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多数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多数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早期新生儿的暂时性现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首先要确定是否为病理性黄疸,若是病理性黄疸则要找出病因并决定是否治疗。近年来,国外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光疗与换血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标准较过去提高,对早产儿黄疸实施早期治疗,应用换血疗法较过去减少。这些治疗措施的变化都与对新生儿黄疸认识的变化有关。近年,我国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进行了多次研讨,对某些问题取得共识。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学概念

作为临床判断是否为病理性黄疸的标准,过去我们借用欧美国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即220.6 umol/L 和256.5 umol/L( 1 umol/L = 0.0585mg/d1)作为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对足月新生儿黄疸进行前瞻性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出现在生后第4 ~5天,而欧美国家的新生儿出现在生后第2~3天。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与干预,高于欧美国家的新生儿( 85.5~102.6umol/L )。25%以上的足月健康新生儿总胆红素大于205.2 ~220.6umol/L,这一比

例也大于欧美国家的新生儿。

近年对是否继续使用欧美国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曾进行研讨。有人提出目前我国调查的样本量还不够大,需要更大数量的样本;也有人提出在已调查地区可以考虑以256.5umol/L作为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参考标准。因此,今后要对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进行更大样本的足月新生儿黄疸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新生儿黄疸临床与基础研究来不

断修改和完善新生儿黄疸诊断与治疗标准。

二、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黄疸诊疗工作的中心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血清总胆红素值增高是促发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大于342.0 ~427.5umol /L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机率逐渐增加。但是早产、窒息缺氧、感染与溶血症、低白蛋白血症等因素也是促发胆红素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上述因素的新生儿黄疸应被视为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新生儿黄疸。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应将有高危因素和无高危因素两类分别处理。在处理高危新生儿黄疸时应更积极,在进行光疗、换血时应选择总胆红素值指标的下限值。

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与干预标准

人们要求在处理新生儿黄疸时,诊断和治疗应合理与合适,避免过多的化验检查和治疗措施。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认为他们在处理新生儿黄疸时进行了过多的化验检查与过多的光疗。合理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用某一血清总胆红素值作为界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并不完全合理。

Maisels指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峰值并不相同,要制定一个各地区都适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来区别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并不合理,且有一定困难。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在205.2 ~220.6umoL/L很常见,如为生后第4 ~5天的足月健康儿又无高危因素,可在密切观察下不给予光疗。相反,生后第2天、体重2200g、有缺氧病史的新生儿,其血清总胆红素在205.2 ~220.6umoL /L时,应考虑给予治疗。但临床上需要有一个能为公众接受的血清总胆红素值的"治疗标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治疗标准"的概念为当血清总胆红素值超过此值时,给以针对黄疸的治疗以预防出现胆红素脑病,其诊断和治疗过程必然会给新生儿及其家属带来身体和精神的不适,但总体来说益处大于害处。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儿科学会已制订出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标准,且此方案中光疗与换血的总胆红素值较过去有所提高,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此方案已逐步被该国的临床医师所接受。我国学者在讨论这类方案时,有学者指出我国

新生儿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华南地区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总胆红素峰值也高于华北地区,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和加拿大的方案,但不应机械地照搬。

2000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疸专题讨论会上,通过了我国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草稿),这一方案已经历过多次讨论及部分单位的临床实践,供临床工作中参照实行。

足月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分为日龄<72h和≥72h两种情况。

1.日龄≥72h的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应区分为:(1)存在高危因素;(2)无高危因素。近年的干预方案中血清总胆红素值都有一个范围。在这一范围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治疗措施。当新生儿无高危因素时,选用干预标准的上限(高值)。有高危因素时选用干预标准的下限(低值)。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的足月儿黄疸的光疗干预标准血清总胆红素值为290.7 ~342.0 umol/L;换血标准为427.5 ~513.0umol/L。1998年新加坡陈金龙的光疗干预标准为256.5 ~307.8umol/L。1999年加拿大儿科学会制定的光疗干预标准为307.8 ~342.0umol/L,换血的干预标准为401.9 ~

513.0umol/L。

2.日龄<72h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部分新生儿黄疸提前出现,提示可能存在溶血或其他病理因素。在病因检查的同时要考虑在72h前对该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治疗,目的是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标准有光疗与换血两项。光疗的早期干预标准为出生第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在205.2 ~256.5umol/L之间,第72小时为256.5~307.8 umol/L。

1999年加拿大儿科学会光疗的早期干预标准在出生第24小时是171.0umol,/L,第48小时是256.5umol/L,第72小时是307.8umol/L。

3.早产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早产儿黄疸特点为黄疸重和持续时间久。早产儿本身就是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比足月儿易于发生胆红素脑病。出生体重小于1500g或有其他高危因素者,血清总胆红素值在171.0 ~205.2umol/L就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血清总胆红素值在171.0 ~205.2umol /L,按习用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256.5umol/L就不能归入病理性黄疸。但由于早产儿生理特点,此水平就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而对早产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与足月新生儿不同。处理时要考虑早产儿脑更易受胆红素的损害。我国的早产儿千预方案指出在选择治疗要从血清胆红素值、出生体重、日龄、有无高危因素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与过去

相比认识更深入一步。

黄疸干预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中华医学会2001年 诊断标准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102μmol/L(6mg/d1)。 2.血清胆红素浓度:足月儿>220.6μmol/L(12.9mg/d1),早产儿> 255μmol/L(15mg/d1)。 3.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1)。 4.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呈进行性加重。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下表,并做以下说明。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 4.出生后7天内(尤其是出生后3天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做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μmol/(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早产儿胆红素增长速度快,肝脏及血脑屏障发育更不成熟,干预方案应有别于足月儿。早产儿黄疸治疗标准按照胎龄、日龄、出生体重而形成多条动态曲线。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予以更早期的预防性光疗。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一、病因 1、感染性①新生儿肝炎;②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2、非感染性①新生儿溶血;②胆道闭锁;③胎粪延迟排出;④母乳性黄疸; ⑤遗传性疾病;⑥药物性黄疸;⑦其他:如低血糖、酸中毒、 缺氧、体内出血和失水等 二、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 而异。 24h 48h内 72h内及以后(mg/dl) 足月儿 <6 <9 <12.9 早产儿 <8 <12 <15 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三、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TCB>6mg/dl; 2、足月儿TCB>12.9mg/dl,早产儿>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TCB每天上升>5mg/dl,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胆红素脑病: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 (20mg/dl),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患儿出现精神反应差,食欲不振,拒乳,以后出现尖叫、凝视、角弓反张甚至抽搐等症状。

四、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1、皮肤黄染是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新生儿是一特殊的群体,不能自我表达,完全 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黄疸患儿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皮肤颜色、范围以及大小便颜色,最重要是注意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反应,如原始反射、吸吮吞咽及肌张力情况。 2、精神状态: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 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皮肤颜色: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 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 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吃奶情况: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5、粪便、尿液: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 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6、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 生。 7、了解母儿情况: 了解母亲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 有无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 及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的高危因素。对于存在上述因素的新生儿早期加强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蓝光治疗前的准备 (1)患儿家长的准备:需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性及治疗目的,说明蓝光治疗的原理和安全性。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2)患儿的准备:进蓝光箱床前先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划破皮肤,患儿裸体卧于蓝光床中,可用长条尿巾或尿布湿遮住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输液的患儿用纱布把手捆束固定。 (3)蓝光箱床的准备:将蓝光床置于有空调的病房内,将室温维持在22~28℃,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确保蓝光床上的衣套干净、干燥,将床内温度预热节到28—32℃ 方可将患儿放入。 2.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光疗过程中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部位、程度及变化、大小便颜色与性状,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加强巡视,如有抽搐呼吸暂停,口唇发绀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如出现青铜症,应立即停止光疗。 (2)注意体温变化:勤测体温,做到每2~3小时1次,如果患儿体温超过37.5℃,可以适当的敞开罩在患儿身上的蓝光床套衣,或进行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低于36℃,应给患儿加盖衣被。体温控制在36~37.5℃之 间为宜。 (3)防止脱水:患儿光照治疗期间应及时补充水分、除补液外,每日要挤奶8~12次喂患儿,在2次喂奶之间要勤喂开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在光照治疗过程中进食不佳者,应及时 给予静脉输液。 (4)皮肤的护理:观察皮肤黄染情况,要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擦净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光疗时部分患儿会出现暂时性充血性皮疹,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诊,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光疗 停止后可自行消退。 (5)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呕吐性质及量。另外,患儿每 次喂奶不宜太饱,每次不超过30ml,以免引起呕吐。 (6)疗效观察:注意患儿皮肤、巩膜颜色。协助医生了解黄疸消退时间,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持续光照24小时,除遮盖部位外黄疸明显减退。如退黄不明显,可延长至72小时,同时注意患儿有无水肿出现,防止因照射时间过长使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造成低蛋白血症。要定期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判定效果报告医生。 3.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抱回婴儿床,加盖棉被。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作好各项记录及蓝光床的维护与保养。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μmol/L,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μ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测定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体重在2.5kg以上,Apgar1min评分8~10分的19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口服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性用药,对照组出生后3天内未给任何处理。两组均采用性能良好的经皮测定黄疸仪(TBC)测定黄疸指数。对比两组新生儿TBC读数。观察组若TBC读数》12mg/d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黄疸发病率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黄疸指数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如

为及时诊断及治疗,部分可发展成核黄疸,因未结合胆红素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故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的发病率及其重要,为了解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比较分析我院2010年5月一2011年5月住院的19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顺娩或剖宫产娩出的196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 2.5?4.0kg ,Apgar1min 评分8?10分,除外胎儿宫内窘迫,生后窒息,头颅血肿,围产期感染,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等疾病,母孕期均健康,均无有关家族遗传病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出生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干预组)98例中,男57例,女41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400g,平均胎龄为38.6周。对照组(非干预组)98例中,男53例,女45例,平均出生体重为3200g,平均胎龄为39.1周。 1.2 干预措施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服用妈咪爱,每次0.5g,每日2次,, 当测得TBC读数》8mg/dl,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136.8卩mol/L , 开始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次。当测得TBC读数》12mg/dl, 相当于血清胆红素值为205.2卩mol/L,则给予新生儿输白蛋白和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处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16年版)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Bhutani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得95百分位。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降低胆红素:根据高胆红素血症得程度决定光疗、

换血等措施。 2、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必要时使用白蛋白。 3、减轻溶血:必要时给予静注丙种球蛋白。 4、纠正贫血:必要时输血。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高胆红素血症(ICD-10: P59、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得检查项目。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CRP。 (3)监测胆红素。

(4)血生化全套。 (5)血气分析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得检查项目 (1)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得筛查。 (2)血TORCH。 (3)腹部B超。 (4)红细胞形态。 (5)听力检查。 (6)头颅MRI。 (7)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8)血培养+药敏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光疗曲线进行光疗。 (1)光疗过程中注意适当增加补液量,以防光疗中体液丢失过多。 (2)注意监测体温。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血总胆红素水平,μmol/L(mg/dl) 时龄(小时)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μmol/L(mg/d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24 ≥103(≥6 ) ≥154(≥9 ) ≥205(≥12) ≥257(≥15) ~48 ≥154(≥9 ) ≥205(≥12) ≥291(≥17) ≥342(≥20) ~72 ≥205(≥12) ≥257(≥15) ≥342(≥20) ≥428(≥25) ﹥72 ≥257(≥15) ≥291(≥17) ≥376(≥22) ≥428(≥25) 胎龄、出生体重 出生~24小时 ~48小时 ~72小时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光疗 换血 ~28周 <1000g ≥17-86 (≥1-5) ≥86-120 (≥5-7) ≥86-120 (≥5-7) ≥120-154 (≥7-9) ≥120 (≥7) ≥154-171 (≥9-10) 28~31周 1000~1500g ≥17-103 (≥1-6) ≥86-154 (≥5-9) ≥103-154 (≥6-9) ≥137-222 (≥8-13) ≥154 (≥9) ≥188-257 (≥11-15) 32~34周 1500~2000g ≥17-103 (≥1-6) ≥86-171 (≥5-10) ≥103-171 (≥6-10) ≥171-256 (≥10-15) ≥171-205 (≥10-12) ≥257-291 (≥15-17) 35~36周 2000~2500g ≥17-120 (≥1-7) ≥86-188 (≥5-11) ≥120-205 (≥7-12) ≥205-291 (≥12-17) ≥205-239 (≥12-14) ≥274-308 (≥16-18)

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值是多少?临床上很多家属对新生儿检查多看不懂,新生儿易出现胆红素异常的现象,那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对此问题专家作出诠释,下面就此做一下介绍。 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值的范围:总胆红素3.4~17.1mol/L,直接胆红素在0~68mol/L 以下,间接胆红素在1.7~10.2mol/L以下,其总胆红素的临界值是1.3~1.5mg/dl,对于超过此数值者可视为异常。 新生儿在生理期胆红素亦是有一定波动范围的,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可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逐步上升到86μmol/L左右;在临床上可出现黄疸但一般多无其它异常不适症状,胆红素多在1~2周内自动消退,即为新生儿胆红素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期。 小贴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早产儿胆红素则不超过255μmol/L为正常。 新生儿胆红素的正常与否的判定中,需要注意的是:1.注意及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因临床上部分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建议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应有警惕,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 2.一般人的胆红素基本没有什么波动幅度,且不受年龄差异而变动,而长时间绝食后胆红素会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一般情况下饮食、运动等因素不会不影响胆红素的值。 通过对新生儿胆红素正常值的介绍,希望会对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许多妈妈在生宝宝前没上过准妈妈课堂,所以关于月子怎么坐,月子里的宝宝(新生儿)怎么喂养和护理,几乎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而传统的老人都会认为:坐月子都应该门窗紧闭,连窗帘都要拉上,把家里搞得很暗,生怕宝宝被声音和光线刺激吓着了,每天只要给宝宝喂好奶就万事大吉了,所以,在昏暗的光线下,宝宝是否出了黄疸了都很难察觉,也许,很多家长根本没有“黄疸”这个概念。 我知道的许多宝宝在满月那天,被家中来的客人发现有黄疸才抱去看医生,甚至有些老人会说:“我以前生的孩子也黄过,后来都自然消失了。”听话的乖媳妇们听老人这么一说,也就安心了。可是,有些宝宝虽然黄疸自然退了,但对大脑造成了损害,年轻的妈妈并不知道;有些宝宝的黄疸持续很长时间未退,最后还得去医院治疗,花去很多医疗费,甚至个别宝宝因黄疸进行性加重而危及生命,或虽保住生命却留下脑损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疽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第二,新生儿生后血脑屏障的发育和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胎龄及日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清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对新生儿造成脑损害的危险性越大。所以,不能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标准应为随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而变化的多条动态曲线。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方案应建立在病史、病程、体检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推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见表1、表2,并作以下说明。 1.在使用推荐方案前,首先评估形成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处于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新生儿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尤其高碳酸血症)、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如有上述高危因素应尽早干预。 2. 24h以内出现黄疸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给予积极的光疗措施。 3. 24~72h,出院前出现黄疸者至少要检查1次血清胆红素,出院后48h应于社区或医院复查胆红素,以监测胆红素水平。4.出生后7d内(尤其是出生后3d内)接近但尚未达到干预标准者,应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无监测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可适当放宽干预标准。 5.“考虑光疗”是指在该日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根据临床病史、病程和体检作出判断,权衡利弊,选择光疗或严密监测胆红素。 6.“光疗失败”是指光疗4~6h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0.5mg/(dL·h)],如达到上述标准可视为光疗失败,准备换血。 表1 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时龄(h)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umol/L) 考虑光疗光疗光疗失败换血换血加光疗~ 24 ≥103 (≥6)≥154 (≥9)≥205 (≥12)≥257 (≥15)~ 48 ≥154 (9) ≥205(≥12)≥291 (≥17)≥342 (≥19)~ 72 ≥205 (≥12)≥257(≥15)≥342 (≥20)≥428 (≥25)~ 72 ≥257 (≥15)≥291(≥17)≥376 (≥22)≥428 (≥25) 注:括号内数位为mg/dL值,lmg/dL = 17.1umol/L 一、干预方法 (一) 光照治疗 1.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2.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3.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0~12h,间歇14~21h。不论何法,应视病情而定。 4,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比。光疗结束后,连续监测2d,以观察有无反跳现象。当反跳值超过光疗前水平时,需再次光疗。 (二) 光疗注意事项 1.灯管连续使用2000~2500h需更换新灯管。在治疗Rh溶血病等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更换新灯管。 2.光疗箱要预热,待灯下温度在30℃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小儿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新生儿尤为重要。新生儿死亡率一般占婴儿死亡率的半数以上,要降低婴儿死亡率,首先就得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因此,从预防的角度减少各种常见的死亡原因.就需要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个临床症状,约有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早产儿黄疸的发生率可达到80%[2],少数黄疸患儿,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新生儿黄疸,尤其早产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3]。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的长时间照射治疗易引发副作用。 蓝光毯治疗,该机是由发光器和冷光源垫两部分组成,无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治疗时不必裸露,不直接照射眼部,不必戴眼罩及男婴遮盖生殖器,避免了患儿因恐惧不安、哭闹烦躁造成的皮肤破损、输液针头脱出等副作用。不影响婴儿保暖、喂养、换尿布、治疗和护理操作,更适合在辐射台

保暖、置于温箱中保暖、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抢救台的危重新 生儿治疗,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光照强度,局部光照强,光垫 各点光分布均匀,使用方便,无其它副作用。但在炎热夏季 温度高,使用时光垫接触皮肤时间长透气差,偶有出现皮疹,照射部位更换时间缩短些,可避免。因照射面积小,面部及 四肢没能照射,皮肤黄疸消退较慢,但对总的疗效影响不大。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不失为代替目前蓝光治疗的有效方法。 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治疗是消退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原 理是: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450~460hm的光线作用 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nm之间,故有人认 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 红素的作用大2~3倍。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转化为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较成人及一般儿童为高,主要由于:①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增加。②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差。③ 肝细胞酶系统发育不完善。④肠壁吸收胆红素增加所致。所 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新生儿生后1 周内胆红素>34μmol/L,最高范围值足月儿达205.2μmol/L,

育儿知识:婴儿9天黄疸值对照表

婴儿9天黄疸值对照表 刚出生的婴儿,因为身体机能还不完善,同时抵抗力也很低,此时会有很多疾病发生,黄疸就是其中一种。新生儿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就不需要宝妈过度担心,这种黄疸基本上不需要什么过多的治疗手段,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自行消失。想要宝宝的身体恢复健康,以及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那就需要了解婴儿9天黄疸值对照表。 婴儿9天黄疸值对照表 1、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 1、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一般在生理性黄疸会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你可以用肉眼看出宝宝皮肤有点黄,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在4—6天最为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黄疸如何护理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了解黄疸形成的原因类型,在治疗时也会有很大的的帮助,当宝宝是因为喂食不足而出现的黄疸,此时就需要妈妈勤喂食物,合理搭配饮食,让宝宝黄疸的症状消失。育儿知识库极为丰富,需要准妈妈学习的太多了,用心起来,宝宝才会健康成长。 怀孕8周孕囊小怎么办 怀孕8周的时候,已经到了孕两个月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孕囊已经发育得比较大了,可以在b超中看到孕囊了。但是有的时候怀孕8周孕囊会出现偏小的情况。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怀孕8周孕囊到底多大算是正常的呢? 孕囊偏小怎么办? 首先,由于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孕妇月经推迟、排卵期错后、受孕时间晚,从而出现孕囊较实际停经天数小。 例如,停经50天,但检查中却发现孕囊仅有40天左右大小。这种孕囊偏小属正常情况,只要经一周动态检查显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值正在逐渐增多,孕囊在继续生长,并且逐渐出现了胎芽和胎心,即说明孕囊偏小是由于排卵期错后、受孕时间晚等生理性原因所致,可继续妊娠。 其次,由于精子、卵子发育不良,孕妇在孕期感染支原体、衣原体、风疹病毒或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导致孕囊发育不良,小于正常月份。出现以上情况的孕妇在妊娠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囊会继续长大,但见不到胎芽和胎心,这种情况下的孕囊是不健康的,最终会导致孕妇流产。 怀孕八周孕囊多大正常? 1、7周:胎儿长到1.33厘米,胚胎已具有人雏形,体节已全部分化,四肢分出,各系统进一步发育。B超清楚看到胎芽及胎心跳,胎囊约占宫腔的l/3。 2、8周:胎儿长到1.66厘米,胎形已定,可分出胎头、体及四肢,胎头大于躯干。B超可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早期干预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8-03T17:05:08.2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李小芳 [导读]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 李小芳(广西水电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疗效的相关论文综合,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或延缓黄疸的发生,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黄疸程度,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护理综述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1],生理性黄疸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h即出现黄疸,2周~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2]。胆红素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引起死亡或后遗症。因此,黄疸早期干预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就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诊断方法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 1.1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 %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 d 出现黄疸,4~5d达到高峰,5~7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d出现,5~7d达高峰,7~9d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 μmol/L。 1.2 病理性黄疸 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早产儿>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3]。 2 干预措施 2.1抚触 抚触作为对新生儿的一种辅助治疗已经在新生儿病房广泛开展,对新生儿黄疸病情的改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轻的按摩可促进迷走神经活性,使胃泌素及胰岛素的释放增加。从而增加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使婴儿的食欲增强,体重增长加快,抵抗力增强。抚触可增进婴儿β-咖啡呔,5-羟色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素等分泌,从而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②新生儿由于窒息、咽下、感染等摄入不足,进食量较少,肠蠕动减少,胎粪积聚在肠道,胆红素就会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以及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晚及肝功能不成熟等原因,均可使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加重。通过抚触,使新生儿的食欲增加,从而加速肠道正常菌群生长,促进尿胆原生成增多,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减少,减轻肝肠循环,胆红素排泄增多,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抚触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触觉是最原始的感官功能,用手对皮肤进行温和良性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一系列良性反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抚触做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值得推广[4]。具体抚触方法:从前额、下颏、头部、胸部、腹部、四肢、脊背到臀部,每天2次,每次15min,上午为沐浴后,下午在2次喂奶间进行。抚触时室温在28-30℃,冬天用取暖器,抚触前操作者手上和婴儿皮肤上涂润肤油,抚触时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时让产妇或家属在旁观看,一边学习一边与婴儿交流,严密观察婴儿是否得到确实有效的母乳喂养及母亲是否有足够的乳汁。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便后保持臀部干燥,并予肛周皮肤涂油膏以隔绝大便对皮肤的刺激。 2.2游泳 孙美农等研究证实:胎便转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5],游泳能够促进胎便转黄时间提前,减低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发生[6]。新生儿游泳是母亲子宫内羊水生活环境的延续,有利于新生儿和婴儿心理的发展。由于新生儿游泳在水中活动量大,水的浮力、水压及婴儿的运动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加大,心血管耗氧量增大,从而使代谢增加,此外游泳刺激副交感神经使胃泌素、胰岛素及胃酸分泌增加,故婴儿易出现饥饿,且食欲增加。同时,腹肌收缩,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7]。注意事项:新生儿游泳期间必须有护士一对一全程监护。泳池水深约 75cm,以新生儿足部触及池底为标准。家属可以全程陪同,游泳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新生儿头部始终保持在水面上。 2.3灌肠 灌肠能使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和大便变黄时间提前,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胎便排出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引起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3~4d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10~12h内初次排胎粪,3~4d左右排黄便。由于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h开始实施,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主要是灌肠液对直肠壁感受器的刺激产生排便反射,增加肠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以达到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核黄疸的发生[8]。操作时应注意: ①尽量保暖,以防患儿受凉。 ②新生儿年龄小,自身不配合,应特别嘱家属扶好患儿配合操作,避免因患儿来回活动增加肠黏膜与肛管的摩擦,从而增加了损伤的机会。 ③操作熟练、轻柔。灌肠本身就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又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肠黏膜薄嫩,容易受异物刺激而损伤。因此护士操作时一定要做到动作轻柔。 ④有严重腹泻,急腹症及消化道者禁用。 2.4蓝光治疗 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形成水溶性而溶于体液,通过血液循环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经肾从尿中排出[9]。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

为什么苯巴比妥能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用苯巴比妥治疗是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这种黄疸是由于大量红血球破坏,形成大量胆红素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胆红素很快排除,使血液中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至的黄疸。使用苯巴比妥后,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的代谢,降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 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先查明病因。如果属于阻塞性黄疸,就不能使用这种药物治疗。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黄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用药。 方法: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以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治疗建议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7-10天消退,为生理性黄疸,在黄疸期间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不需特殊治疗。若黄疸提前或推迟出现,或出现上面所述各种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医院系统检查,以免延误诊治,危及婴儿生命。 什么原因会导致大便发绿? (1)母乳喂养儿大便发绿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小儿的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宝宝吃奶好,全身情况正常,新妈妈可不必担心,这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宝宝长大,会有进步。 (2)着凉 孩子吃的奶有点偏凉了或者孩子的腹部、脚部受凉都可能大便发绿。 这是因为,受凉会导致肠蠕动过快,在结肠胆绿素来不及被还原成胆红素,故呈现绿色。这是产生绿色大便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原因引起的绿色大便,可能还有像感冒一类的症状。如果只有绿色大便,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在晚上,过几天就会恢复。如果有感冒症状,应同时对感冒进行对症治疗。 (3)饥饿 有的宝宝因没有吃饱,饥饿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出现绿色大便,宝宝因饥饿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容易与其它述情况区分。这种情况只要增加奶量,让宝宝吃饱就可以了。 (4)加强铁的配方奶粉 人工喂养的小儿大便呈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多呈浅黄色。如果宝宝吃的配方奶粉中的铁质没有完全吸收掉,也会让他的大便发绿。 所以,大便发不发绿,问题并不是特别大,你只要看孩子的大便次数、大便的性状如果都正常,就不用特别担心。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标准·方案·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 745-748、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是十分常见得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高胆红素血症得监测、高危因素得评估以及正确及时得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与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得意义。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得危害性受机体状态与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得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得专家共识"[3]。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得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与修订。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得"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出生后得胆红素水平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得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与就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得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得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得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根据不同得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4-09T08:49:57.1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姚淑霞[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以内的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巩膜、皮肤以及黏膜黄疸症。 姚淑霞(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261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黄疸有效的早期综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14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皆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配方奶、游泳、专业抚摸等干预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调查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1周内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以及退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家属满意率(95.7%)较对照组(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胎便抚摸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06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analysis of neonatal jaundice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14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intervention group based targeted supplementary formula, swimming, touch and other profess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nursing observation, investigation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28 d以内的新生儿,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巩膜、皮肤以及黏膜黄疸症。发生病理性黄疸时,高浓度的胆红素会损害新生儿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因而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70例新生儿进行针对性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获得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间于我院出生的1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体重 2.4~4.1 kg,平均( 3.2±1.1)kg。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其中顺产28例,剖宫产42例;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其中顺产33例,剖宫产37例。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两组产妇无产前并发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两组新生儿均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母乳喂养基础上按需哺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母乳不足时补加配方奶足量哺乳;每天游泳15 min,游泳后由专业人员抚触护理15 min。 1.2.1 常规护理:①母婴同室,确保病房始终安静、舒适;②观察新生儿黄染部位、范围,记录评估黄疸值,观察精神状态,若黄疸症状加重或者嗜睡等情况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诊断治疗;③检查记录新生儿排便情况,记录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大小便颜色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片清洁干燥;超过24 h未排胎便的婴儿,给予适当刺激肛门促进排便;④采取多形式的健康宣教。 1.2.2 早期足量喂奶:早期充足的喂乳量可刺激新生儿肠道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促进胎便排出[2]。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但临床上常见产妇开乳晚、泌乳量不足。新生儿自出生起即实行母婴同室,帮助产妇早开乳以便新生儿早吮吸,保证足够的哺乳次数和每次哺乳量,若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至喂哺后婴儿有满足感。如此增加早期摄乳量及喂养次数,干预组新生儿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得以提前(P<0.05),黄疽指数显著降低,退黄时间缩短(P<0.05)。 1.2.3 游泳:每天上午哺乳后1 h游泳15 min,脐带放水、加戴救生圈后护理人员在旁协助婴儿在泳池内进行肢体伸展运动,确保水质洁净温和、水温适宜;游泳结束后及时护理脐带;擦干身体,注意保暖。游泳时适宜温度的水可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且游泳使得机体耗能增多,促进食欲和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随胎便排出,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指数。 1.2.4 抚摸护理:抚触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促进消化液和胰岛素分泌,提升婴儿食欲,有利于婴儿排便。背部抚摸动作可引起脊髓内排便中枢兴奋,使排便次数增加,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量。另外,轻柔的抚摸护理能使新生儿通过皮肤直接感受到爱与呵护,能使新生儿精神放松、少哭闹,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1.3 观察指标:抚摸护理后,于患儿前额正中和胸部测1次黄疸指数,并做好记录(采用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BJ20经皮黄疽仪);观察新生儿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记录两组组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退黄时间。出院前问卷形式调查家属满意度。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1周内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以及退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干预组家属满意率(95.7%)较对照组(8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胎便转黄时间以及退黄时间比较(x-±s) 组别1周内黄疸平均指数胎便转黄时间(h)退黄时间(d) 干预组9.36±2.09①32.21±3.38① 3.1±2.2① 对照组11.15±4.7161.47±6.54 5.9±3.0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3 小结 过量胆红素未能及时排出是新生儿黄疸的根本原因,早期足量喂奶、游泳和抚触都可刺激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代谢并随胎便排出,从而降低游离胆红素浓度,有效预防高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损伤。此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汪桂香.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 (4):478. [2] 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57(2):408. [3] 商广芝,李松,洪丽娟.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