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2)将组成部件理想化:即将电池视为阻为S R ,电源电动势为S U ;忽略筒体的电阻,筒体开关S 视为理想开关;将小灯泡视为阻值为L R 的负载电阻;

(3)筒体是电池、开关和灯泡的联接体,用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各理想部件的联接关系;

(4)在图中标出电源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方向便得到手电筒电路模型如图2.1。

四、电路的常用术语

①支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端元件(只有两个端钮的元件)依次连接称为串联。

单个电路元件或若干个电路元件的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一个分支上所通过的电流大小是相等的。

电路中的每个分支都称作支路。如下图中ab 、ad 、aec 、bc 、bd 、cd 都是支路,其中aec 是由三个元件串联构成的支路,abd 是由两个元件串联构成的支路,其余4个都是由单个元件构成的支路。

②节点:电路中3条及以上条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如上图中a 、b 、c 、d 都是节点。

③回路:电路中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回路。如上图中abda 、bcdb 、abcda 、aecda 、aecba 等都是回路。

④网孔:回路部不包含其它任何支路,这样的回路称为网孔。如上图中的回路

aecba 、abda 、bcdb 都是网孔。因此,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第二节 电路中的主要的物理量及参考方向

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

一、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电流的大小

电流的定义:在单位时间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衡量电流大小的物理量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 表示。则:dt

dq i

式中,dq 为时间dt 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 表示。当电流很大或很小时,常用单位为千安)(KA 或毫安)(mA 、微安)(A μ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A KA 10001=; mA A 10001=; A mA μ10001=

2、电流的方向 电流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当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简称直流电流,用大写字母I 表示,则:t

Q I = 3、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简单电路中,可以直接判断电流的方向,如图3.1所示。但在如图4.1所示的较为复杂的电路中,流过电阻5R 上电流的实际方向有时难以判定。为了方便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个假设的方向叫电流的参考方向。

4、几点注意问题①参考方向一但设定,不得随意更改。

②电流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只有在选定了参考方向以后,讨论电流的正、负才具有实际意义。

③电流的实际方向体现在计算结果中,

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流为正值;

R 图1.3 简单电路

图1.4 复杂电路

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则电流为负值。

④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般有如图5.1所示的几种表示方法。其中,ab I 表示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由a 点指向b 点。

⑤测量电流时,必须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二、电压的大小和极性

1、电压 电压又叫电位差,是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将单位正电荷q 从电路中的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为ab w ,则ab w 与q 的比值就称为a ,b 两点之间的电压,用符号ab u 表示,dq

dw u ab ab = 式中,ab dw 为电场力把正电荷dq 从电路中a 点移到b 点时所做的功。并规定:电压的方向为电场力做功使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 表示。当电压很大或很小时,常用单位为千伏)(KV 或毫伏)(mV 、微伏)(V μ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V KV 10001=; mV V 10001=; :10001V mV μ=

2、电压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称为恒定电压,简称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 表示,如a 、b 两点间的直流电压为:Q

W U ab ab =

(a)(b)(c)图1.5 电流参考方向的标注

3、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压的方向与电流类似,也要预先设定参考方向。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压为正值,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压为负值。这样,电压的值就有正有负,其正负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因此,电压的正、负只有在选定了参考方向以后才具有实际意义。

电压参考方向的一般有如图6.1所示的几种表示方法。其中,正极性指向负极性的方向就是电压的参考方向;

u则表示a、b两点间的电压

ab

参考方向由a指向b。

U ab

(a)(b)(c)

图1.6 电压参考方向的标注

4、几点注意问题

同电流

测量电压时,必须将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三、电位的概念

电压

U只能表明a点和b点之间的差值,不能表明a点和b点各自数ab

值的大小。在电路分析和实际工作中,经常要对某两点的电性能进行比较,以确定电路的工作状况。比如,判断晶体三极管是处于放大、截止、还是饱和工作状态,就要用到电位的概念。通常的做法是,先选定电路中的某个公共接点作为参考点,并规定该点的电位为"0",然后再计算或测量出

电路中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这个电压就称之为电位。在电路图或电子仪器和设备中,"0"电位点用符号""⊥来表示。

电位的基本单位与电压相同,也是伏特,电位的符号用字母加单下标的方法来表示,如a U 、b U 则分别表示a 和b 点的电位。

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之差叫做电位差,用字母加双下标的方法表示,如b a ab U U U -=就表示a 点的电位和b 点的电位之间的差值。显然,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该两点之间的电压。

那么电位和电压有什么区别呢?先来分析下面这个例题。

例1.1 在图7.1中,分别设a 、b 为参考点,求a 、b 、c 、d 各点电位。 解题思路:根据电位的概念,设a 点为参考点时,则有

V V a 0=, V U V ba b 60610-=?-==,

V U V ca c 80204=?==, V U V da d 3065=?==

设b 点为参考点时,则有

V V b 0=,

V U V ab a 60610=?==, V E U V cb c 1401===, V E U V db d 902=== 而两点间的电压则为

V U ab 60610=?=, V U ca 80204=?=,

E E 2 a

E E 2 a (a )

V U da 3065=?=, V E U cb 1401==,V E U db 902==

由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电位和电压的区别是:

①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等于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②各点电位值的大小是相对的,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而两点间的电压值是绝对的。

有了电位的概念,图)(7.1b 可以简化成图8.1形式的习惯画法。

四、关联参考方向

在进行电路分析时,我们既要对流过元件的电流选取参考方向,又要对元件两端的电压选取参考方向,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可以任意选取。如

,如图

当选取电压、电流的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则在电路图上只需标出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即可,图8.1所示的是两种等效的表示方法。

五、电功率、电能和额定值

(a)(b)

图1.10 关联参考方向的简单标注u

(a)(b)图1.9 电压、电流参考方向

u

1、电功率 如前所述,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作有规则的运动便形成了电流。根据电压的定义,电场力所做的功为QU W ab =,单位时间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简称功率。它是描述传送电能速率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P 表示,即:UI t

QU t W P ab ±=±=±= )3.1( 在式)3.1(中,若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 ,电流的单位为安培)(A ,则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简称为“瓦”。

用式)3.1(计算电路的功率时,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关联,则等式的右边取正号,即UI P =;否则取负号,即UI P -=。

当0>P 时,表明该元件吸收(消耗)功率,是负载(或起负载作用); 当0

当已知元件的功率为P 时,则在t 秒消耗的电能为:Pt W =)4.1(

2、电能 电能就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工程上,常用千瓦小时)(h KW ?作单位,俗称“度”。

例2.1 在图11.1中,方框代表某一电路元件,其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求图中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该元件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

(a)(b)(c)图1.11(d)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大全及答案

训练一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120分钟)—III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号码填入提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1)1A 2)2A 3)3A 4)4A 2、图示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sc i等于()1)1A 2)1.5A 3)3A 4)-1A 3、图示电路中电压u等于() 1)4V 2)-4V 3)6V 4)-6V 4、图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oc u等于()1)3V 2)4V 3)5V 4)9V 7AΩ 2Ω 1 Ω 4 i 6V Ω 2 Ω 4 sc i Ω 2 Ω 4 + _ Ω 2 Ω 2 - 2V + - 10V + u - + Ω 1Ω 2 6V + _ 3V + _ + - oc u

5、图示电路中电阻R 吸收的功率P 等于( ) 1)3W 2)4W 3)9W 4)12W 6、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 L R 吸收的最大功率等于( ) 1)0W 2)6W 3)3W 4)12W 7、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 ) 1)2Ω 2)4Ω 3)6Ω 4)-2Ω 8、图示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的电容电压)0(+c u 等于( ) 1)2V 2)3V 3)4V 4)0V 3V Ω 2+_ R Ω 1A 3Ω 3+ _ 6V 5:1 L R Ω 4- + i 2a b 4V Ω 2+ _ Ω 2+ - c u +_ 2V =t F 1

9、图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的电压)(∞c u 等于( ) 1)2V 2)4V 3)6V 4)8V 10、图示电路在开关断开后电路的时间常数等于( ) 1)2S 2)3S 3)4S 4)7S 11、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电感电流)(t i 等于() 1)t e 25- A 2)t e 5.05- A 3))1(52t e -- A 4) )1(55.0t e -- A 12、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压)(t u 的振幅等于() 1)1V 2)4V 3)10V 4)20V Ω46V Ω 2+ _ Ω 2+ - c u 0=t F 1- +1u 1 2u + - Ω 2+ _ Ω2+ - =t F 1F 25A Ω 20=t i 1H s 10+ _ + _ u 1H s u F 25.0V t t u s )2cos()(=

电路分析基础_复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1、测量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时,应先选好电压表的量程,再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中。(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2、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是恒定的,不随负载变化。(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3、导体中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规定电子流的方向就是电流正方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4、从定义上看,电位和电压相似,电位改变,电压也跟着改变。(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5、导体的长度和截面都增大一倍,其电阻值也增大一倍。(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 6、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 )指向(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 )指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高电压,低电压,低电压,高电压 7、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当中,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入端,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正,负 8、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 ,照明电源电压为 。 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如果考虑相位差,设?∠=? 10220A U ,则? B U = , ? C U =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 难易程度:易 答案:380伏,220伏,36伏,?-∠=? 110220B U ?∠=? 130220C U 9、用交流电表测得交流电的数值是其 值。受控源是大小方向受电路中其他地方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受控源有四种模型,分别是: ; ; ;和 。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A卷)(...

(89)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学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电路剖析基础》期末试卷(A卷) 留意:1、本次考试为闭卷,时刻为120分钟。 2、不答应学生带着任何纸张进入考场。 3、可带着黑或蓝色笔、批改带(液)、计算器等文具进入考场。 一、判别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电压、电流的相关参阅方向是指电流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 【】 2.当电压、电流选用相关方向时,P大于零,则该段电路供给功率。 【】 3.有两个电阻,其间一个比另一个电阻大得多,在并联运用时,电阻较大的一个的能够去掉。 【】 4. 电感上的uL和iL均为状况变量。 【】 5.但凡周期性交流电,其最大值与有用值之间即是倍的关系。 【】 二、挑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一般电路中的耗能元件是指【】。 A) 电阻元件; B) 电感元件; C) 电容元件; D) 电源元件。 2. 实践运用的电源,按其外特性可等效为【】。 A) 电压源或电流源; B)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 C) 电压源与电阻并联; D) 电流源与电阻串联。 3. 线性电路的两类束缚是【】。 A) KVL和KCL; B) KVL和VCR; C) 拓扑束缚和元件束缚; D) KCL和VCR。 4. 电容【】效果,电感【】效果。 A) 对直流有隔绝, 对交流有短路; B) 对交流有隔绝, 对直流有短路; C) 对直流有隔绝, 对直流有短路; D) 对交流有隔绝, 对交流有短路。 5.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A) 有用值、角频率和初相位; B) 频率、幅值和相位差; C) 周期、瞬时值和频率; D) 均匀值、相位和幅值。 三、根本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求单口网络ab端的等效电阻。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复习题 1、测量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压时,应先选好电压表的量程,再将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中。()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2、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和电压是恒定的,不随负载变化。()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3、导体中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规定电子流的方向就是电流正方向。( )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4、从定义上看,电位和电压相似,电位改变,电压也跟着改变。()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5、导体的长度和截面都增大一倍,其电阻值也增大一倍。()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判断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 6、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指向(),电动势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指向()。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4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高电压,低电压,低电压,高电压 7、测量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当中,表的端接电流的流入端,表的 端接电流的流出端。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正,负 8、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照明电源电压为。以下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380伏,220伏,36伏 9、用交流电表测得交流电的数值是其值 知识点:基本知识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章节1.1 ;题型:填空题;评分:2分 难易程度:易 答案:有效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电路分析基础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下是由关于《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进入:《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下册(李翰荪著)课后答案下载地址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 1.1电路模型1 1.1.1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 1.1.2电路模型2 思考题4 1.2电路变量4 1.2.1电流4 1.2.2电压5 1.2.3电功率8 思考题10 1.3欧姆定律11 1.3.1欧姆定律11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2 思考题13 1.4理想电源14 1.4.1理想电压源14

1.4.2理想电流源16 思考题18 1.5基尔霍夫定律18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9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21 思考题25 1.6电路等效26 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26 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27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33 思考题36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36 1.7.1实际电源的模型36 1.7.2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37 思考题39 *1.8电阻Π、T电路互换等效40 1.8.1Π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40 1.8.2T形电路等效变换为Π形电路42 思考题44 1.9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4 1.9.1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44 1.9.2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46

思考题48 1.10小结48 习题152第2章电阻电路分析57 2.1支路电流法57 2.1.1支路电流法58 2.1.2独立方程的列写59 思考题63 2.2网孔分析法63 2.2.1网孔电流63 2.2.2网孔电流法64 思考题69 2.3节点电位法69 2.3.1节点电位70 2.3.2节点电位法70 思考题76 2.4叠加定理、齐次定理和替代定理77 2.4.1叠加定理77 2.4.2齐次定理80 2.4.3替代定理81 思考题83 2.5等效电源定理84 2.5.1戴维宁定理84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和答案解析

电路分析基础 练习题 复刻回忆 1-1 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元件B 吸收功率15W,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得电流I 1 、I 2 、I 3。 解 A,A,A 1-5 在图题 。 解 A,V 1-6 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 , 1-8 解 电阻功率:W, W 电流源功率:, W 电压源功率:W, W 2-7 电路如图题2-7 解 V A A A 2-9 电路如图题2-9 解 从图中可知,2Ω与3Ω并联, 由分流公式,得 A 所以,有 解得 A 2-8 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解 KCL: 解得 mA, mA 、 R 为 k Ω 解 (a)由于有短路线,, (b) 等效电阻为 2-12 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得等效电阻。

解 (a) (b) 3-4 用电源变换得方法求如图题3-4所示电路中得电流I 。 解 或由( A,A, A 所以 A 4-3 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题4-3 解 显然,有一个超网孔,应用KVL 即 电流源与网孔电流得关系 解得: A,A 电路中各元件得功率为 W,W, W,W 显然,功率平衡。电路中得损耗功率为740W 。 4-10 用节点电压法求如图题4-10所示电路中得电压。 解 只需列两个节点方程 解得 V ,V 所以 V 4-13 电路如图题4-13所示,求电路中开关S 打开 与闭合时得电压。 解 由弥尔曼定理求解 开关S 打开时: V 开关S 闭合时

5-4 用叠加定理求如图题5-4所示电路中得电压U 。 解 应用叠加定理可求得 10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5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电压为 5-8 图题5-8所示无源网络N 外接U S =2V , I S =2A 时, U S =2V ,I S =0A 时, 响应I =5A 。现若U S =4V,I S =2A 时,则响应I 为多少? 解 根据叠加定理: I =K 1U S +K 2I S 当U S =2A 、 I S =0A 时 I =5A ∴K 1=5/2当U S =2V 、 I S =2A 时I =10A ∴K 2=5/2 当U S =4V 、 I S =2A 时 响应为 I =5/2×4+5/2×2=15A 5-10 求如图题5-10 解 用叠加定理求戴维南电压 V 戴维南等效电阻为 5-16 用诺顿定理求图题5-16示电路 中得电流I 。 解 短路电流 I SC =120/40=3A 等效电阻 R 0=80//80//40//60//30=10Ω 5-18 电路如图题5-18所示。求R L 为何值时 解 用戴维南定理有,开路电压: V 戴维南等效电阻为 所以,R L =R 0 = 4、8Ω时,R L 可获得最大功率, 其最大功率为 5-20 如图题5-20所示电路中,电阻R L 可调,当R R =? 解:先将R L 移去,求戴维南等效电阻: R 0 =(2+R)//4 Ω 由最大传输定理: 用叠加定理求开路电压: 由最大传输定理: , 故有 U S =16V 6-1 参见图题6-1:(a)画出ms ;(c)求电感提供最大功率时得时刻;(d)求ms 时电感贮存得能量。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电路基础分析知识点整理

电路分析基础 1.(1)实际正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2)参考正方向:任意假定的方向。 注意:必须指定电压参考方向,这样电压的正值或负值才有意义。 电压和电位的关系:U ab=V a-V b 2.电动势和电位一样属于一种势能,它能够将低电位的正电荷推向高电位,如同水路中的水泵能够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的作用一样。电动势在电路分析中也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其方向规定由电源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即电位升高的方向。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的区别:电压和电位是衡量电场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动势则是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大小只取决于两点间电位的差值,是绝对的量;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参考点;电动势只存在于电源内部。 3. 参考方向 (1)分析电路前应选定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并标在图中; (2)参考方向一经选定,在计算过程中不得任意改变。参考方向是列写方程式的需要,是待求值的假定方向而不是真实方向,因此不必追求它们的物理实质是否合理。 (3)电阻(或阻抗)一般选取关联参考方向,独立源上一般选取非关联参考方向。 (4) 参考方向也称为假定正方向,以后讨论均在参考方向下进行,实际方向由计算结果确定。 (5)在分析、计算电路的过程中,出现“正、负”、“加、减”及“相同、相反”这几个名词概念时,切不可把它们混为一谈。 4. 电路分析中引入参考方向的目的是为分析和计算电路提供方便和依据。应用参考方向时,“正、负”是指在参考方向下,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前面的正、负号,若参考方向下一个电流为“-2A”,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参考方向下一个电压为“+20V”,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加、减”指参考方向下列写电路方程式时,各项前面的正、负符号;“相同、相反”则是指电压、电流是否为关联参考方向,“相同”是指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相反”指的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 5.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结点电流定律(KCL)和回路电压(KVL)两个定律,是集总电路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 中学阶段我们学习过欧姆定律(VAR),它阐明了线性电阻元件上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明确了元件特性只取决于元件本身而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这一基本规律。 基尔霍夫将物理学中的“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和“能量守恒定律”用于电路中,总结出了他的第一定律(KCL);根据“电位的单值性原理”又创建了他的第二定律(KVL),从而解决了电路结构上整体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基尔霍夫两定律和欧姆定律合称为电路的三大基本定律。 6.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 1.支路:电路中流过同一电流的几个元件串联的分支。(m) 2.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集点(连接点)。(n) 3.回路:由支路构成的、电路中的任意闭合路径。(l) 4.网孔:指不包含任何支路的单一回路。网孔是回路,回路不一定是网孔。平面电路的每个网眼都是一个网孔。

完整版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含课程设计随堂练习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本次练习有13题,你已做13题,已提交13题,其中答对13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 间 D.调度时间 答题:OE A.—B. EE C.国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 源 D.应用程序 答题: A. B. *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 , 这样的一台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并行 B.真实 C.虚 拟 D.共享 答题:匡A. H B.(HL C.WO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 性 D.兼容性 答题:* A.圏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5.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发生() A.在同一时刻 B.在不同时 刻 C.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答题:PT A.占B. PT C. U~|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操作系统 B.批处理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分时操作系统 答题: A. B. C. *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交作业控制信息 B. 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 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 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8. 当前三大操作系统类型是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题:,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者() 答题: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0. 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方式有两种:命令接口和图形窗口接口 () 答题:厂对.袒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x 问题解析: 11. 批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的优点()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电路: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2.电路功能:一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3.集总参数电路近似实际电路需满足的条件: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长度)远小于电路 。 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即l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5.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一致。 6.支路:由一个电路元件或多个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 7.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 8.回路:电路中由若干支路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 9.网孔:对于平面电路而言,其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10.拓扑约束:电路中所有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 束,任一回路的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约束,这种约束关系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无关,只取决于元件的互联方式。 U(直流电压源)或是一定的时间11.理想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为一恒定值 S u t,与流过它的电流(端电流)无关。 函数() S 12.理想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输出电流为一恒定值 I(直流电流源)或是一定的时间 S i t,与端电压无关。 函数() S 13.激励:以电压或电流形式向电路输入的能量或信号称为激励信号,简称为激励。 14.响应:经过电路传输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叫做响应信号,简称响应。 15.受控源: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同一电路中其它 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 16.受控源的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 流源。 17.电位:单位正电荷处在一定位置上所具有的电场能量之值。在电力工程中,通常选大地 为参考点,认为大地的电位为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18.单口电路: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进出这两个端钮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19.单口电路等效:如果一个单口电路N1和另一个单口电路N2端口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 则这两个单口电路对端口以外的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进行互换。 20.无源单口电路:如果一个单口电路只含有电阻,或只含受控源或电阻,则为不含独立源 单口电路。就其单口特性而言,无源单口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21.支路电流法:以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元件的VAR和KCL、KVL约束关系, 列写独立的KCL方程和独立的KVL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如果有必要,则进一步计算其他待求量。 22.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各独立节点对参考节点的电压降)为变量,对每个独立节点 列写KCL方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将各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表示,联立求解方程,求得各节点电压。解出节点电压后,就可以进一步求得其他待求电压、电流、功率。23.回路分析法:以回路电流(各网孔电流)为变量,对每个网孔列写KVL方程,然后根据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DOC)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灯 泡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doc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既注重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又着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课程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实现技术,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进程的互斥、同步、通信与死锁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当今几个主流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并发程序的设计,具备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和较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技术。 2、使学生建立起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对计算机系统整体性和系统级的认识。 3、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第1章:引论 (一)知识要点 1、计算机硬件结构 2、操作系统介绍 3、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4、操作系统的类型 5、操作系统的特征 6、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二)能力重点 1、操作系统的定义、分类 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2章:进程和线程 (一)知识要点 1、进程的概念 2、进程的状态和组成 3、进程管理 4、线程的概念 5、进程的同步和通信 6、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7、进程通信 (二)能力重点 1、进程的定义、进程的状态 2、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原语 3、线程和进程的区别,线程的特征 4、经典进程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法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 第2章习题解析 2-1 求图示电路(a)中的电流i和(b)中的i1和i2。 题2-1图 解根据图(a)中电流参考方向,由KCL,有 i = (2 – 8 )A= – 6A 对图(b),有 i1 = (5 – 4) mA = 1mA i2 = i1 + 2 = 3mA 2-2 图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其中u1 = 9V,u2 = 5V,u3 = -4V,u4 = 6V,u5 = 10V,i1 = 1A,i2 = 2A,i3 = -1A。试求: (1)各元件消耗的功率; (2)全电路消耗功率为多少?说明什么规律? 题2-2图

解 (1)根据所标示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有 P 1 = u 1 i 1 = 9 × 1 W= 9W P 2 = u 2 ( - i 1) = 5 × ( -1 )W = -5W P 3 = u 3 i 2 = ( -4 ) × 2W = -8W P 4 = u 4 i 3 = 6 × ( -1 ) W= -6W P 5 = u 5 ( - i 3) = 10 × 1W = 10W (2)全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P = P 1 + P 2 + P 3 + P 4 + P 5 = 0 该结果表明,在电路中有的元件产生功率,有的元件消耗功率,但整个电路的功率守恒。 2-3 如图示电路,(1)求图(a)中电压u AB ;(2)在图(b)中,若u AB = 6V ,求电流i 。 题2-3图 解 对于图(a),由KVL ,得 u AB =( 8 + 3 × 1 - 6 + 2 × 1)V = 7V 对于图(b),因为 u AB = 6i - 3 + 4i + 5 = 6V 故 i = 0.4A 2-4 如图示电路,已知u = 6V ,求各电阻上的电压。 题2-4图 解 设电阻R 1、R 2和R 3上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和u 3,由分压公式得 u 1 = 3211R R R R ++·u = 12 2× 6 V= 1V

(推荐)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点复习

1、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任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关联参考方向的含义(参考方向的关系,而不是实际方向的关系) 2、P的表达式的列法,会计算元件的P,根据P可判断该元件是电源性还是负载性,能根据P的正负判定是吸收还是释放功率 3、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 4、KCL、KVL的列法(KVL与方向无关)(依据是参考方向,对任意电路都适用);会列KCL、KVL方程求解电路中的U和I;会求两点之间的电压 独立的KCL和KVL方程数会判定 5、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特性(恒压不恒流、恒流不恒压)。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理想电压源不允许短路、理想电流源不允许开路) 6、电位的概念及求解、特点(相对性) 7、等效的含义。(是伏安特性相同;对外等效,对内不等效;),会利用等效变换法求u和i 8、分压、分流公式及特点 9、R、L、C三种基本元件的伏安关系(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包括时域形式及相量形式 能根据R、L、C三种基本元件的相量形式判断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及振幅分析 R、L、C三种元件的串并联等效变换会计算 10、掌握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不能等效互换 11、受控源的特点;含受控源的输入电阻的求解、含受控源的支路电流分析法、节点方程、网孔方程会列 12、支路分析法的求解步骤(KCL、KVL的个数),会根据支路分析法求u

和i

13、会根据电路列出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网孔方程 14、叠加定理适用的范围、会用叠加定理求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不起作用的电源的处理方式 15、会用戴维南定理求解电路中的u和i;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其最大功率的求解 16、在直流电路中,C、L的处理方式(L相当于短路,C相当于开路) 17、换路定理(u C、i L不能突变) 18、RC、RL电路的时间常数的表达式 19、一阶电路的三要素、会用三要素法求解电路的暂态响应,会根据三要素表达式求出三要素 20、交流电表的读数是有效值 21、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的含义及其求解(三同),会根据相位差判断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关系(超前或滞后关系) 22、会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表达式写出其对应的相量形式,能根据相量形式写出其对应的瞬时值表达式 23、掌握正弦量的书写形式(瞬时值、相量、振幅、有效值),各种表达式能正确区分 24、已知电表的读数,求其他表的读数 25、会求解正弦稳态电路的中的电流和电压 26、会计算无源单口网络的等效阻抗Z,会求阻抗的模和阻抗角,能根据阻抗角判定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26、会计算电路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求解功率因素;功率因素提高的方法及含义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库汇编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 1-1.所谓电路,是由电的器件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流的通路。 1-2.实现电能输送和变换的电路称为电工电路;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电路称为电子电路。 1-3.信号是消息或信息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时间的函数。 2-1.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电流。 2-2.习惯上把正电荷运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3.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能量的得失量定义为这两点间的电压。 2-4.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5.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2-6.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消耗(或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2-7.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产生(或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2-8.任一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和消耗的功率应该相等,称为功率平衡定律。 2-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1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2-12.用u—i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2-13.用u—q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容元件。 2-14.用i— 平面的曲线表示其特性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感元件。 u(t),与流过它的电流i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 2-15.端电压恒为 S i(t),与其端电压u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 2-16.输出电流恒为 S 2-17.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电压代数和。 2-18.几个同极性的电压源并联,其等效电压等于其中之一。 2-19.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所有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P26-31)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KVL 有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U P 105222=?=?=(吸收) 电阻的功率为 W P 20452523=?=?=(吸收)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欧姆定律及KCL 有 A I 35 152==,A I I 123221=-=-=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I P 15115151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2-=?-=(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459535522 23=?=?=?=(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故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且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图(a )中,1i 与ab u ; 解:如下图(a )所示。 因为 所以 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1I 及电压0U 。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 及KCL 有 整理得 解得mA A I 510531=?=-,V U 150=。

题1-19图 补充题: 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 , ,求电阻R 。 图1 解:由题得 因为 所以 2. 如图2所示电路,求电路中的I 、R 和s U 。 图2 解:用KCL 标注各支路电流且标注回路绕行方向如图2所示。 由KVL 有 解得A I 5.0=,Ω=34R 。 故 第二章(P47-51) 2-4 求题2-4图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ab R ,其中Ω==121R R ,Ω==243R R ,Ω=45R ,S G G 121==, Ω=2R 。 解:如图(a )所示。显然,4R 被短路,1R 、2R 和3R 形成并联,再与5R 串联。 如图(c )所示。 将原电路改画成右边的电桥电路。由于Ω==23241R R R R ,所以该电路是一个平衡电桥,不管开关S 是否闭合,其所在支路均无电流流过,该支路既可开路也可短路。 故 或 如图(f )所示。 将原电路中上边和中间的两个Y 形电路变换为?形电路,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得 2-8 求题2-8图所示各电路中对角线电压U 及总电压ab U 。 题2-8图 解:方法1。将原电路中左边的?形电路变换成Y 形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可得 A I 14 12441=+?=,A I I 314412=-=-= 故 方法2。将原电路中右边的?形电路变换成Y 形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可得 A I 2.16 14461=+?=,A I I 8.22.14412=-=-= 故 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各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 解:电源等效变换的结果如上图所示。 由此可得 V U AB 16=A I 3 2=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灯 泡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Linux 操作系统》课程介绍

0《Linux操作系统》 一、课程定位 《操作系统》在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是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linux操作系统应用的能力。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1、课程的作用 《Linux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linux是一个功能强大而且十分灵活的操作系统,安全行、稳定性好,很少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LINUX操作系统的认识,并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是从事各种网络管理、维护及设计的基础。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课程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理论学时12,实验学时28。其任务是讲授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包括文本界面的常用Shell命令、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以及Linux提供的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对单一网络环境(WIN)的拓展,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该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的使用、图形界面的多种实用程序的使用、多种Internet服务功能的配置。

(二)能力目标: 1.表达能力:熟练使用LINUX常用软件(文档、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 2.服务器架设能力:熟练使用LINUX,应用LINUX构建网络服务应用。 3.故障处理能力:能够利用学过的LINUX知识,处理日常LINUX系统运行中遇到的故障并排除故障。 4.综合能力: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LINUX,并能在LINUX进行文件编译,可以使用LINUX上常用软件。 (三)情感目标: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设置理念 (1)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职业需求为导向。 (2)以应用Linux系统构建网络服务器,进行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为重点。 (3)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单元设计:七章14个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