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讲 谁道西风独自凉——走近纳兰性德

第八讲 谁道西风独自凉——走近纳兰性德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美醉了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十戒诗》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容若《浣溪沙》 《那一世》《长相思》是两位诗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一个止于30岁,一个止于26岁,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一个站在了诗的巅峰。 那一天,我闭目在香雾经殿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仓央嘉措《那一天》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仓央嘉措《见或不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词》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最美的情郎》 回廊一寸相思地,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文 / 纤手香凝6 纳兰性德的词,没有李白“诗成惊天地,笔落泣鬼神”的震撼力量,也没有苏轼“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豪放旷达,所以它总在我的视线之外,在远离我遐思的空间里,悄悄沉寂。 直到有一天,翻开高中学生的《语文读本》,我看到了这首《长相思》,方为词中那淡淡的愁绪所感染,读完全词,那淡淡的哀愁伴随着关外风雪的寒意,已微波般慢慢渗入骨髓。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此时。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点出了作者的行程和路途的遥远,一个“那”字,表现出作者远离家乡马不停蹄地向关外行走时,对家乡的依恋与渴望,离愁别绪随着远行的脚步渐渐浮现。 “夜深千帐灯”,则取景新颖壮阔,它所描绘的不是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而是开阔的立体的空间,是远距离的透视,因而一幅美丽的军队驻扎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夜晚深黛色的夜幕下,千帐竞立,万灯闪烁,该是何等的雄壮与豪迈。然而辽阔的灯光与思乡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又在雄壮与豪迈中多了几丝雅致与缠绵,清冷与寂寞。它们让人不由自主地忆起故园窗前灯的浪漫与温馨。比起故园的灯,此时的灯多了几许寒冷,少了几许温情。 如果说上阙在对景物的描述中侵染着淡淡的思念,那么下阙则把这种思念推向极致。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枯燥,都不能让作者马上入睡。表面上看是对羁旅生活的不适应,是关外气候的恶劣,是帐外风一更,雪一更的萧瑟之声,打搅了诗人的梦。在家乡是听不到这种萧瑟之声的。实质上,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对家乡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故乡熟悉的一切在寂寞的夜晚一一闪现,使诗人辗转反侧,深夜难眠。末一句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忆江南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

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导读

15级1、2、36班作文学案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导读 前言尘埃里的两朵花 如果你在不经意间推开历史的门,走进去,停步于三百多年前,你会蓦然间看到两个身影,孤寂而清俊,冷落而优雅,他们就像是沙漠中的两片绿叶,尘埃里的两朵花,盛开在那时恢弘的画卷、喧嚣的人海里。即使时空再遥远,你总能穿过历史的长河,清晰地看到他们,因为你的手中和心中,有他们的诗句和情怀。 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到“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从“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到“这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两个生命,在各自的孤寂世界里,用最真的心性,最纯净的魂灵,刻画了同样深情、同样清灵的形象。他们,仿佛是两道清泉,从大清山岳一般的庄严与肃穆里流出,一直流到三百多年后,流到无数人的心中。 他们,一个是纳兰容若,一个是仓央嘉措。一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侯门贵公子,一个是桀骜不驯的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身处紫禁城而心向布衣生活的词人,一个是游走于布达拉宫与拉萨街头的活佛。他们身份不同,生命所系不同,但是却有着同样的情衷,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纯净与真实。 我始终觉得,他们应该在某个有微雨轻风的黄昏相逢过、对酌过,将各自的孤独和落寞、惆怅和感伤讲给对方听。我始终相信,他们会一见如故,因为他们是那样纯粹的两个生命。 可他们真的错过了那一世的相逢。纳兰容若离开尘世的时候,仓央嘉措两岁。他们仅有的短暂交集,是在彼此陌生的时光和纬度里流逝的。仓央嘉措只是看到了纳兰容若离去时的背影,可那一背影,却分明就像后来他的背影那样落寞。他们像是两颗星,一颗星已经寥落,一颗星开始绚丽,然后终于全部消失在夜空,留下一抹清丽的回忆。 在历史的河流中,他们似乎已经走远,可是在我们寻觅的心中,他们却近在咫尺,仿佛只需要一转念,一回首,就能触到他们的性灵。两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两个清凉孤绝的生命,经历了时间的磨洗,却仍然褪不去当初的光华,他们一直在这尘世绚烂着,如清荷、如秋月。 绝世的才华,以及绝世的情致,涤荡出那些动人心扉的文字,如细雨斜风般让人沉醉,却又如秋叶落阳般让人伤感。他们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在文字中徜徉,即使走出来的时候面容苍白。他们,像是两个精灵,在文字的丛林里奔跑,纵然迷失也快意。 因为,他们的文字,是用一腔的爱、一份深挚的情编织的,所以那些诗句能扣住我们的心弦,一次次让我们叹息。为爱而生,是他们共同的誓言。一个生命,若有爱,便不苍白。只是,他们那纯粹而深沉的爱,却被时光研碎了、冲垮了、淹没了。上天给他们无限诗情的同时,也给了他们难以承受的生离死别。把爱当做信仰的两个人,就这样在离别的伤悲中以文字抚慰心灵,然后走向孤寂。 任何绝世的才华,都不能摆脱命运的无情。他们只是两个平凡的生命,当命运的寒风袭来,只能惊愕地望着天空,从悲凉走向更悲凉。但他们又极不平凡,他们是夜空最璀璨的星,他们是寒冬最鲜妍的梅花。 但无论如何,他们落入了那个时代,那样的时空。他们是命运樊笼中艰难呼吸、行走的生命,在自己的世界翩然独立,却又不得不以纯然的生命,陷身在尘世的纷扰与乱流里。他们只需要一个清静的角落,只需要一个心灵相通的红颜,可现实却给他们枷锁,锁住了他们一个轮回的梦。 一个在布达拉宫幽暗的灯光下,一个在威严煊赫的皇帝身旁,将思念、迷惘、寂寞、感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李宫俊经典语录、纳兰容若语录、仓央嘉措语录、李渔经典语录、雍正经典语录、颜元经典语录、李宫俊的诗2015

李宫俊经典语录、纳兰容若经典语录、仓央嘉措经典语录、李渔经典语录、雍正经典语录、 颜元经典语录、李宫俊的诗2015 题记《我随便一写,你随便一读。》 《李宫俊的诗》是我在2012年底,才以篇章形式发布的一些文字,之前只有零星去写,正式更新已有三年左右,基本不可能完结,短句内容取自未完稿小说中的句子及一些日常生活杂事,一开始就没带着状态去写。所以写的十分随意,嬉笑怒骂随心情。里面不乏有我的隐私及私人情绪,这原属自我情感宣泄,无人看倒无所谓,看的人多了,我反倒不自在。网上被人转载的一些,只是截取了里面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句子,万不能以一盖全。我一向是说,我就这么随便一写,你就这么随便一读。 《李宫俊的诗》又称为《李宫俊的短句》或《李宫俊原创个性签名》,内容以短小精致的各样式文学总成。内容包括短句、毒句、硬句、个签、三行情书、段子、成语、文言文、仿古诗等。 (以下是2012年-2014年)(2015年最新内容在最后面) 1.你是我的,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留,可遇不可有。——李宫俊 2.我记得你爱我,或许是我记反了。——李宫俊 3.和别人谈起你,是我想你的方式。——李宫俊 4.若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李宫俊 5.想念有个别名,叫自捅千刀。——李宫俊 6.等待,并非执拗。只是我也很好奇,想看一下,我是有多喜欢你。——李宫俊 7.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不确定的明天,一个不知道的未来。——李宫俊 8.不要试图挽留一个要走的人,你用什么挽留她,她就会带走什么。——李宫俊 9.如果有好感,那就是喜欢,如果这种好感经得起考验,那就是爱。——李宫俊 10.我怕永不再见,我也怕再次重逢。——李宫俊 11.我假装没有看你,你也假装欣赏风景。——李宫俊 12.有人说:越炫耀什么,越缺失什么。但我却以为:越缺少什么,越觉得别人炫耀什么。——李宫俊 13.如果我死了,请你不要靠近我的尸体,因为我已经没有力气拿起我的手帮你擦眼。——李宫俊

纳兰性德长相思

纳兰性德《长相思》课件脚本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 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 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好词好句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_好词好句 命运一词如水,蜿蜿蜒蜒,穿越茫茫浮雪,途经落花与十月霜,最终抵达至今世游魂。黑白画幕间浅唱低吟,千寸时光在如泣如诉。纳兰词深情款款,今天我们就来吧啦吧啦这些最美的诗词。 ①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②。 倦眼乍低缃帙乱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 ②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③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 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⑤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⑦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 ⑧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⑨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⑩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 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

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 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

纳兰性德作文800字完美版

纳兰性德作文800字 在当今社会,高富帅这名词广为流传,顾名思义,长的高挑帅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加上做事有礼貌,懂分寸,一般就变成了女生眼中的完美情人。如果你身边出现一个温文尔雅,长相俊美,身世显赫,能文能武,又一颗痴情心的男孩,你是否可以让为他变得如梦如痴? 纳兰性德是我为数不多敬佩的清朝婉约派词人,我曾因为他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久久不能自拔。她的词作感情真挚,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我想,拜读过《纳兰词》的朋友,都会有种痛彻心扉,不能卒读的错觉。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足见纳兰性德的影响力之深远。 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父亲纳兰明珠是朝廷重臣,权势之大,让人不可小觑。母亲觉罗氏,一品诰命夫人。按现在人的话说,含着金钥匙出生,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加上从小聪慧,文韬武略无不精通,18岁中举,前途光明,可就是这样一个世家公子,他却有一颗超脱之心。“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就可以看出对名利的淡泊,他想追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美人为伴,男耕女织,不理世俗,安然若素。可就是这样简单的想法,对她来说却难比登天,事实证明,老天是公平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却等不到相爱白首,徒增凄凉。 “我是人间惆怅客”透露出多少无奈。纳兰公子的第一任妻子卢氏,两人珠联璧合,恩爱有加,怎奈天意弄人,仅仅三年,卢氏就因产后受寒而死,对落入情网的纳兰公子来说,可以是致命一击。致使很长一段时间悒悒不乐。俗话说,诗人不幸诗词幸,为了挽怀亡妻,公子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悼亡诗,在诗词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纳兰性德也想做到仓央嘉措所说的不负如来不负卿。奈何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人生第二位重要德女人沈宛出现,彼此爱慕,心意相通,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有成人成眷属,好久不长,年仅30的纳兰容若与世长辞,一代传奇,就此陨落。

(完整版)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今天在他诞辰360年之际,跟大家一起赏析他的十首最美的诗词。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陈玉婷 学号: 11858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纳兰性德与李煜对比

两种人生,一处哀婉 -----论纳兰性德与李煜词之异同 内容摘要:七百多年前,一个是一国之君,享受着宫中的辉煌华丽,歌舞升平,国家灭亡后,他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七百多年后,;另一个是权倾朝野的相国之子,皇帝身边的红人,从小锦衣玉食,仕途一片光明,在经历丧妻之痛后,他变得惆怅,更加向往自由。李煜与纳兰性德,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们相似的词风,李煜在前期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多富贵气,在后期,由于经历了亡国之痛,词风更多的是表现自己的绝望与愧疚。纳兰性德的词有一些更为婉约闲适,有的又豪放。但是他们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婉,无形之中透露着一种凄楚,惆怅。本文主要就纳兰性德与李煜词风之异同来进行分析对比,来探究跨越七百年时空的两位大词人的词之奥秘所在。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异同 引言:梁启超曾说:“容若小词,直追李主”[1]虽然两人生活的时间相差七百多年,但是他把纳兰性德与李煜相比,可见二者之间在词上肯定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也肯定了纳兰性德在词上所达到的高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他认为纳兰容若的词清新闲适,不沾染俗气,能够做到随心情真意切,是北宋以来难得的大家。同时王国

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称赞李煜“李重光之词,神秀也。”[3]他认为李煜的词已经不只是句美,用词美,它的高度更是升华到了神韵上,每一句都是用心写成,抒发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可见纳兰性德与李煜在中国古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都是写词的大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他们几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来探究他们词风的异同。 一、纳兰词多婉约、清新、淡然,李煜词多艳丽、富贵 人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一个人的生长生存环 境,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更能决定人 的不同未来,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就搬到了学堂附 近,,孟子在学堂耳濡目染,终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可见环 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纳兰性德出身于一个显赫之家,父亲是当朝相国,母亲是阿济格正妃所生第五女,纳兰家族属于满洲上三旗 之一的正黄旗,可谓是当时最有权势的达观贵胄。这样的 家庭注定了他一生必然是荣华富贵,繁花似锦,容若从小 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慧,博古通今,能文善武,二十二岁就 考中进士,随后又升为一等侍卫,经常陪伴在康熙皇帝身 边,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这样的生活环境,却没有 是他成为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他拥有天下人都 想拥有的东西,但却不是他真心想要的,他并不眷恋官场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诗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以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相见欢】 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昼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沈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影。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不是人间富贵花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史安龙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 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 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 Shi Anlong (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 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 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2]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

纳兰性德最美诗词

10.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9. 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