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说明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说明

高级英语阅读课程说明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400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英语报刊阅读是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 【教学目的】 1. 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英美报刊阅读,使学生了解国际重大时事,获得最新信息,增加国际知识,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世界主流英文报刊,了解英文报刊阅读常识,提高对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报刊文章并进行摘要写作的能力。 【教学任务】 此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大致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报刊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英语报刊的技能,学会运用各种工具书和各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报刊的内容和实质,进而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内容】 英语报刊阅读主要包括英语国家报刊简介、英语报刊中的术语、新闻的写作等报刊知识以及报刊文章选读,所选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国内的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以及美国《读者文摘》、《今日美国》、《时代周刊》及《新闻周刊》等报刊以及部分互联网文章。选材注重思想性和代表性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在《英美报刊阅读》课程当中,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有意识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式学习。 【先修课程要求】 可以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了基础英语,以及第二,三学期的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开设此课程。

英语阅读 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004 课程名称:英语阅读 大纲执笔人:郭淑丽贾存爱 大纲审核人:陶伟 一、课程简介 《英语阅读教程》是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的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加强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篇章的目的。 教学要求:阅读教学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主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阅读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 2. 教师应对所讲述的文章做概括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每课结束后给学生留篇幅相当的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的正确理解率不低于70%。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经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新闻电迅、特写、传记、科普文章和文学原著,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tensive Reading 课程编号:71120205~71120208 学时数:192 学分数:12 适用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泛读”是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的基础课程,泛读课的特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就“泛”而言,泛读课所选的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材料的文体呈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广告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 “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同等重要。 教学要求:Section A 要求在课堂上处理,学生不要预习。 Section B供课外阅读,课堂上进行检查。 Section C 主要用于快速阅读训练,要求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按要求在不预习前提下完成Section A(20---25分钟)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对Section A中词汇练习及阅读思考题的讲解,教授有关阅读方法。如: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熟悉英语句子结构,了解内容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区别;把握文本中心思想;阅读速度和逻辑推导;对文本的批评鉴赏能力等。 课外要求学生熟练领会教材出现过的词汇,掌握所学阅读方法,并能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觉熟练运用。课外通过大量阅读(建议至少课内阅读量的5---10倍以上),巩固所学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册 本册目的与要求: 第一册首先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熟悉英语句子结构,了解内容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区别。 Section 1:Unit1—Unit 4 重点和难点: Context Clue to Word Meaning I (以讲解为主,附以阅读练习) 内容: 1. Unit 1 University Student Life:Text On being a Student 2. Unit 2 Culture Shock:Text Making a Culture Change 3. Unit 3 Movies:Text How Do the Movies Do It 4. Unit 4 Food:Text A Food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滨海县大套中学水克祥 一、教材依据 本课时选择的是《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4 Food,主要围绕本单元中心任务“Food and lifestyles”而展开的。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Kitty 和Daniel过去和现在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原则与理念 1 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任务生活化,评价方式过程化,以学生为主体, 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 2 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3 灵活使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词汇:扩展有关食物和生活方式的词汇 (2)日常交际用语:1.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2. I like/dislike…… 2.能力目标 (1)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2)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练习了解文章大意,快速浏览查找细节的快速阅读技巧 3.情感目标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使他们体验成功,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本文学习增强学生健康意识,使他们明白生活中不能挑食,要珍惜粮食,养成优良的生活方式。 — 四、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的技巧。 五、教学难点 明白健康饮食和优良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挂图、录音机、小黑板、实物(水果、素菜、饮料……) 2.学生:课前词汇预习;健康食物、生活习惯资料收集笔录。 七、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热身) (一)Free Talk: To ask the student on duty to make a speech : “What is my favourite food ” } 设计思路: 每天都有值日生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在交流过程中,也互相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二)1. Revise some names of food (Let the students speak freely.) 2. To 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food during the talking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lackboard, especially some new words: fruit, sweet, coke, bread, meat, juice. 3. To 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is it ”,“Do you like it ” ,then discuss: “(1)What food can we eat a lot (2) Which is your favorite food Why 设计思路: (1)让学生自由回答,复习已学了的食物名称,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2)通过形象直观图片教学,激活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3)通过有趣的话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让他们参与初步讨论,知道哪些才是正确的饮食。Step 2: Pre-listening(听读) 、 1. First, let 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photos on Page 60. 2. Secon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articles about Kitty and Daniel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纲(王关富)

课程名称:商务英语阅读(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 《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专业课程,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基础课程学习后,涉及商务英语知识学习,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课程,旨在有系统、有步骤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与国际商务活动有关的术语名称、机构名称、协议并具备将文章译成正确流畅的汉语能力。 本课程是在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学生进行英语基础课程学习后开设的课程,有助于今后商务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4学时,计划教学周数 19周,总课时数76学时,其中实践学时数为34学时,主要内容是阅读商务类动态国际新闻时事并讨论。 本课程总学分数:4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商务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国际商务)的一门主要课程,着重通过对当前热门的商务英语文章进行精讲,分析,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增加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掌握商务的基本理论和语言交际的基本技能,为培养适合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成为从事国内外商务活动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和商贸英语翻译人才。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一章中国模式为何奏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与欧美国家自由市场经济不同的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所取得的成效,了解中国领导人进行市场改革开放以来的作为与成就,成功的因素,以及与西方经济模式对比之下的不同之处。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计划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及中国改革开放。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white goods白色家电,如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消毒碗柜等,premium brands高档品牌的商品。 第二章全球现状新解 本章通过了解第三世界国家新兴市场的观点和论说,并从历史的角度帮助学生体会对经济规模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供应链、库存周转率、规模经济、产业调整等。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存款准备金率、主权债务危机、自由贸易等 第三章该重新获得平衡了 本章介绍了美国经济在多年贸易赤字下不平衡贸易、消费与生产出口方面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美国经济应该进行转型。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贸易平衡、消费、与国内经济发展。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如bemoan one's sad fate 自叹命苦;bemoan the shortage of funds for research 抱怨研究经费不足 第四章难以置信—欧洲在沉沦 本章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年至今的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和恢复情况。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2008年至今的欧元区经济的衰退和恢复 难点是:课文生词应用,如mayhem:There was absolute mayhem when the cow got into the village hall. 那牛闯进村会议厅, 造成一片混乱。 第六章自由贸易终结? 本章介绍了全球化、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的争论,和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及发展介绍。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进口替代、公司福利、世贸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制等。 难点是:掌握相关的贸易术语 第七章底特律的辉煌还有机会再现吗 本章介绍了美国底特律汽车城的兴衰以及,分析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困境,展望了汽车工业的未来。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汽车行业市场变化。 难点是:汽车类名词,行业优劣势的分析 第八章乔布斯的十年 本章介绍了乔布斯,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如何通过发挥他的创新特质、独特个人魅力,研发新产品的观念和手段成功地领导影响全球生活方式的苹果公司。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徐桦副教授 本教师教授过的本科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语言风格、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等。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获得2014年度学院“精彩课堂”奖;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等课程获得学生评教高分。 本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论和英语写作教学。参加编写过多种英语词典、英语专业课本、和英语教辅书籍,其中参与编写的《英语语言学与教学丛书·写作教程系列》获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撰写和发表重要专业论文十余篇。担任20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级英语写作”项目以及2009-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英语写作基础”系列课程项目负责人。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英语修辞学 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hetor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2总学时:32 *2 学分: 4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英语语法 授课对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三年级(5+6学期)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向具备英语写作基础的学生介绍现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修辞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

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本课程对于高年级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及环节,它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身,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帮助。 四、课程目标 英语修辞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通过修辞中的美学和非美学两套标准,系统传授英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文化及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笔头及口头的语言表达效果。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目的、场景、对象,使用相应风格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英语语言有效表达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本课程内容分三个大方面,第一方面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英语修辞活动的层次;第二方面为不同句法的修辞特色,短篇组织安排,文章写作和修改;第三方面为一些专题研究内容以及常用修辞格。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四)》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学时:36 编写教师:学分:2 审核:李旋旗、郭俊兰、杨华丽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作用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传授学生有关的阅读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与理解能力,扩大阅读词汇,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参加专业四、八级考试及其他形式的英语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有目的、较系统地阅读英语国家纸媒和网媒的精选文章,逐渐掌握泛读的基本技巧,了解一些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军事、法律、经济、金融、体育、经贸、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独立阅读各种英语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阅读速度,强调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并重;掌握文章体裁、风格及相应的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掌握基本句式,较能通顺的翻译句子和段落;较熟练地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培养较强的文章分就析归纳能力;较全面的了解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增加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重点讲述英语阅读的基本原理、阅读技巧和实践方法,侧重于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真正透彻地领会诸如阅读的过程、图式理论、构词法、猜词技巧、句子与句子的关系、话题与话题句、要旨、推理与判断、文体与风格等阅读理论内涵;要注重阅读理论与阅读实践的紧密结合,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的关系,避免知识的重复和脱节,从而使学生能够得到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英语阅读基本技能。 三、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阅读课教学的自身特点,课堂教学应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讲解阅读技巧的同时应辅以大量的阅读实践,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各种阅读方法,达到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的目的。在加强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课外阅读是阅读课教学必需的延伸与补充,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涉猎题材广泛的各类读物,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强对文章的鉴赏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为英语专业基础必修阅读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学期之内完成课程的修习,并逐步提高阅读水平,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策略,为后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

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初一年级英语阅读长篇文章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长篇文章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教程与小学英语教程的最大区分特征就是语篇明显见长。初一年级的学生刚从预初升上来每一页所接触的基本上是几个来回的对话或几句话的短文,但到了初一牛津英语教材就遇到了几页长的文章,如P11的屈原、P27的buses、P37和P50的文章就更长,如何在一节课内教完一篇长文章,让学生基本理解意思并能复述或背出来呢?以往这种长文章统编教材一个星期从开始教到结束都是先学生词,然后一段一段理解课文,教师写出短语,学生划下来,一句一句理解。在这种“老师讲授,学生听说”的被动式英语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方法近乎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按泛读课上,一篇文章上完,学生只知个大概,对像我们这种经过周边私立和转制学校层层挑选过的初级中学学生来说真可谓是蜻蜓点水,差生那就更是一无所知了。 如何在一节或一节多点的时间内学完这样一篇长文章,让学生基本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复述或背出来呢?我主张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 以往为了方便教学,大部分英语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翻译法提倡以教师为中心,把文章一段一段地教,第一节课上前几段,第二节课上后几段,一篇文章支离破碎,学生学的时候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前后脱节。学生在孤立的学习中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发挥其创新能力。非语境化的知识教授,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就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 如何在一节课时内有效的学完一篇长文章呢? 1、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的主动,首先要教师精备课。“精备课”就是在把新的语言知识呈现给学生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将生词、语法、语言点和意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我在教P37 “Informatio n about fire”这一页是以火为题讲了火在过去和现在的用途,及火的危害。我让学生双休日回去自己先根据课文制作幻灯片,没有电脑的同学回去画画,制作出或画出火的用途及害处。有的学生甚至更好还归纳出火的几点用途和危害。在学生对火

七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推荐

七年级推荐阅读文章(第七周) Monday, Oct.13 Look and guess It’s a body part of an animal. It’s at the back of its body. A monkey has a long one. It’s a kind of fruit. It’s green or purple. We can use it to make wine. 1. What is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are the new words you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 Write them down and look them up in the dictionary. (把学到的新单词记下,并查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uesday, Oct.14 My new friend We have had class for three weeks at 101 Middle School. All the things in school are new and strange for us. I made a new friend. Her name is Xian Songyan, and she is 13 years old. She has long straight hair. She is as tall as me. We became friends because we both like street dancing and playing the piano. She is go od at math but I’m not, so she can help me with my math. I’m good at English, so I can help her with her English. We ge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I hope we will be good friends forever! 1. Who is the writer(作者)’s new frie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y(为何)can they become(成为) good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o is your new friend in your new school? And why can you become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学“学术英语阅读”201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学术英语阅读 院/系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Direction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While you’re reading, pleas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underlined or shaded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You’ll be asked to explain them in English later after reading. The Price of Preference Shelby Steele 5 10 15 20 25 30 In a few short years, many blacks an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whites would say that I was sanctimoniously (圣洁地) making affirmative action①into a test of character. They would say that this small preference is the meagerest recompense for centuries of unrelieved oppression. And to these arguments other very obvious facts must be added. In America, many marginally competent or flatly incompetent whites are hired every day—some because their white skin suits the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racial preference of their employers. The white children of alumni are often grandfathered into elite universities in what can only be seen as a residual benefit of historic white privilege. Worse, white incompetence is always an individual matter, but for blacks it is often confirmation of ugly stereotypes. Given that unfairness cuts both ways, doesn’t it only balance the scales of history, doesn’t this repay, in a small way, the systematic denial under which my children’s grandfather lived out his days? In theory, affirmative action certainly has all the moral symmetry that fairness requires—the injustice of historical and even contemporary white advantage is offset (补偿) with black advantage; preference replaces prejudice, inclusion (1) answers exclusion. It is reformist and corrective, even repentant and redemptive (忏悔与救赎的). And I would never sneer at these good intentions. Born in the late forties in Chicago, I started my education (a charitable term in this case) in a segregated (种族隔离的) school and suffered all the indignities that come to blacks in a segregated society. My father, born in the South, made it only to the third grade before the white man’s fields took permanent priority (永久性优先) over his formal education. And though he educated himself into an advanced reader with an almost professorial authority, he could only drive a truck for a living, and never earned more than $90 a week in his entire life. So yes, it is crucial to my sense of citizenship, to my ability to identify with the spirit and the interests of America, to know that this country, however imperfectly, recognizes its past sins and wishes to correct them. Yet good intentions can blind us to the effects they generate when implemented. In our society affirmative action is, among other things, a (2) testament to white goodwill and to black power, and in the midst of these heavy investments its effects can be hard to see. But after twenty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I think that affirmative action has shown itself to be more bad than good and that blacks—whom I will focus on in this essay—now stand to lose more from it than they gain. In talking with affirmative action administrators and with blacks and whites in general, I found that supporters of affirmative action focus on its good intentions while detractors (反对者) emphasize its negative effects. Proponents talk about “diversity” and “pluralism”; opponents speak of (3) “reverse discrimination”, the unfairness of quotas (指标) and set-asides (保留名额). [1] It wa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find people outside either camp. The closest I came was a white male manager at a large computer ①Affirmative action is the policy of favoring members of a disadvantaged group who suffer or have suffered from discrimination within a culture. 平权运动,扶持政策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阅读云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是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基础英语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了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教材,掌握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和英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一般科普类英语的文体,掌握科技英语浏览和阅读的基本技巧; 2.掌握科技词汇的一般构词和使用方法; 3.掌握英文正式书信和其他常用应用文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4.掌握英文中图、表和曲线的描述与写作方法; 5.熟悉专业英语文体、阅读及翻译技巧。 6.熟悉专业英语文献的基本结构,如摘要、引用、时态、参考文献等,借鉴IEEE文献格式,掌握专业英语中写作的一般方法。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科技英语阅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科技英语阅读包括三个阅读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核心阅读内容(CRT)和一篇补充阅读内容(SRT)构成。每个单元附有大量的阅读练习,包括科技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和翻译等。每单元4学时。 (1) CRT:Stampede on the Superhighway SRT:The Complete Survival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2) CRT:Traffic Technology Drivers to clear the road SRT: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3) CRT:Once and Future Landfills SRT: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大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众化、人本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的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七年级(上)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一 My name is Linda. I’m a girl. My mother is Mrs Hand. My father is Mr Hand. My telephone number is 325-1429. I have a friend. Her name is Mary Green. Her telephone number is 325-1593. We are good frien ds.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1. What’s Linda’s last name? A. Linda. B. Mrs Linda. C. Hand D. Linda Ha nd. ( ) 2. Linda’s father’s possible (可能的) name is______. A. Mr Hand B. Mary Hand C. Bob Hand D. Hand ( ) 3. What’s Linda’s telephone number? A. It’s 3251539. B. It’s 325-1429. C. It’s Mary D. We don’t know. ( ) 4. Who (谁) is Mary’s friend? A. Linda B. Mary Green C. Mr Hand. D. Mrs Hand. ( ) 5. What’s Linda’s friend’s name? A. Mary Green B. Hand C. Mr Hand. D. Jim

阅读理解二 My name is Amy. Look, this is my pencil box. It ’s blue. What’s in my pencil box? There’s a red pen, a green pencil and an eraser. The eraser is bl ack and white. My pencil box is very nice.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What’s the girl’s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color is her pencil bo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s her pen gre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 color is her eras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How is her pencil bo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三 Julia’s father Mr Green has two brothers and thr ee sisters. Julia’s mother Mrs. Green has two brothe rs and two sisters. Julia has a brother. His name i s Ben. Look! Ben is on the sofa. Julia is on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