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10716005

课程名称:绿色化学

英文名称:Green Chemistry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全日制四年本科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普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绿色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绿色化学的研究动向,熟悉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简介等,为解决生产工艺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类环境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初步掌握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动向;初步具有选择与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的能力。

2.了解如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现有资源的使用时间;

3.掌握基本的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概论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生态环境的危机呼唤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规推动绿色化学;化学工业的发展催发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化学;

2.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特点

3.了解绿色化学所引发的产业革命;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模式;发展对策

第二部分绿色化学原理

(一)教学内容

防止污染优于污染治理;原子经济性;绿色化学合成;设计安全化学品;采用安全的溶剂和助剂;合理使用和节能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减少不必要的衍生化步骤;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设计可降解化学品;预防污染的现场实时分析;防止生产事故的安全工艺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末端治理与污染防治;污染防治的措施;掌握原子经济性的概念;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2.了解无毒、无害原料;改变合成路径;绿色化学合成

3.掌握安全化学品的含义;设计安全化学品的一般原则;设计安全化学品的方法;

4.了解常规有机溶剂的环境危害;水;二氧化碳;离子液体;固定化溶剂;无溶剂系统;化学工业中的能源使用;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优化反应条件

5.了解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保护基团;暂时改性;加入官能团提高反应选择性;催化作用优于化学计量关系;环境友好催化剂;环境友好催化过程;

6.了解化学品废弃物的危害性;化学品设计应考虑降解功能

第三部分无机合成反应的绿色化技术

(一)教学内容

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局部化学反应法;低热固相反应;流变相反应;先驱物法;助熔剂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聚合物模板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水热合成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2.掌握脱水反应;嵌入反应;离子交换反应;同晶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3.了解低热固相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化学反应规律及应用;流变相反应的原理及应用;先驱物法的应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原理及应用;聚合物模板法的原理及应用实例第四部分绿色有机合成

(一)教学内容

高效化学催化的有机合成;生物催化的有机合成;氟两相系统的有机合成;相转移催化的有机合成;组合化学合成;有机电化学合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固体酸性化的有机合成;固体碱催化的有机合成;离子液态催化剂;酶催化的基本原理;生物催化剂的主要种类及典型工艺;氟两相系统的反应原理及主要应用实例2.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原理及应用;组合化学合成原理及应用;有机电化学合成原理及典型工艺

第五部分精细化工的绿色化

(一)教学内容

制药工业的绿色化;农药工业的绿色化;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阻燃剂的绿色化;电子化学品的绿色化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绿色化学制药、绿色生物制药;绿色天然药物;

2.掌握绿色农药的含义及分类;绿色生物农药;绿色化学农药;绿色农药制剂

3.了解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天然可再生资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无机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磷酸酯类阻燃剂;复配型磷系阻燃剂

4.了解辐射线抗蚀剂;聚酰亚胺封装材料;聚碳酸酯材料;环氧模塑料;聚苯胺材料;超净高纯化学试剂

第六部分能源工业的绿色化

(一)教学内容

化石燃料清洁利用技术;生物质能的研究与开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煤的洁净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

2.掌握生物质能利用现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能发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质制氢;

3.了解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海洋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第七部分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的评估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评估的基本准则;生命周期评估;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的评估量度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了解绿色化学的12条附加原则;绿色化学工程技术的12条原则;

2.掌握生命周期评估的含义;了解生命周期评估的步骤;生命周期评估的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化学化工过程绿色化的评价指标;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的评估实施。

第八部分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

(一)教学内容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节约型社会(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生态工业的概念与特点;了解传统工业的两重性;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工业的理论依据;

2.了解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掌握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典型实例;循环

经济的实施办法;

3.了解国内外发展概况;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原则及内容;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生态工业园示范项目。

四、实践环节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习题(包括课程讨论)不应少于10题。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八、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或报告的形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测验、学习主动性等。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绿色化学》,贡长生等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绿色化学》,张继红等编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绿色化学》,杨德红等编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年。

大纲制订人:徐进

大纲审定人:丁克强

制订日期:2010.5

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化学反应工程是以化学反应器原理为主要线索,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是化工生产的龙头、关键和核心,是一些基础学科诸如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等相互渗透与交叉而演变成的边缘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中传递特性、反应器类型结构、数学建模方法、操作分析及反应器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广泛基础性和自身独特性。 课程目的与任务: 一是培养学生将物理化学、传递过程、化学工艺、化工热力学、控制工程等学科知识用之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综合能力; 二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前沿; 三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改进和强化现有反应技术和设备、开发新的反应技术和设备、解决反应过程中的工程放大问题以及实现反应过程中最优化的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传递过程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掌握反应器设计、过程分析及最佳化方法。教学内容及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工程学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化学反应工程学的任务和范畴、内容和分类及研究方法,达到使学生对化学反应工程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接触和把握。 第二章均相反应的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8学时) (一)教学内容 2 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 2.1概念与术语 化学反应式、化学计量方程、反应程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动力学方程、化学反应的分类 2.2单一反应动力学

1.等温恒容过程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微分法、积分法、最小方差解析法); 2.等温变容过程的膨胀因子δA、膨胀率εA; 3.变容系统组分浓度、摩尔分数、分压和反应速度与转化率的关系。2.3理想反应器 间歇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 (二)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式、化学计量方程、反应程度、转化率、反应活化能概念及阿仑尼乌斯方程; 2.要求学生理解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理、单程转化率与全程转化率的区别、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的区别;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征、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以及基本反应类型。 4.要求学生了解动力学方程建立方法微分法、积分法和最小方差解析法; 5.要求学生理解0级、1级、2级,n>1级、n<1级不可逆反应中反应时间、转化率与初始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6.要求学生掌握等温恒容过程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等温变容过程的膨胀因子δA、膨胀率的表达式以及所表达的反应速率方程。 7.掌握理想反应器的设计方程,会灵活运用这些设计方程计算完成给定任务所需的反应器体积。 第三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3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 3.1复合反应动力学 3.1.1复合反应速率表达式及动力学方程确定; 3.1.2可逆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3自催化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4平行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1.5连串反应速度表达式及动力学特征。 3.2组合理想反应器的设计 3.2.1.理想流动反应器的联操作及平推流反应器的并联操作和全混流反应器的并联操作; 3.2.2理想流动反应器的串联操作,涉及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和全混流反应器的串联操作; 3.2.3循环反应器。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药化学 二、课程编码 1002371 三、课程性质 必修课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4 总学分:6.5 实验学时:44 五、适用专业 中药学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天然药化教研室编.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药化学实验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印证并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由中药中提取、分离、精制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别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作风。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1. 掌握各类主要中药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糖苷类、黄酮、蒽醌、苯丙素、萜类、强心苷、皂苷等)的基本结构类型、结构特征;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中药; 熟悉各类主要化学成分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2. 掌握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理化性质与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熟悉不同的理化性质在提取方法的设计和化学结构鉴定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各类生物活性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技术;了解提取分离方法和 处理条件对化学成分结构的影响及后生产物形成的可能性。 4. 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波谱特征;了解化学成分结构研究中典型的降解反应及衍生物的制备;掌握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特征定性反应、化学结构鉴定研究的步骤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九、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课以小组进行教学:每组24人,由1位教师指导进行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对中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操作技能和方法采取首先观看教学录像或操作动画,同时指导教师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点评。 十、考核方式与评分方式 根据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平时实验70%,实验考试30%。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学分:3.5 课时:56 五、考核方式:考试 六、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七、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八、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初步了解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以及环境化学在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九、说明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介绍、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过程及其生物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章节。对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固体废弃物处置、光化学烟雾等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经典研究结果及最新研究动向进行讨论。 1、使用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资料:何遂源.《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出版社,2005 十、基本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化学提出的任务。 【教学重点】 环境化学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 【教学难点】 主要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721352100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化工生产可能遇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化工安全工程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性及其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危险性以及化工企业公用系统及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并介绍了化工生产预防性检查及化工事故预案与事故处置,力图从机理上探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1章概论 1.1 安全工程学基础 了解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等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1.2 化工生产及其危险性 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1.3 化工事故的致因与控制理论 掌握化工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化工事故控制理论。 第2章化工生产主要危险与危害 掌握物质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害的原因和控制规律。 2.1 泄露 了解泄漏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掌握泄漏事故易发位置和主要原因。掌握泄漏量计算及泄漏后的扩散规律。 2.2 燃烧 掌握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等与燃烧相关的概念,了解燃烧的特征参数,掌握燃烧过程及燃烧类别;了解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等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可燃性三角图及应用。 2.3 爆炸 掌握爆炸及爆炸极限理论、爆轰、爆燃、压力波等概念,了解TNT当量法、TNO多能法等爆炸能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爆炸的其他伤害,掌握蒸气云爆炸与

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1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 5 6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7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8 课程负责人: 9 10 一、一般情况 11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 12 13 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 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 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 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

20 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 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 24 25 江主编)。 26 27 28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9 第一章绪论 30 [教学内容] 31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 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 [教学要求] 36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绿色化学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绿色化学(I)-1 (Green Chemistry (I)_1 )课程号(代码):2030562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36 学分:2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绿色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总学时数36 学时,一学期完成。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循环经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本课程是在学生已掌握“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前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并能在今后的科研及生产实践中,运用这些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程主要讲授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简介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学生自主命题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讲授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第一节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核冬天的威胁,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破坏,荒漠化 第二节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其他资源问题第三节健康问题第四节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章基本要求 ①了解绿色化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产生的背景。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规律。 ②弄清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资源和环境的挑战及其化学本质。 ③掌握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二章绿色化学(7 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绿色化学 第二节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化学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尽量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反应的选择性第四节原子经济性与环境效益 第五节绿色化学的任务 设计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寻找安全有效的合成路线,寻找新的转化方法,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条件 第六节绿色化学十二原则 本章基本要求 ①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目标。 ②掌握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的区别和联系。 ③掌握原子经济性的基本思想,并能在实际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中使用之。 ④熟悉绿色化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⑤掌握绿色化学12 原则。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生物反应工程教学大纲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化工专业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60-70学时) 马俊林编 一、《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将传递过程原理、设备工程学、过程动力学及最优化原理等化学工程学方法与生物反应过程的反应特性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进行生物反应过程的分析与开发,以及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控制等。 生物反应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它在生物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反应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 根据生物体的不同,生物反应过程可分为酶促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包括单一微生物细胞、多种微生物细胞的混合反应、动植物细胞培养等)和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各种生物反应过程的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等。 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化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二、《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科的形成与沿革和生物反应工程领域的拓展。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动植物细胞培养动力学的特征和生物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掌握微生物反应过程的质量和能量衡算;动植物细胞的生长模型与培养条件。熟练掌握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和生物反应器的特征、操作及设计。 三、讲课内容 1、绪论 教学内容: 生物反应工程研究的目的;生物反应工程学的形成与沿革;生物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要求: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催化 第一章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基础 第一节催化作用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 二、特征 1、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行的反应 2、只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改变平衡的位置 3、通过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速度 4、降低反应活化能 5、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6、催化剂的寿命 三、其他基本概念 第二节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 一、估量一个催化剂价值的四个重要因素 二、催化剂的工业性能 第三节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一、催化剂成分(固体Cat) 二、活性组分 1、主剂成分 2、按活性组分作用分类 3、按导电性分 三、载体 1、定义 2、分类 3、载体催化剂命名

4、催化剂载体功能 四、助催化剂 1、帮助载体 2、帮助活性组分 3、一些主要过程常用助Cat和其功能 4、存在的最适宜含量 第四节催化体系分类 一、相的均一性分类 二、作用机理分类 三、按反应类别分类 第二章催化剂中的吸附作用 第一节多相催化的反应过程 一、多相催化反应步骤 二、外扩散与外扩散系数 DE 1、外扩散 2、外扩散速率影响因数 三、内扩散与内扩散系数 DI 1、内扩散 2、内扩散的三种类型 第二节固体表面结构 一、几个概念 二、晶体表面的晶面 1、晶体 2、金属晶体的三种典型结构 3、晶格、晶面 4、暴露晶面的影响因数

三、晶体的不完整性 1、固体中缺陷分类 2、点缺陷 3、线缺陷 4、结晶剪切 5、堆垛层错与颗粒边界 四、晶体表面与体相比较 1、合金表面组成 2、晶体表面结构 3、氧化物表面组成 五、晶体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 1、原子水平的团体不均匀 2、表面力的差别 六、晶体的不完整性与催化作用 1、不完整性关联到表面催化活性中心 2、表面结构与所处气氛有关 3、表面组成与反应混合物组成有关 第三节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1、定义 2、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3、化学吸附与催化 二、吸附质的可动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Ⅱ)教学大纲 (非化学类专业用)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绿色化学课程组 2004.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绿色化学(Ⅱ)-1(Green Chemistry(Ⅱ)-1) 课程号(代码):20318620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绿色化学(Ⅱ)”是非化学类(文管等类)本科生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总学时数36学时,一学期完成。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如何节约资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普及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本课程面对全校非化学类学生开出,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学习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了解如何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节约使用和循环使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现有资源的使用时间;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的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课程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三、讲授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0学时) 第一节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 化学是中心的、适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猿到人――火(燃烧化学反应的利用);铜器时代(还原反应的利用);铁器时代(还原反应、合金技术的利用);聚合物时代(聚合反应的发明与使用);可持续发展时代(绿色化学)。 英国的发达与化学,德国的发达与化学,美国的发达与化学,日本战后的发展与化学。 化学与生命科学,疾病的防治,基因工程;化学与信息科学,硅革命与计算机的发展,分子器件,量子计算机; 第二节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危机与化学 造成目前人类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核冬天的威胁;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本质;光化学烟雾的化学本质;大气污染的化学本质及其危害;酸雨及其危害;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破坏;荒漠化。 第三节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与化学 能源问题,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石油、煤和天然气的有效使用与化学,生物质资源与化学。 其他资源问题,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第四节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与化学 现代医药的发展与化学,手性分子的概念,治疗目前不治之症的新药的开发与化学,分子修饰的概念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减少药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

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 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5.吸附分离工程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吸附与吸附平衡、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常用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新型吸附剂及其应用。 6.膜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离膜、膜分离过程的操作及分离装置、膜分离技术的影响因素、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应用实例、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建议。 7.固液分离工程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过滤分离、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设备、固液分离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中药固液分离的特点、过滤分离技术的发展。 8.蒸馏分离工程 蒸馏技术的发展简史、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蒸馏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蒸馏分离的影响因素、蒸馏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技术展望。 9.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酶工程技术,结晶原理、溶

绿色化学与健康生活大纲

《绿色化学与健康生活》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reen chemistry and health life 课程号: 一、课程基本情况 学分: 1.5 学时: 24 课程类别:全校公共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非化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中学基础化学知识 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课程介绍 绿色化学与健康生活.此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有机结合的。绿色化学是现代生活高品质的产物,是我们达到健康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现代生活中太多的化学未必是绿色的,所以我们要必须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它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生活,我们需要拥有怎样的绿色意识。生命是绿色的,健康需要绿色,我们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健康生活意识为指导思想,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化学知识,例如:食品与健康;化妆品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药品与健康;现代生活用品与健康等,在培养同学们具有健康理念的同时,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热爱科学。 《绿色化学与健康生活》侧重探讨化学与现代生活的各领域,尤其是与21世纪前沿的领域,如材料、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的关系。以“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理念,内容包括化学与营养、化学与食品加工、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化学与日用品、化学与资源、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多个单元,特点是科学性强,化学味重,生活味浓,资料性全。文理渗透,理工交融,注重化学素养教育。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绿色化学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培养学生具有绿色意识。 三、通过查找有关化学资料,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绪论绿色化学简介(2学时)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章)知识点: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塑料是人类的重要发明,塑料袋的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如果滥用,则会出现环境难以消除的“白色垃圾”,成为“白色污染”,造成危害,难怪有人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晰的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你所了解的由于科学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有哪些?你知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它们吗?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1)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2)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3)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教学难点:内容涉及一些专业的化学知识,需要通俗讲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识记:绿色化学等基本名词术语、概念等 2、领会:环境友好型化学试剂;了解各国对绿色化学的措施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的简单绿色环保相关的知识问题等 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绿色环保以及健康生活 等问题 (三)实践与练习 讨论找出与身边绿色化学相悖的现象和事例,深刻领会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四)考核要求 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形成小组总结 第一章食品与化学(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