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答案教学文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归雁》阅读练习及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14~15题。

归雁(其一)

唐·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薇④。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

B.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

15.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准备进见鲁庄公时遭遇了同乡人的反对,他用以驳斥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总写阿房宫的占地广、楼阁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感慨青泥岭山路曲折盘旋之后,又通过对蜀道上行人的动作描写来侧面表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D

15.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16.(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杜甫《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⑴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你认为诗人含蓄蕴藉之笔是哪一句?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⑴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情景。 ⑵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⑶含蓄蕴藉之笔是何须花烬繁。整首诗表现了山村寂静的景色,景色冷淡。最后一句诗人嗔怪灯花闪动,一切美好景色、恬静的氛围仿佛与己无关。江山非故园头白灯明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衰老感及怀念故园的愁绪。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重庆奉节)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译文 牛羊回到低处的栅栏 一扇扇门依次关闭,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我听见黑色的水流进石头的缝隙 草叶上的露水轻盈地滑向秋天的根部 一切似乎都在时间中走向低处。 我退居斗室,听见灯花如一声低语爆发 赞美一头不合时令的梨花 感到岁月的告别, 在穿窗而入的微风中颤栗。 赏析: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

杜甫登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两 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大唐的 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 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杜甫登楼 字词解释: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 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 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 捉摸不定, 有如山上浮云, 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 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 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 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 安。 十二月, 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 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 占领了松州、 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 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 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 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 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 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 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 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 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杜甫登楼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 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 生了吐蕃攻陷长安、 立傀儡、 改年号, 代宗奔逃陕州的事; 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 年底, 吐蕃又破松、 维、 保等州 (在今四川北部) , 继而再攻陷剑南、 西山诸州。 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 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全诗写景写情,雄 阔深远,委婉含讽。同年,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在阆州(今 四川阆中) 的杜甫, 听到这个消息, 欣喜异常, 马上回到成都草堂。 在一个暮春, 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杜甫登楼 简析: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 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 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 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登楼 后世评价: 1,浦起龙:“声宏势阔,自然杰作。” 2,沈德潜:“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3,朱瀚:“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登楼情事。又 矫首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 4,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 鼎沸,寇盗频仍,遂傍撞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父吟》,而不忍下楼,其自 负亦可见矣。” 5,申涵光:“北极、西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6,叶梦得:“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

最新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 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 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归去来兮辞》 1、(2015山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2015重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四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饮酒开怀,视庭柯怡然自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 变古今”全诗翻译赏析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文解释】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 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 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 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 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 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解释】 锦江: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 主:指刘禅。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一、二句因果倒置。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 3.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 4.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5.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6.西山寇盗:吐蕃。这两句所写史实是: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7.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还有祠庙。这句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馈的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对蜀地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为他建了祠庙。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即使万方多难,也决不会就此亡国。但另一方面,杜甫又有借古讽今之意:蜀后主宠信宦官黄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 8.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情调哀伤的曲子。《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quot;好为《梁甫吟》"。 【赏析】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训练】:一、1、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3、“独看”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4、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简要阐释。二、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三、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此诗大约写于什么时候?诗人在哪里?家人又在哪里? 2.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3.试分析颈联的写作技巧。(注意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参考答案】:一、1、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2.、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3、“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借用想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4、杜甫生活在一个战祸横飞的年代,一生经历无穷的灾难,而他与人民患难与共,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方法,用诗歌反映了那段苦难的历史。在这首诗中,“独看”的悲苦浸透了天下离乱的悲苦,“双照”的期盼中寄寓了人民对战乱平息的渴望。(联系诗歌的颔联、颈联来阐释也可)二、1.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意对即可)三、1.安史之乱;诗人在长安;家人在鄜州。 2.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妻子和天真幼稚、未谙世事的孩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3.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 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及赏析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提挈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旬向空间开拓视埜,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旬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照应第二句的“万方多难”,警告吐蕃莫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的典故,借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5.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 阅读答案: 14.(3分) A(A项错误在于“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的说法,本诗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 15.(6分) 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 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 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

(任答3点,层次要鲜明,有理有据,每点2分) 〖诗歌鉴赏参考译文〗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诗歌鉴赏参考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篇一:月夜杜甫 阅读答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 【诗文解释】 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 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 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 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 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 解释】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 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 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 透明的窗帷。 双照: 与上面的 独看 对应, 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 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 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 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 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 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 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 情深意 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 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 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 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 驰千里,直写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 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 独看 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 忆长安 ,而小儿 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 忆长安 啊!用小儿女的 不解忆 反衬妻子的 忆 ,突出 了那个 独 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 怜 字, 忆 字, 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 又应该和 今夜 、 独看 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 今夜 的 独看 ,则 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 同看 和未来的 同看 。未来的 同看 ,留待结句点明。往 日的 同看 , 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 同看 鄜州月而共 忆长安 的往 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 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 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 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 与妻子 同看 鄜 州之月而共 忆长安 ,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 独看 鄜州 之月而 忆长安 , 那 忆 就不仅充满了辛酸, 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 忆 字, 是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虽然百感交集, 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遥怜 小儿 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 怜 字,也是饱含深 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 孩的 不念 更能体现出大人的 念 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 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 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 眶?而这, 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 夜深不寐的时候, 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 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 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 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 而泪痕始干,则 独看 而泪痕不 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 寄 书问三川 (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 , 不知家在否 ;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 就不难看出 独看 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 的清辉中 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登楼》(杜甫)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字来承载,把握文字组合的张力,是读诗赏诗的抓手。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以《登楼》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诵读乃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2.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即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体验、问题探究等。 【教课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故古代的文人墨客皆喜欢登高,因此成就了不少的登临诗。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登临诗? 2.生答:《登岳阳楼》(其一)、《登幽州台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登飞来峰》······ 师补充:由这些登临诗可知,登临诗一般分为三类:登山诗、登楼诗、登台诗。我们今天便要学习一首登临诗——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登楼》。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三、预习检测 1.知人论世识杜甫: (1)作家作品(注:提醒学生从名、时、地、平、作五个方面去识记重要作家的文学常识) 附杜甫的文学常识: 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时:公元712——公元770,唐由盛转衰时期(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盛唐,经历了安史之乱) 地:生于河南巩县,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评: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夜杜甫阅读答案范文

夜杜甫阅读答案范文 【原文】 夜 作者: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夜阅读答案: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翻译:无 夜字词解释: 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指长安。 夜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4.下列对于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的。此时作者的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离世,并且各 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作者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体味百姓疾苦,心情异常沉重。 B.首句点明冬夜寒怆,写出“日短”之冬日景象。“催”字既写出了夜长昼短的冬日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岁月逼人的感慨与无奈,也有对人世无常、朋友离世的缅 怀追忆。 C.颔联承接首句而来,描写夜间晴朗的夜空鼓角格外响亮却带了些悲凉。“星河”一词写出了天上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叹,但又蕴含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以声写情,实写千家万户听到征战之声后的悲惨景象,鱼子樵夫不时传来阵阵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强调不止一处,突出百姓境况之凄惨,这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5.本诗尾联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试品析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心境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3分)C(“星河”指的是银河,而不是“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 15.(6分)都有舍己为人的胸怀(1分),《茅屋》中反映的是为了天下士人甘愿自己受冻的慷慨大义,本诗反映的是在国家危难面前自己与家人分别等痛苦就可以抛却了的牺牲精神(2分)不同的是《茅屋》是自己一贫如洗而受孩童欺凌的无可奈何,本诗是国家危难关头作者的忧国忧民,内心沉痛。(3分) 评分标准:同的总结1分,分述各1分,不同2点总3分,少1点扣2分,扣完为止。

《登楼》-杜甫(带拼音、注音、精校)

《登dēnɡ 楼lóu 》 唐tán ɡ 代dài :杜dù 甫fǔ 花huā 近jìn 高ɡāo 楼lóu 伤shānɡ 客kè 心xīn ,万wàn 方fānɡ 多duō 难nàn 此cǐ 登dēnɡ 临lín 。 锦jǐn 江jiānɡ 春chūn 色sè 来lái 天tiān 地dì ,玉yù 垒lěi 浮fú 云yún 变biàn 古ɡǔ 今jīn 。 北běi 极jí 朝cháo 廷tín ɡ 终zhōnɡ 不bù 改ɡǎi ,西xī 山shān 寇kòu 盗dào 莫mò 相xiānɡ 侵qīn 。 可kě 怜lián 后hòu 主zhǔ 还hái 祠cí 庙miào ,日rì 暮mù 聊liáo 为wéi 梁lián ɡ 父fǔ 吟yín 。 【注zhù 解jiě 】: 1、锦jǐn 江jiānɡ :在zài 今jīn 四sì 川chuān 成chén ɡ 都dū 市shì 南nán ,岷mín 江ji ānɡ 支zhī 流liú ,以yǐ 濯zhuó 锦jǐn 得dé 名mín ɡ ,杜dù 甫fǔ 的de 草cǎo 堂tán ɡ 即jí 临lín 近jìn 锦jǐn 江jiānɡ 。 2、来lái 天ti ān 地dì :与yǔ 天tiān 地dì 俱jù 来lái 。 3、玉yù 垒lěi :山shān 名mín ɡ ,在zài 今jīn 四sì 川chuān 灌ɡuàn 县xiàn 西xī 。 4、变biàn 古ɡǔ 今jīn :与yǔ 古ɡǔ 今jīn 俱jù 变biàn 。 5、北běi 极jí 句jù :广ɡuǎnɡ 德dé 元yuán 年nián (七qí 六liù 三sān )十shí 月yuè ,吐tǔ 蕃bō 陷xiàn 长chán ɡ 安ān ,立lì 广ɡuǎnɡ 武wǔ 王wán ɡ 李lǐ 承chén ɡ 弘hón ɡ 为wéi 帝dì ,代dài 宗zōnɡ 至zhì 陕shǎn 州zhōu (今jīn 河hé 南nán 陕shǎn 县xiàn ),后hòu 郭ɡuō 子zǐ 仪yí 收shōu 复fù 京jīnɡ 城chén ɡ ,转zhuǎn 危wēi 为wéi 安ān 。此cǐ 句jù 喻yù 吐tǔ 蕃bō 虽suī 陷xiàn 京jīnɡ 立lì 帝dì ,朝cháo 廷tín ɡ 始shǐ 终zhōnɡ 如rú 北běi 极jí 那nà 样yàn ɡ 不bù 稍shāo 移yí 动dòn ɡ 。北běi 极jí :北běi 辰chén 。 6、西xī 山shān 寇kòu 盗dào :指zhǐ 吐tǔ 蕃bō 。同tón ɡ 年nián 十shí 二èr 月yuè ,吐tǔ 蕃bō 又yòu 陷xiàn 松sōnɡ 、维wéi 、保bǎo 三sān 州zhōu (皆jiē 在zài 四sì 川chuān 境jìn ɡ )及jí 云yún 山shān 新xīn 筑zhù 二èr 城chén ɡ ,后hòu 剑jiàn 南nán 西xī 川chuān 诸zhū 州zhōu 也yě 入rù 吐tǔ 蕃bō 。意yì 谓wèi 朝cháo 廷tín ɡ 终zhōnɡ 不bù 因yīn 侵qīn 扰rǎo 而ér 稍shāo 改ɡǎi 。故ɡù 吐tǔ 蕃bō 也yě 莫mò 相xiānɡ 侵qīn 。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导语: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超越,否则就不要选择;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以下为大家介绍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阅读答案: ⑴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前后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⑶明末王嗣奭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任选一字评析其妙处。 答:“寒”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表明了夜已很深,说明了妻子在月夜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月夜杜甫翻译: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月夜杜甫字词解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⑶看,读平声。 ⑷怜:想。 ⑸未解:尚不懂得。 ⑹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⑺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⑻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杜甫《登楼》诗词鉴赏

杜甫《登楼》诗词鉴赏 登楼 唐代: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一作:梁父)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所以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 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 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 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七言律诗:《登楼》

七言律诗:《登楼》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 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 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 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

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 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 者疑之,一说亮 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 作《梁甫吟》, 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 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 使吐蕃入侵,也难改

杜甫《登楼》(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登楼》(带拼音、注释、译文) 《秋qiū 兴xìng 》 作 zuò 者zhě :杜dù 甫 fǔ 花 huā 近 jìn 高 gāo 楼 lóu 伤 shāng 客 kè 心 xīn , 万 wàn 方 fāng 多 duō 难 nàn 此 cǐ 登 dēng 临 lín 。 锦 jǐn 江 jiāng 春 chūn 色 sè 来 lái 天 tiān 地 dì , 玉 yù 垒 lěi 浮 fú 云 yún 变 biàn 古 gǔ 今 jīn 。 北 běi 极 jí 朝 cháo 廷 tíng 终 zhōng 不 bù 改 gǎi , 西 xī 山 shān 寇 kòu 盗 dào 莫 mò 相 xiāng 侵 qīn 。 可 kě 怜 lián 后 hòu 主 zhǔ 还 hái 祠 cí 庙 miào , 日 rì 暮mù 聊liáo 为wéi 梁liáng 甫fǔ 吟 yín 。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霜露后凋谢枯黄,巫山和巫峡也现出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中汹涌的波涛一直连到天边,巫山上昏暗的风云连接着阴气沉沉的大地。花开花落已两次,想到两年未曾回家,不免留下眼泪。小船系在岸边,勾起我思念长安家园的心。天冷了,我催人赶制冬衣,我站在白帝城的高处,只听见远处传来捣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及答案 杜甫 旅夜书怀赏析 ,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在外漂泊无依的孤零之感。 本文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由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五言律诗当中的顶级佳作。其原文如下: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 (1)“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天地之大反衬出沙鸥之小,又是孤零零的一只,表达了诗人漂泊孤寂的 痛苦之情。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 析。 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动静结 合, (借景抒情) 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 辽阔的平野、 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3)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 分析。 答:颔联写景明丽,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写出“喜” 的感情。其实不然,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解释只强 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 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4)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诗人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 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 自己恰如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诗人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漂泊之意。 杜甫旅夜书怀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 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 著名, 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 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字词解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 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 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 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杜甫旅夜书怀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正月, 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 (765)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 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 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 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 中心大意: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旅夜书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