时间. 例题精讲

高考化学大题高分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大题高分解题技巧 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 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 1.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一.制备型实验题 实验考察以某一物质的制备为中心来展开。 步骤:原料制备和净化过程→物质制备过程→净化除杂过程→物质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在原料处理过程中,从实验原理出发,找到所需要的实验原料,例如氮气的制备,可以从空气来提纯,也可以采用按盐和亚硝酸盐来制备,还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氧气和水。 物质制备过程中,主要考察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例如氯气的制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固液加热装置,选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及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组合;在氨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就要采用直玻璃管通氨气及酒精喷灯加热的装置组合。 在净化除杂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有哪些,每种杂质所采用的除杂试剂以及除杂的先后顺序等,例如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采用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先后顺序是先除氯化氢,最后除水。 在物质的收集过程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性质,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收集产物。例如氨气的收集就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或集气瓶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的方式;如氯化铝的收集,根据其易凝华的性质,在收集氯化铝时,应采用装置浸泡在冰水中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 尾气处理过程中,从尾气性质入手,分析所采用的试剂。例如氯气的处理采用碱液来反应除去;如氨气的处理采用湿润的棉花或倒扣漏斗的盛水烧杯。

制备型实验题: 26.(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例谈中考命题中的动态电路问题及解题方法

例谈中考命题中的动态电路问题及解题方法 从近几年的中考真题可知,在命题中对动态电路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形式考查, 难度较大,考生很难把握。为帮助考生分析这类问题,本文将从中考真题出发讲述动态电路 问题及其解题方法。 一、动态电路,注重过程分析 动态电路问题是指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或电路中开关状态改变而使电路中的电流、电路两端电 压发生改变的电路问题。动态电路问题可分为三类,一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的变化引 起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二是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三是气体浓度、 光照强度、压力大小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下面针对这三类问题以例题的 形式进行过程分析,总结和归纳解题方法。 (一)例说滑动变阻器型动态电路 1、串联型 【以题说法】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向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ray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 C.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不变 D.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解析】由图1可知,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V2测R2两端电压, 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因电源电压不变,则V1示数不变,A项错误;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 片P向左滑动时,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的示 数变小,B项正确;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 变大,C项错误;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即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当 R2的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其阻值变大,D项错误。 【答案】B 【方法归纳】(1)解决此类问题第一要判定电路的类型,准确判断滑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 阻值的变化,可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流的变化,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式判断电压的变化。 (2)运用串联分压的原理分析电压表的示数的变化,两个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 大(变小),分配到的电压变大(变小),由电源电压不变和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定 (3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 ①首先,找出要得到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 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 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 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如: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SO4)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含Fe2+、SO32-等离子的物质,则要防止与氧化性强的物质接触。 ⑷如果产物是一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或水(潮解或发生反应)而变质物质(如NaOH固体等物质),则要注意防止在制备过程中对CO2或水的除去,也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或水进入装置中。 ⑸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溶解度信息,则要注意对比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根据它们的不同变化,找出合适的分离方法。三、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 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四、熟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与名词 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途径:升高温度、搅拌、粉碎) ②溶解: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 a.控制溶液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讲课稿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2、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3、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 ①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②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2009-2010学年高考新题型工艺流程题 1、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若在空气中加热MgCl2·6H2O生成的是Mg(OH)Cl或MgO,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时,需要无水氯化镁。写出用电解法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 式。 (2)Mg(OH)2沉淀中混有Ca(OH)2应怎样除去?写出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3)实验室里将粗盐制成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这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MgCl 2·6H 2 O Mg(OH)Cl+HCl↑+5H 2 O↑ MgCl 2·6H 2 O MgO+2HCl↑+5H 2 O↑ 或Mg(OH)Cl MgO+HCl↑;MgCl2 Mg + Cl2 ↑ (2)加入MgCl2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水洗涤。(3)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 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 通电

浅谈初中物理动态电路的三种解题方法

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子课题《农村中学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动态电路的三种解题方法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分水中学周炳奎 摘要:串并联电路中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而使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的解题方法有:直观思维法,公式计算法,极限假设法。 关键词: 物理动态电路计算假设 对于动态电路问题,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而使电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这部分试题既考查了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滑动变阻器等重要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许多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很难找到突破口,难以解答。现将动态电路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如下。 一、纯串联电路 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设总电压为U,R1两端的电压为U1,R2两端的电压为U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图1 解法一(直观思维法):将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压表连同其两端导线取走,容易看出电路由电灯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而成。当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通过R2的电流变小→A表示数变小;V表并联在R2两端,由于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所以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R2两端的电压变大→V表示数变大,而R1两端的电压等于总电压减去R2两端的电压,可以得出R1两端的电压变小。故选A。 解法二(公式计算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R=R1+R2)→电流变小I=U/(R1+R2)→A表示数变小,如果根据U2=IR2计算,由于I变小而R2变大,所以不能直接判断出V表示数的变化情况,但可以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U=U1+U2,因为U1=IR1,I变小,R1不变,所以U1变小,而U不变,则U2=U-U1变大,V 表示数变大。故选A。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 解题技巧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 【题型解读】 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实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 ②实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 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 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 (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 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实验步骤 ①加试剂顺序; ②反应制备; ③除杂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 (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具体、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注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注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 【题型解读】

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能力立意,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试题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 ①气密性检查; ②仪器连接; 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 ④各仪器的作用; ⑤各部分的现象; 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实验的思路(实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要明确: 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②仪器连接顺序是否合理: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