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

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

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

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常用

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

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10平推流反应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是指通过反应器的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

同速度向前流动,像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向前平推,

11全混流反应器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瞬间与反应器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即在反应器中各处物料的温度、浓度都是相同的。

12原子距阵法其依据是封闭物系中各个元素的原子数守恒。得到原子矩阵后,经过初等变换,所得的矩阵的秩即为系统的独立反应数。

13收率

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

Y =

进入反应系统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

14选择率

S = 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已转化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

15转化率

已转化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

Y =

进入反应系统的关键组分的物质的量

16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反应混合物体积中反应物的反应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r A=

反应量或生成量

反应时间× 反应混合物体积

17空间速率(空速)单位反应体积所能处理的反应混合物的体积流量,

18基元反应直接按质量作用定律写出,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即分子经一次碰撞后,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可以完成的反应。

19非基元反应机理推导,实验确定参数建立经验公式,数据拟合公式中参数。若一个化学反应,总是经过若干个简单反应步骤,最后才能转化为产物分子。

E C

20阿累尼乌斯方程k = k0exp(?

TR g)

E C

21指前因子阿累尼乌斯方程k = k0exp(?

TR g)中的k0是指前因子,其单位与反应速率常数相同

22最佳温度曲线对于一定的反应物系组成,某一可逆放热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称为相应于这个组成的最佳温度。

23物料衡算方程某组分流入量=某组分流出量+某组分反应消耗量+某组分累积量

24动量衡算方程气相流动反应器的压降大时,需要考虑压降对反应的影响,需进行动量衡算。但有时为了简化计算,常采用估算法。

25均相反应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6催化剂比孔容每克催化剂内部微孔的容积Vg.cm3/g 测定孔容积较准确的方法是:

氦-汞法。

27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催化剂(包括孔容积、催化剂体积、颗粒间空隙

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28孔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

29空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

30催化反应动力学化学吸附、表面反应和脱附三步是串联的,构成了催化反应过程。按照上述三步获得的催化反应动力学,称之为催化反应化学动力学,或者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

31表面覆盖率θ

表示已被组分A 覆盖的活性位占活性位总数的分率。

A

32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步骤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扩散;

3)反应物在微孔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分三步,串联而成:

反应物在活性位上被吸附;

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

吸附态产物脱附。

4)反应产物从内表面上扩散到颗粒外表面;

5)反应产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33反应器按照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反应器、管式或釜式连续反应器、半间歇反应器

34反应控制步骤气一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由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位

上的化学吸附、活性吸附态组分在表面上进行反应和产物脱附三个串联的步骤组成,若其中某一步骤的阻滞作用最大,则总的催化反应过程的速率决定于这个步骤的速率,或称过程为这一步骤所控制,至于非速率控制步骤则均认为达到平衡。

35宏观动力学在本征动力学的基础上,考虑反应器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温度、压力和操作方法);传质传热和动量传递以及催化剂结构(内外扩散)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后的反应速率。

36脱附速率化学吸附是一个可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反应物在催化剂表

面的吸附也有生成物在催化剂表面脱附,脱附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离开催化剂表面的数量。

37分子扩散的阻力由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碰撞或分子与孔壁之间的不断碰

撞改变分子运动的方向,使分子停滞不前,这就是分子扩散的阻力。

38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F(t)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一瞬

间t=0 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 (t)

39间歇操作是指反应物料一次投入反应器内,而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反应

器投料,也不向外排出反应物,待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后再全部放出反应产物。

40 分子扩散

当 λ/2r a ≤0.01 时,气体在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扩散,与通常的 气体扩散完全相同,传递过程的阻力来自 分子间的碰撞,与孔半径无关。

41 努森扩散 当 λ/2r a >>10 时,称为努森扩散--气体与孔壁碰撞的机会远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

42 内扩散有效因子 等温催化剂单位时间内颗粒中的实际反应量与按外表面反应组分浓度及颗粒内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S i 0 k s f (C a )dS

ξ =

k s f (c AS )S i

43 动力学模型 化学反应工程采用工程实践和动力学模型来为化学反应器的设计或操作工艺条件设计的模型

44 催化剂的失活 由于各种物质及热作用,催化剂的组成及结构渐起变化,导致活性下降及催化性能劣化,这种现象称为失活。

45 反应器的特性 主要是指器内反应流体的流动状态、混合状态以及器内的传热性能等,它们又将随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包括内部构件)和几何尺寸而异。

46 平推流反应器 当管式反应器的管长远大于管径且物系处于湍流状态时接近平推流流动,习惯用平推流反应器来表示。

47 间歇操作 是指反应物料一次投入反应器内,而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反应器投料,也不向外排出反应物,待反应达到要求的转化率后再全部放出反应产物。 48 空间时间 简称空时。τ=V R /V 0 反应器有效体积 V R 与初态反应混合流量 V 0 之比。

49 扰动 由于各种偶然的因素,致使热平衡状态被破坏,从而引起原设计平衡状态参数变动的现象称为扰动。

50 起燃点或着火点 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 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51 热稳定状态点

其中具有热自衡能力的点称为热稳定的状态点。 52 返混 不同年龄物料之间的混合,也称逆向混合

53 微团 微团是指固体颗粒,液滴、气泡或分子团等尺度的物料聚集体。每个微团是均匀的

54 全混流反应器 又称理想混合流反应器或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进出物料的 操作是连续的,可以单釜或多釜串联操作

55 停留时间 连续流动反应器中流体微元从进入反应器到流出反应器出口所经历的时

56应答技术用一定的方法将示踪剂加到反应器进口,然后在反应器出口物料中检验示踪剂信号,以获得示踪剂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

57示踪剂光学的、电学的、化学的、放射性的

(1)尽可能与主流体物理性质一致

(2)易于检测,浓度很低时也能检测。

(3)不发生相转移或被吸附

(4)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以便于采集数据

58脉冲法在定常态操作的连续流动系统的入口处,在t=0 的瞬间输入一定量的M 克的示踪剂A,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9平均停留时间所有质点停留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也称为数学期望指整个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而不是个别质点的停留时间。反应器出口处测定的结果

60方差各个物料质点停留时间t 与平均停时间t差的平方的加权平均值。

61全混流反应器中的物料,各年龄均匀混合

62一维模型只考虑反应器中沿气流方向的浓度差及温度差

63理想流动模型化学反应工程采用工程实践和动力学模型来为化学反应器

的设计或操作工艺条件设计的模型

64固定床的压降单相流体通过固定床所产生的压力降,主要来源于颗粒的粘滞曳力。

65飞温飞温通常又称反应器飞温,是指反应器处在非稳定的操作状态下,当操作参数有小的扰动,反应器的局部地方或整个反应器中的温度便会大幅度地上升的现象。

66鼓泡反应器特点是气相高度分散在液相之中,具有大的液体持有量和相际接触面、传质和传热效率较高,适用于缓慢化学反应和高度放热的情况;同时,鼓泡反应器结构简单,操作稳定,投资和维修费用低。它的缺点是液相有较大的返混和气相有较大的压降。按其结构可分为:空心式、多段式、气提式和液体喷射式

67薄床层催化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厚度在30-500 微米的反应器

68气-液相平衡:气-液相达平衡时,i 组分在气相与液相中的逸度相等,即

气相中i 组分的逸度是分压(或)与逸度因子

的乘积,即液相中i 组分为被溶解的气体,xi 是i 组分在液相中摩尔分数,

如果是符合亨利定律的稀溶液,即是亨利系数。

69亨利系数是指一定温度下溶于定量液体中的气体量正比于与溶液处于平

衡的该气体分压。亨利常数亦可作为描述化合物在气液两相中分配能力的物理常数,有机物在气液两相中的迁移方向和速率主要取决于亨利常数的大小。

70气-液反应器气体以气泡形态分散在液相中的鼓泡反应器、搅拌鼓泡反应器和板式反应器;液体以液滴状分散在气相中的喷雾、喷时和文氏反应器等;液体以膜状运动与气相进行接触的填料反应器和降膜反应器等。

71板式反应器它适用于快速和中速反应过程。采用多板可以将轴向返混降低至最小程度,并且它可以在很小的液体流速下进行操作,但是板式反应器具有气

相流动压降较大和传质表面较低等缺点。

72鼓泡塔的流动状态鼓泡塔的流动状态可划分为如下三种区域:安静鼓泡区,

湍流鼓泡区,栓塞气泡流动区

73填料反应器它适用于快速和瞬间反应过程。其轴向返混几乎可以忽略,广泛地应用于带有化学反应的气体净化过程。

74流化床反应器利用气体或液体自下而上通过固体颗粒床层而使固体颗粒处于悬浮运动状态,并进行气固相反应或液固相反应的反应器。

75散式流态化对于较小和较轻的A 类颗粒,当表观气速u g刚超过临界流化速度的一段操作范围内,多余的气体仍进入颗粒群使之均匀膨胀而形成散式流态化,

76聚式流态化对于较大和较重的颗粒如B 类和D 类颗粒,当表观气速ug 超过临界流化速度umf,多余的气体并不进入颗粒群去增加颗粒间的距离,而形成气泡通过床层称为鼓泡流化床,此时为聚式流态化。

77临界流化速度当流体速度依次增加时,达到某一速度时,床层处于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临界状态,相应的表观流速称为临界流化速度

78气-固鼓泡流化床在气固流化床中当气速较低时,气泡较大,压降波动大,气体和固体的接触不好时的床层就是气-固鼓泡流化床。

79湍动流态化液态鼓泡流化床中的气速进一步提高时,床层压降的相对脉动,即床层压降的脉动值与平均压降之比,先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气泡发生的频率增大和聚并增大的程度加剧所致。当气速达到 ue 时,相对脉动值曲线达到极大值 ue,即起始湍动流化速度。其中物质的状态就呈现湍动流态化液态

80固体流态化在气固流化床中,当气体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对固体颗粒产生的作用与固体颗粒可以沿气流流动,固体颗粒呈现类似流体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固体物料的流态化。

1.反应工程数学模拟方法?

反应和描述工业反应器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称为物理概念模型。表达物理概念模型的数学式称为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反应过程的模拟方法称为数学模拟方法。

2.简述反应器的分类?

按操作方法分类:间歇反应器,管式及釜式连续流动反应器,半反应间歇器

按流动模型分类:流动模型,平推流模型,全混流模型

根据反应体系特点分类:按固体状态:固定床,流化床,移动床;按换热方式:

10

1 A 1

2 A = R 连续换热,间歇换热

3. 简述多重反应独立反应数的确定?

原子矩阵法:其依据是封闭物系中各个元素的原子数守恒。得到原子矩阵后,

经过初等变换,所得的矩阵的秩即为系统的独立反应数。

简易法:独立反应数=反应体系中所含的物质数-形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数。

4. 化学反应的最佳温度确定?(P24)

对于一定的反应物系组成,某一可逆放热反应具有最大反应速率的温度称为相应于这个组成的最佳温度。

k 1 A 1→A 2 n 1 > 0

5. 设等温、等容的不可逆平行反应 k 2 为目标产物,讨论内扩散对选择率的影响? A 1→A 3 n 2 > 0

存在内扩散影响时,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物 A 1 的浓度 C A1 显然低于外表面浓度 C AS 。则催 r A 2 1 化剂颗粒内某一位置处瞬时选择率S = r A 2 + r A 3 =

1 + (k /k )(C )n

2 ? n 1 k 1 内扩散影响时, 不存在 2 1 A 1 瞬时选择率S ’ = r A 2

= 1 。由上述两式可见:(1)两个反应级数相同, r A 2 + r A 3 1 + (k 2/k 1)(C A 3)n 2 ? n 1

内扩散对选择率无影响。(2)主反应级数大于副反应的级数,则内扩散使选择率降低。(2) 主反应级数小于副反应的级数,则内扩散使选择率升高。

6. 简述理想反应器的种类?

通常所指的理想反应器有两类: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所谓完全混合流反应器是指器内的反应流体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器内物料与反应器出口物料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所谓平推流反应器是指器内反应物料以相同的流速和一致的方向进行移动,不存在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的混合,所有的物料在器内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

7. 简述等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关系?

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 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

8.对于反应,r R = k C 2,E ;r = k C ,E 当 E 1>E 2 时如何选择操作温度可以提高产物的收率?

所以,当 E 1>E 2 时应尽可能提高反应温度,方可提高 R 的选择性,提高 R 的收率。 r k e ? E 1/R T k E 2 ? E 1 对与平行反应S

C = e R T 所以,当 E >E 时应尽可能提高反应 R r S k e ? E 2/R T A k 20 2 1

20

温度,方可提高 R 的选择性,提高 R 的收率。

9.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

动力学方程、物料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

= S 2 10

10.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含义?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含义?

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 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反应器出口流体的质点中,在器内停留了t 到t+dt 之间的流体的质点所占的分率为E(t)dt

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 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 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t)。

11.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

12.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步骤?

(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扩散;

(3)反应物在微孔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分三步,串联而成:反应物在活性位上被吸附;吸附态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吸附态产物脱附。

(4)反应产物从内表面上扩散到颗粒外表面;

(5)反应产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13.简述内扩散有效因子?

等温催化剂单位时间内颗粒中的实际反应量与按外表面反应组分浓度及颗粒内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之比

14.催化剂的活化?

目的是除去吸附和沉积的外来杂质。

方法是:适度加热驱除易除去的外来杂质;

小心燃烧除去顽固杂质;

用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或氯化烃作为活化剂活化催化剂。

15.简述建立非理想流动的流动模型的步骤?

(1)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测定实验装置的停留时间分布;

(2)根据所得的有关E(t)或F(t)的结果通过合理的简化提出可能的流动模型,并根据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来确定所提出的模型中所引入的模型参数;

(3)结合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反应结果;

(4)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16.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特点?

(1)在管内径向截面上流体具有均一的流速;

(2)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分子扩散,符合Fick 定律;

(3)轴向混合系数EZ 在管内为定值;

(4)径向不存在扩散;

(5)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

17.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定义?

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平推流的基础上叠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人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Fick)定律加以定量描述。所以,该模型称为“轴向分散模型”(或轴向扩散模型)

18.简述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的基本特点?

(1)均匀表面(或理想表面):即催化剂表面各处的吸附能力是均一的,吸附热与表面已被吸附的程度如何无关;

(2)单分子层吸附;

(3)被吸附的分子间互不影响,也不影响别的分子;

(4)吸附的机理均相同,吸附形成的络合物均相同。

19.简述BET 方程测定固体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原理?

根据BET 方程,利用低温下测定气体在固体上的吸附量和平衡分压值,将P/V(P0-P)对P/P0 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斜率为(C-1)/CVm,因此可求出Vm 和常数C,可利用表面积公式求出

20.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

优点:①能实现固体物料的连续输入和输出;

②特别适用于强放热反应;

③便于进行催化剂的连续再生和循环操作。

局限性:①目的产物的收率低;

②反应转化率较低;

③催化剂加速粉化,流失大;

④经验性操作,随意性大。

21.解释努森扩散和分子扩散分别在何种情况下占优势?

多孔物质催化剂的粒内扩散较为复杂。当微孔孔径较大时,分子扩散阻力是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所致,这种扩散为分子扩散。当微孔孔径小于分子的自由程0.1um 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超过了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成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为努森扩散。

22.简述非催化气固反应缩粒模型的特点?

非催化气固反应缩粒模型是固体粒子的粒径随反应的进行向不断缩小,如煤炭的燃烧造气,从焦碳与硫磺蒸汽制造二硫化碳。

23 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同上)

24.简述气—液反应的宏观过程:A(g)+ bB(l)→ 产物(l)?

(1)反应物气相组分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相界面,在界面上假定达到气液相平衡;(2)反应物气相组分 A 从气液相界面扩散入液相,并在液相内反应;

(3)液相内的反应产物向浓度下降方向扩散,气相产物则向界面扩散;

(4)气相产物向气相主体扩散。

25.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非均相模型的特点?

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固定床反应器。非

均相模型考虑了粒子与流体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

26.简述鼓泡反应器的特点?

鼓泡反应器的特点是气相高度分散在液相之中,具有大的液体持有量和相际接触面,传

质和传热效率较高,适用于缓慢化学反应和高度放热的情况;同时,鼓泡反应器结构简单,

操作稳定,投资和维修费用低。其缺点是液相具有较大的返混及气相有较大的压降

27.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优缺点?

催化剂在床层内不易磨损;

床层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与返混式反应器相比,用较少的催化剂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

固定床中的传热较差;

催化剂的更换必须停产进行。

28.简述聚式流化床的形成?

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粗颗粒系统,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

气速愈高,气泡的聚并及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流化床称为聚式流化床。

29.简述鼓泡床的形成?

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只有细颗粒床,才有明显的膨胀,待气速达到起始鼓

泡速度后才出现气泡;而对粗颗粒系统,则一旦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这些

通称为鼓泡床。

30.简述描述流化床的特征流速的定义?

当流速达到某一限值,床层刚刚能被托动时,床内粒子就开始流化起来了,这时的流体空线速称为起始流化速度。

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流体对粒子的曳力与粒子的重力相等,则粒子会被气流带出,这一速度称为带出速度或终端速度。

统计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 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 量特征。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 响统计质量。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优点:所获资料 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特点:随机性、推断性。优点: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 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 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如气象调查。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抽样调 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 研究问题。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 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进行估算某些 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缺点: 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 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 提。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 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章答案

3 釜式反应器 3.1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325325+→+CH COOC H NaOH CH COONa C H OH 该反应对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均为一级。反应开始时乙酸乙酯及氢氧化钠的浓度均为0.02mol/l ,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6l/mol.min 。要求最终转化率达到95%。试问: (1) (1) 当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1m 3时,需要多长的反应时间? (2) (2) 若反应器的反应体积为2m 3,,所需的反应时间又是多少? 解:(1)002220 00001()(1)110.95169.6min(2.83) 5.60.0210.95 ===?---= ?=?-??Af Af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dX dX X t C C R k C X kC X h (2) 因为间歇反应器的反应时间与反应器的大小无关,所以反应时间仍为2.83h 。 3.2拟在等温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氯乙醇的皂化反应: 223222+→++CH ClCH OH NaHCO CH OHCH OH NaCl CO 以生产乙二醇,产量为20㎏/h ,使用15%(重量)的NaHCO 3水溶液及30%(重量)的氯乙醇水溶液作原料,反应器装料中氯乙醇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混合液的比重为1.02。该反应对氯乙醇和碳酸氢钠均为一级,在反应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等于5.2l/mol.h ,要求转化率达到95%。 (1) (1) 若辅助时间为0.5h ,试计算反应器的有效体积; (2) (2) 若装填系数取0.75,试计算反应器的实际体积。 解:氯乙醇,碳酸氢钠,和乙二醇的分子量分别为80.5,84 和 62kg/kmol,每小时产乙二醇:20/62=0.3226 kmol/h 每小时需氯乙醇:0.326680.5 91.11/0.9530%?=?kg h 每小时需碳酸氢钠:0.326684 190.2/0.9515%?=?kg h 原料体积流量: 091.11190.2 275.8/1.02+= =Q l h 氯乙醇初始浓度:00.32661000 1.231/0.95275.8?==?A C mol l 反应时间: 02000110.95 2.968(1) 5.2 1.23110.95===?=-?-??Af Af X X A A A A B A A dX dX t C h kC C kC X 反应体积:0(')275.8(2.9680.5)956.5=+=?+=r V Q t t l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综合复习 有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模拟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 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 活化能高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 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 要的方法为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 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 2 θ 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 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 50%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 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 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 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C, D A. 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 B.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一样的,都是反 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 C. 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虽然 都是反应器内温度和组成处处相同,但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和组 成可能都发生变化,而后者则不随时间变化; D. 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都是连续流动式反应器,前者的返混为零,后 者为无穷大 2.关于积分法和微分法,认识正确的是 A, B

【缩印整理版】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可信区间: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该范围称为总体参数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它的确切含义是:可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 能性是1- α ,而不是总体参数落在该范围的可能性为1-α 。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照 (control) 对受试对象不施加处理因素的状态。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要同时设立对照组 重复 (replication)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或多次观察。整个实验的重复;观察多个受试对象(样本量);同一受试对象重复观察。作用是估计变异大小和降低变异 随机化(randomization) 采用随机的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I类错误(假阳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0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0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α表示。在假设检验中作为检验水准。一般取0.05或0.01。 II类错误(假阴性错误)真实情况为H1是成立的,但检验结果为H1不成立,这样的错误称为II类错误。其发生的概率用β表示。由于其取值取决于H1 ,因此在假设检验中无法确定。 变异指标是用于描述一组观察值围绕中心位置散布的范围,即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数据越离散,反之越集中。极差 (range);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平均数指标用于描述一组同质观察值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 单纯抽样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从而形成抽样框架,在抽样框架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每个观察对象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按照某种顺序给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然后随机地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调查个体,其他的调查个体则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系统”地抽取。最常用的方法是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全部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分层特征与研究目的有关。按各层比例抽样。为减少抽样误差,要求层内误差最小,层间误 差最大。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从中随机抽取 几个群,抽取群内的所有观察单位组成调查样本。 “群”的确定与研究目的无关。为减少抽样误差, 需多抽几个“群”。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 F检验,适用于对多 个平均值进行总体的假设检验,以检验实验所得的 多个平均值是否来自相同总体。 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实验:凡同时配置两个 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各水平又具有完 全组合的实验,统称为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 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 design)是事先 将全部受试对象按某种可能与实验因素有关的特征 分为若干个区组(block),使每一区组内的受试对 象例数与处理因素的分组数相等,使每个实验组从 每一区组得到一例受试对象。 单向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是指 处理因素只有一个。这个处理因素包含有多个离散 的水平,分析在不同处理水平上应变量的平均值是 否来自相同总体。 (2)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 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 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 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3)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 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 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 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 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 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 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等。 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 定的观察结果。随机变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 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 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 布。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于观察指标单 位不同或均数相差较大时两组资料变异程度的比 较。用CV 表示。计算:标准差/均数*100% 直线回归(linear regression)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 依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 并要求各点与该直线纵向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直 线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故又 称简单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即直线的斜率 (slope),在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 表示,b 的统计意 义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 个单 位。 相关系数r:用以描述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 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秩次: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所编的秩序号称为 秩次(rank)。 秩和:各组秩次的合计称为秩和(rank sum),是非 参数检验的基本统计量。 方差(variance):方差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离散情 况,由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个数得到。 检验效能:1- β称为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它是 指当两总体确有差别,按规定的检验水准a 所能发 现该差异的能力。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 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 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 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误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 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 理来估计。 一、统计表有哪些要素构成的?制表的注意事项有 哪些? 一般来说,统计表由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备 注五部分组成。但备注并不是必需的内容,可以根 据需要出现。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最好一张表突出一个中心, 不易太多中心,如果需要说明多个中心,可分成多 张统计表。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对于表中任意一行, 从左至右,通过简短的连接词,可连成成一句通顺 的句子。 3表中数据要认真核对,保证准确可靠 二、为什么不宜用t 检验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 如果用t检验进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则会 增加犯I 类错误的概率。 经检验得到拒绝H0 ,认为两组之间有差别的结论 可能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α,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 1- α.每次判断均不犯I类错误的概率为(1- α)k, k为比较的次数,上例α=0.05, k=3,则均不犯错误 的概率为( 1- 0.05)3 =0.86. 至少有一次判断犯I 类错误的概率为1-(1- α)k 三、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按实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分解成 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然后将各部分的变异与随机 误差进行比较(每个部分的变异可由某因素的作用 来解释),以判断各部分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从而推断不同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五、简述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回归说明依存关系,直线回归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数量依存变化的关系,描述y如何依赖于x 而变化;相关说明相关关系,直线相关用于说明两 变量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此时两变量的关系是平等 的 2.r与b有区别: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 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b表示x每改 变一个单位,y平均增(减)多少个单位; 3.资料要求不同:直线回归要求应变量 y是来自正态总体的随机变量,而x可以是来自正 态总体的随机变量,也可以是严密控制、精确测量 的变量,相关分析则要求x,y是来自双变量正态分 布总体的随机变量。 4.取值范围:-∞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 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10平推流反应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是指通过反应器的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向前流动,像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向前平推, 11全混流反应器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瞬间与反应器的物料混合均匀,即在反应器中各处物料的温度、浓度都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docx

第一章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 ( 化学反应个工程问题 ) 的科学。 2.所谓数学模型是指 ( 用数学方法表达各变量间的关系 ) 。 3.化学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包括(动力学方程式、物料横算式子、热量衡算式、 动量衡算式和参数计算式) 4.所谓控制体积是指(能把反应速率视作定值的最大空间范围)。 5.模型参数随空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分布参数模型)。 6.模型参数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型称为(非定态模型)。 7.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方程的一般式为( 累积量=输入量-输出量)。 第二章 1.均相反应是指 ( 在均一的液相或气相中进行的反应) 。 2.对于反应aA + bB→ pP + sS,则r P=( p/a )r A。 A 的量 / 反应开始的物料 A 的 3. 着眼反应物 A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 转化率 Xa=转化了的物料 量) 。 4.产物 P的收率ΦP与得率ХP和转化率 x A间的关系为 ( Xp/Xa ) 。 5.化学反应速率式为r A=k C C AαC Bβ,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 C,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 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k P,则 k C=[ (RT)的a+B次方]k P。 6. 对反应 aA + bB→ pP + sS的膨胀因子的定义式为(P+S)-(A+B))/A。 7.膨胀率的物理意义为 ( 反应物 A 全部转化后系统的体积变化率 ) 。 8.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 反应速率 )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9.反应级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 反应速率 ) 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对复合反应,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 ) ,其它的均为 ( 副反应 ) 。 11.平行反应A→ P、A→ S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1> E2,选择性S p与 (A 的浓度 ) 无关,仅是(A 的浓度 ) 的函数。 12.如果平行反应 A → P 、A → S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 E1> E2,提高选择性 S P应( 提到 温度 ) 。 13.一级连串反应 A → P→ S在平推流反应器中,为提高目的产物P 的收率,应 ( 降 低)k 2/k 1。 14.产物 P 的收率的定义式为 ( 生成的全部 P 的物质的量 / 反应掉的全部 A 的物质的量 ) 15.产物 P 的瞬时收率φP的定义式为 ( 生成的物质的量 / 反应的 A 的物质的量 ) 16.产物 P 的选择性 S P的定义式为 ( 单位时间内产物P 的物质的量 / 单位时间内生成产物 S 的物质的量 ) 17.由 A 和 B 进行均相二级不可逆反应αA A+αB B =α S S,速率方程为: r =- dC /dt=kC C。 AA A b 求:( 1)当 C A0/C B0=αA/ αB时的积分式 (2)当 C A0/C B0=λ≠αA/ αB时的积分式 18.反应 A → B 为 n 级不可逆反应。已知在 300K 时要使 A 的转化率达到 20%需,而在 340K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求该反应的活化能E。 第三章 1.理想反应器是指 ( 理想混合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 ) 。 2.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 反应器容积 ) 与( 进料的体积流量 ) 之比。 3.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Q G={ (Hr ) Ft 0 y A0 x A}。 4.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r ={Ft 0 C pm (T1T2 ) } 5.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Q G Q r}。 6.全混流反应器处于热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Q G Q r dQ r dQ G}。 dT dT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化学反应工程名词解释 与简答题 https://www.doczj.com/doc/67870151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1.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机理和速率,以获得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所必需的动力学知识,如反应模式、速率方程及反应活化能等等。包含宏观反应动力学和本征反应动力学。 2.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即以化 学反应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3.小试,中试小试: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中试: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规模扩大。 4.三传一反三传为动量传递(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态化等,遵循流体动力学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加热、冷却、蒸发、冷凝等,遵循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质量传递(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遵循质量传递基本规律),“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6催化剂的特征(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当反应可能有一不同方向时,催化剂仅加速其中一种。 (4).催化剂具有寿命,由正常运转到更换所延续时间。 7活化组份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真正起摧化作用的组分。常用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8.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9助催化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助催化剂是加入催化剂中的少量物质,是催化剂的辅助成分,其本身没有活性或活性很小,但是他们加入到催化剂中后,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散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寿命。 10平推流反应器理想平推流反应器是指通过反应器的物料沿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向前流动,像活塞一样在反应器中向前平推, 11全混流反应器流入反应器的物料,在瞬间与反应器内的物料混合均匀,即在反应器中各处物料的温度、浓度都是相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