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报告

聚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报告

聚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报告
聚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报告

聚苯乙烯聚合生产工艺设计方案报告

说明

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年产1万吨聚苯乙烯聚合车间工艺的设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聚苯乙烯的聚合机理、聚合工艺介绍、物料衡算、反应釜的设计、热量衡算、自动控制等几部分。本设计采用的是热引发本体聚合的生产工艺,在确定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以下几部分进行了设计计算:物料衡算、反应釜的设计、热量衡算等。本次设计年理论产值是一万吨经计算投料每小时需投入苯乙烯1288.8kg,甲苯175.69kg,每小时生成的聚苯乙烯计算后可知,年产量为1.08万吨。符合设计的要求。釜体容积14.33m3,釜体高度 3.18m。共需反应热为24000000KJ。

目录

设计说明 ........................................................................................................................... I 前言 (1)

第1章绪论 (1)

1.1聚苯乙烯简介 (1)

1.2聚苯乙烯的性能与应用 (1)

1.2.1聚苯乙烯的特性及用途 (1)

1.2.2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及用途 (1)

1.2.3苯乙烯系列共聚物 (3)

1.3聚苯乙烯的使用及生产近况 (5)

1.4聚苯乙烯的发展现状 (5)

1.4.1聚苯乙烯产量及消费量 (5)

1.4.2聚苯乙烯的消费结构及预测 (6)

1.4.3聚苯乙烯的主要生产厂商 (6)

1.4.4新产品开发 (7)

1.4.5 生产和发展的思考 (7)

第2章聚苯乙烯的聚合机理 (9)

2.1聚合过程 (9)

2.1.1 链引发 (9)

2.1.2 链增长 (9)

2.1.3 链终止 (9)

2.1.4 链转移 (10)

2.2聚合工艺 (10)

2.2.1 预聚合 (10)

2.2.2 聚合 (11)

2.2.3 分离及聚合物后处理 (11)

2.3聚合工艺流程图 (11)

2.4聚合体系各组分及作用 (12)

2.4.1单体苯乙烯 (12)

2.4.2 引发剂 (13)

2.4.3 添加剂 (13)

第3章聚合工艺介绍 (14)

3.1聚合条件 (14)

3.2聚合设备 (14)

3.3预聚合釜的作用 (14)

3.4主要生产工艺 (15)

3.4.1 Dow化学公司 (16)

3.4.2 FINA公司 (17)

3.4.3 猎人化学公司/鲁姆斯#克利斯特公司 (19)

3.4.4 三井东压公司 (20)

第4章物料衡算 (22)

第5章反应釜的设计 (26)

5.1反应周期的确定 (26)

5.2反应釜的体积计算 (26)

5.3反应釜的设计计算 (27)

5.4搅拌装置的设计 (28)

5.4.1搅拌器的尺寸计算 (29)

5.4.2搅拌器的转速和功率计算 (29)

5.5电机的功率和减速机的选择 (31)

5.5.1电机的功率 (31)

5.5.2减速机的选择 (31)

5.6泵的设计 (31)

5.6.1管内流速的计算 (32)

5.6.2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 (32)

5.6.3确定泵轴功率 (32)

5.6.4泵的选型 (33)

5.6.5工艺管口的设计 (33)

第6章热量衡算 (36)

6.1热量衡算的内容及作用 (36)

6.1.1为后续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36)

6.1.2热量消耗的计算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36)

6.1.3为其他专业设计提供依据 (36)

6.2传热设备的热量衡算 (36)

6.3载热体的消耗量 (38)

6.4总传热系数K的确定 (38)

6.5夹套传热装置的设计 (38)

6.7夹套几何尺寸的计算 (41)

6.7.1 夹套直径Dj的计算 (41)

6.7.2 夹套高度Hj的计算 (42)

第7章自动控制 (43)

7.1控制方式 (43)

7.2主要控制方案 (43)

7.2.1 泵的控制 (43)

7.2.2 反应器的自动控制 (43)

第8章设计结果 (44)

附录 (44)

附表一、设计一览表 (44)

附表二、主要符号说明 (45)

前言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缩写PS)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1]。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此外还有全同和间同以及无规立构聚苯乙烯。全同聚合物有高度结晶性,间同聚合物有部分结晶性。聚苯乙烯(PS)包括普通聚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2](E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及间规聚苯乙烯(SPS)。普通聚苯乙烯树脂为无毒,无臭,无色的透明颗粒,似玻璃状脆性材料,其制品具有极高的透明度,透光率可达90%以上,电绝缘性能好,易着色,加工流动性好,刚性好及耐化学腐蚀性好等。普通聚苯乙烯的不足之处在于性脆,冲击强度低,易出现应力开裂,耐热性差及不耐沸水等。可发性聚苯乙烯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明。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3],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

本课题研究的是热引发本体聚合的生产工艺,热引发本体聚合即单体(或原料低分子物)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件下,由热的作用使其自身进行聚合引发的聚合反应。有时也可加少量着色剂、增塑剂、分子量调节剂等。液态、气态、固态单体都可以进行本体聚合。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聚苯乙烯需求旺盛,消费量飞速增长。但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进口依赖度大,中国聚苯乙烯的生产能力虽然增长很快,但仍远不能满足需求,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因此对聚苯乙烯聚合工艺车间的设计有广扩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第1章绪论

1.1聚苯乙烯简介

聚苯乙烯是四大通用热塑性树脂之一,它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而得到的高聚物,聚合方法有本体聚合[4]、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目前,大多聚苯乙烯生产厂家都采用本体聚合,通常用热引发或引发剂引发进行聚合反应而得到聚苯乙烯,其反应都属于自由基型的聚合。

1.2 聚苯乙烯的性能与应用

1.2.1聚苯乙烯的特性及用途

聚苯乙烯是一种无定型的透明热塑性塑料。其分子中仅含C、H两种元素,平均分子量在20万左右,密度为1.04~1.16g/cm3,比聚氯乙烯的密度小而大于聚乙烯和聚丙烯。聚苯乙烯的主链上带有结构庞大的苯环,故柔顺性差,质硬脆,抗冲击性能差,其制品敲打起来能发出类似金属的声音。

聚苯乙烯无色透明,透光率为88%~90%,折光系数为1.59~1.60,透光性仅次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受到光照和长时间存放时,往往出现混蚀和发黄现象。聚苯乙烯易于着色,有良好的可塑流动性和较小的成型收缩率,是成型工艺性最好的塑料品种之一。因此易于制得形状复杂的塑件。

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与制造方法、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含杂质量和定向度有关,相对分子量小者,机械强度要低些,一般低于硬质聚氯乙烯[5]。聚苯乙烯具有很小的吸水率,在潮湿环境中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都很小。热绝缘性也很好。聚苯乙烯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尤其在高频条件下介电损耗仍然很小,是优良的高频绝缘材料[6]。聚苯乙烯易燃烧,且离火后仍继续燃烧,火焰呈橙黄色,并有浓黑烟碳束,燃烧时塑料软化,起泡并发出特殊的苯乙烯单体味。

聚苯乙烯的主要缺点是脆性大,若是成型制品的热处理不恰当,制品中存在较大内应力时,在使用中制品可能自行开裂。

聚苯乙烯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工业中,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透光性所致,可制造光学玻璃和光学仪器[7],也可制作透明或颜色鲜艳的,诸如灯罩、照明器具等。聚苯乙烯还可制作诸多在高频环境中工作的电气元器件和仪表等。单独使用聚苯乙烯作制品,脆性大,而在聚苯乙烯中加人少量其他物质,如丁二烯即可明显降低脆性,提高冲击韧性,这种塑料叫抗冲击聚苯乙烯,它的力学性能大为提高,可用此塑料制作出许多性能优良的机械零件和构件来。

1.2.2聚苯乙烯的共混改性及用途

对于聚乙烯(PE)与聚苯乙烯(PS)体系,早期大多采用添加接枝物或嵌段

共聚物作为相容剂,但这种增容方法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在于增容剂需要首先合成,而且造价昂贵,因此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反应增容则是对PS/PE体系的又一种增容方法,被认为具有价廉、应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PE,PS需官能化及相内自交联等缺陷。Baker将RPS(侧基有过氧化键的PS)、CPE(羧基化PE)、PE、PS同时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所制得的共混物性能比用PS-g-PE增容的PS/PE性能优异。徐伟强等将RPS和MPE(马来酸酐接枝PE)加入反应式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研究表明MPE/RPS反应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及拉伸强度比RPS/PE的大。据DMA分析RPS/MPE反应性共混物具有部分交联结构,且使MPE的结晶度及熔点均降低。而国内陈建定、林明德等人用RPS与PE进行共混反应,制成PS-g-PE,对PS/PE具有增容作用,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1)PS/PP 共混体系

由于PS 与PP 不相容,表面张力大,PP/PS 共混物通常是具有不同形态的多相体系,呈现粗糙的相形态,界面黏结差,导致力学性能差。通过加入合适的增容剂如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可以改善共混物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共混物的相形态。有效的增容剂分布在组分的界面,通过降低界面张力来改善界面黏合力和提高分散相的分散性与抗团聚的能力,促进应力在两相界面的有效传递,防止在相间缺陷部位的断裂,并改善共混物的物理与力学性能。

RPS-MPP(马来酸酐官能化聚丙烯)对PS/PP 体系有较好的反应增容效果。有研究报道,熔融共混法制取的PS/PP 体系有PS-g-PP 接枝物生成。

(2) PS/PC 共混体系

PC 和PS 结构中都有苯环,用DSC 分析PC/PS 共混物表明,PC 的玻璃化温度降低,而PS 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即两组分的Tg 互相靠拢,说明PC 与PS 可部分相容。将RPS 与PC 进行反应挤出共混,应力-应变试验及动态力学分析(DMA)表明,RPS和PC 发生了接枝反应。另外,RPS 对PS/PC 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PS-g-MAH(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BS-g-MAH 等增容剂也可用来增容PC/PS 共混体系。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锌(PE-g-MAZn)离聚体对PC/PS 体系增容作用也较显著。

(3) PS/PMMA 共混体系

PMMA 是透明性和耐候性均较好的塑料。PS 与之共混可望提高其耐热性而不影响体系的透明性。据文献报道,将St/MMA(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共聚物)、PS-g-MMA和P(St-b-MMA)(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相比,P(St-b-MMA)对PS/PMMA体系有最好的增容效果。

(4) PS 增韧改性

刚性有机粒子增韧改性PS

章文贡等使用混合稀土烷氧化合物掺杂PS,因其掺杂的改性PS 结构中存在着稀土金属离子与苯环的配位作用,改性后的PS 的玻璃化温度随稀土含量增加而下降,但其抗冲性能却显著提高,表明三异丁氧基混合稀土对PS 有较好的增韧作用。与单一稀土烷氧化合物相比,稀土掺杂量更大,产物透明度更高,增韧效果更好,且混合稀土价格低,因而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刚性无机粒子增韧改性PS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颗粒增韧PS 也得到了迅速的研究。用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的TiO2 粒子,经偶联剂钛酸酯处理后,与HIPS 高速混合,制备PS/纳米TiO2复合材料[8]。结果表明,在纳米TiO2 的含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了最大。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也受到了TiO2含量的影响,当TiO2 用量为2%~3%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了最大值。

王文等在对不同烷氧基钬掺杂增韧PS 的研究中发现,烷氧基钬化合物掺杂的PS 材料中存在着钬离子与PS 大分子中苯环的配位作用。改性后的PS 的玻璃化温度随钬量增加而下降,并且随着烷氧基链长的增加而下降。烷氧基钬掺杂改性PS 存在明显的增韧作用与材料中存在PS 大分子苯环π电子与钬的配位作用、柔性烷氧基链引入和亚纳米粒子的析出等有关。

弹性体增韧PS 体系

PSE 是一类新型的茂金属聚合物。唐卫华等通过PSE 与PS 共混,结果发现PSE 对PS力学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9]。研究结果表明,PSE 树脂与PS 可以相容,且这种相容性随树脂中苯乙烯质量分数的提高而增大。不同苯乙烯质量分数的PSE 对PS 的增韧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苯乙烯质量分数的增加,PSE 的增韧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苯乙烯质量分数为72%时达到最大值。

1.2.3苯乙烯系列共聚物

(1)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

与各种橡胶共混改善PS的抗冲性能。一般的HIPS是苯乙烯与丁二烯橡胶的共聚物[10]。对PS性能的改善效果和性能,与丁二烯橡胶含量、橡胶粒径、橡胶的分子量均有关。

HIPS具有良好的韧性、刚性、加工性和着色性,扩大了通用PS 的用途范围,通过优化工艺条件、调整工艺配方等方法,提高HIPS的综合性能,增加HIPS品种。当前研究开发的重要内容是在保持HIPS抗冲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产品光泽、刚性、耐化学性、透明性能等,改善其耐热性和抗静电性。目前已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如透明HIPS、高光泽高抗冲HIPS的研制。

(2)ABS树脂:

ABS树脂是由丙烯腈(AN)、丁二烯(B)与苯乙烯(S)三单体为基础合成的系列聚合物[11]的总称,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共混物。它将PAN、PB、PS的各种性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具有韧、刚、硬相均衡的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具有较好地耐化学性、表面光泽度、耐低温性、着色性和加工流动性等优点。作为工程塑料广泛应用。

ABS树脂具有卓越的综合性能,在机电、交通工业可替代金属,制造齿轮、轴承、仪表外壳、电机外壳、汽车车身、挡泥板、机器罩等,这些制品强度大、重量轻、价格低。另ABS还具有低温抗冲性,无毒,可制造冷藏库和冰箱的内衬、冰箱中的食品盘等耐寒制品。可做各种用途的管材,ABS管道加工容易、有较好的韧性、硬度、耐渗透和腐蚀性。还可代替木材制造木椅等日用家具和文具等等。可见其用途之广泛。

现在还正在研制更新型的ABS树脂,高抗冲ABS、耐侯ABS、MBS、耐热ABS等性能优越的新型ABS树脂不断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共混合金,ABS/PVC、ABS/PC等共混物。

(3)其它PS共聚物

共聚单体共聚物特征共聚物主要用途

丙烯腈(SAN)高抗冲性、耐热性、耐环境

开裂性汽车灯罩,电器、仪表的箱壳

马来酸酐

(SMA)

高耐热性热塑性塑料

甲基丙烯酸甲

耐气候性、耐溶剂性,透明透明制品

丙烯腈、氯化聚乙烯(ACS)阻燃性、耐气候性,耐热性

物理性能与ABS相似

办公用自控设备塑

料部件、打字设备、阻

燃材料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MBS)增韧,透明性好改造硬质PVC的

加工性、抗冲性与耐热

丁二烯(K树

脂)透明度、冲击强度好食品包装、容器、

文具、医疗器械

1.3聚苯乙烯的使用及生产近况

聚苯乙烯有多种类型。可发性聚苯乙烯为在普通聚苯乙烯中浸渍低沸点的物理发泡剂制成,加工过程中受热发泡,专用于制作泡沫塑料产品[12]。高抗冲聚苯乙烯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丁二烯为分散相,提高了材料的冲击强度,但产品不透明。间规聚苯乙烯为间同结构,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是近年来发展的聚苯乙烯新品种,性能好,属于工程塑料。工业生产中用于挤塑成型或注塑成型的聚苯乙烯主要采用熔融本体聚合(热聚合)或加有少量溶剂的溶液-本体聚合方法生产。

本体聚合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投资省、污染少和产品质量好的优点,因此目前在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中被广泛采用。苯乙烯的本体聚合反应属游离基加聚反应[13],有热引发和引发剂引发两种引发方式。过去多数聚苯乙烯厂家采用热引发方式。在聚苯乙烯树脂50余年发展史中,各生产厂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制造工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用途。几十年来,聚苯乙烯树脂的市场不断扩大。在日本,聚苯乙烯系树脂的产量已居五大通用热塑性树脂之首。目前我国聚苯乙烯技术发展已趋向国产化。

1.4聚苯乙烯的发展现状

2004年全球PS产能约20400kt,年消费共约17300kt,说明全球整体的PS产能已呈现过剩,而尤以欧洲、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为甚[14]。由于原料成本的增加,国外PS生产厂商正承受利润低和市场供应过剩的打击,几大PS生产商则纷纷减产并采取兼并、停产与关闭不少规模小的PS装置,故全球消费量近几年来增长

率将降至2%以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PS的需求则旺盛,消费不断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使国内PS工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生产技术由悬浮法基本转为连续本体聚合法[15]。自给率已由2000年的3418%提高到2004年的6017%。如2004年国内产量约2300余kt,进口量为1560kt,表观消费量为3860kt。为此,国外一些厂商/公司纷纷以合资或独资方式来国内建设规模大的PS工厂以抢占中国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进口关税逐年降低,国外PS必将拥入国内市场。为此,今后必将使国内一些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技术不先进、成本高的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国内PS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值得思考。

1.4.1聚苯乙烯产量及消费量

2002年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S产量及消费量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国家和地区PS的产量和消费量(kt/a)

国家和地区产量消费量

美国3025 3084

德国450 400

日本1022 770

韩国1130 562

法国382 280

比利时705 140

中国台湾省771 187

加拿大195 333

巴西314 304

西班牙199 211

1.4.2聚苯乙烯的消费结构及预测

美国的聚苯乙烯主要用作包装材料,约占总消费量的35%,其次是用于电子、电器工业约占10%,玩具业约占10%,建筑业约占8%,其它方面包括日用塑料制品等约占37%。前几年国外如美国、日本等人均年消费在10~12kg以上,近年来日本及西欧人均年消耗由于受环保制约影响而有所下降(原来约为615~10kg/人#年),而亚洲地区在2000年人均年消耗才达到1126kg,而我国按2004年的PS预计人均年消耗亦仅为1165kg左右。据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预测全球PS 市场将持续增长,且未来五年新增产能80%将来自中国[16]。亚洲地区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因此近5~10年国内PS的潜在市场将会看好,但必须要注意向高档次牌号发展。

1.4.3聚苯乙烯的主要生产厂商

按2002年初统计数字,世界最大的几个PS生产公司/厂商的生产能力见表2。

表2 世界主要PS生产厂商生产能力统计(kt/a)

公司生产能力

BASF 2026

Dow Chemical 1690

Nova 1391

Atofina 1100

奇美700

Chevron Phillps 450

日本A&M苯乙烯437

Enichem 420

BP 355

表中几家国外主要大公司的PS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60%。1.4.4新产品开发

世界各主要生产商都十分重视聚苯乙烯新产品开发。随着苯乙烯树脂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残留单体含量低、耐应力开裂性更好、光泽度和冲击综合性能更好的新牌号。此外,通过使用添加剂进行改性,一些具有更好的耐候性和表面性能的牌号实现了工业化。世界各大聚苯乙烯树脂生产商都把开发综合性更好或具有一些特殊性能的产品牌号,进一步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作为发展重点[17]。下面是近期世界聚苯乙烯新产品开发方面的一些新的动向。

(1)综合性能优异的HIPS通用聚苯乙烯(GPPS)是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高模量、高拉伸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的透明聚合物,而GPPS性脆可用橡胶对它进行改性使脆性改善[18],但是同时也使其它一些性能受到影响,如使模量、透明性和光泽度、拉伸强度降低。

(2)随着聚苯乙烯技术的发展,现在能够将以前不能兼得的各项性能集于一身,生产出各项性能皆优的HIPS产品,只需改变HIPS中橡胶粒径分布就可使聚苯乙烯树脂的一些性能,如光泽度和机械综合性能得以提高。

(3)为了改善PS的冲击强度,开发超高分子量的PS[19],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60万以上。

1.4.5 生产和发展的思考

(1)从全球看,PS生产能力已过剩,国外有些公司已将能力小的PS装置关闭或停产,但近几年来我国PS消费增长较快。预计到2015年国内PS消费将趋平稳并呈基本自给状态,因而在2010年前后我国PS (含HIPS)预计仍将以6%~7%的增长率发展,所以国外的投资商看准中国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纷纷来我国发展建设原料苯乙烯装置,往往以合资或甚至独资建设技术先进的经济规模PS (HIPS)装置来抢占中国市场[20]。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主要石化产品进口关税将从2005年的917%降至2008年的615%甚至更低,这必然将冲

击国内一些规模小的PS生产厂。

(2)最近国务院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文件指出100 kt/a以下的PS生产装置属于限制项目。这样国内一些规模小的装置,原料靠进口或不落实,产品挡次低成本又高的装置应淘汰、关闭。但如条件许可,不妨靠近市场改产发泡聚苯乙烯(EPS),这是因为EPS体积大,比重小,不便长途运输,也可生产一些尚有一定利润,用量相对少的专用牌号PS树脂。国家宏观部门宜对那些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认为产不足需,未经周密市场调查,还在盲目投资并继续搞能力过剩的低档牌号PS树脂的情况采取措施,进行严格限制。

(3)建议组建专业集团,以行业协会来协调,以避免盲目竞争。可通过组成销售机构,统一定价,明码标价和公开挂牌,这样可避免同行业间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和不公平交易,从而保护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利益,如中石化组建腈纶、涤纶、橡胶、合成树脂大专业集团公司,能与外商独资企业相抗衡。

(4)全国新建PS装置要注意布局合理。要照顾中西部地区,但不宜铺过多的新点,并要按经济规模来考虑,单线生产能力最好在200 kt/a以上。对老装置挖潜、扩建亦宜向经济规模靠拢,这样可充分利用装置区潜力和公用、辅助设施的优越条件,从而可降低投资及生产成本并能早日回收资金。国家在行业政策上已对100 kt/a及以下规模的PS装置列入限制性项目。另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原料的落实。

(5)根据2006年国内苯乙烯产能将达到2500 kt/a,似能缓解SM供需矛盾。但应注意的是这些新增产能中,外资和合资项目占了90%以上,而且全部为一体化项目,所以不会单独出售SM,因此,我国PS产业的原料问题,估计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十分突出,还要继续依靠进口。这样SM价格将受国际油价的影响较大,因此,成本压力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国内有些原料不充分的PS企业的发展,即使新建、扩建亦决不能搞老技术重复建设。

(6)国内PS产品要向高端化挺进。电子和电器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PS乃是其中之一。由于近年来我国电子和电器行业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所以相应使空调、电脑、电视机等电子和电器产品零部件要求PS行业提供这方面性能优异产品,但我国现有PS多数的品种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国内PS企业产品必然就会被进口牌号产品所替代。

第2章聚苯乙烯的聚合机理

2.1 聚合过程

在烃类物质中,苯乙烯的单体活性较大。而对自由基而言,苯乙烯在烃类之中自由基活性较小,也就是说苯乙烯自由基不活泼[21]。这是因为苯乙烯单体的双键与苯环产生共轭反应,双键上的电子云易流动极化,兀键易均裂,所以苯乙烯单

体活泼。而当苯乙烯形成苯乙烯自由基时,自由基的独立电子也可与苯环共轭而稳定,故苯乙烯的自由基就不活泼。聚苯乙烯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时,其聚合机理是基于典型的自由基聚合过程,它总是由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热引发就是苯乙烯单体受热使部分苯乙烯的双键打开,进行双烯加成反应,形成中间产物,再与单体进行氢原子转移产生初级游离基,从而引发大量的苯乙烯进行聚合反应[22]。

2.1.1 链引发

苯乙烯单体的分子式中的双键虽然与苯环产生共轭,相对稳定,但在受热激发后,仍可产生自由活性种,最初的热引发过程是进行双烯加成反应,产生两个初级游离基,在游离基的影响下,单体的烯烃双链会产生自由基活性种。

2.1.2 链增长

活性种在运动过程中,将会彼此相遇而结合成多分子的聚合物,而且这些分子仍带有活性(多余的一个电子呈负极性),苯乙烯的活性种结合有三种方式,头尾、头头、尾尾相接。但实验证明其主要是头尾相接。因为头尾相接结构稳定共轭,所以其能级较低;头头相接或尾尾相接,能级较高,其结构相对不稳定。如此的链增长是相当迅速的。因链增长的活化能低,苯乙烯的活化能为32.7kJ/mol,其在0.01秒~几秒之内可能聚合成千上万、而链增长中,聚苯乙烯的聚合热为69.9 kJ/mol,如何处理好聚合热是聚苯乙烯聚合反应的关键[23]。但实验证明,其主要是头尾相接。因为头尾相接结构稳定共轭,其能级较低。头头相接或尾尾相接,能级较高,其结构相对不稳定。如此的链增长是相当迅速的。因链增长的活化能低,苯乙烯的活化能为32.7 kJ/mol,其在0.01秒~几秒之内可能聚合成千上万、而链增长中,聚苯乙烯的聚合热为69.9 kJ/mol,如何处理好聚合热是聚苯乙烯聚合反应的关键。

2.1.3 链终止

链终止可以有双键耦合终止和单基终止。据实验,苯乙烯在较低聚合温度的情况下,几乎百分之百是偶合型终止。在高转化率和高粘度的情况下,活性链与

反应器金属表面碰撞发生金属自由电子结合,“粘壁”终止,或被高粘度聚合物包裹而终止[24]。

2.1.4 链转移

链转移是指高分子活性链相互作用,结果使电子或氢原子的转移,使活性链失去活性而成为稳定高分子。聚苯乙烯的稳定链也是通过链转移得到的。链转移的另一种形式是高分子活性链与单体作用,使高分子的活性点转移到单体,单体成为活性种,这种链转移不影响聚合速率[25]。

2.2 聚合工艺

由于本体聚合体系的黏度大,聚合热不容易导出,易引起局部过热,轻者会使产品变形,影响产品质量,重者会引起爆聚,使聚合失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苯乙烯热聚合在工艺上分“预聚”和“聚合”两段进行。

2.2.1 预聚合

预聚合在预聚釜中完成。预聚釜是带搅拌装置的压力釜。带有球形盖及底的铝质或不锈钢的圆筒形设备,内部有传热盘管,外壁有钢质夹套,并装有不锈钢的锚式或框式搅拌器。预聚釜容积视生产能力而定,我国早期聚苯乙烯生产装置的预聚釜的容积为2m3。

预聚合的工艺条件:搅拌转速为30~36r/min,温度保持80~90℃,6h~7h,转化率30%~35%,这时苯乙烯聚合的自动加速现象尚未出现或刚开始。由预

聚釜出来的混合物转化率为30%~35%。

预聚合过程中要采用隋性气体保护:反应系统中采用N2保护,尤其是脱氧N2 保护,可抑制聚苯乙烯热氧化而变黄。

2.2.2 聚合

转化率为30%~35% 的粘稠预聚浆自两台预聚釜底部经阀门沿加热导管连续地流入聚合塔中,温度在100~200℃,转化率约98%,自聚合釜流出的物料中聚苯乙烯的浓度约为70~90%,尚有不少未反应的苯乙烯单体、溶剂和易挥发物,送入脱挥器以脱除可挥发组分。脱除可挥发组分后的熔融聚苯乙烯可以直接造粒,包装。

2.2.3 分离及聚合物后处理

真空脱气塔塔底装有筛板,从塔底连续流出的PS熔融物经真空系统脱除单体和低聚物后呈细条状挤出。经牵引、流水冷却后,用切粒机造粒。粒状的PS 用水流输送到料仓,过滤、脱水、干燥得成品,然后包装出售。

2.3聚合工艺流程图

本次课题主要研究采用热引发本体聚合的聚合工艺制备聚苯乙烯,首先是苯乙烯的预聚合反应,将苯乙烯单体、引发剂以及其他一些助剂加入搅拌转速为30~36r/min,温度保持在80~90℃的预聚釜中反应6~7小时。然后再进行后聚合反应,将转化率为30~35% 的黏稠预聚浆自两台预聚釜底部经阀门沿加热导管连续地流入后聚合釜中进行反应,温度保持在100~200℃。最后进行分离及聚合物后处理,自后聚合釜流出的物料送入脱挥器,脱除单体和低聚物,然后从挤

工程设计方案

IDC机房工程设计方案 1、机房工程设计概述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包括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工程、设备监控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七大部分。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 设计原则 吉通上海公司数据中心机房是吉通上海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在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工程的可分期性: 在该IDC项目设计中,数据中心机房的工程和设备都为模块化结构,相当于将该工程分期实施,而各期工程可以无缝结合,不造成重复施工和浪费 经济性/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数据中心机房,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可管理性: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实用工艺设计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万叶辉涛党鋆 (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072班) 指导老师:营堂

目录 1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2) 1.2项目容 (2)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2) 1.4市场前景分析 (2) 1.5产品方案 (2) 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2) 2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 2.1 生产方法 (4) 2.2 聚合工艺过程 (4) 2.3 工艺流程 (9) 2.4 工艺参数 (10) 2.5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10) 2.6 安全防护措施 (11) 3物料衡算以及热量横算 3.1物料衡算 (12) 3.2热量衡算 (15) 4 设备工艺计算 4.1釜体的设计 (17) 4.2搅拌器的确定 (18) 4.3各物料进出管口直径确定 (19) 4.4轴密封形式 (19) 4.5流体输送机械的选型设计 (20) 4.6 调节釜的设计 (20) 4.7 单体预乳化罐的设计 (20) 4.8 过滤器的设计 (21) 5参考文献

1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1.2项目容 1、设计方案简介,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2、对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对某些设备进行热量衡算,为设备的工艺计算提供依据。 3、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原材料消耗计算、动力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和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一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和主要工艺参数测量点,并绘制工艺流程草图、PFD、PID图。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文,技术引进报告的批文以及其他相关性文件等。依据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生产方法、生产能力。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有一定的韧性,密度约为1.04~1.06 g/cm3。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ABS树脂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ABS树脂外观微黄不透明,相对密度1.04。它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突出的耐冲击性、耐热性、介电性、耐磨性,表面光泽性好,易涂装和着色等优点。 ABS树脂可以在-25℃~60℃的环境下表现正常,而且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产品表面光洁,易于染色和电镀。因此它可以被用于家电外壳、玩具等日常用品。 1.4市场前景分析: 1997年世界ABS树脂生产能力为556万吨/年,主要产地是亚洲、北美和西欧。亚洲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60%以上。目前世界ABS生产能力发展的特点是“西方不振、东方高涨”,未来几年世界新增能力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韩国、中国和中国省以及马来西亚都将新建或扩建ABS树脂生产装置,虽然亚洲地区的这些新增计划不一定全部实现,但在未来几年还是会有较大的发展。1999年,世界ABS树脂需求量为375、2万吨,1996-2010年的年均需求增长率为2.9%。随着ABS树脂逐渐向高性能、多功能树脂发展,其需求量会大幅增加。 1.5产品方案: 生产能力:ABS树脂30万吨/年; 开工时间:330d/a,24h/d。 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案设计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任务与分析 (5) 1.1确定生产纲领 (5) 1.2确定生产类型 (5) 2.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6) 2.1设计目的 (6) 2.2设计要求 (7) 2.3设计内容 (7) 3.工艺分析 (8) 3.1技术要求 (8) 3.2零件特点 (8) 4.毛坯的选择 (9) 4.1毛坯的选择 (9) 4.2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9) 4.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10) 4.4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0) 5.基准的选择 (11)

5.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1) 5.2选择精基准 (11) 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6.1加工余量概述 (12) 6.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6.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 6.4零件图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7.切削用量的确定 (16) 7.1粗车 (16) 7.2半精车 (16) 7.3精车 (16) 8.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8.1机床的选择 (17) 8.2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9.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7) 9.1选择定位基准 (17) 9.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 9.3拟定工艺路线 (18) 结论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摘要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加工轴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在各种机械产品中,带有螺纹的轴类零件应用很广泛。螺纹切削是加工螺纹件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加工方法,用车削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制造业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轴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车削加工卧式车床螺纹轴工艺

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方案

春晓东八路、洋沙山东八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 由宁波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 二) 《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 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四)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五)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六)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八)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九)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2008) 十一)《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十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十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十四)《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十 五)《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十六)《宁波市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细 则》(2001 甬DBJ02-12) 十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 遵照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要求进行编制。 二) 按“项目法”的施工原则进行管理和施工,严格执行有关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按图施工。 三) 制定创优目标,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四) 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安排进度计划。 五)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管理措施,确保施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六) 制定施工所需的劳动力、材料及施工机具的投入计划,确保工程施工最合理的平面布置方案。 七)实行经济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八)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实施方案,突出各重点部位的施工节点,工期网络和质量控制措施,经业主、监理和有关部门批准后严格执行施工。

聚苯乙烯塑料的生产工艺

聚苯乙烯塑料的生产工艺 聚苯乙烯[1](PS)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树脂。PS 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及电气性能,容易加工成型,着色性能好。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热塑性树脂,是通用塑料的五大品种之一。PS 注射成型是PS 制品的主要加工方法。PS 是由苯乙烯单体加聚反应得到的无定形聚合物。苯乙烯的聚合方很多,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等。文章以PS GP-525 制造工艺马为例,对成型技术进行了研究。 1 PS 塑料成型特性分析 1.1 工艺特性 (1)熔点不明显:聚苯乙烯为无定形聚合物,熔融温度范围较宽,且热稳定性较好,约在95 ℃左右开始软化,在190 ℃成为熔体,在270 ℃以上开始出现分解。 (2)比热较低:加热流动和冷却固化速度快,熔体粘度适中,且流动性好,塑化效率较高,易于成型;在模具冷却硬化也比较快,故模塑周期短。 (3)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成型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对聚苯乙烯熔体的流动性有明显增长,其中温度比压力的影响更大,在成型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调节熔体流动性。 (4)吸水性较低:聚苯乙烯的吸水性<0.05 %,成型中所允许的水分含量通常为0.1 %,因此一般无需进行预干燥处理。 (5)收缩率较低:聚苯乙烯的收缩率一般在0.4 %左右,制品成型稳定性好。 1.2 注塑机工作原理及结构[2] (1)注塑机工作原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件后又再闭模,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循环。 (2)注塑机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注塑机结构图 Fig.1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achine 1.3 制品与模具的设计 (1)制品的壁厚:制品的壁厚应根据树脂情况进行选择。为减少制品的内应力,有利于物料的均匀收缩,在考虑制品的壁厚时,应注意壁厚的均匀性,要求相差不要太大,并避免缺口、尖角的存在,转角、厚薄连接处等部位采取圆弧进行过渡。

加工工艺方案

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 设计要求: 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符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基本原则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所附为一些中批量生产的零件图样,供选择。 设计要求: 在所提供的各类零件中自选一个作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设计符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基本原则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所附为一些中批量生产的零件图样,供选择。 工作量: 1、分析零件的加工工艺性,选择毛坯种类,指出机械加工的难点与处理方案。 2、分析比较不同的工艺方案,从中选出较优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且为各道工序选择定位基准(分析到工步,标明工序内容、定位基准与机床设备),并说明理由。 3、完成所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设计说明书。 附件:零件图样 3、CA6140拨叉(2)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1 零件结构特点与技术要求的分析

该工件为拨叉,拨叉零件主要用在操纵机构中,比如改变车床滑移齿轮的位置,实现变速;或者应用于控制离合器的啮合、断开的机构中,从而控制横向或纵向进给。该工件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①宽度为mm的槽尺寸精 度。此处用于与滑移齿轮配合,保 证滑移齿轮的位置精度,精度等级 为IT6,要求高。 ②花键毂的加工精度。其为 标准件,松联接。 ③花键孔的加工精度。其精 度等级为IT12,要求低,其中心轴线作为一个精基准。 ④宽度为mm的槽尺寸精度、此处精度等级为IT9,要求低。 ⑤表面粗糙度Ra值要求为、 ⑥其余尺寸,形位,表面粗糙度等级要求一般。 综上分析可知,径向尺寸的精基准为花键孔中心轴线,轴向尺寸的精基准为拨叉右端面,分别为两组加工表面。 2毛坯的选择 根据技术要求,零件材料选择HT200,生产纲领要求为中批生产,且零件尺寸较小,形状比较简单,采用砂型铸造,生产成本低,制造的工件可满足使用需求,适应性强,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方案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方案设计部分) 2016年11月

2 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燃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2.1.3 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文件。 1技术策划报告,包括技术策划依据和要求、标准化设计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系统、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等内容; 2技术配置表,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 3经济性评估,包括项目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内容; 4预制构件生产策划,包括构件厂选择、构件制作及运输方案,经济性评估等。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区域位置等; 4 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

聚苯乙烯的生产技术

聚苯乙烯的生产技术 2009-07-21 苯乙烯系树脂是苯乙烯单体经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的一系列树脂。1998年世界77%的苯乙烯用于生产各类苯乙烯系列树脂,日本这一比例为83%。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主要包括通用聚苯乙烯(GPPS)、抗冲聚苯乙烯(IPS)、发泡聚苯乙烯(EPS树脂)、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一丙烯睛(SAN)共聚物等。几种重要的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基本上都是以自由基链式聚合机理经本体、溶液、悬浮或乳液工艺制造的,其中稀释剂本体法工艺最为常用,虽然某些苯乙烯类树脂用悬浮法工艺(EPS树脂)和乳液法工艺(ABS 树脂)生产,但由于经济及其他一些原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连续本体工艺是一个发展趋势。 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生产的聚苯乙烯(PS)是玻璃化温度为105℃的无规聚合物,PS均聚物是无定型的脆性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可加工性,可制成形状复杂的制品。IPS是通过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或丁苯共聚物存在下进行聚合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共混物(橡胶粒子分散在PS基质中)。 苯乙烯与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可以提高透明性和耐磨性。苯乙烯与丙烯腈、丁二烯的三聚物(ABS树脂)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等综合性能。苯乙烯共聚物是通用树脂和工程树脂之间的一个桥梁,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和器械部件以及家用器具等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与尼龙(PA)、聚碳酸酯(PC)以及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竞争。 工业上聚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两种生产工艺:本体法及悬浮法。本体法是最主要的生产方法,目前世界上85%以上的Ps和IPS是采用连续本体法工艺生产的。连续本体法生产装置一般有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生产能力为(20~160)kt/a。通过改进反应器设计、相对分子质量和橡胶粒径控制和脱挥技术,可以使本体法工艺生产线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目前已有单线能力90~138kt/a的大型本体法生产装置投入工业运转,但一般来说单反应器能力30~50kt/a。 悬浮法是第二种聚苯乙烯基本生产工艺,悬浮法工艺的装置规模一般小于本体法工艺,间歇操作、牌号切换时清洗时间很短。对于某些高耐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牌号的产品只能用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生产,但在相同的生产能力下采用连续本体法的工厂固定资产投资及生产成本比悬浮法低,因此对于大多数PS牌号来说用本体法生产更为经济。目前悬浮法一般已经被本体法代替,主要用于生产EPS。 苯乙烯既可作给电子体,又可作受电子体,其聚合过程可有4种不同的机理:自由基聚合、负离子聚合、正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苯乙烯聚合的几种机理有其各自的特点:自由基引发、增长和终止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可以得到较宽的分子量分布(Mw/Mn>2),多种终止途径使其端基具有多样性,而且聚合物分子量对反应物进料的要求不高;负离子聚合机理的链引发、增长和终止是相继发生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Mw /Mn<1.1=,控制链终止步骤可以控制聚合物链的端基结构,但是要求聚合反应中的进料必须净化;由于苯乙烯基碳正离子不稳定使分子链很快终止,因此正离子聚合机理很难生产高分子质量的聚合物,而且正离子聚合反应的进料也必须进行净化;Ziegler-Natta配位聚合中使用的金属化合物能够使聚合反应按立构有规的方式进行。因此能够生产高熔点高结晶性有规立构PS,但聚合反应中进料必须进行净化。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自由基聚合,其原因一是对进料单体的要求不高,二是引发剂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很小,从而不必从聚合物中将残留的引发剂脱除。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具体要求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申报要求通常包含:总平面图,设计说明,施工图纸(土建专业、水暖专业、设备专业、通风专业、电气专业、消防专业、室外管线等) 1.1一般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含各专业设计说明及投资估算的内容)和总平面、建筑设计图纸。但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大型区域锅炉集中供热工程,也属于民用建筑的配套工程。有的一个锅炉房供热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因此对这样规模大的工程,就应该作多方案比较,绘制必要的图纸,甚至在建设方的要求下要作投资估算(由热能动力本专业作一个简单的报价即可)。对于大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两台14MW或单台29MIV以上的热水锅炉房)主要图纸应有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表、工艺系统图、工艺管网平面布置图等。 2.2、在已颁发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城市用地分类及建设用地标准》(G研137-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IB50180-93)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等规范中,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名称和其他术语并不统一。本规定依据下述原则选用:凡《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已规定者,均按其执行(下列术语后所引条款号均为该标准的条款号);该标准未规定者,尽量与近年编制的规范相一

致,并力求准确。 例如: 1 容积率(第5.0.9条)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时,通常不包括±000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2 建筑密度(第5.0.10条)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3公共绿地(第4.13.3条,参照第4.3.9条)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想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4 绿地总面积一定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包括公共绿地、建筑物所属绿地、道路绿地、水域等。不包括屋顶、晒台、墙面及室内的绿化。 5 绿地率(第5.0.18条)一定地块内绿地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形码道路广场总面积(参照第4.3.7条)设计范围内道路、公共广场、停车场用地面积的总和。 7 建筑红线(第5.0.12条)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标注。也称建筑控制线。 8 建筑坐标原称施工坐标。 2.3建筑电气包括了以往常称的"强电"、"弱电"两项内容。"强电"、"弱电"对于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已很难将其完

乳液聚合合成及生产工艺

乳液聚合 班级:高分0942 姓名:冯会科学号:200910211239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是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机械搅拌,使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由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乳液聚合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合成方法。 乳液聚合体系至少由单体、引发剂、乳化剂和水四个组分构成,一般水与单体的配比(质量)为70/30~40/60,乳化剂为单体的0.2%~0.5%,引发剂为单体的0.1%~0.3%;工业配方中常另加缓冲剂、分子量调节剂和表面张力调节剂等。所得产物为胶乳,可直接用以处理织物或作涂料和胶粘剂,也可把胶乳破坏,经洗涤、干燥得粉状或针状聚合物。 乳液聚合的发展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聚合物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乳液聚合则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体系主要有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基本组分构成。 乳液聚合技术萌生于上世纪早期,一般公认最早见于文献的是德国Bayer公司的H.Hofmann的一篇关于异戊二烯单体水乳液的聚合专利。30年代见于工业生产,40年代Harkins定性地阐明了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单体乳液聚合机理。后来,Smith和Ewart,建立了定量的理论,提出了乳液聚合的三种情况及乳液聚合过程的三个阶段,即乳胶粒生成阶段(阶段I)、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II)及乳液聚合完成阶段(阶段III),这一理论被视为乳液聚合的经典理论。此后乳液聚合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乳液聚合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关于常规乳液聚合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组分乳液聚合体系的研究、合成高固含量的乳胶、反应型乳化剂的使用等方面。另外,在传统乳液聚合工艺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已开发出无皂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和微乳液聚合等新的聚合工艺。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新的聚合技术与乳液聚合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都是分隔体系的聚合反应,有着共同的一些优点。 乳液聚合—聚合机理

电视机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第1章工艺文件 一、工艺工作: 1、工艺工作的重要性 一个工业企业如果没有工艺工作,没有一个合理的工艺工作程序,就很难想像会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来,企业的管理必然混乱。工艺工作在电子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工艺文件在电子企业部门必备的一种技术资料。他是加工、装配检验的技术依据,是生产路线、计划、调度、原材料准备、劳动力组织、定额管理、工模具管理、、质量管理等的主要依据和前提。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工艺工作程序和工艺文件体系,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安全生产,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工艺工作的程序 在工业企业中,最基础的工作是产品的生产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一个企业中,把原材料制成零件,把零件组装成部件、整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必须通过一种计划的形式来组织和指导。为了使生产活动有秩序按计划进行,各企业应有一个符合本企业客观规律的工作程序。 典型的工艺工作程序框图如附录: 3、工艺工作程序的说明: a.工艺性调研和访问用户由主管工艺人员参加新产品的设计调研和老用户访问工作,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指标一用户对该产品的意见和要求. b.参加新产品设计方案的讨论和老产品改进设计方案的讨论针对产品的结构、性能、精度的特点和企业的计算水平、设备条件等进行工艺分析,提出改进产品的意见. c.审查产品设计的工艺性由有关工艺人员对产品设计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提出工艺性审查意见书. d.编织工艺方案工艺方案是工艺计算准备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由主管工艺人员负责编写. 编制工艺方案的一句是:1产品图纸(技术条件)和产品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文件. 2 有关领导和科室的意见 3产品的生产批量和周期 4有关工艺资料,如企业的设备条件、工人计算等级和技术水平等. 5企业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和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成就. 工艺方案的一般内容是:1.根据产品的生产特性、生产类型,规定工艺文件的种类,并规定工装系数 2专用设备、工装的量刃刀的购置、改进和意见. 3提出关键工艺实验项目的新工艺、新材料在本产品上的实施意见,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4提出外购件和外协件项目 5根据产品的企业具体情况,提出生产组织和设备的调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深度编制规范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深度规 定(试行) 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第一章总则 1.1 为规范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行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与质量,明确编制内容与深度要求,保证规划设计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按照综合协调、统一规划、促进规划上水平、建筑出精品的原则,依据有关规定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我市中心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均需按本规定执行。 1.3 规划编制必须严格遵守规划条件和相关规范、规定。 第二章规划设计内容要求 2.1 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在方案阶段应提供以下资料:规划说明书、区位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日照分析报告、鸟瞰图及沿主要道路景观效果图、景观绿化设计图、规划方案分析图、基础设施配置分析图、大样图、太阳能综合利用规划图、建筑方案图。 2.2 规划说明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2.2.1、规划原则及依据,应包括国家相关规范及项目规划条件等内容。 2.2.2、现状情况及分析,应包括现状存在的问题、周边配套设施情况分析等内容。 2.2.3、规划总体构思及用地布局,应包括: ⑴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和景观特色等内容。 ⑵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内容,主要进行现状交通分析、规划交通分析、交通影响评价。 ⑶景观绿化系统规划内容,主要对项目周边景观绿化进行分析,以及结合方案设计阐述相应的植物配植情况。 ⑷服务、配套设施配置的依据、标准、数(容)量,主要包括公共绿地、中学、小学、幼儿园、肉菜市场、垃圾站、公厕、居委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用房、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场地、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场(库)、集中供热、供配电站、燃气调压站、水泵房 1 等内容。 2.2.4 新技术应用,应对规划中太阳能综合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建筑节能等措施的应用情况予以阐述。 2.2.5 竖向及工程管网规划意向:应对各种工程管线的接口位置、方向、容量计算等内容予以阐述。 2.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附表1、2、3要求。 2.2.7 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应对涉及项目的用地性质、邻里关系、文物分布、周

建筑施工设计方案规范试题及答案

.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持编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B. 项目技术负责人 C.项目负责人 D.技术部长 正确答案:(C)见规范【3.0.5】 2.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宜采用()图表示。 A.横道图 B.网络图 C.计划表 D. project 正确答案:(B)见规范【5.3.2】 3.以下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准备不包含的内容是()。 A.技术准备 B.劳动力准备 C.现场准备 D. 资金准备正确答案:(B)见规范【5.4.1】 4.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是()。 A.施工组织总设计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方案 D.专项施工方案 正确答案:(A)见规范【2.0.2】 . . 5.规模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按()进行编制和审批。 A.施工组织总设计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方案 D.专项施工施工作业指导书

正确答案:(B)见规范【3.0.5 4】 6.对于规模小的项目组织机构形式,宜采用()的形式表示。 A.框图 B.表格 C.文字描述 D.可不用任何形式表示 正确答案:(A)见规范【4.2.3】 二、多选题 1.以下对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说法正确的有() A.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B.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C.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集中设置; D.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要求; E.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 . 正确答案:(ABDE)见规范【4.6.1】 2.以下关于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有() A.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B.工程量发生变化 C.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D.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E.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正确答案:(ACDE)见规范【3.0.6.1】 3.以下哪些属于安全管理计划的内容。()

苯丙乳液配方及原理

苯丙乳液生产配方 苯丙乳液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乳化共聚而得。乳白色液体,带蓝光。苯丙乳液附着力好,胶膜透明,耐水、耐油、耐热、耐老化性能良好,是水性涂料,地毯胶,工艺胶的主要成分,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一、基本配方(按照1000公斤投料): 1、苯乙烯:218.8kg 2、丙烯酸丁酯:238.4kg 3、甲基丙烯酸甲酯:19.56kg 4、甲基丙烯酸:9.64kg 5、保护胶体(聚甲基丙烯酸钠):8.36kg 6、乳化剂OS(烷基酚醚磺基琥珀酸酯钠盐):18.85kg 7、碳酸氢钠:0.5kg 8、过硫酸铵:2.4kg 9、去离子水:499kg 二、操作工艺 1、预乳化和配料 (1)在预乳化釜内分别加入去离子水191kg,碳酸氢钠0.5kg,乳化剂OS18.85kg,混合单体(甲基丙烯酸:9.64kg;苯乙烯:218.8kg; 并烯酸丁酯:238.4kg,甲基丙烯酸甲酯:19.56kg),进行预乳 化,得到稳定的预乳化液。 (2)将过硫酸铵2.4kg加入去离子水64kg,配成引发剂溶液,备用。 (3)保护胶体(聚甲基丙烯酸钠)8.36kg加入去离子水44kg,配成

保护胶体溶液,备用。 2、聚合 在聚合釜内分别加入去离子水200kg,保护胶体溶液,预乳液60kg,待7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引发剂溶液30kg,在80摄氏度左右引发聚合,进行种子乳液聚合,可观察到釜底乳液泛蓝光。保温10min后,开始滴加剩余的预乳液和引发剂溶液。滴加时维持聚合反应温度84-86摄氏度。滴完后保温1小时。 3、出料包装 冷却到30摄氏度以下,出料用120目滤布过滤,即为苯丙乳液产品。 三、产品主要指标: 1、固含量:48.5% 2、PH值:5.5-6.5 3、粘度(涂-4℃.S.17℃)值:17 苯丙乳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般原理和合成方法; ?2、了解目标乳合物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 乳液聚合是以水为连续相(分散剂),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存在下,使聚合反应发生在由乳化剂形成的乳胶粒内部(即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作为微反应器),制备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方法。 目前,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乳液聚合物和聚合物乳液产品,因此乳液聚合 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或工作物质。特别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乳液聚合技术已成为制备“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方法。在工业生产中有多种用途: ?(1)用乳液聚合法可大量生产合成橡胶如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等。 ?(2)用乳液聚合法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树脂。如聚氯乙烯树脂、树脂、聚四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树脂等。(3)用乳液聚合生产各种用途的聚合物乳液,如各种粘合剂(聚醋酸乙烯脂乳液—白胶等)、涂料(如建筑涂料、金属涂料、木制器涂装涂料等)。 乳液聚合技术较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相比较,有许多重要特点、优点,既可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又有高的聚合反应速率。反应体系易散热,有利于聚合反应的控制。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大,代表了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很多场合下,聚合物乳液可直接利用。因此,近年来乳液聚合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聚合技术上派生、发展了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工艺修订版

可发性聚苯乙烯E P S的生产工艺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论文题目: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的生产工艺》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EPS的生产工艺一步法和两步法,并具体对一步法加以着重介绍。 要介绍了国内的生产状况及其用途,指出EPS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词可发性聚苯乙烯(EPS)生产工艺回收和环保 1.前言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绝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 自50年代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EPS珠粒生产工艺后,泡沫塑料由于成型工艺及设备简易可行,并可制成各种形状、不同密度的产品,因而发展迅速。现在EPS已成为苯乙烯树脂三大产品(GPPS、HIPS、EPS)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国内EPS消费结构,主要是包装和建材,大体比例为包装50%,建材45%,其它5%。随着近年来声像市场,家电市场和快速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EPS需求量日益加大。仅据1992年轻工部统计,EPS用于包装方面的需求量就达6.0万t,其中电器包装3.5万t,快餐盒2.5万t。 另外,在建材行业,近年来推出的新型墙体材料,钢板增强EPS板不仅质轻,而且大大减少了建筑的投资,节省能源,施工方便、高效,并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宅房屋的

档次。这种材料大有取代传统建材的趋势。业内人士介绍,我国EPS的年需求量将以2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国内的EPS消费主要集中在江、浙等沿海一带,绝大部分用于包装。由于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政策,西北地区的EPS用量也随着电子产业、第三产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用于包装及建材的EPS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西北地区目前尚无生产EPS的装置,主要原因是前几年苯乙烯价格的波动及其产量的限制,使很多厂家望而却步,故所用的EPS 均需从外地调运。 2.EPS生产主要工艺概况 国外从70年代开始,EPS生产工艺由两步法转向一步法,我国一直延用传统的两步法工艺。两步法工艺能耗高,但由于过程简单、控制容易,因而为一些中小型厂家广泛采用,因此也会长时间地存在下去,通过多年摸索与研究,国产两步法生产也得到改进和完善,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如将不符合规格的EPS料返回重新溶解、聚合,不但改善了聚合条件,也使能耗大幅度降低。 90年代初,我国也先后引进英国Shell公司一步法生产工艺,并在上海高桥化工厂和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厂投产,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对工艺和配方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所用悬浮剂和各种助剂已实现国产化,使该生产技术日趋完善和成熟。 EPS一般采用悬浮聚合。悬浮聚合法是将苯乙烯单体在强烈的机械搅拌下分散为油状液滴,并借助于悬浮剂的分散作用悬浮于水中,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为珠状固体。国外从70年代开始,EPS生产工艺由二步法转向一步法。80年代以前国内一直用传统的二步法工艺。90年代初先后引进英国Shell公司一步法生产工艺在上海高桥化工厂和金陵石化公司塑料厂投产,通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对其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所用

工艺方案的设计

工艺方案的设计 工艺方案设计原则: 1)设计工艺方案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充分考虑生产周期、成本和环境保护 2)根据本企业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不断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设计工艺方案的依据: 1)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 2)产品生产大纲 3)产品的生产性质和生产类型 4)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工艺技术情报 6)有关技术政策 7)企业有关技术领导对该产品工艺工作的要求及有关科室和车间的意见 工艺方案的分类: 新产品样机试制工艺方案:新产品样机试制(包括产品定型,下同)工艺方案应在评价产品结构工艺性的基础上,提出样机试制所需的各项工艺技术准备工作 新产品小批试制工艺方案:新产品小批试制工艺方案应在总结样机试制的基础上,提出指投产前需进一步改进及完善准备工作 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批量生产工艺方案应在总结小批试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批量投产前需进一步改进及完善工艺工装和生产组织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老产品改进工艺方案:老产品改进工艺方案主要是提出老产品改进设计后的工艺组织措施新产品样机试制工艺方案的内容: 1)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的评价和对工艺工作量的大体估计 2)提出自制件和外协件的初步划分意见 3)提出必须的特殊设备的购置或设计、改装意见 4)必备的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意见 5)关键零(部)件的工艺规程设计意见 6)有关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意见 7)主要材料和工时的估算 新产品小批试制工艺方案的内容: 1)对样机试制阶段工艺工作的小结 2)对自制件和外协件的调整意见 3)自制件的工艺路线调整意见 4)提出应设计的全部工艺文件有要求 5)提出主要零件的工艺方法 6)对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意见 7)对专用设备的设计或购置意见 8)对特殊毛坯或原材料的要求 9)对工艺工装的验证要求 10)对关键件的制造周期或生产节拍的安排意见 11)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所需的其他内容 批量生产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 1)对小批试制阶段工艺工装验证情况的小结 2)工艺关键件质量攻关措施意见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意见 3)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聚苯乙烯及共聚物概述

聚苯乙烯及共聚物概述 研发历史 早在1839年人们即发现水汽蒸馏苯乙烯出现苯乙烯的固化反应,当时认为是氧化。20世纪30年代初,为备战需要,德国加快了工业生产苯乙烯及苯乙烯聚合物的开发工作,1933年法本公司开发了连续本体聚合生产聚苯乙烯的工产生产技术。美国于1938年开发了苯乙烯釜式本体聚合工业生产技术。在50年代初道化学公司推出高抗冲聚苯乙烯商品(HIPS),1953年美国出现了ABS树脂,并于1958年建厂投产。 对于苯乙烯聚合过程和聚苯乙烯性质的研究,带动了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HIPS和ABS的成功开发,带动了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材料应用研究的发展。因此聚苯乙烯的研究在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产规模 2000年世界苯乙烯系树脂生产能力太约为20Mt/a,其中聚苯乙烯(GPPS、HIPS、EPS)生产能力约13Mt/a,ABS树脂生产能力为622Mt/a。我国苯乙烯系树脂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80年代随着几套较大型的生产装置的引进开始初具规模。进入90年代,生产装置向着更大型化发展,引进了几套代表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装置,使我国的苯乙烯系树脂工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20世纪末我国苯乙烯系树脂生产能力已达到1.20Mt/a。目前我国苯乙烯系树脂生产装置中,除一些小型GPP5装置和小型EPS装置外,其他大型PS生产型装置和全部ABS/SAN装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生产技术 苯乙烯系树脂是苯乙烯单体经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得的一系列树脂。1998年世界77%的苯乙烯用于生产各类苯乙烯系列树脂,日本这一比例为83%。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主要包括通用聚苯乙烯(GPPS)、抗冲聚苯乙烯(IPS)、发泡聚苯乙烯(EPS 树脂)、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一丙烯睛(SAN)共聚物等。几种重要的商品化苯乙烯聚合物基本上都是以自由基链式聚合机理经本体、溶液、悬浮或乳液工艺制造的,其中稀释剂本体法工艺最为常用,虽然某些苯乙烯类树脂用悬浮法工艺(EPS树脂)和乳液法工艺(ABS树脂)生产,但由于经济及其他一些原因,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连续本体工艺是一个发展趋势。 采用自由基聚合反应生产的聚苯乙烯(PS)是玻璃化温度为105℃的无规聚合物,PS 均聚物是无定型的脆性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可加工性,可制成形状复杂的制品。HIPS是通过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或丁苯共聚物存在下进行聚合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共混物(橡胶粒子分散在PS基质中)。 苯乙烯与丙烯腈、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进行共聚,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可以提高透明性和耐磨性。苯乙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