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调度运行实用技术问答复习笔记

电网调度运行实用技术问答复习笔记

电网调度运行实用技术问答复习笔记
电网调度运行实用技术问答复习笔记

1、紧凑型输电技术。

2、同塔多回输电技术,超高压输电趋势。

3、变电站母线接线,3/2接线。

4、电磁环网。

5、负荷频率特性。(P-f,Q-f)

6、发电机组功率-频率特性。

7、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三次调频。

8、电力系统频率特性、电力系统电压特性。频率特性取决于负荷的频率特性和发电机的频率特性,由系统的有功平衡来决定。

9、遮断容量

10、电力系统三大稳定。

1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三道防线。(1、当常见概率高的单一故障。2、当严重的概率低的单一故障。3、罕见的多重故障)

12、必须保持电网稳定的故障(1、任何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重合成功。2、回线永久接地故障。3、主干线各侧变压器单向永久接地故障。4、任何一台发电机组跳闸或者失磁。5、任一大负荷突然变化)

13、发电机、同期挑相器,电网中枢变电站、重要负荷变电站的母线振动,手动或自动调节装置

14、正常运行时候的稳定性,缩短电气距离。(1、减小电抗。2、提高电压水平3、串联电容器4、改善电网结构5、自动调节装置6、直流输电)

15、维持和控制母线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电站发电厂高压母线电压。

16、静态稳定储备系数(功角判据、无功电压判据)

17、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1、缩短电气距离2、两大平衡3、解列)

18、单相重合闸提高暂态稳定。电气距离、功角稳定、加速面积、减速面积。

19、线路串联补偿装置。(串联电容器。固定串联补偿和可控串联补偿)。

20、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无功电源,无功吸收,提高系统电压水平。

21、发电机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系统功率变化-发电机端功率变化-功角变化-功角振荡)

22、同步振荡和异步振荡的特点(异步振荡,系统频率不能保持固定值。同步振荡,固定值)

23、低频振荡(系统的负阻尼效应,出现在电气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重负荷,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下更容易发生)

24、次同步振荡:串联电容补偿器和大型汽轮发电机轴系的自然扭振频率发生谐振。

25、电压崩溃(电压失稳。Q-U 曲线,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平衡,不可能平衡)

26、频率崩溃(P-F曲线。有功负荷和发电机有功出力间的不可能平衡。低频保护动作切负荷)

27、低频运行的影响(1、损坏汽轮机叶片。2、发电机出力下降3、发电机端电压下降4、厂用电安全运行5、用户)。

28、潜供电流(非故障相像故障相提供电流,由于电容耦合或者电感耦合。影响电弧的熄灭从而影响自动重合闸的成功。)

29、串联电抗器,限制短路电流,或在滤波器中与电容器并联或者串联来抑制高次谐波。并联电抗器用来吸收容性无功。

30、超高压可控电抗器(可控高抗),无功调节装置。

31、超高压网中并联高压电抗器中性点需要加小电抗器来补偿对地电容,使相对阻抗区域无穷大。消除潜供电流纵分量,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32、电力系统过电压。(大气过电压、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33、反击过电压(雷电)

34、跨步电压

35、工频过电压原因:1、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并联电抗器)2、不对称故障引起非故障相电压升高(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3、甩负荷

36、操作过电压原因

37、提高断路器合闸的同期性可以防范电力系统谐振

38、雷电检测分析系统

39、潮流计算

40、等微增量

41、高压直流输电,交流—直流—交流,中间换流站(整流逆变)

42、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分为两段直流输电系统和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43、高压直流输电的缺点:换流站设备多结构复杂造价高损耗大运行费用高可靠性降低。对于交流系统是谐波电流源。需要消耗大量无功。直流断路器灭弧问题难解决。

44、背靠背直流输电:背靠背换流站内用整流器和逆变器连接两个交流系统,可以不同频。解决两个电网连接后的稳定问题。

45、直流输电的基本类型(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架空-电缆混合线路。直流电缆绝缘蓉许电压是交流两倍以上,造价低)

46、直流输电接线方式:1、单极大地回线方式2、单极金属回线方式3、双极方式

47、直流输电单极大地回线,接地极附近变压器损耗增大,交流励磁电流增大.

48、晶闸管直接影响直流换流阀的性能

49、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电抗值大、谐波和噪声比较大、有载分接头档数多。

50、换流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头多少因为:1、避免交流电压波动对维持直流电压恒定产生影响。2、维持晶闸管的触发角和熄弧角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功率因数过低。3、由于天气原因直流系统经常需要降压运行。

51、平波电抗器(直流电抗器):1、过滤掉直流侧的交流脉动分量。2、直流间断时,续流避免电压过高。3、抑制直流电流变化速度。

52、高压直流断路器与交流断路器相比,灭弧困难。直流断路器没有电流过零点,需2点:

一、加振荡回路强迫电流过零点。二、加装避免过电压的吸能元件。

53、直流断路器由三部分组成:1、交流断路器改造而成的转换开关。2、振荡回路。3、吸能元件。

54、直流接地极材料指接地极馈电材料和活性填充材料(焦炭碎屑),前者导电后者保护材料。

55、接地线产生的影响包括:1、电磁效应。2、热力效应。3、电化效应。

56、直流输电系统损耗:两段换流站损耗(0.5%-1%)、线损(5%-8%)和接地极损耗。

57、高压直流输电通过对换流器的触发相位控制实现调节,调节的目的是:1、减小交流系统电压波动对直流电压的影响。2、限制最大电流防止换流器过载,限制最小电流防止出现电流间断引起过电压。3、减小逆变器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4、适当减小换流器所消耗的无功。5、使直流电压运行在额定水平,使线损适当。

58、直流输电系统分层结构:6层。

59、直流输电系统有功功率控制方式。直流输电系统的有功功率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可控的,主要有定功率和定电流两种控制方式。定功率,功率由整流站的功率调节器保持恒定,电流随直流电压而被调节。定电流方式,整流站内电流调节器来保持电流恒定,系统输送功率随电压改变而改变。通常采用定功率方式,定电流方式是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候的一种备用方式。

60、直流输电系统无功功率需求:直流输电系统两端换流站在有功功率在直流和交流的变换中需要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所消耗的无功功率主要有换流站中所装设的交流滤波器和电容器、同步调相器和静止补偿器来提供。

61、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直流换流站中换流器对电压和电流在相对位置的截断和导通会带来工频整数倍的谐波分量。通常在换流器的两侧接上交流滤波器和直流滤波器。

62、交、直流滤波器区别:交流滤波器需要向换流器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不需要。交流滤波器中作用在高压电容器上的电压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作用在各串联电容器上,而直流滤波器直流电压沿泄漏电阻不均匀分布,需在电容器单元内部装设并联均压电阻。

63、换流站交流滤波器配置原则:交流滤波器主要有两个功能1、滤波。2、为系统提供基波无功。原则:1、滤波器额定电压等级应该与母线额定电压等级相同。2、合理匹配单调谐、双调谐、三调谐和调谐高通型滤波器。

64、直流滤波器匹配原则:考虑各次谐波的幅值及其在等值干扰电流中所占的比重,即在计算等值干扰电流时,各次谐波的耦合系数和加权系数。12脉动换流器参生12整数倍谐波电压。换流器杂散电容产生次数较低的非特征谐波。换流器两极应匹配相同的直流滤波器。65、直流输电系统保护:换流器保护、直流开关场保护(平波电抗器和直流滤波器)、中性母线保护、接地极引线和接地极保护、交流开关场保护和直流线路保护。

66、直流线路保护:主保护为行波保护,另外有低电压保护、线路差动保护、交直流碰线保护和再启动逻辑。

67、直流再启动

68、直流输电系统启动操作步骤:启动前检查,单极启动,双极启动,直流启动,两站通信故障。

69、直流过负荷是指直流电流高于额定值,过负荷能力是指直流电流高于其额定值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流过负荷运行时,换流站消耗的无功增加,谐波多,导致换流站造价高。

70、直流输电系统在恶劣天气环境下采用降压运行方式,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这样会使电流变大,线损增大,经济性降低。

71、直流系统换相失败是直流系统发生概率比较大的一种故障,主要原因是交流系统故障使得逆变侧换相母线电压下降。

72、极开路实验:直流线路、直流换流阀、平坡电抗器、极母线等直流设备检修或者方式故障后,要先进行极开路实验,实验成功后才可以投入运行。

73、直流输电线路下的空间电场:正极下有正离子,负极下有负离子,两级见正负离子都存在。效应:空间电场、离子电流、绝缘物体带电。空间电场两部分组成:导线所带电荷产生(静电场标称电场)和空间电荷产生,叠加合成电场。

74、高压直流吸尘效应:带电微粒吸到绝缘子上,长期以往绝缘子绝缘水平降低。直流输电线路绝缘特性更为复杂。

75、直流输电系统绝缘子片数的确定:1、绝缘子人工污sui试验。2、爬电比距法。相结合。

76、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指标有:1、能量可用率。2、能量不可用率。3、能量利用率。4、系统运行率。5、单极计划停运次数。6、双极计划停运次数。7、单极强迫停运次数。8双极强迫停运次数。

77、直流运行可靠性时间定义:1、统计期间小时数。2、可用小时数。3、降额运行小时数。

4、不可用小时数。

5、等效停运小时数。

78、轻型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VSC

79、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指加装了电力电子型或者其他静止型控制器,以增强系统可控性和增加系统功率传输能力的交流输电系统。

80、风能的缺点:密度低、不稳定和地区差异大。

81、风电对电网调度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1、产生谐波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2、消耗大量无功对系统电压水平产生影响。3、晚上负荷低,风能来量集中对系统调峰不利。4、大风天气不利于风机设备和电网安全运行。5、电网故障时,风电设备对频率要求高,引起异常解并列,而使系统调频困难。

82、目前主要使用太阳能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83、生物质能发电薪材农作物秸秆,小装机容量,独立运行,就地供电适用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用电负荷较小的农牧地区。

84、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特点:能量蕴藏大且可再生、能量密度低、稳定比其他自然资源好、开发难度大。

85、地热发电是把地下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变成电能,开发较多的是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类。热水型主要有降压扩容法和中间介质法。

86、火力发电厂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

87、现代大型电站锅炉一般采用四角喷燃直流燃烧及旋流燃烧方式,即悬浮燃烧。

88、锅炉按水循环的方式分为:自然循环、强制循环和直流锅炉。依靠工质的重度差产生的循环流动称为自然循环,强制循环有水泵压头。汽包、下降管、下联箱和上升管组成循环回路。

89、发电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锅炉产生的蒸汽量只为额定量的40%以下,燃料煤粉量低,炉膛温度较低,容易灭火,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

90、蒸汽,中温中亚,高温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91、汽轮发电机组停机方式:定参数和滑参数。

92、汽轮机迟缓率、速度变动率和调差系数。

93、发电机冷却方式分为外冷和内冷,外冷:空冷和氢冷,内冷:水油氢。

94、大型火电机组的功率调节方式:1、以锅炉为基础的运行方式。2、以汽机为基础的运行方式。3、功率控制方式。

95、大型火电机组升降负荷速率收到锅炉和汽轮机的影响,因为温差会使它们变坏。

96、火电机组的最低技术出力:指三大主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能够连续安全稳定运行的最低负荷。

97、分散控制系统(DSC),火电机组自动化。

98、核电站运行需要注意的问题:1、核反应堆:必须保证放射性物质不泄漏。2、必须要有冷源。3、保证反应性可控,控制棒和冷却剂硼含量。4、保证带基本负荷。5、每年一次换燃料和检修。

99、核岛和常规岛:即把核反应系统和发电系统分开在两个建筑物中。

100、核电站从里到外有四道屏障防止核泄漏。1、燃料芯块。2、燃料包壳。3、压力边界4、安全壳。

101、水电长主要分为:提坝式水电长、引水式和抽水蓄能式。

102、水电站主要建筑物: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和专门建筑物。

103、抽蓄电厂一般有四张运行工况:发电、抽水、发电调相和水泵调相。旋转备用。104、水轮机停机过程中转速降至一定数值后需要投入自动装置。

105、水库调度图:预先编制一套控制水电站水库工作的水库蓄水指示线,即水库调度线:限制功率线、防破坏线、防弃水线和防洪调度线。

106、发电机频率特性:当系统频率改变时,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将自动的改变汽轮机的进气量或者水轮机的进水量,以增减发电机的功率,这种反映由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功率变化的曲线,即发电机频率特性。

107、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

108、发电机准同期并列的条件:1、并列开关两侧的电压大小相同。2、并列开关两侧的频率相同。3、并列开关两侧的相序相位相同。

109、发电机实现并列运行的方式有两种:准同期并列法和自同期并列法。准同期是先励磁再合闸,自同期是先合闸然后系统把它带到同期。

110、发电机的非同期并列将产生冲击电流,对发电机组、和与机组串联的变压器断路器影响极大。

111、发电机调相运行:发电机不发有功,只发无功。

112、发电机进相运行:发电机发出有功,吸收无功。

113、发电机自励磁:线路中的容抗小于或等于发电机和变压器的感抗的时候,发电机端电压和负载电流同时上升的现象。

114、快速励磁系统对静态稳定的影响:反应灵敏调节迅速,对同步发电机在受到小扰动的时的静态稳定是有益的,提高了发电机的极限功率。快速励磁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大,发电机容易自振荡失稳,若开环放大倍数整小,则稳定机端电压的能力降低。措施:PSS电力系统稳定器、采用最优励磁控制器。

115、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发电机励磁系统的附加控制,起到增加附加阻尼力矩,抑制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限额。

116、发电机中性点主要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或直接接地。

117、发电机失磁现象。发电机失磁后引发发电机失步,异步运行。

118、发电机失磁:从系统中吸收无功,使系统电压降低,使临近点电压低于允许值解列。因为电压下降,其他发电机增加无功输出,造成过电流,保护动作。有功摇摆带动其他发电机有功摇摆,系统失稳。

119、发电机失磁对发电机本身的影响:出现转差,转子中出现差频电流,使转子发热。重负荷下失磁,使电流过大定子发热。超过额定值的电机转矩周期性的作用到发电机的轴系上。定子端部漏磁增强,端部部件过热。

120、转子励磁回路接地故障:发电机正常运行时,转子回路对地有一定的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若绝缘破坏,则可能发生接地故障,常见的为一点接地故障,一点接地故障不构成电流回路,对发电机不构成直接危害,由于励磁回路发生一点接地故障后对地电压升高,极有可能会发生两点接地故障,两点接地故障的危害:1、转子一部分被短路,另一部分电流增大,破坏了气隙磁场使发电机剧烈震动。

121、非全相发电机运行危害:1、发电机转子过热。2、机组振动加大。3、定子绕组由于负荷不平衡出现个别相定子绕组端部过热。4、可能出现过电压。

122、调相器的作用是向系统输送无功,改善系统电压质量,降低网络损耗,调相器的启动方式有:1、低频启动。2、晶闸管启动。3、同轴电动机启动。4、经电抗器启动。5、同轴励磁机启动。

123、励磁涌流

124、新变压器和大修后的变压器在投运前需要做冲击试验,1、看变压器能否承受全电压和操作过电压。2、在励磁涌流下,看变压器能否承受大电流,继保会不会误动。

125、变压器并联运行的三个条件:1、所有的变压器变比必须相同。2、所有的变压器短路电压必须相同。3、所有的变压器绕组接线组别必须相同。

新版教材全国自考网络操作系统02335_复习笔记.

1.计算机系统的定义:计算机系统 是一种可以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广义的包含:机械式系统和电子式系统,电子式又可划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计 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地运行。设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增强系统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系统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的使用。【操作系统的任务:1、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2、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 3.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连接了硬件和软件,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作为系统软件,其是 a.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b.人机交互的接口、c.扩展机和虚拟机。【所以对操作系统来讲,具体应用领域的工作不是其所关心的事。】 4.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 (1)并发性b.共享性:(互斥共享:打印机,磁带机,扫描仪;同时共享)处理机、CPU、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c.随机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对资源的共享有两种形式:互斥共享和同时共享】【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桌面、嵌入式、网络、分布式操作系统】 5.批处理操作系统的概念 用户将需要计算的一组任务(一般称为作业,即JOB)请求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后并不立即将其输入计算机,而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用户作业之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又分为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系统:不适合交互式的作业】 6.分时(交互式)操作系统的概 念多个用户通过终端设备与计算机交互来运行各自的作业,并且共享一个计算机系统而互不干扰,每个终端可由一个用户使用,每个用户就好像自己拥有一台计算机。 7.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使计算机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同时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能够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工作的操作系统。【特征:及时性、实时性、高可靠性、高过载防护性】 8.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在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上按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标准设计开发的软件,它包括网络管理、通信、安全、资源共享、各种网络应用。 9.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 将大量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结在一起,可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及广泛的数据共享,这样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为分布式系统配置的操作系统称为分布式操作系统。 10.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a.进程 (线程)管理、b.处理机调度、c.存储管理、d.文件管理、e.输入/输出管理。 11.存储管理的任务(P25 L3) 存储管理的任务是管理计算机内存的资源a.当多个程序共享有限的内存资源时,要考虑如何为多个程序分配有限的内存空间;b.存放在内存中的多个程序和数据应该彼此隔离、互不侵扰;c.解决内存扩充的问题,即将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存储器。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 a.内存的分配和回收b.存储共享c.存储保护d.“扩充”内存容量。】 12.文件管理的任务(P26 L3) 其任务为有效地支持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等操作,解决文件的共享、保密和保护问题,以使用户方便、安全地访问文件。 13.输入/输出管理的功能: 其功能是按照输入/输出子系统的结构和设备类型指定分配和使用设备的策略,为输入/输出操作的进程分配一条传输信息的通路,合理地控制输入/输出操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并行操作。 14.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a.整体式结构(结构紧密,用户界面简单直接,系统效率较高)、 b.层次式结构(易于调试、修改、扩充、维护、保证正确性)、 c.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特点:提供最基本服务和其他服务,很好的扩展性,简化应用程序开发,减少磁盘空间和存储器的需求,微内核和硬件部件有接口,并向可安装模块提供一个接口)。 15.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a.微内 核,即运行在核心态的内核;b.以通信方式请求服务并返回结果,即运行在用户态的并以客户机/服务器方式运行的进程层。【优点:可靠、灵活、适宜于分布式

操作系统笔记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在计算机系统上配置操作系统主要目标与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应用环境有关。 操作系统的目标 方便性 硬件只能识别机器代码(0、1) OS提供命令,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有效性 使CPU、I/O保持忙碌,充分利用 使内存、外存数据存放有序,节省空间 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吞吐量可扩充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体系结构/网络/Internet OS应采用层次化结构,便于扩充和修改功能层次和模块开放性 支持网络环境,兼容遵循OSI标准开发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的作用 1.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命令方式 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联机命令(语言) 系统调用方式 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操纵计算机 图形、窗口方式 用户通过窗口、图标等图形界面操纵计算机 2.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 4大类资源: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信息(文件:程 序、数据) 3.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扩充机器) 裸机:只有硬件的计算机,难以使用 虚机器:在裸机增加软件(OS等),功能增强,使用方便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 早期计算机很昂贵,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了批处理系统 2.方便用户 为改善用户上机、调试程序时的条件,产生了分时系统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OS随之更新换代,如:8位->16位->32位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单处理机OS->多处理机OS->网络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无操作系统时代 OS尚未出现,人们如何使用计算机 人工操作方式 人工操作方式的缺点 用户独占全机 CPU等待人工操作 结果:资源利用率低下 脱机输入输出系统 低速设备 纸带机/卡片机 高速设备 磁带/磁盘 I/O速度提高,缓解了I/O设备与CPU的速度矛盾 主机:用于计算的主计算机 外围机:也是计算机,处理输入输出,使之不占用主机CPU时 间 外围机控制输入/输出 输入:低速设备->高速设备 输出:高速设备->低速设备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2.2 作业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2.9 为什么说分时系统没有作业的概念? 答:因为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得到的时间片有限,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信息直接输入到内存工作区中和其它程序一起抢占系统资源投入执行,而不必进入外存输入井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择。因此,分时系统没有作业控制表,也没有作业调度程序。 3.1 PCB表(运行队列只有一个) 3.2 一个概念可再入程序(纯代码,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 3.3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运行的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就绪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等待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答:在单处理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最多为1个,最少0个;就绪进程最多N-1个,最少0个;处于阻塞的进程最多N个,最少0个。

3.4 有没有这样的状态转换,为什么? 等待—运行;就绪—等待 答:没有等待到运行,只能等待 就绪;也没有就绪到等待,只能运行—>等待3.5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答:就绪到运行 3.6 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 3.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8 读者写着问题 3.9 已知一个求值公式(A2+3B)/(B+4A),若A、B已赋值,试画出该公式求值过程的前趋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3.10 在单处理机的分时系统中,分配给进程P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进行切换,结果调度到的仍然是P。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吗?如果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有可能。例如,若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后,被迫回到就绪队列时,就绪队列为空,这样进程P就是就绪队列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选中的进程必定是P。又如在按优先级调度的程序中,就绪对列按进程的优先级排列,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之后回到就绪队列时,若其优先级高于当前就绪队列中的其他进程,那么再次被调度。 3.11 设有一个发送者进程和一个接收者进程,其流程图如图所示。S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信号量,mutex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试问流程图中的A、B、C、D四个框中应填写什么?假定缓冲区有无限多个,s和mutex的初值应为多少? A:P(mutex) B:V(mutex) C:P(s) D:P(mutex) s=0,mutex=1 发送者进程

02323操作系统概论2012年4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操作员接口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手段之一,该接口是指()A.一组操作控制命令B.一组系统调用程序 C.一条访管指令D.一条I/O指令 2.在一个能提供多个用户同时直接输入、调试和运行自己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应配置() A.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D.嵌入式操作系统 3.多道程序系统指的是() A.在实时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B.同一时刻在一个处理器上运行多个程序 C.在网络系统中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个处理器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4.进程有若干属性,它们是() A.进程是静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B.进程是动态的、只有一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C.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不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D.进程是动态的、有多种状态;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程序 5.控制进程的原语中,创建原语的功能是() A.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运行态 B.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就绪态 C.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等待态 D.分配工作区、建立进程控制块、置进程为挂起态 6.操作系统会按若干原因选择进程运行,不是 ..立即进入操作系统进行进程选择的情况是() A.运行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运行进程出错 C.运行进程要等待某一事件发生D.有新进程进入就绪状态 7.基址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是属于() A.指令寄存器B.通用寄存器 C.控制寄存器D.时钟寄存器

(考研复试)操作系统笔记

1:操作系统的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使用户使用更方便,兼容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操作系统的作用: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使用户方便的操纵硬件,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对计算机资源进行抽象。 3: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人工操作方式(穿孔卡片),单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只从磁盘中调入一个程序进内存),多道批处理系统(调入多个程序,CPU可以切换),分时操作系统(将一台主机给多个用户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响应快,同时面对大量的远程终端)。 4:操作系统特点:并发,共享,虚拟(空分,时分),异步。5:操作系统的功能:CPU管理(进程控制,同步,通信,调度),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目录管理,读写保护管理)接口(用户接口管理,程序接口管理) 6:操作系统结构:模块化操作系统,分层式操作系统,C/S 操作系统(分布式),微内核结构(建立在前三者的基础上,微内核只提高“最基本”的服务,进程调度、进程间通信、存储管理、处理I/O设备。其他服务,如文件管理、网络支持等通过接口连到微内核,微内核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7:传统操作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

位。 8:为了并发才引入进程。 9:进程控制块PCB:是一个记录型数据结构,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户描述进程的当前状况和控制进程运行的全部信息,使一个在多道环境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系统创建一个进程的时候就要顺带着创建PCB,OS要调用一个进程的时候就要先查看PCB,系统将PCB组织成若干个链队列或索引表,PCB中有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等。10:进程的特性:动态,并发,独立(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独立接受调度),异步(不可预知的速度前进)。11: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就绪,阻塞,执行(就绪到执行到阻塞再回到就绪,执行可以直接回到就绪),此外还有挂起,创建,终止。 12:进程的创建:申请PCB,为新进程分配资源(子进程可以继承父进程,比如父进程打开的文件,和父进程的缓冲区等),初始化PCB,把新的进程插入队列。 13:进程的终止:找出PCB,读出进程状态,若进程在执行,就终止进程,若进程有子孙进程,还要把子进程终止。收回资源,移出PCB。 14:进程的阻塞:停止执行,PCB插入阻塞队列,CPU给另外一个就绪进程。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02323操作系统概论2006年4月试题及答案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操作系统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23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l、以资源管理的观点考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录管理 B、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目录管理、处理器管理 c、文件管理、目录管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 D、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2、关于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正确的描述是【】 A、批处理系统需要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B、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c、分时操作系统需要提供与用户交互的功能; D、分时操作系统需要提供在严格的时限内处理完接受的请求 3、关于中断,正确的描述是【】 A、程序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B、输入输出中断是强迫性中断事件 C、外部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D、硬件故障中断是自愿性中断事件 4、关于处理器调度,正确的说明是【】 A、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和进程调度的 B、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进程调度的 C、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调度的 D、处理器的调度有两级,输入井是用于作业和进程注册的 5、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流调度、最高优先级调度。 B、时间片轮流调度、最高优先级调度、响应比高者优先。 C、最高优先级调度、响应比高者优先、先来先服务。 D、响应比高者优先、先来先服务、时间片轮流调度。 6、采用两级页表的页式存储管理中,按给定的逻辑地址进行读写时,通常需访问主存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7、淘汰过去一段时间里被访问次数最少的页的算法是【】 A、LRU B、LFU C、FIFO D、随机 8、文件系统的使用者需要记住【】 A、存放文件的磁盘的容量 B、文件的逻辑结构

考研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笔记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的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1.1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 1.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2.作用: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3.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三种类型的使用接口:1.命令方式;2.系统调用方式;3.图形、窗口方式 1.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批处理系统(单道、多道)、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特征: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2.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特征: 分时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实时系统的特征: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 3.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比较:a.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但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b.交互性:实时信息系统虽然也具有交互性,但其交互性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处理和资源共享等服务;c.可靠性:分时系统虽然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技术、异步性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以保证多道程序能有条不紊的、高效的运行,并能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方便用户的使用。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处理机调度)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和保护) 1.5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1.用户接口:供用户组织和控制作业的执行和管理计算机系统; 2.程序接口:供编程人员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 1.6OS结构设计 1.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结构OS、分层式结构OS、微内核结构OS 2.微内核技术: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 尽可能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之为微内核技术。 补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 系统可靠性、系统吞吐量、资源利用率、周转时间、可移植性、可扩展性 系统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信息量;周转时间:指用户从提交作业到得到计算结果这段时间,又称系统响应时间。 补2.硬件将处理机划分为两种状态即管态和目态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笔记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的首次扩充。 【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展性,开放性。 在计算机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主要是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包括存储器(主要为进程管理)和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作用】从用户的观点,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图形窗口方式,系统调用方式);从资源管理观点,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文件设备管理);从虚拟机的观点,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从任务组织观点,是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组织者。【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人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单道批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性,调度性,无序性),分时系统(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实时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最基本特征),共享(互斥共享,同时访问),虚拟,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提供友好用户接口(命令,程序,图形用户接口)。五大功能的必要性:为了使多道批处理系统有序高效进行,并方便用户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整体式系统,模块化结构,分层式结构,微内核结构。 【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已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方便用户。根据用户所能接受等待时间来确定的。多方面服务程序。 【批处理操作系统】允许多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一帮优先选择计算型和I/O型多个作业投入运行。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实时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能及时的处理由过程控制的反馈数据并响应。根据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专用服务程序。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骨盆的组成:2块髋骨+1块骶骨+1块尾骨 2、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分界线以下部分为真骨盆,又称小骨盆。 3、骨盆的类型:女性型、男性型、类人猿型和扁平型 4、外生殖器组成:1>阴阜:脂肪垫 2>大阴唇:皮肤皱襞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 5、子宫的大小:成人的子宫约重50g,长7 ~8cm ,宽4 ~ 5cm ,厚2 ~ 3cm 7、子宫韧带:1>圆韧带—前倾 2>阔韧带—中央 3>主韧带 4>子宫骶韧带—前倾 8、输卵管:1>间质部 2>峡部 3>壶腹部 4>伞部 9、卵巢:是妇女性腺器官,产生卵子和激素,成年生育年龄非妊娠女子的卵巢为4㎝×3㎝×1㎝大小 10、妇女一生的生理特点可以按照年龄划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 11、月经: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12、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激素作用,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此轴又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13、子宫内膜的变化:1>增生期:第5~14天 2>分泌期:第15~28天 3>月经期:第1~4天。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1、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着床:需经过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 3、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4、胎盘的功能: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 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6>内分泌功能 5、脐带: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6、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20 7、妊娠期子宫峡部称为子宫下段,从非妊娠期的1cm到临产时变为长约7-10cm,是剖腹产的部位。 8、妊娠期妇女的体重于妊娠13周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加350g,若体重无变化,说明胎儿发育迟缓,应该用B超监测。 9、早期妊娠诊断的病史:1>停经 2>早孕反应:6周左右出现HCG增多、胃酸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 3>尿频 10、早期妊娠诊断的辅助检查:1>妊娠试验—最方便2>超声检查——停经40天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3>宫颈粘液检查 4>黄体酮试验 5>基础体温测定 1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12、妊娠期营养:足够的蛋白质、热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2015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考前密卷02323(含答案)

2015年4月全国自考操作系统概论考前密卷02323(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进程——资源图中出现(),会产生死锁。 A. 断点 B. 互斥 C. 环路 D. 同步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硬件支持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A. RISC技术 B. 通道和中断机构 C. 集成电路 D. 高速缓存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操作系统中,存储介质上的分块是()来进行划分的。 A. 根据文件的逻辑结构 B. 根据逻辑记录的大小 C.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 D. 根据存储介质的特性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死锁四个必要条件中,无法破坏的是() A. 互斥使用资源 B. 占有且等待资源 C. 非抢夺式分配 D. 循环等待资源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当一进程运行时,系统可基于某种原则,强行将其撤下,把处理器分配给其他进程,这种调度方式是() A. 非剥夺方式 B. 剥夺方式 C. 中断方式 D. 查询方式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访问一次磁盘操作必须给出如下参数() A. 磁头号 B. 扇区号 C. 柱面号 D. 三个都给出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进行管理。 A. 进程名 B. 进程控制块 C. 进程启动程序 D. 进程控制区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共享设备是指可让若干个作业同时使用的设备,这里的“同时使用”是指() A. 多个作业在同一时刻使用共享设备 B. 一个作业尚未撤离,另一个作业即可使用共享设备,但任一时刻只有一个作业占用该设备

操作系统复习笔记

第一章 1.软件的层次:硬件(裸机)→OS(操作系统)→实用程序→应用程序。 2.虚拟机的概念:通过软件扩充计算机的功能,使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方便。 3.操作系统的功能: (1)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接口。 ①操作系统不但本身具有优良的的图形用户界面,而且与用户界面生成环境一体化,可为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自动生成图形用户界面。 ②操作系统与软件开发环境一体化,可按用户要求建立、生成、运行和维护应用程序。 ③与数据库系统一体化。 ④与通讯功能网络管理一体化。 (2)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管理者。(①处理器管理②存储器管理③输入输出设备管理④信息管理) 4.操作系统的特性:(1)并行性(2)共享性 5.操作系统的分类: (1)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 (3)实时操作系统 (4)Windows NT 课后习题 1.6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的含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1)管理系统资源;(2)使用户能安全方便地共享系统资源,操作系统并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合理调度;(3)提供输入输出的便利,简化用户的输入输出工作;(4)规定用户的接口,以及发现并处理各种错误的发生。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提供更友好的接口和服务。 1.7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答:(1)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是指“把一个以上的作业存放在主存中,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器时间和外部设备等其他资源”。 (2)由于通道技术的出现,CPU可以把直接控制输入输出的工作转给通道。起因:为使CPU在等待一个作业的数据传输过程中,能运行其他作业,我们在主存中同时存放多道作业。当一个在CPU上运行的作业要求传输数据时,CPU就转去执行其他作业的程序。 目的: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提高CPU利用率 1.10 为何要引入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具有什么特性? 答:为了能够提供用户和程序之间有交互作用的系统,所以才要引入分时系统。分时系统具有以下特征: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课后习题 2.3 什么叫特权指令?为什么要把指令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答:特权指令是指在指令系统中那些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这些特权指令

最新妇产科重点知识总结大汇总【给力版】

1、分娩: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周≤妊娠〈3周;足月产:37周≤妊娠〈42周;过期产:妊娠≥42周 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4、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腹作用。 5、骨盆平面分为: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6、软产道分为: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7、临产前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8、生理缩复环: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隆状突起。 9、双顶径:是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约9.3cm。 10、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11、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2、枕左前胎产式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 13、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矢状缝坐落在盆骨入口斜径。俯屈时,借肛提肌阻力用杠杆原理形成,此时,枕额径已变成枕囟前下径。 14、先兆流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15、假临产的特点: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时间不规律,强度不增加;2)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6.临产的诊断标准: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2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3宫口扩张;4胎先露下降. 17、总产程世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过程。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第二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1-2h,经产小于1h。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过程,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8、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前羊水100ml) 19、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世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需4h。活跃期又分为加速器,最大加速器,减速器。 2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21、胎头拔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的过程。 胎头着冠是指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的过程。 22、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内容及意义 appar score是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决定抢救方法,并预测预后。评分内容: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每项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总分7分以上,只要进行一般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23、胎盘剥离的征象包括;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上; 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量; 4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24、若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应排空膀胱后,再轻轻按压子

[文学]自考《操作系统概论》串讲笔记

《操作系统概论》串讲笔记 第1章引论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1.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2.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3.操作系统的分类 4.管态、目态、特权指令、访管指令的概念 5.操作系统与用户的两个接口 重点:1.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 2.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3.程序状态字 4.系统功能调用 本章考试分值约为8~10分,出题形式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为主。 知识网络图 串讲内容

一、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 2. (1)计算机系统的最内层是硬件。 (2)计算机系统的最外层是使用计算机的人。人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是计算机软件。 (3)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以及应用软件三类。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OS)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 (3)操作系统具有扩充硬件的功能。 3.(重点)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操作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三、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基本类型(重点) 1.批处理操作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每次只允许一个作业执行。一批作业的程序和数据交给系统后,系统顺序控制作业的执行,当一个作业执行结束后自动转入下一个作业的执行。 (2)“多道批处理系统”:允许若干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一个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 (3)多道批处理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使用率,但作业执行时用户不能直接干预作业的执行。但作业执行中发现出错,由操作系统通知用户重新修改后再次装入执行。 2.分时操作系统(简称分时系统) (1)分时操作系统是多个用户通过终端机器同时使用一台主机,这些终端机器链接在主机上,用户可以同时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而不干扰。它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使用计算机中某一资源的系统。 (2)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大全——考试必备

操作系统 学习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组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1) OS是什么:是系统软件(一整套程序组成,如UNIX由上千个模块组成) 2) 管什么: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记录和调度) 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功能: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1)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和内存扩充 2) 处理机管理:作业和进程调度,进程控制和进程通信 3) 设备管理:缓冲区管理,设备分配,设备驱动和设备无关性 4)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文件操作的一般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 5) 用户接口:命令界面/图形界面和系统调用接口 3、操作系统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既管硬件,又管软件,它为其它软件提供运行环境。 4、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操作系统基本特征:并发,共享和异步性。 1) 并发: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 2) 共享: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任务所共用。 3) 异步性:每个程序什么时候执行,向前推进速度快慢,是由执行的现场所决定。但同一程序在相同的初始数据下,无论何时运行都应获得同样的结果。 5、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

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个人机系统、网络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1) 多道批处理系统 (1) 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多道、成批 (2) 批处理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3) 批处理系统的缺点:等待时间长、没有交互能力 2) 分时系统 (1) 分时:指若干并发程序对CPU时间的共享。它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的。共享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 (2) 分时系统的特征: 同时性:若干用户可同时上机使用计算机系统 交互性:用户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 独立性:系统中各用户可以彼此独立地操作,互不干扰或破坏 及时性:用户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系统的响应 (3) 优点主要是: 响应快,界面友好 多用户,便于普及 便于资源共享 3) 实时系统 (1) 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很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立即处理 (2) 典型应用形式:过程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事务处理系统 (3) 与分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4) 个人机系统 (1) 单用户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特征: 个人使用:整个系统由一个人操纵,使用方便。 界面友好:人机交互的方式,图形界面。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仅供参考!!!!!)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

计算机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操作系统读书报告 课题:<<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读书笔记 院系:__ _____ 班级:__ __ 姓名:__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0月18日

<<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读书笔记这段时间读了<<解析windows操作系统>>这本书。学到了很多知识。总结了如下笔记。 Windows NT系列和Windows 95系列的区别: ?Windows NT支持多处理器,Windows 95不支持。 ?Windows NT文件系统支持安全性(例如自主访问控制),Windows 95不支持。 ?Windows NT是完全32位,而Windows 95从Windows 3.1和MS-DOS 继承了大量的16位代码。 ?Windows NT是完全可重入的,Windows 95有一部分是不可重入的。 ?Windows NT可以让16位应用程序运行在它们自己的地址空间中,而Windows 95总是在一个共享的地址空间中运行16位Windows应用程序,在这个共享的地址空间中,这些程序相互影响,甚至一个程序破坏(或挂起)别的程序。 ?Windows NT进程共享的内存只对哪些影射了这一共享内存的进程才是可见的,在Windows 95上,所有的共享内存都是可见的,而且在任何一个进程内都可以写这些内存,因此任何一个进程都可以改写或者破坏其他协作进程所使用的共享内存。 ?在Windows 95中,有一些关键的操作系统页面在用户模式下是可写的,从而允许一个用户程序破坏系统,或者使系统崩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