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t图像解析

v-t图像解析

v-t图像解析
v-t图像解析

“六看”v-t图象

吴桥中学李奎v-t图象不仅能直观、清晰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过程,而且能非常快捷准确地求解运动学相关问题。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应从何入手分析v-t图象呢?

一、找初速度——“看截距”

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叫截距,在v-t图象中,图象与速度轴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图象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为零。如例4图所示物体初速度为-2m/s,2s末速度减为零。

二、找运动方向——看“上下”

当图象在时间轴上方时,速度值为正,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速度值为负,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图象与时间轴交叉,表示从该时刻开始,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

例1.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大致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速度―时间图象是()

解析:从频闪照片上可以发现该同学先向右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均匀增加,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最右端时改为向左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故匀速直线运动。如规定向右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向右运动速度为正值,向左运动速度为负值,故答案为C。

三、找运动性质——看“形状”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定值,随时间不变,故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故图象是曲线。

例2.下列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从以上四个图象的形状可知,A图所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D图所示物体速度增加的越来越快,说明加速度在变大,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C。

四、找加速度——“看斜率”

图象的倾斜程度在数学中用斜率表示,而加速度

,故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倾斜程度可直观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大加速度大。对图象直接利用

即可进行定量计算加速度。

例3.如图2,是一质点的v -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2~5s内物体静止

C.前2s内和后3s内速度的变化量均为6m/s D.前2s内的加速度是3m/s2,后3s加速度为-2m/s2

解析:从图象特点可知,前2s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

专题1.3 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1.3运动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专题诠释】 1.x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a -t 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象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 (3)包围面积的意义:图象和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高考引领】 【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 .0 B .30m C .750m D .1200m 【命题立意】考察v -t 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 【答案】C 【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 ()()1104030m 750m 2 x =?+?=,C 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卷】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v-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BD 【解析】v–t图象中图象包围的面积代表运动走过的位移,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利用逆向思维并借助于面积可知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错误,B正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III卷】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 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命题立意】考察利用.x-t图像分析追击相遇问题 【答案】CD 【解析】根据位移图象的物理意义可知,在t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不相等,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选项A错误;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选项B错误;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都是从x1位置走到x2位置,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D正确。 【技巧方法】

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是和图像处理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能力的技术参数。但分辨率的表示方法有很多,其含义也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理解分辨率在各种情况下的具体含义,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着重对几种常见的图像输入/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作简要介绍,然后介绍不同分辨率的图像,在不同分辨率的图像输入/输出设备上,输入/输出图像时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一、有关分辨率的几个概念 要准确把握和理解分辨率的含义,弄清楚下面的几个概念是很有必要的。分辨率(Resolution):包括设备分辨率、网屏分辨率、图形分辨率、扫描分辨率和位分辨率。设备分辨率(Device Resolution):又称输出分辨率,指的是各类输出设备每英寸上可产生的点数,如显示器、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蜡打印机、绘图仪的分辨率。这种分辨率通过D PI这个单位量来衡量,一般来讲,PC 显示器的设备分辨率在60至120DPI之间。而打印设备的分辨率则在180至720DPI之间。 网屏分辨率(Screen Resolution):又称网屏幕频率,指的是打印灰度级图形或分色所用的网屏上每英寸的点数。这种分辨率通过每英寸的行数(RPI)来标定。 图形分辨率(Image Resolution):指的是图形中存储的信息量。这种分辨率有多种衡量方法,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数(PPI)来衡量。图形分辨率和图形尺寸的值一起决定文件的大小及输出质量,该值越大图形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也就越多。图形分辨率以比例关系影响着文件的大小,即文件大小与其图形分辨率的平方成正比。如果保持图形尺寸不变,将其图形分辨率提高一倍,则其文件大小增大为原来的四倍。图形分辨率也影响到图形在屏幕上的显示大小。如果在一台设备分辨率为72D PI的显示器上将图形分辨率从72PPI增大到 144PPI(保持图形尺寸不变),那么该图形将以原图形实际尺寸的两倍显示在屏幕上。

vt图像解析

“六看”v-t图象 吴桥中学李奎v-t图象不仅能直观、清晰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过程,而且能非常快捷准确地求解运动学相关问题。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应从何入手分析v-t图象呢? ?一、找初速度——“看截距” ? 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叫截距,在v-t图象中,图象与速度轴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图象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为零。如例4图所示物体初速度为-2m/s,2s末速度减为零。二、找运动方向——看“上下” ? 当图象在时间轴上方时,速度值为正,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速度值为负,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图象与时间轴交叉,表示从该时刻开始,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 例1.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大致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速度―时间图象是(??? ) ?解析:从频闪照片上可以发现该同学先向右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均匀增加,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最右端时改为向左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故匀速直线运动。如规定向右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向右运动速度为正值,向左运动速度为负值,故答案为C。 三、找运动性质——看“形状”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定值,随时间不变,故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 定性,故图象是曲线。 ? 例2.下列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从以上四个图象的形状可知,A图所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所示物体速度增加的越来越快,说明加速度在变大,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C。 ?四、找加速度——“看斜率” 图象的倾斜程度在数学中用斜率表示,而加速度,故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 象倾斜程度可直观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大加速度大。对图象直接利用即可进行定量计 算加速度。 ?例3.如图2,是一质点的v -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2~5s内物体静止 ?C.前2s内和后3s内速度的变化量均为6m/s ?D.前2s内的加速度是3m/s2,后3s加速度为-2m/s2 解析:从图象特点可知,前2s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2s—5s质点做匀速运动,

高中物理v-t,s-t图像专题

S-t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和某段时间内的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1.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 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 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 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 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E.甲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F.乙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G.甲在3s内位移为负值H.乙在3s内位移为负值 V-t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和某段时间内的 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2.右图是甲、乙两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 s-t图像,则() A.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 甲比乙晚出发t1时间 D. 乙比甲的运动要快些 E.甲乙在t1后相遇 F.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3.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 -精品-

基于MRI的脑组织分割方法概述

1 基于MRI的脑组织分割方法概述 1.1 经典分割方法 1.1.1 阈值脑组织分割方法 阈值化的分割方法是MR脑组织分割中最基本的方法。根据阈值,可分别显示图像中灰度级大于阈值和小于阈值的像素,从而实现图像分割。但当图像中的目标和背景灰度差异不明显或灰度值范围有重叠时,单纯的阈值法分割效果不佳,且阈值法只考虑像素本身的灰度值,多不考虑空间特征,因而对噪声和灰度不均匀敏感,所以常与其它方法相结合。文献[1]提出先采用最大类别方差法自动寻找阈值以去除颅脑和肌肉等非脑组织,然后通过K-最近邻规则对脑白质、脑灰质和脑脊髓液进行划分,提高了分割精度。文献[2]提出基于多分辨率边缘检测、区域选择和动态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分割脑组织,克服了模糊和不均匀影响。文献[3]提出模糊最大熵结合遗传算法的阈值法,能完全将脑白质从三维脑组织图像中分割出来,且抗噪性强。 1.1.2 基于区域生长法脑组织法分割方法 区域生长法是以同一区域内像素具有相似灰度、颜色、纹理等特征为假设条件的,其基本思想是以一组“种子”点开始将与其性质相似的相邻像素合并到种子像素所在的类中。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图像的空间信息,但需依赖先验知识选择种子点,且对噪声敏感,会造成孔状甚至不连续区域。因此使用区域生长法分割脑实质等连续、简单较大的结构效果理想,但对于分割脑白质、脑灰质或脑肿瘤这样复杂的不连续结构,难以获得满意效果。因此,有学者提出首先利用改进的水平集法提取骨组织和脑脊液,然后使用区域生长法实现脑白质和脑灰质的分离,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准确性[4]。文献[5]将直方图阈值法与区域生长法相结合,准确有效地分割出了脑白质和大脑皮质。 1.2 基于统计学脑组织分割方法 基于统计学分割方法把图像中各个像素点的灰度值看作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找出最大概率的图像组合就可以正确分割图像。它是近年来流行的脑组织分割方法之一,常用的基于统计学分割方法如下。 1.2.1 分类器法 分类器算法是一种监督性算法,需要为分割选择训练样本,根据训练样本对未分像素进行分类。它对于正常MR脑组织图像分割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对于异常脑组织的分割效果还不太理想。传统分类器算法包括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模型、K近邻法。这些算法不需要迭代运算,但以经验风险最小化为出发点,所以泛化能力差,且对大样本空间进行分类时易产生误差。 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 ector Machine,SVM)模型,被

分辨率的定义

分辨率的定义 什么是XGA,SXGA,UXGA,UWXGA,WXGA? 通常区分这几种名词的重要技术指标是液晶屏(TFT LCD)的分辨率. 一般分辨率为1024x768或800x600的液晶屏被称为XGA, 分辨率为1400x1050的液晶屏被称为SXGA, 分辨率为1600x1200的液晶屏被称为UXGA, 分辨率为1024x480或1280x600的液晶屏被称为UWXGA(例如SONY 的C1系列), 分辨率为1024x512的液晶屏被称为WXGA 。 TFT是英文Thin Film Transisto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薄膜晶体管。 VGA、SVGA、XGA、SXGA、UXGA是对就不同的分辨率的叫法,具体如下: VGA 640 x 480 SVGA 800 x 600 XGA 1024 x 768 SXGA 1280 x 1024 &1400 x 1050 UXGA 1600 x 1200 标准规格: 规格分辨率尺寸 XGA 1024×768 15.1"、14.1"、13.3"、12.1"、11.3"、10.4" TFT/SVGA 800×600 12.1" SXGA+(SXGA) 1400×1050 15"、14.1" UXGA 1600×1200 15"IBM A22P显示屏 不标准规格: UWXGA 1024×480 8.9" SONY C1系列

WXGA 1024×512 8.8" FUJITSU P1000 . 1152×768 15.2" Apple PowerBook G4 注:投影机的分辨率,可分为VGA、SVGA、XGA、SXGA和UXGA。投影机的分辨率是与所连接的电脑密不可分的。电脑分辨率大致有以下几种标准: VGA(640×480) SVGA(800×600) XGA(1024×768) SXGA(1280×1024) UXGA(1600×1200) QXGA(2048×1536)

一种快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颅脑图像的分割

一种快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颅脑图像的分割 摘要:颅脑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对医生判断病变并作出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图像分割技术,采用一种快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颅脑图像白质、灰质、脊髓液以及背景的自动分割。该算法在visual c++2008软件开发平台上编程实现并与其他方法做了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具有多峰直方图和边缘模糊的颅脑图像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分割效果,为接下来的颅脑的病变诊断等其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模糊c均值聚类;颅脑图像;自动分割;边缘模糊;中图法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 j abstract:using the technology of image segmentation,introduced a fast fuzzy c-means(ffcm) algorithm,with which the background,the white matter area,gray matter area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area could be divided automatically. on the visual c++ 2008 soft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the algorithm was complet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algoithm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lgorithm was of goog real-time capacity and accuracy in segmentation of craniocerebral image that had multi-peaks histogram and edge blur .this work would lay the foundation a better pathological changes diagnosis. key words: fuzzy c-means ; craniocerebral ; automatic

二维运动图像解析(SIMI)

平面运动图象解析步骤 打开程序:双击simi motion/creat a new project/create and save—选择你要保存的位置-save

平面图像解析的步骤: 一、建模(creating a sepcification) 二、坐标换算(calibrating the camera) 三、打点(获取象坐标,capturing the image coordinates) 四、数值计算(calculating the scaled 2-D coordinates) 五、数据输出(presenting the data)

一、建模(creating a sepcification) 建模的目的就是把人体简化为多刚体模型,通过选择相应的关节点并对关节点进行连线,从而形成人体棍图模型。建模块包括2项内容:A.编辑坐标点(edit points);B.连接坐标点(connections) A.编辑坐标点: 操作:Specification-points-(左键按住拖拽至右边黑色区域,或者在上单击右键-edit) a.把左侧的predefined栏中已设置的点拖拽到右边的uesed points栏中 b.对选择后的坐标点的名称和颜色进行编辑:在所选坐标点上右击-property,进行编辑 c.编辑软件中未设置的关节点:在uesed points栏里的空隙处点击右键,选择add添加新的关节点,并编辑 坐标点 B.连接坐标点: 两个坐标点连接就会形成一个人体的环节,程序有默认的常规的环节的连线,如大腿是髋关节点与膝关节点的连线。出于分析的需要,需要在某些关节点之间建立连线,此时需要我们添加新的连接,方法如下: 操作:将左键按住拖拽到右边的灰色区域(或者在其上右击后选择edit) New connections—编辑连接名(例如头-脚跟)—选择起始点(starting point)--line to –结束点/apply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像素和分辨率的关系 一、图片的像素和分辨率 1、像素是组成图象的最基本单元要素:点。 2、分辨率是指在长和宽的两个方向上各拥有的像素个数;单位面积上的像素个数(用PPI表示,单位是“像素/英寸”)。 一个像素有多大呢?主要取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相同面积不同分辨率的显示屏,其像素点大小就不相同。 大家都知道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面是由无数条线组成,即一个平面是由无数个点所组成。但无论技术多先进发达,人类总是不可能做到一幅图象由无数个点来构成的境界,只能在长和宽的方向上由有限个点组成而已。 这些有限的点就叫做像素,每一个长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乖每一个宽度方向上的像素个数的形式表示,就叫做图片的分辨率。 如一张640X480的图片,表示这张图片在每一个长度的方向上都有640个像素点,而每一个宽度方向上都480个像素点,总数就是640X480=307200(个像素),简称30万像素。 显然单位面积上像素点越多即像素点越小,这图片就越清晰细腻。那这个像素点究竟有多大小呢?单纯从图片来说是不能确定这个点有多大的。这个大小和显示屏的分辨率息息相关。 二、显示屏分辨率 1、显示屏分辨率 显示屏的尺寸是指其对角线的长度,用英寸表示,1英寸=25.4毫米。 我们以一款手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主屏尺寸:4寸,主屏分辨率:800x480像素,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可知其长宽为 3.430寸X2.058寸(87.1毫米X52.3毫米)。800/3.430=233,即每英寸长度有233个像素,每一个像素有87.1/800=0.109毫米大。 就是说这个手机的显示屏共由800X480=384000个边长为0.109毫米大小相等的像素点所组成。任何一张图片在这个显示器里百分之百全屏显示时(图片作为墙纸或屏保时效果最好),其像素点都是这

图形的运动及位置与方向资料讲解

图形的运动 知识要点: 1、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3、旋转 一个图形绕一点沿一定方向转动一定角度。 4、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形状不变,只是大小发生变化。 5、对称、平移、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试题精选:

1、下面每组图形中,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是( ) A.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半圆、扇形 C.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D. 圆、梯形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桌面上平放着一个边长是2分米的等边三角形ABC ,现将这个三角形按下图所示紧贴着桌面进行滚动。 (1)从图①位置滚动到图⑤位置,请你在括号中用A 、B 、C 标出对应点的位置。 (2)在整个滚动过程中,点A 经过的路线轨迹长( )分米。 ( ) ( ) A C A B C D

4、如图,在ABC ?的顶点A 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3,5)表示。当点B 、C 不动,点A 向左平移到位置( , )时,ABC ?变成直角三角形。它与原三角形相比,面积( )(填“变大”“变小”“不变”)。 5、画出正确的图形 (1)将图形绕点O 按顺时针旋转90°。 (2)将(1)中所得的图形画出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3)试求(2)中轴对称图形的面积(网格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6 6554312

6、填一填,画一画。 (1)点B的位置为(2,8),点C的位置是()。 (2)画出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3)画出将三角形ABC按2:1放大后的图形。 7、图形观察,计算与推理。 (1)如果把右图每一方格的边长看成1cm,那么图中四边形的面积是()。 (2)在图中画出把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高一物理v~t图像习题

v -t 图像专题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如图所示,则: A .4秒时物体的位移为零 B .加速度大小不变 C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 .沿直线作往复运动,在2秒时速度的方向改变 2.如图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 .物体运动到t =3s 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最远 B .在t =3s 时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C .0到2s 和5到6s 两段时间内物体加速度相同 D .运动到t =6s 时,物体位移为3m ,通过的路程为9m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 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B .在0~t 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 C .在0~t 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 D .在0~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4.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由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 s 末和6 s 末 C.乙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第1s 内和第6s 内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 内和第6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第2s 内的加速度为零 D .第6s 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6.如图为某物体在10 s 内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物 体在 10s 内的位移,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60m B.40m C.48m D.54m 7.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所示,则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是( ) A.朝某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D.做来回往复的运动 9.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B.4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C.0-4s和4s-8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D.3s末与5s末的速度相同 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 ~ 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 t b段火箭的加速度 B.在0 ~ 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 ~ t c段火箭是下落的 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11.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 末两质点t a t b t c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正确设置扫描分辨率

如何正确设置扫描分辨率 分辨率单位不管是用dpi 、ppi 还是lpi ,都是强调单位长度(英寸)内的点线数而不是单位面积内的点线数。因此,要想根据输出尺寸和分辨率及原图尺寸来计算扫描分辨率,缩放系数应当=长边(或短边)之比。 如例一:已知输出尺寸为A4(29.7×21cm),分辨率300dpi ,那么扫描5英寸(12.7×8.8cm )照片的分辨率应设为多少dpi ?答案是(29.7/12.7)×300≈702dpi,或(21/8.8)×300≈716dpi 即可,而不是原文计算的(21×29.7)/(12.7×8.8)×300≈1680dpi。如果需要将135底片(3.5×2.4cm)扫描放大成分辨率为170dpi 的5英寸(12.7×8.8cm)照片,需设置的分辨率应该是(12.7/3.5)×170≈617dpi ,或(8.8/2.4)×170≈623dpi ,而不是(12.7×8.8)/(3.5×2.4)×170≈2210dpi。 如果嫌计算麻烦,可在Photoshop 中按输出尺寸和分辨率重新建立一个文件,进入图像大小设置面板,将宽度、高度和分辨率三者的比率锁定,然后将高度(或宽度)修改为原图长边(或短边)尺寸,则分辨率中的数据自然就变成你需要的扫描分辨率了。我们就以原文例一进行具体操作。先打开Photoshop 图像处理软件,点选“文件(File)/新建(New)”,建立一个文件。然后选择“图像(Image)/图像大小(Image size)”,将“重定图像大小(Resample image)”前的对勾去掉,高度(Height)修改为 12.7厘米或将宽度(Width)修改为8.8厘米,此时分辨率框中的数据701.6 (或715.818)就是我们需要的数据了。 由于原图长宽比例与最后输出时的长宽比例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图片内容(即如何裁剪)来决定到底是需要用长边还是用短边来求得分辨率。从这个角度来看,用面积之比来计算缩放系数也是不妥的。 按照需要修改高度和宽度后,就得到了需要的分辨率 扫 描 原 件 规 格

分辨率

720p/1080i/1080p 随着网络下载的HDTV节目越来越多,Kmplayer软件的推出,PowerDVD、WinDV 高清播放功能的增加,HDTV播放机开始被市场接受,HDTV和我们越来越接近。很多人开始对HDTV有所了解。一提到HDTV,很多人以为非常简单,不就是720P、1080i嘛,最多不过1080P罢了。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对于平板电视没有1080i和1080P的区别。也没几个人知道720P只是美国几个电视台才使用的标准。许多关于高清的概念都是以讹传讹,甚至720P、1080i和1080P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让我们一起追本溯源,从720P、1080i和1080P概念入手,纠正一些在高清方面的错误认识,了解高清的真面目。认识高清从隔行逐行扫描开始720P、1080i中的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 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要讲清楚这两个名词,还要从模拟的CRT电视说起,传统的CRT 电视,工作的原理是通过电子束在屏幕上一行行地扫描后发光来显示图象的。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带宽的限制,只能传递隔行信号,以节省带宽。以NTSC电视机为例,在工作的时候,把一幅525行图像分成两场来扫,第一场称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原来一帧图像扫描的行数,由于人眼具有视觉暂留效应,因此看在眼中时仍是一幅完整的图象,这就是隔行扫描。NTSC制节目共525行扫描线,每秒60场图像,表示为60i或525i,如果是逐行扫描的,就称作60P或525P。PAL制节目为625行,每秒50场图像,表示为50i或625i,逐行则称为50P或625P。记住,这是针对CRT电视机的。以上的表示方法,不仅代表了CRT电视的扫描格式,也代表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的格式。因为电视系统最初都是隔行扫描系统的,因此对应NTSC和PAL制电视节目的摄象机,也全部是隔行扫描的,就是说凡是电视摄象机拍摄的NTSC/PAL 制节目,全部是隔行扫描信号,分别表示为525/60i和625/50i。记住,这是针对电视摄象机的。对于模拟电视图象,以扫描行表示,PAL制表示为 625/50i;NTSC表示为525/60i。对于数字信号,则以像素或分辨率来表示,比如PAL制节目,分辨率为720*576,逐行可表示为576P,隔行为576i。NTSC分辨率为720*480,逐行为480P,隔行为480i。记住,这是针对电视图象的。上面说了这么些,有些像绕口令似的,还有些罗嗦,但是对于搞清720P、1080i和1 080P的概念却是必须的,说了这么些,大家应该记住,对于高清,对于720P、1080i和1 080P的概念,必须从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三方面认识,电视机、摄象机和图象格式本身是不同而又关联的不同概念。高清定义各不相同高清电视,也叫HDTV,按照CCIR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定义,HDTV的图象比例是16:9的,观看者在屏幕高度3倍的距离观看时,图象应该是透明的,和真实物体基本接近。而按照ITU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HDTV具有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清晰度大约是常规电视机的两倍,图像宽高比为16:9。主观的图像质量与隔行扫描的HDTV演播室的标准相当。图象格式方面:除了美国个别几个电视台规定1280*720为HDTV标准外,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一代高清光盘HD DVD和BD,分辨率标准都是1920*1080的,美国之外,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采用1280*720的标准。但是,这仍没有看出来720P、1080i和1080P的概念是怎么来的。请各位读者不要着急,慢慢往下看。现在大家一提到高清,马上联想到的是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而高清标准的制定,最早和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高清标准确定是在上

分辨率

分辨率(resolution,港台称之为解析度)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可以把整个图像想象成是一个大型的棋盘,而分辨率的表示方式就是所有经线和纬线交叉点的数目。 简介 拼音:fēn biàn lǜ 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内包含的像素点的数量,它的单位通常为像素/英寸(ppi)。[1]以分辨率为1024×768的屏幕来说,即每一条水平线上包含有1024个像素点,共有768条线,即扫描列数为1024列,行数为768行。分辨率不仅与显示尺寸有关,还受显像管点距、视频带宽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它和刷新频率的关系比较密切,严格地说,只有当刷新频率为“无闪烁刷新频率”,显示器能达到的最高分辨率数,即为这个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分辨率的种类有很多,其含义也各不相同,正确理解分辨率在各种情况下的具体含义,弄清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特点 分辨率决定了位图图像细节的精细程度。 通常情况下,图像的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图像就越清晰,印刷的质量也就越好。同时,它也会增加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 屏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其分辨率不能越过它的最大合理限度,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名词缩写解释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像分辨率);S:Super(超过),×:E×tended(扩展),U:Ultra(终极),第一个Q:Quarter(四分之一),最后一个Q:Quantum(量化) VGA: Video Graphics Array QVGA: Quarter Video Graphics Array QQVGA: Quarter QVGA Sub-QVGA: Sub Quarter QVGA CIF: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QCIF: 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QQCIF: Quarter QCIF Sub-QCIF: Sub Quarter QCIF 注: VGA: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像分辨率);S:Super(超过),X:Extended(扩展),U:Ultra(终极),第一个Q:Quarter(四分之一),最后一个Q:Quantum(量化)

小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同步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 学第七单元测试卷 《图形的运动(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考查目的: 巩固轴对称的图形的性质及对称轴的画法。 答案:2。 解析:这个图形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加了半圆,实际上只要知道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的画法,就可以画出这一题的对称轴。 考查目的: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的挑出轴对称图形。答案: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因此,除第三个图形外,其余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 ?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图形对称轴的寻找。 答案:3, 1, 1。 解析:学生对于对称轴的寻找,习惯于水平或垂直的方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有的学生在寻找对称轴时可能会漏掉斜着的两条。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图形,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还有斜着的对称轴。 4?图形(1)向()平移了()格;图形(2)向()平移了()格;图形(3)向()平 移了()格。 1 ?如图是一种常见的图案,这个图案有( (〃) 3 ) 解析:除了第三个图形直角三角形外,其余图形都能够找到某一条直线,使得图形沿这一条直线折叠后,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A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于平移的知识掌握情况。 答案:右,8;左,7;上, 4。 解析: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时,把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几格,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有几格,而 是指原图形的每个顶点都向这一方向平移了几格。 二、选择 1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考查目的:是否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找到对称轴。答案:B o 解析:学生首先要了解不同图形的对称性,特别是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要使大小两个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应采用第()种画法。 考查目的:组合图形怎么找对称轴。 答案:B o 解析:组合在一起的图形要想找到对称轴就要同时考虑到两个图形的特点,进行综合比较,虽然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但是组合在一起 不同的位置会有不同的对称轴。 3 ?把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得到( )图形。 答案:上,2;左,4;右,6。 解析:平移后和原图有重叠时,先要选取一个点,再找到它的对称点,然后数一数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平移了几个格。 5 ?小汽车向()平移了( 平移了()格。)格;小船向()平移了()格;小飞机向()

2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3.x -t 图象、v -t 图象、a -t 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x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 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a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 速直线运动. 4.关于运动图象的三点提醒 (1)x -t 图象、v -t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 、v 与t 一一对应. (2)x -t 图象、v -t 图象的形状由x 与t 、v 与t 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 -t 图象还是v -t 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 (一)图像的理解 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 (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Δx . 【例1】(多选)(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 质点在0~4 s 内 ( ) A .先沿x 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 轴负方向运动 B .一直做匀变速运动 C .t =2 s 时速度一定最大 D .速率为5 m/s 的时刻有两个 t x

质谱分辨率

质谱有不同种类,不同原理的质谱,其分辨率的定义不同。 多数版友用得较多的还是四级杆质谱。同样是四级杆质谱,其分辨率的表示方式也不尽相同。waters多用12、13、14、15、16等数字来表示分辨率的大小,数字越大,分辨率越高,获得的质量数也准确,同时灵敏度也会下降。API的相对傻瓜一点,一般有low、unit、high和ope n,一般情况下使用默认的unit。 各位色友,您的质谱是如何表示分辨率的?您是如何理解分辨率改变所产生的变化?您又是如何理解质谱分辨率以及单位质量分辨率这个概念的? 以下是网上转载较多的一篇有关质谱分辨率的短文,仅供各位色友参考。 一、磁质谱的分辨率 最严格的定义是磁质谱的定义,要求相邻两峰10%峰谷分开才算真正分开(这时称为磁质谱的单位质量分辨),分辨率R=M/DM。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磁质谱认为10%分开,才能称为单位质量分辨。 磁质谱中,R是不随质量(m/z)变化的,所以,磁质谱表示分辨率都用R,常常可以见到R=10,000的说法。 但我们测定300 amu和1000 amu,由于R不变,DM就一定是变化的,质量M越大,DM越大。 举个例子,磁质谱若分辨率为5000,即眼睛看到的现象可能是,500和500.1可以分开,即两峰质量差到0.1 amu还可以分辨;但在5000处,5000和5001才刚刚分开,两峰质量差到1 amu才可以分开。 这也就说明,磁质谱在测定小分子时比较有优势。实际上,磁质谱大部分用于GC/MS,比如二恶英、XFJ。 二、有机质谱的分辨率 今天我们讨论的有机质谱(比如四极杆质谱),都是要求50%峰谷刚刚分开就算分开(这时称为有机质谱的单位质量分辨),这个定义没有磁质谱严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点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 【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甲在2s时速度反向,乙一直沿着正方向运动,故A错; 2s时,甲、乙位移之差最大,最大距离为3m,故B错、D对; 甲、乙在前4s内的位移均为2m,平均速度均为0.5m/s,C错。 【答案】D 例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平直公路驶向乙地。汽车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地恰好停止。已知甲、乙两地的距离为x,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时间t和运行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 m。 【解析】由题意作出汽车做匀速运动时间长短不同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不同的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都等于甲、乙两地的距离x。由图像可知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时间越长,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当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