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

注意,知识点没有全部总结,有很多遗漏和不全的地方。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第三章体格检查

第一节基本检查法

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

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

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浅表触诊法;深部触

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

5.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音响

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诊法。

6.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正常人不会有)、鼓音、浊音、实音。

7.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身体各个部位发出

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8.嗅诊:是用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方法,嗅诊往往能

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一般检查

9.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

状态、面容、体位、姿势与步态。

10.生命征(组成、正常值):是标志生命力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①

体温:正常值36~37℃;②呼吸:13~18 次/分;③脉搏:60~100 次/分;④血压≤140/90mmHg。

11.体温测量常用方法:口测法(36.3 ~ 37.2℃)、肛测法(36.5 ~ 37.7 ℃)、

腋测法(36 ~ 37 ℃ )。

12.体型分:①无力型②正力型③超力型。

13.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14.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15.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和胡须生长。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

素者。

16.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第三节头部及颈部检查

17.头颅、眼、耳、鼻、口、颈部。

18.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19.大小:正常――新生儿头围34cm ,18岁达53cm。异常――小颅,巨颅(落

日现象)。病变形态:方颅,尖颅

20.运动:正常――运动自如。异常――见于颈椎病、震颤麻痹。

21.眼睑:①睑内翻,②上眼睑下垂,③眼裂闭合障碍,④眼睑水肿

22.结膜:充血水肿;颗粒与滤泡;出血点

23.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两侧,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

第四节胸部检查

24.心脏检查:①视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②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

动、震颤、心包摩擦感。③叩诊:正常心浊音界(锁骨中线距正中线的距离)。

④听诊:即是用听诊器在心脏各瓣膜区听诊的检查方法。某些心脏病通过听

诊即可诊断。

25.心脏瓣膜听诊区:心瓣膜活动时产生的声音沿血流方向传导到胸壁上一定部

位听诊最清楚即为该瓣膜的听诊区。听诊区包括二尖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rb区),三尖瓣听诊区。

26.听诊的顺序:一般是: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Erb区⇨三尖瓣

区。

27.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

28.正常呼吸运动:(1)女性――胸式呼吸为主;(2)男性、儿童――腹式呼吸

为主。异常呼吸运动:(1)胸式呼吸↓――常见于肺膜炎,胸壁病变;(2)腹式呼吸↓――常见于腹部疾病:腹膜炎、腹水、肝脾高度肿大、腹腔内瘤。

呼吸次数:<12 呼吸过缓;>24呼吸增快

第五节腹部检查

第六节脊柱与四肢检查

第四章医学影像及器械检查

第一节心电图检查

29.心电图( 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

化的曲线图形。

30.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①P波: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②P-R

段: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③P-R间期P波与P-R段合计;④QRS 波群: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⑤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⑥T波: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⑦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二节慢性支气管炎

3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感染是(吸烟后引起的防御力下降后)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1)咳嗽、咳痰的特点①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②晨

起夜眠时明显③痰液由稀薄变为粘稠一般说明病情加重。(2)干、湿罗音的易变性。

3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控制感染;祛痰止咳(祛痰为主);解痉平喘;气雾

疗法;中医中药。

34.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以渐进性气促和肺气肿征为主

要表现。治疗:①治疗原发病;②呼吸肌功能锻炼;③加强支持疗法;④氧疗。缓慢进行性发展,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是致残的因素之一。

35.根据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并排除其

他心、肺疾病后,可作出诊断。

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36.右心室衰竭临床表现:①症状:心慌、气促更明显,食欲不振、腹胀、恶心

呕吐等。②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脏增大、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闻及收缩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

肢水肿。

3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答: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

第四节支气管哮喘

38.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增、肥大细胞瘤、T淋巴细胞、中

性粒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39.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

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排除可引起喘息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以下三项中至少一项:

a.支气管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c.昼夜PEF变异率

≧20%。符合1~4或4、5条的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第五节支气管扩张症

40.支气管扩张症的症状:慢性咳嗽、大量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慢

性感染中毒症状。

第六节肺炎

4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感染发病的肺炎。

4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如远山不存在,也不存在潜伏期,而入院

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43.肺炎的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对症及支持疗法,并发症的处

理。

第七节肺结核

44.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原则:是指对活动性结核病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

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第八节肺癌

45.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也称支气管肺癌。

46.原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咳嗽,咯血,喘鸣,气急,发热,其他。

47.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肺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治疗

手段。 5年总生存率1-3%,手术后30%-40%,早期50-70%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心力衰竭

48.心力衰竭亦称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49.※CH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基

本病因:(1)①心肌病变②心室舒张顺应性减低③负荷过重④高动力循环⑤心室前负荷不足。(2)诱因:①感染最多见,特别是肺部感染;②过度劳累;

③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④水、电解质紊乱:妊娠、输液、盐过多过快;

⑤环境、气候急剧变化;⑥治疗不当:洋地黄用量不足;⑦高动力循环:严

重贫血、甲亢;⑧肺栓塞;⑨原有心脏病加重。

50.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

51.左心功能不全:①症状:肺淤血: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咳嗽、咳痰、咯血。心输出量↓:疲劳、乏力、神志异常。少尿、肾功能损害。②体征:原心脏病体征 HR↑,奔马律 P2↑,两肺底湿啰音(下垂部位)、哮鸣音。

52.右心功能不全:①症状:体循环淤血的表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上

腹胀痛、黄疸、夜尿增多。②体征:颈静脉充盈,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水肿:下肢、全身、胸水、腹水,紫绀:周围性。

53.心功能分级:I: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III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无症状,轻微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IV :体力活动能力完全丧失。休息亦有症状,活动时加重。

54.心力衰竭治疗目的:缓解症状,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

耐量;延长寿命,防止心肌损害加重。

55.心力衰竭治疗方法:①病因治疗:去除或限制病因,消除诱因。②一般治疗:

休息、限盐、限水。③基础治疗:强心、利尿、扩管。④治疗进展:ACEI( ARB )、

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腔起搏器、心脏移植。

56.急性心力衰竭: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或者心脏负

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排血量骤降、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57.急性心力衰竭病因: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慢

性心衰急性加重,急性左心室前负荷增加,急性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常见诱因如劳累等。

58.急性心力衰竭治疗:①一般处理:体位,吸氧,四肢轮流绑扎,输液量管理。

②药物治疗:镇静剂,支气管解痉剂,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物,正性肌力药

物。③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

第二节高血压

59.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高血压分为:原发性

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60.高血压并发症:①高血压危象;②高血压脑病;③脑血管(最常见死因:脑

出血);④心力衰竭;⑤慢性肾功能衰竭;⑥主动脉夹层瘤。

61.致病有(遗传因素:40%;环境因素:60%):①抽烟、酗酒;②工作压力大;

③超重;④少运动;⑤高盐饮食;⑥口服避孕药;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62.高血压治疗:1.非药物治疗: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和运动、减轻心理压力。

63.高血压三高:①发病率高;②致死率高;③致残率高。

64.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影响心、

脑、肾的结构和功能)。

65.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主要有:肾实

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窄。

66.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67.高血压的分级:采用(WHO/ISH,1999年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①理想血压收缩压(mmHg)<120 和舒张压(mmHg <80;

②正常血压收缩压(mmHg)<130 和舒张压(mmHg <85;

③正常高值收缩压(mmHg) 130~139 或85~89;

④1级(轻度)收缩压(mmHg) 140~159 或舒张压(mmHg)90~99;

⑤2级(中度)收缩压(mmHg) 160~179 或舒张压(mmHg)100~109;

⑥3级(重度)收缩压(mmHg)≥180 或舒张压(mmHg)≥110;

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mmHg)≥140 和舒张压(mmHg)<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为标准)

68.原发性高血压病因:①遗传因素:可能存在主要基因显性遗传和多基因关联

遗传。②环境因素:饮食,摄盐过多所致高血压主要见于盐敏感的人群;钾摄入与血压呈负相关;多数认为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高蛋白、高饱和脂肪酸及酒精摄入。③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噪声。④其他因素:体重(BMI)、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69.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胰岛素抵抗(IR);

70.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①症状:可有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疲

劳;心悸;鼻出血等;1/5无明显症状。②体征:血压升高;A2亢进、收缩期杂音、收缩早期喀喇音;颈部或腹部血管杂音。

71.高血压并发症:①高血压危象:机制: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儿茶酚胺增高,

外周阻力突然上升。症状:血压明显升高,伴靶器官损害者可出现心绞痛,左心衰或高血压脑病。②高血压脑病:机制:血压突然明显升高,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解机制,脑血流灌注过多,造成脑组织液形成过多而引起脑水肿。

症状: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③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④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72.高血压①诊断依据:安静休息、坐位、非降压药物状态下2次/2次以上非

同日测定的血压平均值高于正常。②分层依据:血压升高水平;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并发症。

73.降压药物(5类一线药物):①利尿剂。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

酯。②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卡维洛尔。③钙通道阻滞剂。代表药物: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⑤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⑥其他降压药等。

74.降压治疗方案及原则: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单独或联合应用5类一线药物;

有合并症及并发症:选用特定种类的降压药物;由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2级高血压开始时就可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用。

75.高血压急症:指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

合(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76.高血压急症治疗原则:迅速降低血压;控制性降压:24小时内血压降低20

-25%,48小时内血压不低于160/100mmHg;合理选用降压药物:选用起效迅速,短时间达到最大作用,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避免使用的药物:利血平、强力利尿剂。

第三节冠心病

77.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78.※冠心病分型: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

型。

79.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

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80.心绞痛临床表现:①部位:胸骨后,心前区;②性质:钝痛、呈压榨样、表

现胸闷、常不自觉的停止原来活动;③诱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④持续时间:一般3~5 分钟,不超过15 分钟;⑤缓解方式:休息、含服硝酸甘油。

81.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见的检测方法。冠状动脉照影术是

检查出病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82.心绞痛治疗原则:①.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和减轻心肌的耗氧;②.治疗动脉

粥样硬化。治疗:发作时治疗:①休息:停止活动;②含服硝酸甘油、或其他药剂(喷雾吸收、硝酸异山梨含服、亚硝酸异戊酯敲碎改鼻部)。缓解期治疗:①硝酸酯制剂(如:硝酸甘油);②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

③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④中医治疗:活血化瘀、祛痰通络;⑤其他

治疗。

83.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脉病变基础上,血供急剧减少或中

断(斑块破裂,冠脉血栓形成,使冠脉闭塞所致),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84.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①先兆:前数日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燥心绞痛(心绞痛

发作时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②症状:a.疼痛:心前区剧烈疼痛(最显著特征); b.全身症状:发热(疼痛后24h 后出现)、心动过快; c.胃肠道:恶心,呕吐,山腹胀痛; d.心律失常;e.低血压和休克;f.心力衰竭。

85.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再灌注心肌。

86.心肌梗死鉴别诊断:急性心包炎(弓背向下,无病Q),急性肺动脉栓塞(右

心负荷加重),急腹症(EKG及相关病史),主动脉夹层(剧烈放射痛,双上肢脉搏血压有差别),心绞痛。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胃炎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

87.好发部位:胃溃疡――胃窦小弯,胃角;十二指肠溃疡――球部。

88.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1% of GU。突发眩晕者――

并发出血。

89.幽门螺杆菌检测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规测查项目。

90.治疗:目的――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避免并发症。

91.药物治疗: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②抑制胃酸分泌治疗③保护胃粘

膜治疗④NSAID溃疡的预防⑥溃疡复发的预防。

第三节胃癌

92.胃癌病因:地域环境、饮食生活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疾患和

癌前病变、遗传和基因。

93.胃癌主要转移途径:①直接浸润,②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方式),③血

行转移,④腹膜种植性转移。

第四节急性阑尾炎

94.病因:①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异物;炎性狭窄;蛔虫;肿

瘤。②细菌入侵: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95.临床病理分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

炎阑尾周围脓肿。

96.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腹膜刺激征,右下腹包块。辅助四项试验:结肠充

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

97.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

98.急性阑尾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

紧张。

第五节肠梗阻

99.肠梗阻: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严重的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10%。按发生的基本原因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100.机械性肠梗阻常见病因:粘连,肠扭转和肠套叠,肿瘤,疝嵌顿,其他:蛔虫、粪块、结石、异物。

101.肠梗阻诊断要点: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病史(四大症状);指肠指检触及肿块指套染血;腹部X线检查:扩张的肠管肠袢、气液平面。

102.肠梗阻治疗:①处理原则:矫正由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梗阻。②基础疗法:手术及非手术均需应用。

第六节胆道疾病

第七节胰腺疾病

103.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黄疸;低血压或休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其他。

104.急性胰腺炎病因: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胰管阻塞,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高钙、高脂,其他:感染药物。

105.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最佳方法。CT扫描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标

准影像学方法。

第八节肝硬化

106.※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

107.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80g/d, 10年,血吸虫病,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药物,营养障碍,代谢障碍(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Alpha-1抗胰蛋白酶缺乏),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或原因不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08.肝硬化病理形态学分类:小结节性肝硬化,直径多在 3~5 mm,不超过

1 cm,最常见;大结节性肝硬化,直径 10~30 mm, 最大达50 mm;大小结

节混合性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等。

109.肝硬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常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可发展成肝硬化。

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110.代肝硬化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间断性,因劳累或伴发病而出现,休息或治疗后可缓解。肝轻度肿大,质地坚硬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

111.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症状(营养差、消瘦乏力、皮肤干枯、肝病面容,可有不规则低热、夜盲、浮肿等);门脉高压表现(脾肿大,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全身多系统表现。

112.腹水:是肝硬化LC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113.门脉高压症表现的发生机制:门脉阻力增加,门脉血流量增多。

114.肝硬化并发症:①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②肝性脑病:最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③感染: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下降,常并发细菌感染-肺部、胆道、败血症、自发性腹膜炎等;③肝肾综合征(HRS):又称功能性肾衰;④原发性肝癌;⑤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

115.肝硬化诊断标准:病史:肝炎、饮酒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

床表现;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肝功能试验有阳性发现;肝活检有假小叶形成。

116.肝硬化治疗:无特效治疗。针对病因及加强一般治疗。失代偿期以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为主。

117.肝硬化治疗原则:应是综合性的,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后期主要针对并发症治疗。

第九节原发性肝硬化

第十节直肠癌

第十章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118.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是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过滤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急性肾炎综合症。

119.临床表现:起病前常有一前驱感染期(在1~3 周前有感染)。表现:①肉眼血尿(一定具备的表现);②蛋白尿或管型尿;③水肿;④高血压;⑤肾功能异常。

120.检查:①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体(ASO);②免疫学检查:血清C3一过性下降。

121.治疗:( 1)①卧床休息;②低盐饮食;③低蛋白饮食;( 2)对症治疗。12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123.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和急性基本一样):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病史达一年以上。治疗:①控制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②预防肾衰竭;③预防并发症;控制高血压药物可改善肾小球“三高”(高内压、高滤过、高灌注)。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124.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以(三高一低):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

合症。

125.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和血塞、急性肾衰竭和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126.治疗:①消肿利尿;②减少尿蛋白。药物治疗有①糖皮质激素;②细胞毒药物。

第三节泌尿系统感染

127.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尿路感染最常见的治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大肠杆菌(70%以上)。约95%的尿路感染由上行感染引起(排尿不通畅、不完全)。

128.临床表现:(1)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2)肾盂肾炎:尿频尿急尿痛;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烧、头痛、乏力等)。

129.检查:①尿常规:尿白细胞增多;②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尿细菌定量培养(尿含菌量≥105/ml)。

130.诊断:①尿频尿急尿痛;血常规尿白细胞增多;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②膀胱穿刺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131.药物治疗中: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一般不用糖皮质激素。

急进性肾炎、尿路感染都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用剂量大。

第四节慢性肾衰竭

132.慢性肾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恶化,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至残存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进而发生泌尿功能障碍和内环境紊乱,包括代谢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第七节膀胱癌

133.膀胱肿瘤是全身较常见肿瘤之一,我国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肿瘤。134.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典型表现: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起始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下腹肿块多属晚期。

135.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联合化疗。

第十一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红细胞系统疾病

136.缺铁性贫血:IDA指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

需要产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

137.缺铁性贫血病因: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

138.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缺铁原发病的表现,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内呼吸障碍引起的症状。

139.铁代谢检查:①骨髓铁染色,阴性;②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受体(TFR)↓,血清铁蛋白(sFe)↓;④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FEP)↑。

140.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阴性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金标准。

141.预防:改进婴儿喂养方法;妊娠及哺乳妇女加强营养;消灭钩虫流行。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142.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器官和组织,临床常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143.分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他亚型:双表型,双克隆型。

144.ALL FAB分类:L1: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µm)为主;

L2: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12µm)为主; L3: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空泡,胞浆嗜碱性。AML FAB分类—8型:急性髓细胞白细胞微分化型-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PL;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oL;急性红白血病,M6,EL;巨核细胞白血病,M7,AMeL。

145.临床表现:起病情况起病急缓不一,多数以高热、进行性贫血、显著出血而急性起病。少数以慢起病,如面色苍白、皮肤紫癜,月经过多、牙龈增生和拔牙后出血不止等。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主要有贫血,发热,出血,眼部。

146.脊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

147.完全缓解标准: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Hb≥100g/L(男)90g/L(女及儿童)、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外周血无白血

病细胞;骨髓象:原粒+早幼粒(原单+幼单/原淋+幼淋)≤5%,无Auer小体,红系及巨核系正常;理想的CR:除上述外白血病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异常标志消失。

第十二章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

148.※(考点:名词解释、选择题)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TH)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机体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Graves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多见。

149.※(考点:简答题、选择题)甲亢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甲状腺肿(弥漫性肿大,质软,无触痛,闻及血管杂音和扪及震颤);突眼征(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特殊临床表现(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淡漠型甲亢、胫前粘液性水肿等)。

150.甲亢的实验室检查:①甲状腺激素: TT4、 FT4 、TT3、 FT3 ;②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TSH;③甲状腺摄碘率增高且高峰前移;④甲状腺自身抗体:TSAB。

151.※(考点:简答题)甲亢的诊断依据:①典型临床表现:高代谢症候群、甲肿、突眼;②化验室检查:TT4、 FT4 、TT3、 FT3 、sTSH、TSAb;③甲状腺131I摄取率。

152.※(考点:简答题)甲亢的治疗原则:抗甲状腺药物(药物: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作用机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注意事项:注意复查血常规)、放射性碘治疗(作用机制:甲状腺吸收碘、碘释放出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禁忌症:妊娠、哺乳者;并发症: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手术治疗(副作用: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减、喉上神经损伤、甲亢危象)等。153.抗甲状腺药物(药物: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作用机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注意事项:注意复查血常规)

154.甲状腺危象的治疗:①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首选PTU;②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复方碘口服液或碳酸锂;③控制心室率——普萘洛尔;④

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⑤降温、大剂量B组维生素、补液、吸氧等;

⑥腹膜透析、血液透析。

第二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55.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学效应不足所致。以低代谢率,粘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为特征,严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及粘液性水肿性昏迷。

156.甲减的病因: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垂体性甲减、下丘脑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等。

157.甲减的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为黏肿貌;②精神神经:乏力淡漠、少言嗜睡、反应迟钝;③心血管症状:心率减慢、心肌病、心包积液;④消化症状:纳差、便秘、腹胀;⑤其他症状:贫血、性欲减退、月经过多、泌乳等。158.甲减:甲状腺功能检查(TSH增高,FT4降低;131I摄取率降低)

159.甲减的治疗原则:甲状腺激素终生替代;支持疗法,补充营养及维生素B;病因治疗。

160.粘液水肿性昏迷的治疗:补充甲状腺激素,保温、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氢化可的松的应用,补液,摄入水不宜过多,处理诱因或合并存在的疾病。

第三节糖尿病

161.糖尿病具有致残和致死性。成年失明的首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2-4倍。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因素。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因素:15–40倍。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缩短5-10年。

16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可致全身众多重要器官损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限。

163.※(考点:糖尿病名词解释)糖尿病(DM):是由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二引起的以慢性学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164.※临床表现:1. 主要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165.※(考点:选择题、问答题)诊断标准: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OGTT*

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166.※(考点:简答题,选择题)糖尿病分型:①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起病急、血糖高、血糖波动大,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GADAb\IAA\ICA阳性;②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占93.7%,多发于成年人,起病缓慢,多数无任何症状,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初始治疗时口服降糖药有效;③妊娠糖尿病:仅限于妇女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发病时间为怀孕后第24-28周,大部分患者分娩后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5-10年以后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

④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指某些内分泌疾病、化学物品、感染、其它少见的

免疫综合征以及遗传基因突变等所致的糖尿病。

167.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哪些?答: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变等),尿病足等;②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但也可发生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特征:高血糖、无酮症酸中毒、渗透压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

168.糖尿病有哪些微血管病变?答: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169.选择题:1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肾病。

170.※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考点:问答题)糖尿病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为代谢紊乱综合征,即“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部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感染,糖尿病足等;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但也可发生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特征:高血糖、无酮症酸中毒、渗透压升高、脱水和意识障碍)。

171.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172.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因。

173.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单独调整饮食或配合药物,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74.糖尿病的运动治疗总结为三句话,即有氧运动、持之以恒和量力而行。175.※简答题:口服降糖药物分类。

答:①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②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糖苷酶抑制剂。

176.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反应2~3 个月血糖总体水平(糖尿病金标准) 177.※治疗包括:①饮食治疗;②体育锻炼;③药物治疗(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治疗);④糖尿病教育;⑤血糖监测。

178.实验室检查:①尿糖测定;②血糖测定;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④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反映近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⑤果糖胺测定;⑥

胰岛素释放实验⑦C肽释放试验;⑧并发症检查。

179.※(考点:问答题)胰岛素治疗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③并发严重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④并发手术、创伤、妊娠和分娩;⑤2型糖尿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者。

180.※胰岛素的副作用;低血糖反应(胰岛素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皮下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过敏、胰岛素水肿、屈光不正、体重增加等。

第十五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节有机磷杀虫农药中毒

181.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持续过度兴奋,出现一系列毒蕈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中毒症状和体征。

182.毒蕈(xunˋ)碱样症状:又称M样症状,为最早出现的表现。主要为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出现类似毒蕈碱样作用。表现为平滑痉挛,腺体分泌增加。

183.中间型综合症:少数急性重度中毒患者于中毒发生后24~96小时,中毒

症状缓解后突然出现肌肉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面瘫和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或衰竭而死亡,称为中间型综合症。

184.治疗:迅速清除毒物,紧急复苏,解毒药的试用。

第二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85.中毒机制:一氧化碳进入人机体后,85%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丧失正常的携氧能力,造成缺氧。一氧化碳还与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阻碍组织对氧的利用。一氧化碳中毒时,大脑和心脏最易遭受损害,缺氧使脑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而产生脑细胞间质水肿;脑血液循环障碍可致脑血栓形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退髓鞘病变,导致部分患者发生迟发型脑病。

186.中毒程度分级: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0%~20%;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40%~60%。

第三节中暑

187.临床表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第十六章外科学基础

第一节无菌术

188.无菌术是针对可能的感染来源和途经所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

189.灭菌的主要方法:高温.气体.电离辐射灭菌。①高温:高压蒸汽法,火烧法,煮沸法;②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臭氧、负离子;③电离辐射。190.消毒的主要方法:①药物浸泡:2%的中性戊二醛溶液(醛力净),75%的酒精,洗必泰溶液,碘伏, 0.5%过氧乙酸溶液;②气体熏蒸;③紫外线消毒。

第三节外科营养

第四节外科感染

191.外科营养的目的和意义: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第五节烧伤

192.烧伤面积的估算:(1)中国新九分法。头颈部=1×9%;躯干=3×9%;两

上肢=2×9%;双下肢=5×9%+1%;共为11×9%+1%。儿童因头大,下肢小,其面积计算按下面方法,常数:(12-年龄),头颈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第六节骨折概论

193.骨折的专有体征有哪些?治疗骨折的原则是什么?答:(1)骨折的专有体征:1)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2)、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可有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2)治疗骨折的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94.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固定不易发生移位者。195.大多数骨折均有移位,发生因素有:①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性质;

②肢体远侧段的质量;③肌牵拉力;④搬运及治疗不当。

196.骨折的移位方式可分为:①成角移位;②侧方移位;③缩短移位;④分离移位;⑤旋转移位。

197.完全骨折体征:畸形、异位活动、骨檫音或骨檫感。

198.早期并发症:①外伤性休克②内腔损伤③重要血管损伤④脊髓损伤⑤周围神经损伤⑥脂肪栓塞。

第十七章妇产科疾病

第一节妊娠诊断

199.妊娠分期: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孕龄为280日,即40周。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早期妊娠(first trimester):停经开始到13周末;中期妊娠(second trimester):14周到27周末;晚期妊娠(third trimester):第28周及其后。

第二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三节妇科炎症

200.滴虫阴道炎(TV):病因——阴道毛滴虫,适宜温度 25~40℃,适宜pH

5.2 ~

6.6传播方式:经性交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医源性传播。

201.滴虫阴道炎临床表现:①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 "经后"。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临床医学概论 注意,知识点没有全部总结,有很多遗漏和不全的地方。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第三章体格检查 第一节基本检查法 1.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传统的检查器具客观地了解和评估 机体健康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确资料。 2.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3.视诊:是通过视觉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4.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浅表触诊法;深部触 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 5.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根据震动和音响 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脏器有无异常的一种诊法。 6.叩诊音:清音、过清音(正常人不会有)、鼓音、浊音、实音。 7.听诊:是医生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在被检查者体表听取身体各个部位发出 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8.嗅诊:是用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的方法,嗅诊往往能 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一般检查 9.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 状态、面容、体位、姿势与步态。 10.生命征(组成、正常值):是标志生命力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包括:① 体温:正常值36~37℃;②呼吸:13~18 次/分;③脉搏:60~100 次/分;④血压≤140/90mmHg。 11.体温测量常用方法:口测法(36.3 ~ 37.2℃)、肛测法(36.5 ~ 37.7 ℃)、 腋测法(36 ~ 37 ℃ )。 12.体型分:①无力型②正力型③超力型。 13.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14.意识障碍程度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引言 临床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应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临床医学概论的知识点。 临床医学的定义 临床医学是指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桥梁,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 1.执业合法:临床医学实践需要获得执业资格,依法行医,才能保障患者的权 益和安全。 2.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医学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关注 患者的整体健康。 3.科学治疗:临床医学需要基于科学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经验主义和 盲目治疗。 4.团队合作:临床医学涉及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医生、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 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的基本内容 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是通过询问患者和观察病人的病历,了解病人的症状、病程和病史,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评估患者的体征,了解疾病的表现和程度。 2. 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是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信息,确定疾病的名称和性质。

•鉴别诊断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表现,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最终确定正确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可以提供疾病的生理、生化、免疫等方面的信息。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等,可以提供疾病的形态学、功能学和组织学等方面的信息。 4. 临床治疗和护理 •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旨在改善病人的症状和疾病进程。 •护理是指为患者提供生活、心理和康复方面的支持和照顾,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临床预防和健康教育 •临床预防是指通过疫苗接种、健康体检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健康教育是通过向患者和公众传授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1.个体化医疗:基于患者的基因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个体差异,实现个体化 的诊断和治疗,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2.数字化医疗:将医疗信息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处理,实现信息的共享、交互 和分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综合性医疗团队:加强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形成以患 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医疗团队,提高整体医疗效果。 4.转化医学研究:将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应用,加快新 技术和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结论 临床医学作为医学的核心领域,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 ③数量: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④变异性: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 4.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有病原体(pathogen);有传染性(infectivity);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病程发展的基本阶段:潜伏期:检疫工作的依据;前驱期:非特异性甚至缺失;症状明显期:存在顿挫型;恢复期:可残余病理、生化改变及传染性 狂犬病 1.发病过程分三期 局部增殖:横纹肌细胞内增殖: 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轴索向中枢神经扩展,在背根神经节大量繁殖,后入脑和脊髓,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 向各器官扩散期:病毒向周围各器官扩散尤以舌部味蕾、唾液腺、嗅神经上皮细胞处病毒量最多 2.潜伏期:1~3月(5天~19年) 临床分型麻痹型脊髓、延髓受损,无恐水及兴奋期表现。狂燥型分为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三期。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临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二、疾病诊断 1. 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听诊心肺音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如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脏方面的诊断,CT扫描可以用于骨折等方面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药物来治疗疾病。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生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 3.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预防和管理 1. 预防措施:通过接种预防针、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2. 管理措施: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处理患者信息时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 3. 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良好沟通: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诊断准确性、合理用药以及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要点

1、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发热的临床过程一般分为以下3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2)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期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快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天。在此期寒战小时,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3)体温下降期: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体温降至正常水品。 2、呕血发病的原因: (1)食道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 (3)肝、胆、胰腺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可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胆道结石、胆管癌等可引起出血,胰腺癌、急慢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或囊肿 (4)其他:如血液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爆发性肝炎、败血症、尿毒症等 呕血的原因很多,但以消化性溃疡引起最多见,其次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再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 3、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和血压。 4、肺部正常的叩音是什么音? 正常肺脏的清音区范围内,如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时则为异常叩诊音。 5、心脏听诊的内容有哪些? 听诊内容有: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6、正常人的心率范围: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 7、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脉搏之比为1:4。 8、反跳痛的临床意义:触诊发现压痛后,手指在该处停留片刻,然后将手迅速抬起,此时患者感觉腹痛加重,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提示炎症累及腹膜壁层。 9.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有几次?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4~5次。 10、肌力的分级: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水平移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外界施加的阻力,既检查者稍用力对抗。 4级能做一定的阻抗运动,但较正常肌力尚差。 5级正常肌力。 12、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是多少? 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13、休克的临川表现:1)休克代偿期:病人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呼吸、心跳加快,血压正常。2)休克失代偿期:病人反应淡漠、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此期皮肤更加苍白,出冷汗,黏膜紫绀,脉搏细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收缩压<10.6kPa,尿量减少或无尿。 诊断要点:脉搏细速(>100次/分)或不能触知: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90mmHg,但脉压<20mmHg;外周微循环灌流不足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黏膜紫绀、四肢厥冷、外周静脉塌陷、神智障碍等:尿量<30ml/小时。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在医学领域,临床医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过程,旨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篇文章中,将对临床医学概论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探讨医学行为和医学实践中的道德理论和道德问题的学科。在医学实践中,伦理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为医疗标准和医疗实践直接涉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在临床医学中,医生需要面对很多决策问题,例如,是否进行手术,如何进行手术,如何处理患者的遗嘱,以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等。因此,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守诊断和治疗规范,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保护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二、诊断学 诊断学是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运用诊

断技术来判断疾病的种类、程度和扩散范围。在临床实践中,医 学诊断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其中,病史采 集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个人史和生活史等, 获取病情信息的过程。体格检查是指医生对患者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检查,以获取更详细的病情信息。辅助检查 则是通过各种医学技术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 检查等,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病情信息。 三、治疗学 治疗学是研究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和治疗技术的学科。在临床医 学实践中,治疗学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营养治疗等。药物治疗是指使 用各种药物来治疗疾病或减轻病症的过程,包括化学药、中药、 抗生素、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手术治疗是指采用各种手术技术 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如切除手术、整复手术和植入手术等。物理 治疗是指采用各种物理手段来治疗各种疾病,如磁疗、针灸、按摩、瑜伽、理疗等。营养治疗是指通过营养调节来治疗疾病的过程。常常用于治疗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等。 四、疾病预防和保健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导学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导学 导学是指在课程学习之前,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背景、目标和内容,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目标。本文以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为例,介绍导学的重要性、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学的重要性 导学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 1.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导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提前预习课程内容。通过导学,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导学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导学,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归纳总结、分析思考等,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导学的目标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导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了解临床医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掌握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联系。 3.了解临床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掌握临床医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了解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导学的内容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的导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临床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特点,帮助学生明确临床医学的研究范畴。 2.临床医学的发展历程。回顾临床医学的发展历史,了解临床医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为学生提供历史背景的参考。 3.临床医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交叉。介绍临床医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同时强调临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

2022-2023年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临床医学概论(卫生检验与检疫)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

2022-2023年卫生检验与检疫期末复习-临床医学概论(卫生检验与检疫)考试全真模拟全知识点汇编押 题第六期(含答案)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 1. 下列疾病中哪一个不是肝下移的病因(章节:腹部难度:1) A、内脏下垂 B、肺气肿 C、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D、右侧气胸 E、肝炎 正确答案:E 2. 小儿肺炎时室内相对湿度最好是 ( )(章节:第十九章第十六节难度:3) A、0.4 B、0.5 C、0.6 D、0.7 E、0.8 正确答案:C 3. 下列关于心源性水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章节:症状学难度:3) A、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 B、常有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C、水肿的基本机制是钠水潴留 D、可有肝肿大 E、多呈对称性 正确答案:C 4.

B、糖尿病肾病 C、糖尿病肾病 D、糖尿病合并的心血管病变 E、糖尿病神经病变 正确答案:D 5. 佝偻病初期的表现是(章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难度:1) A、易激惹、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 B、各种骨骼畸型 C、手镯征 D、肌张力低下 E、出牙延迟 正确答案:A 6. 下列描述中何者是错误的?(章节:腹部难度:1) A、健康成年人腹部平坦 B、腹部饱满常见于小儿和肥胖者 C、腹部低平多见于老年人和消瘦者 D、腹部明显膨隆见于中年人 E、肥胖人腹部隆起 正确答案:D 7. 双侧上眼睑下垂见于(章节:头部检查难度:3)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白喉 C、脑脓肿 D、重症肌无力 E、脑出血 正确答案:D 8. 均匀体形者的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上界在第几肋间(章节:腹部难度:1) A、第7肋间 B、第5肋间

临床医学概论问题

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点概要 1、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它有哪些病因。 定义: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病因: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其他。 2、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症状:在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感染时,分泌物增多,支气管阻塞加重。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出现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听诊心音遥远,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可有湿啰音。 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部反复感染、慢性肺心病。 3、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可作出诊断。 4、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 (1)控制感染 (2)祛痰镇咳 (3)解痉、平喘 (4)气雾疗法 缓解期治疗:戒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 5、阻塞性肺气肿的定义?有哪些病因? 定义:指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病因:吸烟(主要)感染、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因素、其他因素 6、COPD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简称COPD。 诊断标准: 7、阻塞性肺气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症状:起病慢、反复、病程长。“咳、痰、喘、延”。咳嗽,咳痰,喘息。 体征:早期无。急性发作时可有散在干、湿啰音。喘息性有哮鸣音。 临床分型:急性发作期-加重1周 慢性迁延期-迁延1个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 8、阻塞性肺气肿有哪些临床分型?各有何特点。 (1)气肿型:肺气肿较严重,但支气管病变相对较轻。通气功能障碍不如支气管炎型严重,肺泡通气量正常或有通气过度,故PaO2 降低不明显,PaCO2正常或降低。(2)支气管炎型:支气管病变较重,粘膜肿胀和粘膜腺增生明显,而肺气肿相对较轻。 通气功能明显损害,PaO2 降低,PaCO2升高,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呼衰和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精品)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症状学 第一节发热 1.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临床应用:当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时,药物抑制调节中枢冰敷。 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口测:36.3℃-37。2℃,肛测36.5℃-37。7℃,腋测36。0℃-37。0℃...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 发热病因分类 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的代谢产物或毒素(外致热原)→吞噬细胞(中性粒、单核)→内致热原(IL-1、TNF和干扰素)→中枢→发热。(占50~60%)...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非感染性发热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理化损害:大手术、大面积烧伤 血管栓塞:心、脑、肺;肢体坏死 组织细胞破坏:癌症、白血病、溶血等 ②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热、结缔组织病等 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甲亢、重度脱水 ④散热↓:广泛皮肤病或慢性心衰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 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原发性低热、夏季热等 3. 发生机制 1)致热原性发热(外源性致热原→白细胞→内源性致热原→体温调节 →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①微生物病原体及毒素、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外源性致热原)。 ②→机体内白细胞→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内源性致 热原).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中枢介质。

④.产热〉散热→体温上升→发热。 ⑤产热↑:代谢增加(脑垂体);运动N—骨骼肌阵发收缩(寒战) 散热↓:通过迷走N—皮肤血管收缩,竖毛肌收缩...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非致热原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功能失常: 如:脑外伤、脑出血、中毒、中暑等直接损害中枢体温,调定点升高。 ②产热增加: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③散热减少:广泛皮肤病,心衰 4。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以口腔温度为准 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大于等于41.1℃)...文档交流仅供参 考... 2)发热过程及特点:三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 乏力、不适、肌肉酸痛、畏寒、寒战、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1。骤升型:体温上升数小时达高峰≥39度,伴寒战。如大叶性肺炎、疟疾、流感等 2.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如:伤寒、结核病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与散热平衡,持续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 皮肤潮红、灼热,有汗,呼吸加快,头痛,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小儿惊厥。 ③体温下降期 病因消除,致热原作用↓或消失,体温中枢调定点降至正常水平。 5。热型 1)发热患者在不同时测得体温数值记录在体温表上,将体温数值点 连接起来形成曲线,该曲线不同形态称热型。 ①稽留热 体温在39~40℃以上数日或数周,24h波动不超过1℃. 如大叶性肺炎、伤寒。 ②弛张热 败血症热型,高热,24h波动2℃以上,最低仍高于正常。见于败血病、风湿热、重症肺结核病等 ③间歇热 突升数h后突降至正常数h(d),如此反复交替。如疟疾、急性肾盂炎。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复习范围 第一篇诊断 一常见症状 (一)发热 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而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水平 成人正常体温:36-37℃,正常情况下24h内体温波动<1℃ 2发生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①外源性致热源: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②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 (2)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②产热过多:甲亢③散热减少:大面积皮肤病(银屑病) 3病因 (1)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坏死组织吸收(大手术)②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甲亢④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脑出血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低热 4临床表现: 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 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1℃ (1)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区 (2)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是指将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体温记录在体温单上,体温曲线的特点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1℃(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败血症热, T>39℃ 24小时内体温波动>2℃ (败血症) 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而后骤降至无热期,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病 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性出现,见于霍奇金病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至39℃,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杆菌病毒 (二)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指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甚至鼻翼煽动,张口耸肩,辅助呼吸肌与呼吸运动,可伴有发绀,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异常。 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①气管、支气管疾病:气道堵塞(支气管哮喘)②肺脏疾病:肺淤血、肺不张、肺水肿③胸廓、胸膜疾病:气胸,胸腔积液④

临床医学概论实验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实验大纲 编写人:杨永珍,审核人:李传爱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护理学院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口腔医学技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职业核心 学分: 4 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60 实验(上机)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后续课程:内科学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论》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 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 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 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 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 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 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课程目标 1.知识能力。要使学生具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认识常见症状 和常见疾病,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并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于专业学习中。 2.职业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 灵活的思维能力。

3.职业素养能力。要使学生具有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推理方法,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和原发性创新思想。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 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一、体格检查 实验学时:16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基本检查法 主要知识点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一般检查 主要知识点: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 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头部 主要知识点: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 (二)头部器官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疾病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外、妇、儿科等各个临床 学科,以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 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 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 康复治疗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疾病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 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的内 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 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对于康复常见的内、外科疾病如糖尿病、慢阻肺、心脏病等,熟练掌握,为以后的专 病康复奠定基础。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临床疾病概论》第二版(陈志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临床疾病概论课程教学总时数为96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2 学时,实验学时以见习为主为 24 学时),根据康复治疗专业特点,具体学习内容包括第二篇内科学、第三篇 神经病学、第六篇外科学、第七篇妇产科学、第八篇儿科学、第十篇耳鼻咽喉科学与口 腔科学等。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临床医学概论(专科)是各非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专业课学习的桥梁。临床医学概论包括五篇内容,即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每篇内容相对完整,但又互相贯连。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与本专业学习有关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认识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本课程学到的知识融于专业学习中。 三、时数分配 篇篇名时数 第一篇诊断学 10 第二篇内科学 34 第三篇外科学 22 第四篇妇产科学 12 第五篇儿科学 12 合计 90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具体情况详见各篇内容。 15 第一篇诊断学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程的基础,是医学生从基础课进入临床课学习的桥梁。通过本课程学习,使 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诊断学从论述疾病的症状学入手,通过认识 症状的特征推理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同时阐述显示疾病存在的基本体格检查方法和实验室检 验得出诊断结论。 二、总体要求 1.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2.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了解症状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作用。 3.认识常见症状,掌握其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 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 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见习时数 第一章发热 1 第二章头痛 1 第三章咳嗽与咳痰 1 1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重点讲授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治技术,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传染性疾病、生殖系统、风湿系统、肿瘤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外科系统、麻醉系统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技术,为医药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的“四个自信”,实现“三全育人”。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clinical medicine, including respiratory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reproductive system, rheumatology, oncology, hematology, neurology, surgery, anesthesiology,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pharmatology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students in teaching, including patriotism education,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education, scientific spiri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establish correct "three views", stimulate students "four self-confidence", and realiz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