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

浅谈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

浅谈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
浅谈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

浅谈山地建筑竖向设计要点

摘要:在山区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竖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依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空间、物流、交通等条件,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才能为后期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就山地建筑的竖向设计要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场地分析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山地建筑越来越多,山区具有面积达、地形复杂等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我们在进行建筑总体布置的竖向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果设计的不够合理,就会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成本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山地建筑的竖向设计要点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便对今后山地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要对工程项目的场地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在对山区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竖向设计的时候,要对工程进行充分的场地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进行地形地貌分析。在进行地形地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场地的高程差,查看场地的地势走向和典型的地貌特点,了解场地的植被分布情况,特别是一些山区还有一些古迹,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二是要对工程项目的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分析。通过查看档案资料并进行实地勘测,了解施工场地岩土层的性质、厚度、走向,通过模拟分析了解其承载力。另一方面,要对场地的水质、水位、地表径流、洪水位置等进行研究。三是要认真分析工程项目周围的交通情况。山地建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我们必须根据场地周围的交通情况,合理选择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为项目施工的顺利开展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

二、竖向设计要满足施工工艺方面的要求

我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竖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竖向设计的时候,不仅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交稿的技术水平,也要对山地建筑的,尤其是具体工程项目的工艺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项目的工艺特点充分了解。要根据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科学地进行坡度和排水设计,使整个项目的工艺流程顺畅,确保施工条件优越,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施工,尤其是一些工业项目,我们在竖向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进行竖向设计。例如:在工业项目的竖向设计中,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原料系统的地面的标高高于成品系统的标高,有效地减小物料提升过

总图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 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 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 体设想。 设计图纸 1、场地的区域位置。 2、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 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 (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 的控制标高。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7、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 (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深度即可满足常规要求: 场地的区域位置图:大城市应包括城市位置和区域位置; 现状图:现有地形和标高、地貌、现状环境、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用地红线……; 总平面图: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控制标高。场地内外主要道路、出入口、绿化、停车、指北针、风玫瑰图、比例、技术经济指标表……; 交通道路图:也可分为道路广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 绿化图:也可分为绿化布置图和绿化景观分析图; 竖向图、管网图(可以不做)。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山地建筑

一、什么是山地?山地建筑?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是结合山地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取得错落有致的效果,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形态。 坡度在10%以上时,属于陡坡地,建筑群布置将受地形高差限制,建筑内设有阶梯,该范围内建筑则属于山地建筑设计范畴。 坡地建筑,即多半建在山坡地段上,并依坡势而盖的建筑,它的这种独特性,必须有自然条件的支撑,利用坡地地形创造独特的视觉空间以及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质。由此可以看出,坡地建筑并不是开发商兴之所致的成品,也不是开发风潮能轻易模仿的对象,坡地的自然特征——原生、稀有、有所保留不能被破坏,决定了建筑的珍贵及气质。 坡度分级标准 类型坡度建筑区布置及设计基本特征 平坡地3%以下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 水 缓坡地3—10% 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 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 中坡地10—25% 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等高线布置,建筑 群布置受一定的限制 陡坡地25—50% 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 置及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 急坡地50—100% 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 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 悬崖坡地100%以上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 做建筑用地 二、坡地建筑设计遵循的原则 坡地建筑当中的设计原则,也是 其特色。坡地有高差,做到户户有景 的机会比平地上更加理想,因为坡地, 一般有园林、山谷、河道,在小区设 计的同时保护山区的生态是非常重要 的。 (1)要显山露水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坡地建筑设计的方法 摘要: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使得坡地建筑越来越多。坡地的地形处理是一种在新型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工作,比平坦的地形更复杂,通过设计,探讨边坡的环境如何结合实际需要,分散的高和低的地形,科学合理利用,建筑设计点的地形,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与建筑环境的生态原则相一致的。 关键字:坡地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坡地建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愈发地受到欢迎,坡地建筑指的是建在地面起伏较大处的建筑物,坡地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资源,坡地建筑应该是景观建筑、原生态建筑和人文建筑。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使坡地建筑有别于其他建筑,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坡地建筑的定义 坡地建筑,即建于地面不同地形坡度的建筑物。坡地建筑是基于地貌环境的一种建筑类型,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不同于一般的一段时间,风格,流派或功能划分的建筑类型。它具有以下特性:环境形态的复杂性—坡地环境是坡地建筑生成基因之一,它的空间属性和形态特征直接影响了坡地建筑形态的组织与体现。坡地是自然地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然而由于它千变万化,庞杂浩繁,因而很难准确地以某一种方式加以分类。坡地建设用地常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通达性和安全性等人居环境的条件要素。坡地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利用自然与坡地资源,服从坡地自然形态,创造丰富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可使人们享受

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要点

一、总平面布置图送审的施工图文件中,总平面布置图基本上都有,但表达深度差别较大,大部分工程只做到平面定位图,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主要问题有: 1.总平面图要有一定的范围。只有用地范围不够,要有场地四邻原有规划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多数施工图只有用地范围内的布置图。 2.保留原地形和地物。场地测量坐标网及测量标高,包括场地四邻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有些工程的总图设计往往无保留。 3.竖向设计。往往只有标注建筑物的±0.000设计标高的相对场地的测量标高数值,有的只有标注室内外高差数而已。结果是:(1竖向设计标高不符合规划部门的控制标高。(2场地内与场地外围的城市道路标高不衔接,不合理。(3场地及其道路的标高不利于排水。(4场地内道路无设计标高,特别是交接处、建筑物的入口处,也无标注道路坡长、坡向、坡度以及地面的关键性标高,也无路面的设计断面。 4.没土方工程平衡设计。盲目的竖向设计,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挖方或填方,增加造价,造成经济损失。 5.总图设计没有必要的详图设计。比如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反映管线上下、左右尺寸关系的剖面图,以及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活动场地、停车场、花坛绿地等详图,场地的排水、场地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的关系,给施工带来困难,也无法保证总图的合理性。 6.消防车道宽度不满足消防要求。消防车道距离高层建筑外墙小于 5米,不满足消防登高面要求。二、建筑设计说明部分 1.装饰做法光是文字说明表达不完整。最好是有各种材料做法一览表+各部位装修材料一览表方能完整地表达清楚,少数能做到,多数工程还只是文字说明。总说明中占地面积一般都缺标注。 2.门窗表。一般都有,但关键对一些组合窗,非标准窗表示不清楚,对组合窗及非标窗,应画出立面图,并应把拼接件选择、固定件、窗扇的大小、开启方式等内容标注清楚,如组合窗面积过大,请注明要经有资质的门窗生产厂家设计方可,还有就是对门窗性能,如防火、隔声、抗风压、保温、空气渗透、雨水渗透等技术要求应加以说明。比如建筑物1-6层和七层及七层以上对门窗气密性要求不一样(1-6层为3级,七层及以上为4级。 3.防火设计说明普遍存在问题。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每层建筑平面中要注明防火分区面积和分区分隔位置示意图,宜单独成图,如为一个防火分区,可不注防火分区面积。 4.有关“夏热冬

结构工程师必知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 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 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 距离, 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 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 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 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 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 产生的放大作用, 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 在1.1~1.6 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 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 有时边坡 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 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 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 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 6。高 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 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 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 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 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 应设置伸缩缝,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框架 结构为 55m, 剪力墙结构为 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处于山地的小型旅馆。本次作业除进一步了解旅馆建筑的设计特点外,重点掌握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包括建筑如何与地形适应,室外场地如何与原有地形结合,原有绿化、水体如何加以利用和保护,如何减少土石方与工程造价,如何形成山地建筑造型特色等。本次设计要求学生制作地形与建筑的工作模型,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空间环境的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的目的: 1.通过小型旅馆建筑设计,理解与掌握具有综合功能要求的中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2.综合解决人、建筑、环境的关系,重点熟悉并解决建筑的竖向关系以及坡地建筑的设计特点; 3.训练和培养学生建筑构思和空间组合的能力; 4.综合考虑建筑与竖向地形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二、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任务 拟在某山地景区的山谷地带建一规模在100-120床位的山地旅馆,总用地面积约为1.23hm2,总建筑面积约为4800m2(正负5%),不包括环境景观中心的亭、廊、榭等园林建筑。 (二)设计要求 1.充分考虑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融人工于自然,体现朴实、灵巧、活泼、丰富的建筑风格。建筑不允许破坏山溪景观的完整性,应尽量保留高大乔木。忌设计为城市旅馆模式。建筑层数不宜高,以四层以内为宜。 2.建筑控制线退红线要求:沿路退6m,其余各边退3m。建筑容积率不得大于0.5,建筑密度不得大于22%,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建筑要求:平面功能合理,流线清晰;空间构成流畅、自然;

立面注意特色、造型新颖,具有地方特色;处理好建筑与山地环境的关系。 4.建筑组成及要求 (1)客房部分(包括客房、服务、交通面积),总建筑面积2100-2200m2,共100-120床。 A.客房:双床标准间使用面积14-16m2,单床间使用面积9-10m2;单床客房约占15-20%,双床客房约占75-80%,双套间客房约占5%。 B.服务部分:总建筑83-110m2 服务台、值班室30-40m2;更衣室15-20m2;被服库15-20m2;储藏间15-20m2;卫生间(包括清洁间,供工作人员用)5m2。 服务部分按服务单元设置,一般每层一个服务单元,管理客房以30-50间为宜。 (2)公用部分:总建筑面积540-670m2 门厅100-120m2;休息、会客40-60m2;总服务台20m2;小型超市30-40m2;银行、邮电20-30m2;商务中心25-30m2;茶座、酒吧80-100m2;多功能厅120-150m2;寄存30m2;美容美发15-20m2;医务室15-20m2;公共卫生间15-20m2;其他60m2。 (3)餐饮部分:总建筑面积1000-1100m2。 中餐厅150m2;西餐厅50m2;包间60-100m2(大小包间若干);咖啡厅和舞厅150m2;酒吧间80m2;职工餐厅100m2;中餐厨房100m2;西餐厨房30-50m2;咖啡厨房15m2;职工厨房50-60m2;储藏冷库20m2;库房50-60m2;职工休息20-30m2;管理室15-20m2;更衣室20-30m2。 (4)行政部分:总建筑面积250-350m2。 经理室30-40m2;财务室15m2;管理办公室60m2;小型会议室45m2;库房30-40m2;职工休息娱乐室40m2;职工更衣室30m2;卫生间20-30m2;开水间15m2;职工医务室15-18m2;电话总机房

总图、竖向管控要点

1 总图、竖向管控要点 1.1 总图竖向(市政)设计管控要点 1.1.1 使用说明 项目负责人按此要点进行总图竖向设计管控。 1.1.2 职责分工 1规划院项目负责人提供总图竖向设计任务书。规划院是总图竖向设计的责任部门。 2项目公司负责设计条件的准备工作。 3规划院建筑、景观、机电、结构专业,项目公司设计部、项目管理中心设计部、酒店公司、商管公司、总图竖向设计单位、单体建筑设计单位参与总图竖向的论证。 4 整个基地总图竖向设计含在大商业施工图设计单位招标内容中。住宅组团内的竖向设计由住宅施工图设计单位完成。 1.1.3 工作流程 1设计条件准备:项目规划启动会后,项目公司按规划院要求一周内提供相关的设计条件(现状竖向标高),其余设计条件待项目公司反馈《市政调查表》。发给规划院审核后,提供给总图竖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2总图竖向设计包含在大商业施工图设计内容中,由大商业设计单位完成,招标文件体现相关要求(含设计任务书),范围为整个基地的总图竖向设计(不含住宅组团)和小市政设计。 3 总图竖向(含小市政规划)设计: (1)总图竖向的设计周期30天,开始点为大商业方案深化评审会完成。 (2)确定±0.000:根据现场挖土或桩基要求,需要确定挖土深度,可先由竖向设计单位先行完成一个初步的竖向设计方案,评审后(规划院项目小组及项目公司)确定一个±0.000用于现场施工,待总图竖向设计完成后进行复核。调整的范围超过500mm,应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决策。 4总图竖向论证评审;见会议标准。 1.1.4 设计条件 1政府的绝对标高图:发展部和项目公司提供。 2项目周边市政路近期的修建性详规:项目公司提供。 3 实测标高:项目公司委托专业测绘机构实测。实测部位:项目周边现状市政路中心点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UDC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201× P备案号J×××-201×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slope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山地建筑结构应用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荷载与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地基与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编制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政编码:400045)。 本规程主编单位:重庆大学 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重庆建筑科学研究院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 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设计院 海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奥雅纳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本稿条文仅供征求意见使用,此后部分内容可能会有变化,不得作为工程应用的依据。 为阅读方便,本征求意见稿各条的说明暂列在条文之后。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中的竖向设计 总图设计是目前工业项目设计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在已经确定好的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艺、生产、安全、卫生、规划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地上及地下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航运)、工程管线、及绿化的平面和竖向高度的设计过程。现在我就结合我自身的工作经验。简单的发表下我对竖向设计的一些看法。 竖向设计即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选择竖向设计的形式和平土反方式:确定工业场地平土标高,计算土石方量,是总填挖方量最小,接近于平衡;确定建构筑物、道路及排水设施的标高,使之互相协调适应;确定场地排雨水方式和措施,是厂区能够迅速排出雨水,保证厂区不会受到洪水和内涝的威胁等。 竖向设计是总图运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踌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设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建设用她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 常见的竖向布置形式有平坡式和阶梯式。平坡式分为水平型、斜面型和组合型。水平平坡式的竖向布置能为铁路、道路布置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但是遇到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的不断被开发以及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城市的郊区也纳入了住宅规划之中。而坡地建筑的结构底部构件并不能同一水平面上,呈现不规则形式,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结构设计工程师并不能以简单的平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思维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抗震设计进行探索,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地建筑;特点;抗震设计 一、山地建筑结构的界定与震害特点 山地建筑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即吊脚结构和掉(错)层,见图1: 图1 山地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 5?12汶川地震后,诸多结构专家深入灾区现场调研,对典型山地建筑震害特点进行分析例证,为后续的这种特殊建筑类型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山地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②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③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④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 ⑤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经验和启示:①选择建筑场地时应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和陡坎;②山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③山地建筑结构架空层易形成柔弱底层,对于不等高柱架空,建议从概念设计上考虑和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尽量避免短柱和上刚下柔;④由于山地建筑结构竖向刚度不规则,扭转效应明显,建议设计时底部加强;⑤山地建筑架空层常会为了设计和施工方便,直接把桩基础伸出地面当柱使用,由于其抗弯和抗剪都较弱,出地面的桩身容易发生破坏,建议设计时勿用桩代替柱,如代替柱,桩应按柱设计; 二、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差异 (1)房屋建筑高度的确定 房屋的总高度是指起算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①平地建筑,起算地面一般指室外地面,半地下室时指地下室室内地面,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指室外地面。 ②坡地建筑,起算地面指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 (2)结构计算嵌固端的选择 ①平地建筑,无地下室的结构,可取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底为计算嵌固端,有地下室的结构,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嵌固端时应满足规范对于计算嵌固端下一层与上一层比值的要求,《抗规》中6.1.14条及《高规》5.3.7条中都有规定。 ②坡地建筑,掉层结构当下接地部分面积小于上层面积的15%时或上下接地位置高差小于1/2层高时,嵌固端可视为同高;当嵌固端选为上接地位置时,下部结构与上部对应部分的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2;当嵌固端选在不同高度位置时,宜优先采取独立设计的挡土结构,保证上接地部位坡地的稳定性。 (3)风压高度起算点的确定 ①平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为建筑室外地坪。 ②坡地建筑,风荷载计算中高度的起算点宜取为建筑较低一侧的室外地面;考虑地形条件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修正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山地建筑的平面与立面设计

浅谈山地建筑的平面与立面设计 摘要:本文从对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入手,从平面布局和空间立体两个方面论述了山地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可以对建筑设计在山地环境中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山地建筑、平面、立面 中图分类号: 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山地建筑是山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各种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城市风貌特征的重要物质要素。在山地城市中,自然的山水格局、地貌特征、植被形态是构成山地城市风貌特色的自然基础和景观基质,而山地建筑是镶嵌在这一自然基质之上的嵌体,因此山地建筑设计与修建必须适应山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点这一总的背景。 山地建筑的特点分析 2.1、山地建筑的地域性特点 不同的地埋、气候环境与地形地貌特点,如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地域的差异特点就十分明显,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各不相同;就是一个流域,其上、中、下游的自然、社会条什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和差异性,都会反映在建筑上,使山地建筑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性特点,如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区的吊脚楼建筑,四川、云、贵地区的石砌雕楼山寨建筑和干栏建筑,西双版纳地区

的竹楼建筑,福建武夷山区的土楼建筑,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建筑、生土建筑等。 2.2、山地建筑的协调性特点 山地建筑是修建在特定山地地域的建筑,因此,地域性的特点也必然体现与自然的协调性。其设计首先必须考虑节能、节地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起伏、气候环境、地方建筑材料等特点,使建筑设计、群体组合,平面布置,立面造型以及建筑材科的采用、色彩的处理等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取得一种协调共生的关系,从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适应山地地形与气候复杂变化的生态建筑,以达到因地制宜的理想效果。有些建筑事先有规划设计图纸,也有一些很精彩的乡土建筑,压根儿不是凭设计图纸,而是凭实际的地形,是在山地上“长”出来的建筑,或则也可称作“赤脚”建筑。 3、平面设计 3.1、布局形式 山地环境中的建筑在平面布局形式方面,一般都结合地形,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其间没有明显的纵横轴线,边缘轮廓也不一定遵循几何形状构图,有的聚居成团,有的延伸成带,或者兼而有之。具体的布置方法应视城市的规模、地形情况、坡度、坡向、地质等多种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利用方式有: 3.1.1、沿等高线布置 即建筑用地布置在同一或相邻的等高线上,多沿主要道路延伸,

多层框架山地建筑规范要求及处理措施

抗规的规定 4.1.8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抗规的规定 6.1.14 为了能使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本条规定了 地下室顶板和地下一层的设计要求: 地下室顶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以有效传递地震基底剪力。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这里所指地下室应为完整的地下室,在山(坡)地建 筑中出现地下室各边填埋深度差异较大时,宜单独设置支档结构。如图1 在支挡高度较大时,往往交由岩土工程师负责,支挡高度较小时,通过选择各种挡土墙标准图即可解决。

参考高规的规定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本规程第3.7.3条规定的限值的40%时(1/550 1/1375),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 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在支挡高度未达到层高时,可设置悬臂式支挡 有条件时,应沿续《抗规》分离的思路,首选与主体建筑在结构意义上分离的支挡结构,即“荷载传递,刚度分离”。如当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附带的支挡结构选用毛石混凝土挡墙。 当主体结构为框架-抗震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此时应允许设置和主体一体化的支挡结构。 山坡、谷地等地形必须保持稳定。当土坡超过土壤自然安息角呈不稳定时,必须采用挡土墙、护坡等技术措施。

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一、坡地建筑十原则 尊重自然原则,系统原则,亲水原则,择高原则,择坡原则,留顶原则,占边原则,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二、坡地建筑的杂谈 坡地住宅挑战最大的是成本问题,因为在坡地上面搞建筑活动,必然会增加成本,至于成本增加多少,增加20%,3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成本控制上面要做得更加的精细,另外我们也会动一些脑筋,想一些办法,比如在坡地上景观地利用,提到水景,我们坡地本身有很好的一些山地的溪流的水景,这些水景我们充分地利用,把这些溪流的沟床做一些处理,下雨的时候水很大,不下雨的时候水就很小。这个没关系,我们把沟床进行景观化处理了以后,有水是有水的景观,没水是没水的景观。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坡地跟平地是一个矛盾体,坡地有坡地的优势,但是同时它也有很多的劣势,所以关键的是开发商拿到坡地以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它的劣势。 开发商如果要把坡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个优势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对坡地住宅他有平地住宅所无法比拟的视线和景观的优势,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和享受,在坡地上形成退台之后,后面的房子不会被前面的房子挡住,那么他视线的开阔度和私密性各方面都会比平地的小区要好很多。平地上的小区所有的房子都一样高,每一户的窗子都是互相的对望,你保持18米的间距,还是会有私密性的干扰。 那么坡地建筑大部分的住宅能够保证他的私密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坡地建筑最伟大的价值,第二个坡地建筑本身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景观很好,空气好,我们学府大道69号,我们专门做一个空气质量的测试,我们对于悬浮物和污染物的含量,我们专门请重庆大学环境测评所给我们测试,比我们主城区里面的平地的数值有很明显的区分。所以居住坡地建筑有很明显的生态上的享受,那么你要得到这些享受,肯定相应就要克服一些困难,主要就是高差的困难,那么在重庆来讲,重庆的坡地建筑在80年代,90年代以前,重庆市场没有真正的坡地建筑,只是因为重庆没有这么多平地,所以就有大部分房子是盖在坡地上面,可能有些房子就是上面是8层,然后下面还吊了6层,那么整个有十几层,但是还没有电梯。 我们在解决居民的入住的舒适度上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路网和车行道和步行系统上面有一个合理的搭配,再配上现代化的扶梯和电梯这些交通工具,加上家庭小车越来越普及之后,利用小车能够上去之后,慢慢的以前坡地所固有的这些抗性,慢慢就会化解。反过来对坡地所得到的好处和享受的坡地的价值会慢慢超过坡地的劣势,两者比较,他认为得到的好处比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时候,他就会愿意买你这个房子。 若是描绘一桢生活场景,不应忽略了嵌在山腰的坡地。看到坡地,就自然想起温馨四溢的炊烟,想起树林,想起锅炉里香气沁人的红薯和远去的童稚梦幻。

建筑总图竖向设计要点

建筑总图竖向设计要点 摘要:在总图设计中,竖向布置设计和总平面布置同样重要。竖向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站场使用性能的发挥程度,同时会造成工程量的大小变化,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建筑总图竖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意义 竖向设计亦称竖向规划是规划场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路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总图竖向布置设计 总图竖向布置设计一般包括场地平整、场地局部平整、道路竖向设计和建(构)筑物竖向设计4 部分。 1 场地平整和场地局部平整 场地平整一般发生在工程的初始阶段称之为初平土,通常设计应用的基本方法为:等高线法、箭头法及等高线法和箭头法两种方法的结合。场地平整采用的基本方式为平坡式和台阶式,台阶式平整

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构筑物修建,相对比较复杂。 (1)在现在设计中,等高线法应用较为广泛。等高线法的设计思路与地形图绘制思路是一致的,采用等高线法进行站场场地平整的优点: ①场地整平情况明晰,读图容易; ②对非等高线上点位的设计高程便于推算; ③便于各建(构)筑物的基准高程确定。采用等高线法的不足之处是地形地势适应性较差。如果增加其适应性,分小区域进行场地平整,常常会造成设计复杂,读图、放线、施工难度增加。 (2)箭头法能够很好的解决细部竖向设计问题,与实际地形地势结合情况好,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局部场地平整情况,形象地表示出地势变化趋势,有效地避免不合理设计。但是这种方法对施工指导性较差,整体性及相互联系性显得不够紧密,对局部地点的高程推算时有差异,在土石 方工程计算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土石方工程量的估算不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等高线法和箭头法混合使用进行场地平整设计,可以较好的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但是,这也容易使设计和施工之间的理解困难加大,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容易出现工程失误。因此,解决设计思路准确、及时向施工中融汇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采用等高线法和箭头法混合使用进行场地平整的工程,不但增加了现场配合施工的工作量,而且对施工技术人员和现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方案阶段 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 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各缝宜合并布置,并应按规范的规定采取可靠的构造措施和保证必要的缝宽,防止地震时发生碰撞导致破坏。结构长度大于规范时,应设置伸缩缝,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框架结 构为55m,剪力墙结构为45m。 7.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问题1)扭转不规则,规定水平力作用下位移比大于1.2;2)凹凸不规则,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山地建筑设计要点
一、坡地建筑十原则 尊重自然原则,系统原则,亲水原则,择高原则,择坡原则,留顶原则,占边原 则,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二、坡地建筑的杂谈 坡地住宅挑战最大的是成本问题,因为在坡地上面搞建筑活动,必然会增加成 本,至于成本增加多少,增加 20%,30%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成本控制上面要做得 更加的精细,另外我们也会动一些脑筋,想一些办法,比如在坡地上景观地利用,提 到水景,我们坡地本身有很好的一些山地的溪流的水景,这些水景我们充分地利用, 把这些溪流的沟床做一些处理,下雨的时候水很大,不下雨的时候水就很小。这个没 关系,我们把沟床进行景观化处理了以后,有水是有水的景观,没水是没水的景观。 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坡地跟平地是一个矛盾体,坡地有坡地的优势,但是同时 它也有很多的劣势,所以关键的是开发商拿到坡地以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 势,而最大限度地抑制它的劣势。
b5E2RGbCAP
开发商如果要把坡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个优势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对坡地住宅他有平地住宅所无法比拟的视线和景观的优势,这实际上 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和享受,在坡地上形成退台之后,后面的房子不会被前面的房子 挡住,那么他视线的开阔度和私密性各方面都会比平地的小区要好很多。平地上的小 区所有的房子都一样高,每一户的窗子都是互相的对望,你保持 18 米的间距,还是会 有私密性的干扰。
p1EanqFDPw
1 / 14

那么坡地建筑大部分的住宅能够保证他的私密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坡地 建筑最伟大的价值,第二个坡地建筑本身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景观很好,空气好,我 们学府大道 69 号,我们专门做一个空气质量的测试,我们对于悬浮物和污染物的含 量,我们专门请重庆大学环境测评所给我们测试,比我们主城区里面的平地的数值有 很明显的区分。所以居住坡地建筑有很明显的生态上的享受,那么你要得到这些享 受,肯定相应就要克服一些困难,主要就是高差的困难,那么在重庆来讲,重庆的坡 地建筑在 80 年代,90 年代以前,重庆市场没有真正的坡地建筑,只是因为重庆没有这 么多平地,所以就有大部分房子是盖在坡地上面,可能有些房子就是上面是 8 层,然 后下面还吊了 6 层,那么整个有十几层,但是还没有电梯。
DXDiTa9E3d
我们在解决居民的入住的舒适度上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路网和车行道和步行 系统上面有一个合理的搭配,再配上现代化的扶梯和电梯这些交通工具,加上家庭小 车越来越普及之后,利用小车能够上去之后,慢慢的以前坡地所固有的这些抗性,慢 慢就会化解。反过来对坡地所得到的好处和享受的坡地的价值会慢慢超过坡地的劣 势,两者比较,他认为得到的好处比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时候,他就会愿意买你这个房 子。
RTCrpUDGiT
若是描绘一桢生活场景,不应忽略了嵌在山腰的坡地。看到坡地,就自然想起温 馨四溢的炊烟,想起树林,想起锅炉里香气沁人的红薯和远去的童稚梦幻。5PCzVD7HxA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场景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但人们对优美的居住环境 更加向往,对坡地的追求并没有放弃。
jLBHrnAILg
提及坡地,人们容易想到的是爬坡上坎,想到的是累。事实上,坡地建筑能够走 红,除了满足人们天然亲近山水的心理需求以外,还在于不断地改进后,真正实现了 居住的品质感,大大提升了舒适度以及整体建筑美观。
2 / 14
xHAQX74J0X

浅谈总图中竖向布置的几个要点

浅谈总图中竖向布置的几个要点 发表时间:2018-12-13T10:34:22.043Z 来源:《红地产》2017年3月作者:王东燕 [导读] 竖向布置作为总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竖向布置的具体内容,介绍了竖向布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工程具体分析了竖向布置的处理方法,对竖向布置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证。 无论是民用场地还是工业场地,很多的地形都是高低不平的,特别是山地,地形条件特别复杂,这给项目中各种建构筑物、管线以及场地排水的设计标高增加了很多困难。所以,应该根据总平面设计的要求对场地进行平整,从而满足场地内交通和运输的流畅以及雨水能够快速排除,我们把这种对场地垂直方向的设计称作为竖向布置设计。在总图的设计工作中,竖向布置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和总平面布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总图的竖向布置有以下四个要点,分别为场地平整、场地及道路的竖向设计、建构筑物的竖向设计以及局部竖向设计处理,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要点来谈论一下竖向布置。 1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也叫场地初平,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基础。在场地初平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现场条件以及工程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场地的竖向设计形式以及场地平土标高。 场地平整的第一步就是选择竖向设计形式,其布置形式一般有三种,分别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利用实际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 平坡式就是利用场地的自然地形,把场地处理成一个或者几个坡度的平面,并且相互连接处的坡度和标高并无显著变化。平坡式布置一般可用于平缓地面(场地自然坡度小于2%),建筑的密度很大,路线多,以及管线密集的场地等等。 阶梯式就是把整个场地设计为几个台阶,中间利用陡坡或者挡土墙连接,每个平台之间有较大的高差,而且基本大于1米。阶梯式布置一般情况下用于自然地形坡度大于4%的场地,而且建筑密度较小,一般在山区建立厂区,采用阶梯式比较合适。 场地平整的第二步就是确定场地的平土标高,只有确定的平土标高后,才能进行整个场地的平整工作,依据平土标高,可以确定建构筑物以及道路的设计标高。确定平土标高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场地的雨水能够快速排出,场地不被雨水淹没;必须满足整个场地内外的运输要求;平土标高必须高于地下水位;减少土石方量等等。 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接下来就是场地初平,在确定好竖向设计形式以及平土标高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土方计算。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方格网法、断面法、局部分块法以及整体计算法。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格网法,因为相比其他方法,计算精度比较高。 2 场地以及道路的竖向设计 场地以及道路的竖向设计是在确定场地初平的基础上,依据资料提供的场地最低雨污水排出口的标高;与场外道路衔接处的标高等等条件,来确定场地和道路的标高,并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场地及道路的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等高线表示法(图1)和设计标高表示法(图2)。设计等高线法就是用直线或者曲线将设计标高相同的点连接起来表示设计地面标高的方法。设计标高表示法就是用多个控制点的标高来表示设计地面的标高,并用箭头来表示设计地面的排水方向。控制点基本是建筑物的室内外标高。相比于等高线表示法,设计标高表示法容易修改,工作量小,所以一般不严格要求时,均采用此法。 图1 图2 3 建(构)筑物的竖向设计 建(构)筑物的竖向设计也都是基于场地初平进行的,其主要内容为根据场地初平标高,来确定建(构)筑物室内外的地坪标高,以及协调好建筑与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情况下,建筑物高出场地30cm,如有特殊要求的,那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 局部的竖向设计 综合考虑所有建构筑物、道路、铁路等设施相互之间的联系,并结合各自对竖向要求的布置,最后才能合理确定标高。 若两个相邻建筑物之间没有道路的时候,那么我们在确定场地标高的时候首先应该保证两个建筑物之间场地排水的流畅性,建筑物的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第43卷第9期f h丨v£讨 V〇1.43,N〇.9 2017 年 9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Sep.,2017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宋兵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在山区坡地建筑设计中,对山体边坡加强维护、确保 山体坡地稳定性在保障建筑设计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因此,对山区坡地建筑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探究至 关重要。本文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 工程实例对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究。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 U31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17)09 - 0097 - 02 DOI:10.3969/j.issn. 1672 - 4011. 2017. 09. 047 1山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1.1采用天然地基建筑 山地建筑采用天然地基设计浅基时,应保证基底传力至 稳定持力W,并避免过大的基底传力至临近台地边坡下的挡 墙类支护体上,根据G B 50007 -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中第5.4节的规定,对土层的稳定边坡坡角及基底传力 扩散角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可以推导出建筑基底边缘至挡墙 墙背(Xf应基底传力至挡墙基脚以下)的最小水平距离,或逐 步加深前排基础埋深,从而尽量消除设挡墙后基础对挡墙的 附加力影响。对于抗震设防地区,按照G B 50330 -2013《建 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G B 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的相关规定,还应注意分析建筑基底地震水平附加推力 对支挡结构的影响。 1.2采用桩基础建筑 对于建筑浅基附加荷载易产生失稳隐患的坡体环境,采 用粧基是个有效的工程手段,既保证建筑附加荷载能深传至 更稳定的下W稳定持力土层,又对浅W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坡 层冇辅助抗水平滑移作用。但是,采用粧基不等可忽略滑坡稳定问题,对于坡地存在滑坡隐患的场地,特别是形成陡 坎台地的情况下,并非采用了粧基就解决了问题#比如,某 建筑建在6m高墙后的顶面平台上,虽然采用了粧基,由于 挡墙因地基不稳而前倾,使墙后场地土随之变形,导致基粧 被水平力拖带,粧身上段随土体的变形而位移,此时易被认 为是桩基础的竖向抗力不足而下沉变形。对于这种情况,如 只加固粧基竖向抗力,是不能完全消除建筑安全隐患的,应 先解决粧侧土体的稳定问题,再考虑竖向加固问题。某建筑 工程采用坡脚大挖方施工方式,工程项目仅采用了 6m左右 高坡脚挡墙,墙顶还有约4 m放坡尚度形成的台地,挡墙后 约4 m位置建了 6以建筑,建筑基础3时已采用了粧基,在 使用过程中,建筑有沉降变形时经再反查场地,发现了场地 收稿日期=2017 -07 -14 作者简介:宋兵(1969 -),男,四川三台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 事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工作。有拉裂变形的迹象,建筑前端开间地梁有拉断裂缝,对应挡 墙下腰部有明显水平裂缝等,说明存在台地失稳问题。对于 因坡体下滑产生的建筑粧基“下沉”变形,应注意,这个“下 沉”可能是水平位移产生竖向变形的表象,特别是地梁被拉 裂的情况就更能说明存在水平位移问题了a根据分析,对粧 身处在滑移土体的部分,一般易随土体的水平位移而首先产 生弯曲变形,同时也会造成粧顶竖向位移的假象,而粧基加 固时往往会去注意补强竖向承载力,同时忽略粧身水平位移 过大或产生大偏心受压,也会产生粧身弯折断裂等问题Q 1.3 结构架空(吊脚楼)方式调整坡地建筑场地 对于仅利用挖填方^5不能满足建筑场地平整要求,建筑 物特别是框架结构,可采用“ ±0.〇〇”以下逐步下沉架空的结 构形式,即采用建筑物自身体系构件调整来构筑使用环境,尽可能避免大挖填土方,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地下架空W来满 足其他使用功能空间要求。类似建筑比较常见,如一些山区 建筑的“吊脚楼”,但其使用条件是自然坡地稳定、可靠及建 筑荷载有效的传力保障措施,同时这些“吊脚楼”是要进行专 门建模分析计算的,所建模型需与工程实际相符。 1.4 多台地方式的场地利用 在山地建筑中,结合功能要求,设置多台地的平面比只 设一台大平面场地,对山坡稳定或工程综合造价更显合理 多层台地意味着设置的各台级挡墙高度小,形同修坡,故挖 方也少,同时对坡脚前置建筑物的采光影响也不大0对高坡 地的坡脚,应考虑高坡顶坠物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如建筑 物前有大面积平地要求,可分|些面积于屋后、坡前,并设置 1些缓冲区,避免更大的危害产生。 2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贵州省毕节市南光新城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居住用地,其 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程为1 501. 85?1 514. 30 m,对 此,在进行山地建筑工程设计中,应解决以下问题:③高差问 题、山地地形问题以及高容积和低密度设计条件之间的矛 盾;②对山地建筑景观视线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设计;③避 免建筑工程停车场地下空间面积与山体保护之间出现矛盾^ 2.2布局设计 在该山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设计 密度、山地地形条件等因素,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应该充 分结合当地地形特征,可以采用北高南低的设计模式#在山 地北侧,可以进行高层建筑设计,建筑高度为30 U,对于临 近城市干道的地区,可以设置低层商业,将建筑高度设置3 层,保证景观效应的良好$另外,还应该进行不同的标高设 计,景观良好、视线开阔的设计最为合理。对于山地北向建 ? 9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