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花园路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秉承着“尚德、和谐、实干、合作、创优”的学校精神,我校以“创德育品牌校、规范管理示范校、课改“丰盈教育”特色校、规范“四园”建设为办学目标,积极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学校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的课程理念,进一步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的、适合学生整体、多元发展的、并与学校文化特色相呼应的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理念与定位

课程理念: 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一)课程定位背景

我校在进行三级课程整体规划中,主要有三个参考维度,一是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山西省的相关教育政策;二是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三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1.基于学校特色建设再发展的需要

人文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也是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全面目标。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既要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也要培养学生“做人”的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其内容、目标及效果都以价值、情感、健全的人格养成问题为重心,涉及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心灵,涵养价值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而,其对于推动我校人文教育办学特色具有高度的实

践指导意义。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我校紧紧围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的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8个基本要点,通过不断的聚焦与整合,以期通过六年贯通“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涵养”,赋予每一个孩子教养和文化的底蕴,并在文化传承与实践创新中积淀人文学养,涵养人文情怀,学会人文关爱。

(二)课程理念与定位

我校在反复的调研与论证中,将“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创新实践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定位为三级课程实施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力争通过建构富有传统文化教育基因的三级课程实施体系,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养成和提高其人文精神,健全和完善其人格修养。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五一三”办学思想,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造尚德、儒雅、文明的精神家园;以生本课堂为中心,打造自主、合作、高效的学习乐园;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打造爱读、会读、乐读的书香校园;以艺体社团为平台,打造我能、我行、我优的才艺花园”的“四园”建设目标,搭起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生本课堂、学习乐园建设为中心,以书香校园和才艺花园建设为两翼的发展框架。学校以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为基础,创立了以阅读为主题的“丰盈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阅读、诵读”、“皮影作坊”、柔力球、舞蹈、器乐等系列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秉承办学特色,围绕六大人文素养,通过两条整合途径(即:学

科内连贯整合、学科间横向整合),使学生在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情怀的孕育、人文关爱的体验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知书达理,有创造力的人。

(二)具体目标

1.人文积淀:进行经典研读与艺术体验,积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成果,初步掌握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以及实践认识和方法,学会应用和传承。

2.人文情怀:进行传统价值观的深入领会和认知,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理解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明确关切人的存在、发展和幸福的方式,学会创意表达。

3.人文关爱:进行传统礼仪规范的熏染与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并在其中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的人文关爱,并能体会到他人的关爱,坚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明行为能力,帮助他人共同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

围绕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学生育人目标,我校将三级课程进行梳理及有效融合,使其成为具有序列化的个性鲜明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二)课程结构

立足课程实施理念,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厘清每一门课程的价值与人文教育目标,深入挖掘与之对应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各类特色课程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定位于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文化的启蒙和道德的传承;在课程内容上,积极挖掘经典文化中极富教育性的人文教育题材;在课程实施上,遵循“点面结合、分梯次递进”的原则,让育人目标有逻辑地落地,使传统文化精髓浸

润到学生生命的血液。

(三)课程设置框架

围绕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聚焦课程、课堂、评价三个维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方面予以科学规划与实践,确保学校育人目标、课程目标与课程的一致性。同时,各领域课程内容的选择将在遵循“低结构、有梯度、可选择”三个原则下,甄选出符合课程目标且能发展人文核心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选定。

五、课程实施策略

(一)三级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与办学理念引领下的课程再造

1.有学理:

立足课程实施理念,尊重中华文化的固有体系和方法,用中华文化精神做育德教育。

2.有体系:

依据传统文化学习所应遵循的原则,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实施载体与策略。

(1)主线——依托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信

将传统文化常识和体系的认知纳入地方课程学习之中,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科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2)基础——依托丰盈阅读课程,传承经典文化

语文学科立足传统文化与学生人格教育的链接点,挖掘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语言和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对蒙学儒经原典的吟诵和理解中,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传承经典文化,提升道德修为。

(3)渗透——依托学科主题课程,滋养人文精神

在学科教学中,采取渗透式实施的策略,拓展特色课程。即:语文学科的汉字育人与经典阅读课程,艺体学科的皮影作坊、民族舞蹈、

柔力球课程,数学与科技学科的思维启智、创意智造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圆点的礼仪养正课程等。从而让所有课程都在积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科育人。

(4)实践——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其一,规划主题研究项目:将综合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与民俗节日、传统文化、数学课程中的经典启智拓展课程进行对接,整体规划三类主题研究项目——民俗节日类主题研究、传统文化类主题研究、经典启智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在触摸传统、融入历史、感知文明、文化创新中,提升自主探究、创意智造的能力。我校现有40个社团其中艺体社团有8个,机器人社团1个,动漫社团1个,科技制作社团1个,学校一直在探索特色发展、实现个性发展,促进了本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3.有资源:

学校通过挖掘本地丰厚的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拓宽课程实施多元化渠道。以丰盈阅读课程为例,我校与榆次区图书馆、新华书店合作,联合通过校园书店进校园、共同举办名家学者进校园、校园朗读者、宝贝亮相吧等系列活动,激励更多的教师、家长、学生成为阅读推广人,让经典阅读成为我校教师、家长、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三级课程管理——基于核心素养与办学理念引领下的课程文化建构

1.关注行为教育,建立规范有序的思辨课堂学习秩序

聚焦“专注力”与“思辨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推行两项学习行动——“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做一个会表达、善沟通的学习者”,通过三类微课,教学、德育双向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学科特点、年段特点的人文思辨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范式。

2.关注情感教育,营造尊重友爱的思辨课堂学习氛围

课前,挖掘学科的人文教育因素,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课上,推行“三张名片”,教师带着欣赏的目光进教室、带着激励的话

语进课堂、带着启迪思维的方法进课堂;课后,推行个别化教育,通过分层作业、学科微课程、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让尊重与关爱成为人文化课堂的一种符号。

3.关注思维教育,打造自主思辨的民主课堂教学范式

聚焦“立足学生成长升级课堂转型”的研究,以主题研究课为载体,从大问题导学入手,深化任务设计、深入小组学习,依据“一探二学三生疑”的学习原则,积极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文化润心,问题导学,勤于思辩”的人文思辨课堂教学范式,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思辨成长。

六、保障措施

(一)管理保障

开发整合和实施三级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副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导处、德育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课程管理一级责任人。引导全员共同制定三级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宏观规划整体课程。

副校长——课程管理二级责任人。制定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具体细化目标,组织落实方案和实施流程,监控课程实施过程,创新特色课程,总结管理经验。

教导处——课程管理三级责任人。结合市、区、校课改精神,指导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引领教师开发自己独有的校本教材。

组长——课程管理四级责任人。指导组内指导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程方案,通览学段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拟订学

期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提炼教学经验,评价课程效能。

(二)制度保障

为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落实,确保课程的正常开设,学校将逐步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的课程管理制度。

1.制定校本课程申报制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2.制订教科研例会制度。成立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反馈课程实施、课题建设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课程方案。

3.形成阶段汇报制度。定期召开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论文,积极参与花小讲坛,邀请专家莅临指导,提高研究水平。

4.制定激励评价机制。完善《花园路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办法》和积分制,教师的评价与年终考核挂钩、与个人专业发展挂钩。

5.加强资料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包括计划、方案、教材、案例、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都要整理归档。

6.制定运行保障机制。课程建设关系到人员保障、物质保障、时间保障、经费投入保障等,学校都要充分给予支持。

(三)教师发展保障

学校作为厚载人文精神和人类文明的沃土,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教师的“爱心育人、责任担当”在人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聚焦“爱读书、会写字、善研究、懂创造”人文教师四大基因,积极构筑“爱与责任”教师培训三大支柱,深入推动三级课程建设的再发展。

1.人文素养培训,厚实人文底蕴

学校通过每周教师自主练字和每学期一次的教研组读书论坛,构建层级延伸的读书推广系统,使教师在体悟经典之韵、人文之润、教育之法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拓宽教育视野。每学期邀请一名专家进校园,进行引领式培训;校级领导讲座,每学期一名行政领导,围

绕主题进行跟进式培训;骨干教师讲座,每学期邀请一名骨干教师,围绕主题进行故事分享式交流;青年教师讲坛,每学期邀请一至两名青年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实践反思式培训。

2.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专业自信

(1)学科教研:开展立足“立足学生成长升级课堂转型”的主题研讨活动,采取各学科围绕学科拓展课程、人文思辨课堂教学研究、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单元命题研讨四大专题,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骨干教师交流、教研组分享等多种方式,探索学科教研的有效范式。

(2)课题研究:以省市区级立项课题为支点,发挥骨干引领效能,鼓励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所长以及学校传统文化特色项目的要求,确立小课题研究方向,带领教研团队,通过“课题开题-阶段研讨-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等方式,让小课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促使教师们在获得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让学科特色更具生命力。

3.教师精准培训,激发奋进动力

学校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需求,新教师立足“课堂组织调控能力的提升”、青年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师徒结对”和“走班教学研”活动,每月一至两次的观摩导师课(或优秀课例)、每学期一次的研究课,引导研究会成员深入践行骨干教师“金点子”,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与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管理策略,提升课堂组织调控能力与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每学期,举办“我与伙伴共成长”成长报告会,检验成长成效。

(四)评价保障

1.教师评价

采取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遵守规范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主创新、自主成长。

(1)共性评价:从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教师考勤、学习培训、教育科研、课程开发、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成长业绩、团队合作、

班级管理等十一个层面,进一步修善教师评价,使之能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彰显个人的职业价值。

(2)个性评价:一是,在共性评价的基础上,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结合学校工作需求,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依据自身专业优势,自主独立承担某一领域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依据实施成效进行评价与考核。二是,尝试实施教学常规免检教师推评制度。依据本学期教学常规质量,对平时教学常规工作认真踏实的教师,试行教学常规免检,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

2.学生评价

进一步改进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依托学生成长档案和区教育局素质评价平台,尝试开展小学生发展性网络电子评价系统,加强对课堂、作业、实践活动、特长发展等过程性评价。

(1)国家课程。加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按照笔试面试考查等三块按比例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成绩按照A、B、C、D四个等级进行等次性评价。

(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采取成长档案袋评定的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成长记录评价”等过程性资料进行A、B、C、D等次性评价。

总之,我们将三级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立体统整,以促进课程基于学生,面向学生,努力追求课堂内外衔接,逐步形成具有花园路小学人文特色的课程文化。

校园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三风建设实施 方案

校园“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三风”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要点为主题。为提高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弘扬求实务真,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创立学习的良好环境,以饱满的热忱,良好的精神状态,确保每年各项既定目标的完成。 二、“三风”建设活动的组织机构 1、成立组织 (1)成立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全面负责“三风”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指导和总结表彰的全过程。[] (2)下设“三风”建设办公室。 三风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在“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直

接领导下,按计划具体负责“三风”建设的组织、实施,调研,督察,反馈等全过程。由余锋担任办公室主任。 ①学校校风检查小组: 组 长: 组 员: ②教师教风检查小组: 组 长: 成 员: ③学生学风检查小组: 组 长: 成 员: 三、实施步骤 “三风”建设实施步骤分为宣传发动、分步实施,总结表彰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必须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抓出成效。[] (一)、宣传发动阶段

开展“三风”建设,实行全发动,人人参与,上下联动,各科室互动,一是及时规范我校开展“三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及其目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内容。做到理论武装舆论开道,人人皆知,全员参与;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宣传媒体的作用,建设专题宣传栏、开办讨论专区等,形成加强“三风”建设的强大宣传攻势,营造氛围,推动工作。 (二)分步实施阶段全校“三风”建设活动,在学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三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应分管人员和各组员,围绕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具体措施(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培育文明校风 ①组织全体学生: 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守则》,学习《新课程改革学生学分细则》,学习《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习《学生寝室管理条例》。 ②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传承传统精神,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才艺展示活动; ④结合我校“十大禁令”,积极创立“十无”校园 (1)课堂无迟到、无早退、无打瞌睡等现象; (2)教室、寝室无不干净、整洁现象; (3)无奇装异服,无染发、烫发现象;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 实施方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是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树学校良好形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学校特开展“端正教风,培养学风,整顿校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最终实现“学风浓,教风正,校风好”的目标,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抓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以学风建设带动校风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民主、团结、和谐、文明、创新”的战斗集体,展示学校的良好精神风貌,使广大学生“五会”,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基本要求是“抓养成,抓诚信,抓纪律,抓卫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三风”建设,达到“学风浓,教风正,校风好”的目的。 二、组织领导机构 三、主要内容 教风建设主要内容: 1、加强师德建设,树师表形象,铸师德灵魂。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的增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抓教学日常工作,落实学科教学常规,促进学校工作整体发展。 3、抓教师的素质提高,钻研业务,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4、抓教师的服务意识,关心爱护学生。 校风学风建设主要内容: 1、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态度。抓好《行为规范》和《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实。 2、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兴

趣特长。 4、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开展好“文明卫生”班级竞赛评比活动。 5、抓好考风整顿,端正考风,严禁作弊行为。 四、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教师和学生动员大会,学生会发出倡仪书。 2、组织教师、学生学习有关制度方案,并自查反思,写好反思整改材料,班上要制定好班风学风建设方案,成立“三风”建设委员会,检查督查本班情况。各班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 3、召开“人人齐参与,建设好班风”的主题班会。 (二)第二阶段:整顿落实阶段 1、对照常规管理制度,进行督察,检查落实。 2、开展“我与学校共成长,我为学校争光荣”的演讲比赛活动。 3、进行“三风建设”通讯报道活动,宣传典型事迹。 4、师德师风民主评议。 (三)整改总结提高阶段 1、写出一份总结汇报材料,总结前段工作,进一步提出后阶段的建设整顿措施。 2、评选文明标兵并表彰 3、办好宣传专栏,对优秀的典型和优秀的作法要推广介绍。 荥阳市第三小学 2005年9月 “三风”建设活动总结 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加强了教风、校风、学风的建设,争创和谐校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9----2010学年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 (1)、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学、交流、测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乱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5) .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明确课程阶段,通过例会、教研等多种形式,明确国家课程就是我们所加的大多数课本,地方课程现阶段就是我们所学的《法制安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就是我校编写的象棋

最新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要求及规范

在学院骨干院校建设项目中,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项目,影响范围较广,对学院的课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核心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与规范如下: 一、资源入库前的总体属性要求: 1、Title (标题):资源的名称; 2、Creator (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作者; 3、Subject (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 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 5、Date (日期):资源制作及上传时间; 6、Type (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系统也可自动识别; 7、适用专业 8、关键字:时间、主题、涉及系部; 9、扩充属性包含:适用课程(可以多个),资源来源等等。 二、教学文件类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 、定义: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2、内容要求: 含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根据学院骨干建设目标与要求,由学院教务处提供模板,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组织撰写,聘请专家论证,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后调用。 (二)课程标准 1、定义: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专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结果的期望。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2、内容要求: 含有课程标准各要素的完整文档。(学院提供模板) 3、技术标准: 文档格式为word 或pdf。 4、获取途径: 由各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参考学院提供的模板,自制本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经系重点专业负责人审核,报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实施。 (三)课程设计 1、定义: 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狭义指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及进度的规划。 2、内容要求: (1)含有课程设计的各要素。(学院提供模板) 2)课程设计以2 课时为教学组织单元 3、技术标准: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_精选精选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本文简介: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三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构成了学校的校风, 校风是学校办学的灵魂, 没有好的校风, 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 “三风”建设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三风”建设, 促使学校良好校风迅速形成,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小学“三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本文内容: 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 “三风”建设实施方案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构成了学校的校风, 校风是学校办学的灵魂, 没有好的校风, 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 “三风”建设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三风”建设, 促使学校良好校风迅速形成,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临教发[20__]84号文件精神, 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 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 以转变领导的作风, 端正教师的教风, 浓厚学校的学风为着力点, 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目的,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使我校的“三风”建设迈上新台阶, 取得新成果。

二、建设目标 通过努力, 使学校整体形成团结、奋进、创新的校风;学校领导班子形成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 教师形成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学生形成勤奋、好学、严谨的学风。通过学校“三风”建设的落实, 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三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牟文豪 副组长:马胜中 朱得才 组 员:全体教师 四、具体措施 (一)校风建设方面: 政治和业务方面采取“三抓”措施 1.抓政治和业务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 因此要求全体教师既要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既要学习管理学, 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理论等内容, 更新观念, 创新思路, 优化方法, 又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 大安镇中心小学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有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新学年开学前,要重新编制课表。特别要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齐、开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同时,从实际出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教育局主管科室选定、推荐的教科书、教辅用书及其他教学资料,学校和个人不得借任何名义为学生征订规定以外的学习资料。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不能用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

例,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具体安排实施如下: (一年级)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二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三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四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实验小学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项目}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港口电气设备 姓名:万金华 部门:电气工程系

2012 年10 月2日 一、课程建设思路及目标 《港口电气设备》是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前期的课程建设中,相关教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口电气控制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同时由于生源的数量及素质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亟待变革,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向纵深推进。 当前依据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训练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大方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满足港口特色行业的需要,本课程建设以培养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应用和管理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构建港口电气技术专业“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并举的措施,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适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集实验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改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3~5年内,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在全国港口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建立新课程标准 根据港口电气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要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符要求,准备组织本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调研,同时也邀请行业专家,了解行业技术现状,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调整当前课程内容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进行课程综合化及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

《西南小学三风建设实施方案、目标、措施、总结》

《西南小学三风建设实施方案?、目标、措 施、总结》 沛县张庄镇西南小学小学“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三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教育方针,以转变领导的工作作风,端正教师的教风,浓厚学校的学风为着力点,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三风”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果。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校整体形成崇德、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认真、挚爱、严谨、朴实的教风;好学、善思、多问、勤练学风。 通过学校三风建设的全面加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大幅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显著增强。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学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肖 成员:张善华杨广河刘杰孙维高金平 四、工作措施 1、狠抓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学校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政治学习,通过学习政策法规,师德规范,师德先进个人模范事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师德要求,禁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为“教书育人、建功立业”这个要求上来。

2、不断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做实常规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课堂采取不打招呼地随时进班听课制度,并不定时、不打招呼地抽查教案和作业,实行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结合管理,对有违反学校常规管理规定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严重者将予以行政处理。 3、教务处要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整体队伍的施教水平,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培养,努力造就更多的骨干教师。 4、工会组织要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了解教师的心声,把教师的困惑和呼声及时反应到学校,以便于学校及时研究和解决。 5、积极开展教师竞技活动,促进教师基本功提高。要大力开展演讲、朗诵、书法、绘画、课堂技能等项目比赛活动,每期至少举行一次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通过“岗位练兵”,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为提高课堂教学技艺奠定基础。 6、夯实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学校领导班子要群策群力,深入一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要切实把领导包年级、包教研组及值日中分配的教学管理任务完成好。 8、加强学生理想教育,激发热爱学习的强烈动机。要通过班队会、个别谈话、讲名人故事等途径,加强学生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学习的志向。要使“读书改造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是在本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开出率高等,都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建立小学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不断总结实施经验,以点带面。 2.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抓培训。对任教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抓研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增加活动的频度,

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 东高平联小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一、学校概况 目前学校有5个教学班,189名学生,教师11人。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大专学历有11人,校级骨干教师3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8.9岁。学校教育质量在镇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课程建设成为普通小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加强课程建设势在必行,课程建设方案如下: 二、校情分析 1、课程建设具有的优势 (1)有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团结协作、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85%教师正处于教学生涯的黄金期,50%的教师担任拓展型课程教学,他们精力旺盛、经验丰富、热情耐心、责任心强。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2)学校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教学管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基础。 (3)校舍加固后,逐步改善了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备,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层次,音乐、美术、体育等专用场馆比较齐全,校内网络平台畅通,为课程实施提供了硬件和技术支持,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课程建设面对的弱势 (1)学校的师资队伍构成状况虽然很稳定,但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教师主动发展愿望不够强烈,缺乏复合型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 (2)由于户籍新生数逐年下降,加上择校风越演越烈,普通小学的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农民工子女为其主要生源,由此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增加了家校教育整合的难度,为课程建设方案实施增设了困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学校课程理念 我校秉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建构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建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以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程综合实践功能,培养学生“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要求;把握好探究型课程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确保“基础”,注重提高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根据校本化的目标,使拓展课程与校本责任教育特色有机整合。注重“探究”,切实提高“探究”课的质量。力求规范化、拓展化、活动化、自主化的管理,使“基础实,拓展活、探究新”。构建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和明确的课程意识。 三、课程建设具体目标 1、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成为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有用人才。 2、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校本化教研,

小学三风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4)

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 2013年“三风”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学生学风、教师教风和学校校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解决教育面临新问题的需要。学校“三风”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事关教育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及时、大力抓好学校“三风”建设,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形成“严谨、爱生、善言、乐教”,“勤奋、善思、好问、乐学”的学风和“奋发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 三、组织机构 成立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高耀明 副组长:宗有平 成员:王淑琴、吴崇德、茹福年、郭成斌、程梅华 四、实施步骤: “三风”建设实施步骤分为宣传发动、分步实施,总结表彰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必须精心组织,统筹兼顾,循序渐进,抓出成效。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份) 开展“三风”建设,实行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一是及时规范我校开展“三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及其目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内容。做到理论武装,舆论开道,人人皆知,全员参与;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各宣传阵地的作用,形成加强“三风”建设的强大宣传攻势,营造氛围,推动工作。 (二)分步实施阶段(3月份—5月份) 全校“三风”建设活动,在学校“三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三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应分管人员和各组员,围绕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具体措施: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培育文明校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小学生守则》。 (2)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传承传统精神,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积极创建“五无”校园。即:课堂无迟到、无早退、无打瞌睡等现象;教室、清洁区无卫生死角;无奇装异服,无染发、烫发现象;无打架斗殴现象;无违法、违纪现象。2.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积极加强教风建设 注重师德建设。一要扎实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下发师德建设学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师德宣传,弘扬高尚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二要加强师德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三要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列入学期考核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管理。四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引导。通过建立教师间互相听课与评课机制,加强教师听课制度管理与检查,促进广大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学测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活动,重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实行奖优罚劣,着力对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进行整改提高。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