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

(见图表5)

2.移动电话

随着3G时代的来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1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了39342.8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5860.4万户,增长幅度达到了14.9%,月平均增长488.37万户。预计在2006年年初将会突破4亿用户大关。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见图表6)

从移动用户数的月度增长率来分析,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趋势。3月、5月、9月和12月的增长率是同期内较高的,而2月、6月、8月和11月是同期内较低的。这种发展特征与运营商的推广周期有密切联系。增长率较高的月份是其推广高峰期,否则相反。(见图表7) (三)互联网用户

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用户中,拨号用户达到3566万户,同比减少1556.3万户;专线用户达到68618户,同比增加3584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750.4万户,同比增加1262.9万户,宽带接入用户中XDSL用户2635.9万户,LAN 用户968.2万户,WLAN 用户3.4万户。全社会互联网使用人数新增约1700万,总数达到1.11亿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投资规模基本平稳,1~12月我国通信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1.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其中,电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033.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4.8%。(见图表8、9)

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更加审慎,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现有网络大规模建设投入期基本结束,企业主要根据用户发展情况进行网络扩容和优化;企业对3G发展的预期,影响了部分投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热点;资本市场对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关注等。在投资下降的同时,行业整体效益逐步提升。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的利润总额达1143.6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收入增长。各电信运营企业在竞争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充分认识到效益优先的重要性,采取了优化成本结构、集中采购以及深挖企业内部潜力、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等多种措施,使各项业务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效益逐步提升,收入利润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各运营商的实力依然悬殊,赢利能力差异较大。

(五)通信能力

2005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新增53.1万公里,达到405.0万公里;光缆纤芯长度新增940.0万芯公里,达到7582.0万芯公里。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75.8万路端,达到1338.8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新增4607.5万门,达到46954.3万门,其中,接入网设备容量新增3585.9万门,达到20875.8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新增8598.3 万户,达到48282.5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实装率分别为74.6%和8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新增1257.8万个,达到4835.9万个。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136106M。网站总数约为69.4万个,域名总数约为259.2万个。

二、业务结构分析

(一)电信业务收入构成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增长平稳,各月同比增长保持在25%左右。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趋缓,2005年前4个月电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均低于10%,最高月份的收入增长率也只有11.7%,相当于2004 年最低的月收入增长水平。第一季度增长率8.8%,是1990年以来通信业务收入增长首次低于两位数。第二季度以后,收入增长呈稳步回升态势,但各月同比增长率仍明显低于前两年。

收入增长放缓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电话用户增长放缓,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在普及率较低的西部和农村潜在市场,受实际消费能力限制,尚不能形成较大的需求。二是以投入为手段、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当用户增量规模下降时,电信业务收入也随之出现下降。在收入增长放缓的同时,电信业务收入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移动通信仍是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45.1%的比例和17.2%的增长率,保证了电信业务收入的稳步增长。数据通信依然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其收入同比增长率高达22.7%,是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两倍。固定本地电话和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和1.4个百分点,而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则分别上升了2.1和0.6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16.4%。(见图表10)

(二)本地电话业务

2005年1~12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7345.7亿次,其中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为827.4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9%;本地网内电话通话量为6211.9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5%,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306.4亿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5%。(见图表11)

(三)长途电话业务

2005年,固定传统国内长途通话时长894.1亿分钟,增长21.9%;;国际去话通话时长5.5 亿分钟,增长9.4%;港澳台去话通话时长6.1亿分钟,增长13.1%。(见图表12) (四)移动电话业务

移动电话国内长途通话时长713.5 亿分钟,增长18.3%;国际通话时长3.3亿分钟,增长11.9%;港澳台通话时长3.3 亿分钟,增长0.9%。(见图表13)

三、地区发展比较

(一)东、中、西部地区通信收入比较

东部地区市场容量逐步增长,中部地区市场增长潜力逐渐释放,西部快速增长步伐放缓。2005年东、中、西部通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10.3%、13.5%和12.6%。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电信业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快于同期GDP的增长,这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基本适应的。(见图表14)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各项促进政策的带动下,近年来西部电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受经济水平的制约,西部电信业增长有所放缓,未来的持续增长将需要长效的机制予以保证。(二)东、中、西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2005年东、中、西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2.6%、7.1%和15.4%。(见图表15)

(三)村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农村通信仍任重道远

由信息产业部和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实施的村村通电话工程,自2004年1月开始实施,截至2005年11月24日,第一阶段指定工程任务已全部超额完成。“村通”工程累计使52,304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率从“村通”工程开始前的89%上升到97%,提高了8个百分点,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邮电“十五”计划中“95%行政村通电话”的目标。各地“村通”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全国31省(区、市)中,11个省(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19个省份超额完成指定工程任务。

尽管“十五”村通工程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但农村通信市场的持续发展仍是行业

面临的艰巨任务。2005年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增长仅为9%,仍低于城镇固定电话14%的增长率。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有关长效机制,通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等手段保证农村通信的顺利推进。

2005年,我国通信行业运行秩序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目前我国的人均通信水平,企业管理、创新和效益水平距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些不规范竞争以及电信服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随着通信行业监管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化,通信业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005年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

一、中国移动

(一)业务发展

2005年中国移动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和精益求精的管理方式,继续在电信行业保持领先的位置。2005年中国移动运营收入为2424.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8%,继续保高速增长的水平;利润788.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1%;ARPU值有所下降,为83.5元/户.月,比去年同期下降0.77%。(见图表16、17)

2005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2.5亿户,其中12月份新增用户396万,384万为预付费用户,11.6万为签约用户。12月份是2005年全年新增用户最多的一个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2005年的全年新增用户数达到了4236万,较2004年的新增用户数3817万增长了11%。(见图表18)

(二)发展策略

1.品牌营销优势凸显

中国移动对品牌的理解经过了以业务为定位标准,到以用户为定位标准的过程。在“大哥大”的时代,由于面向的用户群极其有限,公司对品牌的塑造还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当时只有“全球通”,口号是“全球通,通全球”。后来出现的“神州行”以及各地以各种名称出现的预付费业务,相对“全球通”而言,体现的都是业务类型的差异。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中国移动从2002 年起开始着手对品牌的研究,确定了形象、产品、价格、渠道、回馈、服务等移动通信业务的六大驱动力。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这些驱动力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根据对受众的全新理解,中国移动不仅成功推出了在青少年中间一呼百应的新品牌“动感地带”,而且对原有的品牌进行了更为科学的定位与整合,赋予了老品牌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准确的细分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中国移动在品牌定位上的准确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群制订不同的资费、业务套餐。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业务需求,达到帮助客户降低个人使用量较多的业务单次通信成本的目的,使客户感受到比较鲜明的品牌个性。“这种业务品牌(套餐)比较适合您。”这句话成为众多移动客户经理与营业员的口头禅。巧妙的差异传播:品牌定位准确后,还必须注重传播效果的把握。例如,中国移动的“全球通”与“动感地带”两个业务品牌的平面及媒体广告在形象代言人选用、投放媒体、投放时间和地点上有着明显差异。可以说,传播技巧差异化也是影响市场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有效的推广补充:大家可以注意到,中国移动在品牌推广中,不仅注重对产品的宣传营销,还对大客户服务、计费误差等服务方面进行宣传。这样采用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移动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形象获得客户美誉度与客户数量的双重提升,也为建立中国移动系列品牌的交叉、复合、区隔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紧对外扩张步伐

中国移动终于达到全面要约收购香港华润万众电话公司的全部条件——90%的收购

要约所涉及股份的持有人以有效方式接受要约以及香港电讯管理局的批准,至此,中国移动完成了对香港华润万众的全面要约收购,成功迈出了对外拓展的第一步。

本次收购是经过周详考虑的战略举措,借此进入一个与中国内地文化、经济、地理环境都息息相关的市场。收购成功完成后,将能扩大中国移动的地理覆盖范围,并使中国移动在采购、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实现协同效应。

3.增值业务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手机动漫是中国移动刚刚推出的一项新业务,其信息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是现阶段2.5G带宽下非常好的数据业务形式,也被视作中国3G热点业务之一。无线音乐市场从2004年起进入了井喷时期。CRBT业务具有的病毒式营销特性使得CRBT业务的渗透率增长迅速,但其时尚特性又使得业务的渗透率高峰很容易达到、业务纵深有限。2005年,CRBT的SP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76%,较上一年的高速增长有所回落。

作为SP和移动运营商都非常看好的业务,J AVA 业务受到众多SP的青睐。尽管作为JAVA主要业务的手机游戏目前盈利状况普遍欠佳,但空中网、美通无线、数字鱼等SP仍然大量投入,期待着未来业务的高速增长。受制于终端和JAVA游戏的表现力,2005年JAVA业务的SP 市场规模增长率回落到200%。

二、中国联通

(一)业务发展

2005年中国联通发展迅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达到7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利润总额增长明显为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5%。(见图表19)

2005年中国联通GSM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9507.2万户,其中后付费用户4816.6万户,预付费用户4690.6万户。GSM 移动电话用户2005 年净增1080.5万户。CDMA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3272.2万户,其中后付费用户3001万户,预付费用户271.2。CDMA移动电话2005年净增490.8万户。互联网用户累计达到718.5万户。(见图表20)

中国联通在2005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利润额显著增加,GSM 用户增长速度明显增长,CDMA用户增长速度在年末出现好转迹象。CDMA是中国联通发展的重点,但持续低的用户增长量,促使联通在业务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变化。而GSM业务,是联通现阶段主要用户和收入贡献点,因此联通不会放弃G网的继续投入。同时,联通不会被拆分的一句定音,使联通开始着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人事变动、部门合并以及新的管理结构将在中国联通进一步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发展策略

1.联通积极拓展新业务

据悉,截至2005年12月15日,中国联通手机导航业务已经在全国114个城市开通,可以实现城市间的漫游导航。这项业务的推出充分显示了中国联通CDMA1X网络的优势。作为中国联通在移动增值服务领域推出的全新产品——手机语音导航因其具备的便携性、全国地图实时更新、连续漫游、多种(语言)语音导航等特性,一经推出就倍受广大手机用户和汽车用户的关注,市场反响良好。据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部相关人士介绍,手机语音导航服务是全球领先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模式手机导航服务,在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几个方面,均领先于国际同类或其他导航产品。

2.渠道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联通在2005年渠道发展策略中明确要积极拓展主流渠道代理商,尤其是要加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26T09:25:51.140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杨贻朵[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占据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技术强国的领军产业。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趋势,产业产品日益创新,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内涵丰富,包括软件、通信、计算机、网络、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将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硬件、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等过程集合的产业[1]。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的强国战略,中国也随即规划出“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政策,希望可以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美国以高通、思科、IBM等大型国际公司为代表,位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强国位置;韩国以三星、LG等为代表,位于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第一的位置;日本以索尼、夏普、松下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在2016年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约12万亿日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普遍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8年全球规模将达到2.34万亿美元[2]。 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高速发展,并始终保持稳步增长。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在很多领域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间的差距,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信息企业。但从不同层面看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监管之间的不匹配 创新与监管历来是一种紧张关系,需要维持平衡状态[3]。新兴技术的发展,往往面临这法律、制度、政策、伦理等多方面的难以实践的新挑战。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政策规定经常落后于行业发展,例如2017年年底频发P2P暴雷事件。在消费者还未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红利”时,决策者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避免透支电子信息产业公信力。 (二)技术发展引发安全担忧 随着“数据驱动”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给我们带来快捷的同时,安全隐含也不断突起。传感技术、万物互联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身份信息、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在网络空间快速传播。2017年,各种网络安全事件频发,恶意软件导致信息泄露,诈骗信息、勒索病毒的出现,极大的干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三)技术发展引发就业冲击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在各行各业的大量劳动者带来巨大的冲击。比如京东已经运行的无人超市将很有可能取代大量收营员;京东无人配送车也正式开启常态化的配送运营,可能会取代大量的快递员;Siri的诞生也让客服行业就业岌岌可危。电话推销员、保险业务员、接线员、前台、打字员、会计等传统行业的就业人员都有可能将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 (四)产业发展不平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虽然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国家大力资助集成电路产业,各企业在基金感召下纷纷追捧这股热潮,虽然产业模式迅速提升、产业链迅速搭建,但在这股热浪退下后,很可能无法实现高端突破,其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将会面临困境。 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应用对策 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一是要抓住全球化浪潮,二是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监管力度的加强与适时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三是加强电子信息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推进产业创新。 (一)抓住机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我们应当利用全球化趋势,抓住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趋势加强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在国内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强化技术跨国交流与联系,壮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实力和全球地位。 (二)加强引导、监管 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市场活力与政府的引导、监管能力。在加强引导方面,政府需要在确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与方向的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鼓励企业原始创新。同时,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迭代完善尖酸方式,创新监管模式,改善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法律环境。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建设 新的生产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造成核心人员的缺失,新模式下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尤为重要[4]。首先,国家政策应当鼓励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高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包括新材料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高校、企业应当积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创建综合学界和业界培训课程;高校应当创造出灵活、生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编写前沿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知识与最新实用技能。 四、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市场监管不足、还未处于全球领先的状态。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性前进,为提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国家必须加强监管与引导,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完善的法律环境;必须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鼓励跨国技术的交流;同时还需要重视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相关教育机构的构建,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卢明华.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1(4). 63069 [2] 陶于祥, 袁野, 樊自甫, 万晓榆.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1). 89-95 [3] 张于喆.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及政策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3). 53-60

中国电信营销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电信营销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协助营业厅做好业务营销工作,寻找有效的营销方式方法,4月份,公司督导中心开展了一次“驻店营销”活动。此次活动由督导中心牵头发起,活动期间,督导员利用双休日时间,赶赴网点亲自参与并指导营业员的营销工作,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现将此次活动中本人的营销典型案例和一些心得汇报如下: 4月22日星期天一大早,我来到陈武营业厅,重点督导业务营销工作。在此之前,陈武厅新办手机业务开展的情况不是很好,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里,现在每个家庭该办的手机和电话都办了,在新办手机方面很少去努力,因此这也成为大家在营销工作中最容易缺失的一部分。在当天的督导工作中,我特意向营业员强调,“营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在客户接待和营销工作中要将这个业务讲出来。就在这个时候,营业厅来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客户,我上前一看,原来是来交电话月租费的,我觉得营销的机会来了。 “师傅,您是来交月租费的啊?”我上前问道。 “是啊,怎么了?”师傅抬起头,诧异地问着我。 “您家怎么还需要交月租费啊?我们电信公司现在早就推出了免月租、送手机,互打的业务,您看我就办了这个业务,用了很划算!”我乘机向老师傅介绍。 “你们还有这个业务啊?我儿子刚给我办了移动的手机,可家里还是你们的固定电话,又不能不用,每个月交话费都得两头跑,真

是累!”老师傅明显是动心了,但是由于刚办了移动的手机,好像又有点不舍。 “是啊,您这样,用个移动手机,确实比较麻烦,现在办一个我 们的手机,就可以省得两个地方跑了,关键是便宜啊,每个月只需缴纳来电显示费和彩铃费,就可以办到了,手机也是送,多好啊!一个月还可以互打600分钟的电话,这样无论多远,您都可以随时和家里保持联系。” “嗯,这个还真是不错,这样吧,办一个吧!”老师傅重新坐了下来,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 就这样,经过营销,当天陈武厅共办了5笔送手机的业务,虽然不多,但经过大家的努力,单日办理量却是近一个月来最高的。 通过这一天的营销督导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其实“营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如果去向客户介绍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但如果不向客户介绍,那是肯定不会有结果的。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确实不是一件的容易的事。我想,要想成功营销公司的业务,自己首先就要对业务有信心,也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客户不需要了,不需要营销了”,否则,营销之前你就被自己打败,不敢去“动嘴”了。 以上报告,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电信营销培训学习心得我虽工作多年,但对市场营销管理、策划工作还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培训学习的机

中国电信-聚类市场实战营销组织模式

广州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2010年04月实战扫场+现场促销——聚类市场实战营销组织模式实战扫场+现场促销 为什么??一、市场环境…… 我们处在怎么样一个市场?我们的优劣势何在?二、客户特点…… 聚类客户有哪些特性?哪些对我们有利?三、自身状况…… 我们目前是怎样的状态?优势?不足?对电信移动品牌尚未普遍认可由于制式不同,须更换手机终端,增加成本,便利性下降长期经营已形成固定联系方式,换号成本较高用户价格处于合理水平,层次清晰、总体较低产品体系丰富,细分客户群优势明显长期经营移动通信市场,已形成品牌影响力竞争对手状况描述关注点市场环境概况讨论:我们的优势???市场环境:挑战与机会并存聚类客户特点分析:市场多、规模大,蕴含潜力巨大;流动性强,通信需求旺盛;对通信产品缺乏辨识度;经营成本不高,价格敏感;决策链短,容易快速成交“实战扫场+现场促销”劳动竞赛广告宣传,10000号协同营销实际工作状况:客户众多,客户经理配备不足;日常营销缺乏统一规范;销售方法未形成经典模式;营销压力与考核机制导致人力难以集中;资源有限,利用效能较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加速信息到达,快速上量综合客户特点与自身状况,选择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工作模式探寻标准工作流程细分操作模式 实战规定动作目标场选取客户分析定位广告、宣传实战

扫场现场促销综合管控支撑经理销售经理综合管控 销售经理综合管控销售经理综合管控通过市场经营及 竞争信息跟踪、选取目标场(主要考虑市场规模、客户需求、竞争情况、营销契机等)基本原则是大场优先,专业市场优先提取在网用户清单,根据客户使用业务情况细分客户,针对性配置产品和资费,定位主要推广套餐在目标场内利用横幅、海报等对主要产品信息开展宣传,通过物管协助,利用广播、单张等形式同步覆盖提前制作个性化产品单张、客户建议书及信息反馈表,销售经理组成实战小分队开展主动营销,同时记录营销信息(包括客户意愿和客户建议)现场提供业务咨询、产品体验、终端展示及业务受理,开展品牌宣传和客户服务;视具体情况,实战与促销可同步开展,也可一前一后盘点现场促销成果:包括覆盖客户数、人流量、现场业务发展量等;总结经验得失,提炼方法,逐步形成体系流程责任层面关键环节描述综合管控销售 经理后台支撑营销反馈评估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制胜,集中兵力,以“赛”促“销” 选目标场营销评估反馈改进实战扫场现场促销培训配备销售工具包建“总机服务”群外呼、短信、单张“暖场” 分析资料人员分组获取客户资料扫场实战细分操作模式:实战促销+现场扫场:适用于大型专业市场或专业市场群(扫场人员重在信息传达,并将客户引向现场促销点,促销点设置核心销售人员集中销售);现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中国电信业发展史介绍 总的来讲,中国目前有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其中中国电信是在1998年由中国邮电集团正式拆分成中国邮政和中国电信是拆分出来的。中国联通通信有限公司是在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联通成立之初主要在大力的发展CDMA技术,包括技术转让、建设网络、推广业务等。而中国移动最早是在1994年时中国邮电集团成立了一个移动通信局,大约在1999年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进行首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1月,再一次对我国电信业进行重新布局,将中国电信南北分拆,形成了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为主体的“5+1”格局。新组建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区市的电信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南方21省市的固网业务;新组建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是由原中国电信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和原中国网通公司(俗称小网通)、中国吉通公司组成主要负责北方10省市的固网业务,中国移动主要做GSM移动业务,中国联通则同时运营GSM和CDMA移动业务,中国铁通主要做铁路上的通讯业务,中国卫通主要做卫星通信这一块。(业务基本不重叠,也没什么大的竞争,几家运营商各干各的,当然这中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抢占点移动业务搞了些小灵通和大灵通业务等,也赚了不少)。其中小网通就是在1999年有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铁通信中心等投资成立的。中国吉通则是电子部系统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参股搞的,例如彩虹集团等,公司主要经营IP业务。其实在这中间还有一家2002年成立的北京正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主要是做北京的市政工程等政府性项目,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的覆盖呀这些。由于这期间电信市场异常混乱,工信部在2007年将6大运营商重新拆分重组成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又叫新联通),中国移动;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将中国联通的CDMA 全面卖给中国电信,将中国卫通并入中国电信,并向中国电信颁发CDMA2000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同时颁发了WCDMA的3G运营牌照;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并支持帮助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TD-SCDMA3G 技术。使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了全业务电信业务运营商(包括固网业务,移动业务的2G,3G业务等)。也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近日,工信部公布2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2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459和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和31.7%。其中,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而基础产品出口仍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在电子信息产品8大类别中,通信设备类产品与计算机类产品出口保持增长,出口额分别达到219和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和9.4%,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3.0和5.0个百分点,拉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 2月份,通信设备与计算机产品出口分别为108和1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和27.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17.0和9.8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出口额位列前五位,出口额分别是145和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1.0%和61.6%。 另外,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和电子材料等基础产品在2012年1-2月份出口仍在下降,出口额分别为113、93和8亿美元,同比下降3.8%、16.1%和29.8%。2月当月,上述三类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5%、-2.1%和-18.9%,低于同期全行业平均增速6.6、20.2和37.0个百分点。 工信部2011年6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均出现连续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设备出口成为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前5月通信设备出口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3%。 在生产增速回落的同时,二季度以来,该行业出口增速也持续下滑。5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8.2%,比3、4月份分别回落9.5和8.9个百分点。 2011年5月份,各行业出口增速与上月相比均有所回落。电子材料、通信设备和家电出口分别增长5.4%、14.9%和2.3%,增速比4月份回落30.8、15.8和10.8个百分点。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出口增长2.5%、10.0%和20.2%,与4月相比,增速回落6.6、4.1和8. 8个百分点。 不过,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增速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1-5月,通信设备和电子器件出口464和311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的18.7%和12.5%,分别增长35.3%和28.7%,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8.3和11.7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东部地区保持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 2011年1-9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47598亿元,增长18.7%;出口交货值28107亿元,增长11.5%,二者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和3.6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出口增长较快。1-9月,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57.2%和91.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5和76.7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口增速连续三个月超过90%,其中,9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6-15 第一章电信行业的经济地位 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1994年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有21家,占总数的%,其中美国企业占了11家。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很落后,在其中榜上无名。 近年来,随着电信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每年3%的份额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图一,这是绝大部分行业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已不在局限于电话与传真,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电视机)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逐渐与电信业融为一体。至此,与电信相关的行业有:家用电器、电脑及电子元件、邮政、橡胶、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橡胶、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决定了电信业的原料来源,邮政与电信在经营上互为交叉,电视与电脑则成为电信业新的终端设备。在我国,互联网的历史尚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对电信业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第二章电信行业中各产业的情况 1995年底职工人数为万人,固定资产净值为万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生产总值3859902万元。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见图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交换机市场紧随其后,也体现出强大的后劲。 二、研究与技术开发

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不仅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已被许多大企业单位视为生产要素。在这总的战略指导下,通信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新技术的革命。 1.通信网正由模块向数字、由窄带向宽带发展。 2.光纤通信实现大容量、高速度、远距离通信。 3.卫星通信正利用各种系统开展业务。 4.移动通信走向数字化、个人化。 5.新业务(图象通信、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不断涌现。 6.终端设备的发展注重多功能、小型化。 三、经营与维修服务 截止到目前,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批准经营并颁发许可证及申报批文的放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共2900余家,其中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2100多家;经营国内VAST通信业务的22家;经营800MHZ集群电话业务的110家;450MHZ无线移动通信业务25家;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近30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229家;电子信箱业务100家;电子数据交换业务8家;可视图文业务11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其维修和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其他行业。通过近两年来引入竞争机制和在部分电信业务上放开经营,电信业多年来的服务方式已基本改观。但是,电信产品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仍处于无规状态。 第三章电信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doc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1.外部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 电信行业由于出身国有,自然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发展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且由于电信经济的垄断特性,虽然早已经公司化运营,但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对运营影响甚大。 1.1.1政治法律环境 基础网络的运营权是国家控制的关键,虽然开放、引入竞争的话题一谈再谈,但基础通道的控制力依然在国企运营商手中。国家希望管道控制内容的想法没有变。 中国加入时做出承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所以中国电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干预力度越来越小;通信业立法速度缓慢;电信业执法体系不健全。 1.1.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和全球接轨,抛开世界经济谈中国经济已经没有意义,而电信经济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推平了。国家之间的屏障,使世界成为一个共同体,世纪当电信产业真正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时,一切都将会和08年底的经济危机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1.1.3社会和文化环境 电信产业原本就是信息传输的承载,各类信号、信息内容的传输之后,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此电信产业与传媒产业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内容文化的传播与监管在中国是个敏感问题,文化部、广电部已经,甚至上升至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都负责着内容的监管,谁接入,谁负责,从互联网,到手机短信,其对民生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电信产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打电话拜年、发短信祝福等等;用户消费意识成熟,越来越理性,用户结构变化大,由高收入人群转向大众化,电信产业还同创意文化产业关联在了一起,动漫产业、网游产业还有一些衍生的增值服务行业被人们报以了更高的希望。 1.2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中国电信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电信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可以大大地加速信息的流动,缩短空间距离,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电信行业具有服务性、网络性、技术密集性等特点。电信网络是电信业所拥有的特殊资源,电信业务的运营也有其独特的规律,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对电信行业和电信企业的有效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电信技术发展迅速,电信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行业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信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经营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全球的电信企业转型的浪潮始于2001年左右。当时,由于对信息化理想的狂热追求,以及对3G前景的过度美化,部分运营商大量铺设光缆,造成过度投资,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2004年~2005年,运营商通过降低成本使行业复苏,但业务收入增长依然乏力。2006年以后互联网、移动业务对传统固网语音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局面[1]。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电信业普遍面临着过度投资带来的压力、互联网的冲击、行业利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各大运营商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向综合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中国电信行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中国电信业务现状分析 随着3月31日中国联通财报的发布,国内三大运营商2008年财报已全部出来了,而且是没有太多太大悬念地出来了。中国移动依然牛气冲天——收入增长超过15%,“日进3亿”;中国电信依然步履艰辛——收入增长4%,“年入200亿”;中国联通依然处境艰难——收入“下降0.8%”[2]。如果移动之好,足以让我们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话。那么电信、联通之难,也更值得我们为之理解为之尊敬。我们敬佩中国电信咬牙转型的“坚定”。我们欣喜中国电信转型取得的成果——非话收入占固网收入比重达46%(注意:2007年这个数字是36%),承接CDMA后净增用户272万,核心经营业务保持“坚实”稳定[2]。在全球电信业尤其是固网营收普遍负增长甚至亏损的情形下,中国电信的业绩已经很“了不起”了。很显然,没有坚定就没有坚实。 2003年,中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4610亿,比上年增长13.9%。2002年,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用户总数4.21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跃居世界第二位。达5000多万户。长途运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列行列。2003年,固定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7.04部/百人提高到21.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07部/百人提高到20.92部/百人[3]。 总体来说,近年来中国电信的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数据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话音业务收入逐渐下降,但经营风险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受移动业务分流的影响,固网语音业务持续下滑,PHS语音业务趋向饱和;受竞争激烈及缺少有效应用等因素的影响,宽带用户ARPU值偏低,宽带接入新增用户发展趋缓;增值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规模仍然较小。因此,中国电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变增长模式,争取全业务经营,加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电信国际业务发展思考 在我国当前竞争激烈的通信业务市场上,国际通信业务是一块炙手可热的蛋糕。表面上似乎是咄咄逼人的全球化之火在通信领域的蔓延,但究其根源,在于各个国际运营商都认为依靠自身在产品管理、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网络建设规划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在国际通信业务市场大展拳脚,所以均不遗余力地采用新技术、新业务,在话音、数据、互联网、视频、会议等多个市场上挖掘新的利润空间。 国际上几个主流运营商的国际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都超过了10%,如SINGTEL (新加坡电信)、DT(德国电信)和Telefonica(西班牙电信)等的占比都在35%以上,而作为国内固网主导运营商的中国电信仅为2.5%。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提出了在未来5-6年的时间内,将国际业务打造为百亿元级业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在介绍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笔者根据北方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实践,谈谈对中国电信发展国际通信业务的思考。 中国电信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 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战略由国际业务、投资运营和运营咨询3部分组成。国际业务包括国内发起与海外机构两项,其主要战略是立足“三个延伸”,服务“走出去”,巩固存量市场,大力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投资运营主要通过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海外拓展;运营咨询主要是组织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输出经验、技术和管理,探索海外拓展新模式。在国际通信三大业务中,国际业

务为主,运营咨询和投资运营为辅。要实现国际通信业务“百亿元级”的目标,中国电信需从经营思路、经营范围、营销手段等转型入手,由单一的业务经营转为业务发展、运营咨询、投资运营的全方位推进,由以话音业务为主逐步转向互联网、中文信息服务、各种转接服务等新型服务,由单一的境内营销转向开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由重点满足B端用户转向推广境外电信整体解决方案,由网络资源导向型转为市场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思路。为保证转型的顺利进行,中国电信将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总体看来,中国电信的国际通信业务发展趋势较好, 海外市场拓展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业务量和客户数逐年上升, 网络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业务品种日益完善,品牌效应逐渐显露,网络与业务的对外合作不断扩展,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但前景依然十分严峻,海外机构和海外咨询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海外投资运营还没有获得预期收益。 北方电信国际通信业务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在国际通信业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国“振兴东北”的重大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建立以及2008北京奥运会,为北方电信拓展国际通信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决策,又及时地为北方电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北方电信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起步较晚、市场占有率低、服务范围较小等不足。在激烈的国际通信市场竞争中,北方电信扬长避短,有效地整合资源,创新业务发展思路,以宽带带动语音、“一站式”服务及机动灵活的卡类业务等创新举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抢占国际大客户市场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 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截至2008年底,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3544万户,宽带用户4718万户,集团公司总资产6322亿元,全年业务收入超过2200亿元,人员67万人。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美洲、欧洲、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的、“我的e家”、“天翼”、“号码百事通”、“互联星空”等知名品牌,具备电信全业务、多产品融合的服务能力和渠道体系。公司下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通信服务两大控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主业和辅业双股份的运营架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香港纽约上市、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于 2006年在香港上市。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 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同年12月,在原中国电信133、153号段的基础上,189号段正式启用。随着国家2008年实施新一轮电信体制改革和2009年初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 3G)牌照,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迎来了全业务经营和3G 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 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中国电信发展历史概要介绍 中国电信号码:133、153、189 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元,进入全球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史上的前十名。2002年10月,公司又在上海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流通股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日原中国联通CDMA的经营主体正式变更为中国电信。2008年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的成立在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引入竞争,对我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联通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300多个分公司和子公司。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企业。2000年6月,公司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筹资56.5亿美

中国电信的SWOT分析案例【最新版】

中国电信的SWOT分析案例 4、中国电信日趋完善的服务质量。中国电信成立了集团客户服务中心,为跨省市的集团客户解决进网需求;中国电信还建立了一点受理、一站购齐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紧接着中国电信推出了首问负责制,解决了企业在向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的相互扯皮、相互推委的问题;另外,中国电信还设立了服务热线(1000)、投诉热线(180)等,建立了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服务,提供互动式服务。 虽然中国电信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我们应该辨正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中国电信虽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完善的网络设施以及大量的储备人才,但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信拥有资源优势,但却缺乏资源运作优势。一旦不慎,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目前,中国电信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战略管理与发展的矛盾。一方面是企业决策层只重视当前战术和策略,忽视长远战略,湮没在日常经营性事务中,不能统观大局;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

题。 2、企业内部创新与发展的矛盾。面向计划经济的职能化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已经呈现出与快速发展的不适应,并逐步成为制约电信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因素。ERP、管理和组织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企业特色人文环境的建设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应考虑的焦点问题。 3、中国电信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为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中国电信虽然拥有比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但这大都不是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建设的,而是为了满足普遍服务的需要。 4、拆分让中国电信由主体电信企业降级到一个区域性的电信企业。新中国电信的主要阵地将固守在南方市场,而北方市场将由新中国网通占领。即使受到拆分影响,但中国电信的实力仍然最强,只是苦于无全国网络,无法开展全国性的业务。 中国电信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WTO,将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通信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国电信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主要表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