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解析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解析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解析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解析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理解其形成机理,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产物组成进行结果讨论与分析。

(2)熟悉并理解水热法的基本原理、特性,熟练使用反应釜,关注反应釜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模型(见图1),当0.5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或反应时间小于1h时不会聚合现象,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

0.5molL-1、160℃、3h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炭球的粒径分布。

图1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 目前已经有文献报道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或―亚碲酸盐‖后通过水热法成功的制备出炭包银和炭包碲纳米线[1] :

Ag@C nanowire Te@C nanowier

基于对以上文献报道数据及其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亚碲酸钠后对其进行水热合成。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酸碱度等反应条件预期合成出均匀的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三、实验预备药品、仪器。

葡萄糖(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亚碲酸钠(>97%,阿拉丁试剂),硝酸银(AR,阿拉丁试剂),去离子水,95%乙醇;50mL高压反应釜,50ml小烧杯,玻璃棒,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砂芯漏斗,超声波清洗仪。

四、实验过程

1.材料制备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085g硝酸银、0.0554g亚碲酸钠放入50mL烧杯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2mL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并于超声波清洗仪超声分散

10min,然后加入3.0g葡萄糖于混合溶液中,再次置于超声清洗仪超声分散

10min,最后加入3ml的1M NaOH 溶液,用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

应条件为:温度180?C,反应时间24 h。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22um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95%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4h。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2.材料表征

(1)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所制备的样品中所含有的物种。

(2)红外光谱分析:测定碳球的活性官能团,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碳球活性官能团变化;

(3)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制备的炭包碲化银纳米线微观表面形态。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1)干燥后的样品呈黑色,计算产率(按产物全转化为Ag2Te,葡萄糖全转化为碳球)为:

0.8431gω%=?100%=27.3% -42.5?10?343.6+3.0

由此方法计算时,是基于Na2TeO3和AgNO3完全反应生成Ag2TeO3,然后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2Te,最后在其表面包覆上碳层。然而,经过实际的分析,Na2TeO3和AgNO3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Ag2TeO3,可能还有未参与反应的Na2TeO3和AgNO3,它们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和Te,并在其表面上包覆上碳层。正因为如此,要借

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谱图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或者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制备的材料的成分、所含有的物种和微观表面形态等。

(2)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

图2 样品的XRD谱图

从图2的XRD谱图上看,由上述配比下(0.085g硝酸银、0.0554g亚碲酸钠,即AgNO3:Na2TeO3=2:1)和相应的反应环境(如:pH等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中晶相Ag和Te比较多,这说明在Na2TeO3和AgNO3反应生成Ag2TeO3的过程前,绝大多数的Na2TeO3和AgNO3已经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和Te,只有少部分的Na2TeO3和AgNO3反应生成Ag2TeO3,并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2Te。这是通过比较XRD图上不同峰的位置和峰的强度来分析样品中存在的物种和晶相,但单一测试方法可能带来一定的误差,故要结合其他的现代测试方法,如:红外谱图、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3)样品的XRD谱图分析

在1000~1300cm左右是C-O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在1340cm左右是C-H的面内弯曲吸收峰,-1-1

在1710~1725cm-1左右是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025cm-1吸收峰是实验室KBr有问题(师姐早跟我们说的),在2780~2850cm-1左右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300~3500cm-1左右是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体现出由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炭球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如:C=O、O-H等,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此外,由上述官能团的存在表明碳球保留了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量官能团,葡萄糖在水解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芳香化,因为在水热的过程中糖分子之间发生了分子间脱水交联反应,再脱水、碳化形成碳碳单键和双键,使得产物部分碳化,达到制备碳微球目的。

六、结果与讨论

(1)查阅文献资料,阐述水热法制备碳包覆材料的制备原理,思考还有哪些可操作性强的简易方法用于制备碳球。

答:水热法制备碳包覆材料的制备原理: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模型(见图1),当反应条件为0.5molL-1、160℃、3h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

可以考虑通过高温热解法、直接缩聚法、乳液法、悬浮法、高温碳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原法、模板法、电弧放电法等常用制备法制备碳球,其中的高温碳球法,例如:实验中将原

料颗粒(中间相沥青、酚醛树脂)和纳米级SiO2颗粒混合均匀,预氧化之后再在惰性气体下碳化,用氢氟酸处理之后制得碳微球。

(2)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最终产物形貌及组成。

答:分析实验数据,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原料的配比(如:Na2TeO3和AgNO3的配比)、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溶液的pH、溶液的均匀性和分散性、水热合成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都直接影响最终形成产物的粒径分布和形貌,特别地,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溶液的pH、溶液的均匀性和分散性相对影响较大。

(3)评价你所制备碳包覆碲化银这个材料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改进实验的设想和建议。

答:碳包覆碲化银材料由于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的特点,已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碳包覆碲化银材料的形状和大小显著影响着其应用领域。

碳包覆碲化银材料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1、由于单斜的Ag2Te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和晶格热导率,所以可以作为半导体晶体材

料;

2、可以作为原位聚合模板,制备多层包覆结构的材料;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

4、作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比一般Pt 作为载体的活性要高;

5、用作模板制备空心球状材料;

6、电化学储氢材料;阻尼材料;生化及药物的运输载体;

7、生物化学、生物诊断以及药物传输领域;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

七、结论

(1)由上述配比下(0.085g硝酸银、0.0554g亚碲酸钠,即AgNO3:Na2TeO3 = 2:1)和相应的反应环境(如:pH等条件)下,所制得的产品中晶相Ag和Te比较多,这说明在Na2TeO3和AgNO3反应生成Ag2TeO3的过程前,绝大多数的Na2TeO3和AgNO3已经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和Te,只有少部分的Na2TeO3和AgNO3反应生成Ag2TeO3,并在葡萄糖的醛基还原作用下分解生成Ag2Te,故需进一步控制原料的配比、反应条件来得到目标产物——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2)由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引发剂以及有毒溶剂,得到的炭球(产品中的成分)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诊断

以及药物传输领域,也可以作为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等等,具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3)利用 XRD 图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所得的样品进行表征和分析后发现,水热法制

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可以通过控制原料的配比(如:Na2TeO3和AgNO3的配比)、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溶液的pH、溶液的均匀性和分散性、水热合成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得到直径分布较广的炭包碲化银纳米线材料,该材料表面存在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

八、参考文献

[1] Yuanzhu Mi,Weibing Hu,Youmeng Dan,Yingliang Liu,Synthesis of carbon micro-spheres by

a glucose hydrothermal method,Materials Letters 62 (28) 1194–1196

[2] Marta Sevilla and Antonio B. Fuertes,Chem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arbonaceous

Products Obtained b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Saccharides,Chem. Eur. J. 2009,15,4195 -4203.

[3] Xiaoming Sun and Yadong Li,Colloidal Carbon Spheres and Their Core/Shell Structures with

Noble-Metal Nanoparticles,Angew. Chem. 2004, 43, 597–601.

[4] Xu Chun Song, Yang Zhao, Yi Fan Zheng, et al.Fabrication of Ag/C Coaxial Nanocables with

Cross-Linked Structure by SDS-Assisted Hydrothermal Approach.CRYSTAL GROWTH& DESIGN[J].2008,8(6):1823~1826.

[5] Sudip K.Batabyal and Jagadese J. Vittal*.Axial-Junction Nanowires of Ag2Te-Ag As a Memory

Element. Chem. Mater[J]. 2008(20):5845–5850.

[6] Guang Sheng Cao , Cheng Wu Dong, Lei Wang, et al.Selected-control synthesis of Te nanowires

and Te/C nanocables by adjusting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Materials Letters 2009 (63): 1778–1780.

[7] Hai-Sheng Qian, Shu-Hong Yu,* Lin-Bao Luo, et al.Synthesis of Uniform

Te@Carbon-Rich

Composite Nanocables with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Carbonaceous Nanofibers by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Glucose. Chem. Mater.

2006(18):2102-2108.

[8] 董永利,周国江,刘翀.水热法制备碳纳米球修饰天然石墨材料.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J],

2011,21(1):24-26.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

实验名称: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水热法属于液相反应的范畴,是指在特定的密闭反应器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水热条件下可以使反应得以实现。在水热反应中,水既可以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反应并参与反应,又可以是溶剂和膨化促进剂,同时又是一种压力传递介质,通过加速渗透反应和控制其过程的物理化学因素,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进。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如下优势:明显降低反应温度(100-240℃);能够以单一步骤完成产物的形成与晶化,流程简单;能够控制产物配比;制备单一相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得到取向好、完美的晶体;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均匀地掺杂;可调节晶体生成的环境气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掌握高温高压下水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 3.熟悉XRD操作及纳米材料表征。 4.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水热法的原理是:水热法制备粉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在流体参与的高压容器中进行,高温时,密封容器中有一定填充度的溶媒膨胀,充满整个容器,从而产生很高的压力。为使反应较快和较充分的进行,通常还需要在高压釜中加入各种矿化物。 水热法一般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新配置的凝胶)作为前驱物,他们在加热过程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溶液过饱和并逐步形成更稳定的氧化物新相。反应过程的驱动力是最后可溶的的前驱物或中间产物与稳定氧化物之间的溶解度差。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10ml量筒;胶头滴管;50ml烧杯;高压反应釜;烘箱;恒温磁力搅拌器。 实验试剂:无水TiCl4;蒸馏水;无水乙醇。 四.实验过程 1.取10mL量筒, 50mL的烧杯洗净并彻底干燥。 2.取适量冰块放入烧杯中,并加入一定的蒸馏水形成20mL的冰水混合物,用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速度适中。

银纳米线及其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第44卷第5期2016年5月 硅酸盐学报Vol. 44,No. 5 May,2016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https://www.doczj.com/doc/686151567.html,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6.05.13 银纳米线及其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梁树华1,卫文飞2,何岗2,胡卫南2 (1. 深圳市东方亮化学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采用水热法,以乙二醇(EG)作为还原剂和溶剂制备银纳米线,在硝酸银(AgNO3)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摩尔比为1:2时,加入1.0 mg/mL的氯化钠(NaCl),在160 ℃的高压反应釜中反应7h,经用去离子水洗涤静置,得到直径为100nm左右、长度30~50μm的银纳米线。将得到的银纳米线用无水乙醇配制成1.0 mg/mL的分散液,在1000r/min下旋涂制备成膜,然后再以4000r/min速率旋涂浓度为21 mg/m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1-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可制备成具有良好附着性能、透明率为92.90%、方块电阻为12 (?/□)的透明膜。 关键词:银纳米线;透明膜;旋涂;透光性;方块电阻 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6)05–0707–04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26 19:11: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686151567.html,/kcms/detail/11.2310.TQ.20160426.1911.013.html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wires a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LIANG Shuhua1, WEI Wenfei2, HE Gang2, HU weinan2 (1. Shenzhen Eastlight Chemical Co., Ltd, Shenzhen 518000, Guangdong, China; 2.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Silver nanowires were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from AgNO3 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K30) with mole ratio as 1:2,1.0 mg/mL NaCl, and ethylene glycol (EG) as a reducing agent. The silver nanowires synthesized in autoclave at 160 ℃ for 7 h are about 100 nm in diameter and about 30–50 μm in length.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as firstly prepared with the silver nanowires (1.0 mg/mL in EG) at rotating speed of 1 000 r/min and then coated with 21 mg/mL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1-methyl-2-PVP solution at rotating speed of 4 000 r/min. This film prepared has a good adhesion perform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92.90% and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12 ?/□. Keywords: silver nanowires; transparent film; spin coating; translucent; sheet resistance 除了ITO[1],制备透明导电膜(TCFs)的材料还有石墨烯[2]、碳纳米管[3]、金属纳米线[4]等。其中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因银纳米线制备相对简单,既可在硬质基材上成膜,又可在有机柔性基片上成膜[5],并且制备出的TCFs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能和较小的表面电阻,因此在光电、生物传感、催化、二极管和触摸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6–9]。 针对银纳米线的制备已开展了众多的研究工作,其合成方法有电化学法、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波加热法等[10]。目前很多学者也对银纳米线制备透明导电膜进行了研究。Lin等[11]使用多元醇法制备的银纳米线成膜,在可见光平均波长下具有92.15%的透光率,方块电阻为20?/□。Park 等[12]将银纳米线经油墨印刷工艺制备成膜,其电阻为32?/mm时具有95%的透光率。Jiu等[13]使用长度大于60μm、直径约为60nm的银纳米线,制备出方块电阻为25?/□,550nm波长处的透光率为91%的薄膜。Madaria等[14]在柔性衬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使用银纳米线制备出方块电阻为10?/□,透光率为85%的透明导电膜。 收稿日期:2015–12–28。修订日期:2016–01–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2135);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201305)。 第一作者:梁树华(1964—),男,博士,高级工程师。Received date: 2015–12–28. Revised date: 2016–01–13. First author: LIANG Shuhua (1964–), male, Ph.D., Senior Engineer. E-mail: 755811996@https://www.doczj.com/doc/686151567.html,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特点 一纳米材料的性能 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其中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小粒子尺寸加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具有体积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奇异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化学活性、催化和超导特性,使纳米材料在各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尺寸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晶粒尺寸减小时, 晶界相的相对体积将增加,其占整个晶体的体积比例增大,这时,晶界相对晶体整体性能的影响作用就非常显著。此外,由于界面原子排列的无序状态,界面原子键合的不饱和性能都将引起材料物理性能上的变化。研究证实,当材料晶粒尺寸小到纳米级时,表现出许多与一般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和陶瓷超塑性以及特殊的比热、扩散、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烧结等性能。而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其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久保效应等引起的。由于纳米粒子有极高的表面能和扩散率,粒子间能充分接近,从而范德华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得纳米粒子之间、纳米粒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激烈,这种作用提供了一系列特殊的吸附、催化、螯合、烧结等性能。 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从制备手段来分,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有: 粉碎法、高能球磨法[4]、惰性气体蒸发法、溅射法、等离子体法等。 粉碎法是通过机械粉碎或电火花爆炸而得到纳米级颗粒。 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将金属或合金粉碎为纳米级颗粒。高能球磨法可以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纳米固溶体,为发展新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惰性气体凝聚- 蒸发法是在一充满惰性气体的超高真空室中,将蒸发源加热蒸发,产生原子雾,原子雾再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失去能量,骤冷后形成纳米颗粒。由于颗粒的形成是在很高的温度下完成的,因此可以得到的颗粒很细(可以小于10nm) ,而且颗粒的团、凝聚等形态特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 溅射技术是采用高能粒子撞击靶材料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交换能量或动量,使得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从靶材表面飞出后沉积到基片上形成纳米材料。常用的有阴极溅射、直流磁控溅射、射频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以及电子回旋共振辅助反应磁控溅射等技术。 等离子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在惰性气氛或反应性气氛中

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3

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 10092629 朱晓清 10092632 蒋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热合成方法。 2、掌握晶体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压强是高压釜内填充度、温度的函数,提高压强会提高成核速率,有利于粉体的产生,粉体粒径较小。根据公式(1) P 1 V=nRT (1) P 2=P (2) P=P 1+P 2 =nRT/V+P (3) 式中:P 1 ——T温度时高压釜内空气的压强; P 2 ——T温度时高压釜内水的压强; P——T温度时高压釜内的总压强; P ——T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V——高压釜内气体体积。 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水热温度下,压强的大小依赖于反应器中的原始溶剂的填充度。反应釜内的压强随填充度增大而升高。 ZnO纳米棒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核阶段,第二阶段是生长阶段。具体的形成过程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Zn2++2OH-→Zn(OH) 2 (4) (CH 2) 6 N 4 +10H 2 O → 6HCHO + 4NH 3 ·H 2 O (5) NH 3·H 2 O ?NH4++OH- (6) Zn2++4NH 3→Zn(NH 3 ) 4 2+ (7) Zn(OH) 2→ZnO+H 2 O (8) Zn(OH) 42-→ZnO+ H 2 O+2OH- (9) 当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Zn2+的水溶液中,边滴入边搅拌,溶液变浑浊,这是由于有Zn(OH) 2 白色胶体生成(见反应式4),同时六次甲基四胺水解产生的氨水

(见反应式5),作为螯合剂通过和Zn2+结合而形成胺化合物Zn(NH 3) 4 2+(见反应式 7),而溶液中生成的Zn(OH) 4 2-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条件,在这种溶液环境下,一 部分的Zn(OH) 2 胶体分解成Zn2+和OH-,当Zn2+和OH-的浓度大到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就会有大量的ZnO 晶核形成,那么最终的晶体生长过程就开始了(见反应式8和9)。 方法一(首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仪器:超声清洗机,烧杯,水热合成反应釜,鼓风干燥箱,XRD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试剂:铜衬底,丙酮,无水乙醇(C 2H 5 OH,分析纯),去离子水,硫酸锌(ZnSO 4 ·7H 2 O, 分析纯),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六次甲基四胺(又名HMTA,C 6H 12 N 4 ,分 析纯)。 四、实验步骤: 1、铜衬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掉衬底表面的油渍、脏物和表面杂质等,使其表面光亮平滑,避免杂质及缺陷在纳米棒生长过程中对纳米棒的形貌产生影响。具体的清洗过程如下: (1)将大小约为1cm×1cm 的铜衬底放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在超声仪中超声 10 分钟。 (2)取出衬底片,放入丙酮中超声10 分钟。 (3)取出衬底片,放入乙醇中超声10 分钟。 (4)最后再用去离子水超声一次,并经流动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用洗耳球 小气流吹干。 2、在铜衬底上制备ZnO纳米棒步骤: 将0.0056 mol硫酸锌溶于35 mL 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同时按Zn2 +与OH-摩尔比值1:8将0.056 mol氢氧化钠溶于35 mL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条件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锌的溶液中; 持续搅拌10 min 后,将0.50 g六次甲基四胺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并持续磁力搅拌10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将第一步中清洗的铜衬底垂直放置(如图1所示)。

水热法制备纳米线阵列

水热法制备锥状ZnO纳米线阵列及其光电性研究水热法制备锥状ZnO纳米线阵列及其光电性研究 摘要 ZnO是一种在光电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半导体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2000))辅助的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径较为均匀的锥状氧化锌纳团线阵列, 并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PEG22000)和氨水的加入量对ZnO纳米线阵列的形貌有直接的影响;分析出了不同体系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及生长行为,研究了衬底状态、生长溶液浓度、生长时间、pH值等工艺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并对薄膜柱晶等特殊形貌晶体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薄膜的晶粒成核方式主要为异质成核,柱晶的生长方式为层-层生长。生长的ZnO柱晶的尺寸和尺寸分布与晶种层ZnO晶粒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生长液浓度的增加,ZnO棒晶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大。生长体系长时间放置,会导致二次生长,形成板状晶粒。NH3·H2O生长系统,可以调节pH值来控制薄膜的生长。对于碱性溶液体系,ZnO合适的生长温度为70~90℃,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改变纳米棒的生长速率。 关键词:ZnO薄膜,低温,水热法,薄膜生长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ZnO NANOWIRE ARRAYSCONE AND OPTOELECTRONIC RESEARCH ABSTRACT ZnO is an important area in the status of photovolta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Polyethylene glycol (PEG (2000)) 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were prepared by a more uniform particle size of zinc oxide nano cone line array group and use SEM, XRD 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tant (PEG22000) and ammonia addition on the morphology of ZnO nanowire arrays have a direct impact; analyze the different system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nd growth behavior of the state of the substrate, growth concentration, growth time, pH, and other process parameters on film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other special column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lm grain nucleation is mainly 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crystal growth patterns column for the layer - layer growth. The growth of ZnO crystal size and column size distribution of ZnO grain and seed layer have the same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 concentration, ZnO rod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crystal.Growth system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will lead to secondary growth, the formation of tabular grains. NH3 ? H2O growth system, you can adjust the pH value to control the film growth. The alkaline solution system, ZnO is a suitable growth temperature 70 ~ 90 ℃, by adjusting the temperature, can change the growth rate of nanorods. Key words:ZnO films,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ethod, thin film growth

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

纳米银的抗菌性研究及其在医疗中的应用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纳米银不仅具备超强的抗菌效果,且对人体更为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银抗菌材料的抗菌原理,并介绍了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关键字:纳米银、抗菌机理、医疗应用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主要用于制合金、焊药、银箔、银盐、化学仪器等,并用于制银币和底银等方面。自古以来,银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用银器存放食物,可防止细菌生长,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1] 图1、银(左)和纳米银(右)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理论的成熟,一系列的纳米材料先后被制备出来,并展现出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良物理化学性能。其中,金属银的纳米化使银具有了更加诱人的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图1)。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新型产品,近年来的研究与发展表明,纳米银材料具有很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电学、光学和催化等众多方面具有比普通银更优异的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环保材料和涂料等许多领域。由于纳米银粒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所以在医学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天然抗菌材料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然而其普遍寿命较短、耐热性差、不易进行再加工;有机合成抗菌材料具有抗菌范围广、杀菌速度快等优点,但是一般来说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易水解、使用寿命短,与传统无机抗菌剂相比,其优点主要有广谱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修复再生、抗菌持久、安全无毒、无耐药性等。[2] 抗菌机理 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抗菌特性,溶液中微量的银离子即可杀灭细菌,且覆银表面与水接触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银离子,这就是银杀菌性能维持时间较长的原因。纳米状态的银还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这种结构给各种反应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作用位点,容易与外来原子相结合,更容易释放银离子。例如,1g球状银表面积为10.6cm2,而1克直径为10nm的银纳米粒子的表面直径达到6×105cm2,明显增加了持续释放银离子所需的表面积。 除了纳米银的结构特性,还有多种机制参与纳米银杀菌过程:A、缓释接触反应说,即含银抗菌材料中的纳米银粒子因化学性质活泼而保持相当高的活性并可从无机物载体中缓慢释放、游离至基体材料的表面,当与细菌接触时,即与细菌体内带负电的活性酶产生库仑引力而强烈吸附,并与酶蛋白中的活性基团一SH、一NH:等发生作用,使蛋白质凝固,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实验目的: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的二氧化钛( 即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 。 实验原理:以无水TiCl4为原料制备出的纳米晶是锐钛矿相的, 而用钛酸四正丁酯制备的纳米晶是金红石相的。两者的晶相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无水TiCl4 中加入水后水解剧烈, 已经直接生成了大量的锐钛矿相TiO2。而钛酸四正丁酯中加入水后, 水解速度较慢, 首先生成锐钛相TiO2, 而生成的锐钛矿相TiO2 颗粒较小, 故其反应的活性较大。在水热反应过程中, 如果保温时间足够长, 就有可能由锐钛矿相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采用本方法制备出的金红石相的TiO2 纳米晶相的过程更简单、反应温度更低。 实验药品,器材 无水TiCl4、钛酸四正丁酯、HCl 溶液(12 mol/L)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高压反应釜、高速离心机、恒温干燥箱 实验过程:T iO 2 纳米颗粒的制备 (1)以无水TiCl4 为原料取容量为10 mL 的小量筒1 只, 将其放进干燥箱彻底干燥后(因为TiCl4 极易水解)取出, 量取2 mL 的无水TiCl4。把量筒内的无水TiCl4 倒入已经清洗干净、并且已经干燥过的高压反应釜的内衬中。用容量为20 mL的量筒量取20 mL 蒸馏水并快速倒入反应釜的内衬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 2)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 用量筒量取2 mL 的钛酸四正丁酯倒入反应釜的内衬后, 以体积比为1 ∶10 量取20 mL 蒸馏水, 将蒸馏水倒入内衬和钛酸四正丁酯混合后放入烘箱中。反应温度为120 ℃, 时间为5 h 。样品自然冷却后, 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冷却, 直接用于XRD 和TEM 的观测。 数据记录 参考文献: 夏金德.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 ,24(2)140- 141. 肖逸帆,柳松. 纳米二氧化钛的水热法制备及光催化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07, 26(3)523-527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解析

实验2-2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理解其形成机理,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产物组成进行结果讨论与分析。 (2)熟悉并理解水热法的基本原理、特性,熟练使用反应釜,关注反应釜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模型(见图1),当0.5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或反应时间小于1h时不会聚合现象,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 0.5molL-1、160℃、3h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炭球的粒径分布。

图1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 H2O 目前已经有文献报道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或―亚碲酸盐‖后通过水热法成功的制备出炭包银和炭包碲纳米线[1] : Ag@C nanowire Te@C nanowier 基于对以上文献报道数据及其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亚碲酸钠后对其进行水热合成。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酸碱度等反应条件预期合成出均匀的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三、实验预备药品、仪器。 葡萄糖(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亚碲酸钠(>97%,阿拉丁试剂),硝酸银(AR,阿拉丁试剂),去离子水,95%乙醇;50mL高压反应釜,50ml小烧杯,玻璃棒,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砂芯漏斗,超声波清洗仪。 四、实验过程 1.材料制备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085g硝酸银、0.0554g亚碲酸钠放入50mL烧杯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2mL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并于超声波清洗仪超声分散 10min,然后加入3.0g葡萄糖于混合溶液中,再次置于超声清洗仪超声分散 10min,最后加入3ml的1M NaOH 溶液,用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电化学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 摘要: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进行分类,着重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法、电弧法、超声电化学法和电化学腐蚀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化学纳米材料电沉积 1 前言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型材料和科技领域之一。纳米材料是指任意一维的尺度小于100nm的晶体、非晶体、准晶体以及界面层结构的材料。当材料的粒子尺寸小至纳米级时,材料就具有普通材料所不具备的三大效应:(1)小尺寸效应,指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传统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体的相干波长等物理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光吸收、电磁、化学活性、催化等性质发生很大变化的效应;(2)表面效应,指纳米微粒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能高,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由于表面原子数增加,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得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极不稳定,使其在催化、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研究发现,一些宏观量,如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也具有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正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上面的三大效应,才使它表现出:(1)高强度和高韧性;(2)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和低熔点;(3)异常的导电率和磁化率;(4)极强的吸波性;(5)高扩散性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的宏观物理特性。 自1991年Iijima首次制备了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结构无机材料因具有特殊的电、光、机械和热性质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自1991年开始把纳米技术列入“政府关键技术”,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项目和研究机构都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列为重点研究项目。 由于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主要采用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等物理方法和溶胶—凝胶法、离子液法、溶剂热法、微乳法化学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机械法、气相法、磁控溅射法的生产设备及条件要求很高,生产成本高;化学方法中的离子液法和微乳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领域,同时离子液离子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具有粘度较大、离子传导性较高、热稳定性高、低毒、流动性好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是离子液体用于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还未成熟。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由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研究与采用。与其他方法相比,电化学制备方法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适合用于制备的纳米晶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的种类较多;2、电化学制备纳米材料过程中的电位可以人为控制。整个过程容易实现计算机监控,在技术上困难较小、工艺灵活,易于实验室向工业现场转变;3、常温常压操作,避免了高温在材料内部引入的热应力;4、电沉积易使沉积原子在单晶基底上外延生长,可在大面积和复杂形状的零件上获得较好的外延生长层。 电化学方法已在纳米材料的制备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的几种方法及其制备原理,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 2 应用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种类 2.1 电化学沉积法 与传统的纳米晶体材料制备相比,电沉积法具有以下优点:(1)晶粒尺寸在1~100 nm内;(2)

ZnS纳米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_刘海瑞

收稿日期:2014-06-19。收修改稿日期:2015-01-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432030、U1304110)资助项目。 * 通讯联系人。E -mail :liuhairui1@https://www.doczj.com/doc/686151567.html, ZnS 纳米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刘海瑞*,1,2 方力宇2 贾 伟2 贾虎生2 (1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乡453007)(2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 030024) 摘要: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辅助下,以乙酸锌为锌源,硫脲(NH 2)2CS 为硫源,使用水热法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成功制备了不同粒径的ZnS 球状颗粒。利用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能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光致发光谱(PL)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形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粒径的ZnS 纳米颗粒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CTAB 的作用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生成的ZnS 晶核生长成纳米颗粒,然后ZnS 纳米颗粒将进一步发生团聚从而形成平均粒径超过500nm 的ZnS 纳米球,但制备的ZnS 产物的晶体结构均为立方纤锌矿结构。随着ZnS 粒径的增加,样品的紫外吸收峰从418nm 逐渐蓝移到 362nm ,而PL 发射峰位的峰强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强。光催化结果显示,反应12h 制备的ZnS 纳米球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关键词:ZnS ;球状结构;水热法;光催化中图分类号:O6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861(2015)03-0459-06 DOI :10.11862/CJIC.2015.074 Fabrication of ZnS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by Hydrothermal Method LIU Hai -Rui *,1,2FANG Li -Yu 2JIA Wei 2JIA Hu -Sheng 2 (1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7,China )(2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 Abstract:Under the role of CTAB,different size ZnS spherical -like 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The crystal structure,morphology,composition and optical property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 -ray diffraction (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X -ray energy spectrum (EDS),UV -Vis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PL).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by degradation of MB s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ZnS nanoparticles were formed by aggregation of crystal nucleus under the role of CTAB.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the size of ZnS particles increased to 500nm,however,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product has no change.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the UV -Vis absorption peak of samples shifted from 418to 362nm and the PL intensity further increased.Finally,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presented that fabricated ZnS nanoparticles with reaction time 12h showed best photcatalytic performance. Key words:ZnS;spherical structure;hydrothermal method;photocatalysis 第31卷第3期2015年3月 Vol .31No .3459-464 无机化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一)

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问题(一) 文章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综述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聚合物结构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功能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纯化、分散、损伤和界面等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碳纳米管的这些特性使其在复合材料领域成为理想的填料。聚合物容易加工并可制造成结构复杂的构件,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即可将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加工及制造成结构复杂的构件,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不会破坏碳纳米管的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被广泛地研究。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可相应地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近几年,人们已经制备了各种各样的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其它各种性能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对这些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碳纳米管的类型(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形态和结构(直径、长度和手性)等。文章主要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液相共混、固相共融和原位聚合方法,其中以共混法较为普遍。 1.1溶液共混复合法 溶液法是利用机械搅拌、磁力搅拌或高能超声将团聚的碳纳米管剥离开来,均匀分散在聚合物溶液中,再将多余的溶剂除去后即可获得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主要用来制备膜材料。Xuetal8]和Lauetal.9]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CN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报道了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了环氧树脂,其它聚合物(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和聚氯乙烯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复合材料。 1.2熔融共混复合法 熔融共混法是通过转子施加的剪切力将碳纳米管分散在聚合物熔体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制备热塑性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可以避免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对复合材料的污染,复合物没有发现断裂和破损,但仅适用于耐高温、不易分解的聚合物中。Jinetal.10]采用这种方法制备了PMMA/MWNT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没有明显的损坏。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显著提高。 1.3原位复合法 将碳纳米管分散在聚合物单体,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原位聚合生成高分子,得到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提高碳纳米管分散及加强其与聚合物基体相互作用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Jiaetal.11]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MMA/SWNT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间存在强烈代写论文的黏结作用。这主要是因为AIBN在引发过程中打开碳纳米管的π键使之参与到PMMA的聚合反应中。采用经表面修饰的碳纳米管制备PMMA/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不但可以提高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比例,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也可得到巨大的提高。 2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2.1聚合物/碳纳米管结构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因其超乎寻常的强度和刚度而被认为是制备新一代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近几年,科研人员针对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随着碳纳米管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抗张强度及断裂韧性的提高。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碳球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09材化(2)班林勋,200930750211 引言 炭微球材料由于其具有高密度、高强度、高比表面积以及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兴趣。碳微球的形状和大小显著影响着其电学性能。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 模型(见图1),当0.5 mol·L-1 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 C 或反应时间小于1h 时不会形成炭球,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0.5 mol·L-1、160℃、3h 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炭球的粒径分布,其中反应时间对颗粒粒径影响很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这些纳米炭球粒径从150nm(最初核的大小,实验所得到的最小的尺寸)生长到1500 nm。 由葡萄糖水热法制备纳米炭球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引发剂以及有毒溶剂,制备得到的炭球粒径均匀,大小可控,同时表面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表面反应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诊断以及药物传输领域,也可以作为制备核壳结构材料或者多孔材料的模板等等,具有令人欣喜的应用前景。 图1 水热法形成炭球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葡萄糖,去离子水,95%乙醇,50mL 高压反应釜,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抽滤装置(有机滤膜),滤纸,玻璃棒 1.2 纳米碳球的制备 纳米碳球的制备参见文献[1]。用电子天平称取 6g 葡萄糖放入50mL 反应釜内衬(图2)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35mL 去离子水(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0.952 mol·L -1 )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葡萄糖全部溶解,然后装入反应釜中,用扳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应条件为:温度 180?C ,反应时间 4~12 h 。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40 um 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 95% 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 4h 。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图2 反应釜实物与结构示意图 1.3 纳米碳球的表征 1.3.1 X-射线衍射分析 测定所制备碳球的晶型以判断该碳球所属的类型(如普通碳还是石墨型碳) 1.3.2 红外光谱分析 测定碳球的活性官能团,表征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碳球活性官能团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数据 实验最终制备得到的纳米碳球的质量为 0.1255 g ,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 C 6H 12O 6 6C+6H 2O 可得产率23%.5100%4 .21255.0100%理论产率实际产率ω=?=?=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实验1 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水热法制备炭包碲化银纳米线,理解其形成机理,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产物组成进行结果讨论与分析。 (2)熟悉并理解水热法的基本原理、特性,熟练使用反应釜,关注反应釜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在水热条件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炭微球的增长似乎符合LaMer 模型(见图1),当0.5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在低于140°C或反应时间小于1h时不会聚合现象,在此条件下反应后溶液呈橙色或红色并且粘度增强,表明有芳香族化合物和低聚糖形成,这是反应的聚合步骤。当反应条件为0.5molL-1、160℃、3h时开始出现成核现象,这个碳化步骤可能是由于低聚糖之间分子间脱水而引起的交联反应,或者在先前步骤中有其它大分子的形成,然后形成的核在溶液中各向同性生长所致。从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如葡萄糖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炭球的粒径分布。 图1水热法形成炭球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葡萄糖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已经有文献报道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或“亚碲酸盐”后通过水热法成功的制备出炭包银和炭包碲纳米线: 图2 Ag@C纳米线图3 Te@C纳米线 基于对以上文献报道数据及其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通过在葡萄糖溶液中同时加入硝酸银和亚碲酸钠后对其进行水热合成。通过调整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酸碱度等反应条件预期合成出均匀的炭包碲化银纳米线。 三、实验预备药品、仪器。 葡萄糖(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亚碲酸钠(>97%,阿拉丁试剂),硝酸银(AR,阿拉丁试剂),去离子水,95%乙醇;50mL高压反应釜,50mL小烧杯,玻璃棒,鼓风干燥箱,电子天平,砂芯漏斗,超声波清洗仪。 四、实验过程 1.材料制备 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85g硝酸银、0.554g亚碲酸钠放入50mL反应釜内衬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5mL去离子水加入到上述反应釜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加入2.475g葡萄糖于混合溶液中,再次搅拌使其溶解,最后加入5mL 4molL-1 的NaOH 溶液调节pH到14,用手拧紧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设定反应条件为:温度165°C,反应时间24 h。待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取出反应釜,将釜内黑褐色溶液抽滤(用22um有机滤膜),并及时清洗反应釜内衬,抽滤时用去离子水和95%乙醇清洗至滤液为无色。将样品用滤纸包好放入干燥箱中70℃干燥4h。收集样品,称重并计算产率。 2.材料表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