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隔离技术规范

一、单选

1、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 答案:B

2、隔离的实施应遵循()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A 严密隔离

B 标准预防

C 普遍预防

D 血液体液隔离

答案:B

3、患者,王某,28岁,因足底外伤,继而发热、惊厥、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该患者换下的敷料应

A 先清洗后消毒

B 先灭菌后清洗

C 先清洗后曝晒

D 焚烧

答案:D

4、黄色为()传播的隔离。

A 空气

B 接触

C 严密隔离

D 飞沫

答案:A

5、当手没有明显污染时,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 肥皂

B 清水

C 液体皂液

D 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答案:D

6、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传播

B保准预防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严密隔离

答案:C

7、普通病区床间距宜大于()m。

A

B 1

C

D

答案:C

8、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答案:A

9、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

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答案:D

10.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一次性医用口罩

C 外科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答案:D

11、口罩何时更换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答案:B

12、MRSA肺部感染者如不能单间放置最好与下列哪类病人同室安置

A 昏迷患者

B 气管切开患者

C 开放性创口患者

D MRSA尿路感染患者

答案:D

13、飞沫传播是一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

A 1米以内

B 米以内

C 米以内

D 2米以内

答案:A

14、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微粒子直径为:

A 直径≤5μm

B 直径≧10μm

C 直径≧5μm

D 直径≤10μm

答案:A

15传染病区内属半污染区的是:

A 库房

B 病区走廊

C 值班室

D 病室

答案:B

16.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

A 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 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C 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 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答案:C

1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答案:A

18、不符合隔离原则的一项是:

A 隔离单位标记明显

B 门口设消毒盆、手刷、毛巾

C 脚垫用消毒液浸湿

D 使用过的物品冲洗后立即消毒

答案:D

19、进行戴无菌手套的练习时,以下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A 戴手套前先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B 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

C 戴上手套的右手持另一手套的内面戴上左手

D 戴上手套的双手置腰部水平以上

答案:C

20、护士小张为传染病人进行注射,她使用过的隔离衣,清洁处应是:

A 衣的肩部

B 衣的内面和衣领

C 两侧腰部

D 腰以下部分

答案:B

21、隔离衣的使用,正确的做法是:

A 每周更换1次

B 保持袖口内外面清洁

C 隔离衣潮湿后立即晾干

D 隔离衣必须全部盖住工作服

答案:D

22、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答案:C

23、为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是:

24、A 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

B 无菌操作环境要清洁、干燥、宽敞

C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

D 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人一次使用

答案:D

24、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普通病房应划分在哪个区:

A低危险区域

B中等危险区域

C高危险区域

D极高危险区域

答案:B

25、两通道是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A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B污物通道和患者通道

C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

D污物通道和清洁通道

答案:A

26、下列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B 缓冲间两侧的门应同时开启,以增加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C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

D 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答案:B

27、下列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

B 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下送风、上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C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D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答案:B

28、下列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B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2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

C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D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答案:B

29、手套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B接触患者的体液可以不用戴手套。

C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带无菌手套。

D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答案:B

30、关于帽子的使用错误的说法是:

A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B进行无菌操作前

C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与清洁

D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答案:C

31、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粉色的为:

A 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严密隔离

D飞沫传播

答案:D

32、感染链的三个环节不包括:

A感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飞沫传播

答案:D

33、根据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手术室属于:A高危险区域

B低危险区域

C中等危险区域

D极高危险区域

答案:D

34、根据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普通门诊属于:A高危险区域

B低危险区域

C中等危险区域

D极高危险区域

答案:C

35、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

A

B

C

D

答案:C

二、多选题

1、感染链是指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 )

A感染源

B飞沫传播

C传播途径

D接触传播

E易感人群

答案:ACE

2、清洁区是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还包括:( )

A医务人员的值班室

B卫生间

C办公室

D治疗室

E护士站

答案:AB

3、某病区住院病人1周内出现6例MRSA感染病例,经调查病人均为院内感染,以下哪些可能是传播途径

A 空气

B 医务人员手

C 呼吸机管道

D 食物

E 病室内抹布

答案:BCE

4、感染途径是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新宿主的方式包括哪几种:

A 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子

C空气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昆虫媒介传播

答案:ABCDE

5、个人防护用品包括:

A口罩

B 帽子

C 防护衣

D 眼罩

E 手套

答案:ABCDE

6、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 安全注射

D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E 医疗垃圾规范处理

答案:ABCD

7、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隔离要求医务人员穿戴防

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穿工作衣裤→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帽子→换工

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D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戴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E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戴帽子→洗手→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答案:AB

8、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A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C 在治疗室加药时

D 护理呼吸道感染病人时

E 铺无菌治疗盘时

答案:AB

9、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

A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B 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C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D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

E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答案:ABCDE

10、各种诊疗活动所致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常见有以下几种:

A 血液及血制品

B 输液制品

C 药品及药液

D 诊疗器械和设备

E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答案:ABCDE

11、清洁区是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

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

A 医务人员的值班室

B 卫生间

C 男女更衣室

D 浴室以及储物间

E 治疗室

答案:ABCD

12、潜在污染区是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

13、A 医务人员的办公室

B 治疗室

C 护士站

D 患者用后的物品

E 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

答案:ABCDE

13、医院建筑区域划分,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应将医院分区:

A 低危险区域

B 中等危险区域

C 高危险区域

D 极高危区域

E 超高危区域

答案:ABCD

14、缓冲间是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

A 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

B 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

C 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

D 病房与污染区之间

E 病房与潜在污染区之间

答案:AC

15、下列隔离的管理要求那个是正确的:

A 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B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C 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D 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E 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答案:ABCDE

16、手套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B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C 进行手术应带无菌手套。

D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E 接触患者破损皮肤可以带清洁手套。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感染源就是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标准预防是指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5、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6、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8、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9、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10、隔离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kV及kV隔离开关修理技术规范

江苏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110kV及220kV隔离开关修理 技术规范 二零一四年一月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变电站110kV及220 KV隔离开关的修理。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乙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有关最新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并符合本技术规范书。 1.3 如投标方未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明确提出异议,则卖方提供的产品应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双方共同商定。 1.5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其中要求较高标准执行。 1.6 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技术规范与标准 2.1 技术标准 为了确保改造项目可靠、安全的执行,保证施工质量,特制定改造技术方案与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应遵循的标准,以及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T 14048.3-2008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GB 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405-1996 进口252(245)kV-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DL/T 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JB/T 8629-2006 隔离开关熔断器组 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技术标准 3 修理范围与内容 修理范围和内容包括: 1)隔离开关本体:包括底座、导电臂、触头等部件修理 2)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传动杆、手动及电动操作机构等修理 3)隔离开关端子箱:隔离开关本体机构箱类电气控制回路及元器件修理 4 修理方案 通过对刀闸设备各类故障进行根本性的原因分析,从产品设计、元器件选择、元器件装配以及运行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对现场在运行的故障产品进行诊断,制定出全面的改造修理方案,确保刀闸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隔离开关修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本体、传动部分、机构箱。 4.1 刀闸本体修理项目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 2009-04-01 发布2009-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WS/T 311-2009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 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附录C 、附录D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 、附录F 和附录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

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301 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 张桂花、曹红谊。 WS/T 31 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 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 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 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 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 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 传播。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 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 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 1 纱布口罩mask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 用品。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

10kV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河北宏顺电力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配电网综合节能改造项目 物资采购技术规范 单相柱上隔离开关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单相柱上隔离开关通用技术规范

河北宏顺电力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则 ---------------------------------------------------------------------------- 0 1.1一般规定 0 1.2投标人应提供的资格文件 0 1.3适用范围 0 1.4对设计图纸、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的要求 (1) 1.5标准和规范 (2) 1.6投标人必须提交的技术参数和信息 (2) 1.7备品备件 (3) 1.8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3) 1.9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和验收 (3) 2 结构要求 ------------------------------------------------------------------------ 3 2.1技术参数 (3) 2.2通用要求 (3) 3 试验 ---------------------------------------------------------------------------- 4 3.1型式试验 (4) 3.2出厂试验 (4) 3.3现场交接试验 (4) 4 技术服务、工厂检验和监造--------------------------------------------------------- 5 4.1技术服务 (5) 4.2工厂检验和监造 (5) 5 一次、二次及土建接口要求--------------------------------------------------------- 5

110kV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要点

*******30MWp光伏发电项目工程 110kV隔离开关 技术规范 设计院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0 K V隔离开关供货需求表 (1) 1 总则 (2) 2 项目概况 (2) 3 项目建设环境条件 (2) 4 适用技术标准 (3) 5 技术要求 (4) 5.1技术参数 (4) 5.2结构与性能 (5) 6 供货范围 (7) 6.1隔离开关本体 (7) 6.2操动机构及其附件 (7) 6.3传动部分的连接件 (7) 6.4备品备件与专用工具 (7) 6.5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的其它附件 (7) 7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7) 8 包装、标识、运输 (7) 8.1基本要求 (7) 装运标志 (7) 8.2特殊要求 (8) 9 技术服务 (8) 9.1设计资料要求 (8) 9.2制造厂工地代表要求 (9) 9.3在卖方工厂的检验和监造 (10) 9.4卖方负责的培训服务 (10) 10 质量保证和试验 (10) 10.1质量保证 (10) 10.2试验 (11) 10.3其它事项 (13) 附件一:投标人需填写的表格 (15)

110 kV隔离开关供货需求表 注: 1、隔离开关应采用技术完善化后的产品。 2、隔离开关的水平及垂直拉杆由厂家配套供货,并留有百分之十的余量。 3、由于初步设计未审定,设备参数有可能修改,请在接到甲方“正式生产通知”后,再安排生产。

1 总则 (1) 本规范书适用于******30MWp光伏发电项目工程中110kV隔离开关设备。它提出了对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国家相关标准和IEC标准的优质产品。 (3) 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应按水平较高标准执行。 (4)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认为卖方提供的产品完 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如有任何异议,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5) 本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等同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 (6)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2 项目概况 *******30MWp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升压站位于****************************附近,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坦开阔,起伏不大,平均海波1000m—1020m。 3 项目建设环境条件 项目区位于**************市北部,属暧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日照充足,时间长,蒸发量大,空气干燥,热量丰富,温差大。全年日照时数为2935小时,日照百分数为66%,太阳辐射611.16kj/cm2。全年平均气温10.8o C,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4.9o C,最冷月(1月和12月)平均气温8.8o C,标准冻深80cm,表层土为季节性冻土,有效积温达41113度,无霜期平均209天,年平均降水量42.4mm,集中在5~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2110.5mm,冬季降雪少。常风向为东北风,夏季多西北风,冬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1.9m/s,最大风速23m/s,风向东北。 *****县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测试题

医院感染隔离规范试题 一、单选题: 1. 两通道是指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 A ) A.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B.污物通道和患者通道 C.清洁通道和污染通道 D. 污物通道和清洁通道 2.根据患者获得感染危险性的程度,普通病房应划分在哪个区?( B ) A.低危险区域 B. 中等危险区域 C. 高危险区域 D. 极高危险区域 3、下列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A.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B. 缓冲间两侧的门应同时开启,以增加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C.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 D. 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4、下列负压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A.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 B.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下送风、上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 C.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 D.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Pa。 5、下列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A. 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 B.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2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3m。 C.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D.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

24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24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技术规范(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24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的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浙江省电力公司20kV系统所需的24kV户外柱上隔离开关。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设备生产厂家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的优质产品。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设备生产厂家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为二类,Ⅰ类: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系统;Ⅱ类: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一些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31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 1408.1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B 1985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 3309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7354 局部放电测量 GB/T 156 标准电压 GB/T 2900.1 电工名词术语基本术语 GB/T 2900.20 电工名词术语高压开关术语 GB/T 5273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 GB/T 5582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T 8287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户内和户外支柱绝缘子 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 486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Q/GDW-11-125-2008 浙江电网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Q/GDW-11-120-2007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 浙电生(2008)363号浙江电网污区分布图(2007版)执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 2900.20、GB/T 11022和DL/T 593等标准中有关术语和定义。 4 使用条件

低压户外熔断式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

低压户外熔断式隔离开关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农网工程低压户外熔断式隔离开关的通用招标订货,是相关设标书/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采用标准 供货方应使用最新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IEC标准,在用户方同意时可以使用其他性能更高的标准。行业标准中已对产品质量分等作出规定的条款,供货方所提供的产品性能应达到优等品的标准。当以上标准中的条款与本技术条件发生偏差时,应以本技术条}件为准。 GB 1404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 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 1985-1989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3术语和定义 3.1低压 lkV及以下。 3.2隔离开关 在断开状态下能符合规定的隔离功能要求的机械开关电器。 3.3熔断器 过负荷和短路电流通过时,通过串联在回路中的熔体熔断中断电流的电器。

3.4熔断式隔离开关 具备熔断器功能和隔离开关功能的组合电器。 3.5执行GB 14048.3-2002 4设备规范 4.1低压三支柱式熔断式隔离开关:GW4-0.5。4.2低压两支柱式熔断式隔离开关:GW10-0.5。5技术要求 5.1环境条件 a)海拔高度:≤1000m。 b)环境温度:-25℃~+40℃。 c)相对湿度:≤9004 (25℃)。 d)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 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 同时作用持续3个正弦波; 安全系数≥1.67。 e)最大日温差:25℃。 f) 日照强度(0.5m/s风速下):O.lW/crri2。 g)最大风速:35m/s。 h)最大覆冰厚度:10mm。 i) 安装位置:户外。 5.2主要技术参数 a) 额定电压:0.38kV。

高压隔离开关招标技术规范

安宁市裕青鑫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0kV裕青鑫峰总降压站工程 126kV及以下高压隔离开关 招标技术规范书 云南电力设计咨询研究院 2011年01月

货物需求一览表

目录 1. 总则1 2. 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技术要求4 4. 试验7 5. 质量保证及管理7 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7附录A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技术数据9 附录B 备品备件10 附录C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10 附录D 包装及标志11 附录E 主要外购件清单12 附录F 技术偏差表13

1.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126kV高压隔离开关和主变中性点隔离开关(以下简称“设备”), 包括隔离开关本体、操动机构及附件、传动部分的连接件(包括相间连杆及与操动机构间的连杆)、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等。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 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货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国产隔离开关必须是通过完善化技术审查的产品,并提供针对瓷瓶断裂、操作失灵、 导电回路过热、锈蚀等易发故障进行的完善化技术措施证明。 1.4 投标技术文件中应提供技术偏差表,并提供不低于所供产品技术要求的全部型式试 验报告。偏差表中未提及的条款,则视同完全同意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5 投标人或供货方 (包括分包厂)应已设计、制造和提供过同类设备,且技术参数应与 本工程相类似,或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至少有3组2年以上的商业运行经验。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方有权拒绝该投标。 1.6 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货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7 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8 本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 务部分》为准。 1.9 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0 合同签订后,供货方应在2周内,向买方提出一个详尽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设计、 设计联络会、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厂内测试以及运输等项的详情,以确定每部分工作及其进度。 1.11 如有延误,供货方应及时将延误交货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买方 加以说明。 1.12 5份如下表列所列设备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材料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1-2009》摘要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E、附录F 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职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5、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6、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7、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8、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9、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纱布口罩: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2)外科口罩: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3)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上传:mishle333 点击次数:303 更新时间:2010-2-17参与讨论该主题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Technique standard for isolation in hospitals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附录,C、附录 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E、附录 F和附录 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解放军 301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邵丽丽、刘玉村、巩玉秀、王力红、吴安华、胡必杰、魏华、李卫光、贾会学、张桂花、曹红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 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 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 modes of t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 susceptible population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 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勃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 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 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 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教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 contact transmission

40.5kV交流三相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

临城县刘家洞28兆瓦光伏电站送出变电工程 40.5kV三相高压隔离开关 (2500A,31.5kA,手动双柱水平旋转,双接地) 技术规范书 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一月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I、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1 总则 提供设备的厂家,应获得GB/T19000资格认证书或具备同等质量认证证书,投标人(制造商)应设计和制造过至少200组40.5kV隔离开关,并已安全运行3年及以上。其产品应按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IEC标准提供有效的型式试验报告。 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电力公司电网项目40.5kV高压隔离开关(2500A,31.5kA,手动双柱水平旋转,双接地,三极)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协议和国家最新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在投标文件中应向买方提供如下资料:卖方在投标文件中应向买方提供如下资料: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说明书、总装图、近三年供货业绩和有关试验报告等。 1.4对于进口或采用引进技术制造的隔离开关,还应符合引进国的技术标准或IEC标准,当这些标准与本规范书有矛盾时,卖方应将处理意见书面通知买方,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 1.5投标人应严格按附录A的要求提供相应文件,确保提供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承担提供文件与本次投标产品存在偏差造成的一切后果。 1.6投标产品的使用寿命应不小于20年; 1.7本协议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 1.8本技术协议经双方确认签字后,将作为合同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9本协议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在甲方招标文件,厂家投标文件、澄清文件等基础上协商确定。 2 图纸及技术文件 2.1 图纸交付 2.2 技术文件 2.2.1在技术协议签订2个星期内,卖方向买方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1)总装图,应表示设备总的装配情况,包括外形尺寸、安装尺寸、设备的重心位置与总重量,受风面积、运输尺寸和重量,操动机构箱位置、电缆入口位置,端子尺寸及其它。 2)基础图:应注明设备和其操动机构箱的尺寸,基础螺栓的位置和尺寸、设备操作时的动态负荷等。 3)电气原理图:操动机构箱的内部接线和远方操作的控制、讯号、照明等交流及直流回路,如有多张电气原理图、还应标明各图之间的有关线圈与触点的相互对应编号,必要时,应提供所有特殊装置或程序的操作说明概要。

完整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 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 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卩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 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卩m),在空气中短距离(I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I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3.9. 1 纱布口罩mask 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尘伤害的防护用品。 3.9.2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 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 3. 9. 3 医用防护口respirator

(完整版)10kV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

云南电网公司二级物资招标采购 2014年第一批 10kV户外隔离开关(站用) 技术规范书 2013年12月

前附表: 货物供货一览表

目录 1 总则 (4) 2. 技术特性要求 (6) 3. 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9) 4 试验 (11) 5. 质量保证及管理 (11) 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12) 7. 包装及标志 (12) 8 投标人响应部分 (14) 附录A 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6)

1 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主要用于云南电网公司基建配网工程物资采购,10kV隔离开关(以下简称“设 备”)的招标,包括隔离开关本体、操动机构及附件、传动部分的连接件(包括相间连杆及与操动机构间的连杆)、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等。本技术规范书主要提出通用的技术要求,具体的交货期及交货目的地以商务合同为准。 1.2.投标方应按设备不同的电压等级、额定一次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及接地方式等相关技术要 求进行报价,投标方的报价应为单价,并应对报价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投标方中标后,采购方有权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对局部技术要求提出更改,若不涉及主要技术参数的修改,供货方不应对中标单价提出更改。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以相应工程的技术协议为准。 1.3.投标方所生产的隔离开关必须是通过完善化技术审查的产品,并提供针对瓷瓶断裂、操作失灵、 导电回路过热、锈蚀等易发故障进行的完善化技术措施证明。 1.4.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 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货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1.5.投标技术文件中应对投标产品的技术性能详细描述,提供不低于所供产品技术要求的全部型式 试验报告,并提供对应招标技术规范书的技术偏差表,偏差表中未提及的条款,则视同完全同意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6.投标人或供货方 (包括分包厂)应已设计、制造和提供过同类设备,且技术参数应与本工程相类 似,或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至少有3组2年以上的商业运行经验。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方有权拒绝该投标。 1.7.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货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8.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9.本规范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 为准。 1.10.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1.合同签订后,供货方应在2周内,向买方提出一个详尽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设计、设计联络会、 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厂内测试以及运输等项的详情,以确定每部分工作及其进度。 1.1 2.如有延误,供货方应及时将延误交货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买方加以说明。 1.13.2份如下表所列设备的相关 资料和图纸: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082 区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3.2 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 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3. 3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 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3.4 标准预防staodard precaotion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5 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μ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3.6 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 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3. 7 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8 感染链infection chain 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9 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3.9. 1 纱布口罩mask

电动隔离开关技术要求书

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及电动操作机构技术规格书 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Ⅰ一般事项 (1) 1.适用范围 (1) 2.供货要求 (1) 3.供方责任范围 (1) Ⅱ技术规格 (1) 1.引用标准 (1) 2.使用条件 (2) 3.主要技术规格 (2) 4.试验 (4) 5.铭牌与供货范围 (5) 6.包装、运输和储存 (5) 7.技术服务 (6) 8.出厂验收 (6)

Ⅰ一般事项 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在唐山开滦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鸡冠山变电站和唐家庄变电站范围内适用。 2.供货要求 (1)所供隔离开关及电动操作机构应为运行可靠、便于维护、品质优良的产品,其设备技术参数参见本技术规格书“技术规格”一节。 (2)供方应对现场安装架构的杆径、杆高等进行调查,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隔离开关的安装、运行和维护方式等内容提供具体的建议方案。 (3)隔离开关的生产制造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技术规格书进行。 (4)隔离开关的包装及运输应符合国家标准。 3.供方责任范围 (1)负责隔离开关的设计、生产、供应。 (2)负责提出所供隔离开关的安装、运行、维护要求和注意事项。 (3)提供所供隔离开关的技术文件、图纸、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 (4)负责对需方人员的技术培训。 (5)负责所供隔离开关的包装,并运输至需方指定地点。 (6)负责所供隔离开关现场安装的技术指导。 (7)负责指导所供隔离开关的现场试验。 (8)负责长期提供所供隔离开关的零部件和技术服务。 Ⅱ技术规格 1.引用标准 户外隔离开关及电动操作机构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和验收除了应满足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外,还应遵照适用的有效版本的IEC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电力行业(DL)标准、以及国际单位制(SI)。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格书中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规格书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规格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 1985-2004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GB 159-1993 《标准电压》 ·GB 311.1~6-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 8287.1-1998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技术条件》 ·GB 8287.2-1998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尺寸和特性》 ·GB 2706-1989 《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

第二节《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练习题

第二节《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练习题 [题型]A1型题 [题目] 1、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患者通道、出人口,应设在( ) A、清洁区 B、污染区 C、潜在污染区 D、缓冲间 2、负压病区(病房)是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比室外压力( ) A、高 B、低 C、相等 D、无要求 3、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缓冲间的气压宜( ) A、-30Pa B、-20Pa C、-15Pa D、-10Pa 4、负压病室内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5、负压病室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小时换气几次以上( ) A、3 次 B、4 次 C、5 次 D、6 次 6、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几人( ) A、2 人 B、4 人 C、6 人 D、8 人

A、1m B、1.1m C、1.2m D、1.3m 8、急诊观察室床间距应不小于( ) A、0.8m B、1m C、1.2m D、1.3m 9、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使用多久需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A、4小时 B、8小时 C、每天 D、隔天 10、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使用后多久应清洁与消毒( ) A、每次 B、每班 C、每天 D、每周 11、重复使用的围裙,使用后多久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 A、每次 B、每班 C、每天 D、每周 12、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应多久更换清洗与消毒( ) A、每次 B、每班 C、每天 D、每周 13、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 ) A、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洗手十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潜在污染区 B、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 C、换工作鞋后→穿工作衣裤→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潜在污染区 D、洗手+戴帽子+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潜在污染区 14、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是( )

10kV_隔离开关技术规范书

电网公司二级物资招标采购 2014年第一批 10kV户外隔离开关(站用) 技术规书 2013年12月

前附表: 货物供货一览表

目录 1 总则 (4) 2. 技术特性要求 (6) 3. 技术参数及使用条件 (9) 4 试验 (11) 5. 质量保证及管理 (11) 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12) 7. 包装及标志 (12) 8 投标人响应部分 (14) 附录A 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6)

1 总则 1.1.本技术规书主要用于电网公司基建配网工程物资采购,10kV隔离开关(以下简称“设备”)的 招标,包括隔离开关本体、操动机构及附件、传动部分的连接件(包括相间连杆及与操动机构间的连杆)、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等。本技术规书主要提出通用的技术要求,具体的交货期及交货目的地以商务合同为准。 1.2.投标方应按设备不同的电压等级、额定一次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及接地方式等相关技术要 求进行报价,投标方的报价应为单价,并应对报价的适用围进行说明。投标方中标后,采购方有权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对局部技术要求提出更改,若不涉及主要技术参数的修改,供货方不应对中标单价提出更改。具体工程的技术要求以相应工程的技术协议为准。 1.3.投标方所生产的隔离开关必须是通过完善化技术审查的产品,并提供针对瓷瓶断裂、操作失灵、 导电回路过热、锈蚀等易发故障进行的完善化技术措施证明。 1.4.本技术规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 标准和规的条文,供货方应提供符合本规书和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1.5.投标技术文件中应对投标产品的技术性能详细描述,提供不低于所供产品技术要求的全部型式 试验报告,并提供对应招标技术规书的技术偏差表,偏差表中未提及的条款,则视同完全同意本技术规书的要求。 1.6.投标人或供货方 (包括分包厂)应已设计、制造和提供过同类设备,且技术参数应与本工程相类 似,或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至少有3组2年以上的商业运行经验。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方有权拒绝该投标。 1.7.规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货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8.规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9.本规书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 准。 1.10.本规书未尽事宜,由招标人和投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1.合同签订后,供货方应在2周,向买方提出一个详尽的生产计划,包括设备设计、设计联络会、 材料采购、设备制造、厂测试以及运输等项的详情,以确定每部分工作及其进度。 1.1 2.如有延误,供货方应及时将延误交货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买方加以说明。 1.13.2份如下表所列设备的相关资 料和图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